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据诈骗及其防范(论文文献综述)
蔡骏祥[1](2020)在《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研究 ——以ZX银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银行是现代金融业的中心,银行的经营发展情况和资产安全性,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情况,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很多商业银行由于操作失误造成资产损失,深入分析研究商业银行资产损失案件后,发现商业银行的会计操作风险是造成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说明商业银行并不重视会计操作管理问题,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不足。想要保证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减少商业银行的资产损失,就要重视会计操作风险的管理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研究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问题,首先介绍内部控制、操作风险和会计操作的现有研究,之后围绕会计操作风险及内部控制进行理论分析,再以ZX银行为例,分析研究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情况,并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从内部控制视角对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成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成因并基于内部控制视角对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提出对策及建议。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比较研究、案例分析及实地调研等方法。同时,为进一步加深对当前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了解及完善最终的对策建议,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结合了访谈问卷的形式,对ZX银行涉及会计业务的各条线人员进行了面访,整理分析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风险点、成因及改善意见。研究表明,虽然ZX银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但是ZX银行的会计操作风险依然比较突出,包括票据风险、身份识别风险、对账单风险、轮岗风险等。而这些会计操作风险都与内部控制息息相关,因此本论文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入手对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补充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控制会计操作风险的研究成果。
朱越婷[2](2018)在《电信金融诈骗的特征与对策分析 ——以杭州市为例》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与发展,金融类犯罪越来越活跃,金融诈骗已逐渐成为危害最大的金融犯罪活动之一。它不仅严重的破坏了我国金融市场秩序,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更直接危害到广大群众的财产安全。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不难看出,防范各类金融风险是重中之重,以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然而,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诈骗手段也五花八门,而电信金融诈骗已经成为了新型金融诈骗最普遍的方式之一。电信金融诈骗,受害群众成千上万、资金动辄上亿元,这无疑给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带来了新的课题,即如何预防、减少电信金融诈骗的发生。因此,深入研究电信金融诈骗的特征,找出问题、研究对策、防范诈骗,对我国金融领域犯罪的减少、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既能体现当前电信金融诈骗的特征,又能提供各种应对对策,尤其是从公安、银行、政府部门等多角度出发,采取多种手段,预防、打击电信金融诈骗。最大的意义在于让群众了解电信金融诈骗,预防电信金融诈骗,同时促进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理论基础,模型分析和实证研究,按照理论结合实际,通过搜集公安内部系统数据,分析2016年的6898例发案数据,并选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研究了诈骗数额大小与性别、籍贯、年龄、发案地点等因素的相关关系,得出电信金融诈骗的基本特征,并结合该特征,对不同人群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研究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为我国当前的电信金融诈骗特点提供更加直观的了解,同时提出的对策也更具有针对性,希望能对广大群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郭鑫[3](2017)在《合同诈骗罪界定及其防范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程度趋深,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合同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在现实的社会工作生活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行为也越来越为普遍和常见。合同诈骗罪以正规合同为主要掩护,以科技进步为创新驱动,呈现出了诈骗金额日趋增多,布局隐蔽极难防范,诈骗手段推陈出新,案件牵连复杂难辨的特点和趋势。同时,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还往往存在合同诈骗罪难以有效认定的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合同诈骗罪的认识与理解。笔者通过对合同诈骗罪的概念、构成要件、类型的解析,对合同诈骗罪中“财产”、“合同”和“非法占有目的”的正确认定,以及对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民事欺诈行为及一般诈骗罪的区别的解析,加深了对合同诈骗罪的认识与理解。笔者通过对当前合同诈骗犯罪表现出的趋向特点的和成因进行分析,阐述了当前合同诈骗罪表现出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指出了当前合同诈骗的常用手法和手段,以期提高市场主体的防范合同诈骗能力。笔者对现实市场主体预防和防范合同诈骗犯罪指出了改进方向,对现实实践中合同诈骗罪认定难的问题提出了司法建议,希望能为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罪的准确定罪量刑,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正规化建设,做出微薄贡献。
童伟华,武良军[4](2011)在《金融诈骗犯罪与企业防范——以票据诈骗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金融诈骗犯罪具备以下特点:案发数量居高不下,涉案金额大,其诈骗手段日趋多样化和智能化,并呈现出跨地域性增强、呈国际化趋势,团伙作案、内外勾结作案突出和犯罪形式复杂化、隐蔽性强等。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应着力从完善内部安全控制机制、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加大金融机构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力度三个方面做好对金融诈骗犯罪的防范。
高鹤[5](2011)在《现代银行票据诈骗分析与防范》文中指出当前利用银行票据进行诈骗的案件呈高发态势,且形式多样、技术复杂,因此,本文从历年票据案件入手,通过分析案件趋势、成因和薄弱点,关注票据业务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地防范应对之策,改进票据操作和管理中的工作方法,净化票据市场环境,以达到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目标。
柳桂芳[6](2010)在《企业经营谨防票据诈骗》文中认为票据诈骗就是犯罪分子利用银行的票据凭证、业务印章以及银行在社会上的信誉度等来实施其诈骗银行资金的行为。本文主要分析了票据诈骗的手段、原因和防范措施。
卜强[7](2008)在《票据市场发展中票据诈骗的成因及其防范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货币市场的发展,票据市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利用票据融资的范围越来越广。20世纪90年代,相继出台的《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等票据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了票据市场。但目前社会上仍严重存在着影响票据效力的不稳定因素,不法分子千方百计地越过法律的"盲区",不断制造"瑕疵票据",进行资金诈
许蓓蓓[8](2006)在《票据诈骗犯罪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在我国,利用金融票据或针对金融票据而实施的诈骗犯罪案件,呈逐年递增趋势。并且涉案金额巨大,对金融管理秩序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本文立足于金融实际,考察票据诈骗犯罪问题,针对票据诈骗犯罪的特点和规律,对这一新型经济犯罪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从票据诈骗犯罪的概念特征、具体类型、犯罪构成及打击与防范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我国票据诈骗犯罪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本文结合刑法、商法的相关规定与理论研究,探讨了票据诈骗犯罪的理论特征,从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以及犯罪主观方面四个构成要件对票据诈骗犯罪进行了考察,从中总结出票据诈骗犯罪的常见种类。结合理论知识,本文还讨论了在实务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如对使用伪造、变造的金融票据、使用作废的金融票据中“使用’’的理解;在票据的背书栏伪造、变造记载内容的定性;将伪造、变造的票据质押后骗取财物的行为定性;倒卖伪造、变造的票据行为定性;非法“补记”空白支票行为的定性;在空白票据上偷盖印章的行为定性;行为人伪造、变造票据后,将其提供给他人使用行为的定性以及金融机构内部工作人员参与票据诈骗的行为定性等。本文最后从司法实务角度出发,针对目前票据诈骗犯罪的特点,总结出票据诈骗犯罪分子常见的作案手段,进而得出应对与防范票据诈骗的策略。
谷战涛[9](2006)在《浅谈银行票据诈骗及风险防范》文中认为本文结合银行票据诈骗的主客观原因及其特点来分析如何防范银行票据诈骗风险,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卢叶青[10](2005)在《票据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票据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金融工具,作为票据活动的负面产物,票据诈骗罪也日趋严重。但票据诈骗罪存在许多争议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首先就票据诈骗罪的概念进行探讨,进而对票据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对犯罪客体的内涵进行重构的基础上,认定票据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尤其对票据诈骗罪“主观上是否一定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一问题提出了笔者独到的见解。 在此基础上,笔者从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角度,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对票据诈骗罪提出立法完善意见。
二、票据诈骗及其防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票据诈骗及其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研究 ——以ZX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1.5 论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操作风险研究综述 |
2.1.1 国外操作风险研究综述 |
2.1.2 国内操作风险研究综述 |
2.2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研究综述 |
2.2.1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类型研究综述 |
2.2.2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成因研究综述 |
2.2.3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防范研究综述 |
2.3 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
2.4 文献综述小结 |
2.5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的相关理论 |
2.5.1 界定范围 |
2.5.2 特征 |
2.5.3 分类 |
2.6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涵及要素 |
2.6.1 内涵 |
2.6.2 要素 |
2.7 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
2.8 内部控制对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的影响 |
2.8.1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是提升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 |
2.8.2 风险评估对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着现实性的促进作用 |
2.8.3 控制活动的执行与实施是提升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性环节 |
2.8.4 信息与沟通对提升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具有持续性的影响 |
2.8.5 内部监督在会计操作风险管理过程中具有综合性的刺激作用 |
3 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分析 |
3.1 ZX银行基本情况介绍 |
3.2 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
3.2.1 ZX银行风险管理框架 |
3.2.2 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报告管理办法 |
3.2.3 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分类分级与数据标准 |
3.2.4 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评价指标 |
3.3 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点 |
3.3.1 核算结算风险 |
3.3.2 代理业务风险 |
3.3.3 授信风险 |
3.3.4 现金库箱风险 |
3.3.5 互联网诈骗风险 |
3.4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成因分析 |
3.4.1 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
3.4.2 风险评估不足 |
3.4.3 控制活动不完善 |
3.4.4 信息与沟通渠道不通畅 |
3.4.5 内部监督虚置 |
4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ZX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4.1 完善银行内部控制环境 |
4.1.1 培育风险内控文化 |
4.1.2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
4.2 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 |
4.2.1 提升会计操作风险计量水平 |
4.2.2 强化会计操作风险监测 |
4.3 改进会计操作风险内控活动 |
4.3.1 明确会计操作风险责任主体 |
4.3.2 完善会计操作制度 |
4.3.3 制定会计操作标准 |
4.3.4 提升会计操作科技化水平 |
4.4 疏通信息与沟通渠道 |
4.4.1 建立健全会计操作风险报告制度 |
4.4.2 建立会计操作风险交流平台 |
4.5 构建完善的银行内部监督系统 |
4.5.1 加强会计业务监督检查 |
4.5.2 建立会计操作风险定期提示机制 |
4.5.3 坚决落实违规处罚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问卷 |
致谢 |
(2)电信金融诈骗的特征与对策分析 ——以杭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1.4 金融诈骗相关概念界定 |
1.5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文献 |
2.2 国外文献 |
2.3 文献述评 3 电信金融诈骗特征的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
3.1 影响电信金融诈骗发生的因素 |
3.2 模型设定 |
3.3 研究假设 4 实证分析 |
4.1 数据来源及特征说明 |
4.2 统计性描述 |
4.2.1 发案时间特征分析 |
4.2.2 发案地点特征分析 |
4.2.3 受害人特征分析 |
4.2.4 案件属性特征分析 |
4.2.5 典型受害人画像 |
4.3 实证结果 5 预防电信金融诈骗的对策 |
5.1 国家、金融部门采取的对策 |
5.1.1 完善金融体制以及监管体制 |
5.1.2 多部门各司其职、联合作战 |
5.1.3 加快金融改革,引导资金流向 |
5.1.4 加强防范宣传 |
5.2 银行采取的对策 |
5.2.1 提高预警能力 |
5.2.2 提高识别能力 |
5.2.3 ATM机转账机制 |
5.2.4 全面清理银行卡 |
5.3 公安采取的对策 |
5.3.1 严肃查处,严厉打击 |
5.3.2 构建防范体系,技术先行 |
5.3.3 针对性开展强化教育培训 |
5.4 公民个人采取的对策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
(3)合同诈骗罪界定及其防范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合同诈骗罪概述 |
第一节 合同诈骗罪的立法沿革 |
第二节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
第三节 合同诈骗罪的类型 |
第二章 合同诈骗罪核心术语的认定 |
第一节 合同诈骗罪中“财产”的认定 |
第二节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 |
第三节“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
第三章 合同诈骗罪与其他行为的界限 |
第一节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区别 |
第二节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 |
第三节 合同诈骗罪与一般诈骗罪的区别 |
第四章 合同诈骗犯罪的特点及成因 |
第一节 合同诈骗犯罪的特点 |
第二节 合同诈骗犯罪的成因 |
第五章 合同诈骗犯罪的防范对策及立法建议 |
第一节 合同诈骗犯罪的防范对策 |
第二节 对合同诈骗罪的立法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金融诈骗犯罪与企业防范——以票据诈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金融诈骗犯罪的主要特点 |
(一) 案发数量居高不下, 涉案金额大 |
(二) 诈骗手段日趋多样化和智能化 |
(三) 跨地域性增强, 呈国际化趋势 |
(四) 团伙作案、内外勾结作案突出 |
(五) 犯罪形式复杂化、隐蔽性强 |
二、金融诈骗犯罪的企业防范对策 |
(一) 完善内部安全控制机制 |
1. 健全业务运营机制 |
2. 提高技术防范水平 |
3. 强化内控机制 |
(二) 加强人员素质培养 |
1. 提高人员业务操作水平 |
2. 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
3. 加强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教育 |
(三) 加大金融机构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力度 |
1. 完善金融机构之间的查询、查复机制 |
2. 建立金融机构之间定期防骗经验交流制度 |
3. 强化与客户企业、警方的合作 |
(5)现代银行票据诈骗分析与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一、银行票据诈骗的特点和趋势 |
(一) 票据诈骗屡有发生且金额巨大 |
(二) 诈骗活动职业化、团伙化、规模化 |
(三) 作案手段多样化和智能化 |
(四) 涉案票据的种类呈多元化 |
(五) 跨区域案件增多且逐步向县域延伸 |
(六) 内外勾结的票据诈骗案件突出 |
二、银行票据诈骗的常见作案手法 |
(一) 伪造票据 |
(二) 变造票据 |
(三) “克隆”票据 |
(四) 打“时间差” |
(五) “调包”行骗 |
三、银行票据诈骗高危时段和易发地点 |
(一) 临近下班或节假日前夕是票据诈骗的高危时段 |
(二) 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的银行网点易发票据诈骗案 |
(三) 人员、环境熟悉的机构也是票据诈骗的主要场所 |
四、银行票据诈骗的防范与对策 |
(一) 重视思想教育, 构筑防范票据诈骗的思想防线 |
(二) 完善内部控制, 及时堵塞工作中的风险漏洞 |
(三) 开展业务培训, 提高识别真伪票据的业务技能 |
(四) 构建技术防线, 提高防范票据诈骗的技术手段 |
(五) 广泛开展宣传, 赢造防范票据诈骗的良好环境 |
(六) 加强部门协作, 发挥防范票据诈骗风险的合力 |
(8)票据诈骗犯罪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票据诈骗犯罪的概念与种类 |
(一) 票据诈骗犯罪的概念 |
(二) 票据诈骗犯罪的种类 |
二、票据诈骗犯罪的构成要件 |
(一) 犯罪客体 |
(二) 犯罪客观方面 |
(三) 犯罪主体 |
(四) 犯罪主观方面 |
三、票据诈骗犯罪问题的现状及防范对策 |
(一) 票据诈骗犯罪的特点 |
(二) 常见的票据诈骗犯罪手段与方法 |
(三) 防范票据诈骗犯罪的对策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论文摘要(中文) |
论文摘要(英文) |
后记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9)浅谈银行票据诈骗及风险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一、银行票据诈骗活动的主要类型 |
二、银行票据诈骗屡屡得逞的原因 |
(一) 全社会对银行票据防伪、防诈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二) 银行经办人员有章不循, 违规操作, 是银行票据诈骗屡屡得逞的根本原因 |
(三) 票据防伪技术不高, 银行手段落后, 是犯罪分子频频实施票据诈骗的直接动因 |
(四) 银行票据审核确认制度的缺陷和查询查复手段的单一、滞后, 为犯罪分子实施票据诈骗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可能 |
(五) 对票据诈骗犯罪查处不严, 打击力度不够, 难以起到威慑作用 |
三、防范银行票据诈骗的措施 |
(一) 加强票据知识宣传, 提高社会各界认识。 |
(二)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堵塞隐患漏洞。 |
(三) 重视技术防范, 提高防范票据诈骗的整体水平。 |
(四) 提高银行经办人员防假、辨假的能力。 |
(五) 强化银企协作, 坚持打击票据诈骗。 |
(10)票据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s |
引言 |
一、票据诈骗罪的概念厘定 |
二、票据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分析 |
(一) 票据诈骗罪的客体方面 |
(二) 票据诈骗罪的客观方面 |
(三) 票据诈骗罪的主体方面 |
(四) 票据诈骗罪的主观方面 |
三、票据诈骗罪司法疑难问题的探讨 |
(一) 伪造、变造票据后又使用的行为定性 |
(二) 盗窃票据后又使用该票据的行为定性 |
(三) 使用虚假票据签订、履行合同的行为定性 |
(四) 使用虚假票据贴现以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定性 |
四、票据诈骗罪刑事责任的确定 |
(一) 票据诈骗罪的刑罚分析 |
(二) 票据诈骗罪的定罪数额分析 |
五、票据诈骗罪的立法完善 |
(一) 完善票据诈骗罪的罪状表述 |
(二) 完善票据诈骗罪的刑罚设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中文详细摘要 |
四、票据诈骗及其防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研究 ——以ZX银行为例[D]. 蔡骏祥.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2]电信金融诈骗的特征与对策分析 ——以杭州市为例[D]. 朱越婷. 浙江大学, 2018(08)
- [3]合同诈骗罪界定及其防范对策研究[D]. 郭鑫. 郑州大学, 2017(02)
- [4]金融诈骗犯罪与企业防范——以票据诈骗为例[J]. 童伟华,武良军.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1(04)
- [5]现代银行票据诈骗分析与防范[J]. 高鹤. 现代商业, 2011(15)
- [6]企业经营谨防票据诈骗[J]. 柳桂芳. 大众商务, 2010(10)
- [7]票据市场发展中票据诈骗的成因及其防范对策[J]. 卜强. 甘肃金融, 2008(03)
- [8]票据诈骗犯罪问题研究[D]. 许蓓蓓. 吉林大学, 2006(10)
- [9]浅谈银行票据诈骗及风险防范[J]. 谷战涛. 当代经理人, 2006(06)
- [10]票据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D]. 卢叶青. 苏州大学, 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