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有效转换2000版ISO 9000标准的步骤和行为

探讨有效转换2000版ISO 9000标准的步骤和行为

一、有效转换2000版ISO 9000标准的步骤及行为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姚荔婷[1](2020)在《海关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坚守祖国经济大门,维护国家主权利益,促进对外贸易繁荣发展,是海关肩负的神圣使命。中国海关的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海关队伍的整体素质、政治站位、思想作风、和业务能力等方面,也关系到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秩序的健康发展。本文深入探讨和剖析了当前海关系统干部教育培训中面临的诸多质量问题,意图在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事业掀起新一轮改革的背景下,努力寻求一条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途径,通过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理论依据,以质量管理、绩效评价为理论基础,参考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等国际标准,尝试构建一个从培训需求起步、到培训目标落地,对培训进行全流程管理、实施全要素监控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将全面质量管理模型实际运用到培训项目中去,通过对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模型之前与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模型之后的不同培训项目的效果对比和分析研究,对全面质量管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改进完善,进而打造一个既具备主动适应性、功能整体性、要素互动性,又可良性循环、复制推广的干部教育培训全面质量管理模型,为海关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稳定持续提升提供可靠有效的机制保障。

蒋娟娟[2](2019)在《结合线粒体COI基因的丝网印刷电极生物传感器应用于肉品鉴别技术探究》文中研究表明肉制品的安全和质量持续受到全社会关注。常用基于核酸的分析方法进行肉品鉴别等检验检疫工作。其中,DNA条形码技术是对传统分类方法的有力补充;在动物物种分类和鉴别工作中,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核酸序列是通用的条形码基因。纯粹的条形码技术通过同高灵敏、低成本、便携式的生物传感器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条形码技术商业化发展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问题。因此,本课题尝试搭建以动物线粒体COI基因为识别元件,以一次性丝网印刷生物传感器为器件的传感平台,通过对生猪肉、生牛肉、生羊肉和生鸡肉、生猪肉/牛肉混合二元物和市售样品探究,评价该传感平台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商业适用性等。主要工作开展如下:1.构建线粒体COI基因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的最优条件为.:探针与靶标序列最佳结合时间为45分钟,最佳杂交温度为45分钟;亚甲基蓝最佳工作浓度为1.5×10-5 M,最佳孵育时间为15分钟;生牛肉和生猪肉靶标序列在10-13-10-5 mol/L 范围内与还原峰电流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分别为5.048×10-14M和3.491×10-14M。初步验证了构建的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有可行性。2.设计模拟生猪肉/牛肉混合二元物掺假实验。当混合物掺假比例大于3%时,传感平台对混合二元物的识别能力突出;探针修饰后,当混合生肉量为50 ng时,活性染料亚甲基蓝的电信号值更加稳定;当掺假比例小于25%或者大于25%时,均能识别混合二元物。证实特异性探针在该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上可以完成对生猪肉/牛肉混合二元物掺假模型和市售肉品样品的识别工作。3.利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以DNA浓度为中间量,探究出生猪肉和生牛肉质量与Ct值的关系,即M(猪)=-2.802 Ct+97.271,M(牛)=-1.483Ct+68.566,并同工作2中相关研究因素和结论进行了比较,展望了构建的该生物传感平台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成颖[3](2019)在《组织脱水机早期故障监测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组织脱水机是医院病理科一般必备的用于病理分析前样本处理的医疗设备。作为病理组织检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前期组织处理设备,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不仅对病理诊断结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因其设备本身的复杂性对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安全都有直接影响。本文通过对可靠性理论以及安全相关标准的研究,结合文献整理及项目经验,构建对组织脱水机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故障识别、检测和控制的模型。首先,针对组织脱水机,因其低风险的医疗器械分类和不与病患直接接触的特点,导致制造商和使用机构普遍不重视其安全可靠性,以至于产品的早期故障率较高,产品实际使用寿命变短的问题,构建以制造商为主体,以浴盆曲线为基础,以尽可能降低产品早期故障率为目的,对产品从研发到生产上市后各阶段进行故障监测的模型。针对导致早期故障的主要原因设计和制造,结合相关领域的工具方法,如V模型、FTA、人因工程、过程确认等,提出对组织脱水机设计制造可靠性进行分析和优化的方法。然后,通过该模型在A公司项目中一批组织脱水机早期故障监测的应用及上市后数据的统计分析,对该模型的可操作性进行验证,详细阐述各种工具方法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实际运用,识别出214个早期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并加以控制,将产品故障率从上市初期的22%在两年内降低到10%,有效降低了产品早期故障率,提高了产品在使用寿命中的质量可靠性。本文的研究结果有望为同类型有源医疗设备的故障监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邓铎[4](2017)在《A银行信息系统软件测试项目质量改进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银行业原有的盈利模式也随之颠覆,竞争愈发激烈的银行迫切需要增加其产品的多样化来满足客户越来越多样复杂的需求。信息系统软件是开发新产品,并在投产上线前完成测试工作,成为服务客户的必经步骤,然而信息系统软件项目上线时间紧迫,资源成本限制多,信息系统的建设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在承载巨大压力下,高质量完成软件产品开发和测试,以更高效的迎合客户需求,成为银行信息系统软件各项目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综述了质量功能展开、以及软件生命周期等理论,同时对质量功能展开三阶段模型进行简单介绍。随后针对A银行信息系统软件测试项目特点,介绍典型信息系统测试项目概况,将信息系统软件测试质量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量化考评测试质量指标分析项目现状,使用鱼刺图分析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可能的原因,然后引入质量功能展开(QFD)方法,通过层次化客户质量需求,并将需求细项按重要性排序,然后再使用质量功能展开三阶段模型,使得层次化需求在项目全生命周期里进行逐层展开,包括需求阶段到设计阶段的质量需求展开、设计阶段到开发阶段的质量需求展开、开发阶段到测试阶段的质量需求展开,以提升软件测试质量。通过二期项目就整个方法论进行预演,并最终通过对比两期项目测试度量指标,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同类项目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任冬玲[5](2012)在《基于云理论的物流配送企业客户满意度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物流配送企业的飞速发展。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使得竞争愈加激烈。物流本质上是一种服务,物流企业最终目标就是向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其满意。客户满意度的高低决定了客户流失率的高低。满意的客户可以带来重复购买、广告效益、好的口碑等。同时相比为老客户服务成本较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通过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全方位地满足顾客需求,是物流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对物流企业客户满意度进行测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作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物流配送企业的客户满意度评价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首先,对顾客满意、顾客满意度以及物流配送企业顾客满意度等顾客满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国内外文献作了综述,分析了国内外顾客满意度的研究现状,并对国内外常用的、有代表性的顾客满意度评价模型、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各个评价模型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在以上各种评价模型、方法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引用了一种顾客满意度评价模型——云理论模型。其次,重点在客户满意度评价指标的选取上,结合国内学者对客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设计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云重心评价法和调研数据与云模型评语集对应表对调研来的各指标语言值合理量化并进行云模型表征,最后得出客户满意度的综合评定值。再次,实证分析A物流配送企业顾客满意度研究,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输入到云发生器,云发生器根据设定的规则做出评判结果。根据评判,找出顾客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出A物流企业需要改进的建议。最后,总结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并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做出展望。

刘其立[6](2011)在《QFD在政府部门ISO9000认证中的应用研究 ——以大连Z街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政府部门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一条可行途径,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已经在国内外许多政府部门中开始建立和实施。ISO9000以其顾客中心、系统管理、过程方法和持续改进等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帮助政府部门细化质量管理,推进政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改善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然而,ISO9000实质上是一个标准化的管理工具,提供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的标杆,只是一个构建体系的基本框架。并且政府部门在实施ISO9000过程中几乎都是遵循固定的标准程序,按照明文规定好的定性指标逐步实施的,在执行中几乎完全脱离了顾客的需求。QFD(质量功能展开)恰好是一种能将顾客的需求转化成代用质量特征,并最终体现在产品或服务质量上的定量技术方法。ISO9000是解决做什么,做成什么样子的问题,而QFD是一种解决具体该怎么做和如何做的方法,因此若能把QFD恰当的引用到ISO9000的实施过程中,将会极大的改善ISO9000的实际执行效果。本文尝试将QFD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政府部门的ISO9000认证中,结合大连Z街道办事处政府服务改革的实践,找出一个适用于政府服务改进的质量管理模型,并进行论证和分析,探讨一种改善政府服务质量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一共通过六个章节阐述了整个研究主题。第一章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了研究目的和方法;第二章综述了ISO9000和QFD理论在政府部门中的应用现状;第三章构建了基于QFD的政府质量屋模型;第四章将QFD质量屋模型应用到大连Z街道案例中,基于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构建了三个QFD质量屋,为Z街道的ISO9000认证提供了相应的建议;第五章是本文的研究结论、研究局限及展望。本文的研究结论为QFD在企业服务质量管理中的经验可以为政府部门的服务设计提供新的方法,为政府部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切实的途径,因此起源于企业的QFD理论可以完善的应用到政府部门中。此外,QFD的质量屋可以为政府部门ISO9000认证提供新的量化方法,因此,QFD理论可以作为ISO9000认证的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可以恰当完善的帮助ISO9000认证的实施。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将QFD方法应用到政府部门中,通过构建“政府质量屋”来促进和完善政府部门的ISO9000认证,借鉴QFD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经验,以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来完善政府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为不恰当的政府贯标方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孔艳艳[7](2011)在《加工型服装企业质量损失成本源诊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资源、环境、能源制约,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外界条件的变化,我国加工型服装企业低成本的国际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加工型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与此同时,服装消费者的质量要求却有增无减。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加工型服装企业不得不接受高质量,低成本的市场挑战。质量改进和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本文基于诊断视角对质量损失成本源进行研究,有效发现质量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为加工型服装企业进行质量改进和成本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大量研读有关服装生产,质量管理,质量诊断等理论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和帕累托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等多种质量管理工具,对加工型服装企业质量损失成本源进行诊断研究。论文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相关文献及理论研究。本文对关键词质量损失成本源和诊断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对本文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和分析,为下文研究做了铺垫。第二部分:影响质量损失成本产生因素分析。首先,根据生产过程波动理论,说明质量具有变异的特性。其次,根据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分析梳理出影响质量损失成本产生的3个方面15个体系因素,作为后文中的诊断指标。最后,根据质量成本管理理论和服装生产理论,论述了影响质量损失成本产生的细节因素。第三部分:质量损失成本源的诊断研究。首先,通过专家问卷调研,验证了第二部分筛选的影响质量损失成本产生的3个方面15个因素作为诊断指标的合理性;第二,根据理论研究的企业诊断特点和质量管理体系原则提出了质量损失成本源诊断原则;第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质量损失成本源诊断流程;第四,针对诊断流程中的诊断准备阶段和正式诊断阶段的重要环节,提出了整体定量诊断、细节定量诊断和细节定性诊断的诊断方法;最后,基于诊断原则、诊断流程和诊断方法,构建了质量损失成本源诊断模型。第四部分:实证研究。以X加工型服装公司为例,应用本文构建的诊断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诊断结果和质量改进建议进一步做了验证,说明了诊断模型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从“诊断”视角探讨质量改进的方法,是对加工型服装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拓展研究,是一种综合的新视角。研究成果为加工型服装企业发现质量管理薄弱环节,减少质量损失成本,提供了有效方法,为企业进行质量改进指明了方向。

黄麟淞[8](2011)在《EPC总承包模式下石化行业设计质量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石油化工建设项目,流程复杂,技术要求较高、投资巨大。影响石化建设项目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工程设计质量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因素,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整体质量的优劣。研究石化项目设计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对保证项目整体质量,使顺利建成投产,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以设计、采购、施工(EPC)一体化承包为主要特征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在缩短建设周期、降低项目造价、减少过程中的纠纷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国内石化行业工程建设领域日益流行起来。国内许多石油化工设计院通过改制,业务由原来的以单纯设计项目为主转向EPC总承包项目。但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其EPC项目的设计质量管理出现了不少问题和不完善之处。本文研究和探讨的目的在于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原理、过程控制原理以及QFD方法解决目前影响EPC模式下石化设计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问题,提高我国石化设计院和工程公司在EPC总承包项目中的的设计质量管理水平。首先,本文在对国内设计质量管理综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寻找出目前石化EPC项目设计质量关键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设计质量控制及各专业交接因素、设计与业主交接因素、设计与采购交接因素、设计与施工交接因素等。其次针对这些关键影响因素,在概述ISO9000族标准的石化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对纯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的欠缺之处进行完善和构建,使其能够符合EPC项目的质量管理需求。再次,从过程控制机制的角度详细分析了设计控制程序的全过程,对过程控制补充了大量的文件和实施细则,完善了设计过程质量控制机制。最后提出将QFD质量功能配置方法引入石化设计质量控制程序,为解决业主需求向设计质量特性转换的质量关键影响因素问题提供有效规范和系统的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是,针对EPC模式下石化项目设计质量关键影响因素,完善了EPC模式下的石化设计质量管理体系,使其适应石化EPC项目设计的质量管理需要,并对石化设计过程控制机制进行了文件补充以及引入QFD方法,对当前设计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对提高国内从事EPC业务的石化设计院及工程公司的设计质量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袁付礼[9](2010)在《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敏捷供应链的核心特征是敏捷性,没有可靠的产品/服务质量,就不可能有供应链的敏捷性。敏捷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与单个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差异,其复杂性和管理难度大大增加。同时,敏捷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与供应链质量管理也有差异。敏捷供应链面对的市场环境具有不可预测性和持续变化特点,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其供应链结构和业务流程也在不断重构和调整,这导致敏捷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系统极不稳定,敏捷供应链质量管理系统如何快速适应这种重构是敏捷供应链质量管理面临的重大难题。因此,必须研究和开发面向企业外部的、适应敏捷供应链需要的新的质量管理模式——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模式,以确保供应链“敏捷性”功能的充分实现。本文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协同学理论、供应链理论、现代质量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等理论与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敏捷供应链的协同质量管理问题。研究并提出了敏捷供应链的质量形成规律、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构建了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实现的系统模型、运行机制与方法及支撑技术。通过研究,建立了较系统、较全面的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基本理论框架和实现方法,为企业实施敏捷供应链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际指导。在供应链的产品质量形成规律方面,本文指出供应链的产品质量形成规律包括质量传递规律、质量合成规律和质量匹配规律,并重点研究了质量传递规律。本文运用QFD工具建立了供应链质量特性的逆向传递模型,借助工艺过程偏差流概念和偏差传递理论,建立了单链式供应链产品质量特性偏差传递模型和网络式供应链产品质量特性偏差传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正向质量特性的波动传递模型,统称为供应链产品正向质量特性传递模型。研究表明:1)企业间产品质量特性值波动存在传递关系;2)随着质量保证能力下降的企业数量的增加,供应链整体质量保证能力以递增速度(加速度)下降。此外,运用质量传递模型还可以预测下游企业质量需求的变动对上游企业质量管理的影响及上游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的波动对下游企业和供应链整体质量保证能力的影响。在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方面,界定了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内涵,分析了其特征;提出了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目标和基本原则;运用系统理论,从要素、层次、维度三个方面搭建了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在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方面,运用协同学原理,总结了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应遵循的7个基本原理。在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系统构建方面,本文给出了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系统的内涵及其基本特性,建立了敏捷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宏观模型;提出了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建立了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实现的系统模型。在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方面,重点研究了协同质量管理的合作机制、决策机制、协调机制、激励机制和自律机制的设计问题。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合作机制包括以“双赢”为基础的战略合作关系、质量合作的信任机制、质量合作的信息共享机制、质量合作的利益与风险协调机制四个方面。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决策具有多主体属性、多目标、追求多赢、协同特征、时间性、信息非对称性等特点,必须遵循信息共享、全局优化、层次性三个基本原则。本文提出了描述敏捷供应链质量决策问题的三层结构模型,构建了敏捷供应链质量管理协同决策体系框架。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人为中心、自愿为主、以市场和人为相结合的协调手段、实施多方法协调的协调机制;必须使用包括供应商评价、抽样检验、质量风险分担及联合质量管理等多种激励机制和实施多种途径的自律机制,以促进节点企业持续改进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在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方法方面,运用系统理论、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重点研究了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组织问题及协同质量计划方法、协同质量控制方法及协同质量改进方法三个方面的方法问题。构建了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三层组织结构模型及其运行模式。以过程方法、联合使用质量策划路线图和QFD技术为基础,探讨了敏捷供应链的协同质量计划方法。本文认为敏捷供应链加强质量控制的最好方法是实施联合质量管理,并灵活运用供应链质量控制流程图进行供应商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的方法与工具有很多,本文主要讨论了适合于供应链协同质量改进(整体业绩改进)的10步骤质量改进过程模型、质量过滤图、FMEA方法。在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支撑技术方面,从环境、技术、管理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构建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支撑技术体系。同时,并研究了供应链质量信息的分类与特征,提出了供应链节点企业信息结构模型,建立了敏捷供应链的全局信息共享模式和局部信息共享模式,建立了敏捷供应链的质量信息流集成模型。通过研究工作,从体系结构、实现模型、运行机制、管理方法、支撑技术及信息共享与集成等方面,建立了较完整的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框架。

任通顺[10](2010)在《引入国际质量标准提高图书馆读者满意度》文中研究说明论述引入国际质量标准提高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详细分析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IS09000标准中以读者为关注焦点和持续改进两项最重要的原则,建立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评估读者满意度方法和提高读者满意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二、有效转换2000版ISO 9000标准的步骤及行为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效转换2000版ISO 9000标准的步骤及行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海关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二、相关理论基础
第二章 海关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一、我国海关系统干部教育培训概况
    二、海关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现象
    三、海关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构建海关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策略
    一、海关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总体目标
    二、确立海关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三、海关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
    四、海关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型构建
第四章 海关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案例实践
    一、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模型之前:第14期中青班项目运行实践
    二、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模型之后:第16期中青班项目运行实践
    三、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模型前后的绩效评估结果比较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2)结合线粒体COI基因的丝网印刷电极生物传感器应用于肉品鉴别技术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肉制品真实性
        1.2.1 市场发展现状
        1.2.2 国内外市场监管现行法令
        1.2.3 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2.4 生物传感器
    1.3 选题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COI-丝网印刷电极传感平台的构建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试剂配制
        2.2.2 肉品DNA提取
        2.2.3 定性PCR筛选肉品DNA条形码序列
        2.2.4 一次性丝网印刷裸电极的前处理
        2.2.5 COI-生物传感器相关条件参数探究
    2.3 实验结果分析
        2.3.1 生肉品DNA的纯度和浓度检测结果
        2.3.2 筛选四种生肉品COI基因序列结果
        2.3.3 电极传感平台不同反应条件的优化
        2.3.4 四种生肉品的检测范围及检测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OI-丝网印刷传感器在猪肉/牛肉混合物中的应用研究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肉品处理
        3.2.2 肉品DNA提取
        3.2.3 电极处理
    3.3 实验结果分析
        3.3.1 混合二元物掺假模型响应曲线探究
        3.3.2 电化学传感平台对实际肉品的分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实时PCR技术定量检测肉品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样品的选择与前处理
        4.2.2 生肉及肉制品RNA的提取
        4.2.3 牛源性COI基因引物设计
        4.2.4 牛源性引物的特异性检测
        4.2.5 实时荧光PCR实验参数设定
    4.3 实验结果分析
        4.3.1 牛源性引物的特异性检测
        4.3.2 肉品质量与其DNA浓度关系的探究
        4.3.3 生猪肉和生牛肉样本DNA含量与Ct值的关系探究
        4.3.4 生猪肉和生牛肉质量与Ct值的关系建立
        4.3.5 生猪肉/牛肉混合二元物掺假模型的实时PCR探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3)组织脱水机早期故障监测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和问题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可靠性基础理论
    2.1 可靠性概述
    2.2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概述
    2.3 可靠性与风险管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组织脱水机早期故障监测模型建立
    3.1 概述
    3.2 组织脱水机早期故障监测方法
        3.2.1 组织脱水机风险管理模型
        3.2.2 基于风险的设计开发过程的优化
        3.2.3 基于风险的原材料采购过程的优化
        3.2.4 基于风险的生产制造过程优化
    3.3 使用过程中故障原因分析
    3.4 组织脱水机早期故障监测方法模型
        3.4.1 产品生命周期
        3.4.2 质量管理体系
        3.4.3 早期故障监测模型的建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组织脱水机早期故障监测模型应用
    4.1 组织脱水机原理及常见故障
    4.2 早期故障监测模型在A公司组织脱水机的应用
        4.2.1 设计开发过程
        4.2.2 采购过程
        4.2.3 生产制造过程
        4.2.4 产品上市后
    4.3 模型应用的成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4)A银行信息系统软件测试项目质量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项目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综述
    2.1 项目质量管理
        2.1.1 软件测试项目
        2.1.2 软件测试项目质量
        2.1.3 软件测试项目质量改进
    2.2 质量功能展开
        2.2.1 质量功能展开概念
        2.2.2 质量功能展开的三种模式
        2.2.3 质量屋的基本概念
    2.3 软件生命周期
        2.3.1 软件生命周期分阶段
        2.3.2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A银行信息系统典型测试项目质量问题分析
    3.1 网络资金查控一期项目简介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概况
    3.2 网络资金查控一期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3.2.1 测试计划和准备阶段
        3.2.2 测试实施和完成阶段
    3.3 测试项目质量问题和现象分析
        3.3.1 测试案例变更频繁
        3.3.2 测试执行阶段发现较多质量问题
        3.3.3 缺陷修复时间较长,影响测试进程
        3.3.4 质量问题总结以及问题的提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QFD的软件测试项目质量改进
    4.1 软件产品三阶段展开模型
    4.2 基于软件功能展开的测试项目改进步骤
        4.2.1 软件用户需求展开
        4.2.2 软件质量规划
        4.2.3 软件设计展开
        4.2.4 相关关系矩阵建立
        4.2.5 软件设计规划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网络资金查控二期软件测试项目质量改进分析
    5.1 网络资金查控二期项目简介
    5.2 构建研发设计阶段质量屋
        5.2.1 客户需求展开
        5.2.2 质量规划
        5.2.3 设计展开
        5.2.4 构建研发设计阶段质量屋
        5.2.5 设计规划
    5.3 构建实施落地阶段质量屋
        5.3.1 开发展开
        5.3.2 构建实施落地阶段质量屋
        5.3.3 开发规划
    5.4 构建质量测试阶段质量屋
        5.4.1 测试展开
        5.4.2 构建质量测试阶段质量屋
        5.4.3 测试规划
    5.5 项目质量改进结果对比分析
        5.5.1 各阶段关键指标分析
        5.5.2 二期项目质量改进结果对比和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云理论的物流配送企业客户满意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顾客满意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2.4 云理论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物流配送企业客户满意度相关理论分析
    2.1 客户满意度理论综述
        2.1.1 顾客满意内涵
        2.1.2 顾客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指数
    2.2 物流配送企业客户满意度
        2.2.1 物流配送企业客户
        2.2.2 物流配送企业客户满意度
        2.2.3 物流配送企业顾客满意度特点
        2.2.4 物流配送企业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
    2.3 常用几种顾客满意度的评价模型
        2.3.1 四分图模型
        2.3.2 Kano 模型
        2.3.3 层次分析法
        2.3.4 客户满意度指数模型
        2.3.5 模糊综合评价法
        2.3.6 结构方程模型法
    2.4 顾客满意度评价模型的比较分析
        2.4.1 顾客满意度评价模型比较分析
        2.4.2 物流配送企业顾客满意度评价方法的选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云理论的物流配送企业客户满意度评价
    3.1 物流配送客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1 确定构建体系的目标
        3.1.2 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
        3.1.3 指标体系的设计
        3.1.4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3.2 物流配送客户满意度调查实施
        3.2.1 调查方法
        3.2.2 调查问卷设计
    3.3 云重心评价法相关理论
        3.3.1 云的基本概念
        3.3.2 正态云模型及云的数字特征
        3.3.3 云发生器
        3.3.4 云重心评价法的具体步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分析
    4.1 公司简介
    4.2 数据收集与整理
        4.2.1 调查方法与问卷设计
        4.2.2 数据的统计整理
    4.3 物流配送企业满意度测评
        4.3.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3.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4.3.3 云模型量化测评
        4.3.4 评价结论及改进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研究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A 物流配送企业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 2 调研数据各指标云模型表征统计表
致谢

(6)QFD在政府部门ISO9000认证中的应用研究 ——以大连Z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构思和框架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ISO9000理论概述
        2.1.1 ISO9000的产生与发展
        2.1.2 ISO9000的内容与基本原则
        2.1.3 ISO9000在政府部门中的应用研究
    2.2 QFD理论概述
        2.2.1 QFD的起源及内涵
        2.2.2 QFD的研究模式
        2.2.3 质量屋结构
        2.2.4 QFD的优点
    2.3 QFD的应用研究综述
    2.4 文献研究总结
3 基于QFD的政府质量屋模型的构建
    3.1 模型构建的基本原则
        3.1.1 模型的构建应以政府ISO9000认证为出发点
        3.1.2 模型的构建要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
        3.1.3 模型的构建要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3.1.4 构建的模型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2 模型构建的思路及改进
        3.2.1 模型的设计思路
        3.2.2 模型的适应性改进
    3.3 模型的运作流程
        3.3.1 分析获取客户需求
        3.3.2 确定服务质量要素
        3.3.3 构建客户需求与质量要素关系矩阵
        3.3.4 确定服务改进措施
        3.3.5 构建质量要素与改进措施关系矩阵
        3.3.6 构建改进措施与保证措施关系矩阵
4 QFD质量屋模型应用案例
    4.1 Z街道概况
        4.1.1 街道简介
        4.1.2 企业服务部门
    4.2 需求调查
        4.2.1 问卷内容设计
        4.2.2 问卷实施方法
    4.3 问卷结果分析
        4.3.1 满意度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4.3.2 满意度分析
        4.3.3 重要度分析
        4.3.4 综合分析
    4.4 构建政府质量屋
        4.4.1 服务质量规划
        4.4.2 服务需求向服务质量要素转化(服务质量设计质量屋)
        4.4.3 服务质量要素向服务改进措施转化(服务模块配置质量屋)
        4.4.4 服务改进措施向服务保证措施转化(服务质量控制质量屋)
    4.5 案例研究结论
    4.6 案例研究建议
        4.6.1 培养"以顾客为焦点"的服务意识
        4.6.2 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
        4.6.3 增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互动
        4.6.4 完善政府绩效考核方式
        4.6.5 推行学习型组织,改善培训方法
5 研究结论、局限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局限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7)加工型服装企业质量损失成本源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
        1.5.1 技术路线
        1.5.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加工型服装企业相关研究综述
        2.1.1 概念界定及说明
        2.1.2 服装生产流程简述
        2.1.3 加工型服装企业特点
    2.2 质量损失成本相关理论综述
        2.2.1 质量成本概述
        2.2.2 质量损失成本概念界定
        2.2.3 质量损失成本科目设置
        2.2.4 加工型服装企业质量损失成本源归集
    2.3 诊断理论相关研究
        2.3.1 诊断定义描述及分类
        2.3.2 诊断内容和方式
        2.3.3 诊断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质量损失成本产生的因素分析
    3.1 生产过程的波动性
    3.2 服装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3.2.1 质量保证体系概述
        3.2.2 服装生产质量信息
        3.2.3 服装生产人员因素
        3.2.4 服装质量管理职责
        3.2.5 影响服装质量损失成本产生的整体因素汇总
    3.3 细节因素分析
        3.3.1 内部细节因素
        3.3.2 外部细节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质量损失成本源诊断研究
    4.1 质量损失成本源诊断指标确定
        4.1.1 诊断指标可行性调研
        4.1.2 调研对象及流程设计
        4.1.3 调研结论
    4.2 质量损失成本源诊断原则
    4.3 质量损失成本源诊断流程
        4.3.1 质量损失成本源诊断准备阶段
        4.3.2 质量损失成本源正式诊断阶段
        4.3.3 实施指导阶段
    4.4 诊断方法
        4.4.1 整体定量诊断
        4.4.1.1 调研对象和问卷设计
        4.4.1.2 调研分析和评价
        4.4.1.3 模糊综合评判
        4.4.2 细节定量诊断
        4.4.3 细节定性诊断
        4.4.3.1 调研整体设计
        4.4.3.2 调研流程设计
        4.4.3.3 调研内容
    4.5 质量损失成本源诊断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研究
    5.1 X 服装企业简介
    5.2 X 服装企业质量损失成本源诊断
        5.2.1 X 服装企业整体定量诊断
        5.2.2 X 服装企业细节定量诊断
        5.2.2.1 内部质量损失成本源诊断
        5.2.2.2 外部质量损失成本源诊断
        5.2.3 X 服装企业细节定性诊断
        5.2.3.1 企业内部和外部合作商正面诊断
        5.2.3.2 企业客户侧面诊断
    5.3 改进建议和方案
    5.4 诊断结果及改进建议的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的局限与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加工型服装企业质量损失成本源诊断指标可行性调研问卷
附录二 整体定量诊断调查问卷
附录三 诊断指标权重调研
附录四 诊断指标权重打分汇总
附录五 诊断指标权重计算过程
附录六 X 服装公司各个指标评价隶属度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EPC总承包模式下石化行业设计质量关键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设计质量基本概念及研究现状
        1.2.1 质量定义及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2.2 设计质量管理
        1.2.3 设计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1.3 本文拟研究的内容及结构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石化EPC 项目设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1 石化EPC 项目设计概述
        2.1.1 石化EPC 项目简介
        2.1.2 石化EPC 项目设计过程
        2.1.3 石化EPC 项目设计环节的特点
        2.1.4 石化设计质量的特征
    2.2 石化设计质量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2.1 石化设计质量现状调查
        2.2.2 影响石化EPC 项目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PC 模式下石化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
    3.1 基于ISO9000 的石化设计质量管理体系
        3.1.1 ISO9000 族标准
        3.1.2 石化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及设计控制程序概述
    3.2 EPC 模式下石化设计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完善的环节
    3.3 EPC 模式下石化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
        3.3.1 设计与采购的技术接口与分工
        3.3.2 设计与施工的接口与分工
        3.3.3 主体设计方与设计分包方接口
        3.3.4 MR 文件编制规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PC 模式下石化项目设计过程质量控制
    4.1 石化设计过程质量控制机制
    4.2 石化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分析及其具体措施
    4.3 质量功能配置(QFD)在石化设计质量控制中的运用
        4.3.1 质量功能配置(QFD)的概念及发展概述
        4.3.2 质量功能配置方法
        4.3.3 QFD 在石化设计的应用
        4.3.4 QFD 在石化EPC 项目设计环节的应用意义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9)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与路线
    本章小结
第2章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敏捷供应链理论
        2.1.1 敏捷供应链的概念与特点
        2.1.2 敏捷供应链的理论模型
        2.1.3 敏捷供应链的运作模式
    2.2 协同与协同管理
        2.2.1 协同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2.2.2 协同管理
        2.2.3 供应链协同
    2.3 现代质量管理理论
        2.3.1 质量功能展开(QFD)
        2.3.2 ISO 9000与卓越绩效模式
        2.3.3 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理论
    本章小结
第3章 敏捷供应链的质量形成规律及其管理特点
    3.1 供应链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与质量信息流
        3.1.1 企业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
        3.1.2 供应链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
        3.1.3 传统供应链中的质量信息流
        3.1.4 敏捷供应链中的质量信息流
    3.2 敏捷供应链的质量传递规律
        3.2.1 供应链产品质量传递概述
        3.2.2 逆向质量传递模型
        3.2.3 正向质量传递模型
    3.3 敏捷供应链的质量合成规律
    3.4 敏捷供应链的质量匹配规律
    3.5 敏捷供应链质量管理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4章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特征与基本内容
    4.1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4.1.1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内涵
        4.1.2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特征
    4.2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4.2.1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目标
        4.2.2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4.3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4.3.1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要素
        4.3.2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层次
        4.3.3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维度
    本章小结
第5章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
    5.1 序参量原理
    5.2 役使原理
    5.3 协同竞争原理
    5.4 其他基本原理
        5.4.1 涨落原理
        5.4.2 开放性原理
        5.4.3 不稳定性原理
        5.4.4 适应性原理
    本章小结
第6章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体系结构与系统模型
    6.1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宏观模型
    6.2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体系结构
        6.2.1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系统的内涵与特征
        6.2.2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系统的物理分布结构
        6.2.3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系统的逻辑分布结构
        6.2.4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系统的功能分布结构
        6.2.5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系统的网络分布结构
    6.3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实现模型
        6.3.1 问题的提出
        6.3.2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系统模型
        6.3.3 模型的功能说明
    本章小结
第7章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与方法
    7.1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运行机制
        7.1.1 供应链质量合作机制
        7.1.2 供应链质量决策机制
        7.1.3 供应链质量协调机制
        7.1.4 供应链质量激励机制
        7.1.5 供应链质量自律机制
    7.2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方法
        7.2.1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组织
        7.2.2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计划方法
        7.2.3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控制方法
        7.2.4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改进方法
    本章小结
第8章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支撑技术
    8.1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环境支持
        8.1.1 工作流管理技术
        8.1.2 计算机协同工作技术
        8.1.3 计算机网络技术
        8.1.4 数据库技术
        8.1.5 平台技术
    8.2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技术支持
        8.2.1 综合技术
        8.2.2 使能技术
        8.2.3 基础技术
    8.3 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的管理支持
    8.4 敏捷供应链质量信息共享模式与质量信息流集成模型
        8.4.1 供应链质量信息的分类与特征
        8.4.2 供应链质量信息共享对协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8.4.3 敏捷供应链质量信息共享模式
        8.4.4 敏捷供应链质量信息流集成模型
    本章小结
第9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主要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10)引入国际质量标准提高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论文提纲范文)

1 以读者为关注焦点是最核心原则
2 持续改进是永恒目标
3 建立图书馆IS09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
    3.1 领导决策, 统一全馆人员的思想认识
    3.2 质量管理体系总体设计
    3.3 编写质量体系文件
    3.4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改进
    3.5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4 如何评估读者满意度
5 提高读者满意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四、有效转换2000版ISO 9000标准的步骤及行为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关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 姚荔婷.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2]结合线粒体COI基因的丝网印刷电极生物传感器应用于肉品鉴别技术探究[D]. 蒋娟娟.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3]组织脱水机早期故障监测方法及应用研究[D]. 成颖.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7)
  • [4]A银行信息系统软件测试项目质量改进研究[D]. 邓铎.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
  • [5]基于云理论的物流配送企业客户满意度评价研究[D]. 任冬玲. 长安大学, 2012(07)
  • [6]QFD在政府部门ISO9000认证中的应用研究 ——以大连Z街道为例[D]. 刘其立.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6)
  • [7]加工型服装企业质量损失成本源诊断研究[D]. 孔艳艳. 浙江理工大学, 2011(06)
  • [8]EPC总承包模式下石化行业设计质量关键影响因素分析[D]. 黄麟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7)
  • [9]敏捷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研究[D]. 袁付礼. 武汉理工大学, 2010(12)
  • [10]引入国际质量标准提高图书馆读者满意度[J]. 任通顺. 图书情报工作, 2010(01)

标签:;  ;  ;  ;  ;  

探讨有效转换2000版ISO 9000标准的步骤和行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