鲷鱼体内弧菌病病原菌外毒素的现场酶法检测

鲷鱼体内弧菌病病原菌外毒素的现场酶法检测

一、海水养殖真鲷弧菌病病原菌外毒素的点酶法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闫茂仓,胡伟丽,张赛乐,王雪鹏[1](2015)在《基于卵黄抗体的副溶血弧菌间接ELIS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了以水产致病性哈氏弧菌为抗原,免疫SPF蛋鸡,制备特异性卵黄抗体,从抗体的提取、纯化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研究;建立基于Ig Y的快速、准确、定量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原菌浓度的技术;建立基于Ig Y的间接ELISA测定抗原浓度的技术方法,确定抗原包被浓度、一抗Ig Y和酶标二抗最适稀释倍数,抗原包被条件的选择,底物的最佳反应时间等间接ELISA的实验条件。建立了基于Ig Y的间接ELISA测定哈氏弧菌的方法,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抗原最适工作浓度浓度为1×108cfu/ml,包被4℃过夜;一抗Ig Y稀释度分别为1:28;购买的兔抗鸡Ig Y-HRP酶标抗体作1:20000稀释;选择底物的最佳反应时间为20min。

闫茂仓,胡伟丽,张赛乐,柴雪良,谢起浪,王雪鹏[2](2014)在《精制抗副溶血弧菌卵黄抗体的制备与纯化》文中认为用灭活浓度为108CFU/ml的副溶血弧菌悬液,加入等体积的弗氏完全佐剂或弗氏不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免疫健康海兰蛋鸡,每10d加强免疫1次,第3次加强免疫后1周开始收集鸡蛋。鸡蛋在除去蛋白后用蒸馏水漂洗得到纯卵黄液,应用饱和硫酸铵溶液沉淀法制备粗体的卵黄抗体,再应用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柱进一步纯化,所得样品经SDSPAGE电泳检测,证实获得精制抗副溶血弧菌卵黄抗体。

申科敏[3](2010)在《致病性弧菌增菌培养基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究》文中认为致病性弧菌(Pathogenic Vibrio)属于弧菌属(genus Vibrio),有12个种,包括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海鱼弧菌(Vibrio damsela)、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辛辛那提弧菌(Vibrio cincinnatiensis)、梅氏弧菌(Vibrio metschnikovii)、霍利斯弧菌(Vibrio hollisae)、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弗尼斯弧菌(Vibrio furnissi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鲨鱼弧菌(Vibrio carchariae)。致病性弧菌是影响水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通常存在于近海海水、海底沉积物、浮游生物、海产品(鱼类和贝类)中,是夏秋季沿海地区引发食物中毒的首要病原菌。人类多因食入未煮熟的海产品或污染此菌的盐渍食物而感染;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呕吐和发热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急生命。选择性鉴别培养基是在生化反应的基础上开发的技术,它将传统的细菌分离与生化反应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检测结果直观,易于观察辨别,且具有低成本、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检测快速、操作方便等优点。选择性鉴别培养基是国内外微生物检测发展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目前,致病性弧菌仅有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创伤弧菌具有选择性鉴别培养基,其它致病性弧菌尚没有。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设计和研制其它致病性弧菌的选择性鉴别培养基,以满足和储备日益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不同检测条件的需求。本论文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1致病性弧菌增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改进研究本试验对弧菌增菌培养基(VEM)及培养条件进行改进研究,经过优化,获得一套适用于致病性弧菌增菌的VEM及培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代表,用VEM在(36±1)℃+摇床120 r/min+2层牛皮纸封口条件下增菌培养,在相同时间内,其增菌菌液浓度是GB/T4789.7-2008中规定方法的碱性蛋白胨水(APW)增菌菌液浓度的1.8±0.6倍;对12中致病性弧菌进行的增菌培养试验结果表明,VEM能有效促进12种致病性弧菌的生长繁殖。VEM组成为:混合蛋白胨2%(胰蛋白胨:鱼蛋白胨为1:3)、酵母浸膏0.2%、NaCl3%、pH8.6。这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2创伤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制本试验以创伤弧菌特有的酶系统及其代谢特点和对某些特定抑菌成分的抵抗力为基础,设计研制了创伤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VvDM)。试验中对VvDM的显色效果、平板效率、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VvDM对创伤弧菌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用VvDM在39℃培养16 h-24 h,创伤弧菌菌落为黄色;其它各种弧菌及非弧菌属致病菌菌落呈绿色或未形成有效的可见菌落;VvDM对创伤弧菌的出菌效率与嗜盐琼脂相比为(92.42±3.43)%;检出限为101 cfu/mL;因此,VvDM对海产品中创伤弧菌分离鉴别与检测是可行的,且具有操作简便、经济、结果易于观察等优点。3拟态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究本试验以拟态弧菌特有的酶系统及其代谢特点和对某些特定抑菌成分的抵抗力为基础,设计研制了拟态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VmDM)。试验中对VmDM的显色效果、平板效率、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7℃培养24 h时,VmDM对拟态弧菌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拟态弧菌菌落为绿色或蓝绿色,其它弧菌菌落呈黄色或没有有效菌落形成;VmDM对拟态弧菌的出菌效率与嗜盐琼脂相比为(90.1±6.8)%;检出限为102cfu/mL。因此,VmDM对海产品中拟态弧菌分离鉴别与检测是可行的,且具有操作简便、经济、结果易于观察等优点。4辛辛那提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制本试验基于辛辛那提弧菌特有的综合酶系统及其代谢特点和对某些抑菌剂的抵抗力,设计开发出辛辛那提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VciDM).试验中对VciDM的显色效果、平板效率、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7℃培养16h-24h, VciDM对辛辛那提弧菌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辛辛那提弧菌菌落为黄色,其它致病菌菌落呈绿色或没有有效菌落形成;VciDM对辛辛那提弧菌的出菌效率与嗜盐琼脂相比为(82.14±4.45)%;检出限为101cfu/mL。因此,VciDM对海产品中辛辛那提弧菌分离鉴别与检测是可行的,且具有操作简便、经济、结果易于观察等优点。5海鱼弧菌的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制本试验以海鱼弧菌特有的综合酶系统及其代谢特点和对某些抑菌剂的抵抗力为基础,设计开发出海鱼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VdDM)。试验中对VdDM的显色效果、平板效率、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7℃培养16h-24h, VdDM对海鱼弧菌具有较好的显色效果、平板效率、选择性和特异性;海鱼弧菌菌落为绿色:其它致病菌菌落呈黄色或未形成有效的可见菌落;VdDM对海鱼弧菌的出菌效率与嗜盐琼脂相比为(83.46±3.42)%;检出限为101 cfu/mL。因此,VdDM对海产品中海鱼弧菌分离鉴别与检测是可行的,且具有操作简便、经济、结果易于观察等优点。VEM分别与四种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结合检测目标致病性弧菌的方法与常规方法(TCBS结合法国梅里埃细菌鉴定系统API 20E试剂条或弧菌科生化鉴定管)相比,结果直观,易于观察,减少了溶藻弧菌等常伴菌的干扰,省去了TCBS分离培养后的生化试验,降低检测成本,减少工作量,操作简便,具有更高的检测效率和鉴别能力。

陈德芳[4](2007)在《斑点叉尾鮰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产物活性与致病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Sma)引发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给我国斑点叉尾鮰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该病以体表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褪色斑,腹水、肠炎和肠套叠为病变特征。但目前对该病的致病机理还不清楚,本试验对斑点叉尾鮰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的活性成分和致病性进行了研究,其目的在于搞清Sma ECP的活性,以及ECP对小白鼠和斑点叉尾鮰的致病性和病理损伤作用,从而为阐明该病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资料。试验采用平板扩散法对斑点叉尾鮰源Sma ECP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菌ECP具有蛋白酶、脂酶、脲酶、明胶酶活性和溶血毒性,而不具备淀粉酶和卵磷脂酶活性。采用家兔肠袢试验和乳鼠灌胃试验表明Sma ECP具有肠毒性;Sma ECP接种Vero细胞后表现出明显的细胞病变,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Sma ECP对小白鼠的致病性试验表明:Sma ECP对小白鼠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其LD50为5.37mg/kg。接种小鼠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排黄色粘液;肺淤血、出血,肠道扩张、壁变薄,肠腔内充有大量气体和一定的黏液。病理组织学上,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腔内充斥大量红细胞,呼吸上皮肿胀、坏死、脱落;肺支气管上皮脱落;肠粘膜上皮坏死、脱落,固有膜与黏膜下层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脾出血,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Sma ECP对斑点叉尾鮰的致病性试验表明:Sma ECP对斑点叉尾鮰具有明显的致病性,其LD50为3.21mg/kg。接种鱼主要表现为鳍条基部充血、出血,体表褪色斑,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有大量淡黄色或带血的腹水,胃肠道炎症,肠道套叠,肠腔内充满淡黄色或含血的粘液。病理组织学上表现为肝水肿,狄氏间隙显着增宽,肝细胞轻微空泡变性;脾出血、坏死;肾间质水肿,造血拟淋巴组织坏死,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颗粒变性甚至坏死,肾小球肿大,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肾小囊挤压缩小甚至消失;胃肠道粘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固有膜,粘膜下层水肿,炎症细胞浸润;骨骼肌变性、坏死,大量嗜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细胞病理学上,病鱼主要器官的细胞均有较为严重的损伤,细胞肿胀,超微结构破坏,特别是细胞核的损伤很明显。细胞核变形、染色质溶解或发生浓缩、裂解边移;线粒体表现为肿胀,嵴断裂,断裂或溶解消失,呈空囊状。

吴后波,潘金培[5](2003)在《海水养殖真鲷弧菌病病原菌外毒素的点酶法检测》文中认为 弧菌病(vibriosis)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养殖真鲷(Pagrus major)中经常发生的主要细菌性疾病,该病的暴发性流行给整个真鲷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明确其病原菌是最小弧菌(Vibrio mimicus)基础上,对该菌的致病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已经证明真鲷弧菌病真正的致病因子是最小弧菌在致病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外毒素,这种毒素是单一多肽,不具备典型的细菌毒素的A、B亚基结构,不耐热,具有溶血性、细胞毒性和动物致死性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该外毒素性质独特,是最小弧菌产生的一类新的毒力因子,作者将这种毒素命名为Vm - Pm毒素。为

二、海水养殖真鲷弧菌病病原菌外毒素的点酶法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水养殖真鲷弧菌病病原菌外毒素的点酶法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卵黄抗体的副溶血弧菌间接ELIS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IgY的初步分离、提取和纯化
    1.2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2 结果
    2.1 抗原、一抗最适包被浓度
    2.2 二抗HRP最佳浓度
    2.3 包被条件
    2.4 灵敏度
    2.5 特异性
3 讨论
    3.1 包被抗原浓度及包被条件对ELISA检测方法的影响
    3.2 间接ELISA法在基于Ig Y应用于检测弧菌的优缺点

(2)精制抗副溶血弧菌卵黄抗体的制备与纯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抗原的制备
    1.3 蛋鸡的免疫
    1.4 初步分离、提取和纯化Ig Y
2 结果
    2.1 硫酸铵法粗提Ig Y的性状和总蛋白质含量
    2.2 SDS-PAGE检测Ig Y纯度
    2.3 凝胶层析纯化Ig Y
3 讨论

(3)致病性弧菌增菌培养基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食品安全与细菌性食物中毒
    1.2 几种重要致病性弧菌的危害及其检测现状
        1.2.1 创伤弧菌
        1.2.1.1 创伤弧菌及其危害
        1.2.1.2 创伤弧菌的检测现状
        1.2.1.3 现有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
        1.2.2 拟态弧菌
        1.2.2.1 拟态弧菌及其危害
        1.2.2.2 拟态弧菌的检测现状
        1.2.2.3 现有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
        1.2.3 辛辛那提弧菌
        1.2.3.1 辛辛那提弧菌及其危害
        1.2.3.2 辛辛那提弧菌的检测现状
        1.2.3.3 现有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
        1.2.4 海鱼弧菌
        1.2.4.1 海鱼弧菌及其危害
        1.2.4.2 海鱼弧菌检测现状
        1.2.4.3 现有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
    1.3 选择性鉴别培养基概述
        1.3.1 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基本原理
        1.3.2 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究现状
        1.3.2.1 弧菌属细菌检测选择性鉴别培养基
        1.3.2.2 创伤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
        1.3.2.3 副溶血性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
        1.3.2.4 其它致病菌的选择性鉴别培养基
    1.4 课题研究内容、意义及创新点
        1.4.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4.2 研究目标与方法
        1.4.2.1 项目研究目标
        1.4.2.2 研究方法
        1.4.2.3 技术路线
        1.4.3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致病性弧菌增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改进研究
    2.1 试验部分
        2.1.1 试验材料
        2.1.1.1 试验菌株
        2.1.1.2 培养基、试剂与仪器设备
        2.1.2 试验方法
        2.1.2.1 菌体浓度测定方法
        2.1.2.2 培养条件对弧菌增殖的影响
        2.1.2.3 胰蛋白胨与鱼蛋白胨配比对弧菌增殖的影响
        2.1.2.4 酵母浸膏用量对弧菌增殖的影响
        2.1.2.5 正交试验设计
        2.1.3 验证试验
        2.1.3.1 优化的VEM增菌效果的验证方法
        2.1.3.2 不同弧菌对优化的VEM的验证
        2.1.4 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法
        2.1.5 方差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
        2.2.2 胰蛋白胨与鱼蛋白胨配比对副溶血性弧菌增菌效果的影响
        2.2.3 酵母浸膏对副溶血性弧菌增菌效果的影响
        2.2.4 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
        2.2.5 优化的VEM对副溶血性弧菌增菌效果的验证
        2.2.6 优化VEM对不同致病性弧菌增菌效果的验证
    2.3 小论
第3章 创伤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制
    3.1 试验部分
        3.1.1 试验材料
        3.1.1.1 菌株
        3.1.1.2 主要培养基、试剂、仪器设备与样品
        3.1.2 试验方法
        3.1.2.1 VvDM的设计与配制
        3.1.2.2 其它培养基的配制
        3.1.2.3 VvDM对各种致病性弧菌特异性测试
        3.1.2.4 出菌效率(平板效率;Plating efficiency)测定方法
        3.1.2.5 CPC、mCPC与VvDM检测创伤弧菌的精确度的对比
        3.1.2.6 VvDM在检测水产品中拟态弧菌的精确度及灵敏度的测定
        3.1.2.7 VvDM对实际样品的检测
    3.2 结果与讨论
        3.2.1 VvDM对不同菌株的特异性测试
        3.2.1.1 VvDM对创伤弧菌的选择鉴别效果
        3.2.1.2 VvDM对弧菌属以外的主要食品致病菌选择鉴别效果
        3.2.2 VvDM的出菌效率结果
        3.2.3 VvDM、CPC与mCPC检测创伤弧菌的精确度对比结果
        3.2.4 VvDM在检测水产品中拟态弧菌的精确度和灵敏度的结果
        3.2.4.1 纯菌污染样品的精确度和灵敏度检测结果
        3.2.4.2 混合菌液污染样品的精确度和灵敏度检测结果
        3.2.5 VvDM检测实际样品中创伤弧菌的结果
    3.3 小结
第4章 拟态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究
    4.1 试验部分
        4.1.1 试验材料
        4.1.1.1 菌株
        4.1.1.2 培养基、试剂、仪器设备与样品
        4.1.2 试验方法
        4.1.2.1 VmDM的设计与配制
        4.1.2.2 其它培养基的配制
        4.1.2.3 VmDM的特异性测试
        4.1.2.4 VmDM的出菌效率测定方法
        4.1.2.5 VmDM在检测水产品中拟态弧菌的精确度及灵敏度的测定
        4.1.2.6 VmDM对实际样品的检测
    4.2 结果与讨论
        4.2.1 VmDM的特异性测试结果
        4.2.1.1 VmDM对致病性弧菌的选择鉴别效果
        4.2.1.2 VmDM对弧菌属以外的主要食品致病菌选择鉴别效果
        4.2.2 VmDM的出菌效率结果
        4.2.3 VmDM在检测水产品中拟态弧菌的精确度结果和灵敏度
        4.2.3.1 纯菌污染样品的精确度和灵敏度检测结果
        4.2.3.2 混合菌液污染样品的精确度和灵敏度检测结果
        4.2.4 VmDM检测实际样品中拟态弧菌的结果
    4.3 小结
第5章 辛辛那提弧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制
    5.1 试验部分
        5.1.1 试验材料
        5.1.1.1 菌株
        5.1.1.2 主要培养基、试剂、仪器设备与样品
        5.1.2 试验方法
        5.1.2.1 VciDM设计与配制
        5.1.2.2 其它培养基的配制
        5.1.2.3 VciDM对各种致病菌特异性测试
        5.1.2.4 辛辛那提弧菌在VciDM上的出菌效率测定方法
        5.1.2.5 VciDM在检测水产品中辛辛那提弧菌的精确度及灵敏度的测定
        5.1.2.6 VciDM对实际样品的检测
    5.2 结果与讨论
        5.2.1 VciDM对各种致病菌特异性测试
        5.2.1.1 VciDM对致病性弧菌的选择鉴别效果
        5.2.1.2 VciDM对弧菌属以外的主要食品致病菌的选择鉴别效果
        5.2.2 辛辛那提弧菌在VciDM上的出菌效率结果
        5.2.3 VciDM在检测水产品中辛辛那提弧菌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5.2.3.1 纯菌污染样品的精确度和灵敏度检测结果
        5.2.3.2 混合菌液污染样品的精确度和灵敏度检测结果
        5.2.4 VciDM检测实际样品中辛辛那提弧菌的结果
    5.3 小结
第6章 海鱼弧菌的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制
    6.1 试验部分
        6.1.1 试验材料
        6.1.1.1 菌株
        6.1.1.2 主要培养基、试剂、仪器设备与样品
        6.1.2 试验方法
        6.1.2.1 VdDM设计与配制
        6.1.2.2 其它培养基的配制
        6.1.2.3 VdDM对各种致病菌特异性测试
        6.1.2.4 海鱼弧菌在VdDM上的出菌效率测定方法
        6.1.2.5 VdDM在检测水产品中海鱼弧菌的精确度及灵敏度的测定
        6.1.2.6 VdDM对实际样品的检测
    6.2 结果与讨论
        6.2.1 VdDM对各种致病菌特异性测试
        6.2.1.1 VdDM对致病性弧菌的选择鉴别效果
        6.2.1.2 VdDM对弧菌属以外的主要食品致病菌选择鉴别效果
        6.2.2 海鱼弧菌在VdDM上的出菌效率结果
        6.2.3 VdDM在检测水产品中海鱼弧菌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6.2.3.1 纯菌污染样品的精确度和灵敏度检测结果
        6.2.3.2 混合菌液污染样品的精确度和灵敏度检测结果
        6.2.4 VdDM检测实际样品中海鱼弧菌的结果
    6.3 小结
第7章 课题总结与展望
    1 课题总结
    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表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与申请的专利
致谢

(4)斑点叉尾鮰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产物活性与致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试验材料
    4.1 试验菌株
    4.2 试验动物
    4.3 主要培养基
    4.4 主要试剂
    4.5 主要仪器
5. 试验方法
    5.1 菌种的复苏和培养
    5.2 胞外产物的制备
    5.3 胞外产物蛋白质含量测定
    5.4 胞外酶活性检测
    5.5 溶血性检测
    5.6 肠毒素检测
    5.7 细胞毒性检测
    5.8 胞外产物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
    5.9 胞外产物对斑点叉尾鮰的致病性试验
6. 结果与分析
    6.1 胞外产物酶活性检测
    6.2 胞外产物溶血活性
    6.3 胞外产物肠毒素的检测
    6.4 细胞毒性
    6.5 胞外产物总蛋白含量
    6.6 胞外产物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
    6.7 胞外产物对斑点叉尾鮰的致病性试验
7. 讨论
    7.1 胞外产物的酶活性
    7.2 胞外产物的外毒素特性
    7.3 胞外产物的致病性
8.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版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四、海水养殖真鲷弧菌病病原菌外毒素的点酶法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卵黄抗体的副溶血弧菌间接ELIS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 闫茂仓,胡伟丽,张赛乐,王雪鹏. 山东畜牧兽医, 2015(03)
  • [2]精制抗副溶血弧菌卵黄抗体的制备与纯化[J]. 闫茂仓,胡伟丽,张赛乐,柴雪良,谢起浪,王雪鹏. 山东畜牧兽医, 2014(12)
  • [3]致病性弧菌增菌培养基和选择性鉴别培养基的研究[D]. 申科敏. 浙江工商大学, 2010(11)
  • [4]斑点叉尾鮰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产物活性与致病性研究[D]. 陈德芳. 四川农业大学, 2007(04)
  • [5]海水养殖真鲷弧菌病病原菌外毒素的点酶法检测[J]. 吴后波,潘金培. 水产学报, 2003(06)

标签:;  ;  ;  ;  ;  

鲷鱼体内弧菌病病原菌外毒素的现场酶法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