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姓名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

中西姓名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

一、关于中西人名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迎霞,牟玉华[1](2021)在《21世纪以来中国文化语言学研究综述》文中提出从学科理论研究和专题研究两个维度梳理21世纪以来中国文化语言学中汉语言与文化的主要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对学科性质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在学科研究方法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但总体上看,研究成果偏少,学科内部关于学科理论的争论趋于缓和;专题研究总体上向细化、深化和全面化发展,但同时存在多而不均的特点,语法和语音等方面的研究较为欠缺。此外,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已缓慢兴起,成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重要分支。科学构建中国文化语言学理论体系是适应学科自身发展和满足相关学科需求的关键所在。

张胜峰[2](2021)在《基于文化维度理论的汉英人名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霍夫斯泰德把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归纳为4个基本文化价值观维度:权利距离、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性度和女性度、不确定性规避。现基于这4个维度对汉英人名进行跨文化层面对比分析,论述了汉英人名差异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元素。通过比较英汉人名对比中西文化,一方面希望凸显中华人名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希望引导人们理性看待异域文化,防止或消除对外交往中出现的盲目"排外心理",以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陈思(Etchekan Alloua Patricia A.D)[3](2021)在《科特迪瓦与中国人姓名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姓名是世界各国中的文化现象,是人的一种符号代表,又是人的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姓名是用来指代每个人的标志符号,从而使他与他人区别开来。但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标记符号,而且它还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能体现出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与历史脉络、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圣经·箴言》也写到:“美名胜过大财”。姓名的重要性在科特迪瓦与中国都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古往今来,科特迪瓦对于姓名的研究却相当少,而在中国较丰富。在中国,古时和现代,许多学者对姓名做过各种各样的研究至到如今已深入到了文化层面。在科特迪瓦则,姓名研究的成果是局限于中名,而且学者虽对姓名做过一些研究,但只是解其字义而未加以发展,与中国姓名加以比较的成果更不存在。美国作家戴尔·卡内基(Dale Carnegie)说:“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姓名是任何语言中最甜美,最重要的音响。记住客户,工作联系人和同事的姓名将帮助您继续并取得成功的职业。”总之,姓名是人们浏览社会之间差异的窗口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文对比研究了科特迪瓦和中国人名的结构形式和来源,并探讨了两国姓名中蕴含的文化因素,这将有助于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对方,并为将来更好的合作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除绪论外,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科中姓名形式特征分析。论文首先从两国姓名的结构入手,对比科中两国的姓名结构,对比的内容包括结构类型,组成部分和顺序等,并总结出产生差异的文化原因。第二部分──科中姓名历史和来源分析。这一部分从两国人姓名的来源角度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出宗教信仰、图腾崇拜、传统风俗等,都是影响两国人名文化异同的因素。第三部分──科中姓名文化内涵分析。以近30年的科中姓名作为语料进行分析,总结科中两国30年来的姓名的变化发展,然后经过分析对比,发现发展变化后两国在姓名部分的差异,即包括性别上的、宗教上的、价值观等方面。第四部分──结语。此部分预测了科中两国姓名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王玥[4](2021)在《中国人名的时代文化特征研究及其对留学生取名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人名,产生于社会交际需要,是标记社会成员的基本符号和个体存在的重要表征。中国人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信息,承载着中国鲜明的地域文化、时代文化,传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生动体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汉语学习者数量急剧增加。中文名字不仅是每个来华汉语学习者日常生活学习所必需的,还是来华留学生与中国文化间的专属纽带。一个好听、富有中国文化内涵且为留学生所满意的汉语名字作用尤为重要。如何通过解读中国人名,阐释中国人取名规律,为留学生以及其他汉语爱好者提供取名建议值得深入探讨。本研究基于文化心理学理论和文化维度理论,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山东省临沂市八湖镇32059份人名信息,采用统计分析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剖析了不同时期人名用字在形式与内容上所体现的时代文化特色,阐释了取名用字的时代文化变迁规律,即沿袭儒家文化、尚玉文化、五行学说所体现的继承性;自觉体现女性主义、理性对待外来文化的发展性;提升审美趣味、改良命名方式的创新性,分析了人名中内隐着的中国人变化的、矛盾的、整体的辩证思维方式以及集体主义思想下的家庭观念和自我意识。结合前人相关研究,对大连理工大学汉语培训中心213个来华留学生的中文名字进行解读分析,发现来华留学生汉语名字中大量存在有名无姓、直接音译、重名较多的问题,提出了汉语学习者取中文名字时应重视文化因素运用和加强文化心理表达的建议。本文揭示了文化心理在命名过程中的体现,展示了人名除符号作用外的意义传递功能,分析了人名文化内涵中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通过探析中国人命名偏好与规律,为留学生取中文名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遵循。

胡文秀[5](2021)在《在德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变更调查研究》文中提出孔子学院作为海外汉语教学的重要阵地,为许多不能前往中国进行学习的汉语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机会。大部分海外汉语学习者通常都会获得一个中文姓名,并以此为身份标识进行语言学习。然而,不同于母语姓名,汉语学习者的中文姓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学习者的中文姓名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更的中文姓名来源多样、用字不一、取义独特,研究这些海外汉语学习者的中文姓名的变更特点和倾向,探究其姓名变更的原因,有助于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为汉语教师提供给学习者命名的参考方向。本文选取106名在德汉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到学习者现用中文姓名和曾用中文姓名共272个,通过对比曾用姓名与现用姓名,观察变更路径,分别从来源、发音、用字、取义等方面,分析了在德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变更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汉语学习者普遍存在变更中文姓名的需要,变更过姓名的学习者对姓名含义了解较好,但仍存在误解;2)学习汉语一到三年、水平达到中级时,变更中文姓名的学习者最多;3)姓名的主要来源由汉语教师变为学习者自主命名,学习者的职业与婚恋情况对来源也有较大影响;4)变更后的中文姓名有明显的母语姓名音译色彩,音译汉字使用频繁,与名字意义相关较少,但有上升趋势;姓名整体结构趋于规范化,多为三字简体字姓名,整体用字笔画略有增多,用字上未体现明显的传统中国文化特征;女性色彩用字占比下降,动植物、自然景观以及内涵与精神风貌用字占比上升;5)学习者在中文姓名变更上更加追求易读响亮和韵律感,叠音多使用于非正式昵称名中。结合访谈信息,本文对在德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变更的原因也进行了归纳:主观上,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升,自身阅历的增长,对中国文化了解的同时,对本国文化的认知也有变化,而逐渐普及、发展的性别平等意识也影响着学习者姓名的变动,另外,客观上存在的重名现象过多、姓名中多音字给工作和学习带来的不便以及因姓名谐音产生歧义等,也是造成学习者变更中文姓名的重要原因。

王鑫蕊[6](2020)在《俄罗斯人名的语言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类从开始使用语言时,命名便应运而生了。姓名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语言文字的演进也促进了姓名称谓系统的发展。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姓名,人的名字伴随人的一生,名字不仅是区别个体的标记,是一种语言符号,还具有丰富的涵义,取名是融合民族、个性特点、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复杂过程。俄罗斯人名的结构颇具特点。俄罗斯人独特的取名习俗,特殊的人名结构都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特质。俄罗斯人名具有丰富的修辞色彩,名字借助词缀手段构成的变体可以表达各种细微的情感意味。人名和与人名相关的各类修辞格共用丰富了文学创作的表达手段。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专有名词还可用于象征意义。人名这一语言符号,也可以作为交际—语用单位,用作称呼语。人名的使用不是随意的,应考虑诸多因素,如社会距离、相对权势关系,以及言语礼节规范等等。由此可见,人名这一课题不仅在专名学层面,在语言文化学、修辞学、语用学等层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论文由绪论、四章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论证了论文的现实意义和新意,描述了研究对象的特征,介绍了研究目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章是“相关理论概述”,该章研究了专名学和俄语人名学理论,探讨了俄罗斯人名与文化的联系,梳理了俄罗斯和我国语言学界对俄罗斯人名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是“俄罗斯人名系统概述”,该章分为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名字,姓氏和父称的产生和发展、形态结构特点、变格规则与文化内涵,条理清晰地介绍了俄罗斯人名的三元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其深厚的文化蕴藏。第三章是“俄罗斯人名的修辞特点”,该章以文艺作品为主要语料,探究人名通过构词法产生的派生形式和特殊变体——绰号所具有的修辞色彩,分析人名用于各类修辞格而达到的修辞效果以及人名的象征意义。第四章是“俄罗斯人名的语用特点”,该章结合相关语用理论讨论了俄罗斯人名作为称呼语在交际中的选择和调整,人名的误用和纠正,该章最后一部分还探讨了人名使用规范中父称和姓氏的时尚性和传统性问题,对当今俄罗斯社会中人名的“去父称化”趋势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结论部分对总体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概述了对人名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参考文献包含作者撰写论文时所使用过的各类科学文献。

张慧芳[7](2020)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人物设计研究 ——以四套汉语综合课本为例》文中提出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一直是学术界极其关注和重视的方面,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对外汉语对教材中的人物设计。对外汉语教材尤其是初中级汉语教材多以人物对话的方式展示课文内容,教材中的人物设计不仅关系到不同国家人物形象的塑造、跨文化的交际,还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播。所以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人物设计这一环对汉语教材编写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运用对比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对四套对外汉语教材里的人物设计进行考察,首先从人物姓名、性别、年龄、国籍、身份等方面入手去分析每套教材对这些人物基本信息的设计情况,并对比四套教材对人物背景信息设计的优劣。其次在对人物基本信息设计分析后,进而对每套教材中主要人物的外在形象、内在性格和人物关系进行深入解读与对比分析,最后并与国外编写的优秀的人物设计教材做对比,希望在保持自身长处的同时,汲取对方精华和优点。四套汉语教材在人物设计方面既有值得借鉴的方面,也存在需改进的地方。对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人物设计再思考中提出了人物设计与文化理念传递的关系即应传递真实、自然的人物形象;丰富、有趣的文化元素;友好、得体的跨文化交流。最后建议人物设计应往多样性与代表性;针对性;趣味性等方向发展。

王安琪[8](2019)在《来华留学生中文姓名调查及取名优化建议》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外国人出于不同目的选择来中国学习汉语。在中国学习和生活时,许多留学生会为自己取一个中文名字。一个成功的中文名字可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适应在中国的生活以及了解中国文化。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来华留学生中文姓名在语音、用字、取名喜好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并给出了一些优化取名方法的原则和建议,希望能为取名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分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梳理了当前关于中国姓名文化以及针对外国人的中文名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正文部分为第二章到第四章共三章,第二章是中国姓名文化概述,重点介绍了中国姓名的结构、取名原则以及文化内涵。第三章是来华留学生中文名情况调查分析,收集、分析了210个人名,研究留学生中文名在语音、意义、文化内涵上的特点,分析留学生对中文名的认可度和倾向性选择。第四章是来华留学生取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问题主要有姓名结构不完整、过度依赖音译、名字中重复用字较多等,由此提出几点原则和建议,要重视留学生的取名工作,注重名字”音形义”三美和谐,选择多样化的取名方式,充分尊重留学生的需求。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所做的研究,并指出不足,希望在今后能进一步学习和完善。

田永[9](2019)在《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柬埔寨的文化禁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不同地域、语言、民族以及历史渊源形成了不同的哲学观念、传统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宗教信仰。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不同文化之间的摩擦与冲突,禁忌是该过程中最为敏感的内容。因此,掌握和了解对象国的文化禁忌,对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柬埔寨的文化禁忌无处不在,这些禁忌往往与国人的佛教信仰密切相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汉语国际教育视角的切入,主要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获取柬埔寨文化禁忌的一手资料,然后对这些文化禁忌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描写,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语言禁忌,主要论及称谓语、佛教词语、敏感话题等;二是饮食服饰禁忌,饮食主要论及酒、五辛、肉等内容,服饰主要围绕色彩、种类、着装要求等展开;三是行为禁忌,主要论及寺庙行为和出行行为;四是节日禁忌,主要讨论了几种重要节日和节日的特点。在上述归纳描写的基础上,本文还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了汉语志愿者对柬埔寨文化禁忌认知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汉语国际推广和汉语传播提供服务和参考。

朱奥雪[10](2019)在《在华外国留学生中文姓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来华留学生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都有飞速发展,而在华外国留学生的中文名使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留学生中文名既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现象,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产物,本文以语用学为基本理论,结合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相关理论,通过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了303位在华学习汉语外国留学生的中文姓名。结合对留学生中文名使用情况的调查,归纳出留学生中文名的四种语用功能:指别功能、称唤功能、认同功能和情感功能,同时留学生中文姓名具有丰富的表达特征。语音方面,非音译中文名最常见,发音多选用开口度低的韵母,发音响度低,异声调组合占优势,声韵搭配方式多样;语法方面,音译单纯词中文名和前加式中文名为其特有现象;语义方面,与本名含义没有关系的中文名居多,语义上大都寄托着命名者的美好期盼和祝愿,具体可分为十类,从文化结构上看,汉语姓氏是留学生中文名中可有可无的部分;辞格方面,主要以借喻、引用和谐音等三种修辞手段为主进行中文名含义的表达;用字方面,笔画数8的汉字数量最多,选用的汉字只有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全包围和半包围6种结构,高频用字体现出留学生中文名在选用上有较强的性别意识。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中国教师和留学生的访谈,论文还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方面分析留学生中文名功能和语言特征形成的原因。最后,通过对留学生中文名语境因素的分析和表达特征的描述给对外汉语教师提出建议。

二、关于中西人名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中西人名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21世纪以来中国文化语言学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21世纪以来中国文化语言学主要研究成果
    (一)学科理论研究
    (二)专题研究
        1.词汇及其语义与文化
        2.语法与文化
        3.语音与文化
        4.方言与文化
        5.专名与文化
        (1)人名与文化
        (2)地名与文化
        (3)店名与文化
        (4)数词与文化
二、现阶段中国文化语言学发展特点
    (一)理论研究匮乏
    (二)学科内部争论缓和
    (三)专题研究多而不均
    (四)少数民族文化语言学缓慢兴起
三、结语

(2)基于文化维度理论的汉英人名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从权力距离看英汉人名差异
    (一)古代中国取名忌讳有三:“国讳”“家讳”和“圣讳”,简称“三讳”。
    (二)英美人取名的基本手段
三、从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看英汉“姓”“名”的侧重
四、从男性度和女性度看英汉人名的图腾崇拜
五、从不确定性回避看英汉人名反映的生死观

(3)科特迪瓦与中国人姓名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
    (四)文献综述
        1.中国姓名研究
        2.科特迪瓦姓名研究
        3.其他国家姓名研究
    (五)研究方法与语料说明
        1.研究方法
        2.语料说明
一、科中姓名形式特征分析
    (一)科中姓名结构特征分析
        1.科特迪瓦姓名结构
        2.中国姓名结构
    (二)科中姓名结构对比分析
        1.科特迪瓦姓名的构成
        2.中国姓名的构成
        3.科中人名构成的异同
二、科中姓名历史和来源分析
    (一)科特迪瓦姓名来源
        1.科特迪瓦“姓氏”来源
        2.科特迪瓦“中名或传统名”的来源
        3.科特迪瓦人“名字”的来源
    (二)中国人姓名的历史和起源
        1.中国人“姓氏”的起源
        2.中国人“名字”的起源
    (三)科中姓名来源对比
        1.科中姓氏来源的异同
        2.科中名字来源的主要异同
        3.科特迪瓦人的中名
三、科中姓名文化内涵分析
    (一)科中姓名文化的共同点
        1.图腾意义及姓氏来源相近
        2.文化价值相近
        3.时代特征相近
        4.性别歧视相近
    (二)科中姓名文化的不同点
        1.宗教信仰与儒家观念的不同
        2.妇女的改姓现象的不同
        3.两国中的小名现象的不同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4)中国人名的时代文化特征研究及其对留学生取名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理论及概念阐释
        1.3.1 文化的定义
        1.3.2 文化心理学理论
        1.3.3 文化维度理论
    1.4 研究对象与思路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2 人名用字的时代文化特征
    2.1 建国前
        2.1.1 字辈命名普遍
        2.1.2 男女差异明显
    2.2 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前
        2.2.1 高频用字集中
        2.2.2 时代色彩浓厚
    2.3 改革开放至20 世纪末
        2.3.1 名字形式多样
        2.3.2 命名方式巧妙
    2.4 21 世纪至今
        2.4.1 生僻用字增多
        2.4.2 男女差异缩小
3 人名用字的时代文化变迁规律
    3.1 继承性
        3.1.1 老而弥坚的儒家文化
        3.1.2 历久弥新的尚玉文化
        3.1.3 经世不衰的五行学说
    3.2 发展性
        3.2.1 由模糊到自觉地体现女性主义
        3.2.2 由盲目到理性地对待外来文化
    3.3 创新性
        3.3.1 日益提升的审美趣味
        3.3.2 独具匠心的家庭命名
4 人名用字的文化心理阐释
    4.1 辩证的思维方式
        4.1.1 变化论
        4.1.2 矛盾论
        4.1.3 整体论
    4.2 集体主义观念
        4.2.1 家庭观
        4.2.2 自我观
5 留学生取名中文化因素的运用
    5.1 文化因素运用不足
        5.1.1 有名无姓
        5.1.2 直接音译
        5.1.3 重名较多
    5.2 对留学生取名的建议
        5.2.1 尊重学生意愿,立足国别差异
        5.2.2 重视取名工作,规范姓名结构
        5.2.3 利用文化共识,修正直接音译
        5.2.4 借助文化成分,应对重名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取名心理访谈
附录 B 人名数据库信息截取
附录 C 某姓族谱(片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在德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变更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中国姓名文化研究
        2.1.1 姓名的构成
        2.1.2 姓名的语言学研究
        2.1.3 中外姓名对比研究
    2.2 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研究
        2.2.1 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研究
        2.2.2 西方中译姓名研究
    2.3 小结
第三章 在德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变更调查
    3.1 问卷设计
        3.1.1 对象选择
        3.1.2 题干选项设计
        3.1.3 发放方式
    3.2 调查结果
        3.2.1 在德汉语学习者对中文姓名变更的态度
        3.2.2 在德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变更趋向
第四章 在德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变更原因分析
    4.1 主观原因
        4.1.1 性别平等意识
        4.1.2 汉语水平及中国文化认同感
        4.1.3 本国文化认同感
        4.1.4 紧跟潮流
    4.2 客观原因
        4.2.1 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
        4.2.2 重名现象过多
        4.2.3 多音字发音难以确定
        4.2.4 谐音歧义
        4.2.5 其他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变更过中文姓名的在德汉语学习者的曾用和现用中文姓名
    附录四: 未变更过中文姓名的在德汉语学习者的中文姓名

(6)俄罗斯人名的语言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摘要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价值和新意
    四、论文的理论依据及语料来源
    五、论文结构
1.相关理论概述
    1.1 俄语人名学
    1.2 俄罗斯人名与文化的联系
    1.3 俄语人名学研究现状
        1.3.1 俄罗斯语言学界对该课题的研究
        1.3.2 我国学界对该课题的研究
    本章小结
2.俄罗斯人名系统概述
    2.1 名字的发展过程、形态结构与文化内涵
        2.1.1 名字的发展过程
        2.1.2 名字的形态结构及变格
        2.1.3 名字的文化内涵
    2.2 父称的发展过程、形态结构与文化内涵
        2.2.1 父称的发展过程
        2.2.2 父称的形态结构及变格
        2.2.3 父称的文化内涵
    2.3 姓氏的发展过程、形态结构与文化内涵
        2.3.1 姓氏的发展过程
        2.3.2 姓氏的形态结构及变格
        2.3.3 姓氏的文化内涵
    本章小结
3.俄罗斯人名的修辞特点
    3.1 俄罗斯人名本身的修辞色彩
        3.1.1 俄罗斯人名通过构词法产生的修辞色彩
        3.1.2 人名的特殊变体——绰号的修辞色彩
    3.2 俄罗斯人名构成的修辞格
        3.2.1 隐喻(метафора)
        3.2.2 比喻(сравнение)
        3.2.3 代称(антономазия)
        3.2.4 讽刺(ирония)
        3.2.5 提喻(синекдоха)
        3.2.6 呼告(риторическое обращение)
        3.2.7 首语重迭(анафора)
        3.2.8 对比(антитеза)
        3.2.9 重复(повтор)
    3.3 俄罗斯人名的象征意义
    本章小结
4.俄罗斯人名的语用特点
    4.1 俄罗斯人名称呼语的选择
        4.1.1 交际主体的社会角色与人名称呼语的选择
        4.1.2 交际主体间的相互关系与人名称呼语的选择
        4.1.3 交际目的与人名称呼语的选择
        4.1.4 交际基调与人名称呼语的选择
        4.1.5 交际方式和场合与人名称呼语的选择
        4.1.6 交际手段与人名称呼语的选择
    4.2 人名称呼语的调整
        4.2.1 人名称呼语随着交际主体变化而调整
        4.2.2 人名称呼语随着交际过程发展而调整
        4.2.3 人名称呼语的误用与纠正
    4.3 人名使用中的时尚性与传统性
        4.3.1 父称使用中的时尚性与传统性
        4.3.2 姓氏(复姓)使用中的时尚性与传统性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7)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人物设计研究 ——以四套汉语综合课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综述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人物基本背景信息设计概述与分析
    第一节 四套汉语教材人物背景信息设计概述
        一 《快乐汉语》人物背景信息概述
        二 《长城汉语》人物背景信息概述
        三 《博雅汉语》人物背景信息概述
        四 《新实用汉语课本》人物背景信息概述
    第二节 四套汉语教材人物基本背景信息设计比较与分析
        一 人物姓名
        二 人物性别、年龄和国籍
        三 人物身份
第二章 人物形象设计概述与分析
    第一节 四套汉语教材主要人物形象设计概述
        一 《快乐汉语》主要人物形象概述
        二 《长城汉语》主要人物形象设计概述
        三 《博雅汉语》主要人物形象概述
        四 《新实用汉语课本》主要人物形象概述
    第二节 四套汉语教材主要人物形象设计比较与分析
        一 四套汉语教材主要人物形象设计对比
        二 与国外英语教材对比
第三章 对汉语教材中人物设计的再思考
    第一节 人物设计与文化理念的传递
        一 真实、自然的人物形象
        二 丰富、有趣的文化元素
        三 友好、得体的跨文化交际
    第二节 对汉语教材人物设计的几点建议
        一 兼顾多样性与代表性
        二 增强针对性
        三 提高教学价值
        四 增加趣味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来华留学生中文姓名调查及取名优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从姓名研究的角度
        1.3.2 从外国人的中文名研究的角度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第二章 中国姓名文化概述
    2.1 姓名的结构方式
        2.1.1 单姓+单名
        2.1.2 单姓+双字名
        2.1.3 复姓+单名或者双字名
        2.1.4 父姓+母姓+单名或者双字名
    2.2 姓名命名的原则
        2.2.1 命名用字注重音形义和谐
        2.2.2 命名注意区分性别
        2.2.3 避讳原则
    2.3 姓名的文化内涵
        2.3.1 展现时代发展变幻
        2.3.2 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
        2.3.3 寄托美好期望和祈愿
        2.3.4 体现家族血缘的传承
第三章 来华留学生中文名情况调查及分析
    3.1 来华留学生中文名用字情况分析
        3.1.1 中文名来源
        3.1.2 中文名与母语名音义关系
        3.1.3 中文名的语音特点
        3.1.4 中文名用字及含义特点
    3.2 来华留学生对中文名态度情况分析
        3.2.1 姓名文化的了解程度
        3.2.2 中文名认可度
        3.2.3 取中文名的倾向性选择
第四章 来华留学生取中文名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4.1 来华留学生中文名中存在的问题
        4.1.1 姓名结构不完整
        4.1.2 音译名过多
        4.1.3 名字中重复用字较多
    4.2 来华留学生取中文名的建议
        4.2.1 重视留学生取名工作,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
        4.2.2 尊重文化差异,最大限度避免文化冲突
        4.2.3 尊重留学生个性特点,提倡多元取名方式
        4.2.4 注重名字“音形义”和谐统一
        4.2.5 结合人名翻译原则,充分利用辞典和译名手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柬埔寨的文化禁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
    0.3 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1章 语言禁忌
    1.1 称谓语
    1.2 佛教词语
        1.2.1 佛陀
        1.2.2 僧人性别词语
        1.2.3 辱骂僧人的词语
        1.2.4 有关僧人化斋时的词语
    1.3 敏感话题
        1.3.1 僧人隐私
        1.3.2 有违佛教教义的话题
        1.3.3 其他宗教论或无佛论的话题
第2章 饮食服饰禁忌
    2.1 饮食
        2.1.1 酒
        2.1.2 五辛
        2.1.3 肉
    2.2 服饰
        2.2.1 服饰色彩
        2.2.2 服饰种类
        2.2.3 服饰着装
第3章 行为禁忌
    3.1 寺庙行为
    3.2 出行行为
        3.2.1 出寺化斋
        3.2.2 参加法事
第4章 节日禁忌
    4.1 主要节日
        4.1.1 新年
        4.1.2 入雨节
        4.1.3 亡人节
        4.1.4 出夏节
        4.1.5 加顶节
        4.1.6 比萨宝焦节
    4.2 节日禁忌的特点
第5章 柬埔寨文化禁忌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
    5.1 2017—2018年度赴柬汉语教师对柬埔寨文化禁忌认知情况的调查
        5.1.1 调查设计
        5.1.2 调查结果
    5.2 2018—2019年度赴柬汉语教师对柬埔寨文化禁忌认知情况的调查
        5.2.1 调查设计
        5.2.2 调查结果
    5.3 汉语教师对文化禁忌认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3.1 存在问题
        5.3.2 相关原因分析
第6章 应对柬埔寨文化禁忌的有效策略
    6.1 教师视角
    6.2 教材视角
        6.2.1 汉语教材的选择与使用
        6.2.2 汉语教材的编写与设计
    6.3 教法视角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在华外国留学生中文姓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中国姓名研究
        1.2.2 中外姓名对比研究
        1.2.3 留学生中文姓名研究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理论与方法
        1.4.1 研究理论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留学生中文名语用功能和表达特征
    2.1 语用功能
        2.1.1 指别功能
        2.1.2 称唤功能
        2.1.3 情感功能
        2.1.4 认同功能
    2.2 表达特征
        2.2.1 语音特征
        2.2.2 语法特征
        2.2.3 语义特征
        2.2.4 辞格特征
        2.2.5 用字特征
第3章 留学生中文名的形成语境
    3.1 语言语境
        3.1.1 语音语境
        3.1.2 语法语境
        3.1.3 语义语境
        3.1.4 修辞语境
        3.1.5 汉字语境
    3.2 情景语境
        3.2.1 参与主体
        3.2.2 用名需求
        3.2.3 命名方式
    3.3 文化语境
        3.3.1 地区差异
        3.3.2 宗教信仰差异
        3.3.3 性别差异
第4章 给对外汉语教师的建议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四、关于中西人名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21世纪以来中国文化语言学研究综述[J]. 周迎霞,牟玉华.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1
  • [2]基于文化维度理论的汉英人名比较研究[J]. 张胜峰.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1(05)
  • [3]科特迪瓦与中国人姓名对比研究[D]. 陈思(Etchekan Alloua Patricia A.D).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4]中国人名的时代文化特征研究及其对留学生取名的启示[D]. 王玥.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 [5]在德汉语学习者中文姓名变更调查研究[D]. 胡文秀.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6]俄罗斯人名的语言学研究[D]. 王鑫蕊.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7]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人物设计研究 ——以四套汉语综合课本为例[D]. 张慧芳. 郑州大学, 2020(02)
  • [8]来华留学生中文姓名调查及取名优化建议[D]. 王安琪. 西北大学, 2019(12)
  • [9]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柬埔寨的文化禁忌研究[D]. 田永.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10]在华外国留学生中文姓名研究[D]. 朱奥雪. 浙江科技学院, 2019(08)

标签:;  ;  ;  

中西姓名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