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散点图分析及其与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关系和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瑾[1](2021)在《吉林省汉族0~3天足月新生儿血细胞分析和常用生化项目参考区间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实验室项目参考区间是临床评估和决策的重要工具,也是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已经发布多项成人和儿童参考区间的行业标准,尚未覆盖新生儿期。新生儿处于生长发育初期,生理状态和疾病谱都显着有别于儿童和成人,故基于成人或儿童建立的参考区间难以准确解释新生儿检测结果。在疾病诊断和健康评估时,血细胞分析和生化项目检测最为常用。二者广泛应用于器官功能评价、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病情进展监测和预后判断。本研究旨在建立足月新生儿血细胞分析和常用生化项目参考区间,为新生儿疾病诊疗提供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本研究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招募汉族足月新生儿为参考人群,经问卷调查、孕妇产程病历资料查阅、新生儿体格发育评估,共纳入195例0~3天健康足月儿为参考个体。应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测定血细胞参数和26项常用生化项目。参考人群按分娩方式、性别、日龄划分亚组,综合3-level nested ANOVA和LMS拟合曲线判断区间分组,通过非参数法或鲁棒法计算参考限。使用多元回归分析评估各指标测定值与个体因素(分娩方式、性别、日龄、出生体重和胎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95例参考个体(男104例,女91例),不同日龄的分娩方式、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2)0~3天足月新生儿血细胞参数在不同分娩方式、性别、日龄间均无显着差异,可建立共同的参考区间。WBC、NE、LY、MO、EO计数在出生后第一天有轻微上升趋势,其它指标变化较小。血细胞参数与分娩方式、性别、日龄、出生体重和胎龄无相关性。3)0~3天足月新生儿26项常用生化项目均无性别差异。K、P和BUN在不同分娩方式间存在微小差异。血清Fe、BUN、Cr、UA、TCHO和TG存在显着的日间差异,应按日龄建立参考区间。血清P、TIBC、ALT、ALP浓度与出生体重相关,ALT、CK、TP浓度与胎龄相关。结论:1)足月新生儿出生后3天内,血清Fe、TCHO、TG浓度明显升高,BUN、Cr、UA浓度明显降低,血细胞参数和其他生化项目变化较小或无变化。2)新生儿血细胞分析和生化项目检测受多种生理因素影响,日龄是部分生化项目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所有项目均与性别无关,部分生化项目浓度与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重呈弱相关。3)本研究建立的0~3天足月新生儿参考区间与成人和其他研究中新生儿的参考区间存在差异。
高胜男[2](2021)在《白介素37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是由过敏原致敏,共刺激因子存在的条件下,2型辅助T细胞(Th2)细胞产生白介素(IL)-5,IL-4,IL-13,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存活和成熟,B细胞抗体类别转换,IgE合成,进而导致IgE交联和肥大细胞活化引起的气道炎症。目前临床上治疗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重症或难治性哮喘加用抗IgE(奥马珠单抗)治疗,中性粒细胞为主型辅以白三烯调节剂,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了实现支气管哮喘的个体化治疗,近年来致力于研究哮喘的不同亚型和病因,开发针对2型免疫相关细胞因子(IL-4,IL-5,IL-13,IL9等)的抗体。白介素37(IL-37)被证明在哮喘中可以减少哮喘小鼠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改善气道高反应性,减少黏液分泌,调节Th1/Th2平衡,且IL-37在哮喘患者中表达水平降低。本课题旨在研究IL-37在哮喘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小鼠哮喘炎症模型的改善程度,初步探索其影响哮喘2型免疫反应的作用模式及机制,为哮喘的靶向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我们收集了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符合GINA2018诊断标准的门诊哮喘患者19例,健康志愿者7例的基本信息,哮喘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检查及外周血。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qPCR检测PBMCs中IL-37基因表达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利用OVA致敏及激发BALB/c小鼠,构建的哮喘气道炎症模型,重组人IL-37(rh IL-37)鼻内滴入,H&E染色观察其对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细胞渗出,免疫组化染色观察IL-37相关受体表达情况,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AHR)变化。对各组小鼠肺组织进行蛋白芯片抗体阵列检测分析,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分析(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信号通路分析(KEGG)分析。接下来对差异基因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挑选5个哮喘相关蛋白(CCL3,CCL4,CCL5,CXCL9,CXCL13)进行细胞水平验证。我们用Ficoll梯度分离方法将哮喘患者PBMCs进行分离体外培养,rhIL-37进行体外刺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个哮喘相关蛋白分泌水平变化。此外我们在人气道上皮细胞系BEAS-2B中验证IL-37对CXCL13分泌的影响。OVA构建上皮细胞过敏性炎症模型,rhIL-37进行体外刺激,Elisa检测刺激前后CXCL13的分泌水平变化。qRT-PCR检测NIK和CXCL13 mRNA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NIK表达水平变化。质粒转染过表达NIK,Western-blot观察转染效率,Elisa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XCL13的浓度变化。结果:1.哮喘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BMI均无差异,哮喘组患者人外周血PBMC中IL-37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表达量;有过敏史的哮喘患者IL-37表达低于无过敏史患者,过敏性鼻炎患者IL-37表达低于无过敏性鼻炎患者;IL-37表达与FeNO呈现负相关,与哮喘控制ACT评分呈负相关,IL-37表达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FEV1/FVC,血清总IgE,哮喘生活质量评分mini-AQLQ无相关性。2.哮喘小鼠模型经五次隔天激发OVA/PBS(哮喘模型组)组小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rhIL-37处理后,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相比OVA/PBS组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ntrol组对乙酰甲胆碱无反应性,OVA/PBS组呈现气道高反应性,OVA/IL-37组气道高反应性降低。HE染色显示OVA/PBS组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浸润,OVA/IL-37组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较OVA/PBS组减少,上皮肿胀减轻,伴性血管扩张减轻。免疫组化分析IL-37相关受体显示IL-18Ra在Control组有中等量的基础表达,OVA/PBS组表达量较Control组稍减少,OVA/IL-37组表达量较Control组及OVA/PBS组显着升高。SIGIRR表达变化趋势与IL-18Ra一致。IL-1 8Rb在各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蛋白芯片结果显示,在OVA/PBS组升高(降低)而在OVA/IL-37组降低(升高)差异表达蛋白有20个,前十位依次为MIP-1α(CCL3),MIP-1β(CCL4),MCP-5(CCL12),IL-4,TCA-3(CCL1),MIG(CXCL9),MCSF,BLC(CXCL13),L-selectin,RANTES(CCL5)。KEGG富集到的通路有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Th1/Th2分化,JAK-STAT信号通路,IL-17E信号通路。GO共同富集到的细胞功能有趋化因子反应,趋化因子调控通路,趋化因子胞内反应,白细胞迁移调控等。4.IL-37 刺激哮喘患者 PBMCs 后 CCL3,CCL4,CCL5 分泌减少,50ng/mlIL-37 刺激浓度下分泌水平相对于20ng/ml浓度下减少幅度更明显;IL-37刺激哮喘患者PBMCs后CXCL9和CXCL13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5.OVA刺激的过敏型上皮细胞模型中,NIK表达水平升高,CXCL13表达水平升高,给与IL-37处理后NIK和CXCL13表达水平降低。过表达NIK可以逆转IL-37对CXCL13的降低效应。结论:1.IL-37哮喘患者PBMCs中表达水平低于健康人,有过敏史患者IL-37表达低于无过敏史患者,有过敏性鼻炎患者IL-37表达低于无过敏性鼻炎患者,IL-37表达和FeNO水平与IL-3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2.IL-37可以通过作用于受体IL-18Ra和SIGIRR减少哮喘炎症小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对哮喘气道炎症起保护性作用。3.IL-37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可以下调MIP-1α(CCL3),MIP-1β(CCL4),MCP-5(CCL12),IL-4,TCA-3(CCL1),MIG(CXCL9),MCSF,BLC(CXCL13),L-selectin,RANTES(CCL5)等的表达,IL-37可能调控的通路有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Th1/Th2分化,JAK-STAT信号通路,IL-17E信号通路。4.IL-37可以通过抑制哮喘患者PBMCs中CCL3,CCL4,CCL5分泌控制炎症发展,而对PBMCs中CXCL9和CXCL13分泌无影响5.IL-37在气道上皮细胞中可以通过抑制NIK调节CXCL13的分泌从而抑制过敏性上皮免疫反应。
廖远泉[3](2020)在《临床实验室技术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与检验医学科技创新丰硕成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检验医学连接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促进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经历了人工医学检验的最初时代,也见证了从临床实验室半自动化分析到全自动化分析的检验医学飞跃发展历程。本文从自动生化分析、自动尿液分析、自动血细胞分析以及实验室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对临床实验室技术自动化的发展过程进行概述,并总结随着检验医学科技创新发展而不断涌现的新技术。
高杨[4](2019)在《POCT测定CRP、SAA在基层部队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将基于POCT(即时检测)方法的检验设备引入基层部队,促进和推广CRP、SAA等感染指标在基层部队的使用,同时与血常规结果综合分析后能更好地为基层部队门急诊工作服务。研究方法在研究初期,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对74个基层部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人员基本情况、仪器设备状况、日常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在研究后期,以2018年1月12月在6个基层部队门急诊就诊的日常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病程均在3天内,就诊前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随机选取其中73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30岁。采集患者静脉血2毫升,置于EDTA抗凝管中,同时对样本进行全血血常规检测,和CRP、SAA的检测。血常规采用基层部队实际使用的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使用上海奥普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QPAD金标数码定量分析仪及其配套反应卡及试剂检测CRP、SAA。分别依据血常规、血常规+CRP、血常规+CRP+SAA三种组合对获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细菌性感染及病毒性感染的所占比例。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调研显示,基层部队医学检验工作在检验人员、装备、日常工作开展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配置更为快速、即时且操作简便的检验设备。基层部队感染性疾病患病率最高,对可以判断感染性疾病病情的血常规、CRP、SAA、PCT等检验项目运用最广泛、需求最迫切。通过对实验数据采用配对样本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后,得到了血常规、CRP、SAA三种检验项目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结果。判定细菌性感染时采用血常规单一指标诊断准确率最低,加入CRP、SAA联合判定后,准确率逐渐提高。在判定病毒性感染时,血常规与血常规+CRP两组指标判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CRP作为检验指标在判定病毒性感染时无法提供有效的依据。在加入SAA作为判定指标后,可以对病毒性感染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研究结论1、随着形势、任务、以及科技水平的发展,目前基层部队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不能满足部队提升战斗力的需求,在仪器设备、人员、场地、任务冲突、经费等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需要引进更为快速、简便、贴合部队需求的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2、POCT检测设备在便携性、采样量、检测时间、检测成本等方面较传统生化分析仪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其操作简单易学,对检验室环境要求较低,尤其适于在基层部队推广应用。3、在判定细菌性感染时,依据血常规、血常规+CRP、血常规+CRP+SAA三组指标判定得到的结果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判定病毒感染时,只有联合血常规+CRP+SAA三项结果进行分析时才能取得较好的判定结果。4、在基层部队门急诊工作中采用血常规联合POCT法检测CRP、SAA,可提高诊断效能,对呼吸道疾病感染病原进行早期诊断,从而进一步提高药物使用合理性、缩短病程、提升部队战斗力。
郭蔷[5](2019)在《中老年人群白细胞计数及其变化值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白细胞计数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密切相关,但以往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特殊人群或单一疾病终点,尚缺乏中国一般人群的研究证据,且少有研究探讨白细胞计数的长期变化与CVD发生之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将首先评估总白细胞和分类白细胞计数与广义环境因素的相关性,进而探讨白细胞计数及其变化值与CVD及其亚型疾病发生风险的关联性,为CVD的筛查和防治工作提供理论证据及新的方法。方法:东风-同济队列于2008-2010年进行基线调查,并于2013年进行了第一次随访调查,两次调查的平均间隔(4.6±0.2)年。排除基线患有冠心病(CHD)、中风、癌症、严重心电图异常、失访及白细胞计数缺失、极端值后,共26655名研究对象被纳入白细胞计数与广义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及基线白细胞计数与CVD发生风险的关联性分析。对于参加了两次调查的参与者,排除第一次随访时患有CHD、中风、癌症、严重心电图异常及白细胞计数缺失、极端值后,共11594名研究对象被纳入白细胞计数变化值与CVD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研究。我们通过医疗记录审查确定研究对象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运用Spearman秩相关及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白细胞计数与广义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评估总白细胞和分类白细胞计数及其变化值与CVD及其亚型疾病发生风险的关联,并计算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白细胞计数与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均<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广义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男性,肥胖或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现在吸烟,睡眠过多,有压力者的总白细胞计数较高,现在饮酒者,每周蛋类、豆类摄入≥5次者总白细胞计数较低。(2)与基线总白细胞计数最低组相比,最高组发生CVD、CHD及中风的HRs(95%CIs)分别为1.15(1.06-1.25),1.15(1.04-1.26)和1.21(1.02-1.45);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最低组相比,最高组发生CVD和CHD的HRs(95%CIs)分别为1.13(1.03-1.23)和1.12(1.02-1.23);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最低组相比,最高组发生CVD和中风的HRs(95%CIs)分别为1.12(1.03-1.22)和1.25(1.04-1.49)。(3)与总白细胞计数稳定组(总白细胞计数变化:-1.150.44,×109/L)相比,总白细胞计数升高组(总白细胞计数变化>0.44×109/L)的CVD(HR=1.26;95%CI,1.12-1.42)、CHD(HR=1.24;95%CI,1.09-1.41)、总中风(HR=1.37;95%CI,1.04-1.82)发生风险显着升高。与中性粒细胞计数稳定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0.650.49,×109/L)相比,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0.49×109/L)的CVD(HR=1.17;95%CI,1.03-1.32)、CHD(HR=1.13;95%CI,1.01-1.30)发生风险显着升高。与NLR稳定组(NLR变化:-0.240.73)相比,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组(NLR变化>0.73)与较高的CVD发生风险显着相关(HR=1.15;95%CI,1.02-1.30)。(4)与基线总白细胞计数最低四分位且变化稳定组(基线总白细胞计数:<4.71×109/L;总白细胞计数变化值:-1.150.44,×109/L)相比,基线总白细胞计数与其变化值均处于最高四分位组(总白细胞计数>6.70×109/L;总白细胞计数变化值>0.44×109/L)的CVD发生风险最高(HR=1.69;95%CI,1.30-2.21)。结论:机体白细胞计数与年龄、性别、肥胖、血压、血脂、血糖、吸烟、饮酒、睡眠及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基线总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的升高与中国中老年人群CVD的发生风险升高显着相关。总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NLR随时间的持续升高与CVD发生风险升高显着关联,且总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值及其基线值对新发CVD有显着联合效应。
陈文龙[6](2019)在《阿尔泰金莲花浸膏粉对PM2.5致大鼠急性肺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阿尔泰金莲花浸膏粉(Trollius altaicus extract powder,TAEP)对PM2.5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方法:(1)采用限量法进行TAEP初步安全性评价。选取SPF级昆明种小鼠2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822g,随机分两组,即溶剂对照组、TAEP组,TAEP以10g/kg剂量按0.35ml/10g体积进行一次性灌胃给药,给药后,观察14d,记录动物所出现的毒性反应,统计各组动物死亡情况。若观察期间内无动物死亡,可判定其急性毒性分级为安全无毒;若观察期间内出现动物死亡,则选择寇氏法继续进行TAEP安全性评价。(2)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TAEP低、中、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2 mg/kg),共6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给予蒸馏水外,其余各组分别按相应剂量灌胃给予受试物30天(阳性对照组灌胃29天),实验第30天,阳性对照组在造模前1小时灌胃给予地塞米松(2 m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行气管滴注PM2.5悬液14 mg/kg,造成大鼠急性肺损伤。造模3h后,经腹主动脉取血,取全血进行白细胞分类及计数,分离血清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乳酸脱氢酶(LDH)、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取大鼠左肺行肺泡灌洗,并收集肺泡灌洗液,检测其中IL-6、IL-1β、TNF-α的含量;取大鼠右肺下叶称取质量后计算肺湿/干重比(W/D),右肺上叶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TAEP初步安全性评价给药观察14天中,动物未出现呕吐、嗜睡及其他中毒症状,体重增长无异常,确定TAEP的毒性分级为安全无毒。(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白细胞、计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P<0.01),血清和BALF中IL-6、IL-1β、TNF-α含量均升高(P<0.01),血清中SOD和GSH含量降低(P<0.01),LDH、MDA、NO含量升高(P<0.01),肺组织W/D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TAEP各剂量组白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和BALF中IL-6、IL-1β、TNF-α含量降低(P<0.05或P<0.01),血清中SOD和GSH含量升高(P<0.05或P<0.01),LDH、MDA、NO含量降低(P<0.05或P<0.01),肺组织W/D降低(P<0.05或P<0.01);模型+TAEP高剂量组各项检测指标与地塞米松组接近(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随TAEP剂量增加大鼠肺泡形态结构破坏降低,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减少,高剂量组大鼠肺脏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及各级支气管均结构完整,与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相近。结论:初步安全性评价实验确定TAEP的急性毒性分级为安全无毒;TAEP可通过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及自身免疫调节作用对PM2.5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发挥较好的预防保护作用。
王长征,肖秀林,张娟安,彭长华,张晶[7](2017)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能力比对参考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能力比对的参考方法,评价检验人员对血细胞识别的能力。方法每次应用5份新鲜血样本制备血涂片、染色及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审核员评价血涂片的制作质量及染色效果,对分类结果进行重复测量行荷伊特(C.Hoyt)信度分析并计算信度系数r;考核50幅外周血细胞显微摄影照片并计算得分,以得分≥90分(共100分)的检验人员白细胞显微镜分类计数结果的均值作为参考方法的靶值,采用精确概率法计算参考方法99%的可信范围,将比对人员的白细胞分类结果与可信范围进行比较,判定比对结果是否合格。结果所有比对人员外周血细胞显微摄影照片的考核得分均在80分以上;比对人员血涂片制作质量与染色均合格,比对人员白细胞显微镜分类计数总信度系数r=0.985,5份临床样本,除嗜碱性粒细胞外,其他6类细胞均有差异;比对人员间白细胞分类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位比对人员白细胞分类结果除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外r均大于0.60;分类计数均符合。结论本室建立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能力比对方法设计科学合理,可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姚丽娟,罗以勤,王力,孙余会,黄凤萍,李丽[8](2017)在《血液分析仪散点图在分析嗜碱性粒细胞假性升高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地分析白细胞分类通道(DIFF)和嗜碱性粒细胞通道(WBC/BASO)散点图的典型变化,判断嗜碱性粒细胞(Baso)假性升高,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6例住院患者经手工涂片复检确认的Baso假性升高样本的白细胞分类数据信息和散点图,分析导致假性升高的原因及归纳典型散点图变化。结果 Baso假性升高干扰主要来源于异型淋巴细胞(Abn-L)、中性中毒颗粒(TG)和采血不当3种原因,以Abn-L干扰较常见(56.5%)。Baso假性升高具有典型Abn-L或TG的DIFF和WBC/BASO散点图者,经外周血涂片镜检均可检出异淋或TG,白细胞分类计数(DC)发现异常增高的部分均来源于Abn-L或TG;当具有正常DIFF图,异常WBC/BASO典型采血不当散点图时,外周血涂片镜检分类均正常,临床重新规范抽取样本送检后结果均正常。结论对于外周血Baso计数存在假性升高的样本,实验室可通过仪器提供的典型散点图快速判断升高来源并指导复检,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
袁清波[9](2017)在《细胞分类计数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影响着对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识别以及生物图像信号的处理等方面。从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从CT到MRI(核磁共振)可见一斑。随着电子通信、信号处理、微芯片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物医学中所碰到的一些难题,如何将前者的算法、处理方法运用到后者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成为本文研究内容。细胞分析仪是诊断常见疾病的一种重要仪器,其中对红细胞、白细胞的分类计数是其一个关键性性能技术指标。当人体感染某些疾病时,血液中不同种类的细胞的数量和细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医护人员可以凭借细胞分析仪尽早发现并量化这些数量的变化和形态的改变,越早的发现越有利于治疗。但目前商用细胞分析仪生产成本过高、设备仪器体积过大和细胞检验步骤过于繁琐等局限性都极大的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低价高效微型便携的细胞分析仪逐渐成为火热的研究方向。本文以细胞分析仪(细胞的检测、分类识别、计数)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细胞接触成像、ELM算法、微流控技术、Coulter原理、磁珠实验等几个方面来研究相关技术,提出相应的基于接触成像的细胞分类计数方法和基于带磁微珠的细胞分类计数方法,并与目前商用细胞分析仪进行比较分析其性能,在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的精度的情况下可以极大的降低设备成本、简化细胞检测工序。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简单便携式低成本的细胞分析仪的设计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同时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以应用在更广泛的领域,例如可用于对类细胞物体的识别计数和对经过特殊处理后的粒子的检测(环境保护方面)等。
唐玉凤,陈艳佩,董美衬,陈勋,郭慧娟,尚晓泓[10](2016)在《Sysmex HST-302全自动血液分析系统复检规则的优化及验证》文中提出目的:以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血细胞分析复检规则41条为基础,根据医院病源及病种特点,对检验科正在使用的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进行评估并优化;在建立双向通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适合科室实际工作的复检规则。方法:1连续收集2周应用Sysmex HST-302血液分析流水线检测的所有全血样本1072例,自动推片染色;2由2名形态学主管技师双盲法镜检,以国际血液学专家组制定的12条镜检阳性判断标准为依据,每人各分类200个白细胞、并同时观察红细胞、血小板的大小、形态及分布;3应用Labman软件,以镜检结果为标准,对第九套复检方案和建立双向通讯后的新方案进行比对,计算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及复检率。结果:1第九套复检方案的真阳性率为13.15%,假阳性率为11.94%,真阴性率为70.06%,假阴性率为4.85%,复检率为25.09%;2优化后复检规则的真阳性率为11.75%,假阳性率为7.65%,真阴性率为77.15%,假阴性率为3.45%,复检率为19.40%,前后均无确诊意义的血细胞漏检。结论:复检规则优化后仪器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可降低复检率,提高工作效率。
二、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散点图分析及其与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关系和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散点图分析及其与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关系和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省汉族0~3天足月新生儿血细胞分析和常用生化项目参考区间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参考区间研究内容及意义 |
2.2 新生儿实验室检查的医学意义 |
2.3 新生儿实验室项目参考区间的研究概况 |
2.4 新生儿实验室项目参考区间的研究方法 |
2.5 本研究完成的工作 |
第3章 0~3天健康足月儿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的建立 |
3.1 材料与方法 |
3.3.1 研究对象 |
3.3.2 实验方法 |
3.3.3 统计学方法 |
3.3.4 研究路线 |
3.2 结果 |
3.2.1 参考个体一般资料 |
3.2.2 血细胞分析结果与参考区间的建立 |
3.2.3 血细胞分析参数与个体因素的相关性 |
3.2.4 血细胞分析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
3.2.5 新生儿血细胞分析区间结果的比较 |
3.3 讨论 |
3.3.1 新生儿血细胞分析的临床意义 |
3.3.2 0~3天新生儿血细胞分析参数变化趋势分析 |
3.3.3 影响新生儿血细胞分析参数的个体因素 |
3.3.4 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的影响因素 |
3.4 小结 |
第4章 0~3天健康足月儿常用生化项目参考区间的建立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研究对象 |
4.1.2 实验方法 |
4.1.3 统计学方法 |
4.1.4 研究路线 |
4.2 结果 |
4.2.1 生化项目检测结果与参考区间的建立 |
4.2.2 生化项目与个体因素的相关性 |
4.2.3 生化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
4.2.4 新生儿生化项目参考区间的比较 |
4.3 讨论 |
4.3.1 新生儿生化检测的临床意义 |
4.3.2 0~3天新生儿生化项目变化趋势分析 |
4.3.3 影响新生儿生化项目的个体因素 |
4.3.4 生化项目参考区间的影响因素 |
4.4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创新点与局限性 |
6.1 创新点 |
6.2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白介素37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IL-37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
一、研究背景 |
二、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主要仪器设备 |
3.主要试剂 |
4.研究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二部分 哮喘小鼠模型的构建和处理 |
一、研究背景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1.哮喘模型小鼠行为学改变 |
2.各组小鼠BALF白细胞分类计数 |
3.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变化 |
4.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
5.免疫组化检测IL-37相关受体的表达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三部分 哮喘小鼠肺组织蛋白芯片分析 |
一、研究背景 |
二、材料与方法 |
1.GSM-CAA-4000试剂盒 |
2.样品 |
3.实验步骤 |
4.数据分析方法 |
三、结果 |
1.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 expression proteins,DEPs) |
2.差异蛋白检查结果 |
3.基因本体分析(gene ontology analysis,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 of Gene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分析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四部分 IL-37处理后的差异表达趋化因子验证研究 |
一、研究背景 |
二、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同第一部分 |
2.主要仪器设备 |
3.主要试剂 |
4.研究方法 |
三、结果 |
1.PBMCs提供者基本信息 |
2.rhIL-37处理患者PBMCs后趋化因子表达变化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五部分 上皮细胞系BEAS-2B中IL-37调控趋化因子CXCL13分泌机制研究 |
一、研究背景 |
二、材料与方法 |
1.主要仪器和设备 |
2.材料与试剂 |
3.研究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词表 |
致谢 |
文献综述 白介素37的抗炎作用机制及其在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临床实验室技术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与检验医学科技创新丰硕成果(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医学实验室技术自动化 |
1.1 自动生化分析 |
1.2 自动尿液分析 |
1.3 自动血细胞分析 |
1.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
1.5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自动化技术平台建设 |
2 检验医学创新技术 |
2.1 MALDI-TOF MS |
2.2 免疫层析技术 |
2.3 基因测序技术 |
2.3.1 纳米孔测序技术(third generation sequencing,TGS) |
2.3.2 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 |
3 展望 |
(4)POCT测定CRP、SAA在基层部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前期调研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5)中老年人群白细胞计数及其变化值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白细胞计数与广义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白细胞计数的测量 |
1.3 流行病学资料收集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白细胞计数组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2.2 白细胞计数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2.3 白细胞计数与广义环境因素的广义线性回归分析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白细胞计数及其变化值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白细胞计数的测量 |
1.3 心血管疾病的定义及诊断 |
1.4 流行病学资料收集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2.2 基线白细胞计数与心血管疾病及其亚型发生风险的关联 |
2.3 白细胞计数变化值与心血管疾病及其亚型发生风险的关联 |
2.4 基线总白细胞计数及其变化值与新发心血管疾病的联合效应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阿尔泰金莲花浸膏粉对PM2.5致大鼠急性肺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试剂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TAEP提取及配制 |
2.2 PM_(2.5) 采集与制备 |
2.3 TAEP的初步安全性评价 |
2.4 TAEP对 PM_(2.5)致大鼠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方法 |
2.5 实验相关指标检测 |
3 ALI病理评分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5 质量控制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7)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能力比对参考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材料 |
1.1.1 样本来源 |
1.1.2 外周血细胞显微摄影照片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方法 |
1.3.1 比对人员的选择与比对频率 |
1.3.2考核方法与内容 |
1.3.3 参考方法的建立 |
2 结果 |
2.1 所有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
2.2 5份临床样本及比对人员白细胞显微镜分类计数结果的信度检测 |
2.3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靶值及99%可信区间的建立 |
3 讨论 |
(8)血液分析仪散点图在分析嗜碱性粒细胞假性升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2仪器与试剂 |
3检测方法 |
结果 |
1血液分析仪散点图 |
2 BASO假性升高类型 |
3引起Baso假性升高典型散点图 |
讨论 |
(9)细胞分类计数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安排 |
1.3.1 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
1.3.2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细胞检测分类的常用方法及计数原理 |
2.1 细胞检测分类的基本方法 |
2.1.1 体积、电导、激光散射检测分类法 |
2.1.2 电阻抗、射频与细胞化学联合检测分类法 |
2.1.3 多角度激光偏振光散射检测分类法 |
2.1.4 采用图像分析的单纯细胞检测法 |
2.2 细胞计数的主要原理 |
2.2.1 库尔特计数的基本原理 |
2.2.2 图像法的基本原理 |
2.3 常见细胞分析仪 |
2.3.1 电阻型分析仪 |
2.3.2 激光型分析仪 |
2.3.3 图像型分析仪 |
2.3.4 综合型分析仪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接触成像的微流控细胞分类计数研究 |
3.1 流式细胞仪从非成像到成像的发展 |
3.1.1 非成像流式细胞仪的局限 |
3.1.2 成像流式细胞仪的优势 |
3.1.3 ELM-SR处理法的优势 |
3.2 接触成像微流控细胞计数方法构成 |
3.2.1 方法总述 |
3.2.2 微流体通道制作 |
3.2.3 微珠和细胞样品制备 |
3.2.4 微流控细胞仪设计 |
3.3 细胞分类与计数方法 |
3.3.1 基于ELM-SR的细胞分类识别 |
3.3.2 基于时间差分法的细胞计数 |
3.4 性能分析 |
3.4.1 细胞计数性能分析 |
3.4.2 分类计数性能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磁珠实验的细胞分类识别计数研究 |
4.1 磁珠法的优点 |
4.2 磁珠分类计数原理 |
4.3 实验 |
4.3.1 实验环境 |
4.3.2 细胞培养和磁珠结合 |
4.3.3 磁珠量化 |
4.3.4 细胞活力测定 |
4.4 性能分析 |
4.4.1 设备校准 |
4.4.2 细胞活力检测 |
4.4.3 磁性结合的检测 |
4.4.4 靶细胞传输时间延迟分析 |
4.4.5 磁珠测定法检测靶细胞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识别和计数研究 |
5.1 基于PCB的优势 |
5.2 检测计数 |
5.2.1 原理 |
5.2.2 材料和方法 |
5.3 性能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10)Sysmex HST-302全自动血液分析系统复检规则的优化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血液样本来源 |
1.3 研究方法 |
1.4 复检规则改进及优化 |
1.5 优化后复检规则验证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复检规则优化后与优化前性能评价 |
2.2 复检规则优化前后报警信息及假阴性比较 |
2.3 优化后的复检规则 |
2.4 优化后复检规则的验证 |
3 讨论 |
3.1 复检规则优化后复检率降低 |
3.2 复检规则优化后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明显降低 |
4 结论 |
四、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散点图分析及其与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关系和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汉族0~3天足月新生儿血细胞分析和常用生化项目参考区间的建立[D]. 王凯瑾. 吉林大学, 2021(01)
- [2]白介素37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高胜男.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3]临床实验室技术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与检验医学科技创新丰硕成果[J]. 廖远泉.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0(03)
- [4]POCT测定CRP、SAA在基层部队的应用研究[D]. 高杨.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9(03)
- [5]中老年人群白细胞计数及其变化值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关联性研究[D]. 郭蔷.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6]阿尔泰金莲花浸膏粉对PM2.5致大鼠急性肺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 陈文龙.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
- [7]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能力比对参考方法的建立[J]. 王长征,肖秀林,张娟安,彭长华,张晶.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16)
- [8]血液分析仪散点图在分析嗜碱性粒细胞假性升高中的应用[J]. 姚丽娟,罗以勤,王力,孙余会,黄凤萍,李丽.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04)
- [9]细胞分类计数方法的研究[D]. 袁清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17(02)
- [10]Sysmex HST-302全自动血液分析系统复检规则的优化及验证[J]. 唐玉凤,陈艳佩,董美衬,陈勋,郭慧娟,尚晓泓. 中国医学装备,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