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照明线路实习课的教学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薛恩慧[1](2021)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子装接》课程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的基地,理应肩负起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社会责任。技术变革促进了产业革命,从19世纪后期至今,我们经历了四次工业革命,从工厂的机械化发展到如今的智能制造,产业变革引发了工作岗位变革,传统的工作岗位将被机器人取代。新技术、新产业将催生新的专业人才规格。由岗位能力到通用职业能力,由顺从到质疑,由文字素养到数字素养、信息素养、设计思维、创新思维、艺术素养。为适应产业发展,国家也出台了系列的文件支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例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制造2025》等。从学情分析方面,学生也在变化,从传统遗民发展到了“机器智能+”,学生在变,课堂也要变。传统教学法的主要形式是教师教授、学生听讲、理论闭卷考试,更加注重理论基础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法不利于学生的操作技能、创新思维、团队精神、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笔者阅读了大量有关于职业教学法改革的文献,其中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能力为本位,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文在对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就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到《电子装接》课程中做了实践研究,找出行动导向教学法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从而达到提高《电子装接》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电子装接》是电工电子类专业(如: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实习课程。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就中职院校电工电子类的专业课程的开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目前在中职院校电工电子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对电工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单位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和工作任务岗位考察。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础理论。运用案例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找出目前中职院校在开展电工电子类专业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调查国内外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研究基础上,依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结合学校的硬件设备、中职《电子装接》课程内容和电工电子类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课程的教学组织设计,对课程进行重构。教学设计的创新点是:学习任务方案设计是基于岗位工作而改进的学习项目。选取实验对象,对实验对象进行了专业课测试,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将教学设计在电气工程系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18中1班、18中2班两个平行班里进行了对比实践教学。运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可看到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设计的《电子装接》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例如: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等。
马俊芳[2](2018)在《电气专业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的体会》文中提出一体化教学是劳动部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指导性要求,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现行教育方式对社会需求的不适应问题,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有效选择。但教学方式的改革随着具体实施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带来了深刻体会。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不是对所有科目都适用,对学情该做如何要求。
孟怡然[3](2018)在《河北工业大学老校区教育建筑遗产及其保护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学校的发展沿革受到了天津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影响,同时与中国近代高等工业教育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也见证了天津的城市变迁。河北工业大学老校区位于天津市红桥区,分为东院、院部和南院三个部分,是较典型的20世纪50-60年代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国高校建设布局。位于老校区东院的北洋大学堂旧址也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且于200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世界建筑遗产名录”。本论文将河北工业大学老校区三个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老校区教育建筑遗产现状的调研和档案搜集与整理,总结其校园规划的历史沿革和建筑遗产现状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河北工业大学老校区的校园规划、主体建筑排列组合方式、轴线组织方式和模数控制等设计手法均保留了建国初期苏联校园的规划模式,老校区的教育建筑也延续了北洋大学堂旧址的建筑风格,建筑遗产的建造技术、立面设计和平面布局等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重要的研究意义。河北工业大学老校区教育建筑遗产作为包含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北洋大学堂旧址在内的近代高校建筑群,在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政治情感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论文并将老校区教育建筑遗产置于天津市教育建筑遗产的大背景中做对比,分析研究教育建筑遗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政治价值、情感价值和再利用价值。通过对河北工业大学老校区教育建筑遗产深入地、系统地分析研究,总结建筑遗产及其环境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河北工业大学老校区的具体情况从宏观层面的校园规划到中观层面的校园景观绿化和建筑周边环境,以及微观层面的建筑单体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期望能使这些建筑建筑遗产和校园文脉得以延续和发展,并对未来教育建筑遗产的保护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赵志月[4](2018)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生实习课程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现代职业教育逐步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步伐。借助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为职业院校的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中职生实习课堂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其在实习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借助一个在实习课堂中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案例,阐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意义。
李强[5](2017)在《多种教学方法在电工实训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实训实习是中专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来重复教师所演示的动作和反复练习来实现的。根据教学目标,电工专业学生在三年内要掌握的技能和达到中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都要通过生产实习教学来完成。
阴健康[6](2017)在《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中等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地方,培养出的学生要具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为一体综合素质,则工学结合对中职院校来说更具有实际意义。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是以培养实用性技术人员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教育学校,是技师、高级技师的摇篮。实行“双证书”制度,最突出的特征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所以提升中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是科学技术能否更好的向生产力转化的一个重要前提保障,是我国在全球产业升级,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战略性问题。在新背景下,“工学结合”有了新的意义,不单单是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有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新的办学思想。新型的“工学结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完成了中职院校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既定目标,另一方面又有改进“理实结合”教育理论结、去研究一种新的具有实践经验及理论依据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这种理论依据的表现在于能使研究者掌握国外的和国内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趋势,寻找合适我国国情的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推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丰富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实践价值具体体现在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办学思路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建议和参考。早在二十世纪初期,德、英、美等许多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中就提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都用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形式,为本国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技能型人才。而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走过了辉煌的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企业用工的变化,职业教育也经历了重大变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现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在各职业院校进行系统的落根和生长,它要走的路很长,具体的实施更需要时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例如:工学结合对经济功能的不重视,而对传统的普通教育和思想教育过分看中;国家的一些大的方针计划所创造的环境也没能和现阶段所提倡的工学结合所表现的符合企业需求特征的模式相结合。发展到现在还是缺乏从上层、到中间、直到底层的保障机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还需要国家得有一系列的文件做坚强的后盾,所以完成这些文件的起草就变得非常急促。没有国家行政部门的文件引领,单单由学校到企业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事宜商谈,学校没有约束条件,企业缺乏执行动力。如果国家能通过制定法律制度以及一些优惠政策来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这样就能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本文针对“工学结合”概念比较多,运用概念模糊不清的事实,着重强调了其定义的实际含义、层次、完整性、适用对象等,还对应用范畴做出了仔细的分析和说明;其次,结合我院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分析出“工学结合”的理论实施依据、实施效果、实施对象和未来发展的前景;最后,从多方面总结出“工学结合”的实际意义和它的重要性。同时结合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工学结合”运行实例的探讨,就“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完善整个运行模式,提出许多可操作性建议以及需要健全的办法措施。本次论文所涉及的重点包括以下几点:人才培养的模式,工学结合运行方式和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内容是学院积极推进“工学结合”和“一体化和‘2+1’型”教育模式。从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中探讨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出工学结合“做什么”“怎么做”“是什么”的问题。
马冬茜[7](2015)在《如何在电工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文中提出现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实践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电工实训教学现状的研究,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得能力。
纪清玲[8](2014)在《浅谈室内照明线路维修技能教法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以室内照明线路操作技能中的维修课题为例,根据实习课的特点,介绍了不同教学方法在实习课中的应用。其中主要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行为引导式教学模式等。
王琪[9](2012)在《浅谈提高技工学校电工实习课教学有效性》文中指出随着浙江省打造制造业基地行动的开展,全省制造类企业急需具备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直接上岗操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工人。而技工学校由于自身办学目标与企业需求高度衔接,其实习、毕业学生正好满足企业在这方面的需求;但当前也存在着生源文化基础较差的影响,实习教学特别以电子、电工为基础的电工实习面临挑战,如何在这方面利用新的电工实习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企业所需的操作技能,是技工学校实习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范伟[10](2010)在《电工实习指导之我见》文中提出实习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育。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本文从培养兴趣、合理教学等方面作了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照明线路实习课的教学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照明线路实习课的教学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子装接》课程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行动导向教学法”综述 |
1.2.2 国内“行动导向教学法”综述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1.3.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1 论文研究的内容 |
1.4.2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行动导向教学法 |
2.1.2 行动导向教学法常用方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行动理论 |
2.2.2 教育学理论 |
2.2.3 情境学习理论 |
第3章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子装接》课程的应用研究 |
3.1 《电子装接》课程情况及现存问题 |
3.1.1 课程情况 |
3.1.2 现存问题 |
3.2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电子装接》课程设计原则 |
3.2.1 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要求紧密结合原则 |
3.2.2 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原则 |
3.2.3 团队合作原则 |
3.3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电子装接》课程设计思路 |
3.3.1 结合学校安排的时间与专业相结合 |
3.3.2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 |
第4章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电子装接》课程教学设计 |
4.1 学情分析 |
4.1.1 生源情况 |
4.1.2 学生对《电子装接》课程的认知 |
4.2 确定教学目标 |
4.2.1 知识目标 |
4.2.2 技能目标 |
4.2.3 情感目标 |
4.3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 |
4.3.1 教学内容的安排 |
4.3.2 教学案例的设计 |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 |
4.4.1 教学方法 |
4.4.2 教学组织 |
4.5 教学评价 |
4.5.1 学生自评 |
4.5.2 小组互评 |
4.5.3 教师点评 |
4.5.4 模块考核 |
第5章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子装接》课程中的实践 |
5.1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
5.1.1 教学准备 |
5.1.2 教学实施过程 |
5.1.3 教学反思 |
5.2 教学实验 |
5.2.1 实验目的、对象和内容 |
5.2.2 实验时间、过程 |
5.3 实验结果 |
5.3.1 模块考核结果 |
5.3.2 问卷调查结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职学校《电子装接》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 |
附录二 中职学校《电子装接》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学生) |
附录三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电子装接》课程教学问卷调查 |
致谢 |
(2)电气专业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一体化教学模式对科目的要求 |
2 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对学情的要求 |
3 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对教法的要求 |
4 结束语 |
(3)河北工业大学老校区教育建筑遗产及其保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价值 |
1.1.2 现状局限 |
1.2 研究内容的界定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相关名词解释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国内外教育建筑遗产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问题与展望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论文结构 |
1.7 创新之处与未尽事宜 |
1.7.1 创新之处 |
1.7.2 未尽事宜 |
第二章 天津市教育建筑遗产现状 |
2.1 天津市近现代教育发展背景 |
2.1.1 天津市地域背景 |
2.1.2 天津教育发展 |
2.2 天津近现代教育建筑发展 |
2.2.1 清末时期(1840-1912) |
2.2.2 民国时期(1912-1931) |
2.2.3 抗日解放战争时期(1931-1949) |
2.2.4 建国后期(1949-) |
2.3 天津近现代教育建筑遗产现状 |
2.3.1 分布 |
2.3.2 天津市近代教育建筑遗产风貌类型及其特征 |
2.4 河北工业大学老校区建筑遗产在天津市教育建筑遗产的价值地位 |
2.5 小结 |
第三章 校史沿革及校园规划发展 |
3.1 创办背景 |
3.2 校史沿革 |
3.2.1 建校初期(1903-1929) |
3.2.2 建校中期(1930-1951) |
3.2.3 合并期(1951-1958) |
3.2.4 后期(1958-今) |
3.2.5 校史沿革发展表 |
3.3 重要人物 |
3.3.1 创办人---凌福彭 |
3.3.2 “工学并举”---周学熙 |
3.3.3 “勤慎公忠”---魏元光 |
3.3.4 荣誉校长---潘承孝 |
3.4 校园规划发展 |
3.4.1 建校初期(1903-1907) |
3.4.2 元纬路校区时期(1907-1949) |
3.4.3 “河北工学院”时期(1949-1990) |
3.4.4 建校末期(1990-今) |
3.4.5 其他校区 |
3.5 小结 |
第四章 河北工业大学校区建筑遗产现状 |
4.1 东院 |
4.1.1 南北大楼、团城 |
4.1.2 实习工厂及其附属建筑 |
4.1.3 物理楼、化系大楼和北新楼 |
4.1.4 东院1976-1990 年建筑现状 |
4.2 院部 |
4.2.1 教学楼和行政楼 |
4.2.2 院部宿舍楼及其他 |
4.2.3 院部1976-1990 年建筑现状 |
4.3 南院 |
4.3.1 礼堂 |
4.3.2 教学楼、合班教室和工厂 |
4.3.3 南院1976-1990 年建筑现状 |
4.4 校园周边配套建筑 |
4.4.1 教工教学及生活管理发展 |
4.4.2 河北工业大学教工住宅建筑分布 |
4.4.3 教工住宅及其他建筑现状 |
4.5 小结 |
第五章 河北工业大学老校区建筑遗产现状问题 |
5.1 天津市教育建筑遗产保护现状 |
5.1.1 天津市教育建筑遗产保护现状 |
5.1.2 天津市教育建筑遗产保护面临问题 |
5.2 调研现状问题与小结 |
5.2.1 建筑使用功能问题 |
5.2.2 建筑单体现状问题 |
5.2.3 建筑周边环境问题 |
5.2.4 潜在问题 |
5.3 问题成因分析 |
5.3.1 自然因素 |
5.3.2 人为因素 |
5.4 小结 |
第六章 河北工业大学老校区教育建筑遗产价值研究 |
6.1 中国近现代教育建筑发展追溯 |
6.1.1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
6.1.2 近现代教育建筑发展概述 |
6.2 河北工业大学老校区教育建筑遗产价值研究 |
6.2.1 历史价值 |
6.2.2 艺术价值 |
6.2.3 政治价值 |
6.2.4 情感价值 |
6.2.5 再利用价值 |
6.3 小结 |
第七章 河北工业大学老校区建筑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
7.1 老校区教育建筑遗产保护目标与原则 |
7.1.1 保护目标 |
7.1.2 保护原则 |
7.2 宏观---校园整体规划保护 |
7.2.1 与非物质文化活动相结合激发历史建筑活力 |
7.2.2 与区域规划及周边业态相结合 |
7.3 中观---绿化景观及建筑环境保护 |
7.3.1 严格控制新建筑高度及风格 |
7.3.2 合理划分建筑保护区 |
7.3.3 分级划定绿化景观及街道保护区域 |
7.3.4 点面结合制定具体保护措施 |
7.4 微观---建筑单体保护 |
7.4.1 分级讨论建筑遗产的保护策略与再利用方式 |
7.4.2 保护责任制度落实 |
7.4.3 探寻保护利用的新思路 |
7.5 雕塑、构筑物和纪念物保护 |
7.6 小结 |
第八章 结语 |
8.1 研究成果 |
8.2 感悟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河北工业大学教育建筑遗产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B 河北工业大学教育建筑遗产保护利用调查问卷 |
附录C 河北工业大学老校区东院南北大楼相关资料 |
附录D 河北工业大学老校区团城测绘图纸 |
附录E 河北工业大学历史图纸档案汇总表 |
附录F 河北工业大学历史照片汇总表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4)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生实习课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职生实习课堂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的现状 |
(一) 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存在误区 |
(二) 信息化教学资源不均衡 |
(三) 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
二、中职生实习课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必要性 |
三、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生实习课堂中的应用举例 |
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 |
(一) 教学资源多样化 |
(二) 课堂管理自主化 |
(三) 教学环境虚拟化 |
(四) 教学系统开放化 |
五、结束语 |
(5)多种教学方法在电工实训课程中的应用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改进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
3 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在考试环节上更要注重公平、全面、真实 |
(6)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国家层面 |
1.1.2 研究层面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依据 |
1.3.1 理论依据 |
1.3.1.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 |
1.3.1.2 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3.2 实践依据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4.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
1.4.3.1 对国内外研究的述评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
2.1 相关概念的涵义 |
2.1.1 工学结合的涵义 |
2.1.2 产学研合作的涵义 |
2.1.3 校企合作 |
2.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
2.2.1 互惠互利原则 |
2.2.2 开放性原则 |
2.2.3 双向性原则 |
2.3 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背景 |
2.4 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内容 |
2.4.1 一体化的“2+1”模式的涵义 |
2.4.2“2+1”模式的过程控制 |
2.4.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及要求 |
2.4.4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时间安排 |
2.4.5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施 |
2.4.6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实习环境 |
2.5 铜川工业技师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典型案例 |
第三章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
3.1 政府层面 |
3.2 企业因素 |
3.3 学校因素 |
第四章 完善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
4.1 完善工学结合培养制度 |
4.1.1 降低工学结合动因异化趋势 |
4.1.2 正确认识工学结合主体 |
4.1.3 工学结合形式的多元化 |
4.1.4 合理分配工学结合中的学习方式 |
4.1.5 保证工学结合的培养效果和实训安全 |
4.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
4.2.1 加强政府对培养制度的主观能动性 |
4.2.2 要使行业企业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主体 |
4.2.3 要使学校的培养要求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如何在电工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激发兴趣 |
(一)以实例激起兴趣 |
1. 用绪论课引发兴趣。 |
2. 将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以保持兴趣。 |
(二)树立榜样 |
(三)通过竞赛培养兴趣 |
(四)利用本学科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
(五)多媒体教学,引发学习兴趣 |
(六)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 |
二、采用合适的教法 |
(一)实习与讲授相结合 |
(二)操作与讲解练习相结合 |
三、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
四、实习报告制度 |
(8)浅谈室内照明线路维修技能教法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课题引入 |
二、照明电路原理分析 |
三、故障分析 |
四、板书设计 |
(9)浅谈提高技工学校电工实习课教学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1立足学生实际, 降低学习难度, 激发学习兴趣 |
2合理计划教学任务, 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
3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注重提高课堂效果 |
3.1示范教学。 |
3.2启发式教学。 |
3.3案例与任务相结合。 |
4注重实践,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5恰当运用激励机制, 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
(10)电工实习指导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一、培养学习兴趣 |
二、对学生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 |
三、合理的教学方法 |
四、合理的教学计划 |
四、照明线路实习课的教学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子装接》课程中的实践研究[D]. 薛恩慧.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2]电气专业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的体会[J]. 马俊芳. 南方农机, 2018(24)
- [3]河北工业大学老校区教育建筑遗产及其保护策略研究[D]. 孟怡然.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4]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生实习课程中的应用[J]. 赵志月.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03)
- [5]多种教学方法在电工实训课程中的应用实践[J]. 李强. 技术与市场, 2017(10)
- [6]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为例[D]. 阴健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4)
- [7]如何在电工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A]. 马冬茜. 2015年第九届杂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5
- [8]浅谈室内照明线路维修技能教法的运用[J]. 纪清玲. 新课程(上), 2014(05)
- [9]浅谈提高技工学校电工实习课教学有效性[J]. 王琪.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2(07)
- [10]电工实习指导之我见[J]. 范伟. 网络财富, 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