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紫外老化

聚酰胺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紫外老化

一、聚酰胺6/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紫外光老化(论文文献综述)

孙金鸽[1](2021)在《光伏背板PET/MMT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及绝缘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太阳能作为一种分布广泛且储备丰裕的新兴绿色可再生能源,受到了业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光伏(photovoltaic,PV)发电则被认为是利用和发展太阳能最科学、最有效、最合理的举措之一。在光伏系统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是光伏背板的主要材料,可为光伏组件提供环境和绝缘保护。虽然PET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耐候性及耐化学性等综合性能,但是结晶速度慢,绝缘性能和力学性能相对较弱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上的应用。聚合物/蒙脱土(montmorillonite,MMT)纳米复合材料是聚合物改性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首先采用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diphenyl-methane-diisocyanate,MDI)对蒙脱土进行丙酮法改性,然后采取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含量分别为1%、3%和5%的PET/MMT纳米复合材料,并对纯PET和PET/MMT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当MMT含量较少时,MMT在PET基体中分散均匀,无明显结块,可以与PET基体间进行很好地相容;PET/MMT的结晶温度随着MMT含量的增加有所提高,结晶速率也比纯PET高,结晶性能得到明显改善;MMT的加入有效地提升了 PET/MMT的热稳定性,同时PET/MMT的热变形温度也有所提高。(2)一定含量MMT的加入起到了增韧剂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PET材料的力学性能。(3)MMT具有良好的阻隔性,可改善PET材料内部电场的分布,从而提高了 PET材料的击穿电压;同一材料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下进行局部放电,其局部放电次数和强度会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而且MMT的加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PET/MMT复合材料的局部放电的次数,削弱局部放电的强度。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太阳能背板使用寿命的延长和纳米复合材料在绿色能源系统领域里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林凤龙[2](2021)在《双向拉伸尼龙6/聚酮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双向拉伸尼龙薄膜(BOPA)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塑料包装材料,广泛应用在食品包装、医药包装、日化包装、锂电池包装等领域。但是尼龙(PA6)薄膜的阻隔性能达不到高阻隔材料的水平,同时还具有尺寸稳定性差、不耐紫外老化、抗菌性能差、直线撕裂性能差等问题,使其在日常应用中往往受到限制。本论文采用同步拉伸工艺,以聚酮(PK)、氧化石墨烯(GO)、氧化铈(CeO2)、锌-铈负载二氧化硅和聚间二甲苯己二酰二胺(MXD6)为改性剂,制备出功能化的双向拉伸尼龙6/聚酮复合薄膜,从而改善了尼龙薄膜存在的上述问题。同时也探讨了拉伸取向对尼龙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因此本论文的工作能够为尼龙薄膜在绿色包装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选择和新的思路,从而保障包装产品的质量安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为了解决尼龙薄膜阻隔性能不足的缺陷,在尼龙基体中引入聚酮树脂,利用熔融共混并结合同步双向拉伸工艺制备了新型高阻隔性的双向拉伸PA6/PK复合薄膜。研究发现适量的PK即能够显着提升双向拉伸PA6/PK复合薄膜的阻隔性能、韧性,以及复合薄膜的尺寸稳定性。同时拉伸取向能够显着提高双向拉伸PA6/PK复合薄膜的结晶度,PA6晶体主要以α晶型存在。(2)为了进一步提高双向拉伸PA6/PK复合薄膜的阻隔性能,引入GO组分,并探讨了GO和拉伸取向对复合薄膜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O可以进一步提高双向拉伸PA6/PK/GO薄膜的阻隔性能。而拉伸取向具有诱导薄膜结晶作用从而提高复合薄膜的阻隔性能。同时GO对PA6/PK复合材料具有促进结晶作用。(3)为了克服尼龙6薄膜不耐紫外老化的缺陷,在PA6/PK体系中引入氧化铈组分,进而采用同步拉伸工艺制备得到双向拉伸PA6/PK/CeO2复合薄膜。结果表明,经过表面修饰的氧化铈均匀地分散在PA6/PK复合体系中,添加少量的氧化铈即可显着提高复合薄膜的抗紫外性能。同时氧化铈对PA6/PK复合体系具有异相成核的作用。(4)为了克服尼龙6薄膜抗菌性能不佳的缺陷,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锌-铈负载二氧化硅粉体,并将其掺杂到双向拉伸尼龙6/聚酮复合薄膜,从而获得具有良好抗菌性能的复合薄膜。同时系统地研究了制备条件对粉体粒径,负载离子浓度对粉体抗菌性能的影响,并阐明了锌和铈抗菌离子存在的协同抗菌作用。(5)为了克服尼龙6薄膜直线撕裂性能不佳的问题,在PA6/PK体系中引入MXD6组分,通过熔融共混结合同步双向拉伸工艺制备出具有优异直线撕裂性能的双向拉伸PA6/PK/MXD6复合薄膜,系统地研究了MXD6对复合薄膜直线撕裂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

茅沈威[3](2021)在《CeO2/TPU亚微观结构调控及耐紫外老化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因为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缆、汽车内饰和医疗器材等领域,但TPU不耐紫外老化的缺点限制了其在上述领域内的应用。可以使用吸收紫外光的无机纳米颗粒填充改性,提高TPU耐紫外老化性能。纳米氧化铈(CeO2)对紫外光吸收强度高,是潜在的防紫外老化无机助剂;氧缺陷结构导致的Ce3+和Ce4+转化过程又能消除紫外老化中TPU分子链产生的自由基,终止分子链断裂。将纳米CeO2填充改性TPU,纳米颗粒容易团聚导致复合材料性能下降,需要对纳米CeO2表面改性,提高在基体中分散性。将纳米CeO2和有机防紫外老化助剂并用,能够提高紫外光吸收效率,在两者协同作用下综合提高TPU耐紫外老化性能。因此本文将两种尺寸的纳米CeO2通过两种混合方法填充改性TPU,研究对TPU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再对CeO2表面修饰,提高与TPU的界面结合能力和界面相容性,提高在TPU中分散性。最后把CeO2和2-(3,5-二叔丁基-2-羟苯基)-5-氯苯并三唑(UV-327)并用填充改性TPU,研究在两者协同作用下对TPU耐紫外老化性能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1)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四氢呋喃(PTMG):1,4-丁二醇(1,4-BD)为3:2:1的摩尔比合成TPU,分别在TPU预聚前(预混合法)和扩链后(共混法)加入两种尺寸的纳米CeO2。结果表明CeO)2尺寸对TPU微观结构和性能影响较小,混合方法影响更大:预混合法因为在预聚前加入CeO2与软段混合,软段与硬段反应时分子结构混乱,分子链间距增大、相互作用力减弱,难以形成有序排列的软段与硬段结构;共混法因为在TPU合成反应结束后加入CeO2混合,TPU分子结构已经形成,因此对TPU结构影响较小。CeO2在预混合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分散性更好,归因于更长的混合分散时间。预混合法制备的TPU复合材料拉伸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最好,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1.6 MPa和1492%,比纯TPU的热分解温度TG50%提高23.4℃。(2)首先将聚丙烯酸(PAA)修饰到CeO2表面,通过乙二胺(EDA)与PAA反应将氨基修饰到CeO2表面(CeO2-EDA)。以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聚已内酯二醇(PCL):1,4-BD为3.05:2:1的摩尔比合成TPU,在TPU扩链后加入CeO2和CeO2-EDA混合。红外光谱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结果表明CeO2-EDA与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发生反应,与TPU界面结合能力提高,在基体内分散性更好,所以CeO2-EDA填充改性的TPU拉伸力学性能、热稳定性更好。拉伸强度最高提升至48.2MPa,热分解温度TG10%和TG50%最高提升14.0℃和7.4℃。CeO2和CeO2-EDA对紫外光吸收强度高,经紫外老化后含3%CeO2-EDA填充改性的TPU相比纯TPU拉伸强度保持率从69.2%上升至90.7%,耐紫外老化性能最好。(3)用钛酸酯偶联剂(NDZ-201)改性CeO2(m-CeO2)后与UV-327并用填充改性TPU。经60天紫外老化后,TPU、添加0.5%m-CeO2和添加 0.5%m-CeO2基础上添加0.5%、1%UV-327的TPU断裂强度分别下降为老化前的25.4%、34.9%、61.8%和71.3%。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经60天紫外老化后,TPU表面出现凸起和龟裂,可能因为紫外老化后TPU发生Photo-Fries重排反应或产生自由基导致分子链断裂,m-CeO2和UV-327填充改性的TPU表观形貌没有明显变化。CeO2与UV-327防紫外老化作用机理不同,两者并用能够提高对紫外光吸收效率,在两者协同作用下综合提高了 TPU的耐紫外老化性能。

丁梓桉[4](2021)在《硅氧功能化聚酰亚胺薄膜的改性制备与高频沿面放电特性》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分布式能源的不稳定性给电网带来较大的挑战,而高频电力变压器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案。作为高频电力变压器包覆绝缘的常用材料,聚酰亚胺需经受类高频电应力、热应力等复杂的应力环境,在相同电场强度下,相较于本体击穿,薄膜更易发生沿面放电,是制约高频电力变压器向高电压、大容量、高可靠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改性有助于提高材料绝缘性能,而向聚合物中引入硅氧结构有助于提高其综合性能,因此,利用不同种类的硅氧结构对聚酰亚胺进行改性与合成,系统研究改性聚酰亚胺在高频交流电应力下沿面放电特性对后续薄膜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搭建了聚酰亚胺薄膜改性制备平台,优化了制备流程和合成工艺。提升了聚酰亚胺的分子量、减少了杂质的引入并保证了薄膜的均匀度。选择纳米二氧化硅(SiO2)和二硅氧烷(GAPD)两种硅氧结构化合物对聚酰亚胺分别进行纳米复合改性和分子结构改性。将纯聚酰亚胺命名为P0,引入1%、2%、5%摩尔含量的GAPD并按照含量分别命名为G1、G2、G5,引入等摩尔含量的SiO2纳米粒子并按照含量分别命名为 Si1、Si2、Si5。针对改性制备的七种聚酰亚胺薄膜,采用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基础仪器获得了薄膜的基本理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硅氧功能化薄膜在基本理化特性方面均能满足实际应用,但其理化特性有所区别。加入SiO2后,聚酰亚胺基体中均出现明亮的纳米粒子,但Si5中出现轻微团聚现象,紫外光谱略微红移,结晶度有所下降,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均下降,且SiO2含量越多下降越快,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力学性能却有所提升。引入GAPD后,聚酰亚胺基体聚集态改变,且GAPD含量越多,结晶度越高,紫外光谱红移越多,薄膜在紫外光区吸收越强,电荷转移络合作用更强,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越大,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力学性能越优异。通过搭建恒温恒湿环境下的高频沿面放电实验平台,获得了硅氧功能化聚酰亚胺薄膜的高频沿面放电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薄膜的沿面放电起始电压均在3.5~3.7 kV范围内,P0沿面闪络电压最低。引入两种硅氧结构均有助于提升薄膜沿面放电寿命,其中Si组Si5寿命最长,是P0的3.40倍,G组G5寿命最长,是P0的4.77倍。进一步研究长期电老化过程,采集并分析Si5、P0、G5的沿面放电信号,发现三种薄膜均呈现明显的极性效应,具体表现为正半周放电幅值、放电次数远大于负半周,且极性反转处放电剧烈;此外,三种薄膜的放电幅值中前期波动后期增加、放电次数持续增加、放电形态以密集放电为主,不同的是,G5全过程沿面放电幅值最低、放电次数最少,且增长速度最慢,Si5放电前期沿面放电特征与P0相近,但后期P0放电发展迅速且放电激烈程度大幅度增加。进一步研究了硅氧功能化改性对聚酰亚胺高频沿面放电特性的影响机制,建立了高频沿面放电特征参数之间的内在关联特性,揭示了理化特性改变对改性聚酰亚胺高频沿面放电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电阻率主要影响电晕在薄膜-空气界面的发展以及表面电荷的积聚与消散特性,结晶度主要影响表面电荷的脱陷和入陷过程,电荷转移络合作用和光吸收性主要影响材料紧凑性和空间光电离等过程,而材料结构则主要影响电子的散射等过程。此外,长期电老化过程中,不同理化特性对不同时期放电过程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且存在协同作用。两种改性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理化特性,导致了高频沿面放电特性的不同,为后续进一步调控改性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陆云帆,李琛[5](2020)在《聚酰胺纳米复合材料在包装领域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聚酰胺(PA)纳米复合材料功能的多样性可满足不同包装防护要求。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纳米材料对PA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且总结了PA纳米复合材料在包装领域的应用。最后对PA纳米复合材料在包装领域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李家旭[6](2020)在《生物可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薄膜气体阻隔性能研究及调控》文中研究说明大量合成塑料薄膜制品一次性使用后被丢弃,因难降解而在自然环境中长期积累,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用生物可降解的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替代材料是解决塑料薄膜“白色污染”问题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但低水汽、氧气阻隔性和酯基易老化降解制约了 PBAT的广泛应用。为此,针对PBAT气体阻隔性和耐老化性提升所存在的困难与挑战,本课题在对二维纳米片复合聚合物薄膜和多层组合膜的气体阻隔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单/双向拉伸与/或涂覆等耦合加工手段,构建了具有良好取向二维纳米片的复合薄膜,研究了复合体系中二维纳米片的尺寸、表面性能、取向性及其所处的薄膜位置对气体阻隔性的影响规律,探究了不同加工手段所形成的含不同取向二维纳米片的PBAT聚集态结构的差异,考察了相关复合薄膜的耐老化性能,并定制了具有高气体阻隔性的PBAT复合膜。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制备了有机改性蒙脱土(OMMT)、氧化石墨烯(GO)、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PRGO)、高度还原氧化石墨烯(HRGO)、完全还原氧化石墨烯(TRGO)以及聚多巴胺修饰的完全还原氧化石墨烯(PDA-TRGO)等六种二维纳米片,其中,OMMT、GO、PRGO 和 PDA-TRGO 可与 PBAT 良好复合。(2)以MD2EtOH改性的OMMT可在PBAT中均匀分散,显着提高了 PBAT复合薄膜的水汽和氧气阻隔性;含13 wt%OMMT的吹塑薄膜的水汽透过系数(WVP)和氧气透过系数(OP)值分别为 7.1 × 10-12 g·m·m-2·s-1·Pa-1和2.8×10-15 cm3·cm·cm-2·s-1·Pa-1,比纯PBAT膜的水汽和氧气透过性分别下降了 56.2%和75%。(3)通过调控氧化石墨烯表面含氧官能团的适度还原,实现了石墨烯在PBAT基体中的良好分散,并使薄膜的气体阻隔和耐老化性得到同步提升;仅0.21 vol%的低GO和PRGO用量即可使PBAT具有良好的气体阻隔性,0.35 vol%用量已可降低OP约16.0%;PRGO的阻水汽性更佳,0.21vol%的用量使薄膜WVP下降47.5%。(4)使用双向拉伸技术可实现二维纳米片在复合膜中的高度取向,取向度达0.97,赋予了薄膜比文献报道更好的气体阻隔性;含0.21 vol%PRGO和13 wt%改性蒙脱土的双向拉伸PBAT复合膜的WVP值分别为1.7×10-11和3.2× 10-12 g·m·m-2·s-1·Pa-1,比纯PBAT膜的水汽透过性分别下降了 64.6%和79.5%;含0.35 vol%PRGO 的双向拉伸膜 OP 值为 9.4×10-15cm3·cm·cm-2·s-1·Pa-1,比纯 PBAT 膜的氧气透过性下降87.5%。(5)通过在薄膜表面涂覆具有取向性的纳米涂层,可进一步提高复合膜气体阻隔和耐老化性。在含0.21 vol%PRGO的双向拉伸复合膜表面构建含50wt%GO的纳米涂层,涂覆薄膜WVP与OP值分别降至1.0×10-11 g.m·m-2·Pa-1·s-1与6.2× 10-16 cm3 · cm·cm-2·Pa-1·s-1,比纯PBAT膜的水汽和氧气透过性分别下降80%与 99.2%。

司联蒙[7](2020)在《高强、高绝缘芳纶纸基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高铁、地铁、动车、轻轨等高速列车的快速发展及电网的升级、改造,机车大功率牵引变压器、电机及智能电网新型输变电等设备对芳纶纸基绝缘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产品由于较低的品质,仅适用于中低端领域,无法满足高端领域的需求。因此开发高性能的芳纶纸基绝缘材料迫在眉睫。传统改善芳纶纸基材料性能的方法或是需要复杂的设备;或是需要苛刻的处理条件;或是涉及繁琐、不可控的化学反应;并且大部分对纤维本身有一定的损伤,最重要的是材料性能提升并不明显。因此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一种简单、无损伤纤维的方法,力求能大幅度改善芳纶纸基材料的力学和绝缘性能。本课题从芳纶纤维原料出发,将芳纶纤维进行纳米化,以增加纤维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活性,从而改善纸基材料的性能。首先,通过二甲基亚砜/氢氧化钾体系将芳纶宏观纤维(AF)纳米化,研究纤维从宏观到纳米尺度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另外还对比研究了芳纶宏观纸(MP)和芳纶纳米纸(NP)以及热压处理后两种材料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制备的芳纶纳米纤维(ANF)直径约20~30nm,且ANF和AF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结晶结构和耐高温性能。NP具有更加致密的纸页结构,其拉伸强度和特征击穿强度可达124.3 MPa和63.6 kV/mm,相对于MP分别提高了 557.7%和371.1%,同时NP还展现出优异的抗紫外性能。对MP和NP进行了热压处理,热压后MP的拉伸强度和特征击穿强度为29.1 MPa和26.1 kV/mm,相对于MP分别提高了 54.0%和93.3%;而热压后NP的拉伸强度和特征击穿强度高达159.6 MPa和92.8 kV/mm,相对于NP分别提高了28.4%和45.9%,同时热压处理后样品的抗紫外性能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然后,将ANF引入到MP中,结合AF和ANF的形貌、尺寸特性,构筑了类似“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芳纶纸基复合材料。通过调控ANF和AF含量,优化结构,结果发现当ANF含量为50%时,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模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4.4 MPa和2.4 GPa,比MP分别高346.6%和84.6%;当ANF含量达到70%时,其特征击穿强度达到最大值,为74.4 kV/mm,比MP高306.6%。经过48 h的紫外光照射,MP的力学性能损失66.7%,而复合材料的力学损失仅为8.5%,表明芳纶纸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紫外性能,实验还发现紫外线对MP和芳纶纸基复合材料的绝缘性能影响较小。最后,基于蒙脱土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易于剥离及良好绝缘性能,通过模仿天然贝壳的“砖-泥”结构,在ANF中引入蒙脱土纳米片(MTM),利用真空辅助抽滤法成功构筑了具有仿生贝壳层状结构的ANF/MTM纳米复合薄膜。该薄膜不仅具有良好的透明性、韧性,同时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126.5 MPa)和绝缘性能(特征击穿强度为77.2 kV/mm)。当MTM含量达到20%时,复合薄膜依然保持较高的力学性能(101.5 MPa)和特征击穿强度(67.3 kV/mm);进一步提升MTM含量(50%)时,ANF/MTM纳米复合薄膜仍然具有优于其它复合材料的力学(98.4 MPa)和特征击穿强度(44.0 kV/mm)。通过热压处理ANF/MTM纳米复合薄膜,其拉伸强度和特征击穿强度相对于原始薄膜依然能提升20%~30%。本文利用将芳纶纤维纳米化、仿生贝壳结构等手段,改善材料结构、界面作用,制备了高强、高绝缘的芳纶纸基材料,该材料有望在柔性电子、高温绝缘领域得到应用。

韩玉凤[8](2019)在《热固性树脂固化过程的监测研究 ——交流阻抗谱技术的应用》文中认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如耐高温、硬度大、耐化学试剂、尺寸稳定性好等,广泛应用于防护涂料、胶粘剂、浇铸材料、增强塑料等领域。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而分子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树脂体系以及与固化过程有关的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固化程度等因素。所以,为了开发高性能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必须对热固性树脂的固化过程进行有效监测,研究树脂体系和固化工艺对树脂固化过程和固化度的影响。利用交流阻抗谱监测环氧/多元胺体系和环氧/酸酐体系的固化过程,提出以低频阻抗为变量的固化度估算式结合等效电路,首次对热固性树脂的固化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考察了固化剂、促进剂、温度等对固化过程的影响。同时,利用DSC对交流阻抗谱的监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技术的监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环氧浇铸试样的固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由三步升温固化方案(80℃/60min+120℃/10 min+160 ℃/5min)制备的环氧基浇铸试样的固化度为98.0%,抗拉强度为72.3 MPa,性能最优。与恒温固化方案(120℃)相比,此浇铸试样的抗拉强度增加了23%。制备了糠酮环氧/聚苯胺(PANI)纳米线防护涂层,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监测了该涂层在酸、碱、盐溶液中的降解过程,结合等效电路模拟,跟踪了与涂层结构和耐蚀性能有关的各项参数在降解过程中的变化。根据XPS分析结果和涂层各项性能的测量结果,对PANI纳米线的添加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适量添加PANI能增大涂层的附着力,促使碳钢表面产生致密的钝化层,有效延缓了糠酮环氧基涂层的老化降解,并且PANI添加量为1.0%的EMFA/PANI-1.0涂层的综合性能最优。制备了多组环氧/火山灰微粒(TMP)和环氧/玄武岩鳞片(BMP)防护涂层,利用EIS监测了环氧涂层在温度冲击剧烈的环境下和高浓度盐溶液中的降解过程,考察了TMP和BMP对涂层耐蚀性和老化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TMP和BMP阻止了环氧涂层内部微观裂纹的延展,明显改善了环氧涂层在-80~230℃内温度冲击下的抗温冲性能,有效延缓了环氧涂层在该环境下的老化降解。并且,BMP对延缓E51/T31涂层在盐溶液中老化降解的效果最显着。综上所述,交流阻抗谱既能有效监测热固性树脂的固化过程,也能有效监测热固性树脂基材料的老化降解过程,为筛选配方、优化固化工艺、延缓老化降解、预测使用寿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王春花[9](2016)在《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星型尼龙6材料及助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星型尼龙材料因设计简单、结构新奇、性能独特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了科学界和工业界极大的关注。环三磷腈类化合物分子中的氮、磷原子交替排列形成一种非离域型刚性六元环,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本论文首次以环三磷腈类化合物为核合成了一种星型尼龙6树脂,系统研究了星型支化结构和分子量大小对该类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晶与流变性能的影响,并且选取其中一个配方进行放大聚合,再对其进行多样化改性,以拓展它的应用领域。此外,还合成了一种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受阻胺类多功能稳定剂,并将其应用于尼龙6中,对其紫外光老化和热氧老化性能进行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六氯环三磷腈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种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六元酸,六(4-羧基苯氧基)环三磷腈(HCPCP)。研究结果表明,HCPCP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其初始热分解温度在300 oC以上,能够很好地满足尼龙6树脂制备时高温熔融缩聚的工艺要求,因此,HCPCP可用作核来合成星型尼龙6树脂。2.以HCPCP为内核,利用ε-己内酰胺的水解开环聚合方法首次设计合成了一种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星型尼龙6树脂。研究结果表明,星型尼龙6的分子量的大小随着HCPCP的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分子量的大小适中时,星型尼龙6能够基本保持普通线性尼龙6的力学性能,然而其相对粘度(RV)明显降低、熔体流动速度(MFR)大幅提高。对其熔融结晶行为研究发现,星型尼龙6的结晶度(Xc)略微降低,但是它的晶体结构仍属于α型;由于HCPCP核的异相成核作用,星型尼龙6的峰值结晶温度(Tc)和结晶速度(1/t1/2)均明显高于普通线性尼龙6;当分子量逐渐增大时,星型尼龙6的Tc和1/t1/2先升高后降低。毛细管流变测试结果表明,星型尼龙6的剪切粘度随着分子量的降低而降低;当星型尼龙6的分子量相对较低时,其剪切粘度对温度和剪切速度几乎不敏感。3.在5 L釜合成研究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配方在50 L釜内进行放大聚合,将合成的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星型尼龙6树脂(SPA6)与玻璃纤维(GF)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制得GF含量分别为10、20、30、40、50 wt%的SPA6/GF复合材料粒料。研究结果表明,由于GF的异相成核作用,SPA6/GF复合材料的Tc值比纯SPA6树脂明显要高;SPA6/GF复合材料的Tc值随着GF含量的增大而明显降低,但比相同GF含量的LPA6/GF复合材料略高。SPA6/GF复合材料的MFR随着GF含量的增大而降低,但SPA6/GF复合材料的MFR明显高于相同GF含量的LPA6/GF复合材料。SPA6/G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和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均随着GF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GF含量小于30 wt%时,SPA6/GF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与LPA6/GF复合材料基本相当;当GF含量大于30 wt%时,SPA6/GF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均比LPA6/GF复合材料要高,尤其是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的提高最为显着。对高玻纤增强改性的SPA6/GF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能和微观形貌分析发现,在微观上GF均匀地分布在基体树脂中,在宏观上表面无浮纤现象、光泽度较好,这解决了普通线性尼龙6在高玻纤增强改性应用时浮纤严重、表面光泽度较差的行业难题。4.以水溶性的磺化石墨烯(SG)作为前驱体,利用ε-己内酰胺的原位水解开环聚合法,合成了一种含PA6链段的石墨烯接枝母粒(SGgraft),然后将SGgraft与SPA6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制得SSG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加入SGgraft后,SSG复合材料断面呈现出一种均一的层状结构,SG均匀地分散在SPA6基体树脂中。SSG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随着SG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SG起到了明显的增强作用,然而SSG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略有下降,即其韧性降低。SSG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和残碳率随着SG含量的增加而略有提高。由于SG的异相成核作用,SSG复合材料的Tc值随着SG含量的增加而上升。随着SG含量的增加,SSG复合材料的Tm值先增加后降低。SSG复合材料的相对粘度随着SG含量的增加而缓慢降低,其熔体流动速度随着SG含量的增加而上升。SSG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λ)随着SG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SG的含量增大至0.8 wt%时,SSG复合材料的λ值为由0.212 W·m-1·K-1增大至0.364 W·m-1·K-1,增大了71.7%。由于SG纳米片材大的比表面积和SG与基体树脂之间均一的分散性,使得SSG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5.以HCPCP作为内核,利用酰胺化反应,首次设计合成了一种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受阻胺类多功能稳定剂(HPD),然后将HPD与PA6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制得稳定化PA6。研究结果表明,与纯PA6相比,稳定化PA6样品在紫外光老化和热氧两种老化条件下的色差变化和力学性能变化均有明显减缓,表明HPD的加入抑制了PA6在紫外光老化和热氧老化下的降解速度。对老化前后样品的结构分析发现,加入HPD后,两种老化条件下的稳定化PA6样品在1730 cm-1处吸收峰的强度较纯PA6均有明显减弱,表明HPD的加入抑制了PA6分子结构中含羰基的生色基团的形成,减缓了PA6的老化速度。

纪少南[10](2014)在《TiO2/高岭土颗粒的制备及对尼龙结晶和抗老化的影响》文中指出本文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高岭土为载体,利用溶胶水热法制备高岭土负载金红石型TiO2复合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吸收(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热分析(TG-DSC)等手段考察酸的种类、温度、酸的浓度等水热因素对负载TiO2晶型的影响。同时将制备的金红石型TiO2复合颗粒添加进尼龙1010,考察其对尼龙1010结晶和抗光老化的影响。实验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在200℃水热条件下,硝酸、盐酸浓度为0.6mol/L、0.8mol/L和1mol/L时,随着酸浓度的增大,金红石型TiO2比例逐渐增大,锐钛矿型TiO2的比例减少。且在相同酸浓度下,盐酸比硝酸更有利于金红石型TiO2的形成。(2)经过对酸的种类、温度、酸的浓度等水热因素的考察,发现盐酸浓度为1mol/L,水热温度为120℃时,高岭土表面负载的TiO2几乎完全呈金红石型,紫外吸收效果最佳。(3)经热分析发现,金红石型TiO2/高岭土复合颗粒和高岭土分别填充尼龙1010,均使得尼龙结晶温度升高,结晶度增大;偏光显微镜观察的结果表明,随着两种颗粒加入比例不断提高,尼龙的晶粒逐渐细化。其中负载TiO2的尼龙晶粒细化更为明显。(4)750h老化后,高岭土填充尼龙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保持率均低于纯尼龙,体积磨损率增幅大于纯尼龙;负载TiO2的高岭土复合颗粒填充尼龙后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保持率均高于纯尼龙,体积磨损率增幅小于纯尼龙。结合红外光谱分析可知,金红石型TiO2/高岭土复合颗粒可降低紫外光对尼龙基体的破坏。

二、聚酰胺6/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紫外光老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酰胺6/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紫外光老化(论文提纲范文)

(1)光伏背板PET/MMT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及绝缘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光伏背板概述及影响光伏背板寿命的关键因素
        1.2.2 PET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绝缘性能研究现状
        1.2.3 提高光伏背板寿命的方法-PET的改性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蒙脱土的改性及PET/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2.1 蒙脱土概述
        2.1.1 蒙脱土的结构
        2.1.2 蒙脱土的提纯
    2.2 蒙脱土的改性
    2.3 PET/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2.4 本章小结
3 PET/MMT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表征及力学性能研究
    3.1 测试方法及设备
    3.2 测试结果及分析
        3.2.1 PET/MMT复合材料的结构分析
        3.2.2 PET/MMT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分析
        3.2.3 PET/MMT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分析
        3.2.4 PET/MM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PET/MMT复合材料绝缘性能研究
    4.1 测试方法及设备
    4.2 测试结果与分析
        4.2.1 PET/MMT复合材料的介电强度分析
        4.2.2 PET/MMT复合材料的绝缘性能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双向拉伸尼龙6/聚酮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尼龙6 的结构与性能
    1.3 尼龙6 改性研究进展
        1.3.1 PA6/纳米粘土复合材料
        1.3.2 PA6/石墨烯复合材料
        1.3.3 其他PA6 纳米复合材料
        1.3.4 尼龙/聚合物合金
    1.4 双向拉伸尼龙薄膜的研究进展
        1.4.1 不同的双向拉伸工艺
        1.4.2 双向拉伸尼龙薄膜结构和性能研究进展
    1.5 聚酮(PK)
        1.5.1 聚酮的结构
        1.5.2 聚酮的物理性质
        1.5.3 尼龙/聚酮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6 稀土化合物
    1.7 聚间二甲苯己二酰二胺(MXD6)
    1.8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8.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8.2 研究内容
        1.8.3 创新点
第二章 双向拉伸尼龙6/聚酮复合薄膜的制备和性能
    2.1 前言
    2.2 试验部分
        2.2.1 试验原料
        2.2.2 试验设备
        2.2.3 双向拉伸尼龙/聚酮复合薄膜的制备
        2.2.4 样品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A6 与PK相容性分析
        2.3.2 双向拉伸PA6/PK复合薄膜的微观形貌观察
        2.3.3 双向拉伸PA6/PK复合薄膜的红外光谱分析
        2.3.4 双向拉伸PA6/PK复合薄膜的熔融和结晶行为
        2.3.5 双向拉伸PA6/PK复合薄膜的X射线衍射分析
        2.3.6 双向拉伸PA6/PK复合薄膜的阻隔性能
        2.3.7 双向拉伸PA6/PK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
        2.3.8 双向拉伸PA6/PK复合薄膜的尺寸稳定性能
    2.4 小结
第三章 双向拉伸尼龙6/聚酮/氧化石墨烯复合薄膜的制备和性能
    3.1 前言
    3.2 试验部分
        3.2.1 原材料
        3.2.2 试验设备
        3.2.3 氧化石墨烯尼龙母粒(PA-GOMB)的制备
        3.2.4 双向拉伸PA6/PK/GO薄膜的制备
        3.2.5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2D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
        3.3.2 DMA分析
        3.3.3 非等温结晶和熔融行为
        3.3.4 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
        3.3.5 双向拉伸PA6/PK/GO薄膜的形貌观察
        3.3.6 双向拉伸PA6/PK/GO薄膜的阻隔性能
        3.3.7 双向拉伸PA6/PK/GO薄膜的机械性能
    3.4 小结
第四章 氧化铈掺杂双向拉伸尼龙6/聚酮复合薄膜的制备和性能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氧化铈掺杂双向拉伸尼龙6/聚酮复合薄膜的制备
        4.2.4 样品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氧化铈的结构表征
        4.3.2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4.3.3 双向拉伸PA6/PK/CeO_2复合薄膜的微观形貌观察
        4.3.4 双向拉伸PA6/PK/CeO_2复合薄膜的熔融与结晶行为
        4.3.5 双向拉伸PA6/PK/CeO2 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
        4.3.6 双向拉伸PA6/PK/CeO_2复合薄膜的抗紫外性能
    4.4 小结
第五章 锌-铈负载二氧化硅掺杂双向拉伸尼龙 6/聚酮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验原料
        5.2.2 试验仪器
        5.2.3 锌-铈负载二氧化硅(Zn-Ce@SiO_2)的制备
        5.2.4 锌-铈负载二氧化硅掺杂双向拉伸尼龙6/聚酮复合薄膜的制备
        5.2.5 测试和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锌-铈负载二氧化硅的结构表征
        5.3.2 制备条件对锌-铈负载二氧化硅形貌粒径的影响
        5.3.3 抗菌离子的负载率测试
        5.3.4 抗菌性能测试
        5.3.5 BO-PA/PK/Zn-Ce@SiO_2复合薄膜的熔融和结晶行为
        5.3.6 BO-PA/PK/Zn-Ce@SiO_2 复合薄膜的机械性能
    5.4 小结
第六章 双向拉伸尼龙6/聚酮/MXD6 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6.1 前言
    6.2 试验部分
        6.2.1 主要原材料
        6.2.2 仪器及设备
        6.2.3 制备与表征
    6.3 结果分析
        6.3.1 DSC分析
        6.3.2 DMA分析
        6.3.3 2D广角X射线衍射图
        6.3.4 直线撕裂性能
        6.3.5 力学性能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CeO2/TPU亚微观结构调控及耐紫外老化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TPU
    1.3 TPU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3.1 主链对分子结构的影响
        1.3.2 侧链对分子结构的影响
        1.3.3 氢键对分子结构的影响
        1.3.4 结晶对分子结构的影响
        1.3.5 微相分离对分子结构的影响
    1.4 TPU复合材料
        1.4.1 复合材料中纳米填料的表面改性
        1.4.1.1 羧酸类表面改性剂
        1.4.1.2 聚合物类表面改性剂
        1.4.1.3 偶联剂类表面改性剂
        1.4.1.4 磷酸类表面改性剂
    1.5 TPU紫外光老化改性研究
        1.5.1 TPU紫外光老化机理
        1.5.2 TPU耐紫外光老化改性
        1.5.2.1 化学改性TPU
        1.5.2.2 填充改性TPU
    1.6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CeO_2/TPU的结构和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2.2 实验步骤
        2.2.2.1 大尺寸纳米氧化铈合成
        2.2.2.2 小尺寸纳米氧化铈合成
        2.2.2.3 TPU合成
        2.2.2.4 CeO_2/TPU复合材料制备
        2.2.3 样品表征与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eO_2尺寸观察
        2.3.2 CeO_2的XRD图分析
        2.3.3 CeO_2/TPU的红外光谱分析
        2.3.4 CeO_2/TPU的XRD图分析
        2.3.5 CeO_2/TPU的原位扫描和连续刚度测试分析
        2.3.6 CeO_2/TPU的HRTEM图片分析
        2.3.7 CeO_2/TPU的3D共聚焦图片分析
        2.3.8 CeO_2/TPU的SEM图片分析
        2.3.9 CeO_2/TPU的力学性能分析
        2.3.10 CeO_2/TPU的热稳定性分析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表面改性CeO_2/TPU的结构与性能及耐紫外老化改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3.2.2 实验步骤
        3.2.2.1 小尺寸纳米氧化铈合成
        3.2.2.2 小尺寸纳米氧化铈表面改性
        3.2.2.3 TPU合成
        3.2.2.4 改性CeO_2/TPU复合材料制备
        3.2.3 样品表征与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改性CeO_2的红外光谱分析
        3.3.2 改性CeO_2的Zata电位分析
        3.3.3 改性CeO_2的XPS图谱分析
        3.3.4 改性CeO_2的元素含量分析
        3.3.5 改性CeO_2的TG图谱分析
        3.3.6 改性CeO_2的XRD图分析
        3.3.7 改性CeO_2的TEM图片分析
        3.3.8 改性CeO_2/TPU的红外光谱分析
        3.3.9 改性CeO_2/TPU的力学性能分析
        3.3.10 改性CeO_2/TPU的HRTEM图片分析
        3.3.11 改性CeO_2/TPU的热稳定性分析
        3.3.12 改性CeO_2/TPU的耐紫外老化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CeO_2/UV-327协同作用改性TPU耐紫外老化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4.2.2 实验步骤
        4.2.2.1 小尺寸纳米CeO_2合成
        4.2.2.2 小尺寸纳米CeO_2表面改性
        4.2.2.3 TPU复合材料的制备
        4.2.3 样品表征与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改性CeO_2的红外光谱分析
        4.3.2 改性CeO_2的TG图谱分析
        4.3.3 改性CeO_2的接触角图片分析
        4.3.4 改性CeO_2的TEM图片分析
        4.3.5 改性CeO_2和UV-327的紫外光谱分析
        4.3.6 改性CeO_2/TPU的热稳定性分析
        4.3.7 TPU复合材料紫外老化后的力学性能分析
        4.3.8 TPU复合材料紫外老化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4.3.9 TPU复合材料紫外老化后的DMA图谱分析
        4.3.10 TPU复合材料紫外老化后的SEM图片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结论
    5.2 本文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发表文章
    参与会议
致谢

(4)硅氧功能化聚酰亚胺薄膜的改性制备与高频沿面放电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聚酰亚胺的种类与合成
        1.2.2 聚酰亚胺的改性方式
        1.2.3 硅氧功能化聚酰亚胺
        1.2.4 高频电应力下聚合物的绝缘特性
    1.3 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工艺和理化特性表征
    2.1 实验试剂与制备平台
        2.1.1 实验试剂
        2.1.2 制备平台
    2.2 制备工艺优化
        2.2.1 聚合物分子量的提升
        2.2.2 杂质对成膜的影响及抑制措施
        2.2.3 粒子分散与薄膜厚度的均匀性
    2.3 理化特性表征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聚酰亚胺薄膜的改性设计与性能测试
    3.1 改性设计与方案
    3.2 基本理化特性测试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硅氧功能化聚酰亚胺薄膜高频沿面放电特性与影响机制
    4.1 高频沿面放电实验平台
        4.1.1 沿面放电测试系统
        4.1.2 放电数据采集与处理
    4.2 高频沿面放电特性
        4.2.1 体击穿强度
        4.2.2 沿面放电起始电压与瞬时闪络电压
        4.2.3 长期电老化特性
    4.3 改性对高频沿面放电特性的影响机制
        4.3.1 高频沿面放电特性参量间的交互关联规律
        4.3.2 理化特性对高频沿面放电特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5)聚酰胺纳米复合材料在包装领域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A纳米复合材料
    1.1 PA/硅酸盐
    1.2 PA/石墨烯
    1.3 PA/金属氧化物
    1.4 PA/POSS
    1.5 PA/纳米银
    1.6 PA/纤维素
2 PA纳米复合材料在包装上的应用
3 结论

(6)生物可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薄膜气体阻隔性能研究及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标
    1.2 论文内容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
        2.1.1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
        2.1.2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应用
        2.1.3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2.2 聚合物膜气体透过机理
        2.2.1 聚合物膜
        2.2.2 复合膜
        2.2.3 水汽扩散
    2.3 聚合物膜气体阻隔改性
        2.3.1 薄膜基体改性
        2.3.2 薄膜表面改性
    2.4 课题的提出
    2.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二维纳米片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方法
        3.2.3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有机蒙脱土的制备与表征
        3.3.2 氧化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表征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复合有机蒙脱土的PBAT薄膜的气体阻隔性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加工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BAT-OMMT复合薄膜的多尺度结构
        4.3.2 PBAT-OMMT复合薄膜的气体阻隔性
        4.3.3 BF的热性能
        4.3.4 BF的力学性能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复合石墨烯的PBAT薄膜的气体阻隔性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原料
        5.2.2 加工设备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PBAT-石墨烯复合膜的多尺度结构
        5.3.2 PBAT-石墨烯复合膜的气体阻隔性
        5.3.3 TCF-PRGO复合膜热性能
        5.3.4 TCF-PRGO复合膜的力学性能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二维纳米片在PBAT薄膜中的取向及其气体阻隔性
    6.1 引言
    6.2 复合膜气体阻隔模型
    6.3 实验部分
        6.3.1 实验原料
        6.3.2 加工设备
        6.3.3 实验方法
    6.4 结果与讨论
        6.4.1 PBAT-石墨烯复合膜的多尺度结构
        6.4.2 PBAT-石墨烯双向拉伸复合膜的气体阻隔性
        6.4.3 PBAT-石墨烯双向拉伸复合膜的紫外屏蔽性
        6.4.4 PBAT-PRGO双向拉伸复合膜老化后拉伸性能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表面涂覆取向纳米涂层的PBAT薄膜的气体阻隔性
    7.1 引言
    7.2 多层膜气体透过模型
    7.3 实验部分
        7.3.1 实验原料
        7.3.2 加工设备
        7.3.3 实验方法
    7.4 结果与讨论
        7.4.1 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涂覆液的性质
        7.4.2 聚乙烯醇-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涂层的结构与性能
        7.4.3 纳米涂层对复合膜气体阻隔性的影响
        7.4.4 纳米涂层对复合薄膜老化稳定性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主要创新点和展望
    8.1 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不足和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作者简历

(7)高强、高绝缘芳纶纸基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芳纶纸基绝缘材料
        1.1.1 芳纶纸基绝缘材料简介
        1.1.2 芳纶纸基绝缘材料存在问题及研究进展
    1.2 芳纶纳米纤维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1.2.1 芳纶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1.2.2 芳纶纳米纤维在增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
    1.3 仿贝壳层状多级有序结构材料的研究进展
        1.3.1 仿贝壳层状多级有序结构材料的简介
        1.3.2 仿贝壳层状多级有序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与测试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
    2.2 测试与表征
        2.2.1 多媒体光学显微镜
        2.2.2 纤维形态分析仪(Morfi compact)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
        2.2.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2.5 原子力显微镜(AFM)
        2.2.6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2.2.7 X射线衍射仪分析(XRD)
        2.2.8 热失重分析(TGA)
        2.2.9 力学性能测试
        2.2.10 抗紫外性能测试
        2.2.11 耐压性能测试
3 芳纶纳米纸基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内容
        3.2.1 芳纶纳米纤维的制备
        3.2.2 芳纶宏观纸及纳米纸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芳纶宏观纤维和纳米纤维的微观形貌及尺寸分布
        3.3.2 芳纶宏观纤维和纳米纤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3.3.3 芳纶宏观纸和纳米纸的微观形貌
        3.3.4 热压处理对芳纶宏观纸和纳米纸微观结构的影响
        3.3.5 芳纶宏观纸和纳米纸的界面作用
        3.3.6 芳纶宏观纸和纳米纸的力学性能
        3.3.7 芳纶宏观纸和纳米纸的绝缘性能
        3.3.8 芳纶宏观纸和纳米纸的抗紫外性能
    3.4 小结
4 芳纶纳米纤维增强芳纶纸基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内容
        4.2.1 芳纶纳米纤维增强芳纶纸基材料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芳纶纳米纤维增强芳纶纸基材料的微观形貌
        4.3.2 芳纶纳米纤维增强芳纶纸基材料的界面作用
        4.3.3 芳纶纳米纤维增强芳纶纸基材料的力学性能
        4.3.4 芳纶纳米纤维增强芳纶纸基材料的绝缘性能
        4.3.5 紫外线对芳纶纳米纤维增强芳纶纸基材料微观形貌的影响
        4.3.6 紫外线对芳纶纳米纤维增强芳纶纸基材料的力学和绝缘性能的影响
    4.4 小结
5 仿贝壳层状ANF/MTM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内容
        5.2.1 蒙脱土纳米片的制备
        5.2.2 芳纶纳米纤维/蒙脱土纳米片(ANF/MTM)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蒙脱土纳米片的表征
        5.3.2 ANF/MTM纳米复合薄膜的微观形貌
        5.3.3 ANF/MTM纳米复合薄膜的界面作用
        5.3.4 ANF/MTM纳米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
        5.3.5 ANF/MTM纳米复合薄膜的绝缘性能
        5.3.6 ANF/MTM纳米复合薄膜的抗紫外性能
        5.3.7 热压对ANF/MTM纳米复合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5.3.8 热压对ANF/MTM纳米复合薄膜力学和绝缘性能的影响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热固性树脂固化过程的监测研究 ——交流阻抗谱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热固性树脂及其应用
        1.1.1 热固性树脂的定义和分类
        1.1.2 环氧树脂及其应用
        1.1.3 呋喃树脂及其应用
        1.1.4 其他热固性树脂
    1.2 环氧树脂的固化与老化降解
        1.2.1 环氧树脂的反应活性
        1.2.2 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及固化机理
        1.2.3 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老化降解
        1.2.4 热固性树脂固化、降解监测的重要性
    1.3 热固性树脂固化和降解的监测方法
        1.3.1 差示扫描量热法
        1.3.2 介电分析法
        1.3.3 交流阻抗谱法
        1.3.4 其他监测方法
    1.4 交流阻抗谱
        1.4.1 交流阻抗谱的发展
        1.4.2 阻抗、导纳和相位角
        1.4.3 交流阻抗谱的测量及分析
        1.4.4 等效电路(Equivalent electrical circuit,EEC)
        1.4.5 交流阻抗谱的特点与应用
    1.5 热固性树脂基有机涂层的老化降解
        1.5.1 热固性树脂基有机涂层
        1.5.2 EIS法监测有机涂层的老化降解过程
    1.6 论文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交流阻抗谱法监测环氧/多元胺体系的固化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环氧/多元胺固化体系的制备
        2.2.3 环氧/多元胺体系的固化过程的监测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交流阻抗谱法监测树脂固化的理论基础
        2.3.2 交流阻抗谱法监测DGEBA/1041 体系的固化
        2.3.3 DGEBA/1041 体系的固化度
        2.3.4 交流阻抗谱法监测DGEBA/203 体系的固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交流阻抗谱法监测环氧/酸酐体系的固化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环氧/酸酐固化体系的制备
        3.2.3 环氧/酸酐体系固化过程的监测
        3.2.4 环氧基浇铸试样抗拉强度的测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交流阻抗谱法监测DGEBA/MA体系的固化
        3.3.2 交流阻抗谱法监测DGEBA/MA/DMP-30 体系的固化
        3.3.3 DGEBA/MA/DMP-30 体系的固化度
        3.3.4 固化方案对固化产物抗拉强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糠酮环氧/聚苯胺纳米线防护涂层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2 糠酮环氧有机涂层的制备
        4.2.3 有机涂层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4.2.4 有机涂层老化降解加速实验
        4.2.5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测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P-EMFA涂层在盐溶液中的老化降解
        4.3.2 EMFA/PANI涂层在的盐溶液中的老化降解
        4.3.3 碳钢表面XPS测试与分析
        4.3.4 EMFA/PANI涂层各项性能的测试
        4.3.5 EMFA/PANI涂层在酸、碱溶液中的老化降解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氧/火山灰微粒和环氧/玄武岩鳞片涂层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2 环氧/TMP 涂层和环氧/BMP 涂层的制备
        5.2.3 涂层表征及性能测试
        5.2.4 涂层老化降解加速实验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TMP和 BMP的形貌及其防护机制
        5.3.2 纯环氧涂层的温度冲击实验
        5.3.3 环氧/TMP 涂层和环氧/BMP 涂层的温度冲击实验
        5.3.4 环氧/TMP 涂层和环氧/BMP 涂层的盐溶液浸泡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星型尼龙6材料及助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尼龙树脂的品种、性能特点及应用
        1.2.1 脂肪族尼龙树脂
        1.2.2 半芳香族尼龙树脂
        1.2.3 全芳香族尼龙树脂
    1.3 尼龙改性材料的品种、性能特点及应用
        1.3.1 尼龙合金
        1.3.2 纤维增强尼龙
        1.3.3 增韧尼龙
        1.3.4 尼龙纳米复合材料
    1.4 尼龙助剂的品种、性能特点及应用
        1.4.1 抗氧剂和光稳定剂
        1.4.2 润滑剂
        1.4.3 增塑剂
        1.4.4 成核剂
    1.5 星型尼龙材料的研究进展
        1.5.1 星型尼龙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
        1.5.2 星型尼龙材料的制备方法
        1.5.3 星型尼龙材料的应用
    1.6 本论文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参考文献
第2章 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六元酸的制备与表征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试剂及其来源
        2.2.2 仪器和测试方法
        2.2.3 六(4-羧基苯氧基)环三磷腈(HCPCP)的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六(4-羧基苯氧基)环三磷腈(HCPCP)的合成
        2.3.2 六(4-羧基苯氧基)环三磷腈(HCPCP)的结构表征
        2.3.3 六(4-羧基苯氧基)环三磷腈(HCPCP)的热稳定性研究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星型尼龙6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试剂及其来源
        3.2.2 仪器和测试方法
        3.2.3 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星型尼龙6树脂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星型尼龙6树脂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3.3.2 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星型尼龙6树脂的力学性能研究
        3.3.3 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星型尼龙6树脂的热性能与结晶性能研究
        3.3.4 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星型尼龙6树脂的流动性与流变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星型尼龙 6/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试剂及其来源
        4.2.2 仪器和测试方法
        4.2.3 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星型尼龙 6(SPA6)树脂的放大聚合
        4.2.4 SPA6/GF复合材料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SPA6树脂的放大聚合和SPA6/GF复合材料的制备
        4.3.2 SPA6/GF复合材料的热性能与结晶性能研究
        4.3.3 SPA6/GF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性能研究
        4.3.4 SPA6/G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4.3.5 SPA6/GF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能与微观形貌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星型尼龙 6/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试剂及其来源
        5.2.2 仪器和测试方法
        5.2.3 石墨烯接枝母粒(SGgraft)的制备
        5.2.4 SPA6/SGgraft (SSG)复合材料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SGgraft的制备与表征
        5.3.2 SGgraft在SPA6中的分散性研究
        5.3.3 SSG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5.3.4 SSG复合材料的热性能与结晶性能研究
        5.3.5 SSG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性能研究
        5.3.6 SSG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研究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受阻胺类多功能稳定剂的制备及其在尼龙6中的应用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主要试剂及其来源
        6.2.2 仪器和测试方法
        6.2.3 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多功能稳定剂(HPD)的合成
        6.2.4 稳定化尼龙6试样的制备
    6.3 结果与讨论
        6.3.1 HPD的制备与表征
        6.3.2 HPD对尼龙6的紫外光老化性能的影响
        6.3.3 HPD对尼龙6的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
        6.3.4 HPD对尼龙6的热稳定性的影响
        6.3.5 HPD对尼龙6在紫外光老化和热氧老化过程中分子结构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A 试剂纯度及出产地
附录B 仪器及其测试条件和方法

(10)TiO2/高岭土颗粒的制备及对尼龙结晶和抗老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情单
1 绪论
    1.1 高岭土的研究概述
    1.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概述
    1.3 研究思路与实验设计
2 高岭土负载 TiO2复合颗粒制备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与设备
    2.3 实验过程
    2.4 复合颗粒测试及表征
    2.5 结果与分析
    2.6 实验机理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复合颗粒填充对尼龙 1010 结晶和抗光老化性能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与设备
    3.3 实验过程
    3.4 复合材料性能测试
    3.5 复合颗粒填充对尼龙 1010 结晶度的影响
    3.6 复合颗粒填充对尼龙 1010 抗光老化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4 结论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聚酰胺6/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紫外光老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光伏背板PET/MMT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及绝缘性能研究[D]. 孙金鸽.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双向拉伸尼龙6/聚酮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林凤龙. 湖南工业大学, 2021(01)
  • [3]CeO2/TPU亚微观结构调控及耐紫外老化改性研究[D]. 茅沈威. 扬州大学, 2021(08)
  • [4]硅氧功能化聚酰亚胺薄膜的改性制备与高频沿面放电特性[D]. 丁梓桉.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
  • [5]聚酰胺纳米复合材料在包装领域的研究进展[J]. 陆云帆,李琛. 塑料科技, 2020(08)
  • [6]生物可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薄膜气体阻隔性能研究及调控[D]. 李家旭. 浙江大学, 2020(05)
  • [7]高强、高绝缘芳纶纸基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司联蒙.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2)
  • [8]热固性树脂固化过程的监测研究 ——交流阻抗谱技术的应用[D]. 韩玉凤. 天津大学, 2019(01)
  • [9]以环三磷腈为内核的星型尼龙6材料及助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王春花. 湘潭大学, 2016(02)
  • [10]TiO2/高岭土颗粒的制备及对尼龙结晶和抗老化的影响[D]. 纪少南. 中国矿业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聚酰胺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紫外老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