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体育实施分层次教学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邹鹏[1](2020)在《“升降级”分层教学模式在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选课的教学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根据现有文献资料研究,可以了解到现有的传统三基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成绩,但整体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对个别学生或小群体学生的把握,对日后其在学习能力水平的提高上具有一定限制。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在现有的现代化教育理论支持下,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构建出适用于教学实验的可行性“升降级”分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效果对比分析,为高校羽毛球课教学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他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本次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实验法等对“升降级”分层教学模式在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选课的教学效果进行研究。把山东体育学院2017级社会体育专业40名羽毛球专选课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实验人员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升降级”分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三基教学模式,实验前后测试专项素质成绩数据,测试内容分别为:专项素质,包括体现爆发力的400米跑,体现耐力的12分钟折返跑;羽毛球运动技能水平,其中基本技术,包括正手发高远球,正手高远球,正反手挑球,正反手搓球;其中基本步伐,包括四点移动步伐。对比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对结果进行总结得出最后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传统的三基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专项素质成绩,提高幅度不大,而且整体不够平均;“升降级”分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专项素质成绩的效果较好,整体相对平均。2、“升降级”分层教学模式相对传统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专项素质和羽毛球基本技术,拥有更好的促进结果。3、“升降级”分层教学模式下,女生基本技术水平整体提升水平更快。4、传统教学模式的增长速率基本保持平稳,成绩逐步上升,无明显增长区间;“升降级”教学模式在第4周,第8周周期间增长速率更快,成绩提升更高,第12周,第16周周期间与传统教学模式基本无明显增长速率区别。5、“升降级”分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经过较长周期(大于12周)后,出现明显区别,其中“升降级”分层教学模式效果更明显。
杨效勇[2](2020)在《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大学体育教育采取分层次教学模式,将大学一、二年级学生按体育基础技术能力水平、身体条件分成4个层次进行针对性教学。将体育优秀的学生纳入体育单项协会,在协会的活动中获得学分;体育弱势生编入素质提高班,采用小班盯、扶式上课;体弱多病、伤残类学生开设体育保健课;其余学生上常规体育课。此教学模式使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不同需求、因各种背景不愿参加体育活动以及体弱多病、伤残的学生在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改善了体育课教学效率低、效果差,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局面。
罗绮雯[3](2020)在《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专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设计与实证研究》文中认为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集中表现,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的适应性如何,将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我国各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设羽毛球专项教学课,为培养优秀的羽毛球教师、社会指导员和羽毛球相关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中等职业院校五年制竞技体育系羽毛球专项课的课程设置,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课程设置有待完善。其教学大纲制定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当前体育教育改革对羽毛球专修课的开设质量要求,对能否实现学校优秀羽毛球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十分重要。选取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专项课程教学大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结论是:(1)原有教学大纲太笼统,没有各学期具体计划。具体不足有:原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单一,对学生运动指导、体育服务能力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传统,体现新方法、新技术不够,教学效率偏低;规定的教学内容有待完善,相关知识理论与实践联系薄弱,学期计划不明确;考核评价手段注重定量和终结性评价,缺乏过程性诊断评价。(2)新教学大纲设计体现时代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学期规划。具体体现为:严格按照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教学目标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社会服务需求接轨;对各学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评价等大纲要素做出了详细规定,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求,兼顾教师与学生特点,兼顾课堂内外学习,执行更容易。(3)新教学大纲的使用效果较好。经使用后,调查结果显示新大纲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适宜,教学内容全面具体,重难点教学内容突出、教学时数安排和考核评价机制合理;教学大纲整体适应性良好,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顺利;新教学大纲应用后教学效果好,学生成绩得到提升;学校试用后,认为设计合理,应用效果好,可以作为正式大纲继续使用、进一步完善。
荣俊杰[4](2020)在《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2年上海市在二期课程改革基础上,率先提出在高中阶段实施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以推动新一轮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革新。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作为“先立后破”的改革尝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与学习评价认知的缺乏系统性与深入性,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出现迷茫与偏失,影响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目的的达成。面对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时代诉求,从学理视角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系统予以理性优化,能有效提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水平,推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推广与普及,丰富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为研究对象,根据泰勒原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等理论,从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内涵与实质出发,审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与学习评价的现状,在学理阐释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了优化研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构建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体能、运动经历与运动情意五维目标体系,确立了五维目标间纵、横结构关系,阐明了各级分目标的表达逻辑。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体系强调了运动技能目标的核心性、体能目标的重要性,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的现实诉求;凸显运动知识、运动经历和运动情意目标的长效价值,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保了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二、整合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体系,阐释了教学内容选择的纵向、横向及动态均衡结构关系,提出大单元高密度重复的螺旋组织形式。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体系的整合,明确了知识、技能与体能选择的独立与共济关系,系统地对各级教学内容进行了规整,实现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安排的全面性、系统性与深入性,有利于满足学生专项学习的广度与深度需求,突显了教学内容为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持续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三、选择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的路径,提出提高运动项目选择的精准度、实施动态分层教学、提升体育师资素养、挖掘场地设施等优化策略。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路径的选择,凸显了教学实施“行动”的本质诉求,通过完善项目选择志愿表、制定技能+体能的分层标准,确保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高效运行;采用多途并举的优化路径,弥补师资缺口,提升体育教师的专项化素养;探寻合作共赢模式,缓解场地设施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的困束。四、完善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体系,统一了学习评价内容,厘清了评价比重的动态化分配准则,健全了多元化评价主体机制。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体系的完善,明确了运动技能评价的主体性、体能次之但比重逐年递增的五维评价内容;强调教师评价的主导地位、学生自评与互评比重的逐年递增趋势,突显了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地位;评价办法与学习成绩呈现方式的完善,提高了学生学习评价效果的精准性与其价值的延伸性,促进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短期目的性与长效前瞻性的有机融合。五、通过构建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实施路径和完善学习评价方面的研究,夯实了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具有宏观指导意义,实践操作性强。研究成果在CS中学的教学实践显示,师生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认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运动技能与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了正向提升,佐证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推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良性运行及全面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杨剑,余驰州[5](2018)在《基于茶文化素养培养的教师团队化高校体育篮球俱乐部分层次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实施篮球俱乐部分层次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上的创新与完善,更是一种从学生培养诉求出发的教学优化,因此创新高校体育篮球俱乐部分层次教学法,其将为高校学生培养机制的全面创新,提供新视角、注入新力量。本文拟从茶文化素养培养的基本状况分析入手,结合高校体育篮球俱乐部分层次教学活动的内涵及价值认知,通过探究基于茶文化素养培养的教师团队化建设诉求,进而分析基于教师团队化的高校体育篮球俱乐部分层次教学机制。
韩峰[6](2018)在《分层次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尤其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在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下,分层次教学方法以其特有的优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得以运用。本文在指出分层次教学法的内涵和高校体育分层次教学法现状的基础之上,尝试性地探索高校体育教学运用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各项措施。本文旨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实现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思维、运动创新能力的同步提高。
黄祖文[7](2017)在《试论分层次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路径》文中提出分层次教学更加立足于学生的个人体育基础和先天体育条件,更加立足于因材施教,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体育习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研究,尝试探索分层次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蔡臣[8](2015)在《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排球选项课分层次教学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同学走进大学校园进行学习,在广大大学生中,由于受到地域特点、个人成长环境、所受教育程度以及个人遗传因素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在身体素质、动作领悟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出现了明显差异。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提出以来,如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体魄,身心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合格人才成为很多研究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优化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排球选项课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人通过对黑龙江省内知名排球专家的访谈以及对同类院校的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学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仍然采用统一内容,统一方法和统一考核的授课形式,导致那些身体素质强,排球基本技术好的学生感觉所学内容过于简单,容易掌握,在没有新鲜内容的刺激下往往感到学习没有新鲜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另一部分身体素质相对较差,排球基本技术较弱的学生则感觉学习吃力,往往跟不上教学进度,渐渐产生了厌学的消极情绪。本实证研究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2014级排球选项班1班和2班为实验对象,通过排球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次教学实验,将学生根据身体素质和排球基础的优劣分为两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排球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获。对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验证了排球选项课分层次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通过问卷的发放以及统计分析,验证了排球选项课分层次教学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本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排球分层次教学优化了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排球课堂教学效果。二、排球分层次教学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三、排球分层次教学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精神的形成。四、排球分层次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康贵江[9](2014)在《利用分层次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小组进行不同目标的设置,充分调动他们学习体育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促使各层次学生的水平有所发展和提高。对于如何更好地利用分层次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本文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本体、目标设置、施教、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路连举[10](2013)在《浅析高校体育分层次教学》文中认为高校大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对体育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高校体育教育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大锅饭"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优势教育创造条件,更加有利于大学生体育素质的普遍提高。
二、高校体育实施分层次教学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体育实施分层次教学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升降级”分层教学模式在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选课的教学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2.1 教学模式 |
1.2.2 分层教学模式 |
1.2.3 国内外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1.2.4 国内外分层教学和“升降级”分层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专修课方面的应用研究 |
1.2.5 小结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实验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升降级”分层教学在羽毛球教学中应用分析 |
3.1 传统教学模式特点 |
3.2 “升降级”分层教学模式的特点 |
3.3 “升降级”分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分析 |
3.4 “升降级”分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3.4.1 教学分层 |
3.4.2 “升降级”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 |
3.4.3 “升降级”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
3.4.4 “升降级”分层教学实验的条件控制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测数据 |
4.1.1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专项素质成绩的对比分析 |
4.1.2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羽毛球运动技能水平的对比分析 |
4.2 实验后测数据 |
4.2.1 实验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专项素质成绩的对比分析 |
4.2.2 实验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基本技术成绩的对比分析 |
4.2.3 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专项素质成绩的对比分析 |
4.2.4 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羽毛球运动技能水平的对比分析 |
4.2.5 实验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成绩提升分析 |
4.3 数据分析与讨论 |
4.3.1 数据结果分析 |
4.3.2 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验中的优势和不足 |
4.3.3 “升降级”分层教学模式在实验中的优势和不足 |
4.3.4 两种教学模式在实验中的总结 |
4.3.5 “升降级”分层教学模式在羽毛球专选课实验研究的思考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2)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层次界定及方案设计 |
1.1 层次界定 |
1.2 课程安排 |
1.3 选课方式 |
2 结果与分析 |
(3)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专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设计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我国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羽毛球专项课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
1.1.2 羽毛球专项课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改革的趋势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发展 |
1.3.2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研究现状 |
1.3.3 国外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研究现状 |
1.3.4 我国羽毛球专项课教学大纲的相关研究 |
1.3.5 文献评述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最新发展动向 |
3.1.1 学校体育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确证 |
3.1.2 制定学校体育工作的监测和保障政策 |
3.1.3 继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 |
3.1.4 创新学校体育竞赛形式 |
3.1.5 多渠道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
3.2 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
3.2.1 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方向)招生对象与学制分析 |
3.2.2 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方向)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
3.2.3 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方向)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工作领域 |
3.2.4 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方向)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分析 |
3.2.5 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方向)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分析 |
3.2.6 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方向)课程教学安排分析 |
3.3 羽毛球专项课教学大纲制定的原则 |
3.3.1 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原则 |
3.3.2 系统性和完整性原则 |
3.3.3 “符合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的原则 |
3.3.4 “可行性原则”的原则 |
3.4 《羽毛球专项课新教学大纲》设计 |
3.4.1 羽毛球专项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设计 |
3.4.2 羽毛球专项课程教材选用 |
3.4.3 羽毛球专项课程教学方法手段设计 |
3.4.4 羽毛球专项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分析 |
3.4.5 羽毛球专项课程考核评价手段设计 |
3.5 《羽毛球运动训练与教学(1-10)》教学大纲实证分析 |
3.5.1 《羽毛球运动训练与教学(1-10)》教学大纲的实际应用效果 |
3.5.2 新教学大纲应用前后学生考核成绩对比分析 |
3.5.3 学校对《羽毛球运动训练与教学(1-10)》教学大纲的鉴定意见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1.1 原有教学大纲太笼统,没有各学期具体计划 |
4.1.2 新教学大纲设计体现时代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学期规划 |
4.1.3 新教学大纲的使用效果较好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专项课 教学大纲》(原有)使用情况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2 《羽毛球运动训练与教学(1-10)》新大纲使用情况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3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专项课教学大纲(新、旧)执行情况调查问卷》专家效度调查问卷 |
附录4 |
附录5 《羽毛球运动训练与教学(1-10)》教学大纲(示例) 羽毛球运动训练与教学大纲(二)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时代诉求:学校体育教学需要不断的变革 |
二、现实诉求:高中阶段需要体育专项化教学 |
三、自身诉求:体育专项化教学需要持续发展 |
第二节 文献研究述评 |
一、研究综述 |
(一)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前的研究 |
(二)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后的研究 |
二、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概念界定 |
(一)概念辨析 |
(二)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调查法 |
(三)实验法 |
(四)比较研究法 |
(五)数理统计法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创新 |
(一)视角创新 |
(二)理论创新 |
第五节 理论基础 |
一、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原理 |
(一)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
(二)泰勒原理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
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基本内容 |
(二)布卢姆理论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
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
(一)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
(二)有意义学习对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启示 |
第二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目标的构建 |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问题审视 |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仍需提升 |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调查 |
(二)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因素 |
二、教学目标的认知度尚需深化 |
(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知 |
(二)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知 |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构建理论 |
一、教学目标构建的理论基础 |
二、教学目标构建的基本依据 |
(一)聚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
(二)关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
(三)凸显运动项目核心价值 |
三、教学目标体系的理论阐释 |
(一)教学目标维度的理性分析 |
(二)教学目标维度合理性考量 |
(三)教学目标维度的具体表征 |
第三节 各级教学目标的表达 |
一、教学总目标的陈述 |
二、学年教学目标的呈现 |
(一)学年教学目标的要义 |
(二)学年教学目标的陈述 |
三、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 |
(一)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 |
(二)单元教学目标的陈述 |
四、课时教学目标的预设 |
(一)课时教学目标的要求 |
(二)课时教学目标的要素 |
(三)课时教学目标的陈述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的整合 |
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问题审视 |
一、教学内容选择仍需全面性统筹 |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满意度 |
(二)教学内容教授的倾向性 |
二、教学内容设置仍需系统性规整 |
(一)教学内容设置的合理性 |
(二)教学内容设置的难易度 |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整合理论 |
一、教学内容整合的理论基础 |
二、教学内容整合的核心理念 |
(一)彰显学科的重要观念 |
(二)聚焦专项的核心知识 |
(三)唤醒学生的学习活力 |
三、教学内容选择依据与取向 |
(一)三位一体的选择依据 |
(二)多维交融的价值取向 |
四、教学内容组织结构与形式 |
(一)纵向、横向、动态均衡的三维结构 |
(二)大单元高密度重复的螺旋组织形式 |
第三节 各级教学内容的呈现 |
一、教学内容的整体框架 |
二、学年教学内容的规划 |
三、学期教学内容的安排 |
四、单元教学内容的细化 |
(一)单元教学内容的要求 |
(二)单元教学内容的划分 |
五、课时教学内容的组织 |
(一)课时教学内容的要求 |
(二)课时教学内容的示例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实施路径的选择 |
第一节 教学实施的问题审视 |
一、教学运行层面 |
(一)运动项目选择存在边缘化 |
(二)分层教学仍需科学化规整 |
二、体育师资层面 |
(一)师资数量相对不足 |
(二)专项素养仍需提升 |
(三)专项培训仍需深化 |
三、场地设施层面 |
(一)场地设施的共用现象 |
(二)场地设施的供需失衡 |
第二节 教学实施的选择理论 |
一、教学实施的理论基础 |
二、教学实施的本质探析 |
三、教学实施的价值诉求 |
第三节 教学实施选择的策略 |
一、健全课堂教学的运行机制 |
(一)提高项目选择的精准性 |
(二)实施动态化的分层教学 |
二、优化师资队伍与专业素养 |
(一)多途并举壮大体育师资队伍 |
(二)强化职培提升教师专项素养 |
三、挖掘场地设施的利用潜能 |
(一)多方融入探索共赢共享模式 |
(二)空间延伸利用周边场地设施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的完善 |
第一节 学习评价的问题审视 |
一、学习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 |
(一)学习评价标准的各自为政 |
(二)学习评价内容缺乏一致性 |
二、学习评价主体存在单一性 |
三、学习结果评定存在经验性 |
第二节 学习评价的完善理论 |
一、学习评价的理论基础 |
二、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 |
三、学习评价的核心理念 |
四、学习评价的基本准则 |
(一)学习评价的发展性 |
(二)评价标准的分层性 |
(三)评价比重的变化性 |
第三节 学习评价完善的途径 |
一、统一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内容 |
(一)明晰学习评价的根本宗旨 |
(二)确定学习评价的内容指标 |
(三)细化评价内容指标的维度 |
二、健全多元评价主体的互融机制 |
(一)实施多元化评价主体制度 |
(二)明确评价主体的评价内容 |
(三)确定评价主体的评价比重 |
三、完善体育专项化学习评价办法 |
(一)明确评价内容的评定方法 |
(二)采用等级+评语的呈现方式 |
(三)编制学生学习成绩评定表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的实践 |
第一节 教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
一、教学实验目的 |
二、教学实验对象 |
三、教学实验时间 |
四、教学实验程序 |
(一)教学实验前的准备 |
(二)教学实验中的跟进 |
(三)教学实验后的统计 |
第二节 教学实验结果与讨论 |
一、结果与分析 |
(一)教师对体育专项化教学优化内容的认知 |
(二)教学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成效认知的比较 |
(三)教学实验前后学生专项运动成绩的比较 |
二、结论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调查问卷Ⅰ |
附录二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调查问卷Ⅱ |
附录三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访谈提纲Ⅰ |
附录四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访谈提纲Ⅱ |
附录五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专家评议表 |
附录六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试点学校名单 |
作者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5)基于茶文化素养培养的教师团队化高校体育篮球俱乐部分层次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茶文化素养培养的基本状况分析 |
2 高校体育篮球俱乐部分层次教学活动的内涵及价值认知 |
3 基于茶文化素养培养的教师团队化建设诉求 |
4 基于教师团队化的高校体育篮球俱乐部分层次教学机制 |
5 结语 |
(6)分层次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分层次教学法 |
1.1、分层次教学法的内涵 |
1.2、高校体育分层次教学 |
2、分层次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
2.1、由于高校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的偏差, 导致高校体育分层次教学一直不受重视 |
2.2、高校体育分层次教学法受到师资方面的影响 |
2.3、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 导致体育教学不乐观 |
3、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方法的措施 |
3.1、通过引进体育专业教师, 来指导学生体育训练 |
3.2、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体育素养, 来掌握分层次教学的主动性 |
3.3、教师要制定科学化的教学目标 |
3.4、教师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以做到个别指导 |
3.5、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实施分层次综合评价的考核 |
(7)试论分层次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分层次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 |
1. 可以有效弥补学生的先天差异 |
2. 可以有效弥补学生的体育基础差距 |
二、分层次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
1. 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
2. 科学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和内容 |
3. 科学制定分层次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标准 |
(8)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排球选项课分层次教学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1.1 现代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
1.1.2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
1.1.3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 |
1.2 选题的依据 |
1.2.1 分层次教学的优势 |
1.2.2 分层次教学顺应高校体育的目标 |
1.2.3 分层次教学优化高校大学体育课程 |
1.3 选题的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章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分析 |
2.1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
2.1.1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出发点是“人” |
2.1.2 分层次教学目标的划分依据 |
2.2 分层次教学的特点 |
2.3 分层教学实施原则 |
2.3.1 方向性原则 |
2.3.2 主体性原则 |
2.3.3 全面性原则 |
2.3.4 民主平等原则 |
2.3.5 鼓励性评价原则 |
2.3.6 发展性原则 |
2.4 分层次教学在排球选项课中的具体操作程序 |
2.4.1 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层 |
2.4.2 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
第3章 研究方法 |
3.1 文献资料法 |
3.2 问卷调查法 |
3.3 访谈法 |
3.4 数理统计法 |
3.5 教学实验法 |
3.5.1 实验目的 |
3.5.2 实验对象 |
3.5.3 实验地点 |
3.5.4 实验时间 |
第4章 实验操作与结果分析 |
4.1 实验设计 |
4.1.1 实验样本的选取 |
4.1.2 对实验以及无关变量的控制 |
4.2 实验过程 |
4.2.1 分层前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2 分层与教学 |
4.2.3 实验后排球基本技术测试结果分析 |
4.3 排球选项课分层次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
4.3.1 分层次教学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排球课程的求知欲 |
4.3.2 分层次教学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排球的自信心 |
4.3.3 分层次教学充分强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利用分层次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依据及内涵 |
二、分层次教学的优缺点 |
三、个体差异与教学目标的设置 |
(一) 个体差异 |
(二) 教学目标的设置 |
四、分层次施教 |
(一) 层次的划分 |
(二) 分层次教学法 |
(三) 教师分层次指导 |
五、评估与实效 |
(一) 教学评估 |
(二) 分层次布置课后作业 |
(三) 分层次教学的实效 |
(10)浅析高校体育分层次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提出 |
1.1依据学生的差异性原则 |
1.2依据教学以人为本的原则 |
1.3依据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 |
2“高校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讨 |
2.1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为分层教学打好基础 |
2.2合理分组是体育分层次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 |
2.3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是分层次教学有效实施的保障 |
2.4制定分层次教学内容,保障教学质量 |
2.5分层次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
2.6绩效调整不同层次的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2.7制定等级考核标准,实现层次教学的合理化 |
3“高校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作用 |
3.1有效地保证同步教学中的分层施教 |
3.2能有效地促进同步教学中的分层练习。 |
4结论 |
四、高校体育实施分层次教学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升降级”分层教学模式在体育院校羽毛球专选课的教学实验研究[D]. 邹鹏.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2)
- [2]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杨效勇. 体育学刊, 2020(04)
- [3]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竞技体育系《五年制羽毛球专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设计与实证研究[D]. 罗绮雯.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4)
- [4]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优化研究[D]. 荣俊杰.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5]基于茶文化素养培养的教师团队化高校体育篮球俱乐部分层次教学研究[J]. 杨剑,余驰州. 福建茶叶, 2018(10)
- [6]分层次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韩峰.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15)
- [7]试论分层次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路径[J]. 黄祖文. 才智, 2017(10)
- [8]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排球选项课分层次教学的实证研究[D]. 蔡臣.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05)
- [9]利用分层次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J]. 康贵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17)
- [10]浅析高校体育分层次教学[J]. 路连举.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