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的中医诊治体会

疑难病的中医诊治体会

一、中医诊治疑难病症经验点滴(论文文献综述)

吴莉萍[1](2021)在《全国名老中医幸良诠学术思想浅析》文中研究表明幸良诠在临床上推崇多种辨治思想,重视"气血论治"。在全国首次系统地阐明了中医肠道给药的理论基础,创立了中药直肠点滴法。制方严谨,处方精炼,善用古方加减联用,研制了一系列临床行之有效的院内制剂,取得了良好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肖雄[2](2021)在《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十七年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的针灸推广运动从开始实施到广泛普及的历史进程,勾勒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结合时代背景、政治动因、社会环境等进行历史分期研究,探讨不同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的阶段性特点;剖析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起伏的原因及国家力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对运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个案研究;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和针灸(中医)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在掌握丰富史料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的针灸推广运动全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力求再现“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历史面貌。同时,结合这一时期政治动因、政策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采用分析归纳法、比较研究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的发生原因、主要内容和阶段性特色进行研究;并运用个案研究法、历史考据法对针灸推广运动中产生的技术革新和典型临床运用进行分析考察。成果: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置于宏大历史叙事角度下,分析领导组织力量、参与群体、学习内容、推广方式诸要素,全面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客观再现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史实。确定了针灸推广运动开始的时间与标志性事件;将推广运动分为四个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初期(1951年2月《人民日报》发出号召至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之前)、中期(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后至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前)、高潮期(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至1962年底)和后期(1963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并分别客观分析、总结了各时期的阶段性特色和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并普及使用的电针、水针、耳针、梅花针四种典型新针法和针灸治疗疟疾、针灸治疗血吸虫病、针刺治疗阑尾炎、针刺治疗聋哑四项典型临床运用进行个案研究和历史考证。重新梳理了电针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推广情况,水针发明过程、代表人物及推广情况,耳针被介绍至国内并被推广和经典化的过程,梅花针的发明、推广应用与更名争议等。从国家政策和卫生建设需要的角度分析研究针灸推广治疗疟疾和血吸虫病的史实;梳理了针刺治疗阑尾炎的历史进程;并对针刺治疗聋哑的发明情况、政治推动因素等进行了考察。同时,对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的“针灸休克”治疗精神病、首例针刺麻醉的学术争议以及“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对“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历史研究。从国家建设、政治领导、针灸特质等角度深度剖析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总结归纳了针灸推广运动的政治特点和组织特点;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对不同参与群体在思想意识、政治品格和医学认知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当代针灸发展和国家卫生建设的影响;客观总结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论:“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中医药参与卫生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典型事例,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呈现出阶段性特色和数次高潮起伏。其不仅是一项卫生工作,振兴并重塑了中国针灸学和当代针灸业;更被上升为国家行为和政治任务,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新中国卫生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和针灸疗法“多、快、好、省”的特质是这场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坚持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采用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以及大力开展群众性运动是针灸推广运动的主要特点。通过针灸推广运动,针灸医师接受了社会主义政治规训和现代医学知识,改变了传统从业与受业方式;西医接受了政治身份的重新塑造,培养了无产阶级政治品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待中医的态度;普通民众增强了对针灸的认知,基层、边远地区人民的卫生健康得以有更多医疗保障。针灸推广运动也影响了疗法自身的形塑,使针灸学走向科学化、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为当代针灸的传承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参与构建了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基本框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中国的卫生面貌,有助于强化政治宣传,巩固国家治理。其历史经验在于: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其历史教训提示:医学技术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同时应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行政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研究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有助于深化考察中共领导下的中医工作和新中国卫生事业建设,可为当代针灸及医疗卫生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中医工作开展和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参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参考。

蓝嘉欣[3](2021)在《调神温阳针法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调神温阳针法联合间歇导尿对肾阳衰惫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尿潴留的临床程度分级、膀胱功能积分、膀胱残余尿量、导尿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厦门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泌尿外科病房接受治疗的肾阳衰惫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9例采用间歇导尿治疗,试验组39例用调神温阳针法联合间歇导尿治疗,每日1次,7次/周,治疗2周。治疗前后记录患者尿潴留的临床程度分级、膀胱功能积分、膀胱残余尿量、导尿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最后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1.基线资料: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类型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尿潴留的临床程度分级、膀胱功能积分、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前,经检验,患者上述指标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尿潴留的临床程度分级、膀胱功能积分均较前好转(P<0.05),膀胱残余尿量均较前减少(P<0.05),且试验组改善较对照组显着(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白细胞阳性率: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阳性率均较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白细胞阳性率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导尿时间及拔管率:治疗后,试验组导尿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且试验组拔管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疗效评价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均较前改善(P<0.05),且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神温阳针法联合间歇导尿可以改善肾阳衰惫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自主排尿能力,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缩短患者导尿时间,提高拔管率,降低尿路感染风险,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罗敏升[4](2021)在《疏郁滋肾方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月经紊乱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疏郁滋肾方对高催乳素血症月经紊乱患者的月经周期、月经量、排卵、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以及中医证候的改善程度,评价疏郁滋肾方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月经紊乱的临床效果,通过观察安全性指标和随访停药后复发率,探究其有效性、安全性及疗效稳定性,并为中医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月经紊乱及促进恢复正常排卵提供临床依据及一些思路方法,以及总结导师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年龄18—40岁、符合高催乳素血症月经紊乱的西医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为肝郁肾虚证的临床患者共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及西医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予中药滋肾疏郁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磺酸溴隐亭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中医证侯评分、排卵率、不良反应、复发率等指标,运用统计学分析,以评价疏郁滋肾方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月经紊乱的综合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病程长度、血清催乳素水平、中医证候总评分、排卵比率等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2.在降低血清PRL方面,两组患者的PRL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所下降,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甲磺酸溴隐亭作用优于疏郁滋肾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对比两组中医证侯评分,在改善中医证侯方面中医治疗组总体优于西医对照组,主要体现在月经色质、行经前后腰膝酸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口苦咽干等方面,尤其是在改善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口苦咽干方面有显着差异(P<0.01),余各单项中医证侯未见有统计学差异。4.在提高排卵率方面,中医治疗组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5.随访期数据表明,中医治疗组的远期疗效的稳定性及持续性均优于西医对照组。6.中医治疗组有2例(5.9%)患者复发,西医对照组有8例(25%)患者复发,中医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西医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中医治疗组不良反应较西医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研究结果,可认为虽然甲磺酸溴隐亭在降低血清PRL方面优于疏郁滋肾方,但疏郁滋肾方对于降低PRL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而在缓解患者自觉症状方面,对于改善月经色质、行经前后腰膝酸软、经前胸胁或乳房胀痛、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等症状,疏郁滋肾方优于甲磺酸溴隐亭。另一方面,虽然甲磺酸溴隐亭疗效确切,但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多,其停药后反跳大,易复发,远期疗效欠佳,而疏郁滋肾方在远期疗效的稳定性及持续性上均明显优于甲磺酸溴隐亭,又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更易于被患者接受,不易于影响患者治疗期间的依从度,在保护了女性生殖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上体现了一定的优势。

张欣宏[5](2021)在《公益性视角下甘肃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新时期,随着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各层次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仍然有限之间的矛盾呈现新态势,公立医院如何在始终坚持公益性质的前提下,在资源投入有限的现状中不断突破自身发展瓶颈,是卫生事业改革的核心内容。现阶段,大部分公立医院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人才力量不足,管理水平虽可以保证医院正常运营但很难支撑日新月异的医改新政,而开展全方位的绩效评价是促进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手段。现有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研究成果主要针对医院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医院精细化管理评价和改进,还没有相对完整的公益性视角下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甘肃省地处西北欠发达地区,三级公立医院更需要通过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来应对资源投入相对匮乏的现实困难、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看病经济负担。因此,本研究旨在理解公立医院公益性内涵的前提下,建立一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改进甘肃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坚持并加强其公益性,为甘肃省三级公立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首先,本研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公共产品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和绩效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德尔菲法,先对公立医院公益性内涵做出理解,再借鉴平衡计分卡模型构建了一套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0项和三级指标40项;利用层次分析法、使用yaahp11.0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分解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并计算得到权重系数。其次,以甘肃省X医院2019年数据为例进行绩效评价,深入该医院各相关部门开展专项调查,重点查阅分析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的卫生统计报表、经外部审计的财务报告及部门工作总结等资料,分别向医院职工、就医患者、来院进修/实习/规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取得绩效评价指标值,计算绩效得分的同时验证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最后,得出该医院整体评价结果,在结合现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甘肃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提升甘肃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加强甘肃省三级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对策建议。公立医院公益性内涵的界定必然会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发展,不同地区、不同专科的公立医院在公益性内涵的具体体现上也必然存在差异;同时,现阶段对指标赋值得分情况判断的研究也尚未达成较为广泛的一致认识。未来的研究可以在公益性内涵的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以及指标评分的客观性等方面进一步展开。

王彦彦[6](2020)在《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中医学术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网络文献检索系统、广州市各大图书馆、访谈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或后人、跟名老中医出诊学习等四种途径,对岭南中医名家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诊疗特色及临床经验等进行大规模的收集整理,发掘岭南地区月经病的发病特点和名家调治月经病的诊治规律,初步呈现岭南中医妇科医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源流及特色经验集成,为临床继承应用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用参与性研究方法初步验证其中一位名医的经验方的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为中医妇科后辈学习岭南中医妇科提供指引,为发挥岭南中医妇科优势,继承与发扬岭南中医妇科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本研究工作主要通过广泛收集历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相关历史记载、发表论文、医案医着、名医弟子的跟师记录、心得、经验总结及其他途径关于名医的一些记录等,搜集其中各岭南名医关于月经病诊治的学术背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有效病案等,通过比较研究的科研方法,归纳整理出岭南名医对于月经病诊治的特色和规律,形成“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同时对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诊疗特色进行整理研究,采用文献收集、名老中医自身总结、名家访谈、弟子访谈、跟诊学习等形式,采用传统及现代的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当代岭南妇科名医的学术思想、思辨特点、临床经验、方药特色、典型医案,总结其共性规律和特点,总结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学术思想。在基于上述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特色总结下,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的一个经验方药,采用参与性临床研究,从方药、治法入手,凝练形成代表性研究方案,评价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结果:在岭南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岭南地区中医妇科流派的发展受岭南文化的历史沉淀影响深刻。岭南中医妇科形成因素包括地域、经济文化、体质因素等。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构成代表有罗氏妇科、蔡氏妇科两支妇科派系,还包括以妇科病为专科的岭南医家及兼治妇科病的名家。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1)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培养数代岭南名医;(2)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3)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4)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5)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6)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7)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8)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本研究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补肾健脾法中药复方,治疗脾肾两虚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运用随机对照方法,与地屈孕酮片作为对照,结果如下:两组患者治疗后经行时间延长的主证积分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在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方面更为有效。经过三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两组H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两组间治疗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的疗效相当。两组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经治疗后延长,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延长黄体期时间方面疗效相当。两组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BBT上升6-8天)经治疗后较前显着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均有可能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而改善黄体功能。但因两组治疗前后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不具可比性,尚不能证明中药组对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水平的有效性。结论:岭南气候地理的独特性造成了岭南地区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的疾病特点及居民体质,如外邪常夹湿邪入侵人体,月经病患者也多气虚、阴虚及痰湿体质等;岭南地区还有采用当地中草药煲凉茶和煲汤的饮食文化习惯,因此药膳调经也成为岭南中医妇科的一大特色。岭南妇科流派传承特点:以代表性南海罗氏妇科为例,其调经特色在于:(1)崇尚景岳,调经首重阴阳;(2)脾肾为本,气血为用;(3)养阴保津,驱邪扶正,攻补有度;(4)治疗重视地域气候的差异;(5)善用南药,药性平和;(6)重视情志治病。罗元恺教授继承发扬,衷中参西,提出女性肾气—天癸—冲任—子宫轴的概念,这是岭南中医妇科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罗氏的传人欧阳惠卿、李丽芸、罗颂平、王小云等传承罗氏的学术思想,又各有发展创新。欧阳惠卿致力于补肾活血法在妇科领域常见病、难治病的应用研究,其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李丽芸充实了补肾法,提出经典的补肾八法,丰富了补肾调周法的经验。罗颂平立足天人合一,提出月经周期与太阴月节律同步的创新观点。王小云经多年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形成特色明显的中医“心身同治”学术思想,创新以情胜情的情志疗法。同时岭南妇科流派传承人为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研究开创流派工作室,培养人才,为岭南妇科流派作出贡献。潮汕蔡氏妇科其传承以家传为主,兴盛至今的除了其百年不衰的疗效。近现代名医蔡仰高、蔡纯臣刻苦努力传承良好的家风医德,崇仲景学说,重脾肾,博采众长,重视祖方、偏方,又有创新。至现代蔡妙珊教授继承先辈经验,又结合吸收院校中医教学,将蔡氏妇科发扬壮大。临床验证方面,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8号健脾补肾方对脾肾不足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患者是有效的,其疗效与地屈孕酮片改善黄体功能不全型经期延长的疗效相当,而对改善患者脾肾不足型中医症状方面更优于地屈孕酮。此经验方具有临床可行性及可重复性。

樊永芳[7](2020)在《隔姜药灸小腹部联合曼月乐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采用隔姜药灸小腹部联合曼月乐的方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通过对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痛经程度积分、子宫体积大小及CA125值变化等情况进行疗效观察和统计分析,科学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子宫腺肌病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新方案,推进中西医结合药物在临床中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0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石家庄市中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将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病(寒凝血瘀证型)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放置时间为月经周期的第3~7天。治疗组:在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基础上,加用隔姜药灸小腹部,每3天一次,经期不停用。共观察3个月经周期。分别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积分、痛经程度积分、子宫体积大小、CA125值方面的变化,并及时记录不良反应。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临床收集的数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6.7%。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痛经程度积分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的痛经程度积分均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56.7%,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体积大小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子宫体积均较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CA125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的CA125值均较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结束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组发生阴道不规则出血2例、腰酸1例;对照组发生阴道不规则出血3例、腰酸2例、痤疮1例。结论:隔姜药灸小腹部联合曼月乐在改善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与缓解痛经方面比单纯应用曼月乐更有优势;在缩小子宫体积、降低CA125值方面与单纯应用曼月乐疗效相当;在发生不良反应方面的例数比单纯应用曼月乐治疗的少。此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显着,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行。

尉新明[8](2020)在《基于名老中医医案浅析治疗慢性荨麻疹用药规律》文中指出目的:整理名老中医医案,浅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及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中国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传承老药方-皮肤病》、《田素琴皮肤病临证经验集》中筛选出医案,提取证型、临床用药建立数据库,对药物的使用情况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频次、频率、聚类分析探寻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用药规律及特点。结果:1.筛选出105个名老中医医案,建立数据库。2.统计名老中医用药157味,多以解表药、补虚药、清热药为主;药性多为温性、寒性、平性;药味多为甘味、辛味、苦味;归经多为肝、肺、脾胃。常用药物前十位依次为甘草、防风、白芍、荆芥、白鲜皮、当归、蝉蜕、生地、黄芪、桂枝、刺蒺藜。3.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具有临床意义常用药对11组神曲、山楂;龙骨、牡蛎;赤芍、牡丹皮;金银花、连翘;白术、黄芪;生姜、大枣;桂枝、白芍;乌梅、五味子;荆芥、蝉蜕;当归、川芎。4.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5组潜在新药方C1神曲、山楂、牡蛎、龙骨、地肤子、何首乌;C2生地、刺蒺藜、赤芍、牡丹皮、白鲜皮、黄芩、苍术、苦参、金银花、连翘、石膏;C3白术、黄芪、防风、生姜、大枣、桂枝、白芍、麻黄、杏仁、丹参、陈皮、浮萍;C4五味子、乌梅、柴胡、乌梢蛇;C5荆芥、蝉蜕、僵蚕、羌活、白芷、当归、川芎、甘草。结论:1.总结出本病多以本虚标实为主,热证居多,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用药多以解表药、补虚药、清热药为主。2.总结出药性多为温性、寒性、平性;药味多为甘味、辛味、苦味;归经多为肝、肺、脾胃。3.总结出常用药物前十位依次为甘草、防风、白芍、荆芥、白鲜皮、当归、蝉蜕、生地、黄芪、桂枝、刺蒺藜。4.总结出具有临床意义的药对11组为神曲、山楂;龙骨、牡蛎;赤芍、牡丹皮;金银花、连翘;白术、黄芪;生姜、大枣;桂枝、白芍;乌梅、五味子;荆芥、蝉蜕;当归、川芎。5.总结出潜在新药方C1适用于气血两虚或湿热蕴脾等类型的慢性荨麻疹;C2适用于热证表现的慢性荨麻疹;C3适用于中风表虚,营卫失和所引起的慢性荨麻疹;C4为临床加减肺气不固,肺失津液的加乌梅、五味子;瘙痒较重的加乌梢蛇;肝经郁热,肝气郁结者加柴胡;C5血虚,血瘀而生风所致的寒性慢性荨麻疹。

张莹雪[9](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姜良铎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主要由中医学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认识、西医学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认识、数据挖掘的应用三部分组成。中医综述包括中医病名由来、古代及现代医家对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西医综述包括定义、发病机制及治疗;数据挖掘方面总结了数据挖掘方法在医学中的应用及本团队前期数据挖掘成果。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姜良铎教授从医四十余年,在发热性疾病、呼吸病、肝病、老年病及内科疑难病症的诊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且疗效突出,并且基于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了许多重要的中医理念,如内伤基础上的外感、辨状态论治、角药思想。本研究对姜良铎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门诊医案组方规律进行了相关研究。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姜良铎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用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探讨姜良铎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常用药物类型、药物组成、配伍规律及角药在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的应用。以期获得既往传统医案整理和统计学研究未获得的新知识、新信息,同时将姜良铎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行推广,更好地服务于病患。方法:收集2003年3月至2015年9月,姜良铎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门诊医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22.0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姜良铎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常用药物类型;采用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姜良铎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常用药物组合,并结合对姜良铎教授的访谈,选择出合理的角药;采用Clementine12.0进行贝叶斯网络分析,得出姜良铎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基础方。结果:1.符合标准病例共197例,数据库共涉及中药222味,5115频次,出现频数≥30的有63味,所用频率>25%的药物共有34味。2.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发现姜良铎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常用清热化痰和益气祛风类、补益气阴和活血化瘀类、和解表里和宣肺化痰类、通腑降气和化痰平喘类、清肝降火和化痰平喘类、清热化湿类、养阴润燥类药物。3.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根据设置的可信度及支持度,得出相关药物组合,并与临床验证,得到常用对药10对如麻黄-射干、紫苏子-紫苏梗、紫河车-生麦芽、紫菀-百部、白芍-甘草等,角药23对如麻黄-生石膏-杏仁、知母-瓜蒌-贝母、柴胡-半夏-黄芩、乌梅-防风-柴胡等。药物配伍以化痰平喘、祛风止痉、活血化瘀、补虚、调畅气机等药物间的组合为主。4.以麻黄为目标进行贝叶斯网络分析,得出基础方:麻黄、射干、乌梅、郁金、防风、甘草、生石膏、前胡、地龙、紫苏子、厚朴、党参、紫菀、全蝎、杏仁。以柴胡为目标进行贝叶斯网络分析得出基础方:柴胡、乌梅、半夏、黄芩、麻黄、防风、贝母、紫菀、紫苏梗、五味子、射干、白果、芦根、生石膏、枳实。以射干为目标进行贝叶斯分析得出基础方:射干、麻黄、枳实、半夏、枳壳、生石膏、白芍、紫苏梗、甘草、羚羊角粉、厚朴、紫菀、郁金、黄芩、白果。结论:姜良铎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多从“风、痰、瘀、虚”论治;寒温并用,有补有通,扶正与祛邪兼施,善用平和之品;常从伏邪角度考量,以全蝎、地龙等虫类灵动之品搜邪逐络解痉;重视和解表里,疏畅气机。

姜娜娜[10](2019)在《中医诊治崩漏病学术源流探析》文中认为目的 崩漏是指女子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不止,或者下血淋漓不尽,突然大量出血称“崩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漏下”。崩漏在女性初潮后至绝经期间均可发病,在临床上,二者可以交替出现,相互转化。崩漏病严重影响了女性患者的生活工作及身体健康。崩漏病在女性各年龄段皆可发病,更年期、青春期发病者较多;该病发病原因较多,其中较快的生活节奏、生活压力等原因也增加该病的发病几率,该病可不同程度的引起贫血、不孕等妇科中常见并发症。西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病归属于“崩漏病”范畴。相对于西医,中医对于崩漏病症诊治有一定的优势,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对于崩漏学术理论的研究比较匮乏,有关崩漏的研究,现代学者更加侧重对于临床方药组成、功效、成分的研究,鲜有对文献渊源、针药的施治理论依据进行研究。崩漏病的古代文献论述,多分散在许多医家的医籍中,造成我们对古代医家理论与经验的继承的困难。综上,为临床治疗崩漏病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发掘新的诊疗方法,对于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深入研究是势在必行,继承方可创新。方法 本课题采用传统文献研究的方法,以先秦至明清时期与崩漏相关的医家医着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崩漏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证治类型、治法用药、禁忌、调护等方面。首先通过使用《中华医典》查找与崩漏相关医籍,再通过阅读古籍、整理与崩漏相关的内容、总结相关的治疗经验;相关的图书资料可从山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太原市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中获取。结果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本论文系统的对崩漏病名源流进行了考辨,从《黄帝内经》最先提出崩漏病名开始,到后世医籍中出现的血崩、崩中去血、漏下赤白、崩中、漏下、崩中漏下、血山崩不止、崩暴下血等相关的病名,从而全面的了解了崩漏病的定义、范围。第二、本论文以时间为轴,医籍为索,系统整理了历代医家有关崩漏病的理论认识。本论文将崩漏的发展过程分为先秦两汉时期、两晋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四个时期。本论文从每个时期的着名医籍有关崩漏的病名演变、发病的原因和机制、证治分型、治法方药、禁忌调护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先秦两汉时期是崩漏病认识的发端时期,《黄帝内经》最先提出崩漏的发病原因和机制,但由于时代的原因相关内容较少,但为后世诊治崩漏乃至妇产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两晋隋唐时期是诊治崩漏病的发展时期,《诸病源候论》补充崩漏的病因病机,提出冲任脉虚损是导致本病的根本病机,劳伤、瘀血为病因。《针灸甲乙经》记载了治疗崩漏的针刺用穴。《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总结了唐代以前有关崩漏的理论和治法方药,补充了《诸病源候论》有证无方的不足,提出治疗崩漏的新方法灸法,丰富了崩漏病的诊治内容。宋金元时期是崩漏发展的上升时期,陈自明提出冲任热损。严用和提出崩漏病机以肝伤为主。对崩漏病的理法方药的认识更为深入,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李东垣提出脾胃虚弱致崩与肾阴亏虚相火失制致崩理论。张从正认为情志致病以悲为主和火热之邪致病。朱丹溪提倡崩漏乃是热为主,理法方药完备,对后世影响深远。明清时期是崩漏发展的继承、总结、完善并发扬的一个时期。方之约提出治崩三法。李时珍《本草纲目》给予崩漏用药指导。张景岳提出治疗崩漏要注意脏腑虚实寒热辨证。王肯堂、武之望、赵献可等医家对前人医家诊治崩漏病的理法方药进行详细总结。各医家在学习总结前人经验之时,又总结自身诊疗经验,崩漏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治法用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并日趋提高,不断完善。崩漏以冲任虚损、肝脾肾损伤为病机,劳伤、瘀血为病因最为常用,治疗崩漏重视四物汤的应用。第三、本论文讨论了山西地域名老中医治疗崩漏的学术经验,治疗崩漏主要从肝、脾、肾入手。山西地域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受东垣脾胃学说和明清医家影响较大,为山西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结论 本论文通过系统研究得出秦汉时期崩漏病的诊治发端于秦汉,《黄帝内经》指出崩漏病机是阴虚阳搏,《金匮要略》记载治疗方药胶艾汤。隋唐至宋是崩漏病的发展时期,巢元方提出了冲任损伤的病机,劳伤、瘀血为病因。《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丰富了治疗崩漏的方药,提出了治疗崩漏新方法针灸疗法。宋陈自明提出补阴、理气祛瘀的治疗原则,并强调炭药和风药的应用。严用和的情志致病和肝伤为主要病机,完善了崩漏的病因病机,丰富了崩漏的治法方药。金元时期是崩漏病的鼎盛时期,刘完素提出了滋阴清热法与补法配合使用,后服补药。张从正提出七情以悲为主与火热之邪是崩漏的主要发病原因,治疗主张凉血和经,慎用燥药。李东垣提出了脾胃损伤、肾水阴虚是崩漏的发病主要原因,提出脾胃是崩漏的治疗根本,开创了补脾升阳法、滋阴凉血的治法。朱丹溪提出血热是崩漏的主要原因,主张补气血,因证治宜。明清是崩漏发展的完备时期,理法方药丰富完善,方之约提出治崩三法。张景岳治疗崩漏重视阴阳、寒热虚实辨证。王肯堂对治法、方药进行归类。武之望在收录崩漏诊治内容由证录方,对崩漏的诊治更加细化。赵献可丰富了崩漏诊断的方法,腹诊法。傅山治疗重气血、调理脏腑以肝、肾为主。萧埙否认方之约治崩三法,提出澄源、复旧、塞流的治法。唐容川提出了正治法和从治法。崩漏的冲任损伤、肝脾肾损伤为病机,劳伤、瘀血为病因最为常用,活血化瘀、温中补虚、滋阴清热的治法治则流传至今,四物汤一方在临床上被历代医家广泛应用并沿用至今。山西地域名医治疗崩漏从肝、脾、肾入手,崇尚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临证化裁。在学术思想上山西地域名医治疗多受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和明清时期医家的学术思想影响。

二、中医诊治疑难病症经验点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诊治疑难病症经验点滴(论文提纲范文)

(1)全国名老中医幸良诠学术思想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推崇多种辨治思想
2…重视气血辨治
3…外治法与内治法并举
4…布阵有方,用药精准
5…结语

(2)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 选题依据
        (二) 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新中国“十七年”
        (二) 针灸与针灸推广
        (三) 运动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三) 研究方法
    四、研究材料
        (一) 材料来源
        (二) 材料的甄选
    五、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一) 当代针灸史研究现状
        (二) 当代中医史研究现状
        (三) 当代医疗社会史(医学发展与政治方向)研究现状
        (四) 简要评议
第一章 楔子:近代针灸境遇的不同面向
    第一节 针灸生存危机与业者自强举措
        一、民国政府统治下针灸生存危机频现
        二、针灸业者尝试“科学化”革新
    第二节 中共领导下普及针灸的尝试
        一、毛泽东重视发挥中医力量
        二、中共领导下根据地及军队普及针灸的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曲折行进:针灸推广运动的初期
    第一节 新中国“针灸推广”的提出
        一、卫生部确立“团结中西医”方针
        二、《人民日报》揭开针灸推广帷幕
    第二节 针灸疗法实验所探索推广针灸
        一、在北京先行培训针灸师资
        二、在多地推广针灸培训模式
        三、针灸疗法实验所推广针灸的成效
    第三节 针灸推广在国内的初步实践
        一、针灸教学开始普及
        二、组织针灸医师开展临床工作
    第四节 新针灸学:推广初期的核心内容
        一、“新针灸学”的学术特点
        二、“新针灸学”的推广情况
    第五节 针灸推广初期的成效与困难
        一、针灸推广初期取得的成绩
        二、针灸推广初期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步入正轨:针灸推广运动的中期
    第一节 中医政策调整,针灸推广迎来新阶段
    第二节 推广针灸的四大主要途径
        一、西医学习针灸
        二、改进中医针灸教育
        三、培训基层卫生人员掌握针灸技术
        四、“中医带徒弟”助力培养针灸人才
    第三节 典型事例:江苏省针灸推广与教学革新
        一、分设中、西医班级培养针灸师资
        二、开展短期针灸巡回教学,培养校外医务人员
        三、承担委托教学任务,培养更多针灸人才
        四、编写《针灸学》,为统编针灸教材确立范式
    第四节 推广中期的主要成效:临床应用取得进展
        一、应用范围扩大,治疗病种增加
        二、推动献方工作,发掘民间针灸
    第五节 推广中期潜在的问题与新的趋势
        一、中、西医间的龃龉与“整风运动”
        二、“技术革命”催生针灸新方向,“跃进”苗头初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跃进”与“革命”:针灸推广运动的高潮
    第一节 “大跃进”历史背景下的针灸推广
        一、“大跃进”正式发动,《健康报》呼吁进一步推广针灸
        二、河北省开展“普及针灸”群众运动
        三、保定会议组织中医药界“大跃进”
    第二节 “人人学会针灸”
        一、学习主体:干部带头,医务人员广泛参与
        二、学习形式及主要内容
        三、针灸出版物大量涌现
    第三节 掀起针灸“技术革命”
        一、以“土”为主的医药卫生技术革命
        二、积极开展针灸经络科学研究
        三、新式针法与器具大量涌现
    第四节 针灸“跃进”的高潮与后续
        一、针灸“跃进”达到高潮
        二、形势发生变化,针灸工作转入调整阶段
    第五节 “大跃进”时期针灸推广的特点
        一、强调党的领导,政治挂帅
        二、提倡短期速成,大放“卫星”
        三、开展群众运动,影响广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农村:针灸推广运动的后期
    第一节 “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
        一、卫生工作新方向
        二、毛泽东发布“六·二六”指示
    第二节 农村成为针灸推广重点场域
        一、鲁之俊重提针灸推广
        二、山西省在农村推广针灸的经验
    第三节 农村地区针灸推广的具体情况
        一、针灸推广的培养对象与师资力量
        二、针灸推广的主要传授形式
        三、针灸推广的主要学习内容
        四、在农村推广针灸的成效与影响
    第四节 城镇针灸教育与科学研究趋于规范
        一、针灸教育进一步普及与规范
        二、针灸在科技领域的发展
        三、针灸学术交流活跃,政府加强统一领导
    第五节 针灸推广运动与“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
        一、赤脚医生与针灸术在农村的继续传播
        二、新针疗法的出现与普及
        三、针刺麻醉热潮出现及后续发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创新针术
    第一节 电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二节 水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三节 耳针在国内的推广与经典化
        一、临床普及耳针运用
        二、围绕耳针的技术革新
        三、耳针的经典化过程
    第四节 梅花针的发明与推广
        一、孙惠卿与“刺激神经疗法”
        二、在各地的推广: 以上海市和江西省为例
        三、推广中的争议——“梅花针”之名
第七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典型应用
    第一节 针灸治疗疟疾
        一、1956年前针灸治疟的使用情况
        二、1956年后针灸治疟在各地推广
        三、针灸治疟的后续发展
    第二节 针灸治疗血吸虫病
        一、严峻疫情要求中西医合作治疗
        二、推广针灸用于血吸虫病防治
        三、“血防大跃进”中针灸推广的高潮及后续
    第三节 针灸治疗阑尾炎
        一、针灸治疗阑尾炎的缘起与演进
        二、推广中关于针刺治疗机理的研究与讨论
        三、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研究
    第四节 针刺治疗聋哑
        一、吴芝升等人初试针治聋哑
        二、“大跃进”时期针治聋哑迎来高潮
        三、推广针治聋哑高潮下的问题
第八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
        一、新中国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
        二、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
        三、针灸疗法具备大范围推广的特质
    第二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特点
        一、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
        二、采用自上而下、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运动
    第三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影响
        一、对参与群体的影响
        二、对当代针灸学形塑的影响
        三、对针灸普及和中医工作的影响
        四、对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影响
    第四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一、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
        二、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
        三、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
        四、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结语
    一、本研究创新之处与主要成果
    二、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群众迫切要求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2: 《有组织地研究与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3: 《认真地学习和推行针灸疗法》
    附录4: 《进一步学习推广针灸》
    附录5: 《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的农村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3)调神温阳针法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及处理
        1.6 脱落标准及处理
        1.7 中止标准及处理
    2 样本量估算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材料准备
        3.3 治疗方法
        3.4 评估方法
        3.5 彩超检查
        3.6 不良事件处理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情况
        4.2 安全性指标
        4.3 实验室观察指标
        4.4 疗效评定指标
    5 统计学方法
    6 质量控制
    7 试验流程图
研究结果
    1 研究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比较
    3 实验室观察指标比较
        3.1 治疗前结果
        3.2 治疗后结果
    4 临床疗效比较
分析与讨论
    1 祖国医学对脑卒中后尿潴留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脑卒后尿潴留的认识
        2.1 概述
        2.2 发病机制
        2.3 治疗
    3 课题设计思路
        3.1 立题思路
        3.2 中医对脑卒中后尿潴留的再认识
        3.3 西医对脑卒中后尿潴留的再认识
        3.4 调神温阳针法选择依据
        3.5 间歇导尿选择依据
        3.6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的选择依据
    4 研究结果及分析
        4.1 安全性分析
        4.2 治疗前结果及分析
        4.3 治疗后结果及分析
        4.4 机制探讨
    5 课题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关于脑卒中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疏郁滋肾方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月经紊乱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研究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1.7 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年龄比较
    2.2 两组病程时长比较
    2.3 治疗前后及随访期结束后两组血清PRL水平比较
    2.4 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两组中医证侯评分比较
    2.5 治疗前后两组排卵比例比较
    2.6 两组复发率比较
    2.7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2.8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HPRL月经紊乱的认识
    3.2 中医对HPRL月经紊乱的认识
    3.3 导师李善霞教授治疗肾虚肝郁型HPRL月经紊乱的经验
    3.4 结果分析
    3.5 脱落病例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4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西医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月经紊乱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公益性视角下甘肃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公立医院
        2.1.2 公益性
        2.1.3 公立医院绩效评价
        2.1.4 平衡记分卡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
        2.2.3 绩效管理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三章 甘肃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甘肃省三级公立医院概况
    3.2 甘肃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现状
        3.2.1 初始经济效益评价阶段
        3.2.2 经济效益与RBRVS法结合阶段
        3.2.3 综合考核探索阶段
    3.3 甘肃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3.3.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3.3.2 绩效评价理念薄弱
        3.3.3 绩效评价信息化程度低
        3.3.4 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不足
    3.4 甘肃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
        3.4.1 起步较晚基础薄弱
        3.4.2 绩效管理专业化不足
        3.4.3 合作交流不足
第四章 公益性视角下甘肃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评价指标设计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初拟
        4.1.3 第一轮指标筛选
        4.1.4 第二轮指标筛选
    4.2 各级指标权重分配
第五章 公益性视角下的甘肃省X医院绩效评价
    5.1 指标数据来源及指标得分
        5.1.1 指标数据来源
        5.1.2 指标评分方法及得分
    5.2 评价结果分析
        5.2.1 内部流程维度
        5.2.2 学习与发展维度
        5.2.3 财务维度
        5.2.4 利益相关者维度
        5.2.5 问题及原因
第六章 公益性视角下甘肃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及绩效改进对策
    6.1 改进甘肃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对策
        6.1.1 强化绩效评价意识
        6.1.2 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6.1.3 重视利益相关者满意度评价
        6.1.4 建立并完善医院绩效评价信息系统
        6.1.5 探索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模式
    6.2 提升甘肃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的路径
        6.2.1 提高重大疑难病症救治能力
        6.2.2 持续加强控费
        6.2.3 主动改善公众认知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 B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 C 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yaahp软件计算结果
附录 D 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 E 进修生/规培生/实习生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 F 医院职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 G 访谈提纲
致谢

(6)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源流
    第一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形成的背景
        一、岭南中医妇科的形成因素
        二、岭南中医妇科的源流
    第二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
        一、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
        二、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
        三、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
        四、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
        五、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
        六、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
        七、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
        八、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
    第三节 岭南中医妇科与国内其他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特色比较
第二章 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经验
    第一节 研究纳入标准
        一、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研究的纳入标准
        二、流派研究的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纳入结果
    第二节 清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
        一、何梦瑶
        二、刘渊
        三、何守愚
        四、潘名熊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中医妇科名家
        一、吕楚白
        二、吕安卿
        三、谢泽霖
        四、郭梅峰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岭南妇科医家
        一、罗氏妇科
        二、蔡氏妇科名家
        三、其他妇科名家
第三章 名家及传承人的访谈
    第一节 访谈法研究概述
        一、访谈方式
        二、访谈的研究步骤
    第二节 访谈名家
        一、访谈中医名家李丽芸教授
        二、访谈中医名家王小云教授
        三、访谈中医名家蔡妙珊教授
    第三节 访谈中医名家传承人
        一、采访题目
        二、采访时间地点
        三、采访目的
        四、访谈概要
    第四节 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传承主线
        一、罗氏妇科的主要学术传承思想
        二、蔡氏妇科学术思想传承
        三、本研究的创新性
第四章 李丽芸教授经验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致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观察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实验方案
        四、观察指标
        五、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观察
        二、疗效标准及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7)隔姜药灸小腹部联合曼月乐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及病例选择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终止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设计及对照
        2.2 病例数量及来源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观测指标
        2.6 疗效评价标准
        2.7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疗效对比分析
    3 安全性评估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2 中医学对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3 隔姜药灸小腹部作用分析
        3.1 自拟方分析
        3.2 隔姜灸法分析
        3.3 经络穴位分析
    4 疗效分析及机理探讨
    5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腺肌病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个人简历

(8)基于名老中医医案浅析治疗慢性荨麻疹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名老中医诊治慢性荨麻疹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姜良铎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认识
        1.1 古代文献研究
        1.2 现代医家对哮喘的认识
    2 西医学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认识
        2.1 定义
        2.2 发病机制
        2.3 治疗
    3 数据挖掘的应用及前期成果
        3.1 数据挖掘概述
        3.2 数据挖掘在医学中的应用
        3.3 不足与展望
        3.4 前期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姜教授治疗哮喘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1.2 中医诊断标准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数据预处理
        1.7 建立数据库、数据量化
        1.8 聚类分析、关联规则、贝叶斯网络分析
        1.9 分析数据库中的三药组合
    2 研究结果
        2.1 聚类分析
        2.2 关联规则分析
        2.3 贝叶斯网络分析
    3 讨论
        3.1 姜良铎教授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常用药物类型
        3.2 姜良铎教授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常用药物组合
        3.3 姜良铎教授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常用药物基础方
    4 结论
    5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数据分析界面(部分)
个人简历

(10)中医诊治崩漏病学术源流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崩漏的定义、病名沿革
    1.1 定义
    1.2 病名沿革
2.先秦两汉时期对崩漏的认识
    2.1 概述
    2.2 《黄帝内经》
    2.3 张仲景《金匮要略》
    2.4 《神农本草经》
3.晋唐时期对崩漏的认识
    3.1 概述
    3.2 王叔和《脉经》
    3.3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3.4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3.5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
    3.6 小结
4.宋金元时期对崩漏的认识
    4.1 概述
    4.2 宋代官修医着
    4.3 齐仲甫《女科百问》
    4.4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4.5 严用和《严氏济生方》
    4.6 金元四大家
    4.7 小结
5.明清时期对崩漏的认识
    5.1 概述
    5.2 方之约《丹溪心法附余》
    5.3 薛己《校注妇人良方》《女科撮要》
    5.4 万全《万氏女科》
    5.5 李时珍《本草纲目》
    5.6 王肯堂《证治准绳》
    5.7 武之望《济阴纲目》
    5.8 张介宾《景岳全书》
    5.9 赵献可《邯郸遗稿》
    5.10 傅山《傅青主女科》
    5.11 萧埙《女科经纶》
    5.12 沈尧封《沈氏女科辑要》
    5.13 沈金鳌《妇科玉尺》
    5.14 唐容川《血证论》
    5.15 小结
6.地域医家
    6.1 山西地方名医
    6.2 山西名老中医治崩特色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医诊治崩漏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中医诊治疑难病症经验点滴(论文参考文献)

  • [1]全国名老中医幸良诠学术思想浅析[J]. 吴莉萍. 江西中医药, 2021(08)
  • [2]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D]. 肖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调神温阳针法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D]. 蓝嘉欣.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疏郁滋肾方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月经紊乱的临床研究[D]. 罗敏升.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公益性视角下甘肃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 张欣宏. 兰州大学, 2021(12)
  • [6]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D]. 王彦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7]隔姜药灸小腹部联合曼月乐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D]. 樊永芳.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8]基于名老中医医案浅析治疗慢性荨麻疹用药规律[D]. 尉新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姜良铎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用药规律[D]. 张莹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中医诊治崩漏病学术源流探析[D]. 姜娜娜.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疑难病的中医诊治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