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的叙述者、小说观念与文体特征

中国古典小说的叙述者、小说观念与文体特征

一、叙述者、小说观念与文言小说的文体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邹建英[1](2021)在《新旧之变:台湾新文学的发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魏佳滢[2](2021)在《沈从文小说的语言艺术追求》文中研究说明

向蕊琦[3](2021)在《文体视域下高中语文的小说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于红慧[4](2021)在《《聊斋志异》与传统文学作品的互文性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聊斋志异》是一部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经典叙述片段和叙述话语有诸多借鉴与模仿的短篇小说集。西方互文性理论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方法,有助于揭示其艺术特征。本文在梳理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发展的基础上,综述五个方面的相关研究现状:《聊斋志异》对魏晋志怪、唐代传奇、传统诗词、聊斋诗词的借鉴与模仿,以及故事文本生成的历史文化语境。目前研究更多揭示《聊斋志异》跟哪些材料构成互文,而对这些材料如何影响小说创作尚缺少深入系统探讨,而这才是《聊斋志异》互文性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基于以上阐述,相关研究重心应该从"引用与改造"的各个环节来展开,从所引用的文本在《聊斋志异》叙事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层面展开,这样会让问题显得更加有逻辑性且较为容易把握。

罗佐领[5](2021)在《初中语文寓言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寓言文体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在发展中逐渐被运用到教学中,形成悠久的寓言教育传统。但在中国,寓言用于教学的历史较短,人们对寓言文学价值的关注多过教育价值,对小学寓言教学的研究远多于初中寓言,初中寓言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据此,本文将针对现行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寓言的阅读教学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和策略。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要分为四个章节来论述。第一章主要是寓言及寓言教学相关情况的论述。首先,明确寓言的定义及主要特征,并对中西方的寓言教学传统进行简要概述;其次,分析寓言在初中生心理、道德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教学价值。第二章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寓言编排情况进行分析。先对寓言篇目进行全面分析,再从教材单元编排的角度,对单元导语、课前提示及思考探究、积累拓展等部分展开论述,最后明确教材在寓言编排上具有选文分布调整较大、突出寓言文体特征、强调阅读训练等特点。第三章采用访谈、问卷及课堂观摩的形式对目前初中寓言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从调查结果中可知,目前初中寓言教学存在学生对寓言认识不深、积累不足,教师的寓言教学偏重寓意解读、教法模式化倾向严重等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学情与考情相互影响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受小学寓言学习的影响较大,不够重视初中寓言教学以及教师教学研究意识的缺乏等。第四章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首先,应当依据学生学情和寓言文本特点确定教学内容与目标;其次,在寓言阅读教学设计中要突显寓言文体特征,辅之以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法,并强调寓意解读与寓言知识内化并重;再次,要重视寓言类整本书阅读的积累。总之,在普遍不重视寓言教学的初中阶段,应该从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等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提高寓言文体的利用率,改变寓言教学的现状。

陈悦[6](2021)在《文体意识观照下的初中小说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优秀的小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营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阅读小说能够提升文学素养,了解不同的社会和人生。然而目前的小说教学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极为固化的小说教学内容消解了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陈旧老套的教学方式也降低了学生对小说的喜爱。为了改变这个局面,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初中小说教学的方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仅仅是关注教学方法,并未触及教学内容,那么很容易形成一种虚假繁荣的景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对文体给予应有的重视。同样,在小说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重视文体,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小说教学低效的局面。本文将以初中小说为研究对象,结合一定的小说理论,探索小说基本的文体特征,梳理出文体意识观照下的初中小说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介绍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的选文和价值取向。第二个部分,重点阐述小说的文体特征,以及突出文体意识对初中小说教学的必要性。第三个部分,主要介绍文体意识观照下的初中小说教学现状以及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第四个部分,从依体定教、依篇定教、多元解读三个方面提出文体意识观照下的小说教学策略。第五部分,以《孔乙己》和《智取生辰纲》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展示了从文体意识出发的初中小说教学设计。

任丹妮[7](2021)在《深度学习理论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以统编版必修教材为例》文中提出小说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还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模式化等问题,导致学生处在小说浅层学习的状态,对文本的理解不深入,思维处在浅层次,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等。深度学习注重联系和建构、理解与批判、迁移和应用,是培养核心素养的路径。深度学习理论能够对目前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为解决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问题,提供一种思路。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课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目前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提出改进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策略。全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对深度学习理论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探讨深度学习理论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价值,分别从小说在教材中的地位、深度学习理论指导小说阅读教学的价值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三部分分析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原因。第四部分结合深度学习理论,提出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第五部分尝试运用教学策略,以《祝福》为例进行阅读教学设计。

张娜[8](2021)在《《涌幢小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涌幢小品》是明代朱国祯所写的一部笔记体小说。本论文以《涌幢小品》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并总结《涌幢小品》这部小说在婚恋伦理、叙事结构、地域民俗文化和小说的意义等几个方面的特点。本文正文共分为五章,详情如下:第一章研究《涌幢小品》的作者生平与成书过程。本章在整理作者生平经历的基础上,又分析其作者经历对小说主旨的影响。并对小说的文体、成书过程以及版本进行简单的总结。第二章研究《涌幢小品》的婚恋思想。本章在对女性形象分类、探究的基础上,分析作者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婚恋思想。但在对小说女性人物整体探究时,发现小说还体现出反对霸凌、肯定女性价值等新型婚恋思想。然而小说中的婚恋思想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三章研究《涌幢小品》的叙事结构。本章在对小说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叙事学理论分析其同一故事类型的叙事结构。主要对书中的人物故事的单线叙事结构、梦境故事的预叙叙事结构进行归纳梳理,探讨《涌幢小品》的叙事结构特色。第四章研究《涌幢小品》的地域特色。作者朱国祯是湖州人,自然而然会给书中带上了一定的地域色彩。本章主要从浙江地理景观、地域风俗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展现浙江的风土人情。第五章研究《涌幢小品》的意义。《涌幢小品》的编写汲取了前人笔记体创作的经验,被后代笔记体小说多次引用。同时也展示了浙江丰富的地域文化,是浙籍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冯译萱[9](2021)在《阿城论》文中研究说明谈及“寻根”,阿城似乎成为一枚标志符号,而这一成就的高峰,却一叶障目般消弭了其多元的意义。众所周知,阿城的相关研究几乎是伴随着《棋王》的横空出世而渐入高潮,一直延续至今。然而,除杨肖着有一本《阿城论》的专着外,大部分均为评论文章、硕士论文,至今未有以阿城为对象的博士研究论文。通过对此前的研究文论进行梳理,可以明显发觉,学者们对阿城的创作研究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存有许多空白和不足。例如,研究资料的局限性:多集中于早期的小说,而忽视了后期影视剧本、艺术对谈、学术着作等,如古代造型学研究《洛书河图》《昙曜五窟》。还有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阿城发表于期刊杂志的零散文字的考察,如本人认为对其创作研究极为重要的一篇影视评论《生活理想与审美理想》。研究文献的局限性导致了对创作者观念的部分误读,为此,本文也将担当起对阿城进一步完整而立体化研究的使命。本文以阿城至今发表的文本作品、访谈演讲为基础,补充以阿城于八十年代初发表的部分零散文字,对以往研究打捞梳理,在其经历、思想、文字间,勾连环环相扣的趋同内涵,构造出作家本身创造性、传承性、历史性和文化性的特质。通过阿城文学创作与美术、音乐、电影间的互渗交融,观照其文本丰富的艺术素养,并通过对其文论思想的考察,说明他对传统的执着,根源意图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守卫,是对文化得以自由发展的空间的开拓,为了尽可能对阿城做出较为完整、全面的系统性研究。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了四大章节。第一章意在探究阿城的文化观念,对其创作做纵向的历史梳理。通过梳理阿城的人生轨迹和经历,从家庭背景、到成长中汲取的知识结构、从知青经验到美国生活,展现阿城文化思想的形成,理解他始终以文化为母题的创作。同时通过辨析阿城与“寻根文学”的纠葛,说明阿城创作的心理机制:他所主张的文化“寻根”,在历史语境中实则是变革现实的理想,带有守卫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与其他寻根作家予以对比,更可挖掘他内在文化精神的“底气”。从阿城映照现实的文化观,我们可有理由引申至否定《棋王》是一部道家文化之作;思考其创作观,更可明确小说中长久以来被忽视的“自然主义”创作特质。第二章主要阐明其文学创作与美术、音乐、电影之艺术方式间的勾连转化,遵循着不同艺术的某些共同规律,阿城在小说中将美术的感知、笔法、审美蕴化为语言的表现工具;通过四字组合、标点符号、休止等手法构建强烈的节奏,通过重复、叠音、对仗的手法显现诗歌般的旋律;并将电影的蒙太奇叙事方式、镜头语言、声画合一的手法融会贯通到文字的书写,使其文字练就出丰富多样的艺术特质。第三章内容,主要对阿城小说的艺术特征做以提纲挈领的分析,从新笔记文体、“古”化的语言风格、诗意的叙事表现予以深入研究,在重顾传统文学范式的同时,说明其创作是对深化“中国特色”文学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有益尝试。第四章则对阿城迄今为止的文论话语深入分析,探讨其始终秉持的“自由观”——是制约的自由与同情的自由,即孔子所言“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与“仁者”的自由。同时理解阿城对“巫”文化的热忱,乃至成为他对艺术、文学、乃至传统文化谱系认知理论的一脉重要来源。试图说明阿城对多样性文化的“自觉内化”:对传统的追根溯源,对知识结构的差异强调,甚至对渐近失落的原儒文化、萨满文化的打捞,无一不证明着对渐近消逝的文化的寻回,贯穿其思想的内在理路。

胡秋爽[10](2021)在《初中鲁迅小说教学有效性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鲁迅是中国现代着名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一面旗帜,作为经典被选入不同时期教材中,发挥着培养学生文学文化修养,丰富学生人生阅历,给学生以思想启迪等方面的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价值。鲁迅小说一直是初中小说教学中的难点,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的文本特点,初中生理解起来困难;另一方面是由于教材编辑及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基于教学有效性理论与新课程标准,结合鲁迅小说教学现状与研究现状,多角度审视鲁迅小说教学及其问题,探讨行之有效的策略。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为接下来的论文研究作铺垫。第二章,鲁迅小说的删节问题。在部编版教材中,《社戏》存在着删节问题。从历史角度总结《社戏》在教材中的选编情况,阐述《社戏》删节的原因及导致的问题,指出删节对鲁迅小说教学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教师和编写角度提出教学策略。第三章,文体问题。目前鲁迅小说教学中,将小说当作记叙文进行教学活动的问题较为突出,由此导致鲁迅小说教学方式固化,教学内容忽视了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因此提出变记叙文教学为小说教学的策略。第四章,教学评价问题。目前中考教学评价模式影响下,鲁迅小说教学评价单一化、片面化,为此提出应结合鲁迅小说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重点关注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评价方式应当多元化的评价策略。第五章,教师素养问题。教材删节问题、小说教学的记叙文视角问题、基于中考的评价策略问题等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素养以及专业化成长方面出现了问题,为此提出做学者型教师的教学建议。第六章,余论。鲁迅小说教学中的问题是中学小说教学问题的突出代表,基于对鲁迅小说教学问题的探讨,对中学小说教学的问题、教学策略进行延伸思考,有助于中学小说教学的改进与提高。

二、叙述者、小说观念与文言小说的文体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叙述者、小说观念与文言小说的文体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4)《聊斋志异》与传统文学作品的互文性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方“互文性”理论概述及在中国的发展
二、《聊斋》对传统志怪小说的仿拟与改写
三、《聊斋》对唐传奇的模仿与沿袭
四、《聊斋》对古典诗词作品的借鉴与改造
五、《聊斋》与聊斋诗词的互文
六、广义互文性视角下的《聊斋》文化研究

(5)初中语文寓言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寓言与寓言教学
    第一节 寓言的定义及特征
    第二节 寓言的教育传统与教学价值
第二章 初中语文寓言编选情况分析
    第一节 部编版初中寓言编选情况分析
    第二节 部编版初中寓言选文编排的特点
第三章 初中语文寓言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节 初中寓言阅读教学的调查情况
    第二节 初中寓言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三节 初中寓言阅读教学现状的成因
第四章 初中语文寓言阅读教学策略
    第一节 以学情和文本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第二节 寓言阅读教学设计要突出文体特征
    第三节 选择多样化的寓言阅读教学方法
    第四节 寓意解读和寓言知识内化并重
    第五节 重视寓言类整本书阅读的积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教师寓言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2:学生寓言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3:《狼》教学设计
致谢

(6)文体意识观照下的初中小说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教改方向:教材解读的细致要求
        2.现实需要: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
        3.教学规律:依体定教的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1.研究意义
        2.研究目的
    (三)研究综述
        1.初中小说阅读教学的研究
        2.关于文体及文体意识教学的相关研究
        3.强调文体意识的小说教学的研究
        4.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研究的价值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1.研究重点难点
        2.研究的创新之处
    (六)核心概念界定
        1.文体
        2.文体意识
        3.小说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的地位及价值取向
    (一)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的选编情况
        1.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的选文篇目
        2.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选文篇目的特点
    (二)初中小说教学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达成
        1.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2.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
    (三)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的价值取向
        1.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
        3.促进学生的感受体验
三、小说作为一种特定文体的基本内涵
    (一)小说作为一种特定文体的基本含义
        1.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
        2.在文体比较中看小说的文体特色
    (二)突出文体意识对初中小说教学的必要性
        1.契合《语文课程标准理念》
        2.顺应语文教材编排方式
        3.符合文本的解读逻辑
四、文体意识观照下的初中小说教学现状
    (一)文体意识观照下的初中小说教学现状的调查
        1.调查对象
        2.调查方案
    (二)文体意识观照下的初中小说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生对文体知识系统了解的程度不够
        2.教学目标多倾向知识层面,忽略技能与审美
        3.教学内容多选择具体知识,缺乏文体的延伸
        4.教学过程方法单一,注重固定结论
        5.教学效果一般,学生对文体认识不清
    (三)文体意识观照下的初中小说教学问题的成因
        1.教师对文体知识重视不够
        2.内容讲授的惯性延续
        3.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文体意识观照下的初中小说教学策略
    (一)依体定教——把握小说文体的共性
        1.建构完整的小说文体认知
        2.以人物为核心理解小说的构成
    (二)依篇定教——关注小说文体的文本个性
        1.区分不同类型小说的结构特征
        2.揭示文体意识下的小说文本个性
    (三)多元解读——增添小说文体教学的灵活性
        1.关注小说的多重意蕴
        2.尊重学生阅读的想象体验、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
六、从文体意识出发的初中小说教学设计
    (一)突出文体意识的《孔乙己》教学设计
    (二)突出文体意识的《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深度学习理论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以统编版必修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四)研究拟解决的问题与方法
二、深度学习理论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价值分析
    (一)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课标要求与教材选篇
    (二)深度学习理论指导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可行性与价值
三、深度学习理论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问卷分析
    (二)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深度学习理论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改进策略
    (一)梳理小说知识内容完善知识体系
    (二)创设小说阅读情境深化情感体验
    (三)确定高阶思维能力注重思维发展
    (四)设计小说学习活动引发深度思考
    (五)拓展小说读写活动促进迁移运用
    (六)运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反思学习
五、深度学习理论下的案例展示:《祝福》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涌幢小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及方法
第一章 作者生平与小说创作
    第一节 作者生平与小说主旨
        一、赋役经历与小说民生意识
        二、尚史精神与小说的现实性
    第二节 创作机缘及版本情况
        一、小说的创作机缘
        二、成书时间及版本
    第三节 《涌幢小品》文体特征
        一、笔记小说的特征
        二、小品文的特征与变化
第二章 传统观念与婚恋思想
    第一节 以男性为中心的婚恋思想
        一、对贞节烈妇的颂扬
        二、对妒妇悍妇的抨击
        三、对女性家庭角色的偏重
    第二节 对传统婚姻观念的突破
        一、对丈夫霸凌妻子的否定
        二、对婚姻中“情”的重视
        三、对女性独立价值的认同
    第三节 婚恋思想的局限性
        一、男性权力的至高无上
        二、对女性要求的严苛
第三章 故事形式与叙事结构
    第一节 人物故事的单线结构
        一、以人物介绍为开端的结构
        二、以文眼统领全文的结构
        三、以直接议论为结尾的结构
    第二节 梦境故事的预叙结构
        一、“梦境预言—行动—应验”的预叙模式
        二、“梦境预言—提示—帮助”的预叙模式
        三、循环往复的结构框架
第四章 地域文化与民俗信仰
    第一节 普陀景观的叙述
        一、普陀的自然景观
        二、普陀的人文景观
    第二节 浙江蚕神信仰民俗
        一、蚕精信仰
        二、谢蚕神习俗
    第三节 浙江先贤神民俗信仰
        一、小说与河神信仰的形成
        二、桑王信仰与迎桑神习俗
        三、周雄信仰与迎神习俗
第五章 文学价值及对后世影响
    第一节 对其他小说的继承与影响
        一、对以往创作经验的汲取
        二、笔记杂录与史料价值
    第二节 《涌幢小品》的地域文化价值
        一、对地域文化的展示
        二、对浙籍小说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涌幢小品》类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阿城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阿城的文化观念探究
    第一节 父与子、经验与记忆——阿城文化思想形成
        1.1.1 家庭的隐性濡染
        1.1.2 知识结构与文化选择
        1.1.3 知青记忆与文化反思
        1.1.4 旅美生活与文化回望
    第二节 从蔚然成风的“寻根文学”到径自的文化寻根之路
        1.2.1 文学史回望:缘起寻根
        1.2.2 争鸣与辨析
        1.2.3 变革现实的“寻根”理想——以《生活理想与审美理想》为例
    第三节 文化与创作:现实价值、历史接续、自然主义
        1.3.1 映照现实的文化价值观
        1.3.2 历史断裂下的文化接续
        1.3.3 从“现实主义”到“自然主义”
第二章 美术、音乐、电影与小说的多元融合
    第一节 小说的美术性
        2.1.1 散落的美术形迹
        2.1.2 线性生长与骨法
        2.1.3 无画处成妙境
        2.1.4 光影间的画面语言
    第二节 小说的音乐性
        2.2.1 生活的音符
        2.2.2 结构的旋律性
        2.2.3 可读的节奏
        2.2.4 对位法曲式
    第三节 小说的电影性
        2.3.1 电影是一种生活方式
        2.3.2 从“电影人”到“电影观”
        2.3.3 电影化叙事
        2.3.4 景别:小说的镜头语言
        2.3.5 声画合一
        2.3.6 从《芙蓉镇》到《刺客聂隐娘》:阿城电影剧本创作
第三章 阿城创作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化传统为现代——新笔记文体
        3.1.1 另一种文化复归意识
        3.1.2 《遍地风流》的笔记特征
        3.1.3 样本集纳的功能意义
    第二节 “古”化语言
        3.2.1 字词的复位性
        3.2.2 半文言风貌
        3.2.3 民与俗的活泼生命
    第三节 意象、氛围、生命
        3.3.1 阿城的诗性观
        3.3.2 表于意象,融于氛围
        3.3.3 文字是感觉的诗意流露
        3.3.4 伦理生活的诗意情怀
第四章 阿城文论话语建构
    第一节 自由境界的学思
        4.1.1 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价值认同与精神共鸣
        4.1.2 限度、维度、超越
        4.1.3 “同情”是自由的根基
    第二节 巫文化视角
        4.2.1 艺术起源论
        4.2.2 中国造型的幻象源头
        4.2.3 “巫”与文化基因
    第三节 多样性景观
        4.3.1 世俗关怀到人文视角
        4.3.2 映照中西的文化之思
        4.3.3 认识论的思辨色彩
结语
附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10)初中鲁迅小说教学有效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鲁迅小说教学研究现状
        1.2.1 初中鲁迅小说选编情况研究
        1.2.2 初中鲁迅小说的教学解读研究
        1.2.3 初中鲁迅小说教学策略研究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意义
        1.3.1 实践意义
        1.3.2 理论意义
    1.4 概念界定
        1.4.1 教学有效性
        1.4.2 教学策略
        1.4.3 教学解读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观察法
        1.5.4 课例研究法
    1.6 本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 鲁迅小说教材编辑中的删节问题
    2.1 《社戏》删节概述
    2.2 《社戏》删节的原因
        2.2.1 教材文本的长度要求
        2.2.2 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2.2.3 教材编辑思想的影响
    2.3 删节的文本影响
        2.3.1 导致小说主题的变化
        2.3.2 对小说文体的影响
    2.4 删节的教学影响
        2.4.1 对小说解读与认知的影响
        2.4.2 对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的影响
    2.5 《社戏》选编与教学建议
        2.5.1 完善教材编写
        2.5.2 重视原作,改善助读系统
        2.5.3 教学解读基于学情、重视原文
第三章 鲁迅小说教学中的文体问题
    3.1 问题由来与表现
        3.1.1 问题的由来
        3.1.2 鲁迅小说固化的教学方式
        3.1.3 忽视鲁迅小说艺术特征的教学内容
    3.2 教学内容的重新设定:由文章文体解读转变为小说文体解读
        3.2.1 体会叙述视角的多样表达
        3.2.2 感悟叙述语言的精妙
        3.2.3 关注叙述时间的感悟
    3.3 教学方式的改变:由模式解读到还原解读
        3.3.1 以学生的可接受性为前提
        3.3.2 还原鲁迅小说的创作思路
        3.3.3 还原鲁迅小说的创作情境
第四章 鲁迅小说教学的评价问题
    4.1 问题由来与表现
        4.1.1 问题的由来
        4.1.2 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4.1.3 评价内容的片面化
    4.2 鲁迅小说阅读能力评价策略
        4.2.1 评价内容
        4.2.2 评价方式
第五章 鲁迅小说教学与教师专业化成长问题
    5.1 问题:教师素养不足
    5.2 学者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5.2.1 加强鲁迅小说文本解读能力培养
        5.2.2 提升鲁迅小说文本解读向教学解读转化的能力
第六章 余论:关于中学小说教学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致谢

四、叙述者、小说观念与文言小说的文体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旧之变:台湾新文学的发生研究[D]. 邹建英. 闽南师范大学, 2021
  • [2]沈从文小说的语言艺术追求[D]. 魏佳滢.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3]文体视域下高中语文的小说阅读教学研究[D]. 向蕊琦. 西南大学, 2021
  • [4]《聊斋志异》与传统文学作品的互文性研究述评[J]. 于红慧. 蒲松龄研究, 2021(02)
  • [5]初中语文寓言阅读教学研究[D]. 罗佐领.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6]文体意识观照下的初中小说教学研究[D]. 陈悦. 大理大学, 2021(08)
  • [7]深度学习理论下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以统编版必修教材为例[D]. 任丹妮.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8]《涌幢小品》研究[D]. 张娜.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9]阿城论[D]. 冯译萱. 吉林大学, 2021(01)
  • [10]初中鲁迅小说教学有效性问题研究[D]. 胡秋爽.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标签:;  ;  ;  ;  ;  

中国古典小说的叙述者、小说观念与文体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