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子弹落点在安全区

判断子弹落点在安全区

一、炮弹落点位于安全区的判定(论文文献综述)

谭正超[1](2020)在《故障弹道环境下引信系统安全性分析与综合》文中研究表明引信系统作为战斗部关键组成,既要确保正常使用时系统能够可靠引爆,还须尽可能减少异常条件下意外引爆事件的发生。经过多年发展,系统中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安全子系统来实现安全控制功能,其主要工作方式是通过设置保险件对特定弹道环境特征感知和辨识,判断系统是否处于规定正常环境,实现安全控制。在引信系统设计中,围绕飞行安全性需求,一般依据“正常飞行环境”开展安全性设计,该类引信安全系统共同特征是,采用特定飞行弹道特征量中数个阈值进行判断,实现安全状态控制和转换,具有易工程实现、效费比高的特点。然而实战中,由于复杂使用环境和装备固有可靠性缺陷,并不能确保引信投送所需运载器都按照预定正常弹道飞行,势必有一定概率出现异常飞行弹道,仅依赖特定特征阈值进行异常环境判断不能保证飞行全程安全。本文针对引信所面临的“异常飞行”环境开展研究,分析在此环境下引信安全性设计潜在失效风险,并提出安全性改进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典型运载器主要故障模式及其对飞行弹道的影响,通过建立故障弹道仿真方法,获得故障飞行弹道集合,分析当前引信系统按照“正常弹道特征阈值”进行环境判断的方法在故障弹道下的响应,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飞行延时时间窗、飞行位置信息、飞行环境特征曲线相似度判断等不同改进设计方法,并针对“飞行弹道环境特征曲线相似度判断方法”完成详细算法设计,建立了计算模型,明确了计算流程。编程实现了飞行环境特征曲线相似度判断算法,并初步实现了可视化界面。以故障弹道集合为对象,完成软件功能有效性验证,证明了判断算法对故障环境识别的有效性,为完善引信系统安全性设计提供参考手段。

王明广[2](2019)在《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总体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森林消防工作属于抢险救灾性质,事关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林火发生后,灭火安全和火势远距压控仍然是世界性难题。森林灭火弹作为一种远程灭火工具,在森林防火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无人机作为一种运载平台,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基于无人机特性研制,可以充分利用无人机平台的特点,使森林灭火弹的使用不受场地限制,进而提高灭火安全性。本课题对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总体技术进行研究,包括森林灭火弹总体方案、弹丸结构、平衡装置、发射特性、内外弹道特性以及灭火剂的分散特性等。并利用软件对该弹进行了动力学及运动学方面的仿真研究,研究结果为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研发、工程应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国内外森林灭火弹的应用现状及无人机飞行工作特性,提出了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的总体结构方案,该方案采用平衡发射结构技术。并对弹丸结构、平衡装置进行了初步分析设计。(2)对平衡装置的发射强度进行了分析计算,完成平衡装置的结构设计。同时运用Workbench软件对弹丸进行瞬态动力学仿真,得到弹丸膛内发射时所受应力、应变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弹丸发射强度满足需求。(3)运用Simulink软件对森林灭火弹的膛内发射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弹丸、平衡装置的运动规律。对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的膛内运动进行分析,建立膛内发射的压力分布模型,结合试验结果对无人机运载平台的性能提出要求,保证运载平台满足平衡发射的需求。(4)运用Matlab软件对弹丸外弹道进行仿真模拟,得到了弹丸位移随时间、弹丸质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等,结果表明弹丸的飞行位移满足灭火安全距离。(5)运用TrueGrid软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和LS-DYAN非线性显示动力学软件进行求解运算,在不同装药方式下,对弹丸的爆炸分散过程进行仿真模拟,选取中心柱式装药形弹体结构。接着在不同比药量下,对灭火剂爆炸分散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且根据灭火剂颗粒的运动状态及相对应的经验公式分析灭火剂的运动状态,结果表明单发森林灭火弹比药量为3.21%时壳体碎裂较好,灭火剂分散均匀,有效灭火面积9m2,与试验结果吻合。

毛亿[3](2018)在《战术空域管理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当今高技术条件下的空中对抗,要求各军兵种使用多种先进的武器系统,在空域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协同作战,战术空域内一个作战单元时间,可能出现固定翼、旋转翼、无翼、无人、炮弹、导弹、电子对抗等七类装备上万个飞行物体,如何根据任务计划、敌方部署和空域态势,保证空域用户能够高效、安全、灵活地使用有限空域,避免冲突和误伤,是未来联合作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面向联合作战对空域的使用需求,探讨战术空域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重点提出了战术空域管理技术的实现模型和算法。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一、提出了战术空域管理系统总体架构。本文的战术空域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由部署在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的主系统和其他空域用户的子系统或远程终端组成,通过空域管控接口互联,实现信息交换和空域使用需求的协调。这里战术空域管理系统的核心是联合空域规划、冲突检测与排解以及空域临机规划。其中联合空域规划要求根据联合作战任务,收集空域使用需求,结合空域基础数据,建立空域总计划和空域控制程序;冲突检测与排解功能会综合作战、军民航、气象等各方面的空域使用需求,发现并排解空域在时-空-频上的冲突,生成解突后的空中任务计划(ATO)和空域控制计划(ACO);设计空域临机规划功能是为了对空域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视,对计划变化和临时出现的潜在冲突进行检测、预警、调配与协调。再通过态势共享支持,使空域管控系统拥有最全面的空域计划数据,收集空域所有预知的飞行物体情报,为空域用户提供一种新的敌我识别方法,提供更加完善的空域态势图。二、构建了战术空域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模型和算法。空域运行建模主要描述各类空域要素的空域使用行为,表示各类空域运行过程,包括空域结构要素建模和空域活动要素建模。通过对各类空域要素、属性和运动特性的分析,构建了航空器的活动模型,进而建立多种要素运行环境下的空域系统模型。空域冲突检测主要研究了基于间隔标准的冲突检测模型和算法,包括,(1)空域结构冲突检测,建立了时间、高度、几何边界模板冲突模型,提出了“由粗到精、逐步排除”的空域冲突检测方法,达到快速判定空域与地形、空域与空域之间的冲突情况,(2)空域活动冲突检测,从时-空-频三个维度,深入分析了航空器轨迹与空域之间、航空器与航空器之间、空域活动用频之间的冲突情况,建立了统一的空域活动冲突检测方法流程。空域冲突解脱主要研究了基于空域活动规则的空域冲突解脱策略。作战平台空域规划主要解决协同平台执行不同任务而进行作战空间分配问题,以协同侦察定位为例进行数学推导,求取在空域无冲突目标下,满足平台执行协同任务和机动性需要的作战空间。这种方法可以用于设计其他任务平台的空域,为生成空域总计划和空域控制程序奠定基础。三、研究了空域态势监视关键算法。联合作战过程受计划调整、天气状况、战损、战场态势变化等多种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为确保战术空域运行有序高效,战术空域管理系统需要实时处理空域监视信息,监视空域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潜在冲突和违规现象,结合任务调整以及新增需求,进行空域临机规划和动态调整。为此,本文将可能的空域要素(113种)按点、线、区分类,在所有空域使用者、空域参与者、空域规划及监视者之间建立空域信息分发处理模型,并建立基于航迹预测的空域冲突预警和告警方法,达到以“优于实时”的速度发现潜在冲突。针对雷达、侦察等传感器在极坐标系下三维测量具有非相关性的特点,从统计判决理论入手,导出了多元航迹融合相关波门的定量算法,提高航迹质量和空域态势监视的精确性,研究了目标航迹融合算法,为空域执行情况精准监视、目标识别以及临机冲突检测和空域动态规划提供了算法和信息支持。四、进行了空域规划评估技术和模型算法仿真验证。空域规划方案的评估是战术空域管理技术之一,本文从研究空域规划方案的仿真方法入手,对空域规划方案的实时性、空域利用率、空域安全性、机动性限制等,提出了快速测试与评估方法,以判断联合战术空域规划方案的有效性。仿真验证是对所提出的模型算法在系统仿真运行环境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的有效手段。本文应用本单位的仿真验证环境,设计典型的联合作战样式,通过空域管控全过程运行仿真,对空域规划方法、空域模型算法、空域态势监视算法、空域规划评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检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关键问题解决方法具有合理性、准确性和可行性。

黎祖贤,刘红武,廖俊,张中波,周盛[4](2016)在《基于外弹道计算的人影高炮作业安全评估方法》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个高炮作业点所在地的周边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性,针对高炮作业特点提出了一套安全论证方法。推导了弹道计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全射界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对作业安全性进行了更精确的评估,并给出实例说明。提出用危险系数的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估,给出了具体的危险系数定义方法,通过评估系统的一次实际作业评估证明了危险系数进行安全性评估的可行性。以该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估可有效保障人影作业的安全性,为人影作业提供重要的参考。

魏玉龙[5](2015)在《一种基于弹道预测的反TBM可拦截方法在战术型号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战术弹道导弹(Tactical Ballistic Missile,TBM)技术的飞速发展,TBM已成为现代战争中的最强杀手锏。由于TBM速度快、反射面积小等特点,成功拦截具有相当大的难度。现有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主要以反飞机为主,对目标能否进行拦截的计算方法主要以飞机运动特点进行计算分析,而TBM运动特性不同,能否进行拦截需要研究新的计算方法。本文针对TBM运动特点和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拦截TBM的一般作战过程给出一种算法,该算法能够根据雷达测量的目标信息估计运动轨迹,根据防空导弹武器的杀伤区和导弹飞行速度实时计算出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能否拦截弹道导弹目标。该拦截方法的主要创新点:将弹道导弹轨迹预测与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过程相结合,给出了一种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能否拦截TBM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跟踪雷达测量值信息,采用扩维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ing,EKF)进行了实时弹道系数估计。在现有弹道导弹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模型简化,成功推导出了弹道方程的解析解,计算实时性较强,更加符合工程实践的要求;设计一套算法,对弹道导弹飞越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杀伤区的时间和能否对其进行拦截进行了估计。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加准确、快速、实时地给出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能否拦截TBM类目标。可为指挥员提供最佳射击时机和最优指挥决策,提高了武器系统的综合作战效能;采用“射击-观察-射击”武器系统作战模式提高了拦截成功的概率;利用弹道飞行轨迹预估弹目遭遇点可提高防空导弹的制导精度。

马鑫鑫,李昊,丁建芳,杨敏,田万顺[6](2011)在《人影高炮作业落区的一种判定方法》文中指出提出了人影高炮弹丸轨迹的运动方程,根据方程计算理论弹丸落点并得出安全区外扩的误差范围。针对人影高炮作业射界设定安全区的情况,提出落点位于安全区内外的判定方法,从而在理论上给出判断人影高炮作业安全性的问题。

郑木生[7](2005)在《有源诱偏抗反辐射导弹技、战术及布站方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电子战条件下,雷达能否有效抗击反辐射导弹(Anti-Radiation-Missile,即ARM)攻击,对战争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地作用。因此,通过一定的战、技术方法干扰反辐射导弹被动导引头(Passive-Radar-Seeker,即PRS)对雷达的生存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重点研究在三点源的诱偏系统中,如何合理设计诱饵参数和整个诱饵系统的各项参数,才能使整个诱偏系统在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攻击过程中,达到系统和系统中各单元的毁伤概率都达到最优值。全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单点源诱偏系统抗反辐射导弹攻击的方法研究。从PRS测向原理角度出发,提出有源诱偏理论,然后依据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远场处的PRS空间坐标的数学模型。之后又对数学模型进行分类讨论、仿真,并对诱饵的各项参数的设计指标提出了一些要求,在此基础上,对诱饵与雷达之间的不同距离时的反辐射导弹的毁伤概率进行了计算,得出了雷达与诱饵之间的距离要求和最优距离的算法公式,最后给出了一些结论。二、三点源诱偏系统抗反辐射导弹攻击的研究。通过在前章得出的PRS处的算法通用模型,得出在三点源诱偏系统中导引头落地时的算法模型,然后分全方位和有主攻方向两种情况时,反辐射导弹对不同布站方式时的诱偏系统攻击,得出系统以及系统各单元的毁伤概率,从而确定在不同攻击方式下的系统最佳布站方式。三、反辐射导弹对诱饵系统攻击时动态飞行路线的算法及仿真研究。在分析反辐射导弹对单个雷达站攻击时的空中飞行路线基础上,对提供了有源诱饵的诱偏系统进行了算法论证,并提出了有限差分的概念,对反辐射导弹在有诱饵源的情况下的空中飞行路线,后用型值点法得出反辐射导弹在有源诱饵系统中的落点分布,使读者对有源诱偏过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概念。

杨建国[8](2005)在《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熟语单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基于汉语词典学界和中文信息处理界重“词”轻“语”的现象,对词组研究、熟语研究进行了反思,提出“熟语单位”(Idiom Unit,IU)的概念。所谓“熟语单位”,就是“结合紧密,使用稳定”,功能相当于熟语的结构单位,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并被人们经常当作一个词来使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或凝固表达式。我们判别IU的三条原则为:是否“结合紧密,使用稳定”;是否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IU的长度一般为7±2);流通度要达到一定的阈值。IU理论上包括一切具有熟语性的词语组合单位。本文讨论的IU范围包括三字格中的惯用语和“差不多、靠不住、来不及”这样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结构串;四字格中的成语和新固定短语;简称略语、插入语和字母词语等。 本研究选用的是《人民日报》2001—2003三年的文本,约8000万字。文章以动态语言知识更新理论为指导,以流通度理论为基础,以年平均流通度阈值(0.5)作为主要筛选依据,运用规则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熟语单位”(IU)进行了初步的提取研究;并对部分提取结果的噪声环境做了定量与定性分析。 对于IU的提取,我们采取的策略和基本步骤是: 1、利用点号和“的、是、在、和、了、有”等高频词(字)将文本化短;自动提取时牺牲包含切分点的字符串,该部分字符串另行补救。 2、数据格式转换。将切分得到的形式上“完整”的2—8字串转为数据库格式。 3、统计3—5字串的频度、散布度和流通度。 4、用字符串全年的平均流通度阈值进行筛选。 5、对5音节(含)以上字串进行分词并词性标注,对其中的3字串、4字串和符合“N+N”、“N+V”、“V+N”、“V+V”等语法组合规则的相邻字符串(二元组)进行抽取;再对抽取的字符串重复上面的第3和第4步。 6、对筛选得到的字符串进行噪声剔除,全部进行重新切分并词性标注,然后运用静态规则模板(共30条规则)再次过滤。 7、借助辅助手段对熟语单位进行直接抽取。 8、得到3—5字格熟语单位表(约13,500条)。 本文还对提取出来的2001年的5,500个三字格、2002年的6,500个四字格做了简单的分类和例示性的分析说明。重点考察了具有熟语性的短语。三字格中我们重点探讨了音节为“1+2”式、结构为“V+N/NP”式和音节为“2+1”式、结构为“V/VP+N”式两类,验证了冯胜利有关三音节组合的论断:音节为“1+2”式的是短语,音节为“2+1”式的是韵律词。 四字格中我们重点探讨了“N+V”式和“V+N”式。N和V之间存在复杂的语法、语义以及音节制约关系。关于“N+V”式,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定中关系的“N+V”式四字格熟语性最强,数量也最多:状中关系次之,主谓关系的四字格熟语性最弱,且N与V之间存在离散性。关于“V+N”式,我们发现:第一,“V+N”式四字格如果表示通名,它往往是或者容易成为一个NP习惯性搭配。第二,“V+N”式四字格中的N如果是比较抽象的双音节名词,则这类四字格构成的NP其熟语性相对较强。第三,“V+N”式四字格中的V如果是双音节述宾式动词,那么这种“双音节述宾式动词+宾语”形成的NP熟语性很强。 本文还从应用的角度对流行语、字母词语和插入语进行了考察研究。对流行语的科学评定和字母词语的规范发表了意见。

贺跃,郑建军,于军,管炎平[9](2004)在《炮弹落点位于安全区的判定》文中认为针对安全区常为不规则多边形(凸多边形或凹多边形)的现实情况,提出了炮弹弹丸落点位于安全区内或外的判定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安全区多边形进行外扩,并削除可能出现的过尖顶角,经过对多边形顶点的凹、凸性判别,再对相迭合的外扩多边形进行并处理,在此基础上执行落点位于安全区内、外的判别,从而从理论上解决了精确规避安全区的问题.

张雅琴,崔永军[10](1995)在《包络在计算机应用中的数学模型》文中研究说明详细介绍了包络线的推导原理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全面研究了各种曲线的方程及其包络线的方程。重点推导出直线族、圆族、抛物线族、椭圆族包络线的数学模型,应用这些数学模型研制了一个有关包络线的图形软件包,进而验证了推导原理及方法的正确性。

二、炮弹落点位于安全区的判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炮弹落点位于安全区的判定(论文提纲范文)

(1)故障弹道环境下引信系统安全性分析与综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引信安全系统弹道安全性理论与工程设计
        1.2.1.1 引信安全系统环境敏感与判断过程
        1.2.1.2 环境信息量的选取
        1.2.1.3 环境信息量的利用
        1.2.2 引信安全系统经历的一般正常飞行过程
        1.2.3 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引信安全系统故障弹道环境特征分析
    2.1 运载平台异常飞行历程分析
        2.1.1 典型运载平台异常飞行过程及案例分析
        2.1.2 运载器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2.1.3 运载器主要故障模式下系统飞行轨迹影响分析
    2.2 故障飞行弹道力学环境仿真分析
        2.2.1 弹道动力学方程
        2.2.2 弹道拉偏对故障的模拟
        2.2.3 故障飞行弹道模拟结果
    2.3 “基于正常弹道环境特征阈值判断”的引信安全系统响应分析
        2.3.1 故障弹道下的安全性响应行为建模
        2.3.2 分析结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故障弹道环境下引信安全性提升设计
    3.1 原理设计与方案选择
        3.1.1 基于“时间—射程距离信息”的判断方法
        3.1.2 基于“时间—飞行三维位置信息”的判断方法
        3.1.3 基于“时间—飞行环境特征曲线相似性”的判断方法
        3.1.4 各方案综合分析对比
    3.2 基于时间—飞行环境特征曲线相似性的引信安全性设计方法
        3.2.1 曲线相似性判别方法的选取
        3.2.2 基于曲线特征点欧氏距离的相似度辨识方法
    3.3 小结
第四章 算法实现与测试分析
    4.1 软件工作流程设计
    4.2 软件实现
        4.2.1 程序架构
        4.2.2 软件功能介绍
        4.2.2.1 软件界面与功能区划分
        4.2.2.2 数据载入与参数设置
        4.2.2.3 弹道特征曲线显示
        4.2.2.4 辨识结果计算
    4.3 测试验证
        4.3.1 正常设计弹道集合验证
        4.3.2 典型异常轨迹辨识软件示例
        4.3.3 针对故障弹道集合的分析对比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2)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总体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森林防火国内外现状
    1.3 灭火弹及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森林灭火弹研究现状
        1.3.2 国内森林灭火弹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森林灭火弹类技术研究情况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结构研究
    2.1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工作原理
        2.1.1 灭火剂选定
        2.1.2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工作流程分析
    2.2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结构方案选定
    2.3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结构研究
        2.3.1 弹头部与圆柱部研究
        2.3.2 灭火弹尾翼结构研究
        2.3.3 平衡装置研究
        2.3.4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挂载图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内弹道特性研究
    3.1 内弹道简介及内弹道学研究方法
    3.2 内弹道假设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3.2.1 经典内弹道假设与数学模型
        3.2.2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内弹道特点
        3.2.3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内弹道假设及内弹道方程
        3.2.4 MATLAB简介及Simulink主要特点介绍
        3.2.5 仿真运算与结果分析
    3.3 发射瞬态安全性校核
        3.3.1 发射瞬态受力分析
        3.3.2 仿真运算与结果分析
    3.4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发射研究
        3.4.1 发射筒内压力分布情况分析
        3.4.2 发射动载对运载平台的运行影响分析
        3.4.3 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发射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灭火弹外弹道特性及飞行稳定性研究
    4.1 弹丸外弹道介绍
    4.2 外弹道模型建立
        4.2.1 基本假设
        4.2.2 空气动力的确定
        4.2.3 标准气象条件
        4.2.4 弹丸零升阻力系数的计算
    4.3 外弹道仿真及结果分析
        4.3.1 仿真结果与分析
        4.3.2 纵风误差修正
    4.4 弹丸飞行稳定性研究
        4.4.1 弹丸空气动力及力矩分析
        4.4.2 空气动力参数的确定
        4.4.3 弹丸的飞行稳定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灭火弹爆炸分散技术研究
    5.1 灭火弹爆炸分散理论分析
    5.2 灭火弹爆炸分散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5.2.1 LS-DYNA软件应用介绍
        5.2.2 灭火弹爆炸假设及材料模型参数确定
        5.2.3 不同装药方式时灭火弹爆炸分散仿真模拟
        5.2.4 不同比药量时灭火弹爆炸分散仿真模拟
    5.3 灭火弹爆炸分散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战术空域管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顶层设计
        1.2.2 空域冲突探测与解脱技术
        1.2.3 空域态势监视技术
        1.2.4 战术空域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战术空域管理运行概念
    2.1 概念定义
    2.2 战术空域管理需求分析
    2.3 运行活动关系研究
        2.3.1 系统总体运行活动关系
        2.3.2 空域协同规划
        2.3.3 空域计划管理
        2.3.4 空域运行一致性监视
        2.3.5 空域临机规划
    2.4 战术空域规划设计方法
        2.4.1 协同定位区域模型算法
        2.4.2 协同定位区域作图法
        2.4.3 协同平台最优布局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战术空域冲突探测与解脱模型研究
    3.1 空域运行数学建模
        3.1.1 空域结构要素建模
        3.1.2 空域活动模型
    3.2 战术空域冲突检测技术
        3.2.1 间隔标准分析
        3.2.2 空域结构冲突检测
        3.2.3 空域活动冲突检测
    3.3 战术空域冲突解脱技术
        3.3.1 空域活动规则
        3.3.2 空域冲突解脱模型
    3.4 空域计划生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战术空域态势监视技术研究
    4.1 空域状态监视与动态调整技术
    4.2 空域冲突预警与告警技术
        4.2.1 航迹冲突预警和告警
        4.2.2 最低安全高度预警和告警
        4.2.3 空域侵入预警和告警
    4.3 目标监视数据处理技术
        4.3.1 传感器坐标系与系统坐标系转换
        4.3.2 多元监视数据处理模型构建
        4.3.3 多元监视数据处理算法
        4.3.4 监视数据误差消除算法
    4.4 空域态势综合显示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战术空域仿真评估技术研究
    5.1 战术空域规划仿真方法
        5.1.1 空域系统仿真建模
        5.1.2 航空器仿真建模
        5.1.3 空域运行仿真
        5.1.4 仿真数据生成
    5.2 战术空域系统评估
    5.3 评估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战术空域管理系统总体架构研究
    6.1 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6.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6.2.1 战术空域计划建立
        6.2.2 空域协同规划与设计
        6.2.3 空域计划生成
        6.2.4 空域动态调整
        6.2.5 态势共享支持
    6.3 仿真验证系统组成
        6.3.1 系统基本组成
        6.3.2 系统结构及配置
        6.3.3 战术空域管理软件结构
        6.3.4 系统接口关系
    6.4 仿真验证
        6.4.1 系统输入设定
        6.4.2 空域协同规划
        6.4.3 空域冲突检测与告警
        6.4.4 空域冲突解脱方案
        6.4.5 空中计划生成
        6.4.6 空域态势监视与目标识别
        6.4.7 临机冲突检测与动态调整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的创新点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基于外弹道计算的人影高炮作业安全评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弹道计算
    1.1 外弹道方程解算
    1.2 坐标转换
2安全评估方法
    2.1安全射界法
        2.1.1 安全判断
        2.1.2 应用实例
    2.2 危险系数法
        2.2.1方法说明
        2.2.2应用实例
3结论

(5)一种基于弹道预测的反TBM可拦截方法在战术型号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1.1 现代战争特点及现役战术弹道导弹
        1.1.2 拦截TBM的难点
        1.1.3 反TBM拦截方法研究必要性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1.3 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背景
        1.3.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TBM运动方程建立和弹道系数估计
    2.1 坐标系定义
        2.1.1 地心坐标系
        2.1.2 雷达测量站东北天坐标系
        2.1.3 发射单元东北天坐标系
        2.1.4 射击坐标系
    2.2 弹道数学模型与数值仿真
        2.2.1 大气阻力模型
        2.2.2 弹道数学模型
        2.2.3 Runge-Kutta数值解
        2.2.4 仿真分析与结论
    2.3 扩展KALMAN滤波算法
    2.4 再入目标的状态和量测方程
        2.4.1 运动状态数学模型
        2.4.2 量测方程数学模型
        2.4.3 滤波器的初始化
    2.5 弹道系数滤波解算
        2.5.1 弹道系数定义
        2.5.2 基于扩维EKF方法
        2.5.3 弹道系数求解其它方法
        2.5.4 数值仿真
        2.5.5 仿真结论
    2.6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弹道预测的拦截算法
    3.1 防空导弹作战过程
    3.2 TBM运动方程
        3.2.1 R-K数值解
        3.2.2 TBM方程解析解
    3.3 弹道系数估计
    3.4 目标威胁判断
        3.4.1 确定保卫区域的中心
        3.4.2 紧急目标
        3.4.3 一般目标
        3.4.4 威胁评估方法
        3.4.5 威胁排序
        3.4.6 威胁降低
    3.5 防空导弹杀伤区
        3.5.1 杀伤区描述
        3.5.2 杀伤区离散边界点确定
        3.5.3 边界直线拟合
        3.5.4 跟踪制导雷达跟踪区
        3.5.5 武器系统综合杀伤区
    3.6 拦截任务算法
    3.7 拦截算法
        3.7.1 逻辑流程
        3.7.2 坐标系转换
        3.7.3 飞经杀伤区时间解算
        3.7.4 拦截点解算
        3.7.5 目标可拦性判断
    3.8 数值仿真及结论
        3.8.1 TBM低空突防
        3.8.2 TBM垂直下抛
        3.8.3 TBM高空突防
        3.8.4 仿真结论
    3.9 小结
第四章 工程实践意义
    4.1 为指挥员实施作战决策提供依据
    4.2 提高武器系统综合作战效能
    4.3 优化了武器系统作战模式
    4.4 提升了防空导弹杀伤效果
    4.5 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5.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符号与标记(附录 1)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7)有源诱偏抗反辐射导弹技、战术及布站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ARM 的发展状况
    1.3 ARM 的工作原理
    1.4 ARM 的组成、功能及工作过程
    1.5 ARM 的特点
    1.6 对抗ARM 的主要战、技术措施
        1.6.1 对抗ARM 的主要战术措施
        1.6.2 对抗ARM 的主要技术措施
    1.7 本文研究的内容
        1.7.1 国内外抗反辐射导弹技术研究的状况
        1.7.2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单点源诱偏ARM 分析
    2.1 诱偏系统的通用公式
        2.1.1 单点源诱偏公式的推导
        2.1.2 单点源诱偏公式的讨论
    2.2 雷达与诱饵间距的选择及其毁伤效能评估
        2.2.1 雷达与诱饵间距的算法公式
        2.2.2 两点源间距离上下限的确定
    2.3 诱饵性能参数的要求
        2.3.1 诱饵功率的选择
        2.3.2 诱饵载频和脉冲宽度的选择
        2.3.3 诱饵信号调制参数的选择
        2.3.4 诱饵对抗多ARM 以及战斗使用性能
第三章 三点源诱偏的布站方式研究
    3.1 相干三点源的布站方式研究
        3.1.1 下面分别就α_1 、α_2 、α_3 、m 的不同取值情况进行讨论
        3.1.2 诱偏系统毁伤概率的计算
        3.1.3 结论
    3.2 非相干三点源的布站方式研究
        3.2.1 k 的取值对PRS 落点横坐标x 的影响
        3.2.2 k 的取值对PRS 落点横坐标y 的影响
        3.2.3 不同布站方式时毁伤概率的仿真与评估
    3.3 结论
第四章 ARM 的动态飞行过程模拟仿真及布阵方式研究
    4.1 ARM 动态飞行的数学建模
    4.2 时间差分法分析导弹飞行路径
        4.2.1 时间差分法的定义
        4.2.2 用差分模型建立诱偏系统的空间坐标系
        4.2.3 临界角的判别方法
        4.2.4 对多点源进行分组
        4.2.5 反辐射导弹在受两点源诱偏时的攻击路线分析
        4.2.6 用型值点法确定反辐射导弹落弹点
    4.3 模型的仿真分析
        4.3.1 算法分析
        4.3.2 仿真条件
        4.3.3 仿真的结果
    4.4 结论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熟语单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1.1 本研究提出的背景
        1.1.1 词组(短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1.2 熟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1.3 熟语单位的界定
        1.1.4 “熟语单位”的范围
    1.2 本研究的目标
    1.3 本研究的意义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1.4.1 本研究的创新点
        1.4.2 本研究的难点
    1.5 小结
第二章 基于2001—2003年《人民日报》的熟语单位提取研究
    2.1 语料的选取
    2.2 语料库及语料库语言学
    2.3 词语自动提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2.4 我们对中文信息处理及汉语的认识
    2.5 提取熟语单位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2.6 辅助提取手段分析
    2.7 部分结果验证及相关分析
    2.8 小结
第三章 三字格、四字格熟语单位研究
    3.0 已有的研究
    3.1 三字格概况
        3.11 三字格里的词
        3.12 三字格里的语
    3.2 音节为“1+2”式、结构为“V+N/NP”式的三字格
    3.3 音节为“2+1”式、结构为“V/VP+N”式的三字格
    3.4 四字格概况
        3.41 四字格里的词
        3.42 四字格里的语
    3.5 “N+V”式的四字格
    3.6 “V+N”/“V+V”式的四字格
    3.7 小结
    3.8 附论5字格
第四章 流行语、字母词语和插入语研究
    4.1 流行语研究
        4.11 “流行”的界定
        4.12 关于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
        4.13 流行语的科学认定
        4.14 余论
    4.2 字母词语研究
        4.21 引言
        4.22 基于词典的字母词语的分类及相关分析
        4.23 基于报纸语料库的字母词语的使用情况举隅
        4.24 关于字母词语规范的两点思考
    4.3 插入语研究
        4.31 已有的研究
        4.32 插入语对中文信息处理的作用
        4.33 报纸语料中部分插入语的频次考察
第五章 简称考察研究
    5.1 引言
    5.2 简称的界定
        5.21 定义
        5.22 简称的性质
    5.3 简称的分类
    5.4 固定简称
        5.41 固定简称的构成方式
        5.42 固定简称的形成规律
        5.43 固定简称的使用特点
    5.5 临时简称
    5.6 通过形式标记提取的简称例示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本文的研究方法
    6.2 熟语单位的应用价值
        6.21 熟语单位与对外汉语教学
        6.22 熟语单位与辞书编纂
    6.3 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
        6.31 存在的问题
        6.31 熟语的确定
        6.31 熟语单位的自动提取
        6.31 熟语的标注规范
        6.32 下一步工作
        6.32 熟语单位的外部功能及其语义研究
        6.32 建立实用的分类、分级语表
参考文献
附录1 两本新词语词典所收的部分新词语比较
附录2 基于大学生的词语语感测量
附录3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2字串
附录4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3字串
附录5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4字串
附录6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5字串
附录7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6字串
附录8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7字串
附录9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8字串
附录10 2001—2003年《人民日报》的部分3字格熟语单位
附录11 2001—2003年《人民日报》的部分4字格熟语单位
附录12 2001—2003年《人民日报》的部分5字格熟语单位
附录13 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相同的部分熟语单位
附录14 2001年的部分引号抽取串
附录15 2002年的部分引号抽取串
附录16 2003年的部分引号抽取串
附录17 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相同的部分引号抽取串
附录18 部分“V+V”实例
附录19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收录的简称词条
附录20 2002年《人民日报》中的部分简称
附录21 本文所使用的标记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炮弹落点位于安全区的判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故障弹道环境下引信系统安全性分析与综合[D]. 谭正超.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20(01)
  • [2]无人机用森林灭火弹总体技术研究[D]. 王明广. 中北大学, 2019(09)
  • [3]战术空域管理技术研究[D]. 毛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 [4]基于外弹道计算的人影高炮作业安全评估方法[J]. 黎祖贤,刘红武,廖俊,张中波,周盛. 气象科技, 2016(01)
  • [5]一种基于弹道预测的反TBM可拦截方法在战术型号中的应用研究[D]. 魏玉龙.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1)
  • [6]人影高炮作业落区的一种判定方法[J]. 马鑫鑫,李昊,丁建芳,杨敏,田万顺. 内蒙古气象, 2011(04)
  • [7]有源诱偏抗反辐射导弹技、战术及布站方式研究[D]. 郑木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11)
  • [8]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熟语单位研究[D]. 杨建国. 北京语言大学, 2005(04)
  • [9]炮弹落点位于安全区的判定[J]. 贺跃,郑建军,于军,管炎平.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4(06)
  • [10]包络在计算机应用中的数学模型[J]. 张雅琴,崔永军. 现代电力, 1995(03)

标签:;  ;  

判断子弹落点在安全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