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投资与财务管理的思考

高校投资与财务管理的思考

一、对高校投资理财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邱大兴[1](2021)在《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发展运作研究》文中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0%,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院校数量不断增加,在校生规模日益扩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已无法满足高校对获取社会资源的旺盛需求,因此高校通过拓宽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实现多元化融资发展,已然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大学教育基金会,作为支撑高校长远发展与对外联络合作的重要载体,是心系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胸怀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学的平台与纽带。尽管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新增数量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管理运作整体发展尚不完善,区域发展出现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大学教育基金会工作实践中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本研究以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发展运作为切入点,介绍了国内外教育捐赠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状况,依据基金会中心网公布的中基透明指数FTI排行榜,选取了其中29家中基透明指数FTI满分的大学教育基金会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这29家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组织架构、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三个方面,通过对29家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对比分析,了解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整体的发展现状,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研究首先对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概念内涵和功能特点入手,分析了大学教育基金会与其他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异同,指出其非营利性、主体性、无偿性三个特点,对涉及教育捐赠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理论基础加以梳理,例如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企业公民理论、社会慈善金字塔模型等理论。通过历史研究,对古今中外教育捐赠与大学教育基金会历史沿革和总体发展进行梳理,并对美国几家富有特色的大学教育基金会进行梳理,介绍其发展运作中的先进经验。其次,通过选取基金会中心网2019年中基透明指数FTI榜单中获得透明度满分的29家大学教育基金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搜集、数据归纳与统计,深入分析了29家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组织架构、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找出了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简要评析。最后,针对29家大学教育基金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在大学教育基金会组织架构方面,应完善组织架构,提升工作效率;适度扩大校外理事规模,兼顾理事会规模效应与协调成本;加强基金会专业团队建设,制定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在大学教育基金会财务管理方面,应保障开拓进取、务实高效的筹资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投资机制;贯彻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资金运营机制。在大学教育基金会项目管理方面,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优化项目分类管理体系,提升基金会工作效率;打造特色公益项目,树立品牌形象;保障项目过程公开透明,积极宣传公益事迹。

张开金[2](2020)在《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的需求与回应》文中研究指明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有机会接触各种金融产品与服务,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个人的财务问题,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学会管理自身的财务,具备一定的财经知识,拥有良好的财经素养至关重要。在人们的观念里,大学生作为高知群体,各方面的素养理应较为全面,但是实际上近几年来,伴随着财经问题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大学校园里出现的一些现象逐渐暴露了学生个体的财经素养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财经素养而危及大学生自身及家庭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了解大学生财经素养水平以及高校财经素养教育开展的现状,探究当前造成大学生财经素养水平不高的原因,找出大学生财经素养的需求并对大学生的需求做出相应的回应,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华中、华南、西南地区的四所高校的普通本科在校生作为研究样本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有效问卷705份,有效回收率为92.76%,利用SPSS 23.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除此之外,还对部分本科生进行了深入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财经素养水平偏低,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消费的非理性与无计划性并存;理财意识萌发但财经知识、技能匮乏;对互联网金融的接受度高但风险甄别能力不足等。其次,大学生对于财经素养教育的认知也很欠缺,比如对财经素养教育概念的理解有失偏颇;对财经素养教育内容的认知一知半解;对财经素养教育的功能与作用认识浅薄。最后,调查也发现学生对于学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的呼声却很高,他们在开展时间、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以及开展主体上都有多样化的需求。但是,学校对学生财经素养教育却存在整体性忽视的现象。本研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40个个案进行了小样本分析,解释了影响大学生财经素养水平的关键因子组合。最后,根据我国高校财经素养教育的现状以及影响大学生财经素养水平的关键因素分析,提出了从高校层面、家庭层面、政府层面以及大学生自身层面来完善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的对策建议。

李芳[3](2020)在《A银行高校客群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同时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资本市场发展和市场准入放开的冲击下,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有所放缓,亟需实行战略转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培养极具潜力的客户群体。截至2018年,高校大学生在学总规模达到3695万人,高校市场体量大、潜力强,对商业银行价值贡献度高。随着年青一代消费观念的变化,校园信贷市场前所未有的活跃,校园市场的支付结算潜力巨大,是各家商业银行市场拓展的“蓝海”。但随着行业不断发展,许多非正规网贷金融机构大量进入大学校园,在其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有些操作环节存在有许多违规甚而违法的行为,而大学生大多对正规的金融业务特别是信贷业务了解不多,对于市场上各金融主体、服务渠道、个人信贷产品及服务不能进行有效的甄别。而且近年来大学校园被一些不良消费风气所充冲蚀,难免会有部分缺乏正确消费观的学生发生非理性的举债消费行为,更有甚者还会对正常的学业产生严重的影响。近两年因深陷非法校园贷引发的不幸事件层出不穷,也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金融机构有义务引导学生树立金融理财观念和金融安全观念,创新和丰富服务高校大学生金融手段与工具,为大学校园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金融环境,打造健康、高效的高校金融生态圈。A银行作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较早介入高校客群的拓展和服务,并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在校大学生的金融资产沉淀率较低、对银行当期贡献度较弱,A银行在高校金融服务方面仍以公司机构业务为主,将业务重点聚焦在对公存款、贷款、银校通、代发工资,“校园一卡通”建设等方面,而对大学生这一特殊客户群体的金融理财观、安全观的养成以及消费观的培养引导不够,针对于大学生群体专门设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因此,本文在深入分析高校客群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调查问卷反映的实际情况,梳理出A银行在高校客群服务方面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应用STP战略分析法对A银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以及市场定位进行深度剖析,提出了A银行在服务高校客群时应采取的营销组合策略,进而实现A银行打造高校金融生态圈的战略目标。研究发现,第一,打造高校金融生态圈是商业银行服务高校客群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在服务高校客群时,不能将学校(校方)、学生、教职工以及企业/商户/第三方机构四大营销主体相互独立,而应该统筹规划、系统考虑,形成高校资金的“闭环”,构建高效、稳定的高校金融生态圈。第二,商业银行应该为高校客群提供更多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此来获得竞争优势,提升高校客群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第三,服务高校客群需要贴合客群成长路径及行为方式,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造高效、便捷的物理渠道,才能够提升客户体验,为商业银行获客、活客、留客提供有力支撑。第四,商业银行应在如何建立高校学生信用体系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在客户培养及成长阶段即启动信用初评,并在后续与之交互服务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客户信用画像。第五,金融监管部门也应将高校学生客群的信用评价纳入至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将其就业前的信用情况与其就业评价及其可享受的金融服务相关联,以此促使大家从学生时代起就要珍惜信用、积累信用,从而促进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

刘欣[4](2020)在《高校融资总量、结构及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国际间的博弈也越来越激烈。在全球范围内的博弈,不仅仅是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文化上的博弈,其实就其本身来讲,实质上是各国之间人才的博弈。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为本国源源不断的输送了优秀的人才,由此看来,各个国家想赢得大国间的博弈,高等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领域资源的投入,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2015年开始实施“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战略,不断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模式转变为“大众教育”模式,并即将进入“普及教育”模式。201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1)。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与所需资源的供给能力形成了矛盾,学校必须通过建设足够的教学科研设施和保障性配套设施、自我培养或引进优秀师资等才能更好的满足受教育群体的需求,保证教育产出的质量。只有充足的教育办学经费才能够满足高校稳定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对经费的需求,这就对高校进一步增加融资总量、优化融资结构不断提出新要求。我国高校融资仍主要依托传统的财政拨款,尽管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应逐渐拓宽高校自身资源和社会力量办学的融资方式或渠道,但总体来看我国高校的办学经费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且融资的规模有限,相对教育需求的快速发展而言还难以满足其现实需求。可见,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渠道的拓展及选择进而实现融资结构的优化尤为重要。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办学经费融资规模、结构及模式也必然发生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传统的高等教育办学经费融资模式已然不能适应经济转型的需求。因此,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条件下,高校多元化融资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考虑到数据来源的可得性、代表的普遍性和可比性,本文选择7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对外公开的融资数据为样本,通过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办学经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融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比较分析,构建了高校融资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高校融资水平进行了评价。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高校经费融资结构和融资绩效表现进行了回归分析,进而剖析了其对高校融资绩效的影响和成因。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及结构优化思路,以期提高高校经费融资绩效,提升高校办学质量。据此,本文中所提及的高校均指代教育部直属高校。主要研究内容结构如下: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数据来源、研究内容与结构、创新和有待研究的问题进行总体阐述,为论文谋篇布局并提出研究方向和思路。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对教育部直属高校、融资、内源性融资、外源性融资等概念进行界定。并对人力资本理论、成本分担理论、融资优序理论、绩效管理理论等理论进行具体分析。第三章,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演进分析。本章主要对高校经费融资总量、融资结构和融资模式的演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发现我国高校融资的特点、融资主要渠道及存在问题。第四章,基于区域分布的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比较分析。将我国高校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的经济区域布局,对其办学经费融资的总量、结构和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研究了差异性产生的原因。第五章,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本章提出了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并据此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对象及数据来源;对熵值法、变异系数法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方法进行了比较和适应性选择。根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全国层面、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高校融资水平进行了评价。第六章,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章根据第五章得出的结论,对高校经费融资结构和融资绩效表现进行了回归分析,分别从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层面出发,得出融资结构对高校融资绩效的客观影响,包括影响方向及影响显着程度,进而分析造成该种影响的原因。第七章,高校多元化拓展办学经费,提升融资绩效的路径。本章根据前文对我国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演进分析、空间比较和研究以及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提出了从政府维度,探索加大高校财政拨款力度,改善拨款方式;从高校的维度,拓宽办学经费融资渠道,完善内部配套机制;从社会维度,积极培养社会共同办教育的理念。第八章,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性概述。

朱妍洁[5](2020)在《电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革新,我国商务逐渐转向电子时代。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同时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研究电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笔者对在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以探究电商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原因,进而探讨消除消极影响的对策。第一部分,笔者对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的研究论述加以分析;第二部分,对电子商务概况进行分析,明晰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当前的发展状况;第三部分,探究了电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这也是本文探究的重点内容,其积极影响是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丰富了内容、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电商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从学生的心理、利益、网络成瘾以及道德认知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笔者针对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行原因分析,其中,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潮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趋势是形成积极影响的原因。大学生自身因素是产生消极影响的内因,社会文化和环境、家庭、法律以及高校工作的不到位也是引起消极影响的外因。第五部分,针对电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笔者提出了注重科学引导、加大监管力度和完善法律、开展自我教育、加强学校引导、抓好家庭教育这五个对策,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王春煌[6](2020)在《福建高校大学生金融理财风险防控研究 ——以MN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金融理财观念的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大学生参与金融理财的热情高涨,发展迅猛,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他们的理财行为以及对理财的风险防控正变得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当代大学生的金融理财现状如何,理财行为受到哪些因素影响,理财行为有什么特点,理财行为有哪些风险,大学生如何规避?本文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管理学相关原理,结合当前福建高校实际,对大学生金融理财现状及其风险防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论文从结构上说,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绪论,分析了大学生参与金融理财的时代背景,并对现有的大学生金融理财的研究情况进行简要阐述。第一章通过对金融理财相关名词产生的背景、最初的形态、发展历程以及内涵与外延进行简要描述,进而对大学生金融理财进行界定,最后对大学生金融理财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概述和评价。第二章基于MN学院的问卷调查。首先,重点分析了大学生金融理财的主要方向和个体因素对大学生金融理财的影响。其次。依据学生的访谈结果以及大学生金融理财的主客观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金融理财的特点。再者,对大学生金融理财风险意识进行介绍并分析了福建高校大学生金融理财风险防控现状。最后,根据金融理财风险防控现状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大学生个人的时间、经验、资金和知识水平,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高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大环境三方面。第三章主要是通过介绍福建高校的大学生金融理财风险防控的措施经验,并且分析这些风险防控措施的不足和存在问题,进而总结出福建高校应该汲取的经验启示。第四章结合大学生金融理财风险特征和金融理财风险防控措施的不足情况,提出加强高校金融理财风险防控知识教育与引导、重视大学生金融理财风险防控行为以及提升大学生自身金融理财风险防控能力等完善大学生金融理财风险防控的具体对策建议。结论及研究展望是对MN学院的金融理财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和梳理,并指出论文的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方向。总之,本文以MN学院大学生为主要研究样本,通过对问卷统计数据和走访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阐述,结合福建其他高校对大学生金融理财风险防控措施的剖析,并根据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及研究,对福建其他高校大学生金融理财风险防控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一些有助于完善大学生金融理财风险防控的对策和建议。当然了,由于大学生金融理财出现的时间较短,各种风险的产生和影响以及针对风险采取的防控措施对我国金融的影响可能尚未全部显现出来,缺乏长期切确数据提供依据,导致研究可能存在不足,有待今后随着实践发展和本人阅历的增长,深化对该问题的研究。

李家璇[7](2020)在《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感染力? ——基于M中学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参与度不高似乎是思想政治课的常态。但在一次校际同课异构活动中,一位教师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令人印象深刻,相较而言,另一位教师略显平淡。为何同样的教学内容、同套教学设计,不同教师授课,学生反应千差万别,经过分析,关键在于教学语言是否有感染力。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法,共开展三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通过对M中学思想政治课全体教师、学生代表的访谈和对教学实录的观察,诊断出思想政治课教师除声音小、语速快之外,还存在教学语言使用缺乏科学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普通话发音、专业术语表达缺乏规范性,教学语言缺乏逻辑性,表达不流畅。以此确定行动研究目标,教师通过加强教学语言基本功训练,深入挖掘教材、扎实备课、做好教学设计等手段,实施观察,基本达成行动研究的目标,但表达不流畅的问题仍然存在。第二轮行动研究在总结反思第一轮的基础上发现教师教学技能欠佳、教学语言缺乏交流性和方向性,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深入分析学情、合理设置情感教育目标,选用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尊重学生话语权,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理论知识,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交流环境。经过实施观察,行动研究目标达成。第三轮行动研究初始,教学语言还存在重复拖沓的问题,同时出现新现象,教学语言缺乏启发性、缺乏节奏感。通过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撰写逐字稿,加强语言节奏训练来解决问题,最终完成预定目标。经过三轮行动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显着提高。通过对三轮行动研究的总结和反思,得出如下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感染力的结论:开展语言技巧训练,提高教学语言基本功;备课时重视分析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要素,加强情感教育;教学情境符合时代要求,贴近现实生活;在分析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设置符合教学情境和语言规范的启发性问题;设计不同环节教学语言,撰写逐字稿;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话语权;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及时反馈学生回答;合理使用板书和辅助性教学语言。回顾行动研究的全过程,由于开展行动研究的时间有限、经验不足、理论水平不高、教学内容选择不全面,教师知识水平、教学语言节奏和语言风格对教学语言感染力的作用未得到充分验证,研究结论有待完善。研究型教师是社会对一线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同时还要树立问题意识,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总结发现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

王云[8](2020)在《G商业银行银校合作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其业务涉及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多,高校也称为其最重要的服务对象之一。政策对教育的支持及高校稳定的资金来源等都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能。随着银校合作项目的深入,商业银行参与的银校合作项目也越来越多,确实为商业银行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参与银校合作项目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银校合作项目的开展不可避免的存在风险,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科学合理地识别风险,进而有效地预防商业参与银校合作项目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来说意义重大。为此,本文针对G商业银行银校合作项目的风险管理展开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归纳了商业银行风险分析和银校合作项目的现状,并以“G商业银行银校合作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G商业银行银校合作项目的实际情况,将银校合作项目依据时间分为合作前、合作中、合作后三个阶段进行风险识别,同时从财务、信用、管理、技术及其他方面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分析了风险的成因。(2)建立了 G商业银行参与银校合作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从分析结果可知,对G商业银行参与银校合作项目的风险影响最大的是信用状况指标,尤其是银校双方信息对称性。其次是偿还能力指标和盈利状况指标。除此之外,管理能力、技术因素和其他因素都会影响G商业银行参与银校合作项目的风险。(3)针对风险评价结果,提出了五项风险防范建议:一是信用风险的应对,要完善银校联合管控机制;二是财务风险中偿还能力风险的应对,要制定适当的违约惩戒措施;三是财务风险中盈利能力风险的应对,要完善金融产品结构,转变合作思路;四是管理风险的应对,要提高银校合作项目管理能力;五是技术风险及其他风险的应对,要加强商业银行信息平台建设。

孟林林[9](2020)在《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制度化研究 ——以S市D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普通高中发展同质化问题严重,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特色课程作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核心载体,其产生、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什么,这是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之一。本研究尝试从制度化视角对普通高中特色课程的发展机制进行探讨。本研究以S市D校作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观察、访谈、实物收集等方法获得研究资料,探讨D校特色课程的产生缘由、实践历程、问题困境,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化视角深入分析D校特色课程产生与发展背后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D校特色课程制度化的产生源于内生性需求和外部制度变革的合力作用。特色课程经过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在制度化上体现为创新、习惯化、客观化和沉淀。每个阶段既有成功探索,也有困境阻碍。特色课程制度化的发展,既受到符号、惯例和人工器物作为制度传递者的推动,也受到组织制度、师资力量和社会资源三大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对D校特色课程制度化发展机制与经验的探讨,从制度化的视角对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发展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准确定位特色,获得师生认同;第二,落实制度传递,丰富特色形式;第三,加强制度建设,重构学校制度丛;第四,重视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度;第五,利用社会资源,保障特色实施。

邱海燕[10](2020)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研究》文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问题。大学生的消费生活受市场经济、消费主义思潮、大众传媒乃至网络的影响,目前高校的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明显落后于消费技术的发展步伐,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研究,探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教育路径刻不容缓。论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消费观教育面临着消费主义话语、多元价值观和市场经济的挑战,阐述了消费主义话语以一套完整的、全新的欲望生产机制改造着大学生的消费观,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冲击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市场经济下商品意识的泛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论文论证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正视挑战,从培养时代新人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工作。基于此,论文对消费和消费观进行了一个溯源性的梳理和总结,总结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消费观、西方消费观、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主要内容及价值取向,论证马克思主义“为人的”消费观指向人的实现和人的发展,强调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厘清消费、消费观等基本概念,对消费观的透彻分析本身就包含着对消费的分析,阐明消费的实质是促进人的发展。论文阐述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目标和原则,分析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着内在同一性,指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可行性。论文实证分析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现状:调查发现大学生消费行为方面生存消费比重最大,人际消费网络化和消费支付无现金化;大学生的消费观表现出传统勤俭节约观仍为主流、理性消费观为主导、非理性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特点;当前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存在消费观教育内容空泛、消费观教育活动开发不够、校内健康消费环境管理不严、消费观教育职责不明、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淡薄等问题,指出高校在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方面要主动作为,将工作做细、做实、做深。论文着重探讨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对策,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一个可行的途径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和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依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来开展消费观教育工作。此外,抓实管理载体、活动载体和网络载体,选好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时机,加强舆论引导,发挥合力效应,构建家校社会协同消费观教育氛围。

二、对高校投资理财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高校投资理财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发展运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六、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中外大学教育基金会历史沿革与发展状况
    一、国外大学教育基金会历史梳理
        (一)古希腊早期教育捐赠的起源
        (二)英美大学基金会的萌芽
        (三)美国现代大学基金会的发展
    二、美国大学基金会管理经验梳理
        (一)组织架构专业化,市场运作效率高
        (二)筹募计划具有战略性,筹募渠道多元化
        (三)投资运营科学化,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四)项目实施特色化,宣传推广措施得力
    三、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发展回顾
        (一)我国古代教育捐赠的起源
        (二)我国近代教育捐赠的萌芽
        (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发展
第三章 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发展运作研究——基于FTI中基透明指数的案例分析
    一、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基本概况
    二、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组织架构分析
        (一)理事会
        (二)监事会
        (三)专职工作人员
        (四)职能部门
    三、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财务管理分析
        (一)筹资能力分析
        (二)投资管理分析
        (三)资金运营管理分析
    四、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项目管理分析
第四章 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发展运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大学教育基金会组织架构
        (一)完善组织架构,提升工作效率
        (二)适度扩大校外理事规模,兼顾理事会规模效应与协调成本
        (三)加强基金会专业团队建设,制定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二、提高大学教育基金会财务管理水平
        (一)保障高效务实、开拓进取的筹资机制
        (二)建立科学稳健的投资机制
        (三)贯彻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资金运营机制
    三、强化大学教育基金会项目管理绩效
        (一)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二)优化项目分类管理体系,提升基金会工作效率
        (三)打造特色公益项目,树立品牌形象
        (四)保障项目过程公开透明,积极宣传公益事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的需求与回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对财经素养相关研究
        1.3.2 国内外对财经素养教育的研究
        1.3.3 文献评述
    1.4 概念界定
        1.4.1 财经素养
        1.4.2 财经素养教育
    1.5 主要理论依据
        1.5.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5.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6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2 财经素养教育发展历程与实践
    2.1 国外财经素养教育的实践及经验
        2.1.1 日臻完善的财经素养教育政策框架
        2.1.2 丰富完备的财经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2.1.3 类型多样的财经素养教育评价机制
        2.1.4 相融配合的财经素养教育协同氛围
    2.2 国内财经素养教育的探索与拓展
        2.2.1 学校对财经素养教育的实践
        2.2.2 区域对财经素养教育的探索
        2.2.3 企业对财经素养教育的推动
    2.3 本章小结
3 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的现状调查
    3.1 研究设计
        3.1.1 问卷设计
        3.1.2 访谈设计
    3.2 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现况的统计分析
        3.2.1 大学生财经素养水平的基本情况
        3.2.2 大学生对财经素养教育的认知
        3.2.3 大学生对财经素养教育的需求
    3.3 研究结果
        3.3.1 大学生消费非理性和无计划性并存
        3.3.2 大学生理财意识萌发但财经知识技能匮乏
        3.3.3 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接受度高但风险甄别能力不足
        3.3.4 大学生对财经素养教育概念的理解有失偏颇
        3.3.5 大学生对财经素养教育内容的认识一知半解
        3.3.6 大学生对财经素养教育的功能作用认识浅薄
        3.3.7 学校对财经素养教育的整体性忽视,发挥作用有限
        3.3.8 家庭对财经素养教育的方式存在误区,家庭教育欠缺
        3.3.9 大学生对财经素养教育的多方面需求
    3.4 本章小结
4 大学生财经素养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模糊集定型比较分析(fs/QCA)
    4.1 关于大学生财经素养影响因素的既有解释
    4.2 Fs/QCA研究设计
        4.2.1 案例选择与资料收集方式
        4.2.2 条件变量与研究假设
        4.2.3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完善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的对策建议
        5.2.1 高校层面
        5.2.2 家庭层面
        5.2.3 政府层面
        5.2.4 大学生层面
    5.3 创新之处
    5.4 存在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 B:访谈提纲
附录 C:访谈录音整理
后记

(3)A银行高校客群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消费者行为理论
        2.1.2 4Ps营销理论
        2.1.3 4Cs营销理论
    2.2 文献综述
第三章 A银行大学生客群营销环境分析
    3.1 大学生群体金融特征
        3.1.1 高潜力
        3.1.2 高成长
        3.1.3 高循环
    3.2 A银行大学生客群外部环境分析
        3.2.1 政治环境分析
        3.2.2 经济环境分析
        3.2.3 社会环境分析
        3.2.4 技术环境分析
    3.3 A银行大学生客群营销现状SWOT分析
        3.3.1 企业优势(Strengths)分析
        3.3.2 企业劣势(WeAknesses)分析
        3.3.3 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3.3.4 外部威胁(ThreAts)分析
第四章 高校客群消费行为分析
    4.1 研究实例选择
        4.1.1 符合案例典型性要求
        4.1.2 符合数据可获取性要求
        4.1.3 满足理论抽样和构建的要求
    4.2 问卷设计
    4.3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4.3.1 消费情况
        4.3.2 支付方式
        4.3.3 信贷需求
        4.3.4 投资经验
第五章 A银行营销组合策略制定
    5.1 STP战略分析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
        5.1.3 市场定位
    5.2 高校客群营销组合策略
        5.2.1 产品策略
        5.2.2 价格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促销策略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高校融资总量、结构及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1 关于高校融资的必要性的研究
        1.3.2 关于高校融资的影响要素的研究
        1.3.3 关于高校融资的对策建议的研究
        1.3.4 关于国外高校融资经验借鉴的研究
        1.3.5 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数据来源
    1.5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
    1.6 创新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教育部直属高校
        2.1.2 融资
        2.1.3 内源性融资
        2.1.4 外源性融资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成本分担理论
        2.2.3 融资优序理论
        2.2.4 绩效管理理论
第3章 高校办学融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演进分析
    3.1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演进
        3.1.1 高校经费融资总量的演进
        3.1.2 高校经费融资结构的演进
        3.1.3 高校经费融资模式的演进
    3.2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的特点
        3.2.1 经费融资总量呈平稳上升态势
        3.2.2 经费融资结构呈多样性特征
        3.2.3 经费融资模式呈现经费来源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
    3.3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的主要渠道
        3.3.1 财政拨款
        3.3.2 教育事业收入
        3.3.3 科研事业收入
        3.3.4 社会捐赠收入
        3.3.5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3.3.6 其他收入
    3.4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的问题
        3.4.1 对国家财政拨款的外源性融资依赖性较强
        3.4.2 经费融资结构有待改善
        3.4.3 社会捐赠收入的吸引力不足
第4章 基于区域分布的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结构及模式的比较分析
    4.1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的比较分析
        4.1.1 东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分析
        4.1.2 中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分析
        4.1.3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分析
        4.1.4 东北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分析
        4.1.5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总量区域差异性分析
    4.2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的比较分析
        4.2.1 东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分析
        4.2.2 中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分析
        4.2.3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分析
        4.2.4 东北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分析
        4.2.5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区域差异性分析
    4.3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
        4.3.1 东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分析
        4.3.2 中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分析
        4.3.3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分析
        4.3.4 东北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分析
        4.3.5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模式的区域差异分析
第5章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5.1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5.1.1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5.1.2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5.1.3 评价对象及数据来源
        5.1.4 评价方法与选择
    5.2 全国层面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分析
        5.2.1 全国层面高校办学经费内源性融资水平分析
        5.2.2 全国层面高校办学经费外源性融资水平分析
        5.2.3 全国层面高校办学经费综合融资水平分析
    5.3 基于区域分布的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评价分析
        5.3.1 东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评价
        5.3.2 中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评价
        5.3.3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评价
        5.3.4 东北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水平评价
第6章 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变量界定及模型构建
        6.1.1 变量界定及选择
        6.1.2 模型构建
    6.2 全国层面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的影响
        6.2.1 多重共线性检验
        6.2.2 全国层面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影响的回归分析
    6.3 东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的影响
        6.3.1 多重共线性检验
        6.3.2 东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影响的回归分析
    6.4 中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的影响
        6.4.1 多重共线性检验
        6.4.2 中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影响的回归分析
    6.5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的影响
        6.5.1 多重共线性检验
        6.5.2 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影响的回归分析
    6.6 东北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的影响
        6.6.1 多重共线性检验
        6.6.2 东北地区高校办学经费融资结构对融资绩效表现影响的回归分析
第7章 高校多元化拓展办学经费,提升融资绩效的路径
    7.1 从政府维度,探索加大高校财政拨款力度,改善拨款方式
        7.1.1 探索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拨款力度
        7.1.2 政府拨款以绩效为导向
        7.1.3 加强对高校办学经费绩效的审计、评估和监督管理
    7.2 从高校的维度,拓宽办学经费融资渠道,完善内部配套机制
        7.2.1 充分利用教学、科研资源,拓宽办学经费内源性融资渠道
        7.2.2 充分发挥融资组织和管理机构的功能,拓宽办学经费外源性融资渠道
        7.2.3 强化高校内部管理,提升资金配置绩效
    7.3 从社会维度,积极培养社会共同办教育的理念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电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研究现状
        2.发展趋势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多学科理论综合运用法
        3.理论联系实际法
        4.问卷调查法
    (五)创新点
二 电商概述
    (一)电商的概念
    (二)电商的特征
    (三)电商的发展现状
三 电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2.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3.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消极影响
        1.滋生不良的消费心理
        2.风险交易损害学生的利益
        3.助长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4.大学生道德认知歪曲
四 电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一)产生积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1.顺应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适应世界经济潮流
        3.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活化的趋势
    (二)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1.不良社会思潮与文化侵袭
        2.监管不到位,法律不完善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
        4.家庭教育引导不明确
        5.大学生自身存在不良因素
五 应对电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消极影响的对策
    (一)注重科学引导,净化社会风气
        1.正确认识社会矛盾,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2.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提高大学生分辨能力
        3.加强传播监管力度,探索新型引导模式
        4.丰富宣传方式,控制舆论导向
    (二)加大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
        1.加强网络监管和电商人员教育
        2.完善法律法规
    (三)加强学校引导,关注学生成长
        1.增加相关课程,引导正确消费
        2.加强法治教育,提高防范维权意识
        3.建设校园文化,丰富实践活动
        4.开展“三观”教育,密切师生联系
    (四)从小抓好教育,形成良好家风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消费意识
        2.加强教育监管,合理控制消费
        3.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培养看齐意识
        4.建立家规家训,培养规矩意识
    (五)进行自我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1.平衡消费心态,明确消费目的
        2.提高法律意识,保护个人利益
        3.提高自制力,抵制不良诱惑
        4.坚持终身学习,及时自我反省
六 结语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福建高校大学生金融理财风险防控研究 ——以MN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内容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五、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金融理财的概念
    第二节 大学生金融理财界定
    第三节 金融理财风险及监管理论
    第四节 大学生理财体现的金融创新理论
第二章 MN学院大学生金融理财及风险防控现状分析
    第一节 MN学院大学生金融理财现状
    第二节 MN学院大学生金融理财风险防控现状
第三章 福建部分高校大学生金融理财风险防控经验借鉴
    第一节 福建部分高校大学生金融理财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
    第二节 福建部分高校大学生金融理财风险防控经验启示
第四章 强化高校大学生金融理财风险防控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大学生金融理财的政策监管
    第二节 加强金融理财风险防控知识教育普及
    第三节 重视大学生金融理财风险防控行为
    第四节 提升大学生自身金融理财风险防控能力
结论及研究展望
    一、结论
    二、研究展望
附录 大学生金融理财现状和风险防控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感染力? ——基于M中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教学语言
        2.教学语言的感染力
    (四)文献综述
        1.教学语言的相关研究
        2.教学语言感染力的相关研究
        3.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2.行动研究中的资料收集
        3.行动研究中的道德伦理
    (六)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研究思路
        2.研究框架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
    (一)诊断
    (二)计划
        1.制定行动计划
        2.编写教学设计
    (三)实施
    (四)观察
    (五)反思
        1.目标达成度
        2.不足之处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诊断
    (二)计划
        1.制定行动计划
        2.编写教学设计
    (三)实施
    (四)观察
    (五)反思
        1.目标达成度
        2.不足之处
四、第三轮行动研究
    (一)诊断
    (二)计划
        1.制定行动计划
        2.编写教学设计
    (三)实施
    (四)观察
    (五)反思
        1.目标达成度
        2.不足之处
五、总结和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二)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类
致谢
附录

(8)G商业银行银校合作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
        1.2.2 银校合作项目的发展现状与风险分析
        1.2.3 文献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章节安排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2.1 银校合作项目概述
        2.1.1 商业银行概念
        2.1.2 银校合作项目的范围
    2.2 风险管理概述
    2.3 层次分析法
3 G商业银行银校合作项目的风险识别
    3.1 G商业银行概述
    3.2 G商业银行银校合作项目的现状
    3.3 G商业银行银校合作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3.3.1 合作前调查
        3.3.2 合作中审查
        3.3.3 合作后检查
    3.4 G商业银行银校合作项目面临的风险
        3.4.1 财务风险
        3.4.2 信用风险
        3.4.3 管理风险
        3.4.4 技术风险
        3.4.5 其他风险
    3.5 银校合作项目风险的成因分析
        3.5.1 银行信贷机制不完善
        3.5.2 高校贷款管理模式不健全
        3.5.3 银校彼此信任不足
        3.5.4 缺乏联合风险防范意识
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银校合作项目风险评价
    4.1 银校合作项目风险评价的步骤
    4.2 银校合作项目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4.2.1 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4.2.2 评价指标体系
    4.3 层次分析法在银校合作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4.3.1 数据收集
        4.3.2 评价模型
        4.3.3 评价过程
        4.3.4 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5 G商业银行银校合作项目风险预防的对策与建议
    5.1 完善银校联合管控机制
    5.2 制定适当的违约惩戒措施
    5.3 完善金融产品结构
    5.4 提高银校合作项目管理能力
    5.5 加强商业银行信息平台建设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征求意见稿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制度化研究 ——以S市D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的政策趋势
        (二)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的实践困惑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特色课程研究
        (二)制度化研究
        (三)简要述评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
        (一)特色课程
        (二)制度化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对象
        (三)分析框架
    四、研究创新点
    五、研究伦理
第三章 D校特色课程制度化实践历程
    一、调研过程
        (一)为何选择D校?
        (二)进入研究现场
        (三)收集研究资料
        (四)编码访谈材料
    二、D校特色课程制度化的萌芽(2008-2010 年)
        (一)“特色”的提出
        (二)“贵人”的相助
        (三)“特色”的落地
        (四)小结
    三、D校特色课程制度化的发展(2011-2016 年)
        (一)从“理财”到“金融素养培育”
        (二)金融素养培育课程实施受阻
        (三)成立“J”组织汇聚金融资源
        (四)金融素养培育课程体系初步形成
        (五)金融素养培育课程师资队伍壮大
        (六)金融素养培育课程形式丰富
        (七)小结
    四、D校特色课程制度化的初步成熟(2017 年-至今)
        (一)金融素养培育课程初步成熟
        (二)金融素养培育特色教研组诞生
        (三)金融素养培育课程评价走向完善
        (四)金融素养培育课程实施面临新挑战
        (五)小结
第四章 D校特色课程制度化的传递机制与影响因素
    一、特色课程制度化的产生机制
        (一)内生性的需求
        (二)外部制度的变革
    二、特色课程制度化的传递机制
        (一)符号传递
        (二)惯例传递
        (三)人工器物传递
    三、特色课程制度化的影响因素
        (一)组织制度
        (二)师资力量
        (三)社会资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一)准确定位特色,获得师生认同
        (二)落实制度传递,丰富特色形式
        (三)加强制度建设,重构学校制度丛
        (四)重视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度
        (五)利用社会资源,保障特色实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思路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消费与消费观的实质
    第一节 消费的实质
        一、消费的内涵
        二、消费的实质
    第二节 中西消费观概观
        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消费观
        二、西方消费观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
        一、“为人的消费”消费观
        二、生产与消费的辩证观
        三、消费与闲暇的辩证观
    第四节 消费观的实质
        一、消费观的内涵
        二、消费观的实质
第三章 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
    第一节 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内涵
        一、消费观教育
        二、大学生消费观教育
    第二节 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同一性
        一、目标存在内在契合性
        二、内容上具有相辅相成性
        三、方法上具有内在一致性
    第三节 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一、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目标
        二、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原则
第四章 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节 应对现实挑战的需要
        一、消费主义话语的挑战
        二、多元价值观的挑战
        三、市场经济的挑战
    第二节 培养时代新人的需要
        一、大学生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强大力量
        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的“拔节孕穗期”
第五章 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现状
    第一节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现实表现
        一、生存消费比重最大
        二、人际消费网络化
        三、消费支付无现金化
    第二节 大学生消费观的特点
        一、传统勤俭节约观仍为主流
        二、理性消费观为主导
        三、非理性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第三节 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观教育内容空泛
        二、消费观教育活动开发不够
        三、校内健康消费环境管理不严
        四、消费观教育职责不明
        五、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淡薄
第六章 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对策
    第一节 丰富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内容
        一、克勤克俭教育
        二、理性消费观教育
        三、适度消费观教育
        四、绿色消费观教育
        五、发展型消费观教育
    第二节 拓展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渠道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二、借助活动载体融入校园文化
        三、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
        四、借力网络载体构建网络消费观教育阵地
    第三节 凝聚消费观教育力量
        一、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二、发挥管理人员的管理育人作用
        三、激发大学生参与消费观教育的积极性
    第四节 选好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时机
        一、新生入学教育阶段抓实预警教育
        二、奖助学金评选前后做好扶贫教育
        三、职业价值观教育阶段抓好生涯教育
    第五节 构建家校社会协同的消费观教育氛围
        一、家庭成员内部要加强思想沟通
        二、提高高校消费观教育话语的引领实效
        三、社会舆论要唱响主旋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四、对高校投资理财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发展运作研究[D]. 邱大兴.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大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的需求与回应[D]. 张开金.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3]A银行高校客群营销策略研究[D]. 李芳. 山西大学, 2020(01)
  • [4]高校融资总量、结构及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析[D]. 刘欣. 吉林大学, 2020(08)
  • [5]电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朱妍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6]福建高校大学生金融理财风险防控研究 ——以MN学院为例[D]. 王春煌.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7]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感染力? ——基于M中学的行动研究[D]. 李家璇.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8]G商业银行银校合作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 王云.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9]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制度化研究 ——以S市D校为例[D]. 孟林林.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10]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研究[D]. 邱海燕. 湖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高校投资与财务管理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