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扭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益肾扭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一、益肾蠲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宇[1](2021)在《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主要研究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外治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否有效以及疗效如何,同时确定此方法是否安全可行,为丰富中医外治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选取2019年04月-2020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病例,共90例,应用统计软件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口服治疗,予祛风止痛胶囊、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试验组在与对照组口服相同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外治,两组疗程均为20天。以治疗前后的VAS评分、WOMAC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为疗效观察指标,以生命体征、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为安全性观察指标,如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记录,由此评价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外治法对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使用Excel软件记录本次研究中所有的试验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1.VAS评分: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前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个疗程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2.WOMAC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WOMAC评分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治疗方法治疗1疗程及2疗程后均能减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WOMAC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WOMAC评分进行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2疗程后WOMAC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治疗2疗程后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3.膝关节X线K-L分级为Ⅰ级、Ⅱ级者:两组患者治疗前WOMAC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疗程后两组WOMAC评分比较,两组之间WOMAC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4.膝关节X线K-L分级为Ⅲ级者: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WOMAC评分组间比较,P均>0.05,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治疗2疗程后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5.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2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相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数据,试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中医主证积分治疗前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关节冷痛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学分析数据,试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6.临床疗效: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两组临床疗效之间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统计学分析数据,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7.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的效有效率为88.64%,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2.73%,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相比较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学分析数据,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外治法能够明显缓解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症状。2.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外治法能够改善膝关节X线K-L分级为Ⅰ级及Ⅱ级的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WOMAC评分,对于改善K-L分级为Ⅲ级者的WOMAC评分效果不明显。3.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外治法能够减轻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积分,减轻其关节冷痛症状。4.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外治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于应用。

黄龙[2](2021)在《蠲痹汤加味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此次研究主要分析蠲痹汤加味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 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对此中医方的安全性及疗效进行客观观察评估。并且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探讨,以期为中医药治疗KOA提供理论方面的依据和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择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科门诊2018年9月-2020年9月就诊的KOA且符合寒湿痹阻型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实施西药双醋瑞因胶囊口服,治疗组提供蠲痹汤加味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共同治疗4个疗程。比较组间患者关节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等临床症状表现评分情况,血清中炎性因子疼痛介质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3(Human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中医总疗效及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全性。结果:两组间治疗前关节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两类评均显着降低(P<0.05)。治疗前俩组间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MMP-13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β、TNF-α、MMP-13含量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主症、次症症候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症候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主症、次症症候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治疗后组间安全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加味治疗寒湿痹阻型KOA的临床疗效显着,明显优于常规西药口服的治疗效果,可有效减轻寒湿痹阻型型KOA患者膝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能有效降低寒湿痹阻型KOA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MMP-13的表达水平,从而起到起到治疗寒湿痹阻型KOA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乙涵[3](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析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规律》文中指出目的:基于词云图、SPSS凝聚法分层聚类和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技术,回顾性地研究火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近25年来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用穴经验进行分析,挖掘临床常用穴位的应用与配伍规律,更好地发现和总结临床经验,以建立针灸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为火针疗法在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应用奠定基础。方法:计算机检索1996年1月至2021年1月万方(Wan Fang)、维普(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火针及火针联合其他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词限定为“膝痹”、“骨痹”、“鹤膝风”、“退行性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病”、“膝骨关节炎”和“膝增生性骨关节炎”等,干预措施设定为“火针”、“燔针”、“温针”、“大针”、“烧针”和“焠刺”等。用Endnote X9.3和Excel 16.4整理筛选文献,将各个腧穴名称规范整理后建立完整数据库,内容包括:试验开始时间、论文发表时间、诊断标准、患者年龄、患者性别、治疗方法、联合方式、穴位处方信息、疗效标准、刺激参数和使用工具参数等。对火针及其联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所用穴方中的穴位频数、经脉循行规则、部位分布特点、常用穴和特定穴的临床运用配伍分别进行相应的统计描述,将数据可视化,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对于数据中不同词频、权重的单词或词组用词云以一种视觉化的方式来呈现,采用不同颜色及不同大小的字号来表达频率相对较高的术语。应用IBM SPSS Modeler 16.0描述性分析数据库中的各个穴位配伍应用特点,将最小规则置信度设定为50%,最低条件支持度设定为5%,最大前项数设置为10,根据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进行建模分析,得到对各个穴位进行设定的二阶、三阶、四阶基于相互关联性的规则分析。最后利用SPSS 24.0软件对所有记录的穴位进行相应的聚类分析,绘制聚类冰状图和树状图,并通过设定聚集数得到值得分析的效类聚群,寻找规律分类的穴群及穴组。结论:1、在对所有试验穴方进行处理、归纳后发现火针疗法治疗KOA选穴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犊鼻、内膝眼、阳陵泉、阿是穴、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鹤顶、膝阳关等腧穴;膝周部为主要穴位选择区域;常用特定穴为合穴和交会穴。2、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多选用膝周腧穴,穴位多出现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及足太阳膀胱经四条经络。常用穴群有:内膝眼-犊鼻;膝阳关-悬钟-合谷-关元-委中-伏兔-三阴交-大杼-膈俞-肾俞;梁丘-阳陵泉-内膝眼-犊鼻。常用穴对有: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足三里,阴陵泉-鹤顶,常交互配伍使用。3、火针联合疗法选择多种多样,火针的温通之力配拔罐引经血留注,活血化瘀镇痛,临床有很高的使用率和有效率。4、火针疗法操作便捷,疗效明显,从组方穴位数量而言,构方精当、用穴严谨,并可与其他疗法共用,无明显毒副作用,起效快,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魏志林[4](2021)在《加味金匮肾气丸联合竹圈姜灸对肝肾亏虚型膝痹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加味金匮肾气丸结合竹圈姜灸治疗肝肾亏虚型膝痹的临床疗效,观察肝肾亏虚型膝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疼痛、功能评分的变化,为中医药内外治疗应用于肝肾亏虚型膝痹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实践论证。方法:将符合本实验纳入标准的120例单膝肝肾亏虚型膝痹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患者各30例,共4组,共120例。各患者入组后均嘱患者适当减少不合理的活动、禁酒、低脂饮食等基础治疗。A组选择加味金匮肾气丸治疗,B组选择竹圈姜灸治疗,C采取加味金匮肾气丸联合竹圈姜灸治疗,D组选择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四组各进行治疗2个疗程,1周为1疗程。分别记录及统计治疗前后四组患者的中医单项症状积分、中医症状总积分、中医症候疗效评分、NRS疼痛评分、WOMAC评分方面、炎症指标、临床疗效的数据,并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检测,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将所有数据结果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评价加味金匮肾气丸联合竹圈姜灸对肝肾亏虚型膝痹的疗效,为在临床上治疗肝肾亏虚型膝痹病探寻更为高效的治疗方式。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四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的观察指标(中医症状积分、NRS评分、炎症指标、WOMAC评分)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在改善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方面比较:四组治疗后的中医单项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下降,各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治疗后的两两比较,发现A组、B组及D组之间在改善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分别与三组对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数据表明:在改善中医单项症状方面,A组、B组及D组的效果相当,但C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余三组。3.中医症状总积分情况比较:四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比治疗前下降,各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治疗后的两两比较,发现A组、B组及D组之间在改善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分别与其余三组对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数据表明:在改善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A组、B组及D组的效果相当,但C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余三组。4.中医症候疗效比较:四组治疗后,A组、B组、C组及D组的中医症候疗效依次为76.67%、73.33%、93.33%和80.00%;经检验后,四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后发现,A组、B组、D组在中医症候疗效上效果相当,但C组在中医症候疗效上明显优于其他三组。5.在改善NRS疼痛评分方面:四组治疗后的NRS疼痛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各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治疗后的两两比较,发现A组、B组及D组之间在改善NRS疼痛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分别与三组对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数据表明:在改善NRS疼痛评分方面,A组、B组及D组的效果相当,但C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余三组。6.在改善WOMAC评分方面,四组治疗后的WOMAC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各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治疗后的两两比较,发现A组、B组及D组之间在改善WOMAC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分别与三组对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数据表明:在改善WOMAC评分方面,A组、B组及D组的效果相当,但C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余三组。7.在改善炎症指标方面,四组治疗后的炎症指标均比治疗前下降,各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治疗后的两两比较,发现A组、B组及D组之间在改善炎症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分别与三组对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数据表明:在改善炎症指标方面,A组、B组和D组在改善WOMAC评分方面效果相当,但C组炎症指标的下降明显优于其余三组。8.临床疗效比较:四组治疗后,A组、B组、C组及D组的总有效率依次为73.33%、70.00%、90.00%和76.66%;经统计检验后,四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后发现,在临床疗效方面,A组、B组及D组的临床疗效相当,但C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余三组。9.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四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产生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受试者肝肾功能、三大常规、心电图均正常,说明四组药物治疗均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加味金匮肾气丸与竹圈姜灸相结合,明显改善了肝肾亏虚型膝痹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了积极效果。短期疗效好,远期疗效待进一步研究,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加味金匮肾气丸联合竹圈姜灸在治疗肝肾亏虚型膝痹上是一种有效的联合疗法。

刘东宁[5](2021)在《通痹止痛搽剂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的抗炎及修复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使用我院治疗肢体痹症的传统经验方“通痹止痛搽剂”,对骨关节炎大鼠模型进行治疗,从多个层面的指标检测观察药物对病变部位的抗炎及修复作用,探讨通痹止痛搽剂的作用机理,并为该方今后进一步申报院内制剂、新药等临床应用提供前期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将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通痹止痛搽剂高浓度组、通痹止痛搽剂中浓度组、通痹止痛搽剂低浓度组、西药阳性对照组和中成药阳性对照组。除空白组外均采用改良Hulth法进行造模,一周后各组给予不同干预措施:空白组不做任何干预,模型组涂擦生理盐水,通痹止痛搽剂三组分别涂擦不同浓度实验药物(高0.15g/kg、中0.075g/kg、低0.0375g/kg),西药阳性对照组涂擦扶他林软膏,中成药阳性对照组涂擦骨有灵搽剂,以上各组均每日治疗两次,共四周。每日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精神状态、活动饮食等,末次给药24小时后测量各组膝关节肿胀度,取材并进行以下指标检测:(1)大体观察各组膝关节软骨损坏程度,然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病变部位的组织病理学观察。(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前列腺素E2(PGE2)含量,以观察各组干预措施对大鼠关节软骨炎症的抑制作用。(3)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RNA(MMP-13m RNA)、II型胶原m RNA的表达水平,从基因水平观察各干预措施对软骨基质降解与合成主要指标的调控作用。(4)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软骨中MMP-13、II型胶原的染色分布情况及光密度值,以观察各组干预措施对二者表达的影响。结果:1.一般情况:模型组大鼠皮毛晦暗失去亮泽,后肢不愿着地,明显跛行活动受限伴饮食减少;各药物干预组的大鼠精神状态、活动饮食等情况均好于模型组;空白组大鼠无异常行为改变。模型组大鼠膝关节直径较空白组明显增粗(P<0.01),各药物干预组膝关节肿胀程度皆有所改善。2.大体膝关节观察及HE染色结果:除空白组其余六组关节不同程度肿胀充血,关节表面粗糙色泽暗淡。HE染色除空白组,各组软骨表层形态异常且伴有不同程度缺损,以模型组病变最为严重。通痹止痛搽剂高浓度组及西药对照组关节表面光滑程度要优于其他组;中、低浓度组及中成药对照组软骨层较前两组有变薄的趋势。3.ELISA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炎性因子IL-1β、TNF-α及PGE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通痹止痛搽剂高浓度组与西药阳性对照组指标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且低于中成药阳性对照组(P<0.05)。通痹止痛搽剂高、中、低三组中各炎性指标水平含量逐渐升高。4.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MMP-13m RNA: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含量明显降低(P<0.01),其中高浓度组与西药阳性对照组指标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且明显低于中成药阳性对照组(P<0.01)。在通痹止痛搽剂高、中、低三组软骨中含量逐渐升高。II型胶原m RNA:通痹止痛搽剂高、中浓度组及西药对照组中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低浓度组含量虽高于模型组,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与西药阳性对照组指标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且含量要高于中成药阳性对照组(P<0.05)。在通痹止痛搽剂高、中、低三组软骨中含量逐渐降低。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MMP-13染色在组织间的阳性表达强度均降低,其中通痹止痛搽剂高、中浓度及西药组的表达强度要低于低浓度和中成药组;各药物干预组II型胶原染色在组织间的阳性表达强度均上升,其中通痹止痛搽剂高、中浓度组及西药组表达强度明显强于低浓度组和中成药组。MMP-13和II型胶原二者表达成负相关。结论:通痹止痛搽剂能够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及PGE2炎性因子的含量水平,有效缓解关节炎症反应,并通过调控软骨组织中MMP-13和II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抑制MMP-13分泌并促进II型胶原的表达,减轻并修复由于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与合成之间失衡导致的软骨损伤。其中通痹止痛搽剂高浓度组的各项指标水平与西药组相当,且优于中成药组,作为中药外用搽剂还具有简便验廉、副作用小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陶帅[6](2021)在《基于天癸理论的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与机制》文中指出目的:针对绝经后女性这一膝骨关节炎高发人群,寻找其与天癸理论的内在联系;基于天癸理论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优势,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丰富天癸理论的临床应用及科学内涵。方法:(1)通过Cochrance系统评价对中药汤剂内服对比西药口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研究,分别从不良反应、总有效率、WOMAC评分等方面进行论证。同时将筛选结果文献中的中药汤剂进行用药规律挖掘,并对补肾活血方进行组方解析。(2)纳入绝经后膝骨关节炎患者67例,治疗组33例给予补肾活血方,对照组34例给予西乐葆,经治疗后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WOMAC评分、骨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和改良Kupperman指数评分,并进行中医临床疗效评定。(3)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E2、MMP-13、CTX-Ⅱ、IL-1β、TNF-α各指标的变化,并通过WORMS评分系统评价治疗前后膝关节MRI中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髓水肿、关节面下囊肿、半月板及关节腔积液的影像学变化,并分析其关联性。(4)采用卵巢切除术+右膝关节腔注射MIA建立绝经后膝骨关节炎模型,分为Control组、Model组、BSHXR-L组、BSHXR-M组、BSHXR-H组。分别运用大鼠最大跑步速度、肉眼观察评分、番红O-固绿染色、ELISA法、免疫组化等方法明确补肾活血方对大鼠关节软骨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运用Western-Blot检测凋亡、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qPCR检测Akt、mTOR及下游自噬基因的相对表达,并对miR-107与Akt、mTOR进行相关性分析。(5)建立体外软骨损伤模型,分为Control组、IL-1β组、BSHXR组、BSHXR+miR-107 inhibitor 组和 BSHXR+miR-107 inhibitor NC 组。ELISA 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上清液COL-Ⅱ、MMP-13、Aggrecan、TNF-α、IL-6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自噬小体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Akt、mTOR及下游自噬蛋白的表达,同时利用Targetscan 7.2软件预测miR-107的可能靶基因并采用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进行验证。结果:(1)文献系统评价揭示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率低,在WOMAC评分、Lequesne-Mery关节炎指数改善明显,而在步行能力、KSS评分、VAS评分和Lysholms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中药组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最为常见,以归肝肾经、药性温平、药味甘苦辛为主,共发现54组常用药物组合,33条关联规则和16味核心药物,而补肾活血方主要组成药物均囊括其中,且各药物使用频次均≥10次。(2)治疗组补肾活血方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和中医证候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尤其对肝肾亏虚型患者的关节酸软乏力、关节冷痛喜暖恶寒、头晕耳鸣症状方面优势明显。同时补肾活血方可降低改良Kupperman指数评分并对女性绝经后出现的诸多不适有明显改善,其中医疗效评定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补肾活血方可提高血清中E2表达,抑制MMP-13、CTX-Ⅱ、IL-1β及TNF-α的表达。MRI观察发现早中期绝经后膝骨关节炎以关节软骨损伤最为常见,其首先病变区域以髌股关节和内侧胫股关节为主,同时内侧半月板变性损伤发生率较外侧半月板高且病变程度重。软骨损伤评分与E2呈强负相关,与MMP-13、CTX-Ⅱ、IL-1β呈良好正相关,与TNF-α呈弱正相关;与K-L分级、半月板变性损伤呈良好正相关,与软骨下骨髓水肿呈弱正相关。补肾活血方可明显降低软骨下骨髓水肿和关节腔积液评分,而对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面下囊肿、半月板变性损伤评分几乎无影响。(4)造模后BSHXR(L、M、H)各组均可提高大鼠最大跑步速度,减轻软骨损伤程度,抑制关节液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免疫组化示其COL-Ⅱ、Aggrecan表达逐渐升高,MMP-13表达逐渐降低,呈剂量效应,与Mode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示BSHXR(L、M、H)各组凋亡蛋白Bcl-2逐渐升高,而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 逐渐降低;自噬通路蛋白 p-Akt/Akt、p-mTOR/mTOR 受到抑制,下游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逐渐升高,而p62逐渐降低,呈剂量效应,与Mode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示BSHXR(L、M、H)各组均可促进Beclin-1、LC3Ⅱ mRNA的相对表达,抑制p62、Akt、mTOR mRNA的相对表达,呈剂量效应;同时miR-107与Akt、mTOR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呈极强负相关。(5)诱导OA后软骨细胞上清液中COL-Ⅱ、Aggrecan降低,MMP-13、TNF-α、IL-6升高。透射电镜观察示BSHXR组软骨细胞的自噬小体数量较IL-1β组明显提升,且形态大自噬能力强;当转染miR-107 inhibitor时,软骨细胞的自噬小体受到抑制;当转染miR-107 inhibitor NC时,抑制现象则不明显。Western-Blot结果示BSHXR组自噬通路蛋白p-Akt/Akt、p-mTOR/mTOR受到抑制,下游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升高,而p62降低。qPCR结果示BSHXR组可促进软骨细胞中miR-107 mRNA的相对表达,抑制Akt、mTOR mRNA的相对表达。Targetscan7.2预测miR-107的靶基因可能是TRAF3。Western-Blot和qPCR结果示BSHXR组可抑制TRAF3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证实miR-107靶向作用软骨细胞的TRAF3基因。结论:(1)文献研究证明中药汤剂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临床治疗主要以补益肝肾为本,配合活血化瘀、祛风湿等治标药物以标本同治,证实了补肾活血方组方的科学性、有效性。(2)基于天癸理论的补肾活血方治疗肝肾亏虚型绝经后膝骨关节炎有临床优势,尤其对绝经后女性伴有全身不适症状者疗效更佳。(3)早中期绝经后膝骨关节炎MRI影像以髌股关节和内侧胫股关节损伤最为常见;补肾活血方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软骨下骨髓水肿和关节腔积液,发挥一定程度的类雌激素样作用,且炎性指标的降低程度并不能预测MRI影像的改善情况。(4)补肾活血方通过上调miR-107靶向TRAF3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表达,进而增强软骨细胞自噬反应起到保护软骨的作用。

杨建萍[7](2021)在《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作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属于临床难治病,是现代医学界的难题之一,也是中医药研究的重点。中医药辨治RA历史悠久、手段多样、经验丰富、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1,2]。郭立中教授临床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着重从阳气立论,不仅着眼于病证本身,更关注人体正气和预后的长远疗效。郭教授辨治的RA患者远期疗效显着,特色鲜明,有必要对其辨治RA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研究目的:(1)系统挖掘和整理郭立中教授临床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学术思想。(2)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阐明郭教授扶阳通痹治法方药(即扶阳通痹基本方)的可能取效机制。研究方法:(1)门诊收集和整理郭立中教授2013年3月—2020年1月门诊诊治的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案,根据RA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得到70例344诊次病案信息,建立病案数据库,运用频次频率分析、内外关联规则和K-均值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病案中症状、舌象、脉象、病机、病理因素、方药之间的规律,并结合郭立中教授本人意见,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2)运用现代网络药理学的手段,对郭立中教授辨治RA的扶阳通痹基本方(“人机结合”研究所得)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探讨其取效的可能内在机制。研究结果:(1)郭立中教授辨治的RA患者病案数据挖掘结果:①本研究共纳入70例344诊次RA患者病案,其中男性患者12例(占17.14%),共计58诊次(占16.86%);女性患者58例(占82.28%),共计286诊次(83.14%),女性RA患者和诊次远远高于男性。②RA发病的高发年龄主要有两个阶段:50-69 岁,频次为 199(占 57.84%);30-49 岁,频次为 114(占 33.13%)。③RA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四肢多发关节疼痛、失眠、畏寒、口干不欲饮、疲劳、咳嗽、自汗、便溏,其频次(频率)分别是131(占38.08%)、120(占34.88%)、89(占 25.87%)、75(占 21.80%)、74(占 21.51%)、74(占 21.51%)、56(占16.28%)和52(占15.12%)。④RA患者主要舌象为质淡红、质红、质暗红、苔薄白、苔白腻、齿痕舌、苔黄腻、苔白黄腻和苔少,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112(占 32.56%)、100(占 29.07%)、92(占 26.74%)、70(占 20.35%)、68(占 19.77%)、47(占 13.66%)、43(占 12.50%)、24(占 6.98%)和 20(占5.81%)。⑤RA患者的主要脉象有紧、滑、弱、细、沉、虚、浮和弦,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171(占 49.71%)、118(占 34.3%)、113(占 32.85%)、102(占 29.65%)、96(占 27.91%)、77(占 22.38%)、52(占 15.12%)和 31(占9.01%)。⑥RA临床最为常见的病机证候有寒湿凝滞、气血痹阻、筋骨失养、阳虚气弱、肝肾阳虚和阳虚寒凝,其频次(频率)分别为143(占41.57%)、85(占 24.71%)、73(占 21.22%)、68(占 19.77%)、58(占 16.36%)和 42(占12.21%)。⑦虚、寒、湿、瘀、痰是RA最为常见的病理因素,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259(75.29%)、219(63.66%)、178(51.74%)、125(36.34%)和 41(11.92%)。⑧RA患者所有诊次病案中共计出现中药130种,其中最为常用的中药有炙甘草、附子、淫羊藿、生姜、朱茯神、桂枝、油松节、杜仲、砂仁、白术、黄芪、苍术、威灵仙,巴戟天、刺五加和当归等,其频次(频率)依次是325(94.48%)、282(81.98%)、276(80.23%)、257(74.71%)、228(66.28%)、222(64.53%)、192(55.81%)、188(54.64%)、183(53.20%)、164(47.67%)、149(43.31%)、142(41.28%)、102(29.65%)、94(27.33%)、89(25.87%)和78(22.67%),以温阳、理气健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和补肾添精功效的中药为主。⑨症状内关联规则研究显示:失眠与纳差,畏寒与失眠,失眠与四肢多发关节疼痛,畏寒与四肢多发关节疼痛等症状组合关联度较高。⑩舌象组合关联度较高的有:苔薄腻与质暗红,舌体胖大与质淡红,苔薄白腻与质淡红等。(11)脉象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脉沉与脉弱,脉细与脉紧,脉沉与脉滑等。(12)病机证候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肝肾阳虚与寒湿凝滞,寒湿凝滞与气血痹阻,气血痹阻、寒湿凝滞与肝肾阳虚等。(13)最常用的病理因素组合有寒、虚、湿、瘀等。(14)最常用的药物组合有附子、桂枝、炙甘草、生姜、淫羊藿,两两之间有较高的关联性。(15)郭教授临床常用的治法有:补阳气、强筋骨,助阳温通、化痰止咳、宣痹止痛,补益肝肾、祛风除湿、疏筋强骨,补益心脾、温潜浮阳、交通心肾,理气畅中祛痹,祛风湿散寒、补肝肾强筋骨、通经络止痹痛,温通解表、散寒祛湿,扶阳添精等8个聚类治法。(16)郭教授临床从扶阳辨治类风关的基本方:扶阳通痹基本方,由附子、淫羊藿、桂枝、生姜和炙甘草组成。(2)以郭教授常用的扶阳通痹基本方(FYTBF,药物组成:附子、淫羊藿、桂枝、生姜和炙甘草)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研究后可知:①扶阳通痹基本方共含有140个有效化合物成分。②扶阳通痹基本方有效成分可以作用104个靶点,扶阳通痹基本方和RA的交集基因靶点有68个,Degree值较高的有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白细胞介素-6(IL-6)、VEGFA、CASP3等靶基因。③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机制可能和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DNA结合转录激活物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转录因子活性和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因素有关。④KEGG生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机制,可能与乙型肝炎、前列腺癌、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细胞凋亡通路、胰腺癌、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研究结论:(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中老年女性为主;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四肢多发关节疼痛、失眠、畏寒、口干不欲饮、疲劳、咳嗽、自汗、便溏、舌(淡)红、脉紧等;症状涉及肢体关节、肝肾、心(神)、肺系和脾胃系统症状;病性总属本虚标实,阳虚气弱、肝肾阳虚为本虚,寒湿凝滞、气血痹阻为标实;治疗上遵循“建极先建中,建中先拨通”治分次第的医学理念,温通解表、散寒祛湿法等八法循序渐进,各有侧重,主次分明;用药上以温通阳气祛寒湿、温补阳气、活血通络等药物为主;附子、(生、干、炮)姜等用量打破常规,高效且无毒。(2)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FYTB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调控的结果。扶阳通痹基本方中140个活性成分(如山柰酚、槲皮素等)多数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生物功能,可交叉调控RA相关的68个靶点,通过影响各类转录因子活性,可以直接或间接调控炎症通路(如NF-kB信号通路、IL-6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凋亡通路(如TP53信号通路、AGE-RAGE 通路等)。

陈浩[8](2021)在《新止骨增生丸对OA模型大鼠软骨中TGF-βR1、SMAD2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新止骨增生丸对软骨组织TGF-β/SMAD信号通路下TGF-βR1、SMAD2表达的影响,揭示其治疗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部分药理效应及作用机制,并为新止骨增生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买6月龄雄性SPF级大鼠24只,体重150±20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新止骨增生丸组,维骨力对照组各6只。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常规饲养,剩余3组采用改良Hulth法,并进行膝骨关节炎造模。实验6周后,处死实验大鼠,取材时通过肉眼观察关节软骨大体形态学改变;釆用HE染色观察软骨退变情况;western-blot方法检测大鼠膝关节软骨TGF-βR1、SMAD2蛋白表达。结果:1.大体形态观察:空白组关节软骨面光滑,无缺损,色泽如常;模型组关节粗糙,色泽灰暗,关节软骨不完整,有溃疡形成;新止骨增生丸组和维骨力组二组相似,关节软骨透明度尚可,但不及空白组,关节面欠光滑;维骨力组关节面软骨可以观察到稍小裂隙,部分糜烂现象,新止骨增生丸组软骨透明度、色泽较维骨力组稍改善,整体疗效较好。2.HE染色观察软骨退变情况:空白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层次分明,结构显然更清晰,关节面光整,细胞排列整齐,各层组织均未见破坏;模型组软骨关节表面结构不完整,软骨层变薄,细胞分布不均,数量减少,出现细胞簇集现象;新止骨增生丸组软骨层介于空白组与模型组之间,软骨层稍有变薄,软骨表面平整接近正常,软骨细胞有减少,细胞排列相对整齐;维骨力组与新止骨增生丸组相似,可见软骨表面基本平整,排列较整齐,偶见微小裂隙,结构尚可。3.Western-blot法检测TGF-βR1、SMAD2蛋白表达:相比于空白组,KOA模型组的TGF-βR1、SMAD2蛋白表达升高;新止骨增生丸组与维骨力药物组两组TGF-βR1、SMAD2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止骨增生丸组较维骨力组蛋白表达升高,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软骨细胞内的TGF-βR1、Smad2等功能分子蛋白的变化可能是膝骨关节炎软骨退变、软骨损伤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由于新止骨增生丸提高了大鼠膝关节软骨中TGF-βR1、SMAD2的表达,推断新止骨增生丸对膝关节软骨细胞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能够有效延缓关节软骨退变。2.新止骨增生丸组和维骨力组对膝骨关节炎均有治疗作用,但新止骨增生丸组各因子表达更明显,说明了新止骨增生丸对KOA治疗更有效,基于TGF-β/SMAD信号通路调节TGF-βR1、SMAD2的含量可能是其防治KOA的重要机制之一。

伍乃俭[9](2020)在《膝三针配合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膝骨关节炎作为临床常见骨关节炎之一,是引起中老年患者行动不便的主要原因,而且导致身体残障的比例十分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具体的发病机制也不清楚,一旦发病,病情持续进展,不可逆转。目前尚没有特效药物能显着延缓膝骨关节炎的病情进展,临床上尚未发现根治该病的确切治疗方案。因此治疗本病,早期确诊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中医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更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膝三针疗法及易罐疗法(在经筋理论指导下,融合拔罐、运动、推拿于一体的疗法)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副作用少,因此极具有临床研究价值。目的:现今社会高速运转,患者追求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相当多一部份患者并不满足于单一疗法的疗效,因而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有效性及时效性,是否优于单纯膝三针疗法或易罐疗法,从而对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种优化的治疗方案,并为今后临床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的所有受试对象均来源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香港旺角区精诚中医专科诊所门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本研究共纳入90例患者,通过STATA 11.0软件设置产生随机数字表,将9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进入随机数表中对应的组别,随机分为观察组(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膝三针组(膝三针疗法)、易罐组(易罐疗法),每组各30例。疗程为隔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总共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3日。每天坚持功能锻炼,2个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本次研究疗效评定的主要指标选用膝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评价,次要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量表(JOA)评分、抑郁短量表(CDS-15)评分。三组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治疗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分别进行四次评分,收集三组的临床资料数据,运用STATA 11.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评分差异及三组之间评分的差异,从而对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初步的研究和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本研究共纳入病例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膝三针组、易罐组,每组各30例。研究治疗过程中,无脱落剔除病例,最终90例完成治疗。三组完成情况基本一致。治疗前,三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膝关节X片经K-L分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量表(JOA)评分、抑郁短量表(CDS-15)评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线一致,组间具有可比性。(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膝三针组与易罐组VAS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VAS评分小于易罐组(P<0.05),与膝三针组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VAS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疗效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VAS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VAS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VAS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复发。(3)膝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①WOMAC疼痛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疼痛评分小于易罐组(P<0.01),与膝三针组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疼痛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5及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疗效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WOMAC疼痛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WOMAC疼痛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WOMAC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复发。②WOMAC僵硬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间WOMAC僵硬评分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僵硬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僵硬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僵硬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僵硬症状的疗效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WOMAC僵硬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关节僵硬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WOMAC僵硬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WOMAC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关节僵硬症状的复发。③WOMAC功能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功能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功能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5及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疗效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WOMAC功能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WOMAC功能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WOMAC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复发。④WOMAC总分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总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总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功能)的疗效差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WOMAC总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功能)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WOMAC总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WOMAC总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功能)的复发。(4)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量表(JOA)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JOA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JOA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肿胀)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肿胀)的疗效差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JOA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升高(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肿胀)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JOA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JOA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肿胀)的复发。(5)抑郁短量表(CDS-15)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CDS-15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CDS-15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CDS-15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的疗效差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CDS-15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CDS-15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CDS-15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抑郁情绪的复发。(6)临床疗效评定:完成2个疗程后,膝三针组总有效率为83%,分别为无效5例,占17%,有效17例,占57%,显效6例,占20%,痊愈2例,占6%;易罐组总有效率为83%,分别为无效5例,占17%,有效21例,占70%,显效3例,占10%,痊愈1例,占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分别为无效1例,占3%,有效5例,占17%,显效19例,占63%,痊愈5例,占17%。各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膝三针组及易罐组间疗效无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7)安全性评定:研究过程中只有4人,分别是膝三针组1人,易罐组1人,观察组2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恶心、血肿或局部皮肤疼痛的情况,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很快缓解,未出现病情加重。三组均未出现其他严重意外及不良反应,提示三种治疗方式均比较安全。结论:(1)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较单纯膝三针疗法或易罐疗法更加显着,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减轻膝关节僵硬及肿胀、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以及降低患者抑郁指数,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心理健康发展。(2)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长期维持效果较单纯膝三针疗法或易罐疗法更加显着,能更有效的降低该病的复发。(3)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性高,三组均无出现病情加重及明显不良反应,可见三种疗法均安全有效。

张起,刘加宝,刘广东,古恩鹏[10](2020)在《中医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极大地影响正常生活。其中中医分型以肝肾亏虚型患者居多,但临床中缺少针对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总结。故本文拟通过检索近年来中医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从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中医内外同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益肾蠲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肾蠲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案
    3 观察项目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
    6 安全性指标
    7 不良反应
讨论
    1 中医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3 电脑中频药透的治疗机理
    4 方药分析
    5 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蠲痹汤加味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膝骨关节炎研究进展
        1.1.1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1.1.2 西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1.2 膝骨关节炎治疗
        1.2.1 西医治疗
        1.2.2 中医治疗
    1.3 KOA研究现状
        1.3.1 流行病学
        1.3.2 病因
        1.3.3 发病机理研究
第二部分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病例中止退出标准
        2.1.6 病例脱落的标准及处理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分组
        2.2.2 试验材料
        2.2.3 试验方法
        2.2.4 观察指标
        2.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两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WOMAC评分
    3.3 两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MMP-13 的表达水平
    3.4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3.5 两组临床总疗效情况
    3.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全性
第四部分 讨论
    4.1 中医对KOA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4.2 中医对寒湿痹阻型KOA病因病机认识
    4.3 中医对KOA的治疗及其作用机制的探究
        4.3.1 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4.3.2 对软骨细胞的影响
        4.3.3 对局部微循环、纤溶系统及骨内高压的影响
        4.3.4 对氧化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4.3.5 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
        4.3.6 其它
    4.4 西医对KOA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4.5 炎性因子与KOA关系分析
    4.6 蠲痹汤加味的立方分析
    4.7 蠲痹汤加味的药理分析
        4.7.1 蠲痹汤加味整体药理分析
        4.7.2 蠲痹汤加味单味药的药理分析
    4.8 双醋瑞因胶囊的药理作用
    4.9 研究结果分析
        4.9.1 VAS评分
        4.9.2 WOMAC功能评分
        4.9.3 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MMP-13 的表达水平
        4.9.4 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4.9.5 临床总疗效情况
        4.9.6 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全性
    4.10 结论
    4.11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膝骨关节炎的中西医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

(3)基于数据挖掘探析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证候
        1.4 中医治疗
        1.5 小结
    2 现代医学对退行性膝关节炎的认识
        2.1 膝关节的解剖与生理
        2.2 流行病学研究
        2.3 病因病理
        2.4 西医治疗
        2.5 小结
第二章 文献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资料来源
        2.2 纳排标准
        2.3 客观化目标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预处理
        3.2 数据挖掘方法及建模
        3.3 质量监督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火针疗法治疗规律研究
        1.1 研究年份
        1.2 发表年份
        1.3 病例人数
        1.4 年龄
        1.5 研究方法
        1.6 临床有效率
        1.7 诊断分型及辨证施治
        1.8 诊断依据
        1.9 疗效依据
        1.10 随访
        1.11 安全性因素
        1.12 结合相关疗法
        1.13 针具规格
        1.14 刺激参数
        1.15 穴位频数统计
        1.16 穴位归经统计
        1.17 穴位部位统计
    2 凝聚法分层聚类分析
        2.1 穴位聚类分析
    3 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
        3.1 关联规则
        3.2 二阶关联规则
        3.3 三阶关联规则
        3.4 四阶关联规则
第四章 讨论
    1 研究背景
    2 火针疗法治疗规律研究
        2.1 年份时间
        2.2 病例人数、年龄
        2.3 研究方法
        2.4 临床有效率
        2.5 疗效依据
        2.6 随访
        2.7 安全性因素
        2.8 结合相关疗法
        2.9 针具规格和刺激参数
    3 穴位作用分析
        3.1 高频使用的穴位分析
        3.2 经络及部位分布
    4 穴位聚类分析
        4.1 冰柱图
        4.2 关联规则分析
    5 临床病例探析
结语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4)加味金匮肾气丸联合竹圈姜灸对肝肾亏虚型膝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祖国医学对KOA的认识
        1.1 关于中医病名的认识
        1.2 关于病因病机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膝痹的认识
        2.1 定义及流行病学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KOA治疗的研究进展
        3.1 西医对KOA治疗的研究进展
        3.2 中医对KOA治疗的研究进展
    4.结语
1.临床材料
    1.1 病例来源与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1.4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临床疗效标准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
    2.7 统计方法
3 数据分析
    3.1 治疗前状况比较
    3.2 治疗后状况比较
    3.3 安全性观察
4 讨论
    4.1 选择肝肾亏虚型膝痹的依据
    4.2 选择加味金匮肾气丸治疗膝痹的依据
    4.3 选择竹圈姜灸治疗膝痹的依据
    4.4 疗效分析
5.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5)通痹止痛搽剂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的抗炎及修复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骨关节炎中西医疗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基于天癸理论的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节 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的病理机制探索
        1 炎症反应
        2 关节软骨退变
        2.1 自噬简介
        2.2 自噬参与软骨退变
        2.3 软骨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关系
        2.4 软骨细胞自噬的调控
        2.5 中药汤剂对miRNAs表达的影响
        3 小结
    第二节 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1 西药口服
        1.1 非甾体类抗炎药
        1.2 对症慢作用药物
        1.3 雌激素类
        2 关节腔药物注射
        2.1 透明质酸
        2.2 糖皮质激素
        2.3 富血小板血浆
        3 手术治疗
        3.1 膝关节镜下关节腔清理术
        3.2 膝关节周围截骨术
        3.3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3.4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4 当前绝经后膝骨关节炎治疗面临的困境
    第三节 基于“天癸理论”论治绝经后膝骨关节炎
        1 天癸的基本内涵
        1.1 渊源
        1.2 天癸的物质性
        1.3 天癸的功能性
        2 天癸与五脏
        2.1 天癸的产生依赖五脏
        2.2 天癸受五脏功能调控
        2.3 天癸的病因病机及治则规律
        3 天癸的现代研究
        3.1 天癸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关
        3.2 天癸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相关
        3.3 天癸与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相关
        3.4 天癸与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关系
        4 天癸与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
        4.1 肝肾亏虚天癸竭是绝经后膝OA的发病之本
        4.2 补益肝肾调天癸治疗绝经后膝骨关节炎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药汤剂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
        1 资料和方法
        1.1 检索数据库及时限
        1.2 检索策略
        1.3 纳入与排除
        1.4 结局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入选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偏倚风险评估
        3 Meta分析结果
        3.1 总有效率
        3.2 不良反应
        3.3 步行能力
        3.4 VAS评分
        3.5 WOMAC评分
        3.6 Lequesne-Mery关节炎指数
        3.7 KSS评分
        3.8 Lysholms膝关节功能评分
        4 讨论
        4.1 中药汤剂内服在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地位
        4.2 结果分析及系统评价的局限性
        4.3 本系统评价的意义
    第二节 膝骨关节炎用药规律挖掘及补肾活血方组方解析
        1 研究方法
        2 数据挖掘结果
        2.1 单味中药频次分析
        2.2 中药类别频次分析
        2.3 归经
        2.4 四气五味
        2.5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3 讨论
        3.1 药物分析
        3.2 方剂分析
        3.3 膝骨关节炎核心药物及补肾活血方组方解析
        3.4 小结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1 病例选择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及治疗分组
        2.2 治疗措施
        2.3 患者依从性管理与评价
        3 观察指标
        3.1 视觉模拟评分
        3.2 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
        3.3 骨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
        3.4 改良Kupperman指数评分
        4 中医临床疗效评定
        5 不良事件
        6 统计分析
        7 项目支持与伦理
        8 结果
        8.1 病例纳入情况及不良事件
        8.2 依从性指标
        8.3 一般资料
        8.4 发病季节分布及各季节发病患者初诊WOMAC评分情况
        8.5 VAS评分结果
        8.6 WOMAC评分结果
        8.7 骨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结果
        8.8 改良Kupperman指数评分结果
        8.9 中医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9 讨论
        9.1 绝经后膝骨关节炎药物治疗现状及难点
        9.2 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现状及作用机制
        9.3 基于天癸理论的补肾活血方论治绝经后膝骨关节炎
        9.4 小结
    第二节 补肾活血方对绝经后膝骨关节炎血清学炎性指标及MRI半定量评分的影响
        1 病例选择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纳入、排除标准
        1.3 中止、剔除、脱落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分组
        2.2 治疗措施
        3 临床血清学指标检测
        4 膝关节核磁共振(MRI)半定量评分
        4.1 设备及扫描序列
        4.2 WORMS评分方法
        5 统计分析
        6 结果
        6.1 两组治疗前后E2、MMP-13、CTX-Ⅱ、IL-1β、TNF-α血清学指标变化
        6.2 两组患者膝关节MRI半定量评分结果分析
        6.3 两组治疗前后MRI影像评分变化与血清学炎性指标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7 讨论
        7.1 补肾活血方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延缓软骨退变
        7.2 补肾活血方发挥类雌激素样作用保护关节软骨
        7.3 补肾活血方对绝经后膝关节炎MRI半定量评分的影响
        7.4 补肾活血方干预下的MRI影像学变化与血清学炎性指标关联性探讨
        7.5 小结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节 补肾活血方对去卵巢大鼠软骨组织病理形态学及软骨细胞自噬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仪器及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及分组
        2.2 疼痛行为学评估
        2.3 处死大鼠及取材
        2.4 肉眼观察膝关节软骨外观
        2.5 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软骨组织病理形态改变
        2.6 ELISA检测关节滑液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
        2.7 免疫组化检测软骨组织COL-Ⅱ、Aggrecan、MMP-13的表达
        2.8 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 caspase-3、caspase-3、CleavedPARP、PARP的表达
        2.9 Western-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 Ⅱ、p62、Akt、P-Akt、mTOR、P-mTOR的表达
        2.10 qPCR检测Beclin-1、LC3 Ⅱ、p62、Akt、mTOR mRNA的相对表达
        2.11 qPCR检测miR-20、miR-27a、miR-107、miR-206的相对表达
        2.12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跑步机最大跑步速度
        3.2 肉眼观察下膝关节软骨损伤情况
        3.3 番红O-固绿染色结果
        3.4 关节滑液中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表达结果
        3.5 免疫组化结果
        3.6 各组大鼠关节软骨内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 caspase-3、caspase-3、Cleaved PARP、PARP的表达结果
        3.7 各组大鼠关节软骨内自噬下游蛋白Beclin-1、LC3Ⅱ、p62和通路蛋白Akt、P-Akt、mTOR、P-mTOR的表达结果
        3.8 各组大鼠关节软骨内Beclin-1、LC3Ⅱ、p62和Akt、mTOR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3.9 各组大鼠关节软骨内miR-20、miR-27a、miR-107、miR-206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3.10 miR-107与Akt、mTOR mRNA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OVX+MIA诱导绝经后膝骨关节炎模型的科学性
        4.2 补肾活血方对软骨组织形态学的保护作用
        4.3 补肾活血方对细胞外基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组方药理的文献分析
        4.4 补肾活血方对软骨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
        4.5 补肾活血方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软骨细胞自噬
        4.6 补肾活血方调控关节软骨内miRNAs的表达
        4.7 小结
    第二节 补肾活血方上调miR-107靶向TRAF3抑制Akt/mTOR促进软骨细胞自噬反应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仪器
        1.4 实验试剂及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CCK-8 (Cell Counting Kit-8)检测软骨细胞增殖率
        2.2 建模及处理
        2.3 细胞转染及分组
        2.4 ELISA法检测COL-Ⅱ、MMP-13、Aggrecan、TNF-α、IL-6的表达
        2.5 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检测
        2.6 WB检测各组自噬下游蛋白Beclin-1、LC3Ⅱ、p62的表达
        2.7 WB检测各组自噬通路蛋白Akt、p-Akt、mTOR、p-mTOR的表达
        2.8 qPCR检测miR-107、Akt、mTOR mRNA的相对表达
        2.9 miR-107靶基因的预测与验证
        2.10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补肾活血方对软骨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3.2 补肾活血方对COL-Ⅱ、MMP-13、Aggrecan、TNF-α、IL-6的影响
        3.3 补肾活血方对软骨细胞自噬的影响
        3.4 miR-107靶向TRAF3影响软骨细胞自噬
        4 讨论
        4.1 IL-1β诱导软骨损伤模型的科学性
        4.2 炎症反应和细胞外基质代谢参与软骨细胞自噬的调节
        4.3 补肾活血方促进内源性miR-107高表达来抑制Akt/mTOR通路
        4.4 补肾活血方调节下的miR-107靶向TRAF3促进软骨细胞自噬
        4.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与文献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调查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RA的临床诊断
        1.4 RA的西医治疗
        1.4.1 治疗原则
        1.4.2 一般治疗
        1.4.3 药物治疗
        1.4.4 免疫净化
        1.4.5 外科治疗
        1.4.6 功能锻炼
    2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1 RA的中医病名探讨
        2.2 RA的病因病机研究
        2.2.1 病因研究
        2.2.2 病机研究
        2.3 RA的中医治疗
        2.3.1 辨证分型论治
        2.3.2 辨证分期论治
        2.3.3 成方及验方治疗
        2.3.4 中成药和中药制剂治疗
        2.3.5 针灸治疗
        2.3.5.1 针刺治疗
        2.3.5.2 艾灸治疗
        2.3.5.3 耳针治疗
        2.3.6 推拿治疗
        2.3.7 药浴、热敷
        2.3.8 穴位贴敷
        2.3.9 穴位注射疗法
        2.3.10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2.3.11 中医调护
    3 述评
第二部分 郭立中教授辨治RA的病案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案资料来源
        2.2 疾病诊断标准
        2.3 病案纳入标准
        2.4 病案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案信息采集
        3.2 病案信息预处理
        3.3 病案数据处理方法
        3.3.1 郭教授辨治RA病案数据库的建立
        3.3.2 病案数据清理
        3.3.3 病案数据术语规范化
        3.4 病案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
        3.5 病案数据挖掘方法
    4 结果
        4.1 病案一般情况
        4.1.1 性别比例分布
        4.1.2 年龄频次频率分布
        4.2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4.3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4.4 脉象频次频率分布
        4.5 病机证候频次频率分布
        4.6 病理因素频次频率分布
        4.7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4.8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8.1 内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8.1.1 临床症状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2 舌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3 脉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4 病机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5 病理因素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6 药物内关联规则项集
        4.8.2 外关联规则结果
        4.8.2.1 临床症状与舌象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2 临床症状与脉象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3 临床症状与病机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4 临床症状与病理因素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5 临床症状与药物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6 脉象与病机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7 脉象与药物外关联规则项集
        4.9 K-均值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4.9.1 病机证候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4.9.2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4.9.3 病机证候与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5. 讨论
        5.1 阳气多伤的时代背景
        5.2 阳气不足、寒湿凝滞在类风湿关节炎形成中的作用
        5.3 “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5.3.1 一般情况
        5.3.2 临床症状
        5.3.3 舌象
        5.3.4 脉象
        5.3.5 病机与辨证
        5.3.6 病理因素
        5.3.7 聚类处方与治法
        5.3.8 扶阳通痹基本方释义
        5.3.9 常用中药与配伍
        5.3.9.1 单味中药
        5.3.9.2 药对
        5.3.9.3 附子用量与减毒
第三部分 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扶阳通痹基本方的有效成分筛选
        1.2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预测
        1.3 RA的疾病相关靶点检索
        1.4 绘制RA和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靶点Veen图
        1.5 构建“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关系图
        1.6 构建蛋白质互作关系网络及筛选核心靶点蛋白
        1.7 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活性成分
        2.2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
        2.3 RA的疾病相关靶点
        2.4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靶点和RA疾病相关靶点Veen图
        2.5 扶阳通痹基本方的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的网络图
        2.6 绘制PPI关系图和barplot图
        2.7 GO与KEGG富集功能分析
    3 讨论
        3.1 中药活性成分分析
        3.2 关键蛋白和靶基因分析
        3.3 KEGG通路分析
第四部分 典型病案选
    1 寒湿凝滞,气血痹阻案
    2 阳虚阴浮,心肾不交案
    3 痰湿凝滞,气血痹阻案
    4 阳虚寒凝,气血不畅案
    5 心脾阳虚,血不养神案
    6 阳虚气弱,筋骨失养案
    7 肝肾阳虚,寒湿凝滞案
    8 阳虚水停,寒湿凝滞案
    9 阳虚感寒,痰湿内伏案
    10 湿热瘀阻,气血不畅案
结论
本论文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1 不足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缩写语表
    附表2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3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4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5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6 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附表7 病机系统聚类分析位点结构
    附表8 病机与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附表9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列表
    附表10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作用靶点
    附表11 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可能关键靶标列表
    附表12 PPI中关键靶蛋白Degree值
致谢
个人简介

(8)新止骨增生丸对OA模型大鼠软骨中TGF-βR1、SMAD2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实验材料与方法
第二部分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一 膝骨性关节炎的西医治疗现状
文献综述二 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校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膝三针配合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1.1.1 膝骨关节炎的定义与流行病学分析
        1.1.2 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
        1.1.3 膝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1.1.4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1.1.5 小结
    1.2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1.2.1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命名
        1.2.2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2.3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1.2.4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1.2.5 小结
    1.3 靳三针的文献研究
        1.3.1 靳三针的起源
        1.3.2 靳三针的组穴原理
        1.3.3 靳三针的组穴特点
        1.3.4 靳三针的针法特色
        1.3.5 靳氏膝三针的穴位组成
        1.3.6 靳氏膝三针的临床治疗进展
    1.4 易罐的文献研究
        1.4.1 易罐的简介
        1.4.2 易罐的适应症
        1.4.3 易罐治疗的生物力学效应
        1.4.4 易罐的治疗特点
        1.4.5 易罐疗法的临床治疗进展
    1.5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2.1 病例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剔除标准
        2.2.6 中止标准
        2.2.7 研究流程图
        2.2.8 随机方法
        2.2.9 盲法
        2.2.10 治疗方法
        2.2.11 观察指标
        2.2.12 随访方式
        2.2.13 知情同意书
        2.2.14 疗效评价指标
        2.2.15 疗效评价标准
        2.2.16 安全性评价标准
        2.2.17 研究中相关问题的处理及解决方法
        2.2.18 统计分析
    2.3 基线资料情况
    2.4 评价指标结果
        2.4.1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2.4.2 膝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
        2.4.3 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量表(JOA)评分
        2.4.4 抑郁短量表(CDS-15)评分
        2.4.5 临床疗效比较
        2.4.6 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
    3.1 研究结果分析
        3.1.1 基线资料分析
        3.1.2 观察指标分析
        3.1.3 临床疗效分析
        3.1.4 安全性分析
        3.1.5 综合分析
    3.2 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优势
    3.3 膝三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理论探讨
    3.4 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理论探讨
    3.5 膝三针配合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分析
    3.6 创新性
    3.7 不足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10)中医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中医内治法
    2.1 中药饮片
    2.2 中成药
3 中医外治法
    3.1 针灸治疗
    3.2 推拿手法治疗
    3.3 针刀治疗
4 中医内外同治
5 中西医结合治法
6 结语

四、益肾蠲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 李宇.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蠲痹汤加味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黄龙.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基于数据挖掘探析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规律[D]. 王乙涵.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加味金匮肾气丸联合竹圈姜灸对肝肾亏虚型膝痹的临床研究[D]. 魏志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通痹止痛搽剂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的抗炎及修复作用研究[D]. 刘东宁.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基于天癸理论的补肾活血方治疗绝经后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与机制[D]. 陶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D]. 杨建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新止骨增生丸对OA模型大鼠软骨中TGF-βR1、SMAD2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 陈浩.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9]膝三针配合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伍乃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10]中医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 张起,刘加宝,刘广东,古恩鹏. 光明中医, 2020(19)

标签:;  ;  ;  ;  ;  

益肾扭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