一、如何指导小学生给课文分段(论文文献综述)
陈慧琴[1](2020)在《增强学生学习指导实效性,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文中研究指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重教法,轻学法"的观念一直存在,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学习热情降低,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今,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工作,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转换教学方式,坚持教法与学法并重的原则,从多个维度指导小学生学习,促使小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探索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邱子坤[2](2019)在《语文分层教学和分析综合能力培养浅议》文中研究说明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学生学习的价值,使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体验。分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为目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分层教学恰好满足了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差异出发,设置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同时在课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优化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燕鸣春[3](2019)在《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过程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六年级的学生与其他年级不同,他们经过五年的学习训练,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意识;还面临着小升初的学习压力,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助于学生学业的发展。因此,笔者将研究重点放在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上,期待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所贡献。本研究在基于有关学习习惯文献资料阅读后,前期先从整体上对学习习惯研究现状和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随后进入小学六年级的课堂,在现实教育情境中。收集相关研究资料,运用叙事研究的手段,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课堂和课外观察、教师与家长访谈等对六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过程做细致观察和如实记录。在研究中,笔者以苏教版语文课本中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划分为主要依据,将学习习惯分为:初级学习习惯、中级学习习及高级学习习惯。按照研究对象在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稳定性的差异,将学习习惯养成过程归结为“难以控制阶段”、“直接强化阶段”、“替代强化阶段”、“自觉从众阶段”以及“相对稳定阶段”这五个阶段,并且结合各个阶段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另外,还从研究资料中发现学习习惯养成过程出现“跳跃式前进”、“突然性退步”与“原地踏步”三个特殊现象,对此笔者也结合了相应的“影响性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概括性的总结研究对象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在对研究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以“学习习惯类型”和“学习习惯养成阶段”为基点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首先,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具有阶段性、反复性、各级学习习惯养成不平衡性的特点;其次,学习习惯的养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后,研究结果显示在家长、教师、自身的努力下,研究个体建立起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绩。
张艳华[4](2019)在《浅谈小学语文分段的方法——以《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文中指出小学语文老师布置作业必不可少的就是预习新课文,然而在预习新课文的时候一定会让学生给课文分段、分层次。所以说,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给课文分段是非常重要的,从分段情况可以看出你是否看懂了此文章。那么分段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要做到通读课文,然后要读明白每一段的主要意思,接下来要根据上下文去把关系密切的段落连起来,组成一部分,最后把所有内容连贯起来检查一下是否完整,这样分段工作基本也就结束了。那么今天就以我个人的观点来谈一谈小学语文分段教学方法。
吴忠豪[5](2018)在《怎样正确指导学生分段》文中研究指明阅读一篇文章,除了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外,还应该进一步理解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表达的。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段。不少教师每教一篇课文都习惯让学生分段,而且习惯以教师参考用书划分的段落为标准判断学生分段是否正确。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第一,每篇课文按照不同的写作思路,可以有不同的分段方法,如果将编者认定的一种分法作为分段标准,势必对学生的思维产
孙世梅[6](2018)在《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研究 ——以F小学20世纪80年代四位特级教师为个案》文中研究表明教学价值取向即教学的本位价值,是教学活动中最为核心的价值,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基于教学价值观念在教学中处理各种教学事务所持有的基本价值倾向。本研究以F小学的四位特级教师为研究对象,探究他们在语文教学中所秉持的教学价值取向。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取向、个案研究策略,通过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搜集田野研究数据,描述并分析四位特级教师的教学事件、教案、教学实录、教学论文、报告讲座等。研究呈现了他们的教学实践样态,运用丰富的数据凝练其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并对教学价值取向生成、发展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阐释。四位特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样态主要表现为对识字教学的探索、对阅读教学的变革和对作文教学的尝试,其形成过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坚持“人”的立场;秉持“双基”为基;注重培养思维品质;立足学科的系统性;凸显语言文字运用。影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价值取向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时代的引领、学校环境的塑造和个人素养的完形等,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价值取向一旦形成,也会对小学语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第一,对小学语文教师学科内容知识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二,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知识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三,对小学语文教师学生知识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四,对小学语文教师情境知识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梳理了F小学四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经典范例,对其语文教学价值取向进行探究。期待能够以此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助推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这也是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的“抢救性”研究,能在一定意义上完形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语文教学研究的样貌。
罗树林[7](2018)在《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语言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语言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对语言事实的客观描述,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借鉴教材语言研究、社会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成果,尝试建立数据库,以期在数字量化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语言展开深入的分析、总结和解释。本论文研究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理论价值在于可以促进、丰富和完善教材语言研究理论、中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当代中国教育史理论;应用价值在于可以为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小学语文教学和教材语言语料库建设等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作用。全文共分八章,分别是“绪论”、“编写概况研究”、“选文研究”、“词语研究”、“汉字研究”、“语言教学和语言能力研究”、“语言使用特征、功能和原因研究”、和“结语”。本文的分析结论主要有三点:文革教材语言的使用特征主要有语言要素编排混乱、语言知识介绍种类残缺、语言政论语体色彩浓郁、语言崇拜和语言暴力现象并存、豪言壮语句的广泛使用、少年儿童语言成人化倾向突出六个方面;文革教材语言的使用功能主要有知识教育、思想教育两个方面;文革教材语言的使用原因主要有语文课程性质、编写指导思想方面和社会语言渗透三个方面。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综合借鉴当下最新教材语言研究理论,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突破。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引进了新课标的三维能力目标理论,试图用来分析语文教材语言的三大属性即工具性、科学性和思想性;二是引进了语义韵理论,用来分析和解释教材语言中词语的语义感染问题;三是充实、丰富和发展了教材筛选理论、教材分类理论和教材语言特征理论的研究内容。比如提出教材筛选的五大原则(即“权威性”原则、“流行面”原则、“初始年”原则、“成熟期”原则和“学制段”原则),归纳出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三大种类(即教材名称种类、教材版本种类和教材使用种类),总结出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语言的使用特征(比如农村常用字、农村常用词、语录体选篇等特色语言的运用)等。
郭淑珺[8](2015)在《通过大阅读提高学生起步作文能力》文中研究表明小学三年级是语文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学生作文技巧、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得到启蒙与发展的时期。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的发展特点,抓住课内外阅读契机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作文创作的基本思维体系。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大阅读"主题进行分析,并以提高学生起步作文能力为目标,提出了几点小学语文阅读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彭以华[9](2003)在《如何指导小学生给课文分段》文中研究说明在语文教学中,段落的划分是小学语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它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由字词到篇章的过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如何巧妙地指导学生准确的给课文分段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学生分段不一致,分
孟令全[10](1998)在《阅读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和形式的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阅读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和形式的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孟令全我们应该承认,在阅读教学中,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研究得比较多;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形式研究得比较少。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失衡。只讲内容,不讲形式或讲得极少,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
二、如何指导小学生给课文分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指导小学生给课文分段(论文提纲范文)
(1)增强学生学习指导实效性,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式学习指导 |
二、渗透式学习指导 |
三、门诊式学习指导 |
四、交流式学习指导 |
(2)语文分层教学和分析综合能力培养浅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尊重差异,学生分层 |
二、因材施教,目标分层 |
三、以生为本,过程分层 |
四、树立信心,评价分层 |
五、课文分段,概括大意 |
六、整体理解,分析综合 |
(3)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过程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诸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述评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习惯 |
1.5.2 学习习惯 |
1.6 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之处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思路 |
1.6.3 研究重、难点与研究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研究实施及设计 |
2.1 研究实施 |
2.1.1 进入研究现场 |
2.1.2 确定研究对象 |
2.2 研究设计 |
2.2.1 资料的收集 |
2.2.2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
第三章 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 |
3.1 这个女孩很“特别” |
3.1.1 张琳赛“特别”的具体表现 |
3.1.2 造成张琳赛“特别”的原因 |
3.2 张琳赛开始努力学习了 |
3.2.1 造成她开始努力学习的事件 |
3.2.2 促使张琳赛开始努力学习的原因 |
3.3 羡慕刘紫莹(化名) |
3.3.1 造成她羡慕刘紫莹的具体事件 |
3.3.2 造成张琳赛开始努力的原因 |
3.4 学习习惯养成渐入佳境 |
3.4.1 张琳赛学习习惯渐入佳境的表现 |
3.4.2 致使张琳赛学习习惯养成渐入佳境的原因 |
3.5 学习习惯养成日渐稳定 |
3.5.1 学习习惯养成渐趋稳定的表现 |
3.5.2 促使张琳赛学习习惯渐趋稳定的原因 |
第四章 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
4.1 “跳跃式进步” |
4.1.1 单独换座位 |
4.1.2 出现“跳跃式”进步的原因 |
4.2 “突然性退步” |
4.2.1 妈妈生病了 |
4.2.2 “突然性退步”的原因 |
4.3 原地踏步 |
4.3.1 缺乏学习自主性 |
4.3.2 造成张琳赛学习习惯养成“原地踏步”的原因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1.1 学习习惯养成过程的阶段性 |
5.1.2 学习习惯养成过程的反复性 |
5.1.3 各级学习习惯养成过程的差异性 |
5.1.4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在自身 |
5.1.5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前提在教师 |
5.1.6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在家长 |
5.2 对研究过程的再审视 |
5.2.1 收集资料过程中的反思 |
5.2.2 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反思 |
5.2.3 研究结论反思 |
5.2.4 研究伦理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浅谈小学语文分段的方法——以《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分段的作用 |
1. 锻炼小学生分段落、分层次以及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是小学课堂的重要内容。 |
2. 明确作者的真实意图。 |
3. 以上层次, 由浅入深, 注意过渡性训练巩固, 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训练过程, 也体现编者的用心良苦。 |
二、观察课文的题目, 浏览课文获取信息 |
三、观察段落之间的联系, 从中直接划分段落 |
1. 首先要看看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有些课 |
2. 其次要从局部观察, 看看每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和前一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
3. 要特别注意一下过渡段落和过渡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 |
4. 理清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
四、根据标题, 划分段落 |
(6)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研究 ——以F小学20世纪80年代四位特级教师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初心不忘——滚烫在胸的语文教育情怀 |
(二)把根留住——返璞归真的语文教学传统 |
二、研究背景 |
(一)呼唤教育家型教师崛起的时代诉求 |
(二)传承优秀语文教学传统的现实需求 |
(三)语文教育研究范式转换的实践探求 |
(四)反思个人专业发展理路的内心寻求 |
三、研究问题 |
四、研究意义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
(一)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概况 |
(二)小学语文教育观研究 |
(三)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论研究 |
(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
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
(一)相关研究概况 |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基本概况 |
(三)小学语文教学理论探索 |
(四)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由来与发展 |
三、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
(一)我国小学特级教师的研究现状 |
(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
四、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研究 |
(一)相关研究概况 |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的偏差研究 |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特级教师 |
(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
(三)教育价值 |
(四)教育价值取向 |
(五)教学价值取向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的规划 |
二、研究方法的选用 |
(一)秉持质性研究取向 |
(二)采用个案研究策略 |
三、研究对象的确定 |
四、研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一)数据的收集 |
(二)数据的整理 |
五、研究效度的提升 |
六、研究伦理的谨守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从教环境和职业发展历程 |
一、四位语文特级教师所在的F小学历史回眸 |
(一)概述F小学的发展历史 |
(二)定格F小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 |
二、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职业发展历程轻描 |
(一)Y教师:业精于勤 |
(二)S教师:钻之弥坚 |
(三)X教师:独辟蹊径 |
(四)L教师:行稳致远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实践样态 |
一、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识字教学探索 |
(一)创设识字情境,注重方法指引 |
(二)突出识字重点,加强基础训练 |
(三)理解汉字意涵,体现构字规律 |
(四)融合观察体验,加强写字指导 |
二、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阅读教学变革 |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分析与整合能力 |
(二)注重阅读方法指导,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
(三)注重师生主体间性对话,发展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
(四)注重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
三、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作文教学尝试 |
(一)作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
(二)写作方法的习得与运用 |
(三)作文批改与讲评的实践策略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四位语文特级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的核心要义 |
一、坚持“人”的立场 |
(一)切勿让“匠气”掩盖了“人气” |
(二)做片子、答卷子、压担子要不得 |
(三)不是从教材出发,而是从学生出发 |
(四)写字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 |
二、秉持“双基”为基 |
(一)扎扎实实练技能 |
(二)语文教学的“十字真经” |
(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四)教好“三个一”,语文教师则功德无量 |
三、注重培养思维品质 |
(一)写好字也要动脑筋 |
(二)“放电影” |
(三)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上下工夫 |
(四)课堂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场 |
四、立足学科的系统性 |
(一)不能“一条腿粗一条腿细” |
(二)不能忽视兴趣、方法、习惯的培养 |
(三)不能只盯着眼前这一件事 |
(四)不能教孩子“哑巴”语文 |
五、凸显语言文字运用 |
(一)孩儿们,操练起来 |
(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
(三)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
(四)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四位语文特级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
一、时代对其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引领 |
(一)时代的主流思想 |
(二)笃定的职业选择 |
(三)时代楷模的导航 |
二、学校对其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塑造 |
(一)学校是铺好“路”的地方 |
(二)学校是写满“爱”的地方 |
(三)学校是充盈“文化”的地方 |
三、教师个人素养对其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完形 |
(一)严谨的治学态度 |
(二)崇高的道德品质 |
(三)厚重的文化底蕴 |
(四)精深的备课功夫 |
(五)敏锐的科研素养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与启示 |
(一)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核心理念具有整合性 |
(二)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形成过程具有实践性 |
(三)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 |
(四)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对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具有促进性 |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访谈提纲(部分) |
附录二 研究资料(部分) |
附录三 资料图片(部分) |
后记 |
(7)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理论依据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理论依据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语料、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一、研究语料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过程 |
第四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概况研究 |
第一节 语文课程的开设 |
一、语文课程的实施 |
二、指导思想的影响 |
三、语文教材的编纂 |
第二节 语文教材基本情况 |
一、教材名称分类 |
二、教材版本分类 |
三、教材使用分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研究 |
第一节 选文分布 |
一、选文篇数分布及重复度 |
二、选文篇幅分布及年级增幅 |
第二节 选文出处 |
一、无产阶级革命者署名作者选文占重要地位 |
二、“报纸”和“文集”是选文的两大资料来源 |
第三节 选文内容 |
一、“革命”成了选文思想教育的重要主题 |
二、选文知识教育紧紧围绕思想教育展开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词语研究 |
第一节 词语的使用 |
一、词种的界定与阶段分布 |
二、高频词语的界定及其在词语教学中的地位 |
三、单次词语的大量存在不符合词语复现规律 |
四、从词语的共用与独用看中小学词语教学的阶段性 |
五、成语、习语和缩略语是三种固定格式的词语 |
第二节 词类 |
一、词类知识教学 |
二、广义词类与狭义词类是两种不同的词类划分系统 |
三、前100位名词、动词、形容词使用情况分析 |
四、其他狭义词类的词种排序 |
第三节 词语的释义 |
一、词义释例的组成与分布 |
二、短语义释例的组成与分布 |
第四节 农村常用词 |
一、农村常用词词种及语义分布 |
二、农村常用词在中小学词语教学中的作用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汉字研究 |
第一节 汉字的使用 |
一、字种的界定与年级分布 |
二、高频汉字的界定及其在汉字教学中的地位 |
三、单次汉字的大量存在不利于汉字学习 |
四、从字的共用与独用看中小学汉字教学的阶段性 |
五、字的笔画数难度基本符合中小学汉字教学特点 |
六、非常用字比例偏高 |
七、生字难字的超纲、缺漏与重复 |
第二节 汉字的要素 |
一、字音教学贯穿于五大教学环节中 |
二、字形教学以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教学为主 |
三、字义教学以字义释例为主 |
第三节 农村常用字 |
一、农村常用字字种及语义分布 |
二、农村常用字在中小学汉字教学中的作用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语言教学和语言能力研究 |
第一节 语言教学分析 |
一、正文语言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 |
二、语言知识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
三、语言练习教学有助于提高语言教学效果和巩固语言知识 |
第二节 语言能力分析 |
一、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类型分布 |
二、阅读能力的教学类型分布 |
三、写作能力的教学类型分布 |
第三节 语言教学对语言能力的实现 |
一、正文语言教学对语言能力的实现 |
二、语言知识教学对语言能力的实现 |
三、语言练习教学对语言能力的实现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教材语言使用特征、功能和原因研究 |
第一节 语言使用特征 |
一、基于教材编排的语言使用特征 |
二、基于“革命”主题的语言使用特征 |
三、基于情感表达的语言使用特征 |
四、基于少年儿童的语言使用特征 |
第二节 语言使用功能 |
一、知识教育功能 |
二、思想教育功能 |
第三节 语言使用原因 |
一、语文课程性质方面的原因 |
二、编写指导思想方面的原因 |
三、社会语言渗透方面的原因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语 |
一、结论 |
二、余论 |
三、本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习期间的科研成果 |
(8)通过大阅读提高学生起步作文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展课内精读活动,深化学生作文结构基础 |
二、有效引导,以课外阅读内化学生作文认知 |
三、实施模仿与创造策略,发展学生作文想象力 |
四、如何指导小学生给课文分段(论文参考文献)
- [1]增强学生学习指导实效性,提高学生核心素养[J]. 陈慧琴. 天津教育, 2020(31)
- [2]语文分层教学和分析综合能力培养浅议[J]. 邱子坤. 黑河教育, 2019(11)
- [3]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过程的个案研究[D]. 燕鸣春.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4]浅谈小学语文分段的方法——以《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J]. 张艳华. 课外语文, 2019(10)
- [5]怎样正确指导学生分段[J]. 吴忠豪.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12)
- [6]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研究 ——以F小学20世纪80年代四位特级教师为个案[D]. 孙世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1)
- [7]文革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语言研究[D]. 罗树林. 厦门大学, 2018(07)
- [8]通过大阅读提高学生起步作文能力[J]. 郭淑珺. 快乐阅读, 2015(20)
- [9]如何指导小学生给课文分段[A]. 彭以华. 中国当代教育文集(十二卷), 2003
- [10]阅读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和形式的问题[J]. 孟令全. 小学语文教学, 199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