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徽宗纪年钱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杜海燕[1](2018)在《辽代货币制度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在中国古代北部地区建立了辽王朝。建国初期,辽朝统治者以武力征服和政策招降等方式获得了大量汉族人口,为了妥善安置这些汉人,辽朝统治者在其统治区内筑城池、设郡县,实行“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仿照中原地区的经济制度建立了适宜辽朝多种经济协调发展的货币制度,并在其统治区内推行货币经济。接受和推行货币经济,标志着辽朝统治者们的统治观念开始发生转变,同时也是辽朝全面走向封建化的重要标志。不仅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也传承和丰富了中国货币文化,使辽代货币成为众多货币中一株大放异彩的奇葩之花。辽代货币与中国历史上其它朝代的货币相比,种类繁多、特色鲜明,不仅有政治象征意义及流通职能兼具的年号钱、以及有着各种特定用途的非流通性质的压胜钱,还有仿铸唐宋等中原王朝的钱等等。而且,不同种类的钱又因版别的差异而呈现出别样的特色。辽代货币在钱文设计方面所体现出来的“辽风辽韵”更是在中国古代众多货币中独树一帜。从货币钱文字体特征、钱文寓意、钱文撰写中不仅可以了解到契丹人的统治观念、性格特征还能折射出契丹统治者对中原王朝的心理。由于契丹族是游牧民族,自身没有货币管理机构一类的建置,辽朝统治者就参照中原王朝的机构设置了辽朝的货币管理机构,因而导致辽朝的货币管理机构名称繁杂、隶属关系不明确等问题。但他们的货币思想却是十分开放的,在辽朝统治区内,不仅辽朝自铸币可以流通使用,五代、唐、宋等中原王朝的货币同样具有流通效力,这种货币思想既解决了辽朝因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而引发的流通货币不足的问题,也成功避免了因货币不足引发的经济危机。笔者将摒弃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传统夷夏观,客观的解析辽代货币钱文背后的历史信息,探讨辽代的货币管理机构及其货币流通情况,以历史的角度重新解读辽代货币,进而增进对辽代经济发展的了解和研究。
李成飞[2](2018)在《南宋钱币上的书法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宋朝是我国钱币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南宋钱币上的文字承袭了北宋时期钱币上的书法审美,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字体上虽不及北宋花样繁多、百花齐放,但在风格上各领风骚、个性独具。南宋钱币书法鉴证了"宋体书"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是我国钱币发展史乃至书法史中重要的一部分。
郭凤[3](2017)在《大同地区出土的两宋钱币研究》文中提出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极大地刺激了社会对货币的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两宋统治者皆大量铸造钱币,因而各地出土的钱币也以宋钱居多。此时期的大同地区,先后被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政权所控制,大同不仅是其边防要塞,也是商品贸易之地,此地出土的货币较有特色。
涂乔[4](2016)在《宿州出土唐宋窖藏钱币考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4年11月27日,宿州光彩城建设工地发现一处钱币窖藏。此次共出土窖藏钱币24千克,4819枚。以宋代钱币为主,另有少量其他时期钱币。为准确了解出土窖藏钱币情况,宿州市文物管理局组织人员对窖藏钱币进行拣选,就此明晰了宋代窖藏钱币的种类。
丁翠平[5](2016)在《安徽地区宋代墓葬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关于宋代考古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型遗址、帝王陵墓和大区域墓葬的宏观研究上,对于各小区域的研究甚少。建国以来,安徽境内发现了大量宋墓,分布广泛,种类丰富,但是缺乏全面、系统性的研究。本文通过搜集1949年以来公开发表于考古期刊上的安徽宋墓材料,对墓葬的形制与随葬器物进行考古类型学方法的分析,梳理出两宋时期安徽地区墓葬发展的主要脉络。将安徽地区分为三个小区,廓清了各区域的墓葬特征。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墓葬中的文化因素、所反映出的社会状况以及墓葬发展演变的历史因素。第一章,首先阐明本文的资料来源、研究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分三个阶段简要阐明了安徽宋墓考古发掘情况与每个阶段的重要墓葬,回顾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总结出目前安徽宋墓研究中的重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旨在对两宋时期安徽地区宋墓进行系统性地研究,揭示出其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所反映的文化面貌。第二章,本章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安徽宋墓的墓葬形制。首先按照墓葬建材的差异,将安徽宋墓分成四个类型,即土坑墓、砖室墓、石材墓与砖石混筑墓。再对每一类别进行分型分式的研究,梳理出其发展演变的脉络,总结出安徽宋墓的墓葬形制特征,分析墓葬形制中的特殊葬俗及其含义,详细探讨了墓葬形制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第三章,本章对安徽宋墓中出土的随葬器物进行考古类型学的分析。首先按材质的不同,将随葬品分成瓷器、金银器、铜器、铁器与锡器、陶器、漆木器、文房用具等类别进行分析,勾勒出安徽宋墓中随葬器物的大体面貌。通过分析随葬品的数量、种类和质地,探讨了安徽地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状况、社会的贫富分化以及僭越现象。第四章,本章是对安徽宋墓的分期研究。根据第二、三章中安徽宋墓的墓葬形制与随葬器物的考古类型学分析,综合墓中出土的铜钱、铜镜、墓志等有纪年意义的随葬品,将安徽地区的宋墓分成三期:北宋初期即北宋太祖至真宗时期(公元960-1022年)、北宋中晚期即宋仁宗至宋钦宗时期(公元1023-1127年)、南宋时期即宋高宗至宋末帝时期(公元1127-1279年)。总结出了每一期安徽宋墓的特征,构建起墓葬发展、演变的时间框架。再结合每一期的历史背景,从政局、统治者的治国理念、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等方面探讨对安徽宋墓的影响。第五章,本章是把安徽境内宋墓进行区域的划分,对各小区域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安徽地区宋墓的墓葬形制与出土器物的特征、组合的差异,将安徽宋墓分为淮北与皖中丘陵区、安庆区、皖南区三个小区域,归纳了各区域墓葬的基本特征,总结出各区发展的相似处与差异。各区墓葬发展演变的规律基本相同,四种墓葬形制各区都有发现,随葬器物的组合大致相同。各区墓葬的差异并不大,其中淮北与皖中丘陵区墓葬既有北方文化因素,又具有南方墓葬的风格,呈现出文化杂糅的特征。而安庆区与皖南区墓葬的南方风格则更为明显。
赵大川[6](2014)在《浙江严州神泉监铸造神州首枚纪年钱》文中提出据考证,中国历史上第一枚纪年钱由严州神泉监铸造。严州即现域建德市梅城镇,其从三国至北宋的行政沿革大致如下:三国吴黄武四年(225年),析富春地置建德县,属吴郡;晋代和南朝宋、齐属吴郡;南朝梁普通七年(526年)改属东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入吴宁县(金华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建德县,属严州。七年(624年)入桐庐、雉山二县;永淳二年(683年)复置建德县,属睦州;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移睦州治于建德县;五代吴越国为睦州治。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名为严州。
姚文宇[7](2014)在《两宋时期货币制度与货币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到信用货币时代,货币的发行、流通等管理理论基本遵循西方的货币理论,但西方的货币理论并非完美无缺,现实的货币运行还伴随着各种弊端。然而,我国北宋时期出现的交子却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比美洲早五个世纪,比欧洲早六个世纪,表明我国在货币领域的发展曾经走在世界最前列,对推动世界货币的演进作出了贡献。当时的人们对于货币的发行、流通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许这可以为当今的货币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文试图从不同币材的角度解析两宋时期的货币制度,并将宋人的货币管理思想进行理论分析,探索未来世界货币的发展道路。本文首先从金属货币制度和纸币制度两个角度研究分析宋代的货币制度,认为人为地划分货币区、铸币发行数量大、纸币创行与广泛行用、金银重新回到流通领域是两宋时期货币制度的四个特点。然后,本文按照北宋和南宋的时间顺序分别分析了当时人们对于货币的看法,并进行了理论剖析,认为两宋时期的货币思想可以总结为准备金是纸币稳定发行的必备条件、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的普遍认知、纸币购买力与纸币发行量的密切关系等理论。最后重点提出了两宋时期货币制度变迁对未来世界货币制度发展的启示。每一种货币形式又都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条件与过程,因而又都是历史的暂时的形式。在商品交换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新的货币形式取代某种过时的货币形式,并在商品交换发展的较高阶段上,它又再被另一种先进的货币形式所取代。货币在其自身的运动中不断更迭其形式,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未来人们会更加看重货币的功能,而逐渐忽视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新的货币形式流通速度更快、交易成本更低、使用起来更加安全方便,这就是电子货币未来发展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如今全球已经步入一个不兑现管理纸币制度时代,这在人类历史是从未有过的。本文猜想未来的世界货币市场就遵循“良币驱逐劣币”规律,区域性的“良币”会不断代替单个国家的“劣币”,世界逐步形成几大强势货币共存的格局。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将宋代的货币制度变迁与思想演进紧密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从金融经济发展的角度探索未来货币制度发展的方向。
张荣军[8](2013)在《广西宋代钱币及钱监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西位于五岭以南,宋代属广南西路。当时随着水、陆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内、对外商品贸易经济欣欣向荣。这就使得流通中需要大量的钱币来与之相适应。解放后几十年来,在广西出土了不少宋代钱币:范围遍及广西很多地区,出土量最大的一次在平乐县,有1600多斤。宋代在广西也设钱监铸造钱币:梧州元丰监年铸钱量最低是十五万缗(一缗相当于1000枚小平钱),多时达十八万缗或十九万缗;贺州钱监也铸造了大量铁钱,还有浔州钱监等铸造铁钱。这些出土的宋代钱币和宋代钱监遗址是宋代广西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缩影。本文以广西出土的宋代钱币、梧州元丰监遗址、贺州钱监遗址及浔州钱监为研究对象。梧州元丰监遗址和贺州钱监遗址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浔州钱监遗址在《宋史》上有记载,但遗址到现在为止并不是特别明确,也未进行过考古发掘。本文通过对出土的宋代钱币按所属市县进行归类,按广西几大区域来进行出土量的对比,并进而分析出了造成其分布不均的原因是宋代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本文对广西出土的宋代钱币进行了分类,分为:年号钱、非年号钱、纪年钱、记号钱、三体书钱、对钱及合背钱等。并从以下几方面对梧州元丰监和贺州钱监进行了研究:对遗物和遗迹情况的研究,对设置及发展的原因分析:一是经济发展和军事开支的需要,二是原料和燃料的来源有保障,三是交通便利,四是技术条件的成熟。从社会的动荡及原料的减少、官府对坑冶户收税的贪婪及夹锡钱的危害等方面来论述了梧州元丰监和贺州钱监停铸的原因。对广西宋代钱监的历史作用进行了分析:钱监生产促进了当时广西采矿业的发展,钱监的设置直接增加了当时广西地方财政的收入,也推动了广西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广西宋代钱监铸造的钱一般在两广地区流通使用,以及广西非钱监所在地也有广西宋代钱监铸币出土这两个方面的情况进行论述,得出的结论是:广西出土的属于从北宋熙宁年间到南宋绍兴年间的那些钱币,有一部分是当时广西几个钱监铸造的。将广西宋代钱监与广西唐代、明代钱监进行对比,突出了前者铸造量大及版式多的特点,说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广西宋代钱监所处的地位是不低的。广西地处岭南,将广西宋代钱监与其他地方宋代钱监进行对比,突出了其在岭南是有着特殊地位的。
高智慧[9](2012)在《浅谈宋代古钱文字与名家书法》文中指出宋代中国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世界经济中心"。这一时期,人们生活相对安定富足,艺术思想、审美情趣空前活跃,商品货币经济高度发达。这一时期的货币,不仅是中国货币,也是亚洲货币,东南亚、日本、朝鲜均使用宋钱。宋代是中国货币史上最复杂的时期,钱币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宋朝的钱文书法多样,篆、隶、行、草、楷五体皆备,且多出自名家之手,还有皇帝亲笔的"御书体"。宋钱无论是数量、种类及文化都创造了中国古钱之最,对后世各朝影响很大。
诸寅啸[10](2012)在《两宋年号述论》文中认为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是一种由帝王纪年发展而来,体现中华特色的历史悠久的传统纪年方法,至今仍然有着不小的影响。年号不仅仅是一个用于纪年的名号,它更具有“章述德美,昭着祥异,弭灾厌胜,计功称伐”的作用,在祝福祈愿的字眼中,还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文化、宗教等内涵,更是“正朔”的重要标志。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帝一纪元时代之前最后一个统一的汉人王朝。宋朝年号与其他相比,内容上最大的特点是格外能体现尊崇祖宗之情,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南宋多用贞元法年号,同时宋朝以施政意向为年号的例子也为数不少。宋朝开始流行割并年号,这对后世影响很大。另外,宋朝的年号钱种类是中国历史上最多的,现存的年号地名同样也以宋代为多。近现代以来有关纪年的各类着述少有有关年号本身的规律和内涵的研究。本文参考“年号大观”体例,通过对史料整理与研究,附有图表及改元诏文汇编,对宋朝年号的改元原因、年号出典、年号内容、年号用字等方方面面进行分析归纳,论述宋朝年号相关问题,以探求两宋年号的规律特点与年号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二、宋徽宗纪年钱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宋徽宗纪年钱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辽代货币制度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 |
(四)论文创新点 |
一、辽代货(钱)币的起源和建立货币制度的原因 |
(一)实行有效政治统治的必然选择 |
1.汉族人口流入辽朝境内的原因与途径 |
2.辽朝境内汉族人口的分布及安置管理政策 |
(二)货币经济有利于辽朝多种经济协调发展 |
二、辽代钱币的种类和设计 |
(一)种类 |
1.年号钱 |
2.特定用途的铸币 |
3.其他金属成分的铸币 |
4.契丹文字的铸币 |
5.自铸币与仿铸币 |
(二)辽代钱币的设计 |
1.钱文字体 |
2.钱文特征 |
3.钱文寓意 |
4.钱文的书写者 |
三、辽代货币管理机构与货币流通 |
(一)辽代货币的管理机构 |
(二)辽代货币的流通 |
1.以唐、宋币为主兼使用辽代自铸币 |
2.辽与北宋的边界贸易 |
3.佛事用钱 |
四、辽代推行货币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
(一)因俗而治统治方针的体现 |
(二)促进民族互融、推进历史发展 |
(三)丰富和传承中国古代货币文化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2)南宋钱币上的书法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炎元宝、建炎通宝、建炎重宝 |
2. 绍兴元宝、绍兴通宝 |
3. 隆兴元宝、隆兴通宝 |
4. 乾道元宝、乾道通宝、乾道重宝 |
5. 纯熙元宝 |
6. 淳熙元宝、淳熙通宝 |
7. 绍熙元宝、绍熙通宝 |
8. 庆元元宝、庆元通宝 |
9. 嘉泰元宝、嘉泰通宝 |
1 0. 开禧元宝、开禧通宝 |
1 1. 嘉定元宝、嘉定通宝、嘉定重宝 |
1 2. 宝庆元宝 |
1 3. 绍定元宝、绍定通宝 |
1 4. 端平元宝、端平重宝 |
1 5. 嘉熙通宝、嘉熙重宝 |
16.淳佑元宝、淳佑通宝 |
17.开庆通宝 |
18.景定元宝 |
19.咸淳元宝 |
20.临安府行用钱牌 |
(3)大同地区出土的两宋钱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形制变化 |
1. 年号钱 |
2. 纪年钱 |
二、钱文书法 |
三、铜锈 |
四、与周边地区的贸易交流 |
1. 与辽国 |
2. 与金朝 |
3. 与西夏 |
(4)宿州出土唐宋窖藏钱币考证(论文提纲范文)
一、出土铜钱 |
(一) 唐代钱币 |
(二) 宋金时期钱币 |
二、赏析 |
(一) 窖藏出土宋代钱币的特点 |
(二) 窖藏钱币的埋藏年代及原因分析 |
(5)安徽地区宋代墓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范围 |
第二节 安徽地区宋代墓葬的发现与研究概况 |
一、安徽地区宋代墓葬的考古发掘 |
二、安徽地区宋代墓葬的研究概况 |
第二章 安徽地区宋代墓葬的形制研究 |
第一节 墓葬的主要形制 |
一、土坑墓 |
二、砖室墓 |
三、石室墓 |
四、砖石混筑墓 |
第二节 墓葬形制的特点及其文化因素 |
一、安徽宋墓的墓葬形制特点 |
二、墓葬形制的文化因素 |
第三章 安徽地区宋代墓葬的随葬器物 |
第一节 瓷器 |
一、瓷碗 |
二、瓷执壶 |
三、瓷盏 |
四、瓷罐 |
五、瓷盒 |
第二节 金属器 |
一、金银器 |
二、铜器 |
三、铁器与锡器 |
第三节 其他随葬器物 |
一、陶器 |
二、漆、木器 |
三、文房用具 |
四、其他随葬器物 |
第四节 从随葬品看两宋时期安徽社会现状 |
一、从随葬品看安徽地区手工业的发展 |
二、佛教的发展 |
三、贫富分化与僭越现象 |
第四章 安徽地区宋墓的分期研究 |
第一节 安徽地区宋墓的分期 |
第二节 安徽宋墓演变的历史因素 |
第五章 安徽地区宋墓的分区研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浙江严州神泉监铸造神州首枚纪年钱(论文提纲范文)
一、唐代于睦州置官采铜 |
二、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睦州置神泉监 |
三、古籍对北宋睦州(严州)神泉监铸币的记载 |
四、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睦州神泉监增提点官 一员 |
五、睦州神泉监为北宋十七铜钱监之一 |
六、睦州神泉监铸崇宁小钱 |
七、严州神泉监废于南宋建炎初年 |
八、宋徽宗题写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钱 |
九、国家造币厂——南宋严州神泉监 |
十、严州神泉监曾铸神州首枚纪年钱 |
十一、“淳熙元宝”背“泉”折二钱是杭州地区最早的纪地钱 |
十二、严州神泉监庆元三年(1197年)复置,铸庆元折三钱 |
十三、严州神泉监监址考 |
十四、严州神泉监的废置 |
(7)两宋时期货币制度与货币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两宋时期货币制度研究综述 |
1.2.2 两宋时期货币思想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内容框架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两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研究 |
2.1 社会背景研究 |
2.1.1 外交软弱 |
2.1.2 财政负担沉重 |
2.2 经济发展研究 |
2.2.1 国内市场的发展 |
2.2.2 地区间贸易往来的加强 |
2.2.3 对外贸易的开展 |
2.3 小结 |
第3章 两宋时期的货币制度研究 |
3.1 金属货币制度研究 |
3.1.1 北宋的金属货币 |
3.1.2 南宋的金属货币 |
3.1.3 铜钱区和铁钱区形成与发展 |
3.1.4 白银的货币性能增强 |
3.2 纸币制度研究 |
3.2.1 民间的纸币 |
3.2.2 官办的纸币 |
3.3 两宋时期货币制度总结 |
3.3.1 人为地划分货币区 |
3.3.2 铸币发行数量大 |
3.3.3 纸币创行与广泛行用 |
3.3.4 金银重新回到流通领域 |
第4章 两宋时期货币思想研究 |
4.1 北宋的货币思想研究 |
4.1.1 对货币本质的认识 |
4.1.2 王安石变法与钱荒的争论 |
4.1.3 对纸币的看法 |
4.2 南宋的货币思想研究 |
4.2.1 对货币本质的认识 |
4.2.2 对纸币流通的分析 |
4.2.3 纸币治理理论 |
4.3 两宋时期货币思想总结 |
4.3.1 准备金是纸币稳定发行的必备条件 |
4.3.2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的普遍认知 |
4.3.3 纸币购买力与纸币发行量的密切关系 |
第5章 启示 |
5.1 信用货币制度下准备金的意义 |
5.2 控制货币发行量才能遏制通货膨胀 |
5.3 未来货币形式发展猜想 |
5.4 未来货币发行机制猜想 |
附录 |
附录1 北宋钱币演变表 |
附录2 南宋钱币演变表 |
附录3 宋代纸币名称面额一览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8)广西宋代钱币及钱监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
(四) 研究方法 |
一、广西宋代钱币的出土情况与分类 |
(一) 广西宋代钱币出土的情况 |
1. 出土情况 |
2. 广西出土宋代钱币的地域分布特点 |
3. 广西出土宋代钱币地域分布不平衡的原因 |
(二) 广西出土宋代钱币的分类 |
1. 年号钱和非年号钱 |
2. 纪年钱和记号钱 |
3. 三体书钱、对钱及合背钱 |
二、广西宋代钱监遗址的考古发现 |
(一) 梧州元丰监的考古发现 |
1. 遗物情况 |
2. 遗迹情况 |
(二) 贺州钱监的考古发现 |
1. 遗物情况 |
2. 遗迹情况 |
(三) 浔州钱监 |
三、广西宋代钱监的发展及作用 |
(一) 设置及发展的原因 |
(二) 停铸原因 |
(三) 历史作用 |
1. 钱监生产促进了广西采矿业的发展 |
2. 钱监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四) 钱监与出土钱币的关系 |
1. 广西宋代钱监铸造的钱一般在两广地区流通 |
2. 非钱监所在地也有广西宋代钱监铸币出土 |
四、广西宋代钱监与其他朝广西钱监的比较及其在岭南的地位 |
(一) 广西宋代钱监与广西唐代钱监的比较 |
(二) 广西宋代钱监与广西明代钱监的比较 |
(三) 广西宋代钱监在岭南的地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后记 |
(10)两宋年号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关于年号 |
1、年号的出现 |
2、年号的作用 |
3、年号纪年的不足 |
4、年号的字数 |
5、有关年号的其他内容 |
二、 学术史回顾及选题的意义 |
第一章 宋朝的年号 |
一、 宋朝年号体现尊崇祖宗 |
二、 南宋改元多用贞元法 |
三、 宋朝年号多无过九年 |
四、 割并年号自宋始有 |
五、 宋朝年号的拟定方式 |
六、 宋朝以外使用宋朝年号的情况 |
1、与宋朝并存政权使用宋朝年号的情况 |
2、宋朝结束之后继续使用宋朝年号的情况 |
第二章 宋朝年号改元原因分类 |
一、 新君登极 |
二、 祭礼活动 |
三、 昭着祥瑞 |
四、 消弭灾异 |
五、 政策时局 |
六、 干支运数 |
七、 忌讳避嫌 |
第三章 宋朝年号引文出典及内容 |
一、 宋朝年号引文出典 |
二、 宋朝年号引文内容 |
1、君主抱负 |
2、君主祈愿 |
3、君主自勉 |
4、赞颂圣德 |
5、施政纲领 |
6、尊崇祖宗 |
7、祥瑞纪念 |
8、与民更始 |
第四章 宋朝年号用字 |
一、 宋朝年号的用字 |
二、 宋朝年号用字与我国历代王朝之纵向比较 |
三、 宋朝年号用字与同时周边政权之横向比较 |
四、 宋朝年号文字谶语 |
第五章 宋朝重袭年号及罢废年号 |
一、 宋朝重袭年号 |
二、 宋朝罢废年号 |
结语 |
附表一 宋朝改元当年同时并存年号一览表 |
附表二 宋朝年号用字及其使用度数一览表 |
附表三 宋朝十八帝年号用字分布表 |
附表四 中国历代年号用字及其使用度数一览表 |
附表五 宋朝年号用字之历代使用情况分类及宋朝所占比例表 |
附表六 辽金夏年号用字使用情况分类表 |
附表七 宋朝时期起义/叛乱者所用年号表 |
附表八 两宋年号地名表 |
附表九 两宋铸币钱文简表 |
附录 宋朝年号改元诏书 |
附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宋徽宗纪年钱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辽代货币制度初探[D]. 杜海燕.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12)
- [2]南宋钱币上的书法艺术研究[J]. 李成飞.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02)
- [3]大同地区出土的两宋钱币研究[J]. 郭凤. 文物世界, 2017(03)
- [4]宿州出土唐宋窖藏钱币考证[J]. 涂乔.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04)
- [5]安徽地区宋代墓葬研究[D]. 丁翠平. 安徽大学, 2016(10)
- [6]浙江严州神泉监铸造神州首枚纪年钱[J]. 赵大川. 浙江档案, 2014(03)
- [7]两宋时期货币制度与货币思想研究[D]. 姚文宇. 山西财经大学, 2014(09)
- [8]广西宋代钱币及钱监初探[D]. 张荣军. 广西师范大学, 2013(S1)
- [9]浅谈宋代古钱文字与名家书法[J]. 高智慧. 丝绸之路, 2012(16)
- [10]两宋年号述论[D]. 诸寅啸. 上海师范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