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机构时变热弹流润滑分析

偏心机构时变热弹流润滑分析

一、偏心轮机构时变热弹流润滑问题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锐[1](2021)在《急停和往复运动条件下的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问题数值分析》文中认为本文基于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针对工业链中的套筒-销轴链,运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急停和往复运动条件下的热弹流问题,主要包括:(1)建立了无限长线接触零卷吸热弹流润滑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对急停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了初始零卷吸速度、急停时间对接触区内油膜的膜厚、压力、温升和摩擦系数等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零卷吸工况下的急停会造成运动过程中接触区中心压力的急剧增加,因此两接触固体容易发生塑性变形,造成表面损伤。(2)建立了点接触往复运动条件下热弹流润滑问题的数学模型,使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往复运动条件下点接触热弹流问题中压力、膜厚、温升和摩擦系数等摩擦学特性的变化。分别研究了冲程长度、工作频率、当量曲率半径、载荷和椭圆比等变量对油膜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冲程末端时,油膜主要受挤压效应的影响。在冲程过程中,挤压效应和楔形效应共同作用于油膜。在此基础上,使用光弹流实验台做了部分实验,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3)研究了表面波纹度对点接触往复运动下热弹流润滑问题的影响。对比同一工况下的光滑表面油膜,研究了表面波纹度的波长和幅值对油膜膜厚、压力、温升和摩擦系数等摩擦学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当量曲率半径对波纹度表面油膜的膜厚、压力和温升的影响。(4)建立了工业链中套筒链的套筒-销轴间有限长线接触的热弹流润滑模型,使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发生急停时,接触区内油膜的变化规律,以及初始表面速度和急停时间对接触区油膜的压力、膜厚、温升和摩擦系数等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急停会导致中心压力的增加、中心膜厚的减小,以及摩擦系数和温升的增大。在接触区的端部附近,压力和温升增幅较大。

张安生[2](2021)在《基于工业链传动的销轴-套筒有限长线接触副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工业链传动为研究背景,工业链中销轴与套筒的接触为典型的高副线接触。在链条转动过程中,当滚子与链轮进入啮合时,套筒相对销轴做往复滑动运动,两者组成有限长线接触滑动摩擦副。链条的服役条件恶劣,而且销轴-套筒摩擦副在受限间隙条件下润滑油供给困难,因此销轴-套筒摩擦副的磨损是链条伸长的主要原因。作者通过光干涉实验法观测销轴-套筒摩擦副的油膜形状及厚度的变化情况,并结合相关摩擦学理论探究销轴和套筒之间发生的润滑行为及其润滑机理。(1)为模拟工业链传动中不同型号的套筒和销轴间发生的润滑行为,作者分别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不同半径的滚子和玻璃盘的接触模拟工业链中销轴和套筒的接触,通过光干涉实验得到了不同尺寸滚子-盘有限长线接触副的润滑油膜厚度及形状变化情况;通过多重网格算法对有限长线接触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接触区中截面膜厚随滚子直径的增加而增加。(2)首先测量了从工业滚子链上拆卸下来的销轴的直线度误差,然后使用4个与工业链中销轴相比直线度误差更小的销轴与玻璃盘形成EHL线接触副。直线度误差及表面粗糙度误差被用于表征销轴表面精度。使用4个表面精度不同的销轴,交叉形成多组对照实验。探究稳态、非稳态、充分供油及微量供油条件下,直线度误差及粗糙度误差对工业链润滑行为的影响。实验发现:稳态和往复运动工况下,销轴副的表面精度越高,润滑状态越好,接触区内形成更厚的润滑油膜。在微量供油条件下,即使是表面精度非常好的销轴,也会在长周期的工况下发生表面直接接触。其它表面精度稍差的销轴副,有效接触润滑状态维持的时间更短。在工业链中良好的润滑难以实现,因为其零件的表面精度更差,润滑失效、表面磨损以及链条伸长就很容易发生。(3)通过光干涉试验机拍摄获得销轴副完整的接触区拼接图,同一销轴的4条母线分别与玻璃盘形成长椭圆接触副和有限长线接触副。充分供油条件下,有限长线接触副的端部膜厚低于长椭圆接触副,中部膜厚高于长椭圆接触副。运动周期保持不变,母线1摩擦副冲程越长形成的油膜越厚。微量供油条件下,长椭圆接触副乏油发生的速度比有限长线接触副更快,长冲程摩擦副乏油的发生速度比短冲程摩擦副更快。“边缘效应”和“闭合效应”会显着降低有限长线接触边缘的膜厚,这对润滑是不利的。但是“闭合效应”同样可以有效减小润滑油的端泄,从而减缓乏油发生的速度,这对润滑是有利的。因此,合理设计销轴母线轮廓,使得接触副边缘既可以形成有效的润滑油膜,又能减少润滑剂的端泄,将对销轴-套筒副润滑产生积极影响。

姚明鲁[3](2021)在《间歇运动条件下滚子链的热弹流润滑问题的数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运用弹流润滑理论,以滚子链传动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由简单到复杂研究了套筒-销轴铰链副接触区的润滑状态。由于加工误差的存在,套筒-销轴之间会存在点接触区,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基于点接触假设。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了间歇运动条件下点接触等温弹流润滑的数学模型,得到了针对该问题的完全数值解。研究了间歇运动、椭圆比、表面单粗糙谷/峰对接触区润滑状态的影响。发现间歇运动的停歇阶段由于挤压效应产生凹陷油膜,整体膜厚较低。椭圆比的增大会使得油膜压力发生不同程度的减小以及膜厚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加。粗糙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储油的功能。粗糙峰的存在容易在停歇阶段造成两表面直接接触引发润滑失效等。(2)将热效应考虑在内,建立了点接触稳态热弹流润滑问题的数学模型,得到了该问题下的完全数值解。详细研究了椭圆比、不同形式的表面织构以及当量曲率半径对接触区润滑状态的影响。发现随着椭圆比的增大,油膜压力与膜厚并不是线性变化,存在合适的椭圆比对接触区润滑状态有益。对表面织构进行合适的选取以及存在合适的当量曲率半径,同样可以形成有益的润滑状态。(3)进一步地,建立了间歇运动条件下点接触热弹流润滑的数学模型,得到了该问题的完全数值解。研究了热效应、载荷、周期时间对接触区润滑状态的影响。通过与等温解的比较,发现热效应可以显着降低油膜压力以及膜厚。油膜压力对载荷很敏感,而膜厚对载荷并不像压力那样敏感。周期时间的长短对接触区润滑状态有较大影响,当周期时间较短时,停歇阶段的油膜厚度更厚。

胡德兴[4](2021)在《车用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润滑特性及其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是一种新型联轴器,目前关于该联轴器的研究均未具体结合汽车实际工况。为了进一步完善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的润滑理论,加快联轴器在汽车等领域的应用进程,本文结合某型号汽车实际行驶过程中的档位参数对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进行了润滑特性研究,并在此基础对其润滑性能进行了多目标优化。本文首先基于时变弹流润滑理论与载荷分担原理,分析了联轴器滑杆/套筒孔线接触副的粗糙表面等温时变弹流润滑及混合润滑特性,并考察了不同的结构参数、工况参数对联轴器润滑性能的影响。其次,采用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对润滑性能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的联轴器设计参数。最后,通过弹流润滑油膜测量仪对等温条件下的弹流润滑数值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联轴器滑杆/套筒孔配合表面间的等效润滑模型,并采用数值编程方法求得了润滑油膜膜厚及压力分布的完整数值解,,之后重点考察了润滑油粘度η0、当量弹性模量E’及有效曲率半径R等参数对粗糙表面等温线接触时变弹流润滑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粘度η0可以有效提高整体膜厚水平而油膜压力几乎不变;增大当量弹性模型E’对膜厚无明显影响,但会使最大油膜压力逐渐增大;增大有效曲率半径R会使整体膜厚水平明显增大,同时降低油膜压力。(2)基于第二章建立的联轴器等效润滑模型,结合汽车在实际行驶中的档位参数对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进行了弹流润滑特性分析,并考察了回转半径R0、环形凸起半径R1以及轴交角β对联轴器弹流润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档位固定情况下,增大回转半径R0、环形凸起半径R1以及轴交角β均能够有效增大油膜厚度,这十分利于联轴器润滑状况的改善。此外,虽然在不同档位条件下最大油膜压力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但参数变化对油膜压力分布曲线的影响是很小的。(3)以1档工况为计算条件,基于Kriging方法建立了联轴器弹流润滑性能近似模型,并采用NSGA-II算法对该近似模型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得到了目标问题的最优解。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小油膜厚度提升了46.3%,中心油膜厚度提升了40.8%,而最大油膜压力则降低了14.5%。总体来看,采用NSGA-II算法优化之后,联轴器润滑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4)建立了联轴器滑杆/套筒孔线接触副等效混合润滑模型,基于载荷分担原理对中心膜厚、摩擦系数及油膜承载比进行求解,并对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重点考察了各种结构参数及工况参数对联轴器混合润滑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又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联轴器混合润滑性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增大回转半径R0、环形凸起半径R1、轴交角β以及润滑剂粘度η0均有利于混合润滑状况的改善,而增大当量弹性模量E’会增加摩擦损耗,不利于润滑。此外,经优化之后,联轴器的混合润滑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5)基于光干涉膜厚测量方法,分别设置了变频率、变载荷、变粘度试验对等温线接触时变弹流润滑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三组试验的试验膜厚值与理论计算膜厚值均具有较好的吻合性。随着频率逐渐增大,往复运动周期内各个时刻的膜厚值均逐渐增大;随着载荷逐渐增大,周期内各个时刻的膜厚值均逐渐降低;随着润滑油粘度的增大,周期内各个时刻的膜厚值均明显增大。

朱建荣,李书义,郭晓龙,郭灵燕,郭峰[5](2020)在《内燃机凸轮-滚轮型接触副弹流润滑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基于某内燃机凸轮-滚轮型机构,建立相应的接触副弹流润滑数值模型,得到凸轮旋转周期内运动副的完整润滑状态,并分析滚轮凸度、润滑油黏度及凸轮-滚轮间打滑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个周期内,凸轮-滚轮接触副的润滑状态可分为波动期和平稳期,与凸轮升程的改变规律相对应;滚轮凸度会影响接触副的润滑状态,且接触区压力分布对其十分敏感;提高润滑油黏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优化接触区压力分布,改善润滑状态的效果;凸轮-滚轮间打滑现象则会降低接触区成膜厚度,尤其是对润滑油温升和摩擦因数的影响更为显着。

刘成龙[6](2020)在《限量供油润滑的油膜特性及其表面自集油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限量供油润滑提倡使用尽量少的润滑油实现零部件的有效润滑,它不仅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也满足精密机械部件设计中低能耗和低温升的需求。实现限量供油润滑需要对润滑点进行高效精准的供油。本文围绕限量供油润滑,研究了油滴供油条件下的弹流润滑油膜的新特征;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面接触润滑的油膜承载机制及摩擦力进行了分析;聚焦于梯度功能表面对液体的定向驱动,设计制备了不同的自集油增强表面,在抗磨减摩、提高油膜承载方面证实了其润滑增效功能;同时,将获得的自集油增强表面在真实滚动轴承的润滑中进行了初步应用。完成的研究成果包括:(1)研制了多点接触弹流润滑油膜测量系统,为探索真实轴承中润滑油膜的建立过程提供了研究手段。以此测量系统进行了限量供油条件下多点接触润滑油膜的研究。(2)利用球—盘点接触弹流润滑油膜测量仪研究了单油滴与离散多油滴供油的弹流润滑油膜的基本特征。对于单油滴供油,当油滴在入口处挤压铺展不足,会在接触区局部形成凹坑油膜。一定范围内大的油滴尺寸、高的粘度、高的载荷和高的速度有利于形成此类凹坑油膜。对于离散多油滴供油,油滴在二维方向间距过大,油滴膜厚不连续,波动性增大;油滴尺寸减小,粘度增加,卷吸速度增加,界面润湿性减弱,均不利于多油滴的融合和成膜,润滑效率降低。等体积供油时,有序油滴的润滑成膜特性优于无序油滴,油膜均匀性更好。(3)采用滑块轴承润滑油膜测量仪,研究了面接触限量供油润滑。润滑油膜厚度随着供油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供油量达到一定量时,膜厚稳定,不再随供油量变化,与充分供油膜厚相当,而摩擦力受供油量影响不大。干涉图显示面接触入口乏油区为油气两相状态。对乏油区的润滑油膜和摩擦力的数值模拟,证实了乏油区承载力的存在。研究了圆形微织构对面接触润滑油膜的增强效果,证实所制备的织构能够抑制乏油区的发展,数值计算显示了一致的结果。(4)通过在润滑轨道外侧制备疏油薄层(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梳齿型凹槽织构,形成了两类自集油增强表面;光学测量表明,制备的自集油增强表面可防止润滑轨道的润滑油向接触区外逃逸。点接触摩擦副的测量表明,制备的自集油增强表面可在混合润滑和全膜润滑区明显降低摩擦系数和磨损;球—盘点接触光弹流实验表明集油增强功能表面能够在接触区周围形成较大的油池,促进润滑成膜。此处的疏油薄层表面的集油能力来自于润滑轨道边缘的张力梯度,梳齿型凹槽织构表面的集油能力来自于凹槽内非平衡的毛细力(Lucas-Washburn)效应。(5)作为本文研究的一个工程应用,制作了具有自集油作用的虚拟挡边轴承。与普通轴承相比,虚拟挡边轴承的摩擦力矩显着降低,并且轴承温度有所下降。虚拟挡边能够有效抵抗离心力作用下润滑油的甩离,能够有效防止润滑油和润滑脂的流失。推力球轴承膜厚测量结果表明轴承的成膜能力增加,得益于虚拟挡边对润滑油池的维持和润滑油的有效收集。

周易[7](2019)在《偏心球一盘接触副润滑油膜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内燃机配气机构中凸轮-挺柱副的润滑状态是影响凸轮-挺柱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为了分析接触副内的润滑状态,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接触副在旋转过程中综合曲率半径、速度、载荷连续变化,以及润滑油膜经历的超大滑滚比,数值计算模拟真实的润滑状况难度较大,油膜厚度的测量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本文针对偏心球-盘接触这一特殊的凸轮机构,自制了弹流油膜光干涉测量系统并进行了相应的润滑试验研究,以期认识此类接触副时变润滑油膜的特性,为后续一般凸轮-挺杆接触副的润滑油膜测量奠定基础。同时,探索了自集油结构在限量供油条件下对偏心圆球润滑的促进作用,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完成了偏心球-盘接触副光干涉润滑油膜测试系统的设计和搭建。设计了加载单元、显微干涉单元、摩擦力测量单元、基于摇臂摆动的传动单元以及电控单元,并对其进行组装调试。(2)使用偏心球-盘接触副油膜测试系统进行了油膜润滑的试验测量。试验研究了盘静止条件下偏心圆球的转速、初始预加载荷、偏心距、润滑油粘度等对润滑油膜的影响;并发现偏心球回转中心距离盘较近的位置附近膜厚较高,较远位置膜厚较低;凸轮的基圆半径通过影响卷吸速度影从而响油膜厚度,基圆半径越大,卷吸速度越高,膜厚越高。(3)探索自集油表面对润滑剂回流及成膜的影响。通过对接触区表面能修饰处理,设计润湿性不同的阶梯性表面,并对不同转速、供油量对接触区内的油池分布与油膜厚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论为:通过有机溶剂处理带有条状亲油润滑区的表面的油膜厚度明显较高,并且有条状润滑区可以延迟乏油的产生。(4)应用数值计算对偏心球-盘接触副的弹性流体动压润滑进行了模拟。通过数值计算进行分析,探讨了油膜建立的机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王晓萌[8](2019)在《大滑滚比时变热弹流润滑数值分析》文中认为本文旨在以偏心球/凸轮接触副为研究对象,揭示时变非牛顿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弹流润滑)特性。偏心球/凸轮机构在机械装置中应用较多,但该类接触副因在运行中速度、载荷和曲率均随时间变化而呈现出较强的时变特征。特别是,偏心球/凸轮常处于大滑滚比工况下,使其又受到非牛顿和热效应的影响。这为该类型接触副数值研究带来困难,但由于其为机械装置关键零部件,且润滑状态较差,对其研究又极为必要。然而,同时考虑时变、非牛顿和热效应的偏心球/凸轮机构润滑数值研究并不系统,针对新型润滑剂和实际运行参数的研究更为少见。因此,本文对该类接触副开展数值研究,结合部分实验验证,以探索其随主要参数的变化规律。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1)应用了点接触时变非牛顿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并编写了相应的数值计算程序,分别采用多重网格和多重网格积分算法求解压力和弹性变形,采用逐列扫描方法求解温度场;(2)新型离子液体大滑滚比热弹流润滑特性研究。基于纯滚弹流实验测量结果及等温弹流计算,获得了离子液体的黏压系数;对大滑滚比下离子液体的润滑膜厚与摩擦力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显示离子液体与同等黏度润滑油相比呈现出明显优势。离子液体膜厚可维持在合理水平,但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温升。离子液体与相近黏度的摩擦系数测量数据对比,进一步证实了离子液体的润滑优越性;(3)偏心球-盘接触时变非牛顿润滑特性研究。采用新搭建的偏心球-盘光弹流实验装置对润滑油膜和摩擦系数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与时变非牛顿弹流数值计算结果具有较好吻合性;采用数值计算对偏心球-盘接触润滑特性进行了进一步分析;(4)滚子凸轮和平底凸轮结构的时变非牛顿热弹流润滑数值分析。依据实际应用中的气门运动规律,计算出了两类凸轮几何外形及相关输入参数,结合实际载荷谱和速度工况参数,数值模拟了整个周期内的润滑油膜厚度、压力分布、温度场和摩擦系数等。计算结果表明,速度和几何参数是膜厚主要影响参数,而载荷参数是温升的主要影响参数;平底凸轮副的滑滚比变化幅度较大,在零卷吸附近接触区在温度-黏度楔效应下产生凹陷,平底凸度大小对润滑状态产生明显影响,其中凸度较小时润滑状态较差。本文研究内容有助于理解新型离子液润滑剂在大滑滚比条件下的润滑特性,以及实际工况参数和几何参数下的偏心球/凸轮接触副的润滑特征。

金旭阳[9](2019)在《变速条件下点接触弹流润滑问题的光干涉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了在非稳态条件下,椭圆接触与点接触的油膜特性。全文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椭圆接触纯滑动条件下急停对表面凹陷的影响、纯滑往复条件下椭圆接触油膜特性的实验研究和零卷吸往复条件下润滑油膜的变化过程。首先,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在纯滑动椭圆接触条件下急停对弹流润滑表面凹陷现象的影响。通过改变载荷与速度的大小,观察“温度-黏度楔”凹陷油膜向挤压凹陷油膜的转化情况。载荷增加时,中心膜厚在初始阶段会有所增加随后急剧下降,同时能够发现,“温度-黏度楔”凹陷出现的时间与凹陷到达接触区中心的时间均缩短。其次,本文使用光干涉试验机对钢滚子和玻璃盘之间形成的椭圆纯滑动往复运动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润滑状态由弹流润滑向边界润滑的转化以及接触表面磨损的发生。通过改变运动周期来控制运动行程,定义了径程比λ=a/L来表示工作行程和赫兹接触短半径的关系,观察三种不同的径程比λ在往复-微动中油膜的变化情况,径程比越大,接触区内的边界膜区域越大。最后,为了探究内燃机凸轮-挺杆运动当中出现的零卷吸现象,进行了对应的实验研究。使钢球与蓝宝石盘以三角波的往复形式进行零卷吸运动。在充分润滑的条件下,采用3种载荷与3种运动冲程的形式来观察往复运动过程中的油膜形状,探究了载荷、最大表面速度和周期对表面凹陷与油膜形状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往复零卷吸运动初期有马蹄形形状的油膜出现,在接触区右侧会产生一个楔形油膜。

张明宇[10](2019)在《链传动铰链副的无限长/有限长线接触热弹流润滑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运用了弹流润滑理论,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评估了工业链中套筒链、滚子链以及齿形链其铰链副接触区的润滑状态。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套筒链及滚子链中套筒-销轴铰链副进行了几何分析,建立了与之对应的无限长线接触热弹流润滑模型,发现了其当量曲率半径非常大,且当量曲率半径的增大会造成接触区中心膜厚和温度的增加。同时研究了载荷、速度及润滑剂流体性质对于接触区压力、膜厚、温度、摩擦系数的影响。还将表面波纹度与套筒-销轴铰链副相结合,发现了表面波纹度的存在可能会引起接触区膜厚的增加,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2)将无限长模型升级为有限长线接触弹流润滑模型,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当量曲率半径、接触区长度、修形圆角尺寸等因素对于接触区弹流润滑状态的影响。又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修形圆角尺寸来减小应力集中现象的方法,并且通过仿真计算证明了该方法有效可行。研究结果表明对链条的套筒和销轴进行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其润滑机理。(3)针对齿形链中链板-销轴铰链副,建立了短有限长线接触弹流润滑模型,研究了当量曲率半径、链板厚度、修形圆角尺寸以及链板滑动速度等因素对于接触区弹流润滑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最大赫兹压力相同的情况,齿形链铰链副的润滑条件要好于套筒链和滚子链。

二、偏心轮机构时变热弹流润滑问题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偏心轮机构时变热弹流润滑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急停和往复运动条件下的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问题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弹流润滑理论与数值求解方法概述
    1.3 本文研究背景
        1.3.1 零卷吸问题
        1.3.2 急停问题
        1.3.3 往复运动问题
        1.3.4 工业链问题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2章 线接触零卷吸条件下热弹流润滑的急停分析
    2.1 总述
    2.2 控制方程
        2.2.1 Reynolds方程
        2.2.2 膜厚方程
        2.2.3 载荷方程
        2.2.4 黏压-黏温方程
        2.2.5 密压-密温方程
        2.2.6 温度场方程
        2.2.7 运动学方程
    2.3 无量纲方程
        2.3.1 无量纲的Reynolds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2.3.2 无量纲膜厚方程
        2.3.3 无量纲载荷方程
        2.3.4 无量纲黏压-黏温方程
        2.3.5 无量纲密压-密温方程
        2.3.6 无量纲温度场方程
    2.4 计算方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输入参数
        2.5.2 初始零卷吸速度和急停对压力和膜厚的影响
        2.5.3 急停时间对压力和膜厚的影响
        2.5.4 对温度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点接触往复运动条件下热弹流润滑数值分析
    3.1 总述
    3.2 控制方程
        3.2.1 Reynolds方程
        3.2.2 膜厚方程
        3.2.3 载荷方程
        3.2.4 黏压-黏温方程
        3.2.5 密压-密温方程
        3.2.6 温度场方程
        3.2.7 运动学方程
    3.3 无量纲方程
        3.3.1 无量纲的Reynolds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3.3.2 无量纲膜厚方程
        3.3.3 无量纲载荷方程
        3.3.4 无量纲黏压-黏温方程
        3.3.5 无量纲密压-密温方程
        3.3.6 无量纲温度场方程
        3.3.7 无量纲运动学方程
    3.4 无量纲方程的离散
        3.4.1 Reynolds方程的离散
        3.4.2 膜厚方程的离散
        3.4.3 载荷方程的离散
        3.4.4 黏压-黏温方程的离散
        3.4.5 密压-密温方程的离散
        3.4.6 温度场方程的离散
    3.5 结果与讨论
        3.5.1 输入变量
        3.5.2 点接触往复运动的特性
        3.5.3 冲程长度的影响
        3.5.4 工作频率的影响
        3.5.5 当量曲率半径的影响
        3.5.6 载荷的影响
        3.5.7 椭圆比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表面波纹度对点接触往复运动热弹流润滑的影响
    4.1 总述
    4.2 控制方程
    4.3 无量纲方程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输入参数
        4.4.2 波纹度表面与光滑表面的对比
        4.4.3 当量曲率半径的影响
        4.4.4 表面波纹度波长的影响
        4.4.5 表面波纹度幅值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有限长线接触热弹流润滑的急停分析
    5.1 总述
    5.2 控制方程
        5.2.1 Reynolds方程
        5.2.2 膜厚方程
        5.2.3 载荷方程
        5.2.4 运动学方程
    5.3 无量纲方程
        5.3.1 无量纲的Reynolds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5.3.2 无量纲膜厚方程
        5.3.3 无量纲载荷方程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输入参数
        5.4.2 急停的影响
        5.4.3 初始表面速度的影响
        5.4.4 急停时间的影响
        5.4.5 当量曲率半径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2)基于工业链传动的销轴-套筒有限长线接触副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流体润滑简介
        1.2.1 摩擦学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1.2.2 线接触副弹流润滑研究进展
        1.2.3 乏油润滑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研究背景
        1.3.1 工业链传动的发展现状
        1.3.2 相关问题研究背景及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研究工作的意义
第2章 实验设备及原理
    2.1 销轴-盘线接触副油膜观测系统
        2.1.1 销轴-盘光弹流试验机简介
        2.1.2 润滑油膜厚度测量原理
        2.1.3 润滑油膜厚度测量方法
    2.2 三坐标测量仪
    2.3 探针式轮廓仪
    2.4 安东帕流变仪
    2.5 金相抛光机
    2.6 实验条件与材料
    2.7 光干涉实验步骤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尺寸效应对工业链传动中润滑行为的影响
    3.1 实验设置
    3.2 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
    3.3 滚子尺寸对接触区内润滑油膜厚度的影响
    3.4 滑动速度对接触区内润滑油膜的影响
    3.5 载荷对接触区内润滑油膜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销轴-套筒表面精度对工业滚子链润滑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设置
    4.2 表面精度分析
    4.3 稳态实验结果
    4.4 往复运动
        4.4.1 充分供油
        4.4.2 微量供油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销轴加工精度对工业链润滑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设置
    5.2 充分供油
        5.2.1 母线的影响
        5.2.2 冲程长度的影响
        5.2.3 载荷的影响
    5.3 中度乏油
        5.3.1 母线的影响
        5.3.2 冲程长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与结果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未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3)间歇运动条件下滚子链的热弹流润滑问题的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发展
    1.3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
    1.4 现代弹流润滑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研究背景
        1.5.1 工业链的发展概况
        1.5.2 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间歇运动条件下点接触等温弹流润滑理论
    2.1 卷吸速度模型的建立
    2.2 基本理论方程
        2.2.1 计算域的取定
        2.2.2 Reynolds方程
        2.2.3 膜厚方程
        2.2.4 粘度、密度方程
        2.2.5 载荷方程
        2.2.6 运动学方程
    2.3 无量纲化
        2.3.1 Reynolds方程的无量纲化
        2.3.2 膜厚方程的无量纲化
        2.3.3 粘度、密度方程的无量纲化
        2.3.4 载荷方程的无量纲化
    2.4 所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间歇运动条件下点接触等温弹流润滑问题结果与讨论
    3.1 物理参数的取定
    3.2 间歇运动的影响
    3.3 表面粗糙谷及其位置的影响
        3.3.1 表面粗糙谷在中央时的影响
        3.3.2 表面粗糙谷在靠近接触区入口时的影响
        3.3.3 表面粗糙谷在靠近接触区出口时的影响
    3.4 表面粗糙峰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点接触稳态热弹流润滑理论
    4.1 基本理论方程
        4.1.1 Reynolds方程
        4.1.2 膜厚方程
        4.1.3 粘度、密度方程
        4.1.4 载荷方程
        4.1.5 温度场方程
    4.2 无量纲化
        4.2.1 Reynolds方程的无量纲化
        4.2.2 膜厚方程的无量纲化
        4.2.3 粘度、密度方程的无量纲化
        4.2.4 载荷方程的无量纲化
        4.2.5 温度场方程的无量纲化
    4.3 所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点接触稳态热弹流润滑问题结果与讨论
    5.1 物理参数的取定
    5.2 椭圆比对光滑表面接触的影响
    5.3 表面波纹度的影响
        5.3.1 横向表面波纹度的影响
        5.3.2 纵向表面波纹度的影响
    5.4 不同形式凹槽的影响
        5.4.1 纵向凹槽的影响
        5.4.2 横向粗凹槽的影响
    5.5 当量曲率半径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间歇运动条件下点接触热弹流润滑问题
    6.1 基本理论方程
        6.1.1 Reynolds方程
        6.1.2 膜厚方程
        6.1.3 粘度、密度方程
        6.1.4 载荷方程
        6.1.5 温度场方程
    6.2 无量纲化
        6.2.1 Reynolds方程的无量纲化
        6.2.2 膜厚方程的无量纲化
        6.2.3 粘度、密度方程的无量纲化
        6.2.4 温度场方程的无量纲化
        6.2.5 摩擦系数
    6.3 物理参数的取定
    6.4 所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
    6.5 结果及讨论
        6.5.1 热效应的影响
        6.5.2 载荷的影响
        6.5.3 运动周期时间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本文的创新之处
    7.3 对今后工作的设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车用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润滑特性及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摩擦与润滑简介
        1.1.2 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弹流润滑理论研究现状
        1.2.2 弹流润滑试验研究现状
        1.2.3 三叉式万向联轴器研究现状
        1.2.4 多目标优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与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2 联轴器等效弹流润滑模型的建立及计算
    2.1 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等效润滑模型的建立
    2.2 等温线接触时变弹流润滑数值模型
        2.2.1 基本方程
        2.2.2 基本方程量纲一化
        2.2.3 基本方程的离散
        2.2.4 数值计算方法
    2.3 考虑粗糙度的等温线接触时变弹流润滑数值模型
        2.3.1 基本方程的修正
    2.4 计算结果分析
        2.4.1 瞬态解与稳态解对比
        2.4.2 光滑表面解与粗糙表面解对比
        2.4.3 各参数对粗糙表面时变弹流润滑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考虑表面粗糙度的联轴器等温时变弹流润滑特性研究
    3.1 粗糙表面联轴器等温时变弹流润滑数值模型
        3.1.1 基本方程
        3.1.2 数值计算结果
    3.2 不同参数对联轴器时变弹流润滑特性的影响
        3.2.1 一档下各参数对联轴器润滑特性的影响
        3.2.2 二档至五档下各参数对联轴器润滑特性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联轴器弹流润滑性能优化研究
    4.1 近似模型的介绍及构建过程
        4.1.1 近似模型的介绍
        4.1.2 近似模型的构建过程
    4.2 联轴器润滑性能试验设计
        4.2.1 联轴器设计参数及响应输出
        4.2.2 试验设计方法
        4.2.3 试验设计结果
    4.3 Kriging近似模型
        4.3.1 Kriging模型基本原理
        4.3.2 Kriging联轴器润滑性能近似模型的建立及误差分析
    4.4 联轴器弹流润滑性能多目标优化
        4.4.1 多目标优化理论
        4.4.2 基于Kriging模型的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
        4.4.3 优化结果分析及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联轴器混合润滑特性及优化研究
    5.1 联轴器混合润滑模型的建立
    5.2 混合润滑数值计算及流程
        5.2.1 承载比、膜厚及摩擦系数的计算
        5.2.2 计算流程
        5.2.3 计算验证
    5.3 不同参数对联轴器混合润滑特性的影响
        5.3.1 一档下各参数对联轴器混合润滑特性的影响
        5.3.2 二档至五档下各参数对联轴器混合润滑特性的影响
    5.4 联轴器混合润滑性能多目标优化
        5.4.1 试验设计
        5.4.2 kriging近似模型的建立及误差分析
        5.4.3 NSGA-Ⅱ优化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线接触往复弹流润滑试验
    6.1 光干涉油膜测量原理
    6.2 试验设备介绍
        6.2.1 往复系统
        6.2.2 加载系统
        6.2.3 光源系统
        6.2.4 控制系统
        6.2.5 图像采集系统
    6.3 试验准备
    6.4 试验结果及分析
        6.4.1 变频率试验结果分析
        6.4.2 变载荷试验结果分析
        6.4.3 变粘度试验结果分析
        6.4.4 试验误差分析
    6.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内燃机凸轮-滚轮型接触副弹流润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模型
    1.1 基本方程
    1.2 边界条件
    1.3 数值求解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滚轮凸度的影响
    2.2 润滑油黏度
    2.3 打滑现象
3 结论

(6)限量供油润滑的油膜特性及其表面自集油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限量供油润滑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表面流体定向输运调控技术
    1.4 面接触润滑油膜测量的发展
    1.5 限量供油润滑亟需解决的问题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润滑油膜的测量装置及样品制备
    2.1 滑块轴承油膜润滑测量仪
        2.1.1 测量系统主体
        2.1.2 基于单色光干涉技术的膜厚测量原理
        2.1.3 双色光干涉强度调制技术
    2.2 多点接触弹流润滑油膜测量系统
        2.2.1 系统主体
        2.2.2 多点接触单元
        2.2.3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2.3 润滑剂微量供给系统
    2.4 微型织构的激光制备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油滴供油的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特性研究
    3.1 实验方法
    3.2 微油滴润滑过程的实验观察
        3.2.1 微油滴静态铺展过程
        3.2.2 载荷的影响
        3.2.3 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3.3 单个微油滴的润滑特性
        3.3.1 微油滴润滑机理实验观察
        3.3.2 油滴大小的影响
        3.3.3 载荷的影响
        3.3.4 粘度的影响
        3.3.5 卷吸速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油滴供油的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特性研究
    4.1 实验方法
    4.2 双油滴润滑的影响因素
        4.2.1 粘度的影响
        4.2.2 卷吸速度的影响
        4.2.3 油滴尺寸的影响
        4.2.4 界面润湿性的影响
        4.2.5 油滴间距的影响
    4.3 离散油滴动态润滑特性分析
        4.3.1 两油滴纵向分布的润滑状态
        4.3.2 离散油滴分布状态的影响
    4.4 油滴润滑的数值模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限量供油条件下面接触润滑特性研究
    5.1 限量供油条件下面接触润滑实验
        5.1.1 限量润滑剂的供给
        5.1.2 实验样品及条件
        5.1.3 乏油区面积计算
    5.2 限量供油条件下面接触实验结果
        5.2.1 供油量对润滑特性的影响
        5.2.2 粘度和载荷对限量供油润滑的影响
        5.2.3 圆形微织构的影响
    5.3 限量供油条件下的润滑分析
        5.3.1 乏油区承载力分析
        5.3.2 圆形微织构的集油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集油增强表面限量供油润滑的研究
    6.1 集油增强功能表面
        6.1.1 实验样品及条件
        6.1.2 试样表征
    6.2 集油增强表面的调控功能
        6.2.1 摩擦特性调控
        6.2.2 液体输运特性调控
        6.2.3 润滑特性调控
    6.3 集油增强功能表面改进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集油增强的滚动轴承润滑研究
    7.1 调心球轴承的实验
        7.1.1 轴承集油增强滚道的制备
        7.1.2 实验设备和条件
        7.1.3 实验结果
    7.2 模拟的推力球轴承实验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7)偏心球一盘接触副润滑油膜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配气机构简介
        1.2.1 配气机构的组成
        1.2.2 工作原理
        1.2.3 配气机构的分类
    1.3 凸轮-挺柱研究综述
        1.3.1 凸轮-挺柱副试验研究
        1.3.2 凸轮-挺柱副理论研究
    1.4 乏油的研究综述
    1.5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装置及测试技术
    2.1 测试系统简介
    2.2 玻璃盘回转单元
    2.3 摩擦力测量单元
        2.3.1 摩擦力测量原理
        2.3.2 摩擦力传感器、放大器选型
        2.3.3 数据采集卡的选型
        2.3.4 摩擦力采集程序
    2.4 传动单元
    2.5 加载单元
        2.5.1 加载单元结构
        2.5.2 加载传感器选型
        2.5.3 接触区载荷确定
    2.6 显微干涉单元
        2.6.1 显微镜的选型
        2.6.2 CMOS相机及高速摄像机
        2.6.3 光源
    2.7 电控箱单元
    2.8 辅助仪器
        2.8.1 JC2000C1型接触角测量仪
        2.8.2 MCR302型流变仪
    2.9 测量原理与测量流程
        2.9.1 测量原理
        2.9.2 测量过程
    2.10 本章小结
第3章 偏心球-盘接触副的实验研究
    3.1 试验试样与试验条件
    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3.2.1 转速对摩擦力的影响
        3.2.2 转速对膜厚的影响
        3.2.3 初始载荷对摩擦力的影响
        3.2.4 初始载荷对膜厚的影响
        3.2.5 偏心距对膜厚的影响
        3.2.6 转速对接触区载荷的影响
        3.2.7 基圆半径对油膜厚度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限量供油下偏心球-盘接触副在阶梯性润湿表面的润滑特性研究
    4.1 试验试样与条件
    4.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2.1 转速的影响
        4.2.2 供油量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偏心轮-挺柱热弹流润滑数值模拟
    5.1 偏心球-盘热弹流润滑数值模型
        5.1.1 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5.1.2 数值方法
    5.2 结果分析
        5.2.1 理论与实验结果对比
        5.2.2 转速对膜厚的影响
        5.2.3 偏心距对膜厚的影响
        5.2.4 初始载荷对膜厚的影响
        5.2.5 偏心球基圆半径对膜厚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与结论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8)大滑滚比时变热弹流润滑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名称及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发展
    1.2 弹流润滑数值计算方法
    1.3 实验方法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大滑滚比时变非牛顿热弹流计算方法
    2.1 接触模型
    2.2 基本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2.3 基本方程的无量纲化
    2.4 基本方程的离散
    2.5 数值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离子液体热弹流数值计算
    3.1 离子液黏压系数的实验标定
    3.2 非牛顿热弹流计算
    3.3 计算结果
    3.4 摩擦力实验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偏心球-盘接触润滑分析
    4.1 实验方案
    4.2 偏心球数值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凸轮-摆动滚子机构润滑分析
    5.1 摆动滚子-凸轮
    5.2 数值计算
    5.3 计算结果
    5.4 结果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凸轮-平底挺柱机构润滑分析
    6.1 凸轮-平底挺柱的特点
    6.2 凸轮-平底机构凸轮廓线的反算
    6.3 输入速度参数,几何参数和载荷参数的计算
    6.4 数值计算
    6.5 较大凸度下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6.6 凸度对凸轮-平底接触副润滑特性的影响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本文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9)变速条件下点接触弹流润滑问题的光干涉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弹流润滑的研究与发展
        1.2.1 弹流测量技术的发展
        1.2.2 弹流润滑油膜凹陷的研究进展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现状
        1.3.1 链传动
        1.3.2 凸轮机构
    1.4 往复运动与急停运动的研究进展
    1.5 微动的研究进展
    1.6 零卷吸工况的研究进展
    1.7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实验设备及原理
    2.1 实验装置
        2.1.1 回转系统
        2.1.2 加载系统
        2.1.3 光源系统
        2.1.4 伺服控制系统
        2.1.5 图像采集系统
    2.2 光干涉润滑膜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处理方法
        2.2.1 双色光干涉法的测量原理
        2.2.2 光干涉润滑膜厚的测量方法
    2.3 实验条件及材料
    2.4 实验步骤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椭圆接触纯滑动条件下急停对表面凹陷的影响
    3.1 载荷的影响
        3.1.1 载荷50N
        3.1.2 载荷80N
    3.2 速度的影响
        3.2.1 速度0.01m/s
        3.2.2 速度0.02m/s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椭圆接触纯滑往复运动中油膜特性的实验研究
    4.1 运动条件设置
    4.2 λ=0.31
        4.2.1 第1周期
        4.2.2 第2周期的工况
        4.2.3 第1000周期
    4.3 λ=0.375
        4.3.1 第1周期
        4.3.2 第2周期
        4.3.3 第1000周期
    4.4 λ=0.532
        4.4.1 第1周期
        4.4.2 第3周期
        4.4.3 第56周期
        4.4.4 第1000周期
    4.5 结果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零卷吸往复运动中润滑油膜分布的研究
    5.1 运动形式设定
    5.2 稳态零巻吸
    5.3 载荷的影响
        5.3.1 30N
        5.3.2 50N
        5.3.3 90N
    5.4 速度的影响
    5.5 运动周期的影响
        5.5.1 T=0.2s
        5.5.2 T=0.1s
    5.6 分析与讨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与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之处
    6.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10)链传动铰链副的无限长/有限长线接触热弹流润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发展历史
    1.3 本文的研究背景
        1.3.1 工业链的发展现状
        1.3.2 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研究工作的意义
第2章 套筒-销轴铰链副的无限长热弹流润滑
    2.1 数学模型
    2.2 无量纲化
    2.3 数值方法
    2.4 结果讨论与分析
        2.4.1 当量曲率半径的影响
        2.4.2 载荷、速度和流体性质的影响
        2.4.3 表面波纹度的影响
        2.4.4 对于表面波纹度对膜厚影响机理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套筒-销轴铰链副的有限长线热弹流润滑
    3.1 数学模型
    3.2 无量纲化
    3.3 数值方法
    3.4 结果讨论与分析
        3.4.1 当量曲率半径的影响
        3.4.2 套筒长度的影响
        3.4.3 圆角区域长度的影响
        3.4.4 套筒端部修形圆角对于接触区油膜特性的影响
        3.4.5 不同型号链条接触区仿真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齿形链链板-销轴铰链副的短有限长线接触热弹流润滑
    4.1 数学模型
    4.2 结果讨论与分析
        4.2.1 当量曲率半径的影响
        4.2.2 圆角区域尺寸的影响
        4.2.3 链板厚度的影响
        4.2.4 链板滑动速度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本文的创新之处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设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相关工作
致谢

四、偏心轮机构时变热弹流润滑问题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急停和往复运动条件下的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问题数值分析[D]. 张锐. 青岛理工大学, 2021
  • [2]基于工业链传动的销轴-套筒有限长线接触副的实验研究[D]. 张安生. 青岛理工大学, 2021
  • [3]间歇运动条件下滚子链的热弹流润滑问题的数值分析[D]. 姚明鲁. 东华大学, 2021
  • [4]车用滑移式三叉杆万向联轴器润滑特性及其优化研究[D]. 胡德兴.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5]内燃机凸轮-滚轮型接触副弹流润滑分析[J]. 朱建荣,李书义,郭晓龙,郭灵燕,郭峰. 润滑与密封, 2020(11)
  • [6]限量供油润滑的油膜特性及其表面自集油调控研究[D]. 刘成龙. 青岛理工大学, 2020
  • [7]偏心球一盘接触副润滑油膜的实验研究[D]. 周易.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2)
  • [8]大滑滚比时变热弹流润滑数值分析[D]. 王晓萌. 青岛理工大学, 2019
  • [9]变速条件下点接触弹流润滑问题的光干涉实验研究[D]. 金旭阳. 青岛理工大学, 2019
  • [10]链传动铰链副的无限长/有限长线接触热弹流润滑分析[D]. 张明宇. 青岛理工大学, 2019

标签:;  ;  ;  ;  ;  

偏心机构时变热弹流润滑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