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论文文献综述)

郑琳湘[1](2021)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M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学应与小学阶段课程改革要求方向相一致。生本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情感需要,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创造良好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与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谋而合。现如今,不少基础教育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实施生本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小学数学生本教学实施过程中凸显出来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M地区为例,对M地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现状展开调查,调查教师对生本教学的认识情况、生本教学的实施情况、生本教学的评价情况、生本教学的效果、学校对生本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情况五个方面。依据调查分析结果得出存在教师对生本教学内涵认识不深入、教师对生本教学实施策略缺少系统的认知、前置性作业布置频率不高、合作教学策略运用不当、教学未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缺少学生自主评价、生本教学培训和教研活动开展频率低、生本教学培训方式的开放性不足九个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学校开展生本培训和教研活动,学校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学校建立生本激励制度,提高前置性作业布置频率,恰当运用合作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自评策略。本研究有助于M地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解决生本教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生本教学实施效率,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地区实施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孙瑞[2](2021)在《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自身发展和国家人才培养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职业”这一头衔的影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走向了和普通高中教育截然相反的方向,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在中职学校司空见惯。从2017年至今,笔者一直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且兼任班主任这一职务,在本人的任教期间,发现中职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堪忧,比如聊天、打瞌睡、发呆等与学习无关的现象在每节语文课堂上都司空见惯,老师布置的课后任务也不能高质量按时完成,结果导致语文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强大的语文学习动力。本文以枣庄市台儿庄区Q职业中专为例,在查阅分析总结国内外相关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对该校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出中职生语文学习不足的原因,结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以及联系自身的实际语文教学工作,尝试提出一系列激发和提高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相关对策,充分激发中职生的语文学习热情,进一步改善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弥补我国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研究的不足,充实中职语文学习动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为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语文教育实践、教育决策和教育评价提供可参考性的一些理论支撑。本文主要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简述本论文选题的缘由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了文献综述,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所研究学校做基本介绍,由此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以笔者所从教学校为例,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习惯及教师的教学等展开全面调查,总结归纳中职生语文的学习动力现状,并以此作为找出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不足的基础。第三章主要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大的方面透视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第四章针对第三章剖析出的原因,重点地从学生自身、课堂教学、教育资源、教学评价和学习环境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能够激发和提高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的对策。

李璐瑶[3](2021)在《初一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拖延和学业成绩的关系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初中阶段是一个重要的时期,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并且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使得他们既像大人又像孩子,往往充满了矛盾性(尹康平,朱红,2007)。他们面对的是从幼稚向成熟的一个转换时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尤其对于初一学生,他们刚迈入初中阶段,其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还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本研究选取了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初一年级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拖延以及学业成绩进行现状调查。根据这些学生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拖延上的特点,结合相关文献,在心理学专家的指导下编制了《初一学生提升学习动机、降低学习拖延团体辅导方案》。心理辅导人员根据此方案对初一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拖延状况进行实际干预,经实验验证了干预的有效性,这对提升初一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操作指导。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由《中学生动机量表》(MSMT)、《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以及基本信息调查表构成的调查问卷对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初一年级373名学生进行测量,并同时获得学生的期中考成绩,以了解他们在学习动机、学习拖延和学业成绩三者间的关系以及性别、民族、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父母文化程度等人口学信息的情况。并筛选出30名存在学习动机困扰、有高拖延且学业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作为第二阶段的研究样本。第二阶段采用两组前测后测对照的准实验设计,把第一阶段筛选出的30名同学随机分入实验组(15人)和对照组(15人),对照组同学不接受任何处理,实验组同学接受12次团体辅导干预活动,干预结束后对两组同学进行后测,并评估干预效果。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初一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拖延总体均处于良好水平。学习动机与独生子女、班干部、父母文化水平和对老师、班级的满意度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着关联;学习拖延与生源地、班干部、对老师和班级的满意度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着关联。2.初一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拖延及各维度与学业成绩两两之间存在显着相关。并且,学习动机和学习拖延各维度对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3.应用自编《初一学生提升学习动机、降低学习拖延团体辅导方案》对初一学生进行干预能有效提升初一学生学习动机,降低学习拖延,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业成绩。

程鑫[4](2021)在《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效果影响研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探索实施,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也逐渐从注重应试教育向强调素质教育转变,应试教育以适应考试为主,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强调学生智力因素水平的不断提高固然重要,但是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和培养在教学中也应受到重视,这是加强素质教育、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收集国内以及国外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献,进而确定研究范围。以西宁市三所高中的高一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不同的非智力因素水平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影响,旨在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中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全文由六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相关文献和研究思路;第一章主要阐述非智力因素相关概念、非智力因素与思想政治课学习效果的关系;第二章专门探讨非智力因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三章是关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影响的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习惯维度等,依次对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对部分教师做了访谈,掌握了较为翔实的资料;第四章在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思想政治学习中调动非智力因素存在的问题,并做了专门分析;第五章是策略与思考,针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思想政治课学习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水平的若干对策,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和学习习惯五种视角,来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促进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效果的提升。

孙雪懿[5](2021)在《保加利亚索非亚孔子学院青少年汉语兴趣班线上教学实践与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多国家的汉语课堂都转至线上进行。本文通过对保加利亚索非亚孔子学院下设两个教学点线上汉语教学过程的分析、调查和访谈,探究线上汉语教学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相应教学建议,以期对今后线上汉语教学的开展提供参照。本研究一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并对前人相关研究做一总结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二部分,概述保加利亚和索非亚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情况,介绍并分析其传统汉语教学和目前线上教学的情况,总结不同形式下汉语教学的特点;第三部分,从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两方面呈现线上汉语教学的实践情况,对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反思,分析线上汉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第四部分,通过问卷形式,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方面调查学生对此次线上汉语教学效果的感受和建议,并结合访谈结果,反思其中的优势与问题;第五部分,就索非亚孔子学院青少年汉语兴趣班整体线上教学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并结合案例和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最后是对本研究的总结,得出结论并阐明研究中的不足。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索非亚孔子学院青少年汉语兴趣班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线上课堂氛围感和互动感不强、线上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本土化汉语教材资源匮乏、线上汉语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设计仍有待优化等。据此所提相应建议有:积极创设线上课堂与线下目的语语言文化双环境;提高教学机智,灵活处理课堂非预设问题,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合理优化课程设置,融合线下教学资源,实现线上资源优势最大化;完善线上教学设计,“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长期线上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等。

程磊[6](2021)在《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迅速发展,时代和社会对人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革。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渗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推行,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壁垒”,学校变革的迫切需要,学生的学习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孕育而生。因此,本文研究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现状、问题与成因以及提升策略,解决学生适应新高考改革的突出问题,推进学校改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丰富高中生学习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以及家长提供一些策略上的参考。本文采用了“理论—调查—问题—原因—建议”的研究思路。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普通高中生学习力开展研究。通过查阅、整理文献和阅读名人着作,界定了“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核心概念,认为是学习过程中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造力的综合。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生学习力要素,形成实证研究的理论框架,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基础。依据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构成要素,转化为问卷调查的维度,编制《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现状调查问卷》,采取抽样调查法,调查葫芦岛市4所普通高中学校的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现状及问题。通过SPSS23.0数据分析软件分析问卷的信度、效度、各特征变量的显着性。研究发现,该市普通高中生学习力在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发展较好。然而,在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较明显差异。依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普通高中生存在如下问题:未形成内化的的学习驱动力机制、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未形成知行合一的学习能力、未形成自主的学习创造力等。笔者结合对教师的访谈、家长的访谈以及校领导的访谈等资料,分析发现普通高中生学习力存在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四方面:学生自身素养不足,学习力水平不佳;教师专业素养偏低,培养学习力意识薄弱;学校引领缺失,办学理念不先进;家庭教育缺失,关注度不够等。针对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问题成因,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提升策略。在学生方面:提高自主学习力;在教师方面:增强培养学习力的责任感;在学校方面:创造学习力提升的条件;在家庭方面:重视学习力的培养,做好坚强的后盾等。

唐蕴佳[7](2021)在《X大学教育学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专业硕士制度的逐渐推进,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庞大的考研队伍中,很多学生为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发展自身学术兴趣,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选择了跨学科考研。跨学科考研人数逐年增多,跨学科学习也逐渐成为研究生教育中一种相对普遍的现象。以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为例,生源来非自教育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超过了全部人数的三分之一,并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具有跨学科背景的硕士研究生在进行跨学科学习时,凭借本科专业所具优势,结合新专业,不仅能够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对思维予以启发。但与之相对应的,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也可能会面临新旧知识融合性较差,专业适应性不良等问题。因此,对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各大高等院校必须要面临和重视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专业适应性内涵及分析指标、学习迁移理论、自我价值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以及SPSS统计分析法来分析X大学教育学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内涵,提出专业适应性模型。针对模型提出的维度对教育学跨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适应性进行现状调查,针对专业适应性现状的数据,总结归纳出教育学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存在的问题,探寻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学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并未达到比较适应,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X大学教育学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的现状,发现其专业适应性与学生本身的原有知识结构、个人学习能力,教师教学、导师指导以及学校的培养模式等影响因素息息相关。为使教育学跨学科硕士研究生更好地适应专业学习,学生自身、教师、学校方面都需要做出调整。

牛蕾[8](2021)在《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适应性是人们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保障。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重要时期,而高一是初高衔接的重要阶段。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水平对学生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制有针对性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对诊断学生适应性水平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具有研究意义。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两个问题:(1)合理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包含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测评项目分别是什么?(2)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如何?研究共包括以下研究内容:研究在分析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一级指标进行初构,在此基础上对二级指标和测评项目进行初构;对初构的指标体系进行修订与完善,共包含两个步骤,首先基于专家意见进行修订与完善,之后基于量表施测结果进行修订与完善,确定出最终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最后,进行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现状调查。根据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编制测评量表(正式测试),进行施测,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信效度、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整体水平、性别差异、不同中考成绩层次学生间的差异、正式进入高一学习前是否进行预习的差异进行分析。基于以上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如下:(1)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包含内在适应性、教学适应性、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4个测评项目。(2)整体水平方面:被测总体数学学习适应性得分均值为3.6分(满分为5分),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环境适应性方面表现最好,在教学适应性方面表现最弱。(3)差异方面: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中考数学成绩层次的学生在内在适应性和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差异的效应量分别为大效应和小效应。在教学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方面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进入高一前预习与未预习的学生在内在适应性、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环境适应性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显着性差异表现差异的效应量均为小效应。在教学适应性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以下建议:(1)聚焦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内在适应性;(2)合理组织教学安排,提高教学适应性;(3)注重知识发生发展,提高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4)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环境适应性。

孙丹丹[9](2021)在《基于数学史网络研修的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该研究是一项在数学教育中运用数学史的实证研究,关注数学史研修对在职初中教师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的影响。为此,研究者设计实施了一项旨在发展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的基于数学史的网络研修项目,共持续一年,包含九个主题的数学史学习及教学研讨,研究致力于分析:参与研修项目的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是否有转变?如果有:(1a)教师数学观内容有何转变?(1b)教师数学观持有方式有何转变?(2a)教师数学教学观内容有何转变?(2b)教师数学教学观持有方式有何转变?(3)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转变有何联系?这些转变与数学史有怎样的联系?研究收集了教师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前后测李克特问卷、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前后测开放性问卷、9个研修主题的反思单及若干教师的反思单追踪访谈、个案教师教学设计、个案教师半结构化访谈等数据,综合教师总体与教师个案两个层面来分析问题1教师数学观的变化及问题2教师数学教学观的变化,总体层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教师观念转变趋势,个体层面的分析有助于深入转变细节,问题3数学史、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转变关系的探索依赖于具体情境,因此仅在个案层面回答。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分析教师总体观念转变,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教师个体观念转变。研究发现,教师数学观表现出更支持柏拉图主义和问题解决观、更否定工具主义观的趋势,教师数学教学观表现出更支持强调理解及学生中心、更否定强调表现的趋势。具体而言,教师数学观内容的转变体现在:持有更加动态的数学观;倾向认为数学思维的应用也是一种数学应用;否定数学是不相关的事实规则集合。教师数学观持有方式转变体现在阐释性、例证性、论证性、一致性的增强。教师数学教学观内容转变体现在:深化“双基”目标;重视情意及观念目标的培养;尊重及重视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及思考;补充调整教科书。教师数学教学观持有方式转变体现在:例示性、论证性、执行性及联结性增强,冲突性减弱。研究从数学史(横向枚举史、纵向演进史)和HPM课例实施及观摩两方面阐述了数学史网络研修对数学教师观念的影响路径。本研究理论创新在于综合信念内容及信念持有方式两个视角来探索数学史对数学教师观念系统的影响,关注了已有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较少关注的数学教学信念,同时讨论了数学观与数学教学观之间的联系。实践创新在于设计了可推广的指向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发展的教师教育项目,借助网络研修拓广了以数学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辐射面,为开展“互联网+教师教育”提供参考原型。

王建蓉[10](2021)在《基于大数据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检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新时代赋予了教师更加重要的使命,同时也对教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能力,还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主动适应教育现代化。然而,中学新手化学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知识结构还不够完善,缺乏自我发展意识,其专业发展面临极大挑战。基于对教师学习力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本研究从认知派学习观出发,认为教师学习力是教师获取知识,并坚持不断发展自我,不断创新教学工作的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源动力。因此,研究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现状及提升策略是有效解决新手化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重要方法。本文以“理论探析—模型构建—量表开发—应用研究—对策建议”为主线,对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现状进行研究。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探析:分析国内外学习力、教师学习力的相关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文献分析基础上,从认知派学习理论出发,定义教师学习力的内涵,并探讨其构成要素。第二部分为模型构建:依据对文献梳理初步得出教师学习力的构成要素和对10位一线中学新手化学教师的访谈结果,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中学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检测模型。运用德尔菲法征询10位教育专家的意见,经过三轮专家意见征询最终构建出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检测模型。新手化学教师的学习力检测模型包括六个一级维度,分别是教师学习基础力、教师学习动力、教师学习毅力、教师学习内化力、教师学习迁移力、教师学习创造力。第三部分为量表开发:根据新手化学教师的学习力检测模型,本研究开发了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检测量表。运用SPSS 26.0对量表进行预测试,证明量表信效度良好,适用于实证研究。为确保量表的科学性,运用Rasch模型对量表进行了第二轮预测试,根据Rasch模型质量参数、怀特图及概率曲线图结果显示,进一步确认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第四部分为应用研究:运用量表对1073名中学新手化学教师的学习力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学新手化学教师的学习力水平普遍偏低,其中教师学习基础力最高,其次是教师学习创造力、教师学习内化力,教师学习毅力、教师学习迁移力,教师学习动力最低。不同性别的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水平不具有显着性差异,而具有不同学历背景、在不同地区任教的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水平均具有显着性差异。第五部分为对策建议:针对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中学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的提升策略。在学校层面:引导新手化学教师组建学习型组织;为新手化学教师搭建学习平台,丰富学习资源;注重为教师提供政策激励教师学习。在个人层面:新手化学教师要合理规划时间,运用有效策略提升学习效率,确定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还要注意提升意志品质,增强学习自控力,注意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创造力。

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M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目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小学高年级
        二、生本教学
        三、小学数学生本教学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生本教育理论
        三、建构主义理论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二、问卷编制及内容
        三、问卷调查的实施
    第二节 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调查结果分析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对生本教学的认识情况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的实施情况
        三、生本教学评价情况
        四、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效果
        五、学校对生本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情况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对生本教学认识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对生本教学内涵认识不深入
        二、教师对生本教学实施策略缺少系统的认知
    第二节 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实施方面的问题
        一、前置性作业布置频率不高
        二、合作教学策略运用不当
        三、教学未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第三节 生本教学评价方面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二、缺少学生自主评价
    第四节 学校对生本教学组织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生本教学培训和教研活动开展频率低
        二、生本教学培训方式的开放性不足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的改进对策
    第一节 学校方面
        一、学校对教师进行生本培训,深入教师认识
        二、学校开展生本教研活动,深入教师认识
        三、学校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
        四、学校建立生本教学激励制度
    第二节 教师方面
        一、提高前置性作业布置频率
        二、恰当运用合作教学策略
        三、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四、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五、注重引导学生自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生本教学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B 生本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论文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3.小结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
        2.问卷、访谈调查法
        3.观察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1.中职生
        2.学习动力
        3.语文学习动力
    (六)枣庄市Q职业中专简介
第二章 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三)调查结果分析
第三章 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不足成因透视
    (一)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不足的内部因素
        1.重技术轻文化,把语文放在边缘化地位
        2.学习目标不明确,过于功利化
        3.自我效能感低,归因方式不当
    (二)中职生语文学习动机不足的外部因素
        1.社会因素
        2.家庭因素
        3.学校因素
第四章 激发和提高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建议与对策
    (一)更新学生学习观念,激发学习动力的自我启动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2.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语文学习目标
    (二)多渠道相互作用,增强自信是关键
        1.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2.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实施成功教育
        3.引导学生合理归因,增强自我效能感
    (三)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寻找语文教学和专业知识的结合点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3.打造趣味化中职语文课堂
    (四)改善教育资源,优化学生学习环境
        1.加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
        2.构建多元立体化学生评价体系
        3.扭转社会的负面评价,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3)初一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拖延和学业成绩的关系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学习拖延
        2.1.1 拖延的概念
        2.1.2 学习拖延的概念
        2.1.3 学习拖延的理论
        2.1.4 学习拖延的现状研究
        2.1.5 学习拖延的测量
    2.2 学习动机
        2.2.1 动机的概念
        2.2.2 学习动机的概念
        2.2.3 学习动机的理论
        2.2.4 学习动机的现状研究
        2.2.5 学习动机的测量
    2.3 学业成绩
    2.4 学习拖延、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2.4.1 学习动机与学习拖延的关系研究
        2.4.2 学习拖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2.4.3 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2.5 学习动机、学习拖延的干预研究
    2.6 问题提出
        2.6.1 已有研究的不足
        2.6.2 本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路线
第4章 初一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拖延和学业成绩的现状及关系研究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工具
    4.3 研究程序
    4.4 初一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研究结果
        4.4.1 初一学生学习动机的一般情况
        4.4.2 初一学生学习动机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关联性分析
    4.5 初一学生学习拖延现状研究结果
        4.5.1 初一学生学习拖延的一般情况
        4.5.2 初一学生学习拖延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关联性分析
    4.6 初一学生学业成绩的研究结果
        4.6.1 初一学生学业成绩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关联性分析
    4.7 学习动机、学习拖延和学业成绩的相关、回归分析
        4.7.1 学习动机、学习拖延和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4.7.2 学习动机、学习拖延和学业成绩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8 讨论
        4.8.1 初一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拖延与学业成绩的现状讨论
        4.8.2 学习动机、学习拖延和学业成绩相关关系的讨论
    4.9 结论
第5章 初一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拖延与学业成绩的干预研究
    5.1 研究对象
    5.2 研究工具
    5.3 研究程序
    5.4 团体辅导干预方案的编写
        5.4.1 学习动机、学习拖延和团体辅导干预的理论依据
        5.4.2 团辅方案结构的形成
        5.4.3 团辅方案干预要素的形成
        5.4.4 专家指导语建议
        5.4.5 团体辅导方案
    5.5 研究结果
        5.5.1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差异比较
        5.5.2 “团辅活动单元反馈表”统计结果
    5.6 讨论
        5.6.1 干预效果讨论
        5.6.2 团体辅导反馈讨论
    5.7 结论
    5.8 教育建议
第6章 研究总论
    6.1 研究总讨论
    6.2 研究总结论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对象取样范围的局限
        6.2.2 学习动机、学习拖延干预要素的局限
        6.2.3 团体辅导方案的局限
        6.2.4 补偿干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人口学量表(节选)
    附录二:中学生学习动机量表(节选)
    附录三:初中生学业拖延问卷(节选)
    附录四:团辅活动单元反馈表
    附录五:团辅方案(节选)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效果影响研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非智力因素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梳理
        一、智力因素
        二、非智力因素
        三、学习效果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自我效能感理论
        二、成就动机理论
        三、发展性教学理论
    第三节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关系
        一、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区别
        二、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联系
第二章 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节 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效果的作用
        一、动力作用
        二、定向作用
        三、引导作用
        四、维持作用
        五、调控作用
        六、强化作用
    第二节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效果的意义
        一、非智力因素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程的特殊性
        二、非智力因素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始终
        三、非智力因素是影响思想政治课成效的重要因素
第三章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研究对象选择的依据
        一、生理方面的成长
        二、心理方面的成长
    第二节 调查的设定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四、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五、调查结果
第四章 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动机不够明确
        二、学生的兴趣不够充分
        三、学生的意志较为薄弱
        四、学生的情感较为脆弱
        五、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教育模式的影响
        三、学生的心理因素
        四、家庭的教育方式
第五章 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效果的有效策略
    第一节 树立正确动机,提高学生道德认知
        一、端正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合理安排德育内容
    第二节 培养良好兴趣,坚定学生道德信念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紧贴日常实际生活
        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道德信念教育
    第三节 表达良好的情感增进学生道德情感
        一、寓情于教
        二、以理育情
        三、以趣生情
    第四节 塑造坚强意志,锻炼学生道德意志
        一、锻炼坚强意志力,树立自信
        二、培养良好意志力,因材施教
    第五节 养成良好习惯,规范学生道德行为
        一、形成良好习惯,注重道德行为养成教育
        二、养成良好习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效果影响研析》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设计
附录三
致谢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5)保加利亚索非亚孔子学院青少年汉语兴趣班线上教学实践与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文献综述
        1.4.1 青少年汉语教学研究现状
        1.4.2 国内外关于教学效果的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线上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1.4.4 保加利亚汉语教学研究现状
        1.4.5 小结
第二章 索非亚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情况概述
    2.1 保加利亚汉语教学概况
    2.2 索非亚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概况
    2.3 小结
第三章 索非亚孔子学院线上汉语教学个案分析
    3.1 索非亚孔子学院线上汉语教学案例基本情况
        3.1.1 学校情况
        3.1.2 教学资源
        3.1.3 汉语教师
        3.1.4 汉语学习者
        3.1.5 教学模式
    3.2 索非亚孔子学院线上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3.2.1 案例选取原则及分类标准
        3.2.2 线上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3.2.3 线上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索非亚孔子学院青少年汉语兴趣班线上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4.1 索非亚孔子学院青少年汉语兴趣班线上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4.1.1 调查问卷设计
        4.1.2 调查实施
        4.1.3 调查结果及分析
        4.1.4 小结
    4.2 索非亚孔子学院青少年汉语兴趣班线上教学的访谈调查与分析
        4.2.1 访谈设计
        4.2.2 访谈结果
        4.2.3 访谈结果分析
        4.2.4 小结
第五章 针对索非亚孔子学院青少年汉语兴趣班线上教学的反思与建议
    5.1 教学反思
    5.2 教学建议
    5.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索非亚孔子学院汉语兴趣班线上教学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访谈结果(英译汉)

(6)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时代与社会的召唤
        2.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3.教育教学中的“壁垒”
        4.学校变革的需要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概况
        2.国内研究概况
        3.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及内容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1.研究视角的创新
        2.研究对象的创新
        3.研究材料的创新
一、高中生学习力的理论构建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学习力
        2.普通高中生学习力
    (二)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成就归因理论
        3.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普通高中生学习力模型要素
        1.模型建立的依据
        2.学习力要素解析
        3.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现状的调查
    (一)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问卷调查设计
        1.调查对象
        2.调查问卷的编制问
        3.问卷的实施
        4.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二)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教师访谈调查设计
        1.访谈提纲的制定
        2.访谈对象的选取
        3.访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三)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家长访谈调查设计
        1.访谈提纲的制定
        2.访谈对象的选取
        3.访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四)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校领导访谈调查设计
        1.访谈提纲的制定
        2.访谈对象的选取
        3.访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五)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现状的结果性分析
        1.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力总水平表现
        2.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力现状的差异分析
三、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力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动力:未形成内化的的学习驱动力机制
        1.学生忙于学习任务,学习内动力不足
        2.学生以个体兴趣为主,情境兴趣不浓
        3.学生的成败归因不当,学习情感消极
    (二)学习毅力: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
        1.学生自主行动不足,缺少坚持性
        2.学生易受外界干扰,抗诱惑力弱
        3.学生自我需求不高,自觉性不够
    (三)学习能力:未形成知行合一的学习能力
        1.学习方式一成不变,学习策略不当
        2.缺乏主观能动性,思维能力不灵活
        3.学生学用脱节,实践活动力较差
    (四)学习创新力:未形成自主的学习创造力
        1.问题意识薄弱,反思意识不强
        2.知识体系不完善,迁移转化不够
        3.学生学用脱节,创造发明缺失
四、普通高中生学习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素养不足,学习力水平不佳
        1.内驱动力弱,外动力占主导
        2.抗挫能力差,学习毅力不坚
        3.协作交往不足,思维力不开阔
    (二)教师专业素养偏低,培养学习力意识薄弱
        1.教学能力欠缺,个人魅力不足
        2.学生观存在偏差,培养意识薄弱
        3.教师管理不当,班风学风不正
    (三)学校引领缺失,办学理念不先进
        1.非高考课程形如虚设,学生兴趣不浓
        2.评价模式滞后化,学生能力不强
        3.校园文化缺失,学习氛围不浓郁
    (四)家庭教育缺失,关注度不够
        1.教育环境缺失,学习动力不足
        2.教育理念不一致,学习毅力不坚
        3.教育行为不妥当,学习能力不强
五、提升普通所高中高中生学习力水平的对策
    (一)学生方面:提高自主学习力
        1.改变学习观,增强内动力
        2.增强抗挫力,锻炼学习毅力
        3.加强协作交往,拓展思维力
    (二)教师方面:增强培养学习力的责任感
        1.增强个人魅力,提高个人能力
        2.改进学生评价方式,改善自身的学习观
        3.改变管理模式,形成良好班风
    (三)学校方面:创造学习力提升的条件
        1.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2.营造浓厚校园文化,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3.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家庭方面:重视学习力的培养,做好坚强的后盾
        1.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提升家庭教育理念,锻炼学生学习毅力
        3.优化家庭教育行为,增强学习学习能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普通高中生学习力调查问卷
附录二: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现状的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现状的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四: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现状的校领导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7)X大学教育学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设计
    (五)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六)概念界定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专业适应性的内涵及分析指标
    (二)学习迁移理论
    (三)自我价值理论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X大学教育学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1.调查目的与对象
        2.问卷的形成与实施
        3.信度与效度的分析
        4.基本信息分析
    (二)专业适应性总体性分析
        1.专业认同维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专业学习动力维度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3.专业学习行为维度处于中等水平
        4.专业自我效能维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三)专业适应性差异性分析
        1.性别分析
        2.年级分析
三、专业适应性不良的表征
    (一)专业认同:专业认知水平偏低
    (二)专业学习动力不足
        1.专业兴趣偏低
        2.学习动机不强
        3.专业目标缺乏导向
    (三)专业学习行为表现不佳
        1.学习方法不得当
        2.知识运用能力偏弱
        3.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四)专业学习自我效能一般
四、教育学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个人层面
        1.学生原有知识结构
        2.学生学习能力
    (二)教师层面
        1.教师教学模式
        2.导师指导程度
    (三)学校层面
        1.科研能力培养
        2.课程设置
五、提升教育学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的建议
    (一)学生个人层面
        1.正确认识自我
        2.夯实专业基础
    (二)教师层面
        1.教师优化授课模式
        2.导师加强针对指导
    (三)学校层面
        1.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
        2.建设跨学科研究组织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教育学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8)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
        1.1.2 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需要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重难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创新点
    1.6 论文结构
2 核心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适应的概念界定
        2.1.2 适应性的概念界定
        2.1.3 学习适应性的概念界定
        2.1.4 数学学习适应性的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皮亚杰的平衡理论
        2.2.2 发展生态学理论
        2.2.3 三元交互理论
        2.2.4 非智力因素观点
    2.3 文献综述
        2.3.1 文献计量分析
        2.3.2 关于学习困难的研究
        2.3.3 关于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2.3.4 关于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2.3.5 关于学习适应性维度的研究
        2.3.6 关于学习适应性测评工具的研究
        2.3.7 关于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2.3.8 已有研究小结与评析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目标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德尔菲(Delphi)法
        3.3.3 问卷调查法
        3.3.4 数据分析法
    3.4 研究工具研制
        3.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3.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4.3 评价指标体系初构
        3.4.4 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3.5 数据收集与处理
        3.5.1 数据收集
        3.5.2 数据处理
    3.6 研究思路
4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初构
    4.1 一级维度的由来与确定
    4.2 二级指标的由来与确定
        4.2.1 “学生自身因素”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2.2 “教师教学特点”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2.3 “数学学科特点”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2.4 “外部环境”下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4.3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初构
5 基于专家咨询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的修订与完善
    5.1 基于专家咨询的指标体系筛选修订
        5.1.1 研究方法
        5.1.2 征询专家的选取
        5.1.3 测算方法
        5.1.4 指标体系修订标准
    5.2 专家咨询第一轮统计结果分析
        5.2.1 专家情况分析
        5.2.2 一级指标修订
        5.2.3 二级指标筛选与修订
        5.2.4 测评项目筛选与修订
    5.3 专家咨询第二轮统计结果分析
        5.3.1 “内在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3.2 “教学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3.3 “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3.4 “环境适应性”指标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5.4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的确立
6 基于量表施测的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的修订与验证
    6.1 预测试量表施测和统计分析结果
    6.2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及题项对应表的确立
7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现状分析
    7.1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现状
        7.1.1 描述性统计及正态性检验
        7.1.2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
        7.1.3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各维度水平
    7.2 不同性别学生的数学学习适应性差异分析
    7.3 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适应性差异分析
        7.3.1 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整体差异分析
        7.3.2 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3.3 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3.4 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3.5 不同层次学生的“环境适应性”维度差异分析
    7.4 进入高一学习前是否预习对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差异分析
        7.4.1 学生进入高一前是否预习在各维度得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7.4.2 学生进入高一前是否预习在各维度得分的差异分析
    7.5 数据可靠性分析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讨论
        8.1.1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8.1.2 应用测评指标体系的现状分析
        8.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8.2 研究结论
    8.3 提高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策略与建议
        8.3.1 聚焦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内在适应性
        8.3.2 合理组织教学安排,提高教学适应性
        8.3.3 注重知识发生发展,提高数学学习内容适应性
        8.3.4 创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环境适应性
    8.4 研究不足与展望
        8.4.1 研究不足
        8.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测评指标体系专家意见表(第一轮)
    附录2 测评指标体系专家意见表(第二轮)
    附录3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量表(预测试)
    附录4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量表(正式测试)
致谢

(9)基于数学史网络研修的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论
    1.1 背景
        1.1.1 数学史教育价值呼吁实证研究的验证
        1.1.2 教育改革落实亟需教师观念的调整
        1.1.3 信息技术发展强力支撑教师网络研修的推行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概览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教师观念
        2.1.1 国内教师信念及观念研究述评
        2.1.2 国外教师信念及观念研究述评
    2.2 数学史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3章 概念框架
    3.1 理论的作用
    3.2 研究问题中的理论要素
    3.3 观念及信念系统
        3.3.1 信念内涵:信念和知识
        3.3.2 信念结构:信念系统
    3.4 教师的数学观
        3.4.1 三种概观和判断
        3.4.2 三种数学观
        3.4.3 大纲及课标中的数学观
    3.5 教师的数学教学观
        3.5.1 三种数学教学观
        3.5.2 大纲及课标中的数学教学观
    3.6 理论视角的联系
    3.7 研究问题的细化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项目背景
        4.1.1 主题选择
        4.1.2 项目组织
    4.2 研究方法
    4.3 数据收集
    4.4 研究工具
    4.5 数据分析
    4.6 信效度分析
第5章 教师观念变化趋势
    5.1 数学观变化趋势的量化分析
    5.2 数学观变化趋势的质性分析
        5.2.1 数学演进
        5.2.2 数学应用
        5.2.3 数学本质
    5.3 数学教学观变化趋势的量化分析
    5.4 数学教学观变化趋势的质性分析
        5.4.1 教学目标
        5.4.2 教学过程及师生角色
        5.4.3 学生学习
        5.4.4 教学资源
第6章 教师观念转变案例研究
    6.1 个案 1:孙老师
        6.1.1 孙老师的数学观
        6.1.2 孙老师的数学教学观
        6.1.3 孙老师案例小结
    6.2 个案 2:侯老师
        6.2.1 侯老师的数学观
        6.2.2 侯老师的数学教学观
        6.2.3 侯老师案例小结
    6.3 个案 3:李老师
        6.3.1 李老师的数学观
        6.3.2 李老师的数学教学观
        6.3.3 李老师案例小结
    6.4 跨案例分析
        6.4.1 数学观
        6.4.2 数学教学观
        6.4.3 发展机制
第7章 结论
第8章 讨论
    8.1 与已有研究的联系
    8.2 可能回答的问题
    8.3 回顾理论与方法论
    8.4 回顾教育研究的三个方面
    8.5 启示、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研修主题示例
    附录2 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开放问卷(研修前后)
    附录3 函数主题反思单示例
    附录4 个案教师访谈提纲(研修后)
    附录5 《中学数学教师数学观问卷》正式问卷
    附录6 a《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问卷》初测问卷
    附录6 b《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问卷》正式问卷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基于大数据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检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4.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4.3 文献述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学习力
        2.1.2 教师学习力
        2.1.3 新手化学教师
        2.1.4 大数据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派学习理论
        2.2.2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2.2.3 终身学习理论
        2.2.4 学习型组织理论
3 研究设计及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德尔菲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访谈法
        3.2.5 数据分析法
4 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检测模型的构建
    4.1 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检测模型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4.1.1 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检测模型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4.1.2 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的访谈结果分析
    4.2 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检测模型的确立
        4.2.1 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检测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
        4.2.2 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检测模型指标体系的解读
    4.3 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检测模型的量表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4.3.1 量表的开发与编制
        4.3.2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分析
5 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检测模型的应用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方法
    5.4 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的现状分析
        5.4.1 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整体水平
        5.4.2 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组群差异分析
        5.4.3 新手化学教师不同层面学习力水平分析
    5.5 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的提升策略
        5.5.1 学校层面提升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
        5.5.2 教师个人层面提升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
6 研究总结
    6.1 研究结论
        6.1.1 构建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检测模型
        6.1.2 开发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检测量表
        6.1.3 调查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现状
        6.1.4 提出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提升策略
    6.2 研究反思与展望
        6.2.1 研究局限性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M地区为例[D]. 郑琳湘.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2]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孙瑞.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初一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拖延和学业成绩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李璐瑶.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效果影响研析[D]. 程鑫. 青海师范大学, 2021(12)
  • [5]保加利亚索非亚孔子学院青少年汉语兴趣班线上教学实践与效果研究[D]. 孙雪懿.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1)
  • [6]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D]. 程磊. 渤海大学, 2021(02)
  • [7]X大学教育学跨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研究[D]. 唐蕴佳. 渤海大学, 2021(02)
  • [8]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牛蕾.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9]基于数学史网络研修的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发展研究[D]. 孙丹丹.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9)
  • [10]基于大数据新手化学教师学习力检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王建蓉. 西南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