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初步调查

广东省中山市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初步调查

一、广东省中山市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初步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郭鑫[1](2010)在《中国不同地区间日疟原虫种群结构及其在溯源检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疟疾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蚊媒寄生虫病,尤其是对非洲、南美以及东南亚地区产生极大危害。目前,全球每年疟疾临床发病人数为3-5亿,其中100-300万人死于该病,90%的死亡数发生在非洲,绝大部分是5岁以下的儿童。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疟原虫,虽然其致病的严重程度不如恶性疟原虫高,但是由于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复发率,它仍然给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儿童带来极大的危害。间日疟的流行和发展对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带来重大的挑战。在中南美洲,中东地区,中亚、南亚和东南亚以及大洋洲和东非地区,每年约有26亿人受到间日疟的威胁,其中包括7至8千万的临床病例;在巴西亚马逊流域,间日疟原虫甚至已经超过恶性疟成为致死性疟疾的主要病原体,其传播和发病形式不容乐观。在我国,经过50多年不懈的努力,疟疾的发病从整体上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几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疟疾疫情出现了回升趋势,特别是安徽等地区出现了间日疟的暴发流行。为应对当前疟疾流行的严峻形势,仍需要加强疟疾防治的基础研究,特别是研发疟疾防治相关的新技术,包括疟疾感染的溯源检测技术。在此项研究中,我们从云南、海南和华中三个不同流行地区采集间日疟疾患者血样本。云南地区样本采集地区按照地理分布主要分为三个区域:(1)怒江流域:流行区包括德宏自治州和中缅边界区域,样本来源为腾冲县、龙陵县、德宏自治州及与缅甸接壤地区包括境外的缅甸克钦邦拉咱地区。(2)澜沧江流域:流行区包括临沧地区、思茅地区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样本来源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市和勐腊县。(3)红河流域:流行区包括红河自治州和文山自治州,样本来源为红河州红河县及元江县。在云南地区共采集疟疾患者血样本共310份。海南地区样本采集地包括三亚市,乐东县和东方市三个地区,采集样本数共计82份。华中地区样本采集地包括安徽、湖北和河南三省,采集样本数共计530份。所有样本均采用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参考目前国际广泛应用于地理株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工具和方法,选择间日疟基因组不同染色体上的23个微卫星位点(MSs)对我国间日疟原虫进行种群结构分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并通过一些地区特异性的位点初步建立溯源检测的体系。这些微卫星位点包括12.335、7.67、NA.1276、NA.2208、8.332、6.34、2.21、10.29、3.35、3.27、1.501、3.502、9-AT、14-AT、1-TCA、4-GAA、5-TCT-1、5-TCT-2、6-TAC、11-CAA、11-TGA、13-CTT、u2.6, d4,其中前12个为引子文献的多态性位点,后12个为自行筛选的位点,核心重复单位为2至8个碱基不等。每个MS位点设计3条引物,其中1条为荧光标记引物。采用半巢氏PCR方法扩增每个微卫星位点,第二轮PCR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将PCR产物进行GENESCAN检测。检测得到不同的片段长度,代表微卫星等位基因的不同类型。我们还选择了两个SNPs位点作为溯源检测的核心位点,这两个位点与疟原虫抗药性基因相关,实验证明它们具有地区特异性,使得初步建立溯源检测系统成为可能。我们对所有样本微卫星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并利用相应的生物信息学的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我们用GenALEx软件进行平均等位基因,期望杂合度以及方差分析,用在线分析软件LIAN计算种群的连锁不平衡性,Mega软件用于绘制遗传进化树图,并进行溯源相关的判别分析。我们发现所选择的大部分MS位点在不同地区的样本中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平均每个位点有5-33个等位基因,云南地区样本的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14.27±1.63,期望杂合度为0.768±0.035,海南地区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8.53±0.98,期望杂合度为0.707±0.042,华中地区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10.27±1.33,期望杂合度为0.638±0.056。华中地区的样本具有显着的连锁不平衡性(p<0.001)。云南和海南地区样本之间的遗传距离更近为0.097,而华中地区的样本和这两个地区相距较远分别为0.161和0.197。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尝试用判别分析的方法初步探讨旨在建立间日疟疾溯源检测技术的判别系统。结果发现两个微卫星位点在此系统中有良好的区分性,可作为中国这三大地区的特异性的分子标记。另外,本实验其它研究发现的两个SNPs和一个MS具有较好的区分性。采用三个MS和两个SNP作为我国间日疟溯源检测的分子标志,对我国三个间日疟疾主要流行区样本进行溯源分析,结果显示:海南地区的33个样本均被正确判定为该地区样本,正确率达到100%。华中地区181个样本有179个被正确判定,其余2个样本被判定为海南地区样本,正确率达到98.9%。云南地区92个样本中有78个样本被正确判定为该地区样本,而分别有3个和11个样本被判定为海南和华中地区样本,判定的正确率为84.8%。三个地区总体结果有94.8%的样本能够正确地被判断为来源地区的样本,交叉验证的结果相同,有较高的判别符合率。最后,我们从华中地区选择了未参与系统建立的20个样本对此系统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华中地区验证结果均符合实际情况,正确率达到100%。综合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个地区间日疟原虫基因组具有较高的变异度,其种群结构有显着特点,从进化上来看,云南和海南地区样本遗传关系更近,它们与华中地区样本差异较大。而华中地区样本在我们选择的微卫星位点上体现出显着的连锁不平衡性,提示该地区间日疟原虫的高近亲繁殖率和低的基因组有效重组率。我们初步建立的溯源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溯源检测能力,判别符合率和验证正确率均达到90%以上。随着样本数的增加,此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会进一步提高,以期能为我国的疟疾防治和疟疾消除计划提供技术支撑。

潘波[2](2006)在《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特征、生态习性、传疟作用及蚊媒防制对策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疟疾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在全球90多个国家或地区存在疟疾传播或流行,每年有3~5亿人感染,死亡人数达270万,被WHO确认为在全球范围内必须控制的头号传染病。在我国,疟疾曾流行于全国近80%的县、市,经过50余年的不懈努力,疟疾防治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疟疾具有传播快,易反复的流行特点,在疟疾流行与传播的基本条件尚无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疟疾卷土重来的严重威胁依然存在。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原称雷氏按蚊嗜人亚种(An.lesteri anthropophagus Xu & Feng,1975),属赫坎按蚊复合体。迄今记录仅分布于我国,据以往的调查报道嗜人按蚊主要分布于我国北纬33°以南广大的低山丘陵区,由于其分布面广,具有家栖、嗜吸人血的习性,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传疟作用是中华按蚊的20倍,经调查与研究证实为我国北纬33°以南疟疾传播与爆发流行的重要媒介。目前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11个省、

黄志彪,黄建康,潘波,林荣幸,许锐恒,阮彩文,黄天谊[3](2004)在《广东省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分析广东省间日疟患者感染的间日疟原虫的基因类型和对抗疟药物 (氯喹 )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Chelex 1 0 0离子交换法对广东省各市县的间日疟患者滤纸血标本进行处理后 ,经套式 等位 特异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根据扩增结果判别环子孢子蛋白 (CSP)基因型。同时 ,选取部分地区的患者采用WHO体内现场试验 (7d)和扩展试验 (2 8d)法 ,进行氯喹敏感性的监测。结果 所检测的 31 2例广东省标本均为PV Ⅰ型温带族 ,未发现有PV Ⅰ型热带族和PV Ⅱ型病例 ;亦未发现广东省间日疟患者有氯喹抗药性。结论 广东省间日疟患者感染的间日疟原虫的优势种株为PV Ⅰ型温带族 ,该类型的间日疟原虫对氯喹仍然敏感

黄志彪,阮彩文,黄建康,潘波[4](2000)在《广东省中山市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初步调查》文中指出应用改良的 Chelex- 10 0滤纸处理法对广东省中山市 40例间日疟病人滤纸血标本进行处理后经 PCR扩增 ,根据扩增结果判别 CSP基因型。结果 40例全部为 PV- 型温带族 ,未发现有 PV- 型热带族和 PV- 型病例。表明广东省中山市间日疟病人所感染的疟原虫优势虫株为 PV- 型温带族。

二、广东省中山市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初步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东省中山市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初步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不同地区间日疟原虫种群结构及其在溯源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
前言
    一、疟疾的危害和流行现状
    二、疟原虫一般生物学特性、生活史及基因组特征
    三、疟原虫种群结构的研究现状和常用的方法及分子标记
    四、间日疟种群结构研究和溯源检测技术研发的必要性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二、方法与步骤
结果
    一、采集样本基因组抽提结果
    二、自行筛选位点引物与NCBI数据库序列比对结果
    三、微卫星预实验PCR扩增结果
    四、预实验的PCR扩增产物序列测定结果
    五、GENESCAN检测前PCR产物核酸电泳初步结果
    六、基因扫描(GENESCAN)检测结果
    七、种群结构统计学分析结果
讨论
    一、微卫星分子标记的优缺点及常用筛选方法
    二、中国三个间日疟流行区原虫的遗传多样性探讨
    三、溯源检测技术的探讨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2)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特征、生态习性、传疟作用及蚊媒防制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广东省嗜人按蚊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广东省嗜人按蚊生态习性的调查和研究
    第一节 广东省内陆嗜人按蚊生态习性的调查和研究
    第二节 横琴岛嗜人按蚊生态习性研究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广东省嗜人按蚊传疟作用的调查与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第三节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嗜人按蚊的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拟除虫菊酯浸泡蚊帐防制嗜人按蚊和其它传疟媒介及防疟效果的评价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附录1 我国主要传疟媒介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传疟作用
        1 中华按蚊
        2 嗜人按蚊
        3 微小按蚊
        4 大劣按蚊
        5 日月潭按蚊
        6 参考文献
    附录2 我国主要传疟媒介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现状
        1 当前我国主要媒介按蚊抗性程度
        2 产生抗性的原因
        3 结语
        4 参考文献
    附录3 我国拟除虫菊酯处理蚊帐防制蚊媒及防疟效果的研究与应用
        1 实验室研究
        2 实验小屋试验
        3 现场防疟试验与应用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1 获奖
    2 国家课题
    3 省级课题
    4 在校期间已发表论文
    5 待发表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3)广东省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疟原虫标本的收集和DNA的提取
        1.1.1 间日疟原虫标本的收集
        1.1.2 DNA的提取
    1.2 仪器和试剂
    1.3 套式-等位-特异PCR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1.4 扩增结果的鉴定
    1.5 治疗药物和剂量
    1.6 治疗与观察
2 结果
    2.1 基因分型
    2.2 临床疗效 (氯喹耐药性) 观察
3 讨论

(4)广东省中山市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初步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 疟原虫材料的收集和DNA的提取
    2 引物合成
    3 PCR反应的试剂和步骤
    4
结 果
讨 论

四、广东省中山市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初步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不同地区间日疟原虫种群结构及其在溯源检测中的应用[D]. 郭鑫. 第二军医大学, 2010(12)
  • [2]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特征、生态习性、传疟作用及蚊媒防制对策的研究[D]. 潘波. 第一军医大学, 2006(01)
  • [3]广东省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J]. 黄志彪,黄建康,潘波,林荣幸,许锐恒,阮彩文,黄天谊. 华南预防医学, 2004(01)
  • [4]广东省中山市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初步调查[J]. 黄志彪,阮彩文,黄建康,潘波.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0(04)

标签:;  ;  ;  ;  ;  

广东省中山市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初步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