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无机盐对隐孢子虫生长和DHA产量的影响

几种无机盐对隐孢子虫生长和DHA产量的影响

一、几种无机盐对隐甲藻生长和DHA产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辉,贾晓强[1](2020)在《寇氏隐甲藻生产DHA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介绍了当前国内外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生产和研究现状,寇氏隐甲藻是有较高DHA生产能力的优势菌株。由于当前我国DHA产能较低,需依赖进口满足需求,因此通过对优势生产菌株进行分析和改造来进一步提高DHA的产量迫在眉睫。同时详细介绍了高产菌株隐甲藻的胞内生产机理,以及通过各种理性优化和分子改造手段提高隐甲藻产DHA能力的研究。最后,针对利用隐甲藻生产DHA领域目前尚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应提出建议,为DHA生产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吕明明[2](2020)在《高产DHA隐甲藻菌株的筛选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由于非常有利于人类健康,所以越来越受到关注。异养微藻寇氏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是生产DHA的工业菌株。然而,目前寇氏隐甲藻发酵生产DHA的产量和得率仍然很低,导致其生产成本偏高。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研究者发现可以利用减少寇氏隐甲藻中淀粉含量的方法来促使该藻体内更多的碳源流向油脂的合成,进而提高DHA的产量,但是这种方法通常会对寇氏隐甲藻的生长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在本研究中,采用了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和基于碘蒸气法的高通量筛选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成功获得了一株淀粉缺陷,但生长并没有被影响的寇氏隐甲藻菌株16D,该株菌能积累更多的生物量、油脂和DHA,同时产生更少的淀粉和胞外多糖。通过发酵罐的放大生产实验,最终DHA的产率和得率分别提高了1.7和1.3倍,达到57.7 mg/L/h和52.0 mg/g,油脂产率提高了1.5倍,达到185.2 mg/L/h,DHA产率和得率都是文献报道的最高值。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突变株16D进行了代谢组学的分析研究,解析与突变株16D能实现高生物量、高油脂积累有关的多种可能机制,研究发现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的增强,使得该突变体菌株Co A、ATP、NADPH含量增高,有助于提高前体供应和还原力供应;上调的脂肪酸和氨基酸可能是用于消除由于淀粉减少产生的多余的ATP;胞质中塔格糖含量的有所提高,实验显示塔格糖可能通过强化三酰甘油途径提高藻体油脂累积。本次实验阐述了一种新的获取高产DHA寇氏隐甲藻菌株的策略,提出了由淀粉向生长与油脂合成流向的中心碳代谢的新见解。此外,该研究还证明了塔格糖对隐甲藻油脂生成具有诱导作用。

贾文斌,辛富刚,孙玉霞,姚川,丁汉凤[3](2019)在《隐甲藻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DHA)是具有重要生理功能而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的一类多不饱和脂肪酸,而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是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理想原料之一。为了将来开展隐甲藻规模化生产DHA研究,综合分析了隐甲藻种质、DHA生物合成途径、培养条件对DHA积累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包括:(1)组成隐甲藻的同胞体DHA产量不同,可利用诱变的方式筛选突变体获得新的优良品系;(2)隐甲藻DHA的生物合成与其他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不同,对其合成途径进行了推测,可能为PKS途径;(3)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光照、pH值、溶氧量、接种量、消泡处理等,以及培养基组成,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等培养条件均会影响藻体中DHA的含量。最后提出了对隐甲藻生产DHA的研究展望。

刁进进[4](2018)在《寇氏隐甲藻实验室适应性进化和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寇氏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是一种能够特异性积累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DHA)的异养海洋微藻,其细胞内DHA含量占总油脂含量的30-50%,而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足1%。由于寇氏隐甲藻在DHA的生产上有着天然的优势,近些年来寇氏隐甲藻已经被工业上广泛的应用。因此,提高寇氏隐甲藻油脂和DHA的产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寇氏隐甲藻的基因组非常大,到目前为止其基因组的测序工作仍然没有完成,这限制了对寇氏隐甲藻中油脂和DHA积累分子机制的探索。再者,寇氏隐甲藻中缺乏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这也进一步限制了通过合成生物学或代谢工程的研究手段提高藻种性状的可行性。本研究在寇氏隐甲藻中建立了基于化学诱导剂的实验室适应性进化新策略,提高了寇氏隐甲藻胞内油脂和DHA的产率。此外,本研究也在寇氏隐甲藻中建立了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为未来探索其油脂性状的分子机制以及有效的遗传改造奠定了基础。化学诱导剂能够通过抑制特定蛋白酶影响细胞内特定代谢途径。本研究首先通过开发一种基于化学诱导剂的实验室适应性进化的方法,简称为CM-ALE,对隐甲藻进行两轮进化改造。第一轮进化,选择乙酰辅酶A羧化酶特异性抑制剂烯禾啶作为选择压力。研究结果表明,进化获得的突变体E-S可以将胞内淀粉代谢中的碳源引入油脂代谢,进而提高油脂的含量。芝麻酚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可以促进寇氏隐甲藻细胞生物量的积累,但是芝麻酚的添加会抑制寇氏隐甲藻细胞内油脂的合成。为了解除这一“trade-off”效应,本研究选择芝麻酚提供第二轮选择压力,以E-S为出发菌株进行进化实验。结果表明在突变株E-D培养过程中添加1 mM的芝麻酚,可以有效淬灭胞内ROS,提高其生物量(30%)。最终将油脂和DHA的产率分别提高了 100%和130%。本研究中,采用FITC-Dextran荧光分子为标记,建立并优化了寇氏隐甲藻的电击转化体系。结果发现,在2.0kV,200Q,50 μF的条件下可以高效的将外源的大分子物质导入寇氏隐甲藻细胞内。进一步以RuBisCO作为目标蛋白进行改造,研究发现,敲减RuBisCO蛋白可以优化细胞内能量和碳源物质的分配,促进细胞的生长和油脂的积累。

林源锋[5](2018)在《裂壶藻突变株高产DHA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在2010年批准了DHA藻油为新资源食品,包括以裂壶藻(Schizochytrium sp.)、寇氏隐甲藻(Crypthecodiniumcohnii)和吾肯氏壶藻(Ulkeniaameoboida)为来源的海洋微藻。本文以裂壶藻突变株(Schizochytrium limacinum mutant strain)为原始菌株,首先观察培养过程中裂壶藻的细胞生长发育和油脂积累过程,描述其形态学特征;然后通过添加外源化学剂研究裂壶藻突变株发酵合成脂肪酸(SFAs、PUFAs和DHA)的影响,采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最后对裂壶藻突变株的酶法破壁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提高了油脂产量和DHA产量,并在最佳酶解条件下对裂壶藻突变株进行50 L发酵罐放大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简称DHA。这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大脑发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关键作用。然而,我们人体自身难以合成这种脂肪酸,需要通过外界摄取才能获得。DHA传统上来源于深海鱼油,不但鱼油DHA是鱼类食用了含有DHA的藻类和浮游生物而累积的,而且由于海洋污染等诸多因素导致市场供应不足,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DHA成为主要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观察分析裂壶藻突变株的形态特征和油脂积累通过对裂壶藻突变株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的研究,直观地对其藻落形态、显微形态和电镜形态进行了描述。可以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藻体细胞进行分裂增殖,不断地裂殖生长,细胞数目逐渐增加、体积变大,生命代谢旺盛并且胞内有油脂的积累。微藻细胞开始分裂生殖,进入对数期生长,细胞数量大量增加,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被逐渐消耗,同时培养液由于微藻的生长变得浓稠,培养液颜色变深。培养约120h后,胞内油脂越来越多,逐渐连接成片状,此时微藻细胞的生长进入稳定期,产生大量油脂。2.化学添加剂对裂壶藻突变株发酵产DHA的影响考察外源化学添加剂对裂壶藻突变株发酵合成脂肪酸(SFAs、PUFAs和DHA)的影响。首先通过实验发现裂壶藻突变株在发酵期添加适量浓度的乙醇胺(ETA)、萘氧乙酸(BNOA)和水杨酸(SA)会提高裂壶藻突变株的DHA含量。经气质分析(GC-MS)可以发现,相对于对照组来说,饱和脂肪酸量有所下降而不饱和脂肪酸量有所提高。通过单因素实验发现在发酵期添加适量的三种化学添加剂均可以提高藻株合成DHA的能力,分别添加150mg/L的乙醇胺(ETA),10mg/L的萘氧乙酸(BNOA)和0.5mg/L的水杨酸(SA),结果显示DHA的质量分数相比于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6.81%,15.52%,17.94%。然后通过正交实验,结果发现同时添加150mg/L的乙醇胺(ETA)、10mg/L萘氧乙酸(BNOA)和1mg/L水杨酸(SA)能够提高裂壶藻突变株合成DHA的能力,DHA的产量达到了6.18g/L,比对照组提高了12.77%。3.响应面法优化裂壶藻突变株的酶法破壁条件为了探索藻油提取过程中细胞破壁技术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碱性蛋白酶对裂壶藻突变株进行破壁,提取胞内油脂,并研究了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用量、pH值对油脂产量和DHA产量的影响。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实验,筛选出最佳的破壁条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最佳条件下藻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在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9h,酶用量为生物量的3%,pH 8条件下进行摇瓶发酵培养,油脂产量和DHA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4.52 g/L和7.12 g/L。同时进行了50 L发酵罐放大实验,油脂产量和DHA产量分别达到了26.27 g/L和12.89 g/L。

张雨[6](2018)在《寇氏隐甲藻培养基的优化及诱变育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属于ω-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具有促进婴幼儿脑部的发育、保护视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生理功能。同时,DHA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以及药品等方面。鱼油作为DHA的传统来源其缺点日渐凸显,而寇氏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DHA生产菌,其DHA含量较高,而其他不饱和脂肪含量较少,有利于纯化和工业化的应用。首先,本研究对寇氏隐甲藻进行了分离纯化,主要采用了稀释分离法、固体平板涂布分离法、划线分离法等;对寇氏隐甲藻进行保存,采用了固液双向保存、液体继代保存、低温保存和斜面保存等;对藻株CCMP316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藻株为寇氏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采用美国BD FACSymphony A5流式细胞仪测定了寇氏隐甲藻的基因组大小约为3005.64 Mb左右。其次,采用超声波破壁法提取油脂,对超声时间、输出功率、浸提溶剂、液料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油脂得率为42.78%,较优化前的32.22%提高了10.46%;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寇氏隐甲藻的培养基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葡萄糖、酵母粉、醋酸钠为显着影响因子;优化后葡萄糖、酵母粉、醋酸钠的浓度分别为25.31 g/L、2.5 g/L、4.25 g/L,在最优条件下DHA的产量为2.14g/L,较优化前提高了 10.71%。最后,对寇氏隐甲藻进行紫外诱变、化学诱变(诱变剂为NTG)以及ARTP诱变;用碘乙酸和丙二酸作为筛选剂,建立磷酸香草醛快速测定油脂含量的方法,挑选诱变藻株进行比较,得到3株突变藻株分别为UZ-3、NZ-11、AZ-14,比较3株突变藻株,得到最优突变藻株AZ-14,对突变藻株AZ-14进行遗传稳定性研究。

石帅[7](2017)在《高产DHA微藻的筛选、藻油萃取工艺优化及抗肥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DHA是一种重要的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在医药、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前人报道的高产DHA藻株裂殖壶藻(Schizochytrium)、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ds)、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生物量、总脂含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明确裂殖壶藻具有生长速度快、周期短、生物量和总脂产量高等优势,因此,后续研究选择裂殖壶藻为研究对象。为进一步提高产量,研究了外源添加物对其生物量、油脂含量等的影响。同时,对其油脂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藻油DHA的抗肥胖活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选取裂殖壶藻(Schizochytrium limacinum ATCC MYA-1381)、破囊壶菌(Aurantiochytrium.sp ATCC PRA-276)、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 ATCC30334)和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 ATCC 30336),在相同条件下对其生物量、总脂含量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裂殖壶藻生长周期72 h,生物量7.27 g/L,油脂含量最高可达60.34%,单位体积总脂3.17g/L,相比于其它藻株而言更具优势,因此,裂殖壶藻是生产DHA的理想藻株。2、以裂殖壶藻基本培养基为基础,分别添加芹菜根提取物、隐甲藻提取物、裂殖壶藻提取物及隐甲藻醇水提取物经乙酸乙酯、丙酮、水分级萃取后得到的萃取部位,测定其对裂殖壶藻1381生物量、油脂含量及单位体积总脂的影响,结果表明,隐甲藻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对裂殖壶藻的油脂及单位体积总脂的积累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当隐甲藻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浓度达到250mg/L时,隐甲藻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对裂殖壶藻的促进作用达到最大,油脂含量增加了12.43%,单位体积总脂增加了12.03%。3、采用超声辅助法及超临界CO2萃取两种方法提取藻源油脂,并分别研究了超声辅助中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及超临界CO2萃取中萃取釜的压力、温度、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以油脂含量为筛选指标,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裂殖壶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为60 min,萃取压力29 MPa,萃取温度35℃,此时萃取率为46.79%。超声辅助法萃取裂殖壶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0 min,料液比1:40,超声功率350 W,萃取率为53.13%。4、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模型,研究了裂殖壶藻藻油DHA的抗肥胖作用。分别用不同剂量的藻油DHA灌胃肥胖小鼠,处理9周后测定小鼠体重、脂肪组织重量、肝脏重量,并检测血清中的血脂含量和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激素敏感脂酶(HSL)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藻油DHA可以显着降低小鼠脂肪组织的重量,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含量,提高小鼠附睾脂肪组织中的HSL基因的表达。

李兴锐[8](2017)在《利用代谢组学研究隐甲藻葡萄糖耐受及DHA生物合成机制》文中研究表明寇氏隐甲藻是海洋微藻生产DHA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因其油脂及DHA含量高,且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的百分含量不超过1%。然而在隐甲藻生产DHA过程中葡萄糖抑制作用明显,因此选育耐受葡萄糖的隐甲藻对于改善DHA发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次通过定向驯化获得了一株高耐受葡萄糖的隐甲藻驯化株。驯化过程经历650天,驯化株在葡萄糖耐受性及油脂积累方面显着提高。在45 g/L葡萄糖浓度条件下,比生长速率提高了2.8倍,平均倍增时间缩短了31.9%,葡萄糖消耗速率提高了2.6倍,油脂含量提高了15.5%。代谢组分析结果表明驯化株相对于出发株,21个代谢物明显上调,甘油、谷氨酸、丙二酸及琥珀酸作为核心化合物和驯化株耐受性提高有关联。研究从全局水平理解并探索适应性机制,可为隐甲藻的育种提供重要的依据。另一方面,从代谢角度研究隐甲藻生长及DHA生物合成特性,对隐甲藻发酵生产DHA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建立了隐甲藻间歇补料培养体系,所收获的生物量、DHA产量及DHA产率都分别达到42.9 g/L,5.7 g/L及47.5mg/L/h。从48 h到72 h油脂积累显着,提高了27.5%,从72 h到96 h DHA积累显着,DHA在总脂肪酸的百分含量提高了17.8%。继而利用热图分析代谢组数据,结果显示G6P、GAP、AKG、OXA、DHAP可能和隐甲藻不同生长时期的表型相关。此外,氧气供应在工业微生物发酵中起着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研究氧气供应对隐甲藻DHA生产的影响,本文考察了不同溶氧条件下隐甲藻DHA生产能力的变化。隐甲藻生长初期30%溶氧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及葡萄糖比消耗速率都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条件,最高的生物量及油脂产量是在20%溶氧条件下获得,分别是49.5 g/L、24.6 g/L。隐甲藻稳定期30%溶氧条件下的DHA含量最高,提高溶氧水平有利于隐甲藻积累DHA。火山图分析发现生长及油脂合成的碳骨架及能量主要来自糖酵解途径及TCA循环;谷氨酸、肌醇等可能与隐甲藻对抗低氧胁迫相关;隐甲藻可能通过短链脂肪酸作为前体化合物合成脂肪酸;核糖-5-磷酸可能在隐甲藻DHA积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考察不同溶氧水平下隐甲藻在代谢水平的变化,建立溶氧与隐甲藻代谢物之间的联系,可以为今后隐甲藻大规模生产DHA提供参考信息。

吕小义,尹佳,付杰,田华,陈涛,何东平[9](2016)在《裂壶藻营养特性及其积累DHA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研究裂壶藻营养代谢和无机盐对其生长及产DHA的影响。首先研究了3个批次的裂壶藻发酵产DHA过程中的生物量、油脂产量、DHA产量、糖耗、氮耗的变化;然后探索了无机盐离子对产脂过程的影响,并在以上最优条件的基础上在50 L发酵罐中进行验证,DHA产量达到最大值,为6.27 g/L,这为工业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降低生产DHA成本提供了可能。

王澍[10](2015)在《寇氏隐甲藻突变株高产DHA的集约化研究》文中提出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属ω-3系列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脑等多种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DHA分子结构中含有6个不饱和双键的,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其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传统上DHA主要来源于深海鱼油,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利用产脂微生物发酵生产DHA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以寇式隐甲藻突变株(Crypthecodium cohnii突变株2.4K-2A2-5)为出发藻,首先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探讨,然后在最优条件下进行50L、50T发酵罐放大实验。获得如下研究成果:1.优化了寇式隐甲藻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找出影响DHA产量的显着性因素,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再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21.41 g/L,谷氨酸钠11.54 g/L,硫酸镁7.25 g/L等,验证试验得到的生物量平均值为52.00 g/L,DHA产量平均值为5.65 g/L,与预测值相近,优化后DHA的产量提高了10.35%。2.优化了寇氏隐甲藻突变株的培养条件首先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出接种量,装液量,初始p H值3个主要影响因素;再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最佳营养条件为接种量为9.2%,初始p H为6.9,装液量为65 ml/500ml时,DHA产量最大为5.81 g/L,验证试验得到的DHA产量为5.80 g/L,与预测值相近,优化后DHA的产量提高了13.28%。3.通过变温培养提高了寇氏隐甲藻突变株的产脂量和DHA产量通过对不同温度培养结果的分析,建立了一种变温培养的发酵调控策略,通过四种不同发酵方案的研究可知,菌种在27℃下培养48 h后,再将发酵温度降到21℃时,其油脂产量可达14.44 g/L,DHA产量可达5.77 g/L,DHA产量相比单一温度27℃、21℃时培养分别提高了10%和23%。4.建立起了寇氏隐甲藻发酵产DHA藻油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菌体生物量、油脂产量和葡萄糖浓度的测定,用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建立起寇氏隐甲藻发酵过程中的动力学模型,运用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出模型参数,模型相关指数分别为:0.993、0.996和0.978,通过验证试验,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大部分都小于10%,说明所构建的模型与菌种实际发酵情况吻合度较好。5.对寇氏隐甲藻突变株进行补糖发酵研究并实现了中试生产探讨了50 L发酵罐中寇氏隐甲藻突变株的补糖工艺,通过对不同补糖时间和不同补糖浓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菌种培养至第54 h时,一次性补加3%的葡萄糖,其油脂产量和DHA产量可达到29.76 g/L和11.94 g/L。在此补糖条件下进行50 T罐的扩大化生产,其生物量平均为2.59 T,油量平均为0.98 T,DHA产量平均为409.0 kg。

二、几种无机盐对隐甲藻生长和DHA产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种无机盐对隐甲藻生长和DHA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寇氏隐甲藻生产DHA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隐甲藻概况及其DHA的合成途径
    1.1 FAS途径
    1.2 PKS途径
2 隐甲藻高产DHA的理性优化和改造研究
    2.1 碳氮源、pH和温度
    2.2 不同溶氧水平和化学诱导剂
    2.3 分子水平改造
    2.4 发酵法生产DHA的研究现状
3 总结

(2)高产DHA隐甲藻菌株的筛选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s)简介
    1.2 DHA简介
        1.2.1 DHA的结构和性质
        1.2.2 DHA的功能
        1.2.3 DHA的来源
        1.2.4 DHA的应用
    1.3 寇氏隐甲藻概述
        1.3.1 寇氏隐甲藻简介
        1.3.2 寇氏隐甲藻培养条件
        1.3.3 寇氏隐甲藻体内DHA合成途径
    1.4 碘蒸气显色方法介绍
    1.5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
        1.5.1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原理
        1.5.2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独特优势
        1.5.3 常温室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应用现状
    1.6 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1.6.1 代谢组学的概念和特点
        1.6.2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
        1.6.3 代谢组学的应用现状
        1.6.4 代谢组学的前景展望
    1.7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寇氏隐甲藻菌株的诱变及选育高油脂含量高生物量累积突变体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对象
        2.1.2 培养基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隐甲藻的培养条件
        2.2.2 隐甲藻的诱变方法
        2.2.3 碘蒸气筛选隐甲藻突变株
        2.2.4 隐甲藻菌株生长曲线和干重的测定
        2.2.5 残糖的测定方法
        2.2.6 淀粉的测定方法
        2.2.7 油脂的提取方法
        2.2.8 DHA的测定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ARTP 诱变隐甲藻
        2.3.2 隐甲藻突变株的筛选
        2.3.3 隐甲藻突变株的验证
        2.3.4 隐甲藻突变株的表型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寇氏隐甲藻突变株发酵罐放大实验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对象
        3.1.2 培养基
        3.1.3 实验仪器
        3.1.4 实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黏度的测定
        3.2.2 发酵罐培养方法
        3.2.3 干重的测定方法
        3.2.4 油脂和DHA的测定方法
        3.2.5 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
        3.2.6 残糖的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发酵罐培养隐甲藻细胞的生长情况
        3.3.2 发酵罐培养隐甲藻细胞的淀粉含量变化
        3.3.3 发酵液的黏度变化
        3.3.4 油脂和DHA产量
    3.4 小结
第4章 代谢组学技术解析寇氏隐甲藻突变株提高油脂和DHA含量的可能机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对象
        4.1.2 培养基
        4.1.3 实验仪器
        4.1.4 实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利用LC-MS技术分析寇氏隐甲藻代谢产物
        4.2.2 利用GC-MS技术分析寇氏隐甲藻代谢产物
        4.2.3 PCA分析
        4.2.4 热图分析
        4.2.5 荧光定量 PCR 方法
        4.2.6 塔格糖培养条件
        4.2.7 尼罗红染色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CA分析结果
        4.3.2 热图分析结果
        4.3.3 火山图分析结果
        4.3.4 塔格糖实验验证提高油脂含量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创新点
    5.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代谢物的缩写与全称
    附录 B LC-MS代谢组数据
    附录 C GC-MS代谢组数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隐甲藻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隐甲藻概述
2 隐甲藻种质资源
    2.1 同胞体
    2.2 诱变育种
    2.3 其他
3 隐甲藻的DHA生物合成途径
4 不同培养条件对隐甲藻生产DHA的影响
    4.1 环境条件
        4.1.1 温度
        4.1.2 光照
        4.1.3 pH值
        4.1.4 溶氧量
        4.1.5 其他
    4.2 培养基组成
        4.2.1 碳源
        4.2.2 氮源
        4.2.3 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4.2.4 其他
5 展望

(4)寇氏隐甲藻实验室适应性进化和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有关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简介
        1.1.1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
        1.1.2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
        1.1.3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简介
        1.1.4 DHA的来源
    1.2 寇氏隐甲藻
        1.2.1 寇氏隐甲藻简介
        1.2.2 寇氏隐甲藻的形态特征
        1.2.3 寇氏隐甲藻的培养条件
    1.3 DHA合成途径简介
        1.3.1 脂肪酸合成酶途径(FAS)
        1.3.2 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酶途径(PUFA)
        1.3.3 寇氏隐甲藻中DHA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1.4 基于实验室的适应性进化
    1.5 微藻中基因工程的研究
        1.5.1 微藻中遗传转化操作的研究
        1.5.2 微藻中基因组编辑的研究
        1.5.3 微藻脂肪酸生物合成基因工程的研究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意义
第2章 基于烯禾啶的实验室适应性进化提高DHA产率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菌株
        2.2.2 实验仪器
        2.2.3 寇氏隐甲藻培养
        2.2.4 实验试剂
        2.2.5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基于烯禾啶的CM-ALE体系的建立
        2.3.2 基于烯禾啶的CM-ALE可以提高寇氏隐甲藻胞内油脂的积累
        2.3.3 探究E-S菌株细胞内碳代谢的变化与油脂合成之间的关系
        2.3.4 E-S菌株中油脂合成途径的转录分析
        2.3.5 E-S菌株代谢组分析
        2.3.6 E-S菌株稳定性的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芝麻酚的实验室适应性进化提高寇氏隐甲藻的生长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菌株
        3.2.2 实验仪器
        3.2.3 寇氏隐甲藻培养
        3.2.4 实验试剂
        3.2.5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基于芝麻酚的CM-ALE解除寇氏隐甲藻对芝麻酚的敏感
        3.3.2 添加芝麻酚促进E-D菌株油脂和DHA产率的提高
        3.3.3 对芝麻酚促进寇氏隐甲藻生物量积累机制的探索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因工程改造寇氏隐甲藻促进细胞生长和油脂积累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实验菌株
        4.2.2 实验仪器
        4.2.3 寇氏隐甲藻培养
        4.2.4 实验试剂
        4.2.5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寇氏隐甲藻电击转化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4.3.2 寇氏隐甲藻基因转化体系的建立
        4.3.3 寇氏隐甲藻RuBisCO突变体的获得
        4.3.4 RuBisCO突变体细胞生长和油脂积累的比较分析
        4.3.5 代谢组分析RuBisCO蛋白突变体细胞内中心碳代谢的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附表

(5)裂壶藻突变株高产DHA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DHA
        1.1.1 DHA的结构与性质
        1.1.2 DHA的生理功能
        1.1.3 DHA的来源
        1.1.4 DHA的应用
    1.2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
        1.2.1 裂壶藻的研究
        1.2.2 微生物发酵工艺的优化
        1.2.3 微生物中DHA的合成途径
        1.2.4 微生物的诱变选育
        1.2.5 脂肪酸的检测
    1.3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2 裂壶藻突变株的生长发育和油脂积累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藻落形态特征
        2.2.2 生物显微镜观察分析
        2.2.3 电镜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乙醇胺等对裂壶藻突变株发酵产DHA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设备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单因素试验
        3.2.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3.2.3 脂肪酸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响应面法优化裂壶藻突变株的酶法破壁工艺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1.3 实验方法
        4.1.4 试验设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单因素试验
        4.2.2 响应面试验
        4.2.3 脂肪酸分析
        4.2.4 发酵罐试验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之处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寇氏隐甲藻培养基的优化及诱变育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1.1 DHA的简介
        1.1.1 DHA的来源
        1.1.2 DHA的相关功能
        1.1.3 DHA的相关应用
    1.2 寇氏隐甲藻的相关研究
        1.2.1 寇氏隐甲藻
        1.2.2 形态特征
        1.2.3 繁殖方式
        1.2.4 影响寇氏生长的因素
    1.3 诱变育种
        1.3.1 物理诱变育种
        1.3.2 化学诱变育种
        1.3.3 常温室压等离子体诱变育种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本研究实验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寇氏隐甲藻的纯化、保藏和鉴定
    1.1 实验材料
        1.1.1 藻种
        1.1.2 主要试剂
        1.1.3 培养基
        1.1.4 藻种的培养
        1.1.5 主要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纯化方法
        1.2.2 保藏方法
        1.2.3 分子生物学鉴定
        1.2.4 基因组大小的测定
        1.2.5 藻株的二代测序
    1.3 结果与分析
        1.3.1 纯化实验结果
        1.3.2 保藏实验结果
        1.3.3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1.3.4 基因组大小的测定结果
        1.3.5 二代测序实验结果
    1.4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寇氏隐甲藻培养基的优化
    2.1 实验材料
        2.1.1 藻种
        2.1.2 主要试剂
        2.1.3 培养基
        2.1.4 藻种的培养
        2.1.5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生物量的测定
        2.2.2 油脂的提取
        2.2.3 超声波破壁法提取油脂的优化
        2.2.4 油脂的甲酯化
        2.2.5 DHA的检测与定量分析
        2.2.6 单因素实验
        2.2.7 Plaekett-Burman (PB)实验
        2.2.8 最陡爬坡实验
        2.2.9 Box-Behnken实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超声波破壁法提取油脂的优化
        2.3.2 单因素实验结果
        2.3.3 Plaekett-Burman实验结果
        2.3.4 最陡爬坡实验结果
        2.3.5 Box-Behnken实验结果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寇氏隐甲藻的诱变育种
    3.1 实验材料
        3.1.1 藻种
        3.1.2 主要试剂
        3.1.3 培养基
        3.1.4 藻种的培养
        3.1.5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突变藻株的初筛
        3.2.2 突变藻株的复筛
        3.2.3 紫外诱变实验
        3.2.4 化学诱变实验
        3.2.5 ARTP诱变实验
        3.2.6 突变藻株遗传稳定性的研究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碘乙酸筛选平板实验结果
        3.3.2 丙二酸筛选平板实验结果
        3.3.3 磷酸香草醛反应法实验结果
        3.3.4 紫外诱变实验结果
        3.3.5 化学诱变实验结果
        3.3.6 ARTP实验结果
        3.3.7 突变藻株的比较
        3.3.8 突变藻株AZ-14遗传稳定性的研究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1 相关试剂及缓冲液配方
附录2 主要符号缩略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高产DHA微藻的筛选、藻油萃取工艺优化及抗肥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多不饱和脂肪酸
        1.1.1 多不饱和脂肪酸及DHA概况
        1.1.2 多不饱和脂肪酸及DHA的来源
        1.1.3 多不饱和脂肪酸及DHA的生理功能
    1.2 微藻生产DHA不饱和脂肪酸的现状
        1.2.1 高产DHA微生物种类
        1.2.2 微藻DHA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1.2.3 微藻生产DHA培养工艺优化研究现状
        1.2.4 藻油萃取方法研究进展
    1.3 肥胖症研究现状
        1.3.1 肥胖症现状
        1.3.2 肥胖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1.3.3 膳食营养成分调控肥胖的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立题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高产DHA微藻能力评价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用菌种
        2.1.2 培养基(g/L)
        2.1.3 试剂
        2.1.4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裂殖壶藻1381生长曲线的绘制
        2.3.2 破囊壶菌276生长曲线的绘制
        2.3.3 隐甲藻30334生长曲线的绘制
        2.3.4 隐甲藻30336生长曲线的绘制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外源添加物对裂殖壶藻生长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3.1 材料
        3.1.1 实验用菌种
        3.1.2 培养基(g/L)
        3.1.3 试剂
        3.1.4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芹菜根提取物对裂殖壶藻的影响
        3.3.2 隐甲藻提取物对裂殖壶藻的影响
        3.3.3 裂殖壶藻提取物对裂殖壶藻的影响
        3.3.4 隐甲藻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对裂殖壶藻的影响
        3.3.5 隐甲藻提取物丙酮部位对裂殖壶藻的影响
        3.3.6 隐甲藻提取物水部位对裂殖壶藻的影响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裂殖壶藻藻油提取工艺优化
    4.1 实验材料、试剂、设备
    4.2 实验内容
        4.2.1 超声辅助对裂殖壶藻油脂提取的单因素实验
        4.2.2 超声辅助对裂殖壶藻油脂提取的正交实验
        4.2.3 超临界CO_2萃取裂殖壶藻藻油的单因素实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超声辅助对裂殖壶藻藻油提取的优化
        4.3.2 超临界CO_2流体对裂殖壶藻藻油萃取的优化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HA抗肥胖活性的初步研究
    5.1 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模型的建立
        5.3.2 不同剂量藻油处理对高脂饮食肥胖小鼠体重的影响
        5.3.3 不同剂量藻油处理对高脂饮食肥胖小鼠脂肪和肝脏重量的影响
        5.3.4 微藻油对高脂饮食肥胖小鼠的影响
        5.3.5 微藻油对高脂饮食肥胖肝组织和附睾脂肪组织形态的影响
        5.3.6 微藻油对高脂饮食肥胖小鼠脂肪组织脂质代谢基因HSL表达的影响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8)利用代谢组学研究隐甲藻葡萄糖耐受及DHA生物合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简介
        1.1.1 DHA的结构
        1.1.2 DHA的功能及应用
        1.1.3 DHA的来源
        1.1.4 富含DHA的海洋微藻油的营养及安全评估
    1.2 DHA的生物合成途径
    1.3 寇氏隐甲藻生产DHA的研究进展
        1.3.1 寇氏隐甲藻形态与繁殖特点
        1.3.2 寇氏隐甲藻的DHA合成途径
        1.3.3 寇氏隐甲藻生产DHA的培养条件
    1.4 基于实验室的定向驯化
    1.5 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1.5.1 代谢组学的技术支持
        1.5.2 代谢组学在微藻研究中的应用
        1.5.3 代谢组学发展展望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意义
第2章 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定向驯化研究隐甲藻的葡萄糖耐受机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隐甲藻的驯化过程
        2.3.2 驯化株的特征
        2.3.3 GC-MS技术分析高耐糖的隐甲藻驯化株ALE
    2.4 小结
第3章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隐甲藻生长及DHA积累特性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寇氏隐甲藻间歇补料培养体系的建立
        3.3.2 寇氏隐甲藻生长过程形态变化特征
        3.3.3 间歇补料培养对寇氏隐甲藻油脂及DHA积累的影响
        3.3.4 LC-MS技术分析寇氏隐甲藻代谢物的变化
    3.4 小结
第4章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溶氧对隐甲藻DHA生产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溶氧水平培养对隐甲藻生长的影响
        4.3.2 不同溶氧水平对隐甲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3.3 不同溶氧水平对隐甲藻产DHA能力的影响
        4.3.4 代谢组分析不同溶氧水平下的隐甲藻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裂壶藻营养特性及其积累DHA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
        1.1.2 培养基
        1.1.2.1 平板与斜面培养基
        1.1.2.2 种子培养基
        1.1.2.3 发酵培养基
        1.1.3 试剂与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种子培养
        1.2.2 摇床发酵培养
    1.3 分析方法
        1.3.1还原糖质量浓度的测定
        1.3.2氨基酸质量浓度的测定
        1.3.3 生物量的测定
        1.3.4 油脂的提取及DHA含量的测定
        1.3.5 无机盐浓度对裂殖壶菌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裂壶藻代谢的基本特征
        2.1.1 糖氮代谢曲线
        2.1.2 裂壶藻生物量、油脂产量和DHA产量的变化曲线
    2.2 无机盐浓度对裂壶藻代谢的影响
        2.2.1 Na Cl浓度对裂壶藻生物量、油脂产量和DHA产量的影响
        2.2.2 不同Mg SO4浓度对裂壶藻生物量、油脂产量和DHA产量的影响
        2.2.3 不同KH2PO4浓度对裂壶藻生物量、油脂产量和DHA产量的影响
3 结果与讨论

(10)寇氏隐甲藻突变株高产DHA的集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DHA简介
        1.1.1 DHA的来源
        1.1.2 DHA的生理功能
        1.1.3 DHA的应用
    1.2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
        1.2.1 产DHA的菌种
        1.2.2 微生物中DHA的合成途径
        1.2.3 产DHA的条件优化
        1.2.4 产DHA的中试研究
        1.2.5 发酵工艺的研究
    1.3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2 寇式隐甲藻突变株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原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实验方法
        2.1.4 试验设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2.2 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与分析
        2.2.3 最陡爬坡试验结果与分析
        2.2.4 响应面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
3 寇氏隐甲藻突变株培养条件的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藻种
        3.1.2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3.1.3 试剂
        3.1.4 仪器与设备
        3.1.5 生物量、油脂提取和脂肪酸测定方法
        3.1.6 试验设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3.2.2 响应面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
4 变温培养寇氏隐甲藻突变株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藻种
        4.1.2 培养基
        4.1.3 试剂
        4.1.4 仪器与设备
        4.1.5 发酵条件
        4.1.6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温度对寇氏隐甲藻生长代谢的影响
        4.2.2 变温培养对寇氏隐甲藻突变株产DHA的影响
    4.3 小结
5 寇氏隐甲藻突变株发酵产DHA藻油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藻种
        5.1.2 培养基
        5.1.3 试剂
        5.1.4 仪器与设备
        5.1.5 发酵条件
        5.1.6 实验方法
        5.1.7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寇氏隐甲藻发酵过程
        5.2.2 寇氏隐甲藻生长模型
        5.2.3 产物形成模型
        5.2.4 底物消耗模型
        5.2.5 模型验证
    5.3 小结
6 寇氏隐甲藻突变株发酵罐补糖发酵的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藻种
        6.1.2 培养基
        6.1.3 试剂
        6.1.4 仪器与设备
        6.1.5 发酵条件
        6.1.6 实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50L发酵罐发酵结果
        6.2.2 50L发酵罐补料发酵研究
    6.3 50T发酵罐中生产DHA的研究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寇式隐甲藻突变株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7.1.2 寇式隐甲藻突变株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7.1.3 变温培养寇氏隐甲藻突变株的研究
        7.1.4 寇氏隐甲藻突变株发酵产DHA藻油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7.1.5 寇氏隐甲藻突变株发酵罐补糖发酵的研究
    7.2 创新之处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几种无机盐对隐甲藻生长和DHA产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寇氏隐甲藻生产DHA的研究进展[J]. 杨晓辉,贾晓强. 应用化工, 2020(12)
  • [2]高产DHA隐甲藻菌株的筛选及相关机制研究[D]. 吕明明. 天津大学, 2020(02)
  • [3]隐甲藻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研究进展[J]. 贾文斌,辛富刚,孙玉霞,姚川,丁汉凤.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0)
  • [4]寇氏隐甲藻实验室适应性进化和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研究[D]. 刁进进. 天津大学, 2018(06)
  • [5]裂壶藻突变株高产DHA调控研究[D]. 林源锋. 武汉轻工大学, 2018(01)
  • [6]寇氏隐甲藻培养基的优化及诱变育种[D]. 张雨.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5)
  • [7]高产DHA微藻的筛选、藻油萃取工艺优化及抗肥胖活性研究[D]. 石帅. 山东师范大学, 2017(05)
  • [8]利用代谢组学研究隐甲藻葡萄糖耐受及DHA生物合成机制[D]. 李兴锐. 天津大学, 2017(08)
  • [9]裂壶藻营养特性及其积累DHA的研究[J]. 吕小义,尹佳,付杰,田华,陈涛,何东平. 食品工业, 2016(01)
  • [10]寇氏隐甲藻突变株高产DHA的集约化研究[D]. 王澍. 武汉轻工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几种无机盐对隐孢子虫生长和DHA产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