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春前期牙周炎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韩秀丽,王秀娟[1](2021)在《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文中研究指明介绍王秀娟主任医师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病因为痰、湿、瘀、毒,病机为湿困大肠,气滞络瘀,郁而化毒,早期治疗以荡积为主,通因通用,强调及早祛除痰、湿、瘀、毒,切勿见下利甚而妄用补涩之剂,以致关门留邪。王师运用调肺通肠、祛痰瘀毒之法,通过补肺、降肺、宣肺以调理肺气,恢复肺主治节之功,达通肠降浊祛邪之效。王师不拘经方时方,采众家之言,合多年临床经验,创补肺通肠汤、降肺通肠汤、宣肺通肠汤,疗效颇佳。
张雄,章锦才,倪佳,李毅[2](2010)在《过氧化氢酶缺乏症-牙周破坏综合征牙周治疗12年1例报告》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过氧化氢酶缺乏症(acatalasia,AC)的口腔表现及综合诊断,以及长期牙周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收集患者相关病史资料,完善体格检查及口腔专科检查;进行红细胞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检测,明确诊断为AC。进行规范化牙周基础治疗及维护治疗,并随访12年。结果患者口腔病变表现为青春前期牙周炎,红细胞CAT活性低下(52 mU/L,4.6%),确诊为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即过氧化氢酶缺乏症-牙周破坏综合征。通过有效的牙周基础治疗、维护治疗及患者的积极配合,该例AC患者在12年追踪随访中牙周健康状况良好,疗效稳定。结论对AC患者及早明确诊断并对症牙周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汪鋆植[3](2004)在《茄根酸性组分对牙周炎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茄根为土家族常用药物之一,来源于茄科茄Solamum melongena L.的干燥根。具有祛风利湿、清热止血、散瘀消肿等功效。主治牙痛、风湿热痹、冻疮、脚气、血痢、便血等。含有酚类、有机酸、生物碱、皂甙、鞣质等多种成分。有关其抗炎作用的药理学研究报道极少。其酸性组分的抗炎作用及机理研究未见报道。本文采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放射免疫、药敏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现代研究手段,通过在体和离体实验,从整体动物、组织器官和细胞分子水平,首次对茄根酸性组分的抗炎、抗菌作用和抗炎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1.茄根酸性组分对以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局部肿胀为特征的急性炎症模型和对小鼠棉球肉芽肿,大鼠牙周炎慢性炎症模型均有抑制作用。证明茄根酸性组分对急、慢性炎症均具有良好的抗炎效应。其抗炎特点与其祛风利湿、散瘀消肿等功效相吻合。酸性组分是茄根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2.茄根酸性组分具有一定的抗厌氧菌作用,对多种口腔致龋菌和牙周病原菌具抗菌活性。对致龋菌的MIC和MBC=50mg/ml,对牙周病原菌的MIC为3.1~25mg/ml,MBC为6.2~50mg/ml。 3.茄根酸性组分的抗炎作用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实现: ①抑制AA代谢途径中COX2的生成及活性,减少该途径产生炎症介质PGE2的含量;同时减少AA经5-LOX代谢途径产生的炎症介质LTB4。②抗氧化,抑制NO、MDA等自由基类物质的生成:③降低致炎细胞因子TNFa、IL-6、IL-8的含量④抑制核因子.κB的活化。 4.茄根酸性组分的抗炎作用主要不是通过加强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功能而发挥的,可能是一种直接作用。 结果提示:茄根酸性组分可能主要通过抑制炎症期间NF-K B的活化,从而抑制细胞因子、炎症相关酶基因的转录及蛋白合成,进一步抑制炎症介质的分泌与释放,从而阻断牙周组织破坏和牙槽骨的吸收,控制炎症反应,发挥治疗牙周炎的作用。
曾东林,王国华[4](2001)在《青春前期牙周炎1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祝博[5](2014)在《《医药论坛杂志》2014年第35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文中指出
杜芹,周村,杨小民[6](2009)在《早发性牙周炎1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患儿男,3岁11个月。因"多个牙松动1+年,脱落2+月"于2007年7月13日来我院就诊。现病史:患儿1+年前出现牙反复疼痛、松动,近2+月加重。
李利生,张苏丽[7](2016)在《只为梅花醉不归——记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与病理学系刘慧荣教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刘慧荣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主任,代谢紊乱相关心血管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山西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Hypertension等7种SCI杂志审稿人等社会职务。曾任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主管教学和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受体免疫学和衰老心肌损伤与保护机制等重点和热点领域。1995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获免疫学硕士学位,同年任职于山西医科大学生理教
钟玉[8](2007)在《复元胶囊对实验性骨关节炎的软骨保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复元胶囊(简称FYC)对兔膝骨关节炎(OA)模型关节软骨的组织形态学及MMP-13、TIMP-1、TIMP-2、IL-1β、TGF-β2表达的影响;研究FYC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增殖和P38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探讨FYC对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1.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6只,用改良Hulth法制备兔膝骨关节炎模型,以FYC灌胃为干预治疗手段,观察各组股骨内髁关节软骨大体、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退变膝关节软骨MMP-13、TIMP-2、IL-1β及TGF-β2的蛋白质水平,RT-PCR法检测MMP-13、TIMP-1、TIMP-2mRNA的表达。从骨关节炎软骨的破坏因素和保护因素,从mRNA转录水平到蛋白质表达水平,多层次、多角度观察FYC对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影响。2.选用健康21-28d龄SD大鼠,用酶消化法原代培养软骨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FYC含药血清(0%、5%、10%、20%)刺激第3代软骨细胞,作用时间分别为24h、48h、72h,采用MTT法检测FYC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的增殖,根据OD值选择FYC含药血清的最佳作用浓度和最佳作用时间纳入后续试验。细胞化学免疫法检测Ⅱ型胶原表达以鉴定软骨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研究FYC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中p-p38和MMP-13表达的干预作用,从信号通路的途径,探讨FYC防治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1.FYC对兔膝OA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正常组股骨髁关节软骨光滑如常,改良Hulth术后4W时出现股骨内髁软骨面糜烂,骨赘形成,软骨细胞器肿胀或破裂,核染色质凝集等一系列OA的病理改变。术后8、12W时上述病理改变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大体评分和Mankin’s评分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12W时FYC中、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兔膝OA的软骨退变,低剂量组以及4、8W时中、高剂量组均不能阻止软骨形态学改变。2.FYC对兔膝OA软骨中MMP-13、TIMP-2、IL-1β和TGF-β2的影响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全层软骨胞浆中均有MMP-13表达,染色呈深棕色,4W时模型组MMP-13比正常组明显升高,两组间有显着差异(p<0.01)。模型组8W时与4W时比较反而有所下降。8、12W时FYC中、高剂量组阳性细胞数目少,浅染,细胞分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4、8、12W时FYC高剂量组TIMP-2阳性细胞数比模型组多,染色深,其细胞分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8W时FYC中剂量组细胞分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4、8、12W时模型组全层软骨胞浆中均有IL-1β表达,为深棕褐色。4W时FYC低、中、高剂量组IL-1β细胞分数均低于模型组(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8W时FYC中、高剂量组IL-1β细胞分数均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12W时FYC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并随剂量增加而显着下降。正常组全层软骨细胞胞浆中均有TGF-β2阳性表达。4W时模型组关节软骨阳性细胞减少,12W时阳性细胞更少,4、8、12W时模型组与正常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4W时FYC中、高剂量组的表达同低剂量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8、12W时FYC中、高剂量组TGF-β2的细胞分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3.FYC对兔膝OA软骨中MMP-13、TIMP-1、TIMP-2mRNA表达的影响4W时正常组关节软骨MMP-13mRNA中等量表达(0.98±0.23),随时间延长变化不大。4W时模型组MMP-13mRNA的水平明显增高(1.32±0.11),8、12W时模型组比4W时模型组有所下降。4、12W时FYC低、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8W时低、中剂量组(0.96±0.03,0.94±0.04)与模型组(1.24±0.06)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4W时FYC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8、12W时FYC高剂量组MMP-13mRNA水平明显降低(0.70±0.01,0.51±0.02),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4W时正常组软骨TIMP-1mRNA的表达较多(2.86±0.65),随时间延长变化不大。4W时模型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变化不大,8、12W时模型组表达明显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8、12W时FYC高剂量组TIMP-1mRNA的表达高于四环素组。12W时FYC中剂量组和8、12W时FYC高剂量组TIMP-1mRNA的表达比模型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W时正常组软骨TIMP-2 mRNA表达较多(0.89±0.2),随时间延长变化不大。4、8、12W时模型组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8W时FYC高剂量组和12W时FYC中、高剂量组TIMP-2mRNA的表达比模型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果还发现TIMP-1与TIMP-2的变化不一致。4.FYC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48h时结果显示,5%、10%、20%FYC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无递增效应。10%、20%FYC含药血清与5%空白血清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5%FYC含药血清组与5%空白血清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72h时结果显示,5%、10%、20%FYC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增殖也有促进作用,但不及48h时的作用佳。同时也发现48h和72h时的10%FYC含药血清组作用强于20%FYC含药血清组。MTT法显示:10%FYC含药血清组在48h时,10ng/mlIL-1β对软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5.FYC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p38信号通路的影响FYC含药血清能够抑制p-p38蛋白在软骨细胞中的表达。10%FYC组与10%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在IL-1β的刺激下,10%空白血清+IL-1β组和10%FYC+IL-1β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FYC含药血清能够抑制MMP-13在软骨细胞中的表达。MMP-13在10%空白血清组和10%FYC组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加,10%FYC组与10%空白血清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FYC抑制IL-1β信号转导通路上的p-p38的表达,但抑制P38MAPK通路后,MMP-13的表达并未减少。结论1.FYC对Hulth模型所致的骨关节炎软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通过FYC不同剂量组、四环素组与模型组在关节软骨的外观、组织学评分、软骨组织超微结构的比较,表明FYC能降低软骨损伤的组织学评分,减缓胶原降解、抑制软骨退变。以8、12周时中、高剂量组的疗效最为明显。2.FYC能抑制兔膝OA关节软骨MMP-13的活化,促进TIMP1、TIMP-2的生成,调节MMPs/TIMPs的平衡。3.FYC能抑制兔膝OA关节软骨IL-1β的表达,促进TGF-β2的生成,调节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平衡。4.FYC含药血清能促进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的增殖。5.FYC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中IL-1β介导的P38MAPK信号通路上p-p38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从而促进软骨修复。6.FYC含药血清抑制软骨细胞中IL-1β介导的P38MAPK信号通路上MMP-13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了OA软骨基质的降解。
段银钟[9](1989)在《关于正畸牙齿旋转移动和提高牙齿移动速率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是由两大部分所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正畸牙齿扭转的实验研究,第二部分为牙齿移动的速率问题。 第一部分涉及到动物实验、临床实验、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既完成了单根牙又进行了多根牙扭转的研究;除常规正畸方法的研究外,还探讨了外科即时牙扭正的问题。此研究主要完成的工作有: 1、测量计算并经统计学处理,得出了犬单根牙、猴多根牙、人的尖牙和前磨牙扭转的速率问题,填补了这项工作的空白。提出了人尖牙和前磨牙扭转移动时的适宜力矩。 2、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组织学的观察研究。除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外,还应用了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了一步。此外,还应用了特殊染色方法如弹力纤维的染色,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实验的主要结论是:牙齿旋转移动组织学表现是复杂的,而且范围也很广泛,它明显的影响到邻牙的牙周组织,如PDL的透明性变,牙根的吸收和明显的组织改建等。扭转牙PDL的紊乱程度在不同的部位表现也不尽相同,越接近根颈部其紊乱性加剧。 牙根吸收的部位不同于其它类型的牙齿移动,它主要发生在牙根上部而不是位于根尖。在牙齿的扭转过程中,PDL的透明性变和牙槽骨的潜掘性骨吸收也表现出来。实验发现在牙齿扭转过程中,嵴上纤维和细胞发生了损伤,如胶原纤维的断裂、松解、变性,一些细胞发生崩解和空化。成纤维细胞的内质网和线粒体扩张或肿胀。胶原纤维排列极其散乱。
何柳[10](2020)在《下颌第二磨牙阻生的三维测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CBCT测量下颌第二磨牙阻生相关的骨性与牙性指标,探讨下颌第二磨牙阻生的病因机制,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一定参考。【材料和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6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具有下颌第二磨牙阻生特征且术前常规拍摄CBCT影像的患者,根据纳入标准纳入了53例实验对象。其中单侧阻生组34例,双侧阻生组19例;男性16例,女性37例,年龄1223岁。同时选择53例下颌第二磨牙正常萌出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36例,年龄1421岁。将原始影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19.0软件,采用多平面重建的方法确定17个常用标志点,测量标志点间所构成的线距和角度获得颅颌骨的三维形态,测量SNA、SNB、ANB和MP-FH等颌骨矢状向和垂直向指标,分析下颌体长度(Go-Gn)和磨牙后间隙(RMS)等下颌骨形态学指标;并测量下颌第二和三磨牙的牙冠近远中径,以计算牙弓后段拥挤度。同时测量下颌第一和二磨牙牙槽嵴顶下4、6、8和10 mm处的颊舌侧骨皮质厚度以及牙槽骨宽度。使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或配对t检验和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下颌第二磨牙阻生组与下颌第二磨牙正常萌出组比较,颌骨指标如SNA、SNB、ANB和MP-FH等无显着差异;下颌体长度等下颌骨形态学指标无显着差异;阻生组的磨牙后间隙为(13.54±2.94)mm,显着小于正常组(14.93±3.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生组的下颌第二磨牙冠宽度为(11.74±0.89)mm,显着大于正常组(11.26±0.66)mm(p<0.01)。伴有下颌第三磨牙的牙弓后段拥挤度在阻生组为(9.93±3.85)mm,显着大于正常组(7.55±3.49)mm(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颌第二磨牙的阻生与磨牙后间隙、下颌第二磨牙牙冠宽度、牙弓后段拥挤度显着相关。牙槽骨测量结果显示,阻生组在下颌第一磨牙处的颊侧骨皮质厚度显着大于正常组(p<0.05),在下颌第二磨牙处的舌侧骨皮质厚度显着小于正常组(p<0.05),在下颌第二磨牙区颊侧牙槽嵴顶下6 mm、8 mm处的牙槽骨宽度显着大于正常组(p<0.05)。2.在34例单侧阻生组中,阻生侧与非阻生侧在下颌骨指标如下颌体长度等不存在显着差异。阻生侧的磨牙后间隙为(14.02±3.05)mm,小于非阻生侧(15.59±2.46)mm(p<0.01)。阻生侧的下颌第二磨牙牙冠宽度为(11.61±0.99)mm,与非阻生侧(11.63±0.74)mm无显着差异。阻生侧的牙弓后段拥挤度为(1.36±8.31)mm,大于非阻生侧(-0.47±7.38)mm(p<0.01)。牙槽骨测量结果显示,在下颌第一磨牙处,阻生侧在颊侧牙槽嵴顶下4、6和8 mm处的骨皮质厚度和牙槽骨宽度显着大于非阻生侧(p<0.05);在下颌第二磨牙处,阻生侧在牙槽嵴顶下6 mm的牙槽骨宽度显着大于非阻生侧(p<0.05)。3.当34例单侧阻生组与19例双侧阻生组比较时,颌骨指标如SNA、SNB、ANB和MP-FH等没有显着差异。而双侧阻生组的下颌体长度为(80.04±3.27)mm,显着小于单侧阻生组的阻生侧(83.63±5.65)mm(p<0.05)。单侧阻生组阻生侧的磨牙后间隙为(14.02±3.05)mm,与双侧阻生组(12.71±2.63)mm无显着差异。双侧阻生组的下颌第二磨牙牙冠宽度为(12.00±0.67)mm,与单侧阻生组阻生侧的牙冠宽度无显着差异。双侧阻生组的牙弓后段拥挤度为(-2.51±2.62)mm,显着大于单侧阻生组的阻生侧(-2.02±2.11)mm(p<0.01)。牙槽骨测量结果显示,单侧阻生组的阻生侧和双侧阻生组在下颌第一和二磨牙区的颊侧骨皮质厚度和牙槽骨宽度无显着差异。下颌第二磨牙区舌侧骨皮质厚度在单侧阻生组的阻生侧显着小于双侧阻生组(p<0.01)。【结论】1.下颌第二磨牙阻生与磨牙后间隙较小、下颌第二磨牙牙冠较宽以及牙弓后段拥挤度较大有关。提示早期通过减数拔牙或者前移下颌第一磨牙来减少牙弓后段拥挤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下颌第二磨牙阻生的发生。2.下颌第二磨牙阻生时,下颌第二磨牙区的舌侧骨皮质厚度在阻生组显着小于正常组,在单侧阻生组的阻生侧显着小于非阻生侧,而牙槽骨的宽度足够。因而提示在竖直阻生下颌第二磨牙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下颌第二磨牙颊侧的骨阻力。
二、青春前期牙周炎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春前期牙周炎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肺与大肠相表里 |
1.1经脉络属 |
1.2生理配合 |
1.3病理相关 |
2 法——调肺通肠,祛痰瘀毒 |
2.1补肺通肠 |
2.2降肺通肠 |
2.3宣肺通肠 |
3 方药 |
3.1补肺通肠汤 |
3.2降肺通肠汤 |
3.3宣肺通肠汤 |
4 典型病案 |
(2)过氧化氢酶缺乏症-牙周破坏综合征牙周治疗12年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1.病史 |
2.临床检查 |
3.实验室检查 |
4.治疗 |
结 果 |
讨 论 |
(3)茄根酸性组分对牙周炎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立题依据 |
2 茄根研究概况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主要仪器 |
1.2 药品、试剂 |
1.3 实验动物 |
1.4 实验药材 |
1.5 数据处理 |
2 有效部位筛选和成分分析 |
2.1 有效部位筛选 |
2.2 酸性组分成分分析 |
3 茄根酸性组分抗炎作用研究 |
3.1 对慢性炎症模型的影响 |
3.1.1 牙周炎动物模型改建研究 |
3.1.2 对大鼠牙周炎的影响 |
3.1.3 对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
3.2 对急性炎症模型的影响 |
3.2.1 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的影响 |
3.2.2 对蛋清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 |
4 茄根酸性组分抗炎机理研究 |
4.1 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影响 |
4.1.1 对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蛋清足肿胀的影响 |
4.1.2 对去肾上腺小鼠角叉菜胶足肿胀的影响 |
4.1.3 对去肾上腺小鼠角叉菜胶足肿胀肿胀足中PGE_2的影响 |
4.1.4 对大鼠肾上腺中VitC和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
4.2 茄根酸性组分对脂类炎症介质的影响 |
4.2.1 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关键酶COX2的影响 |
对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OX2生成的影响 |
对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COX2生成后的抑制作用 |
4.2.2 对正常小鼠胃中PGE_2含量的影响 |
4.2.3 对胸膜炎大鼠血清中白三烯LTB4含量的影响 |
4.3 茄根酸性组分对自由基类炎症介质的影响 |
4.3.1 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NO的影响 |
4.3.2 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MDA的影响 |
4.3.3 对牙周炎大鼠龈沟液及牙龈组织SOD酶活性的影响 |
4.4 茄根酸性组分对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
4.5 对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HF-KB表达的影响 |
5 茄根酸性组分对口腔致龋菌和牙周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
6 茄根酸性组分急性毒性初步研究 |
讨论 |
1 茄根酸性组分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
2 炎症模型的选择 |
3 茄根酸性组分的抗炎机理 |
3.1 茄根酸性组分的抗炎作用与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轴的关系 |
3.2 茄根酸性组分对脂类炎症介质的影响 |
3.2.1 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关键酶COX2的影响 |
3.2.2 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生成炎症介质的影响 |
3.3 茄根酸性组分对自由基物质的影响 |
3.4 茄根酸性组分对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
3.5 茄根酸性组分对核转录因子NF-KB表达的影响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8)复元胶囊对实验性骨关节炎的软骨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骨关节炎发病机理研究 |
2. 骨关节炎的治疗现状 |
3. 中医药与骨关节炎 |
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复元胶囊对兔膝骨关节炎的组织形态学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6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复元胶囊对兔膝骨关节炎MMP-13、TIMP-1、TIMP-2、IL-1Β、TGF-Β2 的作用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6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复元胶囊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6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复元胶囊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P38 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6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创新点及其意义 |
思考与展望 |
附图 |
文献综述一 |
文献综述二 |
文献综述三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报的科研项目 |
(9)关于正畸牙齿旋转移动和提高牙齿移动速率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中文摘要 |
三、英文摘要 |
四、文献综述一 正畸牙齿旋转移动 |
(一) 有关牙齿旋转移动的机械力学 |
(二) 牙齿扭转的组织学特征 |
1、单根牙的扭转 |
2、多根牙的扭转 |
(三) 牙齿扭转速率和复发规律 |
1、牙齿扭转的速率 |
2、扭转牙术后复发的问题 |
(四) 扭转牙的纠正 |
1、扭转切牙的纠正 |
2、扭转尖牙的纠正 |
3、扭转前磨牙的纠正 |
(五) 正畸以外的方法处理扭转牙 |
1、单根牙的即时扭正 |
2、外科手术骨块矫正术 |
3、正畸性的前牙人工断牙再接 |
(六) 参考文献 |
五、文献综述二 关于提高正畸牙齿移动速率的研究 |
(一) 局部或全身应用某些药物 |
1、局部应用前列腺素E_1或E_2(PGE_1或PGE_2) |
2、牙周膜腔内注射维生素丁(Vit D) |
3、提高正畸牙周围组织cAMP的浓度 |
4、胶原酶的应用 |
(二) 直流电和电磁场 |
(三) 减缓或消除牙周软组织的张力 |
(四) 神经肽类和免疫活性物质的作用 |
(五) 应用最佳力值,捕捉最佳矫治时机 |
(六) 参考文献 |
六、论文第一部分 正畸牙齿旋转移动的实验研究 |
(一) 实验一 犬单根牙扭转的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一节 实验动物 |
第二节 犬牙的扭转实验装置 |
第三节 犬单根牙扭转速率的测算 |
第四节 用牙周测定仪研究扭转牙的松动度 |
第五节 X线牙片显示牙扭转时硬组织的损害 |
第六节 牙齿扭转过程中的光镜表现 |
第七节 犬单根牙扭转复发的初步观察 |
第八节 扫描电镜观察牙扭转时的组织变化 |
第九节 犬牙扭转过程中,弹力纤维的观察 |
第十节 犬牙扭转过程中,透射电镜观察嵴上纤维区 |
参考文献 |
(二) 实验二 猴多根牙扭转的实验研究 |
摘要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三) 实验三 用组织学材料评价牙齿的即时扭正 |
摘要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四) 实验四 关于牙齿扭转疗效的研究—关于临床矫治扭转牙的总结报告 |
摘要 |
材料和方法 |
观察测量结果 |
讨论和结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五) 实验五 牙齿扭转畸形的调查及原因分析 |
摘要 |
材料和方法 |
观察测量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七、论文的第二部分 关于提高牙齿移动速率的研究 |
(一) 实验六 PGE_2、cAMP等促进兔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
摘要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及结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二) 实验七 应用PGE_2促进兔下颌中缝扩大的研究 |
摘要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三) 实验八 局部应用PGE_2、胶原酶促进犬牙扭转移动的实验研究 |
摘要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四) 实验九 术前环切加速犬牙扭转移动的实验研究 |
摘要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八、论文附图共151幅 |
九、附录部分 |
附录一 作者简历 |
附录二 作者近年来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三 作者近年来参加国内口腔学术会议进行交流的论文题录 |
附录四 与本课题有关已发表的论文全文 |
1、关于正畸力值与牙齿移动速度的实验研究 |
2、PGE_2及cAMP对兔牙加速移动的研究 |
3、用固定矫治器矫治扭转牙 |
十、致谢 |
(10)下颌第二磨牙阻生的三维测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下颌第二磨牙阻生的发生率及影响 |
1.2 下颌第二磨牙阻生的病因研究现状 |
1.3 下颌第二磨牙阻生常用治疗方法 |
1.4 总结 |
第二章 下颌骨形态与下颌第二磨牙阻生关系的系统评价 |
2.1 引言 |
2.2 研究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下颌第二磨牙阻生的颌骨与牙性指标的三维测量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下颌第二磨牙阻生的颊舌侧骨皮质厚度与牙槽骨宽度的三维测量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 |
四、青春前期牙周炎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 韩秀丽,王秀娟. 湖南中医杂志, 2021(12)
- [2]过氧化氢酶缺乏症-牙周破坏综合征牙周治疗12年1例报告[J]. 张雄,章锦才,倪佳,李毅. 广东牙病防治, 2010(10)
- [3]茄根酸性组分对牙周炎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D]. 汪鋆植.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4(03)
- [4]青春前期牙周炎1例报告[J]. 曾东林,王国华. 口腔医学, 2001(04)
- [5]《医药论坛杂志》2014年第35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J]. 祝博. 医药论坛杂志, 2014(12)
- [6]早发性牙周炎1例报告[J]. 杜芹,周村,杨小民.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02)
- [7]只为梅花醉不归——记首都医科大学生理学与病理学系刘慧荣教授[J]. 李利生,张苏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6(06)
- [8]复元胶囊对实验性骨关节炎的软骨保护作用研究[D]. 钟玉. 重庆医科大学, 2007(02)
- [9]关于正畸牙齿旋转移动和提高牙齿移动速率的实验研究[D]. 段银钟. 第四军医大学, 1989(02)
- [10]下颌第二磨牙阻生的三维测量研究[D]. 何柳. 南京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