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信息学与中医药信息IT平台

中医药信息学与中医药信息IT平台

一、中医药信息学及其中医药信息的IT平台(论文文献综述)

张佩江,余孝奎[1](2014)在《面向河南省农村地区的中医药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和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引言河南省是中医药大省,但是中医药发展却欠缺整体的信息化平台,一方面中医药从业人员缺少密切的沟通和联系,缺少及时的医疗、教育信息共享和进修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广大老百姓虽然对中医药文化具有深厚的认同感情却不能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过程中直接体会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同时,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医药卫生技术力量比

孛立甲[2](2012)在《利用MYSQL数据库探讨相关眼底病方证沿革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证候是中医学临床精髓所载,方剂是医家辨证论治的落脚点,它既是中医逻辑辨识的结果,又是中医治病救人的技术和手段,体现了中医治疗学的主要特色。方证相关的知识研究是近年来中医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某一类疾病组方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揭示该病的治疗方剂的基本构成和组方规律,并依据方剂信息推理证候信息,这对于指导病证结合的临床运用,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为方证相关知识研究提供了更为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本论文采用数据库统计结果分析与计算机智能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医眼科暴盲、青盲、视瞻昏渺方证知识进行探讨。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通过对中医眼科传统理论发展沿革及现代研究概述反映出现代中医眼科临床辨证论治方法的不统一性与不标准性,需要确定一种继承先贤经验行之有效的方法;接着对目前数据库系统与统计分析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情况的分析,借鉴其中的有益经验,分析其不足,为本课题所需建立的数据库的软件选择和数据处理方法提供背景材料。第二部分就中医眼科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分别从数据库的建设、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数据库的使用与查询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由于数据库的查询为其功能的主要体现,故而着重论述,并举实例予以说明。第三部分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为了解决由于个人基于经验的分析方法,受个人主观因素、认识水平、思维方式及其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的限制,缺乏全面系统的总结,从而难以得到客观、准确的结果这一难点。借助了相对成熟的中医方剂智能分析系统对方证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并介绍了中医方剂智能分析系统的优势之处及其常用功能。第四部分根据数据库所收集的相关疾病方证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从疾病的基本证型、不同证型对应的方剂及用药等多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在客观数据的基础上对暴盲、青盲、视瞻昏渺方证知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与讨论。我们以六本眼科专着相关疾病方证信息为研究资料,对其作了整理,建立了一个应用方便、有利于资料积累和临床研究的“中医眼科数据库”,为研究者和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可从多个有艘进行相关疾病和方证资料查询的软件系统。通过数据库所提供暴盲、青盲、视瞻昏渺的方证知识统计分析结果,我们得到了这三类疾病证型分布及每种疾病的治疗原则,总结了视瞻昏渺的肝肾亏虚证型相关方剂沿革,并对这三类疾病治疗中风药的使用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且做出针对性的探讨分析,为教学、临床、科研过程中针对眼底病的风药研究供了有借鉴意义的研究思路。

宋学坤,李志南,张佩江[3](2011)在《河南省农村中医药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前期对河南省农村中医药信息化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河南省农村中医药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的基础构架组成并进行实现,积极寻求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推进河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思路和方案。将总体架构设计为一个中心、三个层次、七个平台,在服务于广大农村和基层百姓的同时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李志南,宋学坤,张佩江[4](2011)在《省级中医药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家卫生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3521工程"的总体框架和中医药卫生信息化"十二五"发展方向,研究河南省面向农村和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和人民群众的中医药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基础构架并进行实现,积极寻求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促进中医药知识和信息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中医药推广和传播,从而推进河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思路和方案。将总体架构设计为一个中心、三个层次、七个平台,在服务于广大农村和基层百姓的同时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尹仁芳[5](2010)在《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学科在大学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现,学科建设对于大学的重要性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代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中医药学与信息科学不断碰撞、交叉、乃至融合。共同的理论基础,相似的方法学使得两个学科在交叉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医药信息学。从70年代初计算机处理中医药数据开始,中医药信息学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中医药信息学学科体系逐渐清晰。1.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当今,学科发展呈现高度交叉又高度融合态势,所有变化都要求学科根据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的改变,不断地调整发展战略。经过40年发展,中医药信息学学科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及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应用层次,且人才培养明显滞后。对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定义、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等理论研究明显不足,对中医药信息学自身的定位不清,学科意义理解不透彻。中医药信息学发展战略研究,对中医药信息学自身发展意义重大,必将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为中医药及卫生事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2.中医药信息学学科战略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文献计量学、SWOT分析法及专家访谈法,明确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发展思路、发展目标、未来重点研究领域、主要任务,具体保障措施及实施计划。3.中医药信息学学科的环境分析中医药信息学的任务是通过对中医药学信息的有效管理实现其充分利用和共享,加快中医药信息转换为知识,知识转换为智能的速度,推动中医药学科的整体发展。中医药信息学学科的环境由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构成。学科的外部环境即学科的宏观环境包括政策-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对学科发展起着间接的影响作用。中医药信息学现有的学科体系构成内部环境,是学科发展能够加以控制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主要指学科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状况。中医药信息学现有的学科体系包括学科理论研究,学科体系框架研究,学科梯队建设,学科人才培养,学科方向建设,学科科研建设,学科基地建设,学科相关杂志,与中医学、中医药文献学、生物信息学、医学信息学、信息科学的关系等内容。4.中医药信息学学科SWOT分析中医药信息学的学科机遇包括中医药科研数据的国际国内需求增加、医药卫生信息化为中医药信息学发展提供机遇、中医药信息学应用研究经费逐年递增。学科挑战包括中医药科学内涵尚未被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中医药信息需求改变、中医药数字化难度大。学科优势包括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为中医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提供技术支持,中医药信息学已积累了大量经验。学科劣势包括学科框架尚未形成共识、中医药信息学研究领域发展不平衡、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形成、尚未形成中医药信息专业人员队伍、尚无中医药信息学学科交流平台、尚未形成中医药信息学学科文化。5.中医药信息学学科战略5.1战略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指导思想:遵循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理论升华、引领前沿、服务至上的方针,以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建设为核心,研究中医药信息学学科体系,丰富和发展中医药信息学理论体系,解决中医药信息学的方法学问题,促进中医学与现代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以中医药信息化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基本原则: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理论升华、引领前沿、服务至上。5.2战略目标加强中医药信息学的学科建设,促进学术发展,培养中医药信息人才。开展中医药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中医药情报分析与决策支持研究,保障中医药学术与发展的信息资源,促进中医药学术继承与发展,为中医药医疗、科研、教育、产业及管理提供全时段、全方位的信息服务。5.3战略重点中医药文献资源:古籍及民国文献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及其深度利用;海外文献的收集、整理与深度利用;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共享服务。数据利用:数据资源与数据库研究;共建模式与共建平台研究;共享服务体系研究;科学数据利用研究。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建立文献分类标准、科学数据标准、信息服务标准、数据管理标准。中医药情报:中医药情报分析方法学研究;传统知识保护研究;战略与科技情报研究;评价研究。5.4战略任务学科理论体系研究,包括学科理论建设、学科理论体系框架研究、学科原理研究。现有文献资源整理,数字化研究,包括中医古籍资源调查、濒危古籍的抢救、主题词表编制规则研究、多媒体资源表征体系研究、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共享服务。多模式数据存储与利用研究,包括中医药数据集元数据规范研究、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研究、中医药生物信息分析系统。中医药智能处理研究,中医药信息标准化研究,中医信息模型研究,中医药知识服务研究。5.5战略保障措施5.5.1组织保障成立中国中医药信息学学会。协调各个中医院校、科研院所间中医药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定期举行中医药信息论坛,交流学科经验与研究成果。5.5.2资金保障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引导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资金。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注入、建立中医药信息科技合作基地、开展中医药情报工作等,引导各省、市及社会各界资金投向中医药信息学学科领域。5.5.3政策保障用正确的政府目标导向,把中医药信息化摆到国民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上,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建立中医药信息化领导机构,统一组织。5.5.4人才保障加强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年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研究队伍;扩大博士后人员的招收,利用他们已有的学科优势,加强弱势学科的培养,逐步形成一支能够胜任中医药信息学研究的创新团队;聘用一批优秀的中医学与信息学客座研究员,通过他们的碰撞,促进中医药信息研究工作的开展。加强继续教育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培养中医药科学数据研制人才、中医药古籍保护人才、中医药信息分析人才和中医药检索查新人才。5.5.5机制保障不断探索大型科研协作项目的合作运行机制,形成利于学术创新、科研合作的开放机制。发挥市场机制推进作用,通过市场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尊重价值规律,促进中医药技术与应用的有机结合。5.6战略实施计划5.6.1中医药信息学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学科的理论建设,汇集多学科专家的智慧,争取在学科理论、框架及原理研究方面获得新的突破。5.6.2加强信息科学方法的引进与改造关注国内外信息科学的发展,加强对新方法的学习;同时,进一步加强与计算机专业人士共建中医药信息学基地,加强交流与沟通,使中医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也使计算机专业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学,促进本学科引进和改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5.6.3建立国家中医古籍保护中心开展欧美中医流失海外古籍研究,建立海外中医药古籍联合目录,实现部分流失海外古籍的回归;建立结构型中医药古籍数据库,开展5-10项中医药古籍深度利用示范研究。5.6.4建立国家科技部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建立中医药科学数据整合平台,建设5-10个精品数据库;开展中医药数据挖掘研究,开展5-10项基于数据的临床决策支持和新药辅助开发研究。开展中医药高性能计算研究,实现高性能计算的开放服务;建立中医药科学数据汇交平台,开展1-2项中医药科学数据汇交研究。5.6.5建立中医药信息标准研究平台研究并建立中医药信息模型,探索研制1-2项中医药信息国际标准(ISO或国际组织),1-2项中医药信息国家标准,3-5项中医药信息行业标准。5.6.6建立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开展3-5项中医药情报方法研究,比较同一主题、不同方法研究的结果,筛选适用于不同主题的中医药情报研究方法;开展中医药查新规范研究,探索适用于继承、创新的中医药查新方式、方法;建立中医药情报知识库,支持跟踪情报研究;开展中医药知识服务研究,探索建立相应的知识地图。5.6.7建设中医药决策支持系统建立3-5种中医药特色优势病种的中医药诊断及治疗决策支持系统。5.6.8开展中医药信息学课程3年内在各大中医药院校开设必修课中医药信息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最基本的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与信息接受意识。5.6.9中医药信息学学科文化整合对中医学、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信息学、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学科文化进行综摄性整合,将不同学科文化特质糅合在一起,经过多学科的积淀形成中医药信息学学科文化。5.6.10建立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学科建设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是指对学科建设实施所面临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推断、预测,根据风险程度事先发出警报信息,提醒高校决策者或管理者警惕风险而形成的一套管理系统。

崔蒙,尹爱宁,李海燕,谢琪,范为宇,朱冬生,张华敏[6](2008)在《论建立中医药信息学》文中指出中医药信息学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医药学科拓展的历史必然,目前该学科已初步形成,本文分析了中医药学与信息学共同的理论基础、二者在方法学上的结合点,提出中医药信息学的定义、内涵和外延、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基本框架及其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刘淑群,雷孟平,陈健,张安英,游自立[7](2006)在《道地中药的生物信息学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目的:道地药材是中医药学在长期实践中对药物资源疗效的总结,生物信息学为揭示其科学内涵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建立道地中药生物信息数据库、开发生物信息计算方法和分析软件、探索个体用药的生物信息学基础,可望对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和国际通行语言解释,使“道地”属性具有明确的标准性和可控性。

王连心[8](2006)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评价的信息处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以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为切入点,以SAS统计软件为依托,建立中医药临床试验设计、疗效评价的计算机信息平台,并利用计算机对有关信息的处理结合数学模型的建立,客观、全面、准确的收集临床数据,建立数据库,为探索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本研究是基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中医临床研究课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评价的信息处理研究(课题编号:02-03LP15)”的研究工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基于系统复杂性糖尿病肾病肾功不全中医证候规范研究”的研究工作基础上进行的。以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优化防治方案研究(任务书编号:2001BA701A13c)”中收集的数据为研究对象,以SAS(8.0)为依托建立信息处理平台,进行临床试验设计及对所收集数据的分析处理,针对本课题临床数据是以定量资料为主的特点,以Visual FoxPro6.0建立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优化防治方案的信息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收集、管理和维护。观察243例病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设盲、对照研究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三组,对中医药辨证论治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疾病疗效、证候疗效、生存质量、安全性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数据库与信息平台有机地结合,便于分析评价。基于此信息平台,进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检验,三组疾病总体疗效比较,中药组优于西药组和中西组,P<0.05;而西药组和中西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三组证候疗效比较,中药组和中西组优于西药组,P<0.05;而中药组和中西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各组治疗后证候总积分均有非常显着性改善,P均<0.01;两两比较示:中药组与西药组、中西组与西药组治疗前后差值之间均有显着性差异,P均<0.05,中药组与中西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三组在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的肾功能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中医辨证治疗在降低血肌酐、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方面优于西药治疗,中西组疗效居中,且与两组无明显差异。可见,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与中医药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基本相符。结论:以SAS为依托建立信息处理平台,并建立体现中医药临床特点的数据库,二者有机地结合,可以解决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试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问题,不仅可以用于同类的临床研究,而且可以用于探讨如何针对临床上不同疾病的不同数据结构来验证临床疗效等问题,为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评价探索出一种新方法,有可能成为今后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学上的一种借鉴,

冯前进[9](2003)在《中医药信息学:中医药信息的重新定义及其IT平台》文中研究指明 迄今、我国关于中医药信息资源的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中医药系统不仅已经具有了象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这样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中医药信息研究及咨询机构,而且也建成了中医药信息检索中心,并向全国的中医药研究及医疗工作提供远程信息检索服务,还创办了许多像《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等专门的中医药信息刊物。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许多高等中医药院校、科研及医疗机构也都以不同的方式建立了规模不等的中医药信息研究及咨询机构。

陆伟达[10](2003)在《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快繁及方差分析和四川药用植物网络数据库的构建》文中指出以大戟科麻疯树属植物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的种子、叶柄、叶为实验材料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实验。用不同浓度的BA和IBA对其不同外植体进行试验。发现按生理年龄由小到大顺序的第二片叶显现出的再生能力超过第三片叶,用MS培养基加0.5mg/L BA和1mg/L IBA的效果最佳。在相同BA浓度处理条件下,减小IBA浓度会对下胚轴愈伤组织的出芽产生明显的效果。叶柄要求的浓度更低,0.1mg/L BA和0.1mg/L IBA为最佳。不定芽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通过25天左右的练苗过程,就能转到土壤中生长。从而探索出一条快速、大量、持续地获得再生植株的途径。 采用方差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通过两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在影响麻疯树下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因素中,IBA为主效应。IBA与BA的交互作用和BA的影响均未达到差异显着水平。从生物统计学的角度证明了提高IBA的浓度对于愈伤组织的诱导有很好的效果,且BA浓度的变化对愈伤率的影响明显小于IBA浓度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伴随着人工智能、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INTERNET的迅速崛起,一个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环境正在加速形成。四川是我国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估计高等植物近一万种。将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技术引入药用植物的管理,使世界各地的用户均可通过网络直接查询药用植物信息,可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共享,这给科研和开发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中医药信息学及其中医药信息的IT平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药信息学及其中医药信息的IT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2)利用MYSQL数据库探讨相关眼底病方证沿革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眼科传统理论发展沿革及研究概述
        1.1 五轮学说
        1.2 八廓学说
        1.3 肝窍学说
        1.4 玄府学说
    2. 数据库系统及统计学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2.1. 数据库系统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2.2. 统计分析方法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3 思考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1. 数据库的设计
        1.1 设计思路
        1.2 系统需求分析
        1.3 系统构成
    2. 数据库的资料收集与处理
        2.1 资料收集
        2.2 资料处理方法
    3. 数据库的使用与查询
        3.1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3.2 数据查询
    4 本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第三部分 眼科医籍相关疾病方证知识推理
    1.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的研制
    2.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的结构
    3.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的流程
    4.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的功能
        4.1 挖掘功能
        4.2 解释功能
    5. 利用CPIAS不确定性推理方法对眼科疾病方证知识的研究
        5.1 暴盲方证知识
        5.2 视瞻昏渺方证知识
        5.3 青盲方证知识
    6. 小结
第四部分 暴盲、视瞻昏渺、青盲方证统计分析
    1. 数据的基本情况
        1.1 暴盲证型分析
        1.2 视瞻昏渺证型分析
        1.3 青盲证型分析
    2. 暴盲方药的统计分析
        2.1 不同证型方剂的分析
        2.2 药物的统计分析
    3. 视瞻昏渺方药的统计分析
        3.1 不同证型方剂的分析
        3.2 药物的统计分析
    4. 青盲方药的统计分析
        4.1 不同证型方剂的分析
        4.2 药物的统计分析
        4.3 青盲方剂沿革变化
第五部分 结果与讨论
    1. 暴盲方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暴盲的证型
        1.2 暴盲不同证型病性病位
        1.3 暴盲用药原则
    2. 视瞻昏渺方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视瞻昏渺的证型
        2.2 视瞻昏渺不同证型病性病位
        2.3 视瞻昏渺用药原则
    3. 青盲方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青盲的的证型
        3.2 青盲不同证型病性病位
        3.3 青盲用药原则
    4. 暴盲、视瞻昏渺、青盲三者方证的异同点
        4.1 三种疾病证型的异同
        4.2 三种疾病治法的异同
    5. 关于辛散药(风药)在暴盲、视瞻昏渺、青盲三种疾病中应用的探讨
        5.1 风药起源
        5.2 风药的功用
    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6.1 本次研究的意义
        6.2 后续研究的设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省级中医药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河南省中医药信息化平台
3 系统层次性构架及思考
4 系统部署及思考
5 展望

(5)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医药信息学文献综述
    1. 中医药信息学的学科理论研究
    2. 中医药信息学理论研究
    3. 中医药信息学应用研究
前言
1. 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
    1.1 学科战略研究的重要性
    1.2 中医药信息学学科战略研究的必要性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
2. 中医药信息学学科战略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方法
3. 中医药信息学学科的环境分析
    3.1 确定与重申学科使命
    3.2 学科环境分析
4. 中医药信息学学科SWOT分析
    4.1 学科机遇
    4.2 学科挑战
    4.3 学科优势
    4.4 学科劣势
5. 中医药信息学学科战略
    5.1 战略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5.2 战略目标
    5.3 战略重点
    5.4 战略任务
    5.5 战略保障措施
    5.6 战略实施计划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附表

(6)论建立中医药信息学(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药学与信息学的结合
    1.1 学科结合是发展的必然
    1.2 中医药学与信息学的共同理论基础
    1.3 中医药学与信息学在方法学上的结合点
2 中医药信息学已经初步形成
    2.1 中医药信息学初步形成的标志
    2.2 中医药信息学的定义
    2.3 中医药信息学的内涵
    2.4 中医药信息学的外延
    2.5 中医药信息学的作用
3 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基本框架
    3.1 中医药信息学基础研究
    3.2 中医药信息技术的研究
    3.3 中医药信息标准化的研究
    3.4 中医药信息有序化研究
    3.5 中医药信息获取方法的研究
    3.6 中医药信息交流的研究
    3.7 中医药学图像分析与处理技术的研究
    3.8 中医药学信息系统的研究
    3.9 中医药学决策支持的研究
    3.10 中医药学知识管理的研究
4 中医药信息学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4.1 基础领域的研究方向
    4.2 技术领域的研究方向
    4.3 应用领域的研究方向
        4.3.1 中医药信息标准化研究
        4.3.2 中医药知识体系计算机表示与模拟研究
        4.3.3 中医药数据分析与利用研究
        4.3.4中医药文献信息资源研究

(8)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评价的信息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综述二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一、中医药理论的特点
    二、中医药理论研究需要信息化
    三、中医药信息学与临床信息学
第三部分 信息处理与疗效评价研究
    前言
    一、临床试验设计
    二、以 SAS(8.0)为依托建立试验设计、疗效评价的系统平台
    三、建立在 Visual FoxP106.0 中文版基础上的数据库及数据收集
    四、基于信息平台,应用 SAS(8.0)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信息处理
    五、阶段小结
讨论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10)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快繁及方差分析和四川药用植物网络数据库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麻疯树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快速繁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组织培养的两因素方差分析实验
    1 固定模型
    2 两因素方差分析在组织培养实验中的应用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四川药用植物网络数据库的构建
    1 前言
    2 四川药用植物数据库的设计
    3 讨论
    4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 麻疯树植物资源的研究概况
    2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3 中药信息学发展探索
    4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检验临界值(F_a)表

四、中医药信息学及其中医药信息的IT平台(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河南省农村地区的中医药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和开发[A]. 张佩江,余孝奎. 第一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论文集, 2014
  • [2]利用MYSQL数据库探讨相关眼底病方证沿革规律的研究[D]. 孛立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8)
  • [3]河南省农村中医药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研究[J]. 宋学坤,李志南,张佩江. 中国数字医学, 2011(09)
  • [4]省级中医药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构建[J]. 李志南,宋学坤,张佩江.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1(04)
  • [5]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D]. 尹仁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1)
  • [6]论建立中医药信息学[J]. 崔蒙,尹爱宁,李海燕,谢琪,范为宇,朱冬生,张华敏. 中医杂志, 2008(03)
  • [7]道地中药的生物信息学研究与应用[J]. 刘淑群,雷孟平,陈健,张安英,游自立.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6(04)
  • [8]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评价的信息处理研究[D]. 王连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9]中医药信息学:中医药信息的重新定义及其IT平台[A]. 冯前进.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二届理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 2003
  • [10]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快繁及方差分析和四川药用植物网络数据库的构建[D]. 陆伟达. 四川大学, 2003(01)

标签:;  ;  ;  

中医药信息学与中医药信息IT平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