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杜尕伟[1](2021)在《沥青砂处治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技术的运用研究》文中提出水泥混凝土因取材方便、价格适中且性能质量相对稳定而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故近年来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不断增多。但在看到水泥混凝土路面优势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不足。研究与实践证明,水泥混凝土路面易受温度、湿度等主客观因素影响而出现裂缝病害。本研究将运用调查法、研究法详细探讨如何运用沥青砂处治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病害,以供参考。
苏光辉[2](2021)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及综合防治措施——以印尼CISUMDAWU公路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印尼公路项目建设的发展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施工技术的普及与应用,高级路面的施工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而印尼的雨季持续时间长、降雨量大,更需要一种自身强度高、耐候性强、养护费用少且水稳定性好的路面结构。因此,水泥混凝土路面被广泛应用于印尼收费公路项目的高级路面。然而,受施工技术、气候条件及运营管理的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一旦出现裂缝,不仅会造成路面结构破坏,影响道路交通功能,还会因修补难度高而增加后期运营维护成本。对此,文章将结合印尼CISUMDAWU公路项目实际情况,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阐述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综合防治技术,以保障道路交通运输功能满足当地社会发展的需求。
王旭[3](2020)在《农牧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坑槽病害检测与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坑槽作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对安全行车有很大的威胁,因此,及时、准确的坑槽检测是制定合理的维修养护策略、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现阶段农牧区坑槽检测工作仍以人工调查为主,但人工检测存在许多不足,且已无法满足目前的养护工作。为了克服人工检测存在的局限性,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路面病害自动评价方法因其运行效率高、实施安全性好而逐渐成为公路养护的重点研究工作,因此本文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围绕水泥混凝土路面坑槽的检测方法展开了以下研究:(1)建立了基于图像纹理和灰度特征的坑槽分割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纹理滤波、图像灰度、形态学运算和最大连通域提取四种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坑槽区域的完整提取。通过统计提取的坑槽的重叠率发现,重叠率大于90%的图像占总图像的76.8%,重叠率大于80%图像占总图像的94%。与现有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分割效果和处理效率上均有显着优势。(2)针对包含多种病害类型的数据集,提出了基于LIBSVM的坑槽识别算法。结果发现,坑槽图像识别的召回率为100%,精确率为97.4%,F1-score为98.7%;通过与现有的其它基于SVM的识别方法比较,该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3)提出了结合分形维数D和面积破损率DR的坑槽破损程度判别方法。研究表明:当1.26≤D<1.57&1.39<DR≤9.71时,坑槽为轻度破损;当1.57≤D<1.77&9.83<DR≤18.09时,坑槽为中度破损;当D≥1.77&DR≥18.43时,坑槽为重度破损。采用该评价方法可实现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坑槽破损程度的简单、快速、准确判别。(4)为提供包含完整坑槽区域的图像,提出了基于图像特征的拼接方法。通过对拼接后的图像进行检测表明,可直接在长幅图像进行坑槽检测以及坑槽破损程度判定等操作,达到精确检测坑槽且排除冗余信息干扰的目的。(5)针对现有坑槽的不同形式,利用角二阶矩和熵将坑槽分为了普通坑槽和特殊坑槽两类。通过分析产生这两类坑槽的原因,发现主要包含集料含泥量大、水灰比设计不合理、施工期间洒水以及行车荷载反复冲击等几个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治措施,为坑槽养护决策提供了参考。
李建洲[4](2020)在《探究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及预防治理措施》文中指出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用十分广泛。由于施工、养护等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会出现裂缝,很多新建工程完工不久就会产生病害问题,给混凝土路面修复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无法充分发挥水泥混凝土道路功能。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成因非常多,并且裂缝种类多样,如何正确预防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为了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分析研究了水泥混凝土裂缝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王都兴[5](2019)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与加铺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和耐久性好、成本低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自上个世纪八十年开始,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早期建设水泥路面到达了使用周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病害。将原有旧水泥路面上进行升级和改造是改善道路行驶质量,提高路用性能的重要技术,在节省工程造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升级改造中,旧水泥路面的破碎化、变形均质化及加铺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进行了介绍,将各大类病害程度的划分等级进行了详细说明以及总结分析了各类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并且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评价方法。2)介绍了微裂式碎石化机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从夯击能的选择、夯击点位的布设形式分析它的碎石影响因素,以及研究了它的碎石效果。3)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的施工流程和工艺,包括微裂化处治、均质化处治、加铺层铺筑。从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两方面,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的质量控制标准。4)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由原旧路面复合地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组成的平面模型,在车辆轴载、沥青加铺层厚度、沥青加铺层模量以及地基模量改变的前提下,分析了沥青加铺层层底接缝处应力和弯沉变化,为防止和延缓“白加黑”加铺形式反射裂缝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5)以咸阳市宝泉路旧水泥路面改造工程为依托,在对现有路况典型破坏形式分析基础上,制定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方案,提出了处治流程和施工要点。
王治,王晋斌,关敏杰,尹蕊,胡浩然[6](2018)在《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常见裂缝危害及防治措施》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道路病害问题也日益增多。裂缝是道路病害中最常见的危害之一,严重损害道路安全。归纳和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及沥青路面常见裂缝的危害及成因,总结了当前针对不同裂缝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宋明轩[7](2017)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数值分析及疲劳寿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对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主要的路面形式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交通趋于重载化,水泥混凝土路面一旦出现裂缝会加速路面板的破坏。我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裂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裂缝成因和补救措施方面,对于裂缝扩展对疲劳寿命影响的研究不够深入,而且并没有考虑温度荷载作用对裂缝扩展的影响。因此,开展温度与荷载耦合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扩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平台,建立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三维数值模型,分别研究了裂缝长度、荷载作用、温度与荷载耦合作用以及超重轴载对裂缝扩展的影响,同时也对影响裂缝扩展和路面疲劳寿命的因素做了相应的敏感性分析,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裂设计和疲劳寿命预估提供合理依据。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以断裂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了裂缝的扩展机理及临界破坏形式;将温度作用引入到裂缝分析的研究中,并实现了太阳辐射和气温—对流热交换的用户子程序的施加,保证了运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针对温度与荷载作用的6种不同工况,每组工况考虑9种不同裂缝长度以及6种超载作用,分别建立了路面结构的三维模型,并以应力强度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对比了6种工况下的计算结果,研究了裂缝扩展的规律。研究发现,偏荷载作用下裂缝扩展程度较正荷载作用下严重;温度与荷载的耦合作用加剧了裂缝的开裂扩展,且低温条件下更为严重,夏季中午高温时刻裂缝没有张开型扩展趋势;超载的作用极大地加速了裂缝的开裂。3.求得不同工况下的等效应力强度因子并进行曲线拟合,通过Paris公式进行积分获得路面板的疲劳寿命。研究发现,路面板疲劳寿命随着裂缝的扩展而减少,偏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寿命略大,而温度与超载的耦合作用使得疲劳寿命急剧降低,在实际中应予以避免。4.通过对面层厚度、模量等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发现增加面层厚度、基层模量、以及底基层厚度和模量可以有效减缓裂缝开裂,增加水泥混凝土的疲劳寿命;其中增加面层厚度对疲劳寿命的提升最为显着,而土基参数变化对疲劳寿命影响很小。
陈海港[8](2015)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分析的问题及预防措施》文中研究说明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目前公路建设中广泛采用的高等级路面。然而,由于设计、施工、养护等诸多环节的不妥善,近年来路面早期损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工不久就出现病害,给养护修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使水泥混凝土道路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本文主要从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入手,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作为简要的介绍。
唐山林[9](2014)在《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病害类型与成因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得到了大范围使用,但是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5-8年就开始出现大量病害,有的甚至更早,大量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也面临病害修复的问题,而路面病害的原因分析是关键步骤之一,本文根据吉林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寒冷地区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关键技术研究》,注重路面病害的发展过程研究,结合实地调研和检测数据,对病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其破坏的原因,对养护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本文利用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结合中医学中的“整体观念”和“审证求因”的思想与系统分类的方法把病因对水泥混凝土病因分类,为病害、病因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混凝土路面病害机理、病害发展过程分析,得到病害之间的联系,同时运用灾害链式理论得出病害的链式关系。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调查、统计和分析,得出该地区路面的主要病害类型和影响因素。运用病害链理论分析几种病害的发展规律、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种因素如何作用于病害,得出该地区水泥混凝土典型病害的成因。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路面病害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得出病害所处的发展阶段,并用断链防治的方法对路面病害进行修复。通过本文研究,得到了水泥混凝土病因的系统分类、病害链式的理论。并运用到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成因分析中,得到该地区典型路面病害的发展过程及成因,建立的诊断模型分析得出病害链发展处于中后期,结合已有的路面病害修补方法,并提出了断链防治的处治办法。
龚元慧[10](2011)在《浅议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成因及治理》文中提出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是一个无法根治的难题,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也比较复杂。但通过提高施工质量和道路管护,可以减少裂缝的产生。分析了裂缝的成因,并对此提出了治理的方法。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沥青砂处治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技术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处治技术简析 |
2 沥青砂处治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技术运用实例 |
2.1 施工前准备工作 |
2.2 沥青砂料选配 |
2.3 机械设备到位 |
2.4 病害路面处理 |
2.4.1 路面切缝 |
2.4.2 乳化沥青料涂刷 |
2.4.3 混合料拌合 |
2.4.4 填缝 |
2.4.5 压实 |
2.5 处治路面养护 |
3 结束语 |
(2)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及综合防治措施——以印尼CISUMDAWU公路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印尼CISUMDAWU公路项目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 |
2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 |
2.1 提高路基施工质量并减缓工后沉降 |
2.2 设置砂砾排水层及排水盲沟 |
2.3 提高混凝土振捣质量 |
2.4 及时切缝提高切缝质量 |
2.5 加强养护 |
2.6 调整路肩施工顺序并及时铺筑路肩沥青混凝土 |
2.7 优化设计方案 |
2.8 低压注浆修复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 |
2.9 破除裂缝板块,重新浇筑混凝土 |
3 结束语 |
(3)农牧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坑槽病害检测与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现状分析 |
1.4 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试验条件 |
2.1 试验路段 |
2.2 坑槽检测系统 |
2.2.1 系统组成 |
2.2.2 工作原理 |
2.3 试验注意事项 |
3 路面坑槽提取分析 |
3.1 坑槽图像预处理 |
3.1.1 图像纹理 |
3.1.2 图像灰度化 |
3.1.3 图像二值化 |
3.1.4 二值图像细化处理 |
3.2 坑槽提取结果分析 |
3.2.1 坑槽面积计算方法 |
3.2.2 不同形式坑槽的提取效果分析 |
3.2.3 坑槽提取效果的对比分析 |
3.3 小结 |
4 路面坑槽识别方法研究 |
4.1 坑槽特征提取 |
4.1.1 几何特征 |
4.1.2 投影特征 |
4.1.3 分形特征 |
4.1.4 连通域特征 |
4.2 基于LIBSVM的坑槽检测实现 |
4.2.1 机器学习算法概述 |
4.2.2 支持向量机理论基础 |
4.2.3 构造LIBSVM分类器 |
4.2.4 坑槽识别结果分析 |
4.3 坑槽破损程度评估 |
4.3.1 PCI理论基础 |
4.3.2 基于分形维数的坑槽破损分级 |
4.4 小结 |
5 路面图像拼接算法设计 |
5.1 图像拼接基本知识 |
5.1.1 图像配准 |
5.1.2 图像融合 |
5.2 路面图像拼接算法研究 |
5.2.1 SURF特征检测 |
5.2.2 去除误匹配点 |
5.2.3 图像变形融合 |
5.3 路面图像拼接结果分析 |
5.4 小结 |
6 坑槽类型的划分及破损成因分析 |
6.1 基于纹理特征的坑槽类型划分 |
6.2 坑槽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
6.2.1 普通坑槽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
6.2.2 特殊坑槽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
6.3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探究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及预防治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及路面裂缝概述 |
2 混凝土裂缝 |
3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 |
3.1表层裂缝成因 |
3.2 贯穿缝成因 |
3.2.1 纵向贯穿缝 |
3.2.2 横向贯穿缝 |
4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预防治理措施 |
4.1 预防措施 |
4.1.1 提高混凝土性能 |
4.1.2 加强施工与养护 |
4.2 裂缝处理 |
5 结束语 |
(5)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与加铺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必要性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旧水泥路面病害分析与评价 |
1.2.2 旧水泥路面的破碎技术 |
1.2.3 化学压浆技术 |
1.2.4 旧水泥路面的加铺技术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路面状况评价方法 |
2.1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形式 |
2.1.1 水泥混凝土面层断裂类病害形式 |
2.1.2 水泥混凝土面层竖向位移类病害形式 |
2.1.3 水泥混凝土面层接缝类病害形式 |
2.1.4 水泥混凝土面层表层类病害形式 |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 |
2.2.1 水泥混凝土面层断裂类病害成因 |
2.2.2 水泥混凝土面层竖向位移类病害成因 |
2.2.3 水泥混凝土面层接缝类病害成因 |
2.2.4 水泥混凝土面层表层类病害成因 |
2.3 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评价方法 |
2.3.1 路面破损状况评价 |
2.3.2 结构承载力评价 |
2.3.3 板底脱空评价 |
2.3.4 路面行驶质量评价 |
2.3.5 路面抗滑能力评价 |
2.3.6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影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的因素和效果评价 |
3.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碎石化机 |
3.1.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化机理 |
3.1.2 微裂式碎石化机设备构成及技术参数 |
3.2 旧水泥混凝土板微裂均质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夯击能的选择 |
3.2.2 夯击点位的布设形式 |
3.3 微裂式碎石化机碎石效果分析 |
3.3.1 消除板底脱空 |
3.3.2 分散板端变形 |
3.3.3 提高旧水泥面板与加铺层结合力 |
3.3.4 充分利用旧路残余强度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与加铺技术 |
4.1 旧水泥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与加铺施工工艺 |
4.1.1 施工流程 |
4.1.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化破碎处治 |
4.1.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均质化处治 |
4.1.4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铺筑 |
4.2 水泥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
4.2.1 主控项目 |
4.2.2 一般项目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微裂均质化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力学分析 |
5.1 有限元计算模型及参数 |
5.1.1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
5.1.2 计算模型的建立 |
5.2 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结构层受力特性分析 |
5.2.1 轴载对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力学性能的影响 |
5.2.2 加铺层厚度对沥青混合料加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 |
5.2.3 沥青加铺层模量变化对加铺层结构的影响分析 |
5.2.4 地基模量对沥青混合料加铺层结构的影响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工程实践分析 |
6.1 项目概况 |
6.2 旧水泥路面处治施工技术方案 |
6.3 微裂式破碎再生加固施工流程 |
6.3.1 施工准备 |
6.3.2 进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微裂式破碎 |
6.3.3 地聚合物注浆加固处治 |
6.3.4 路表缺陷进行修复 |
6.3.5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铺筑 |
6.4 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处治效果评价 |
6.4.1 微裂式破碎效果评价 |
6.4.2 注浆加固效果评价 |
6.5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及建议 |
本文研究结论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常见裂缝危害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裂缝及成因 |
1.1 基材质量低劣 |
1.2 施工不当 |
1.3 气候影响 |
1.4 水化反应 |
1.5 基材干缩 |
1.6 基层沉降 |
1.7 荷载压力 |
2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危害及防治措施 |
2.1 完善设计 |
2.2 基层施工控制 |
2.3 温度控制 |
2.4 水灰比控制 |
2.5 裂缝后期处理[15] |
3 沥青路面常见裂缝及成因 |
3.1 沥青路面低温裂缝成因 |
3.1.1 沥青本身性质 |
3.1.2 沥青混合料组成 |
3.1.3 施工质量 |
3.2 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成因 |
3.2.1 温缩开裂引起 |
3.2.2 干缩开裂引起 |
4 沥青路面裂缝危害及防治措施 |
4.1 低温裂缝防治措施[23] |
4.2 反射裂缝防治措施 |
4.2.1 科学设计 |
4.2.2 基层裂缝控制 |
4.2.3 严格控制施工 |
4.2.4 加强道路养护 |
4.3 裂缝后期处理[24] |
5 结语 |
(7)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数值分析及疲劳寿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路面常见病害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研究现状 |
1.3.2 水泥混凝土路面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
1.3.3 路面裂缝研究现状 |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破坏理论研究 |
2.1 断裂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 |
2.1.1 裂缝扩展的能量平衡理论 |
2.1.2 裂缝尖端的位移场和应力场 |
2.1.3 应力强度因子K及计算方法 |
2.1.4 裂缝尖端处的奇异单元 |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过程研究 |
2.2.1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分类 |
2.2.2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扩展机理 |
2.3 有限元分析模型 |
2.3.1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分析模型 |
2.3.2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模型的基本假设 |
2.3.3 裂缝临界破坏形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理论分析及计算方法 |
3.1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
3.1.1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的形成 |
3.1.2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的环境影响因素 |
3.2 水泥混凝土路面热传导基本理论 |
3.2.1 温度场和温度梯度 |
3.2.2 傅里叶导热定律 |
3.2.3 导热微分方程 |
3.2.4 路面传热机理分析 |
3.3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计算方法及有限元模型 |
3.3.1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计算方法 |
3.3.2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场有限元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数值分析 |
4.1 引言 |
4.2 荷载作用时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分析 |
4.2.1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扩展分析 |
4.2.2 面层模量和厚度对K值的影响 |
4.2.3 基层模量和厚度对K值的影响 |
4.2.4 底基层模量和厚度对K值的影响 |
4.2.5 土基模量对K值的影响 |
4.3 温度与荷载耦合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分析 |
4.3.1 最不利情况分析 |
4.3.2 温度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
4.4 超载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疲劳寿命分析 |
5.1 引言 |
5.2 疲劳寿命分析基本理论 |
5.3 水泥混凝土路面疲劳寿命分析 |
5.3.1 荷载作用时路面疲劳寿命计算 |
5.3.2 面层参数变化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5.3.3 基层参数变化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5.3.4 底基层参数变化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5.3.5 土基参数变化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5.4 温度与荷载耦合作用对路面疲劳寿命的影响 |
5.4.1 温度与荷载耦合作用疲劳寿命计算 |
5.4.2 超载作用时疲劳寿命计算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9)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病害类型与成因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成因机理研究现状 |
1.2.1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分类 |
1.2.2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主要原因 |
1.2.3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破坏机理 |
1.3 本文研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基于“整体观念”和“审证求因”思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因分类研究 |
2.1 “整体观念”和“审证求因”的思想 |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分类 |
2.2.1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类 |
2.2.2 水泥混凝土路面变形类 |
2.2.3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类 |
2.2.4 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类病害 |
2.3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因分类现状 |
2.4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因的分类研究 |
2.4.1 内因 |
2.4.2 外因 |
2.4.3 外因内化 |
2.5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链式规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成因机理研究 |
3.1 病害链式规律的提出 |
3.1.1 灾害链的定义及其内涵 |
3.1.2 灾害链式规律性特征 |
3.1.3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链式规律 |
3.2 混凝土路面病害链的特征 |
3.2.1 链源 |
3.2.2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机理 |
3.2.3 病害链发展及其形态 |
3.3 小结 |
第四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病因机理研究在寒区公路的应用 |
4.1 依托工程概况 |
4.1.1 该地区的气候调查 |
4.1.2 该地区的地形环境条件调查 |
4.1.3 路面病害调查 |
4.2 该地区旧水泥路面病害原因分析 |
4.2.1 裂缝类病害 |
4.2.2 表面类病害 |
4.2.3 接缝类病害 |
4.3 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病害诊断 |
4.3.1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诊断模型 |
4.3.2 路面裂缝的诊断 |
4.3.3 路表面坑槽、坑洞的诊断 |
4.3.4 接缝类病害的诊断 |
4.4 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治理 |
4.4.1 裂缝类病害的治理 |
4.4.2 表面类病害的处治 |
4.4.3 接缝类病害的处治 |
4.4.4 各病害链关系的切断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沥青砂处治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技术的运用研究[J]. 杜尕伟. 甘肃科技纵横, 2021(11)
- [2]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及综合防治措施——以印尼CISUMDAWU公路项目为例[J]. 苏光辉. 工程技术研究, 2021(15)
- [3]农牧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坑槽病害检测与评估方法研究[D]. 王旭.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4]探究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及预防治理措施[J]. 李建洲. 甘肃科技纵横, 2020(01)
- [5]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与加铺技术[D]. 王都兴. 长安大学, 2019(07)
- [6]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常见裂缝危害及防治措施[J]. 王治,王晋斌,关敏杰,尹蕊,胡浩然.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8(11)
- [7]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数值分析及疲劳寿命研究[D]. 宋明轩.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8]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分析的问题及预防措施[A]. 陈海港. 山西省第十二届青年优秀水利科技论文选集, 2015
- [9]寒冷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病害类型与成因机理研究[D]. 唐山林. 重庆交通大学, 2014(03)
- [10]浅议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成因及治理[A]. 龚元慧. 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