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舒曼《童年情景》演奏说明(一)

关于舒曼《童年情景》演奏说明(一)

一、关于舒曼《童年情景》的演奏示意(一)(论文文献综述)

张一女[1](2016)在《钢琴组曲《童年情景》和《儿童园地》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和克洛德·阿施尔·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是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流派中重要的两个作曲家、演奏家。其中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在欧洲浪漫乐派中具有独特创作风格,被称为“浪漫乐派德国的领袖人物”。他将钢琴小品发展到了极致,并创新了钢琴套曲的题材。克洛德·阿施尔·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人物。十九世纪中后叶不断崛起的各种学术及音乐思潮的影响受到了浪漫主义后期社会文化的冲击,德彪西的音乐在和声与曲式上出现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风格缥缈独特,因此德彪西被称作“印象主义时期的音乐开创者”。舒曼的《同年情景》组曲和德彪西的《儿童园地》组曲,其内容都在描述孩子的天真无邪,且两部作品的情愫都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刻画孩子的内心世界。但舒曼的《儿童园地》创作情感来源于他对自己儿时的美好回忆,并用成年人的目光去聆听孩子的内心变化,表达了自己对克拉拉的喜爱之情。而德彪西对《童年情景》的创作情愫是为了讨好女儿的欢心,描绘了女儿在游戏中的情景。两首组曲都是以写景,写物,写情的钢琴小品组成的钢琴套曲,而这些小品都被赋予有趣的文字标题。每首小品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所以两首组曲对比分析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从:钢琴组曲起源与发展、两首组曲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及演奏技法四个方面来初步比较两首组曲,从而做出归纳总结,更全面的了解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及创作特征,更细致的掌握了两位作曲家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特点,为以后的演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启示,在以后的道路上能更正确的诠释作品。

袁玥[2](2012)在《别样童趣—舒曼《童年情景》与德彪西《儿童园地》的分析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罗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乐派最具有独创性的人物之一,是德国音乐史上被誉为“浪漫乐派德国的领袖人物”和“最伟大的音乐诗人”。他将钢琴小品发展到极致,并创新了钢琴套曲题材,成为钢琴文献中珍贵的宝藏。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重要人物,是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也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开创人物。他的大胆创新,挖掘出钢琴前所未有的音响与色彩,开拓了钢琴音色的微观世界。两位作曲家在音乐史不同时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在一些领域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历史地位。舒曼《童年情景》与德彪西《儿童园地》都是以写景、写物、写情的钢琴小品组成的钢琴套曲,这些小品都被赋予文字标题,既各自独立又具有内在的联系。本文主要通过来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初浅分析,了解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并感受钢琴的艺术魅力。论文主体分为三各部分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阐述时代特征与作曲家生平,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及生平,对两位作曲家音乐风格有了更深的体会。第二部分介绍舒曼《童年情景》与德彪西《儿童乐园》钢琴套曲,通过创作背景及文字标题来分析其创作的目的与意义,并从旋律、和声、节奏和调式曲式几个方面剖析其独特的音乐语汇。第三部分分析演奏技巧及运用,在演奏技巧上从音色、触键和踏板来展开研究,力求能够全面正确地诠释作品并演奏。

朱瑾[3](2011)在《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教学研究》文中指出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音乐文化史上最突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评论家,更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同时也是钢琴套曲这一体裁的创始人。在他众多的音乐作品中,他的钢琴套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研究钢琴套曲《童年情景》这部经典之作,能够更深入的理解舒曼创作中,浪漫主义的诗意和幻想的完美融合,对舒曼的钢琴套曲这一体裁有一个系统、概略的了解;更全面的掌握舒曼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特点,并学会如何更好的演奏舒曼的钢琴作品。本人试图从教学的角度来论述这部作品在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以及通过怎样积极有效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总体把握能力。具体从三方面进行论述:一、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教学问题,二、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教学分析,三、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教学完善。在提高学生对作品整体把握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张妍[4](2010)在《对舒曼《童年情景》音乐风格及演奏技法的研究》文中指出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是十九世纪浪漫乐派主要的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的音乐充满了幻想和诗意,善于用音乐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刻画生活中的人物性格及场景。他将音乐和文学、诗歌联系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另外舒曼深厚的文学修养也为他的音乐评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批判当时音乐生活中的腐朽思想,并用他敏锐的艺术眼光发掘艺术新星并极力向社会推荐。他为欧洲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舒曼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钢琴作品占有重要地位。他首创了钢琴小品套曲这种体裁。他为这种体裁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童年情景》(op.15)是舒曼最有名气的几首钢琴套曲之一,它由13首短小精悍的小曲组成,每个小曲都描绘了一个小故事,表达了大人对童年时光的回忆和留恋之情。《童年情景》是笔者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曲目,由于它集中体现了舒曼的创作技法和富于诗意的艺术风格。所以决定以它作为毕业论文。论文中介绍了舒曼的生平和创作;《童年情景》的创作特点和演奏技巧;最后是演奏版本的比较。笔者希望通过对《童年情景》在理论上和实际演奏中的理解,对以后研究舒曼及其作品有更好的启示作用。

周玲[5](2006)在《关于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织体写作之研究》文中提出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重要的浪漫主义音乐家,在舒曼身上,我们看到了浪漫派精神的化身,他的浪漫气质大部分是从文学引申和培育出来的。对于我们而言,在今天,最珍贵的还是他留下的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最为着名的还是他的艺术歌曲的创作,在舒曼的艺术歌曲中,钢琴和旋律处于平等地位,甚至有时钢琴部分显得是更重要。也许是受了巴赫的的影响,舒曼在艺术歌曲钢琴织体的使用上是别具特色的。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对浪漫主义诗歌的敏捷而直接的洞察力表现在他的歌曲形式丰富多变、表情亲切;钢琴织体和独立的钢琴作品集中表现了许多日后成为浪漫主义时代钢琴风格的特征。在以往对舒曼艺术歌曲作品的研究中,研究者大多从声乐的角度展开研究,较少的以织体写作为切入点,因此为了深入的探究舒曼钢琴伴奏织体的写作和应用,以及与舒曼独立钢琴作品的联系,本课题将重点以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为研究对象,试图以对这一声乐套曲的钢琴伴奏织体的分析与研究,为更深层次的阐释舒曼艺术歌曲做新的尝试。本论文从浪漫主义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从十九世纪以来在欧洲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不同的革命形式以及拿破仑的失败使封建势力得以全面复辟引入,阐述了19世纪初期在文学艺术领域内产生浪漫主义思潮的社会原因。在这一时期许多音乐家、作曲家们谱写了为革命服务的歌曲、合唱曲和进行曲等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接着笔者介绍了德国浪漫主义运动。19世纪初浪漫思潮首先在德国兴起,继而在英、法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浪漫主义从文学转到音乐方面来形成于19世纪20年代,以韦伯的歌剧和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为最初标志。舒曼的歌曲创作在他结婚的1840年达到顶峰,仅此一年中,他谱写了大约140首歌曲。他的代表作《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和《诗人之恋》等都是在这一年所作,因此1840年被称为舒曼的歌曲之年。在这些歌曲中,他以纤巧的笔触描述了对克拉拉的爱情。第三章是本论文的核心内容,在第三章里,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民族音乐风格的确定。

谢小河[6](2002)在《关于舒曼《童年情景》的演奏示意(一)》文中认为

二、关于舒曼《童年情景》的演奏示意(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舒曼《童年情景》的演奏示意(一)(论文提纲范文)

(1)钢琴组曲《童年情景》和《儿童园地》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童年情景》和《儿童园地》组曲的背景分析
    第一节 钢琴组曲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
        二.发展
    第二节 《童年情景》组曲
        一.时代特点
        二.《童年情景》的创作背景
    第三节 《儿童园地》组曲
        一.时代特点
        二.《儿童园地》的创作背景
    小结
第二章 《童年情景》和《儿童园地》组曲的创作手法分析
    第一节 作品的结构分析
        一、《童年情景》组曲
        二 . 《儿童园地》组曲
    第二节 两首组曲结构中风格的区别与联系
        一.《童年情景》中舒曼的个性音乐特征
        二.《儿童园地》中德彪西的个性音乐特征
        三.两首组曲风格的区别与把握
第三章 《童年情景》和《儿童园地》组曲的演奏分析
    第一节 触键
        一. 触键的历史演变与分类
        二. 两部组曲触键方法对比分析
    第二节 踏板
        一.踏板的起源与分类
        三.两部组曲踏板的使用对比分析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2)别样童趣—舒曼《童年情景》与德彪西《儿童园地》的分析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时代特征与作曲家生平
    1.1 浪漫主义时期
        1.1.1 浪漫主义
        1.1.2 浪漫主义音乐
    1.2 印象主义时期
        1.2.1 印象主义绘画
        1.2.2 印象主义音乐
    1.3 舒曼
        1.3.1 生平
        1.3.2 音乐风格
    1.4 德彪西
        1.4.1 生平
        1.4.2 音乐风格
2 《童年情景》与《儿童园地》的比较研究
    2.1 对感情色彩的比较研究
        2.1.1 《童年情景》的创作背景
        2.1.2 《童年情景》的标题特征
        2.1.3 《儿童园地》的创作背景
        2.1.4 《儿童园地》的标题特征
        2.1.5 小结
    2.2 对创作特征的比较研究
        2.2.1 旋律
        2.2.2 和声
        2.2.3 节奏
        2.2.4 调式及曲式
        2.2.5 小结
3 对舒曼、德彪西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3.1 音色
        3.1.1 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的音色特点
        3.1.2 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内容
    3.2 触键
        3.2.1 触键方法的变革
        3.2.2 触键方法的分类
        3.2.3 《童年情景》的演奏提示
        3.2.4 《儿童园地》的演奏提示
        3.2.5 小结
    3.3 踏板
        3.3.1 踏板概括
        3.3.2 踏板的基本使用
        3.3.3 《童年情景》踏板的运用
        3.3.4 《儿童园地》踏板的运用
        3.3.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3)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教学问题
    第一节 对作品创作背景、特征了解的忽视
    第二节 对作品风格、曲式、调性分析的缺乏
    第三节 对作品心理练习的缺失
第二章 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教学分析
    第一节 作品的艺术形象
    第二节 触键与音色的训练
    第三节 速度与力度的训练
第三章 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教学完善
    第一节 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音乐审美能力
    第二节 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音乐表现能力
    第三节 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总体把握能力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对舒曼《童年情景》音乐风格及演奏技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舒曼生平和创作
    1.1 舒曼生平
    1.2 舒曼与同时期其他作曲家在创作上的异同
        1.2.1 相同点
        1.2.2 不同点
第二章 对《童年情景》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的研究
    2.1 关于《童年情景》的标题
        2.1.1 标题音乐的概念和作用
        2.1.2 舒曼标题的特点
        2.1.3 对《童年情景》标题特点的分析
    2.2 《童年情景》音乐风格及特点
        2.2.1 旋律特点
        2.2.2 节奏特点
        2.2.3 和声特点
        2.2.4 织体特点
        2.2.5 曲式特点
    2.3 《童年情景》演奏技法与音乐处理
        2.3.1 对《童年情景》13 首小曲的演奏技法和音乐处理的分析
        2.3.2 对《童年情景》的整体把握
第三章 演奏版本的比较
    3.1 演奏家演奏风格简介
        3.1.1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
        3.1.2 玛尔塔·阿格里奇
        3.1.3 仲道郁代
    3.2 三位演奏家的演绎剖析
        3.2.1 三位大师的速度对比
        3.2.2 三位大师的演奏时间对比
        3.2.3 音乐处理的不同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关于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织体写作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节 19 世纪浪漫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19 世纪德国的浪漫主义
第二章 舒曼与艺术歌曲
    第一节 舒曼及其艺术歌曲
    第二节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第三章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音乐织体分析
    第一节 旋律结构分析
        (一) 自从和他相见
        (二) 他,比任何人都高贵
        (三) 我不明白,也不相信
        (四) 戒指在我手指上
        (五) 亲爱的姐妹,快帮我装扮
        (六) 亲爱的,为什么这样惊慌
        (七) 你在我心里,在我怀中
        (八) 你如今终于给我带来无限悲痛
    第二节 钢琴伴奏分析
        (一) 和弦材料的方式
        1、以四部和声为基础的“合唱”方式
        2、和弦节奏化方式
        3、和弦旋律化方式
        (二) 织体的结构
        1、单一型
        2、复合型
        (三) 和声布局
第四章 结语
附录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关于舒曼《童年情景》的演奏示意(一)(论文参考文献)

  • [1]钢琴组曲《童年情景》和《儿童园地》的比较研究[D]. 张一女.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 [2]别样童趣—舒曼《童年情景》与德彪西《儿童园地》的分析比较研究[D]. 袁玥. 江西师范大学, 2012(08)
  • [3]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教学研究[D]. 朱瑾. 南京艺术学院, 2011(08)
  • [4]对舒曼《童年情景》音乐风格及演奏技法的研究[D]. 张妍. 天津音乐学院, 2010(03)
  • [5]关于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织体写作之研究[D]. 周玲. 山东师范大学, 2006(10)
  • [6]关于舒曼《童年情景》的演奏示意(一)[J]. 谢小河. 钢琴艺术, 2002(01)

标签:;  ;  ;  ;  ;  

关于舒曼《童年情景》演奏说明(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