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空明槽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陈圆月[1](2020)在《基于WSR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央政府大力宏观调控房地产行业的背景下,一些重庆的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经历了供不应求的房地产红利时代后,迎来了巨大的生存挑战。为了降低项目工程变更给技术和管理都不够成熟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带来的生存风险,本文基于WSR理论对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的工程变更物理维因素进行了分析,搭建了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的事理维控制系统,完成了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的人理维协同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1506项已发生工程变更的因素识别,完成了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的工程变更物理维因素模型分析。得到了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的十大关键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逻辑层级关系。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的十大关键因素是:项目赶工、合同内容遗漏、施工方案优化、保证人员安全需要、业主方管理问题、新增工作内容、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验收要求、局部功能更改、设计遗漏。根据关键因素关系矩阵计算出了ISM结构模型,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的根源性因素是“项目赶工”和“业主方管理问题”,工程变更关键因素第二层级因素是“合同内容遗漏”、“新增工作内容”以及“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工程变更关键因素第三层级因素是“施工方案优化”和“验收要求”。工程变更关键因素第四层级因素是“保证人员安全需要”、“局部功能更改”以及“设计遗漏”。(2)通过对工程变更的根源性因素分析,搭建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的事理维控制系统。得到项目的经济(方案预估金额、合同金额变动率、成本容纳风险程度及投资变化率)、工期(工序工期影响、相邻工序影响、总工期影响)、安全(结构安全、施工安全及人员安全)和风险(索赔风险、技术风险)四项主要指标,实现了业主视角的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价值工程评价。从工程变更的初审、工程变更的因素识别及技术评审、工程变更的风险管控、工程变更的实施与总结进行层级权限的分解,完成了业主方工程变更过程审批的有效控制。(3)从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实际管理问题出发,完成了人理维协同管理的研究。分别从内部和外部分别进行协同管理分析,打破专业不同、阶段不同导致的项目工程变更管理的分离,整合管理思维和行为方式。业主方内部主要是从组织结构优化和设立奖惩机制来实现协调管理。而培养外部良性竞争关系以及增设交流沟通平台有助于外部协同管理。
张雨辉[2](2019)在《苏州科技城蒸汽供热管网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苏州高新区供热需求日益增长,加快区域内供热管网的形成已然成为区政府的重点工作,在这一形势下,苏州科技城供热蒸汽管网建设项目成为高新区范围内的重点工程。由于苏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其主管道中供热介质为蒸汽,与北方热水供热系统不同,蒸汽供热系统对于介质泄露后产生的安全事故更为严重,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更大,因此如何开展质量管理是诸多供热管网建设工程中最关键的工作之一。蒸汽管网工程的质量控制广义上存在于前期、中期、后期三阶段,前期主要为可研设计阶段,中期为施工管理阶段,后期为竣工验收闭环阶段。由于各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与对象均不同,因此,需要在对整体性质量控制管理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工程概况所暴露的质量问题或风险点采取不同方案加以研究。为更客观、更合理地对苏州科技城供热蒸汽管网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进行研究,本文先通过近5年内苏州高新区片区的所有供热项目的质量问题特征点进行统计梳理,得出工程各阶段风险源,并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得出各风险源对应的风险点,然后通过LEC评价法对风险点清单进行评价和重要性排序,再以排序清单为依据依次制定降低风险发生频率、引发事故概率以及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的应对措施,并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制度上起到风险预控的作用。
杨钒[3](2014)在《QLS煤矿矿井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矿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现代化的煤矿矿井建设,比普通建筑建设规模更大,复杂程度更高,建设前期投资大、回收期长、不可预见情况较多。存在的安全问题多,投资风险大,对于这样的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更加严格。以往的煤矿施工项目总是处于被动的“事后控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成效不佳,所以,一个好的施工组织设计,能合理组织各施工要素,实现各个要素在建设项目开工之前最优化组合,保证项目开工后,各施工活动科学、高效地运行,从而达到安全、高效、优质、低耗和文明生产的目的,对企业和社会均有较大的意义。本文从经典的施工组织设计理论出发,梳理适合于项目特点的施工组织设计思路,根据QLS煤矿自身的条件和目标,站在建设单位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量身定制了QLS煤矿施工组织总体设计,为项目的施工准备、建设定位、建设目标、建设方针、建设总体规划和部署,以及施工成本、质量、进度控制的主要措施入手,为项目建设制定一个总纲;然后,以一个最为典型的单位工程—副斜井井筒工程为例,进行再细化、再设计、再求证。在副斜井井筒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结合现行的招投标体制,站在施工单位的角度,对建设的各大主辅系统进行量化描述,对其建设单位的总体规划和部署进行响应,并对主要工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的比选,以及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对工期、质量、环保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体现出了企业自身的特点,也反映了专业化服务的优势和建设社会化的趋势。本文通过对QLS煤矿施工组织设计的研究,针对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综合应用运筹学和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结合个案概括出煤矿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一般规律,以期再回归实践,对同类型矿井建设和国内煤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提供更多有益借鉴。
柏文峰[4](2009)在《云南民居结构更新与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南有2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云南民居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广大村镇居民的居住实体。由于天然林禁伐,云南传统民居的木结构缺乏森林资源支撑,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的使用也由于经济技术条件所限而面临很多问题。在建筑围护材料方面,云南具有丰富的天然建材资源,但由于缺乏技术提升,利用方式简单原始,因而正逐渐为实心黏土砖所取代。上述问题如不从理念和技术层面认真加以解决,云南民居难以实现可持续营造,从而直接影响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旅游经济强省和民族特色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实现。本论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等方法,对云南民居结构更新和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策略及适宜技术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结构体系更新方面,研发了“小型预制构件预应力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及其配套技术;研发了“竹-木轻型结构”。在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方面,以“功能型生土材料”概念整合现有生土技术并开发出“用植物纤维和水泥增强的轻质保温(隔热)生土材料”;以原竹为骨架材料开发轻质隔热墙体;以原竹为填充材料开发隔热吸声预制楼板。用上述部分技术在西双版纳和香格里拉进行了民居结构更新和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的工程实践,“小型预制构件预应力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在西双版纳已经实现技术本地化。本论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调查篇——选择西双版纳和香格里拉这一南一北两个典型民族地区作为调查对象,提炼问题的共性和个性;研究篇——在民居结构更新及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相关策略指导下,进行新型结构体系的技术方案研发以及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方法研究;实践篇——通过在香格里拉和西双版纳的民居营造实践,完善技术、优化技术,实现技术本地化,为民居可持续营造提供切实的理念和技术支持。对于国内乃至国外的民居和村镇建筑可持续营造而言,本论文开发的结构技术以及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方法也具有应用价值。
李杰夫[5](2009)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的问题与对策》文中认为针对目前我省水利工程项目结算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健全审核机构、明确结算的原则着手,以合同约定为竣工结算审核依据,正确区分合同内和合同外项目,保证审核的质量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李胜[6](2006)在《浅谈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架空明槽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文中指出本文总结分析了东深供水改造工程 B—Ⅲ3标段架空明槽大口径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措施,旨在为同类工程施工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蔡锐武[7](2005)在《施工监理中的测量控制》文中研究表明该文通过东深供水改造工程B标段的施工监理,论述测量专业方面的工作内容,以及做好施工阶段测量控制应采取的措施、方法与手段,以供同行参考。
李安斌,张传健[8](2004)在《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设计监理工程实例》文中指出
钮新强,符志远,李继生,李安斌[9](2004)在《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施工图阶段设计监理实践》文中提出
李英才[10](2004)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的风险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工程建设中,进度控制是一重要工作内容。其不仅和施工条件、施工环境、资源配制、技术水平等因素有关,而且和施工质量控制、费用控制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此外,施工中每项活动的持续时间几乎均有不确定性,影响工程进度。因而在工期规定的条件下,施工进度具有较大的风险性。科学地分析和计算施工进度风险,对合理进行施工进度控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 分析归纳了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基础理论与方法,突出网络计划技术在进度控制中的应用。 (2) 根据进度控制的特点定义其风险;分析了引起风险的不确定因素,识别哪些是主要因素,并寻求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变化规律性。 (3) 构建了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进度风险估计模型,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求解,改进了进度风险估计的计算与应用,提出基线进度风险和修正进度风险的控制概念。 (4) 以东深供水改造工程为例进行了工程建设进度风险分析,验证了进度控制引入风险分析的作用和意义,保证了进度控制的有效性。
二、架空明槽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架空明槽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WSR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外工程变更研究现状 |
1.3 国内工程变更研究现状 |
1.4 国内中小型地产公司研究现状 |
1.5 研究现状分析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意义 |
2.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2.3 技术路线 |
第3章 工程变更概论及WSR方法论 |
3.1 工程变更概述 |
3.2 WSR方法论 |
3.3 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 |
3.4 WSR方法论指导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管理的适用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WSR理论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物理维因素分析 |
4.1 工程变更因素识别 |
4.2 工程变更关键因素分析 |
4.3 工程变更关键因素相互关系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WSR理论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事理维工程变更评价控制系统 |
5.1 工程变更产生因素识别分析及构建因素信息库 |
5.2 工程变更评价体系 |
5.3 构建业主方为主导的工程变更控制流程 |
5.4 事理维的工程变更评价控制系统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WSR理论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人理维协同管理 |
6.1 协同管理介绍 |
6.2 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管理问题 |
6.3 基于WSR理论的人理维工程变更协同管理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数据 |
附录2 ISM结构模型调查问卷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一览表 |
(2)苏州科技城蒸汽供热管网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与进展 |
1.2.1 国外关于质量管理的研究 |
1.2.2 国内关于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
1.3 基本思路和研究内容 |
1.3.1 基本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蒸汽管网工程质量风险识别 |
2.1 项目质量风险概念 |
2.2 风险识别 |
2.2.1 风险源的识别 |
2.2.2 风险细化点的识别 |
第三章 蒸汽管网工程质量风险评价 |
3.1 风险评价方法与模型 |
3.2 风险评价 |
3.3 小结 |
第四章 蒸汽管网工程风险控制措施 |
4.1 设计阶段风险控制 |
4.1.1 设计风险概述 |
4.1.2 设计风险应对措施 |
4.2 施工阶段风险控制 |
4.2.1 施工风险概述 |
4.2.2 施工风险的应对措施 |
4.3 竣工阶段风险控制 |
4.3.1 竣工阶段风险概述 |
4.3.2 竣工风险的应对措施 |
第五章 蒸汽管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
5.1 各阶段风险所反映的管理问题 |
5.1.1 设计工作 |
5.1.2 施工管理 |
5.1.3 竣工验收 |
5.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
5.2.1 降低风险频率 |
5.2.2 降低质量事故发生概率及其严重性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设计阶段风险源评价表 |
附录 B 设计阶段细化风险点评价表 |
附录 C 施工阶段风险源评价表 |
附录 D 施工阶段细化风险点评价表 |
附录 E 竣工阶段风险源评价表 |
附录 F 竣工阶段细化风险点评价表 |
(3)QLS煤矿矿井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施工组织设计原理和分类 |
2.1 施工组织设计概念 |
2.1.1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任务 |
2.1.2 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
2.1.3 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 |
2.2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类 |
2.2.1 按设计阶段分类 |
2.2.2 按编制对象范围分类 |
2.2.3 按编制的内容和繁简分类 |
2.3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
2.4 本章小结 |
3 QLS煤矿项目施工组织总体设计 |
3.1 QLS煤矿概况 |
3.2 QLS煤矿施工组织总体设计说明 |
3.2.1 编制范围和设计依据 |
3.2.2 编制原则和技术特点 |
3.3 施工总体设计 |
3.3.1 总体设计主要内容概述 |
3.3.2 施工工程总体规划及部署 |
3.3.3 工期优化和保证措施 |
3.3.4 施工成本、质量、进度控制主要措施 |
3.4 本章小结 |
4.QLS煤矿副斜井井筒施工组织设计 |
4.1 工程概况 |
4.1.1 工程量及技术特征 |
4.1.2 地质情况 |
4.2 井筒施工主要辅助系统 |
4.2.1 压风 |
4.2.2 通风降尘 |
4.2.3 排水 |
4.2.4 供水 |
4.2.5 通讯、信号、照明及监控系统 |
4.2.6 地面搅拌系统 |
4.2.7 供电系统 |
4.2.8 测量控制 |
4.3 井筒施工主要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
4.3.1 基岩段施工工艺 |
4.3.2 锚网喷施工工艺及技术方案比较分析 |
4.4 施工进度 |
4.4.1 工期安排 |
4.4.2 工期保证措施 |
4.5 施工组织与管理 |
4.5.1 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
4.5.2 劳动力安排 |
4.5.3 现场管理 |
4.6 质量目标、保证体系及措施 |
4.6.1 质量目标和保证体系 |
4.6.2 质量保证的主要措施 |
4.7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4.7.1 环境保护 |
4.7.2 文明施工与CI形象管理 |
5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4)云南民居结构更新与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工作的缘起 |
二、研究工作的过程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资源与环境危机 |
1.1.2 民居作为建筑文化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营造 |
1.1.3 新农村建设 |
1.2 问题域的设定 |
1.2.1 云南民居 |
1.2.2 结构更新与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 |
1.3 当代视野下的民居结构更新与天然建材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
1.3.1 结构更新研究与实践 |
1.3.2 天然建材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
1.4 研究目标、方法与论文结构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方法 |
1.4.3 论文结构安排 |
上篇 调查篇 |
第2章 云南民居结构体系与天然建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2.1 云南民居结构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
2.1.1 云南传统民居的结构特点 |
2.1.2 云南传统民居结构体系面临的问题 |
2.1.3 新型结构体系的运用 |
2.1.4 民居运用新型结构体系存在的问题 |
2.2 云南传统民居天然建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2.2.1 天然建材概述 |
2.2.2 天然建材的使用途径 |
2.2.3 天然建材的局限性 |
2.3 本章小结 |
中篇 研究篇 |
第3章 云南民居结构更新与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策略 |
3.1 绿色建筑的策略 |
3.1.1 绿色乡土建筑 |
3.1.2 绿色结构体系 |
3.1.3 可持续的天然建材利用 |
3.2 地区的策略 |
3.2.1 地区的资源条件 |
3.2.2 地区的经济状况 |
3.2.3 地区的技术水平 |
3.3 整合的策略 |
3.3.1 技术整合 |
3.3.2 专业整合 |
3.4 社区参与的策略 |
3.4.1 民居与标准化 |
3.4.2 社区参与的途径 |
3.4.3 社区培训 |
3.5 实证的策略 |
3.5.1 实证的必要性 |
3.5.2 实证案例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小构件整体预应力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研究 |
4.1 竖向承重体系的改进 |
4.1.1 减小柱距 |
4.1.2 改进预制柱配筋构造 |
4.1.3 用拉杆(或支撑)提高钢筋混凝土预制柱抗侧移能力 |
4.1.4 采用钢管混凝土柱 |
4.1.5 采用H 型钢柱 |
4.1.6 取消预制柱接头 |
4.2 新型摩擦节点荷载试验 |
4.2.1 节点试验模型的制作 |
4.2.2 节点抗剪试验结果 |
4.2.3 节点构造的几点建议 |
4.3 抗震设防九度区经济技术指标对比 |
4.3.1 结构类型选择及使用条件设定 |
4.3.2 四种结构类型结构分析结果 |
4.3.3 分析及结论 |
4.4 水平承重体系的改进 |
4.4.1 预制板的改进 —— 带嵌板预制楼板 |
4.4.2 预制板的改进 —— 带边梁预制楼板 |
4.4.3 预制梁的改进 —— 有限粘结钢绞线与带凹槽独立梁 |
4.5 小构件整体预应力预制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无损拆卸技术 |
4.5.1 构件拆卸的施工准备 |
4.5.2 拆卸预制构件的施工过程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云南民居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研究 |
5.1 功能型生土材料研究 |
5.1.1 用植物纤维和水泥增强的轻质保温(隔热)生土材料 |
5.1.2 重质蓄热生土材料 |
5.1.3 生土建筑的快速施工及冬季施工 |
5.2 原竹利用 |
5.2.1 轻型竹-木结构 |
5.2.2 原竹填充隔热吸声预制楼板 |
5.2.3 原竹保温隔热墙 |
5.3 本章小结 |
下篇 实践篇 |
第6章 云南民居小构件IMS 体系应用实践 |
6.1 西双版纳傣族民居结构更新实践案例 |
6.1.1 西双版纳傣族民居结构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6.1.2 一号试验楼——勐海县勐海乡曼真村岩罕应宅 |
6.1.3 二号试验楼——景洪市郊曼斗村李扎迫宅 |
6.1.4 第二轮实验楼与一号楼的造价对比 |
6.1.5 第二轮实验楼存在的问题 |
6.1.6 推广应用——景洪市郊曼景法傣族新村 |
6.1.7 西双版纳小构件 IMS 体系傣族民居的技术支撑体系 |
6.2 香格里拉藏族民居绿色结构体系实践案例 |
6.2.1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展览馆 |
6.2.2 香格里拉格咱乡藏汉双语小学 |
6.3 一个失败的案例——香格里拉霞给村藏族民居改造 |
6.3.1 项目构想 |
6.3.2 项目实施情况 |
6.3.3 监管失效 |
6.3.4 补救措施 |
6.4 小构件IMS 体系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
6.4.1 常见问题 |
6.4.2 解决措施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云南民居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实践 |
7.1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节能办公楼生土技术改造实践 |
7.1.1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节能办公楼液压土砖框架填充墙 |
7.1.2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节能办公楼泥土地板 |
7.2 竹、木及农作物秸秆利用实践 |
7.2.1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节能办公楼植物保温墙 |
7.2.2 香格里拉费卡藏汉双语小学植物纤维瓦屋面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语 |
8.1 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成果 |
8.1.1 小构件整体预应力预制装配结构体系的研究 |
8.1.2 小构件整体预应力预制装配结构体系的技术实施 |
8.1.3 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与应用 |
8.2 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 |
8.2.1 小构件整体预应力预制装配结构体系纳入技术规程 |
8.2.2 纤维增强功能型生土材料的微观机理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试点、示范项目摘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健全审核机构, 配备相应人员 |
2 明确项目结算的原则、依据和程序 |
3 计量的原则和方法 |
4 以合同为依据, 做好结算工作 |
5 结语 |
(7)施工监理中的测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测量监理 |
2.1 编制施工测量监理细则 |
2.2 审核施工单位现场测量人员及仪器设备 |
2.3 审核施工测量实施方案 |
2.4 测量控制 |
2.4.1 复测基准点线 |
2.4.2 审核施工测量控制网 |
2.4.3 过程控制 |
2.5 工程计量控制 |
2.6 竣工测量控制 |
2.7 测量监理效果 |
3 结束语 |
(10)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的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 |
2.1 工程建设的进度控制 |
2.1.1 进度控制的涵义 |
2.1.2 进度控制的方法、措施和主要任务 |
2.1.3 进度控制的特点 |
2.2 工程建设进度控制原理 |
2.2.1 动态控制原理 |
2.2.2 系统原理 |
2.2.3 信息反馈原理 |
2.2.4 弹性原理 |
2.2.5 封闭循环原理 |
2.2.6 网络计划技术原理 |
2.3 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体系 |
2.3.1 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基本过程 |
2.3.2 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中的主要环节 |
2.3.3 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周期 |
2.4 网络计划进度控制技术 |
2.4.1 网络计划技术的特点 |
2.4.2 网络计划技术控制进度的程序 |
第三章 进度控制的风险因素分析 |
3.1 风险识别方法 |
3.1.1 风险识别 |
3.1.2 风险识别方法 |
3.2 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
3.2.1 自然风险因素 |
3.2.2 社会风险因素 |
3.3 内部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
3.3.1 业主方面的因素 |
3.3.2 设计方面的因素 |
3.3.3 监理方面的因素 |
3.3.4 承包人方面的因素 |
3.3.5 其它方面的因素 |
第四章 进度控制的风险估计 |
4.1 风险估计方法 |
4.1.1 概率分析法 |
4.1.2 蒙特卡罗(Monte-Carlo)数字模拟法 |
4.1.3 最大熵法 |
4.1.4 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
4.1.5 灰色系统理论 |
4.1.6 网络分析法 |
4.2 进度控制的风险计算模型 |
4.2.1 进度控制风险的定义 |
4.2.2 进度控制不确定性分析 |
4.2.3 进度控制风险计算的经典PERT模型 |
4.3 进度控制的风险计算方法 |
4.3.1 进度控制风险计算的MC方法 |
4.3.2 实施前风险估计 |
4.3.3 实施中风险估计 |
第五章 实证研究——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进度控制的风险分析 |
5.1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概况 |
5.2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建设进度控制方案 |
5.2.1 组织构架 |
5.2.2 管理措施 |
5.2.3 激励机制 |
5.2.4 技术运用 |
5.3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的风险因素分析 |
5.3.1 水文气象因素 |
5.3.2 工程地质因素 |
5.3.3 征地拆迁因素 |
5.3.4 技术因素 |
5.3.5 工程变更因素 |
5.3.6 设计因素 |
5.3.7 材料设备因素 |
5.3.8 资金因素 |
5.3.9 人为因素 |
5.4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的风险估计 |
5.4.1 地下埋管标段 |
5.4.2 实施前风险估计 |
5.4.3 实施中风险估计 |
5.5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建设进度控制风险应对 |
5.5.1 高效、全面的管理组织保障 |
5.5.2 科学制定进度计划 |
5.5.3 动态控制工程进度 |
5.5.4 推广新技术、新工艺 |
5.5.5 规范变更 |
5.5.6 实施竞赛奖罚制度 |
5.5.7 设计供图风险对策 |
5.5.8 移民征地风险防范 |
5.5.9 强化合同管理 |
5.5.10 质量、安全责任制 |
5.5.11 社会和法律保障体系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架空明槽施工质量监理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WSR的重庆市中小型地产公司工程变更管理研究[D]. 陈圆月. 西南大学, 2020(01)
- [2]苏州科技城蒸汽供热管网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研究[D]. 张雨辉. 南昌大学, 2019(02)
- [3]QLS煤矿矿井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研究[D]. 杨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03)
- [4]云南民居结构更新与天然建材可持续利用[D]. 柏文峰. 清华大学, 2009(05)
- [5]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结算的问题与对策[J]. 李杰夫. 广东水利水电, 2009(02)
- [6]浅谈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架空明槽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 李胜.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6(06)
- [7]施工监理中的测量控制[J]. 蔡锐武. 广东水利水电, 2005(01)
- [8]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设计监理工程实例[J]. 李安斌,张传健. 人民长江, 2004(08)
- [9]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施工图阶段设计监理实践[J]. 钮新强,符志远,李继生,李安斌. 人民长江, 2004(08)
- [10]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的风险分析[D]. 李英才. 河海大学,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