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费计量方式比较和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郝彦鹏[1](2021)在《作业预算在E采油厂操作成本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推进,我国油气开采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日趋复杂。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国外石油企业纷纷将预算管理优化作为提高其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国内油气开采企业增储上产与操作成本控制的矛盾不断加剧。2018年12月国家财政部出台《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204号—作业预算》,该指引为我国油气开采企业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强化操作成本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以E采油厂为案例企业,将作业预算法引入其预算编制流程中,在对作业预算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E采油厂生产管理实践,探讨作业预算法应用的可行性及实效性,力求改善传统预算约束软化现象,发挥预算在成本控制、执行纠偏、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功能,满足E采油厂日益精细化的管理需要。本文对E采油厂作业预算操作成本管理研究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展开:第一章绪论,在背景分析和对国内外作业预算理论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研究角度和研究思路;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对预算管理及作业预算基本理论的梳理,为下一步研究分析做理论铺垫;第三章主要介绍了E采油厂基本情况、业务流程及操作成本构成,分析E采油厂操作成本预算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四章E采油厂操作成本作业预算管理体系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作业预算目标和指标确定、作业中心划分及成本动因分析、执行控制和考评;第五章E采油厂操作成本作业预算体系应用,运用企业相关数据,对预算表进行编制,对预算差异和实际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应用保障措施;第六章结论,总结全文观点。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作业预算法的应用可以帮助E采油厂加强操作成本控制,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脱长军[2](2021)在《不平衡供电系统电能计量方法及其在电气化铁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工业和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线性、不对称负荷被接入电网,如电力机车、电弧炉和电焊机等,使得公用电网的负序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致使现有的适用于平衡条件下的有功电能计量方法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方案出现了诸多缺点,存在收费不合理的情形。因此,亟需要研究合理的不平衡责任划分方法和电能计量方法,以此来明确各责任方的责任,合理计量电能和收取电费,进而通过经济手段迫使各责任方采取相应措施治理电能污染,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用电环境。首先,本文对传统的不平衡污染评估指标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针对传统评估指标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在IEEE Std.1459-2010功率理论基础上,通过对不平衡条件下等效视在功率的详细分解,从视在功率的角度提出了一套新的不平衡污染评估指标。针对不同接线形式的三相电力系统,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了相应的仿真模型,对所提新评估指标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评估指标,所提新评估指标可以综合反映系统和各用户的不平衡程度,更加符合工程实际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其次,本文以三相不平衡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不平衡系统中负序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公式推导,对传统的不平衡责任量化指标及方法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证明了传统的不平衡责任量化指标的评判本质是不一致的,并以具体算例对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然后,针对传统不平衡责任划分方法中存在的缺陷,根据等效视在功率的分解形式,建立了不平衡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多指标体系下考虑指标权重的不平衡责任划分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负序电压、负序电流的影响,相比于传统的不平衡责任划分方法更加合理和准确。本文以典型的不对称牵引负荷为用户对象,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仿真模型,且针对不同的工况设计了具体的算例。在此基础上,将本文方法与传统方法计算得到的不平衡责任划分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新方法更加准确和合理。再次,以三相电力系统中不对称负荷产生的基波负序电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相不平衡系统中负序有功功率的流向,证明了传统的全电能计量方法在负序污染严重的电网中存在不合理性,基波正序有功电能计量方法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传统有功电能计量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不平衡责任的奖罚性有功电能计量新方法。新方法不仅考虑了负序功率流向,还考核了用户的不平衡责任,可以通过经济手段迫使那些对电网造成负序污染的用户主动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治理,从而改善电能质量,达到有效维护供用电双方经济利益的目的。最后,介绍了我国现行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分析了不同定义下的功率因数在不平衡条件下的合理性,得出了在不平衡条件下采用等效视在功率因数更合理的结论。但鉴于我国现行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存在诸多缺点,为了能够综合考核用户的用电行为,探讨了一种考虑不平衡责任的奖罚性电费调整方案。本文认为,新方案不仅考核了用户消耗的基波有功功率,还综合考核了供用电双方所产生的负序不平衡视在功率对系统的影响,相比现行方案更加合理和可行,有助于供电部门对电能质量污染的治理。最终通过具体的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高杨[3](2021)在《基于信用风险评价的H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供电行业的营销服务是供电企业为客户提供核心产品和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可持续发展,也是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决定性因素。优质的客户往往是一个企业的重要财富收入来源,相对而言,信用差的客户往往是一个企业经营的风险源泉。由于历史原因,现阶段公司和客户通常采取的用电方式都是先用电后缴纳电费,对于一些供电公司来说,采取的是信用销售方式。目前,在内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市场背景下,信用销售的用电模式是持续占领市场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风险,比如坏账带来的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基于这个宏观背景,根据供电企业目前的外部市场环境,并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广大客户需求为服务中心,构建了客户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并在对广大客户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分析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创新了客户关系,创新了服务渠道,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既能够满足广大供电企业对于客户优质服务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扩大供电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提升供电企业的活力和售后服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供电企业服务制度,,适应新能源电改给我国带来的变革,以优质的售后服务和产品赢得了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效抢占了售后服务份额,促进了供电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篇论文的研究目标是为了根据我国电力供应与用电市场的特点,以H供电公司为主要案例,分析影响客户信用的基础性信息,设计适合用电企业客户信用风险评估的指标和风险评级标准,建立了客户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评级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H供电公司目前现有的信用风险评价、欠费预测、电费风险决策、风险控制及窃电检测和防范等客户经理管理的对策建议,构建新型的客户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经理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H供电公司现有的信用评价、欠费预测、电费风险决策、风险控制及窃电检测和防范等客户管理的对策建议,构建新型客户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王权[4](2021)在《基于多时间尺度耦合的电力市场交易结算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多时序交易及其结算是电力市场的关键核心组成部分,既直接关乎市场成员的经济利益,也影响市场的安全稳定运营。随着我国新电改的持续有效推进,电力交易将呈现多类型、多模式、多层级的特点,对价格形成机制和结算模式的适用性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及更高的要求。因此,亟需系统深入研究国内外成熟电力市场的结算业务模式,不断优化市场交易结算逻辑关系,为我国完善新形势下的连续结算试运行提供重要借鉴价值,确保电力市场的稳定有序、高效运行。结算模式不仅包含各类电力交易的量、价匹配关系,而且涉及相关市场主体的结算耦合关系等。由于我国电力市场初级阶段“统一市场、两级运作”的顶层设计结构,计划与市场电量长期并存的局面,以及不同区域电力市场模式的差异,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结算的复杂性。本文总结归纳国内外不同电力市场模式下的结算实践,分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电能量交易及其分解执行的特殊性,顶层设计电力市场交易结算体系,即电力市场交易、合约分解执行、结算以及信用评价;在梳理电力-电量平衡以及电价形成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契合度更高的合约分解方法,揭示了电力市场环境下偏差电量的结算原理;在明晰电力交易、合约分解与执行以及市场结算之间关系的背景下,提出了适用于中长期电力市场的发用解耦双结算和计划、市场解耦结算模式,以及兼顾市场运营成本的电力现货市场预结算模式,构建了发电侧和用电侧结算模型,阐释了电力市场不平衡资金产生及其分类结算管理方案,从而进一步厘清相关电力市场主体的结算关系;最后,采用德尔菲、AHP方法构建省级电力市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计算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指标比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结算模式有助于促进省级电力市场结算机制设计的兼容性和提升市场规则制定的合理性、科学性,降低电力交易中心独立运营与建设成本。本文通过研究多时间尺度耦合的电力交易市场结算功能,结合新形势对结算业务提出的新要求及需要完善的问题,顶层设计兼容多种交易类型与市场模式的交易结算体系,能够为兼顾各市场主体利益和市场效率的结算业务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从而降低结算风险,提高结算效率。
杨洋[5](2021)在《凉山供电段收费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四川省电力公司目前的电力营销业务采用SG186营销平台进行管理,终端抄表工作采用远程抄表软件实现。为了实现对抄表示数进行自动化的电费结算,并发行到SG186营销平台中,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套供电段收费管理系统,其中包含用于电费结算的审核规则管理、结算发行管理、电量抄表管理3个功能。在研究中,首先对国内外的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的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和介绍。随后对四川省电力公司的量费业务概况,以及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系统的研发目标。对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进行详细研究,并对系统进行技术选型,确定了基于Java Web的技术体系。第三,按照收费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系统的总体设计、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在总体设计中包含网络结构及功能模型,分别采用B/S模式和SSM模式进行设计。在功能模块设计中,主要研究系统3个模块的功能组件结构及Java功能类结构。在数据库设计中,主要介绍了系统的数据逻辑结构,并以E-R图的方式进行展示与说明,同时对系统的数据库部分表结构进行了定义和说明。按照系统的设计,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了开发实现,详细研究了系统的功能实现流程及关键代码,展示系统的部分功能界面。最后,采用黑盒测试法对系统进行了功能和性能测试,利用Load Runner工具进行系统的并发环境模拟,得到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测试通过。通过供电段收费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连接远程抄表软件和SG186营销平台的功能接口,实现电力客户的电费结算自动化处理,为量费中心管理人员提供便捷的管理工具支持,提高业务管理效率。
杨安金[6](2021)在《米易县供电公司购电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电力系统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发电和售电被拆分为独立的业务,供电企业需要向电厂进行购电,并通过电能并网的方式开展供电服务。因此购电管理业务成为供电企业日常业务中的重要工作。由于各地电力市场的差异性,供电公司的购电管理业务软件通常需通过自主研发方式进行实施。米易县供电公司的购电管理业务目前仍缺乏配套的工具支持,主要通过人工处理和EXCEL文件进行管理,存在着管理效率低下、错误率高、数据不集中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和实现了一套购电管理系统,对米易县供电公司的购电业务进行信息化管理,降低人工处理工作量,实现购电管理业务的集中化存储和维护。在研究中,首先介绍米易县供电公司的购电管理业务现状及问题,将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为基础资料管理、电站档案管理、抄表电量管理、电费计算管理和数据报表管理5个方面,并分析了系统的性能需求。在此基础上,选择Java Web技术和Oracle数据库进行系统的功能研发。基于系统的需求分析,对系统的功能模型、网络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系统进行功能结构划分,对各模块的功能组件模型及Java类结构进行分析与设计。考察系统的业务数据类型,并通过E-R图建立系统的数据逻辑结构,按Oracle数据库技术规范设计系统的数据库表结构。按照系统的功能设计,对各模块的功能实现流程、关键代码进行分析研究,并展示和阐述系统的功能界面。最后,根据系统的实际测试情况,对系统的测试方法、流程、环境进行简述,并从功能和性能两个层面,分析了系统的测试内容及结果,验证系统的研发成果。购电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加入到米易县供电公司的Toolkit业务工具套件平台中,实现了供电管理业务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建立了购电业务数据的集中化存储体系,提高了业务管理的效率,降低了购电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许晓文[7](2021)在《基于B/S的电力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能源。而电力生产和输送主要依靠电力企业。电力企业通过生产和输送电力,收取电费,来完成企业的运营。在传统的收费方式中,有电力用户首先用电,然后人工查抄电表,计算应缴电费,到营业厅进行缴费等,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等。因此,开发一套能够高效完成用电度数统计、电费收取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迫在眉睫了。本论文首先针对电力公司内部电费收取的流程进行分析,再结合电力用户在电费收缴过程中所遇见的痛点和难点,设计出一套基于互联网通信技术的电力营销系统。整个系统采用JAVA编程语言作为系统的开发语言,采用了B/S架构作为系统的基础架构,采用了SQL Server 2012作为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软件,并且还在在开发的过程中使用了Spring,Spring MVC等先进的开发框架,从而提高了开发的效率和系统的质量。本论文在充分考虑电力营销工作具体内容,将系统划分出了客户身份识别、客户电费和历史数据查询、在线交易、实时对账、系统后台管理和营业厅卡表购电等功能模块,本次设计的核心系统功能是能够实现用户网络在线购电,业务系统通过同其他购电支付平台接口,在方便电力客户快速高效购电的同时,实时对支付平台数据进行同步,并完成对账的功能。在设计工作中对系统各个功能的E-R图和相关数据库表开展了设计,完成了各个功能的设计与实现。在完成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以后,还使用了多种测试方法和手段针对系统的功能、性能等多方面进行测试,确保整个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电力客户能够通过网络实现电费缴纳、用电查询等,供电企业亦可通过该系统实现电费的实时高效回收,从而实现了电力用户和供电企业的双赢。
叶茂[8](2020)在《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商业项目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几年来,建筑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的超大型项目越来越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相应发现了诸多的问题,尤其是这类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问题尤为突出,往往都是只关注逐个单体建筑的设计,而忽略了项目整体运营管理的客观需求,从而在项目整体交付运营的时候才发现公共区域成为设计和施工的真空地带,项目内各功能建筑独立运行,人造孤岛比比皆是。这对于以“良好体验”,和“优质服务”决定成败的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而言,这是最大的痛点。本设计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这类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研究,统一各功能建筑接入园区管理的技术标准;增加项目整体的可扩展性,尽量减少后期改造投入;提升项目运营管理水平带来显着社会和经济效益;并为其他类似项目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提供借鉴。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型文旅类综合园区建设发展现状,并归纳了其中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对园区运营和管理带来的困扰。本文采用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法,完成了如下内容:总体方案设计部分,首先对项目背景、类似项目和周边环境进行了调研分析(境外部分非自行调研成果),并总结分析了现有新技术发展方向;参考前面调研成果和相关规范对总体架构、运营模式、管控模式及其职能分类进行了分析、归纳和设计。各子系统方案设计部分,对各子系统用途作了简要介绍、详细描述了各系统结构、技术选型、重要功能,以及与园区平台的集成要求,最后对设计规范之外,新增的智能化系统的使用价值作了归纳总结。园区集成管理平台设计部分,先对园区集成管理平台的用途和功能作了简要介绍,系统分析了对园区集成管理平台的集成需求、功能架构、通信接口及应用具体应用。其他智慧化应用建议部分,结合高级办公、高级酒店和大型商业的使用需求,总结整理了以往相同或类似项目案例中,成功应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并对其进行了归类整理和简要介绍,期望在本项目或其他项目建设中提供引导。总结与展望部分对本文做了总体概括和总结,对后续类似项目智能化总体规划设计的创新和需要注重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基于人性化、精准服务和智慧化的服务解决方案将是本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的的核心。通过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可以从各个方面增强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创新服务。对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带来了显着社会和经济效益。
姚智恒[9](2020)在《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领导下,电力行业从2002年起不断深化改革,按照“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总体思路要求,积极推动“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机制体制改革,正逐步放开除输电和配电之外的其他环节电价,有序社会企业放开电力配售市场,拓展了电力用户的购电自主权和选择项。一直以来的供电企业与用户之间配售关系变成为供电企业、售电公司和用户多方电关系。这种市场形势变化对供电电力业务模式、服务方式及营销措施都提出新的挑战。怎么才能增加客户价值、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是各供电公司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电力企业客户关系管理需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值得深入探索和实践。本文选取Y供电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方法,对Y供电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现状、问题、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的客户关系管理优化方案,并提出保障有效实施的配套措施。同时,研究紧紧结合当前整个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让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思路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研究,本文认为Y供电公司抓住电力行业的整体竞争格局正发生深度变革的机遇,按照用电的特点、价值高低对客户群体实施较为细致的分类,据此制定差别化的客户管理策略和优化措施。大客户是Y供电公司电力客户关系管理的重点,可以制定基于价值提升的大客户关系优化措施,为其提供差别于普通客户的个性化、增值化的产品与服务,致力于通过建立与大客户之间长期稳定的良好关系,实现客户价值,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针对普通客户,Y供电公司也不能偏离电力行业公共性、公益性等属性,可以制定基于满意度提升的关系管理优化措施,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满足民生需求,体现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
蔡子钰[10](2020)在《计及用户信用等级的窃电行为诊断技术》文中研究指明电力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用户也越来越多,而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是严格遵守电力法规。由于经济的诱惑,很多用户出现了窃电和不交电费的行为,并且偷电方法和种类繁多,让电力公司防不胜防。因此对于对于用户电量指标和用户信用的研究十分重要,有助于电力公司了解用户,有效预防窃电行为。本文首先对电能计量原理和常见的窃电手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一些常见的用于偷电的手段,具体包括欠流、移相、扩差、借零以及大功率无线干扰与遥控窃电等高科技窃电手法,为后面构建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其次在基于数据挖掘概念的基础上对用户的用电量指标进行分析,选出正常指标和异常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识别异常用户并分析用户是否偷电漏电。然后建立了一个信用等级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用户的付款信用和电力法规信用,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用户的信用等级进行了评价。最后在窃电指标分析和信用等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用户进行了窃电诊断,发现考虑用户信用等级能显着提高窃电的识别率。通过实例的验证,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能够很好的应用到用户窃电诊断中,并且考虑两种因素的分析能够提高窃电的识别率。通过识别窃电用户减少了电网公司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净化了社会环境,推动了防偷电技术的研发与运用,确保了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电费计量方式比较和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费计量方式比较和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作业预算在E采油厂操作成本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预算管理 |
2.1.1 预算定义及功能 |
2.1.2 预算组织体系 |
2.1.3 预算管理体系 |
2.2 作业预算 |
2.2.1 作业预算产生背景 |
2.2.2 作业预算理论依据 |
2.2.3 作业预算基本概念 |
2.2.4 作业预算编制步骤 |
2.2.5 作业预算管理内容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E采油厂操作成本预算管理现状及问题 |
3.1 E采油厂概况 |
3.1.1 基本情况 |
3.1.2 生产特点及业务流程 |
3.1.3 操作成本构成及项目 |
3.2 E采油厂操作成本预算管理现状 |
3.2.1 预算组织机构 |
3.2.2 预算编制原则 |
3.2.3 预算编制方法 |
3.2.4 预算指标分解 |
3.2.5 预算执行调整 |
3.2.6 预算监控考核 |
3.3 E采油厂操作成本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预算认识不够全面 |
3.3.2 指标测算不够科学 |
3.3.3 成本控制不够精细 |
3.3.4 考评激励不够完善 |
3.4 E采油厂操作成本实施作业预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3.4.1 E采油厂操作成本实施作业预算的必要性分析 |
3.4.2 E采油厂操作成本实施作业预算的可行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E采油厂操作成本作业预算管理应用设计 |
4.1 作业预算应用思路及内容 |
4.2 作业预算目标及指标 |
4.2.1 作业预算目标确定 |
4.2.2 作业预算指标分解 |
4.3 E采油厂作业中心划分 |
4.3.1 采油生产作业中心 |
4.3.2 注水生产作业中心 |
4.3.3 集输生产作业中心 |
4.3.4 井下作业中心 |
4.3.5 其他辅助生产作业中心 |
4.3.6 动态监测作业中心 |
4.4 E采油厂操作成本动因分析 |
4.4.1 采油作业操作成本动因 |
4.4.2 注水作业操作成本动因 |
4.4.3 集输作业操作成本动因 |
4.4.4 井下作业操作成本动因 |
4.4.5 其他辅助作业操作成本动因 |
4.4.6 动态监测作业操作成本动因 |
4.5 作业预算执行控制 |
4.5.1 作业预算控制步骤 |
4.5.2 作业预算控制内容 |
4.6 作业预算考评 |
4.6.1 考评体系 |
4.6.2 指标选取原则 |
4.6.3 考评指标构建 |
4.6.4 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
4.6.5 作业预算考评模型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E采油厂操作成本作业预算应用 |
5.1 作业预算表编制 |
5.2 作业预算执行差异分析 |
5.3 作业预算实施效果 |
5.4 E采油厂操作成本作业预算应用保障措施 |
5.4.1 重视成本文化建设 |
5.4.2 加强基础计量工作 |
5.4.3 调整预算管理机构 |
5.4.4 完善预算考评体系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不平衡供电系统电能计量方法及其在电气化铁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功率理论研究现状 |
1.2.2 有功电能计量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3 不平衡责任划分方法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不平衡污染程度评估指标的研究 |
2.1 传统的不平衡污染程度评估指标 |
2.1.1 三相四线制系统中不平衡污染程度的评估 |
2.1.2 三相三线制系统中不平衡污染程度的评估 |
2.2 基于等效视在功率分解的新评估指标 |
2.2.1 不平衡条件下等效视在功率的分解 |
2.2.2 不平衡污染程度评估新指标 |
2.3 算例分析 |
2.3.1 三相四线制系统仿真模型 |
2.3.2 三相三线制系统仿真模型 |
2.4 小结 |
3 不平衡责任划分新方法 |
3.1 传统不平衡责任计算方法分析 |
3.1.1 负序等效电路模型的建立 |
3.1.2 传统的不平衡责任划分方法 |
3.1.3 传统不平衡责任指标的合理性分析 |
3.1.4 算例验证 |
3.2 不平衡责任计算新方法 |
3.2.1 不平衡责任指标的确立 |
3.2.2 不平衡责任综合定量计算 |
3.2.3 不平衡责任综合定量计算步骤 |
3.3 算例分析 |
3.3.1 算例设置 |
3.3.2 不平衡责任计算与对比分析 |
3.4 小结 |
4 考虑不平衡责任的奖罚性电能计量新方法 |
4.1 负序对电能计量的影响 |
4.1.1 不对称负荷的负序功率流向分析 |
4.1.2 负序对电能计量方法的影响 |
4.2 奖罚性电能计量新方法 |
4.2.1 奖罚性电能计量新方法的计量模型 |
4.2.2 新计量模型中参数的求解 |
4.2.3 奖罚性电能计量新方法的实现步骤 |
4.3 算例分析 |
4.3.1 算例设置 |
4.3.2 有功功率的计算与对比分析 |
4.4 小结 |
5 考虑不平衡责任的奖罚性电费调整方案 |
5.1 现有电费调整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
5.1.1 传统功率因数的合理性分析 |
5.1.2 等效功率因数的合理性分析 |
5.2 新的电费调整方案 |
5.2.1 新的电费调整模型 |
5.2.2 电费调整方案的实施步骤 |
5.3 算例分析 |
5.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基于信用风险评价的H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信用风险评价的相关研究 |
二、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研究 |
三、电力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及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研究 |
四、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一、研究框架 |
二、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信用风险评价理论 |
一、因素分析法 |
二、模型分析法 |
第二节 信用风险评价技术 |
一、经验判断期 |
二、数学模型期 |
第三节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
第四节 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三章 电力行业信用风险评价及H公司客户管理现状 |
第一节 电力行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第二节 电力行业客户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建设 |
第三节 H供电公司客户管理现状 |
一、信用风险评价结果利用不充分 |
二、新技术应用不充分 |
三、客户体验不佳 |
第四章 H供电公司信用风险评价模型设计 |
第一节 评价模型构建的原则 |
一、实用性原则 |
二、可扩展性原则 |
三、整体性原则 |
第二节 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指标的选取 |
一、定量指标 |
二、定性指标 |
第三节 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一、模型构建流程 |
二、客户信用评价模型 |
三、欠费预警评价模型 |
第五章 H供电公司客户信用风险评价分析 |
第一节 客户信用风险评价分析 |
一、信用风险影响因素 |
二、信用风险等级 |
三、信用风险评价结果 |
第二节 欠费预警风险分析 |
第六章 H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研究 |
第一节 信用评级动态差异化管理 |
一、基本服务 |
二、增值服务 |
三、惩罚服务 |
第二节 新技术的应用 |
一、客户基础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
二、客户信用数据的拓展应用 |
第三节 客户关系管理的策略优化 |
一、精准维护客户关系 |
二、提升用电客户的服务感知度 |
三、保持与重点客户的良好互动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基于多时间尺度耦合的电力市场交易结算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本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电力市场交易基础理论研究 |
2.1 电力市场 |
2.1.1 我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
2.1.2 电力市场结构 |
2.2 电力市场交易 |
2.2.1 电力市场交易的经济学基础 |
2.2.2 电力中长期市场交易方式 |
2.2.3 电力现货市场模式 |
2.3 电力电量平衡与价格形成原理 |
2.3.1 电力市场交易电力电量平衡 |
2.3.2 电力市场交易电价形成 |
2.4 市场化分时峰谷电价 |
2.4.1 市场化交易峰谷分时电价模式 |
2.4.2 执行情况及问题分析 |
2.4.3 省级电力市场峰谷分时电价模式应用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交易合约分解与执行 |
3.1 多时间尺度耦合的电量 |
3.1.1 基于多时间尺度耦合的电力市场交易电量 |
3.1.2 电力市场交易时序 |
3.2 基于多时间尺度耦合的合约电量分解 |
3.2.1 确定中长期交易结算曲线 |
3.2.2 中长期合约电量分解方案 |
3.2.3 合约电量分解算法 |
3.3 多时间尺度经济调度及优化协调 |
3.4 偏差电量处理 |
3.4.1 中长期市场偏差电量结算 |
3.4.2 电力现货市场偏差电量结算 |
3.5 算例分析 |
3.5.1 算例基础数据 |
3.5.2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力市场交易结算模式研究 |
4.1 中长期电力市场交易结算模式 |
4.1.1 发用解耦-双结算模式 |
4.1.2 计划与市场解耦结算模式 |
4.2 基于多时间尺度耦合的电力市场预结算模型 |
4.2.1 结算模式内涵 |
4.2.2 模型构建 |
4.2.3 求解方法介绍 |
4.3 电力批发市场结算研究 |
4.3.1 结算费用构成 |
4.3.2 不平衡费用分摊与返还 |
4.3.3 发电侧结算 |
4.3.4 用户侧结算 |
4.4 实证分析 |
4.4.1 结算电量 |
4.4.2 结算偏差 |
4.4.3 结算电费与电价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市场主体结算信用评价模型研究 |
5.1 信用评价模型 |
5.1.1 指标体系建立依据 |
5.1.2 评价方法选取 |
5.1.3 评价指标的选择 |
5.2 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权重 |
5.2.1 判断矩阵的构建 |
5.2.2 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并校验矩阵一致性 |
5.2.3 市场主体各层级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
5.2.4 评分 |
5.3 市场主体信用管理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对策及建议 |
6.1 对我国省级电力市场结算机制的建议 |
6.1.1 统筹协调市场出清时序关系 |
6.1.2 进一步理顺价格形成机制 |
6.1.3 妥善处理结算不平衡资金 |
6.2 对我国省级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的建议 |
6.2.1 建立分时段合约交易机制 |
6.2.2 完善电力中长期合同签订配套机制 |
6.3 对我国省级电力市场建设重点的建议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5)凉山供电段收费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需求概述 |
2.1.1 量费业务概述 |
2.1.2 管理现状及问题 |
2.1.3 系统研发目标 |
2.2 系统功能需求 |
2.2.1 审核规则管理需求 |
2.2.2 结算发行管理需求 |
2.2.3 电量抄表管理需求 |
2.3 系统性能需求 |
2.4 系统技术选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3.1.1 网络结构设计 |
3.1.2 功能模型设计 |
3.2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
3.2.1 审核规则管理模块设计 |
3.2.2 结算发行管理模块设计 |
3.2.3 电量抄表管理模块设计 |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3.1 数据结构分析 |
3.3.2 数据表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4.1 系统实现环境 |
4.2 审核规则管理模块实现 |
4.2.1 规则信息管理 |
4.2.2 白名单管理 |
4.2.3 客户分群管理 |
4.3 结算发行管理模块实现 |
4.3.1 电费审核管理 |
4.3.2 电费异常管理 |
4.3.3 电费中止发行 |
4.4 电量抄表管理模块实现 |
4.4.1 抄表示数管理 |
4.4.2 异常档案处理 |
4.4.3 示数分布统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系统测试环境 |
5.2 系统测试方法 |
5.3 系统测试内容 |
5.4 系统测试流程 |
5.5 系统测试结果 |
5.5.1 功能测试结果 |
5.5.2 性能测试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米易县供电公司购电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研发背景 |
2.1.1 业务现状分析 |
2.1.2 存在的问题 |
2.2 系统研发目标 |
2.3 系统功能需求 |
2.3.1 基础资料管理需求 |
2.3.2 电站档案管理需求 |
2.3.3 抄表电量管理需求 |
2.3.4 电费计算管理需求 |
2.3.5 数据报表管理需求 |
2.4 系统性能需求 |
2.5 系统技术选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3.1.1 功能模型设计 |
3.1.2 网络结构设计 |
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2.1 基础资料管理模块设计 |
3.2.2 电站档案管理模块设计 |
3.2.3 抄表电量管理模块设计 |
3.2.4 电费计算管理模块设计 |
3.2.5 数据报表管理模块设计 |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3.1 数据结构分析 |
3.3.2 数据表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4.1 系统实现环境 |
4.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4.2.1 基础资料管理模块设计 |
4.2.2 电站档案管理模块设计 |
4.2.3 抄表电量管理模块设计 |
4.2.4 电费计算管理模块设计 |
4.2.5 数据报表管理模块设计 |
4.3 系统功能部署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系统测试方法 |
5.2 系统测试环境 |
5.3 系统测试内容 |
5.3.1 功能测试 |
5.3.2 性能测试 |
5.4 系统测试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基于B/S的电力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篇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篇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设计相关知识 |
2.1 系统概念与主要功能 |
2.2 J2EE技术 |
2.3 SQL Server 2012概述 |
2.4 B/S架构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需求 |
3.1.1 功能性需求 |
3.1.2 非功能性需求 |
3.2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力营销系统的功能设计 |
4.1 引言 |
4.2 系统的总体设计 |
4.2.1 系统总构架 |
4.2.2 系统功能配置 |
4.3 系统各项功能的具体设计 |
4.3.1 用户身份认证的设计 |
4.3.2 客户电费信息查询功能的设计 |
4.3.3 网络充值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3.4 系统自动对账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4.3.5 系统后台操作功能设计 |
4.3.6 电费卡相关业务模块的设计 |
4.4 电力营销系统数据库设计 |
4.5 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互通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5.1 SQL Server 2012数据库交互的实现 |
5.2 用户身份认证模块实现 |
5.3 客户电费信息查询功能模块实现 |
5.4 网络充值功能模块实现 |
5.5 系统自动对账功能模块实现 |
5.6 系统后台操作功能模块实现 |
5.7 电费卡相关业务模块实现 |
5.8 系统的功能测试 |
5.9 系统性能测试 |
5.10 系统的安全性测试 |
5.11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类似案例调研分析 |
1.2.1 国内类似项目 |
1.2.2 国外类似项目 |
1.2.3 经验借鉴 |
1.3 研究内容及本文结构 |
第二章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 |
2.1 项目背景调研分析 |
2.1.1 项目背景分析及项目设计定位 |
2.1.2 新技术发展调研分析 |
2.2 需求分析及设计目标 |
2.2.1 需求分析 |
2.2.2 设计目标 |
2.3 总体架构规划设计 |
2.3.1 建设总体架构分析 |
2.3.2 建筑业态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模式建议 |
2.3.3 智能化系统综合管控模式建议 |
2.3.4 三种系统综合管控的集成模式比选 |
2.3.5 两种集成模式组合 |
2.3.6 综合管控平台的职能分类分析 |
2.4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设计 |
2.5 智能化职能中心规划设计 |
第三章 各子系统方案设计 |
3.1 总体设计说明 |
3.1.1 设计范围 |
3.1.2 设计依据 |
3.1.3 智能化重要机房设置 |
3.2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
3.2.1 系统介绍 |
3.2.2 系统设计 |
3.2.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3 入侵报警系统设计 |
3.3.1 系统介绍 |
3.3.2 系统设计 |
3.3.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4 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设计 |
3.4.1 系统介绍 |
3.4.2 系统设计 |
3.4.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5 电子巡更系统设计 |
3.5.1 系统介绍 |
3.5.2 系统设计 |
3.5.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6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 |
3.6.1 系统介绍 |
3.6.2 系统设计 |
3.6.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7 能耗计量系统设计 |
3.7.1 系统介绍 |
3.7.2 系统设计 |
3.7.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8 背景音乐及应急广播系统设计 |
3.8.1 系统介绍 |
3.8.2 系统设计 |
3.8.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9 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
3.9.1 系统介绍 |
3.9.2 系统设计 |
3.9.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0 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 |
3.10.1 系统介绍 |
3.10.2 系统设计 |
3.10.3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1 车位引导管理系统设计 |
3.11.1 系统介绍 |
3.11.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1.3 系统设计 |
3.11.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2 紧急求助系统设计 |
3.12.1 系统介绍 |
3.12.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2.3 系统设计 |
3.12.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3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
3.13.1 系统介绍 |
3.13.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3.3 系统设计 |
3.13.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4 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
3.14.1 系统介绍 |
3.14.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4.3 系统设计 |
3.14.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5 客流统计系统设计 |
3.15.1 系统介绍 |
3.15.2 参考案例与分析 |
3.15.3 系统设计 |
3.15.4 平台设计总体要求 |
3.16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 |
3.16.1 系统介绍 |
3.16.2 系统架构设计 |
3.16.3 系统功能设计 |
3.16.4 对比传统能源管理的优势 |
3.16.5 系统数据对接 |
3.16.6 系统效益分析 |
3.17 智能系统应用效益总结 |
3.17.1 设计与应用说明 |
3.17.2 增补智能系统应用经济价值估算 |
第四章 园区集成管理平台方案设计 |
4.1 系统简介 |
4.2 参考案例及分析 |
4.3 系统设计 |
4.3.1 系统总体架构 |
4.3.2 关键技术选型 |
4.3.3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指导建议 |
4.4 平台设计总体需求 |
4.4.1 子系统与平台通信接口说明 |
4.4.2 子系统集成需求 |
4.5 平台子系统集成管理功能要求 |
4.5.1 防盗报警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2 视频监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3 门禁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4 楼宇自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5 环境监测模块功能标准 |
4.5.6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7 背景音乐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8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9 机房监控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0 消防联动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1 电子巡更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2 停车场系统集成管理模块功能标准 |
4.5.13 信息发布系统集成模块功能标准 |
4.5.14 客流统计系统集成模块功能标准 |
4.6 平台重要基础功能模块 |
第五章 其他智慧化应用建议 |
5.1 高级办公楼智慧化应用 |
5.2 高级酒店智慧化应用 |
5.3 大型商业智慧化应用 |
总结与展望 |
一、论文总结 |
二、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应用现状研究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相关理论概述 |
2.1 电力市场营销基本理论 |
2.2 供电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相关理论 |
2.2.1 供电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 |
2.2.2 供电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特点 |
2.2.3 供电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基本理念 |
2.3 电力客户细分和目标定位 |
2.3.1 电力市场客户分类及用电特点 |
2.3.2 电力客户目标定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
3.1 Y供电公司基本情况 |
3.1.1 Y供电公司组织架构 |
3.1.2 Y供电公司客户分类 |
3.1.3 Y供电公司执行的电价政策标准 |
3.2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现状调查分析 |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3.2.2 调查统计结果 |
3.3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供电质量可靠性不稳定 |
3.3.2 业务流程不畅通 |
3.3.3 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
3.3.4 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CRM)落后 |
3.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客户服务意识尚未形成 |
3.4.2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能适应新要求 |
3.4.3 缺少对客户的细化管理和需求分析 |
3.4.4 管理模式缺乏创新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改进优化方案 |
4.1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目标和原则 |
4.1.1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目标定位 |
4.1.2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原则 |
4.2 基于客户分类的Y供电公司差异化服务策略 |
4.3 基于价值提升的大客户关系管理优化措施 |
4.3.1 实施大客户经理制 |
4.3.2 优化大客户专线供电 |
4.3.3 升级大客户配网结构 |
4.3.4 完善大客户服务体系 |
4.3.5 实行竞争导向定价策略 |
4.4 基于满意度提升的普通客户关系管理优化措施 |
4.4.1 健全客户满意度管理 |
4.4.2 增加缴费方式的多样性 |
4.4.3 增加普通用户的总价值 |
4.4.4 开展节能宣传和节能改造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改进保障措施 |
5.1 以客户关系管理为导向重塑组织架构 |
5.2 构建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企业文化 |
5.3 培养专业化客户关系管理队伍 |
5.4 完善客户关系管理流程 |
5.5 构建新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Y供电公司用户满意度调查问卷 |
(10)计及用户信用等级的窃电行为诊断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窃电行为原因分析 |
1.1.3 窃电行为的危害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窃电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
1.2.2 电力用户信用评价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电能计量与窃电原理分析 |
2.1 电能计量的基本原理 |
2.1.1 电能计量装置的构成 |
2.1.2 目前电能计量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 常见的窃电手法 |
2.2.1 欠流法窃电 |
2.2.2 移相法窃电 |
2.2.3 扩差法窃电 |
2.2.4 借零法去窃电 |
2.2.5 高科技窃电手法 |
2.3 本章小结 |
3 数据挖掘与窃电特性分析 |
3.1 数据挖掘 |
3.1.1 数据挖掘的概念 |
3.1.2 数据挖掘的过程 |
3.1.5 数据挖掘主要算法 |
3.2 数据挖掘在电力中应用 |
3.2.1 电力数据挖掘 |
3.2.2 基于数据挖掘的异常用电闭环应用模式 |
3.3 正常用电量特征分析 |
3.4 正常用电到异常用电的电量特性分析 |
3.5 异常用电量特征指标体系 |
3.6 本章小结 |
4 电力用户信用等级评估与窃电评价指标体系构造 |
4.1 电力用户信用评估 |
4.2 建立信用级别评估指标体系 |
4.2.1 用户缴费信用指标 |
4.2.2 电力法信用指标说明 |
4.3 模糊理论 |
4.4 基于模糊层次法的信用评级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并考虑用户信用等级的窃电诊断 |
5.1 计及用户特征与信用等级的窃电分析 |
5.2 用电数据处理与样本库构建 |
5.2.1 进行数据处理的意义 |
5.2.2 丢失数据的处理 |
5.2.3 用电数据嗓声值的处理 |
5.2.4 数据标准化 |
5.2.5 构建专家样本 |
5.3 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 |
5.3.1 神经网络概述 |
5.3.2 深度神经网络 |
5.3.3 基于DNN窃电诊断模型 |
5.4 算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电费计量方式比较和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作业预算在E采油厂操作成本中的应用研究[D]. 郝彦鹏.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不平衡供电系统电能计量方法及其在电气化铁路中的应用[D]. 脱长军. 兰州交通大学, 2021
- [3]基于信用风险评价的H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研究[D]. 高杨.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基于多时间尺度耦合的电力市场交易结算模式研究[D]. 王权. 东北电力大学, 2021(10)
- [5]凉山供电段收费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D]. 杨洋.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6]米易县供电公司购电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杨安金.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7]基于B/S的电力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许晓文.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8]大型文旅项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设计[D]. 叶茂.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研究[D]. 姚智恒.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10]计及用户信用等级的窃电行为诊断技术[D]. 蔡子钰.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