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种植机械的研究与推广

油菜种植机械的研究与推广

一、油菜栽植机械的研究与推广(论文文献综述)

叶云[1](2021)在《我国冬油菜区油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冬油菜区油菜产业发展对保障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冬油菜区油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当地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蒋展[2](2021)在《油菜毯状苗移栽机栽植质量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试验》文中指出油菜毯状苗移栽技术能够解决大田作物高效低成本移栽难题,现阶段空穴和倒伏是机具非正常作业状态下产生影响油菜毯状苗移栽机作业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国内外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对幼苗信息提取和栽植质量监测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但对移栽作业过程中在线监测移栽质量的方法较少。本文设计了一套油菜毯状苗移栽机栽植质量监测系统,该系统基于机器视觉的方法,能够实现在线式油菜移栽作业质量(空穴和倒伏)监测,监测数据在驾驶室进行显示,以便于机手直观的了解栽植质量,为机手调整作业参数和排除故障等提供依据,同时质量监测系统可以减少辅助用工降低使用成本、减轻人工劳动强度,也能够为类似的蔬菜烟草等作物移栽作业质量监测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结合油菜毯状苗移栽质量标准中空穴和倒伏的认定标准,对油菜毯状苗形态特征分析,分别对单穴幼苗数、苗高、叶片数、叶片最大宽幅、最大面积和最小面积等六个指标进行数据分析与拟合,得到移栽机监测指标参数范围并依此提出基于图像处理的栽植质量(空穴和倒伏)的判定方法。2.针对单纯采用图像处理方法无法判断机具作业工况的问题,提出了结合高度实时采集的栽植质量监测系统方案,构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油菜毯状苗移栽质量监测硬件系统,根据作业工况和作业要求,通过工业相机搭配6mm焦距镜头、激光雷达模块和设计的支架,使视觉系统能够适应油菜毯状苗移栽田间作业环境并采集到实时幼苗图像。针对工业相机的畸变和实际工作中由于相机距离地面高度发生变化导致的物像比例不固定等问题,开展了相机校准和物像比例计算试验,获取了试验数据和相机参数,完成工业相机和测距传感器的选型。3.研究了复杂背景下图像算法。采用CLAHE和双边滤波的方法对单张图片进行了增强和去除噪音处理。对图像拼接过程中的FAST、ORB、BRISK、SURF、Harris角点检测方法进行了叙述和分析,对误匹配消除和图像融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并利用正交设计方法对视频转图像帧率、图像拼接幅数、角点检测算法三个因素优选出适合本系统的相关参数。通过对拼接后的图像进行灰度化和二值化处理,完成背景的分割,获取图像清晰的边缘曲线。针对移栽过程中实际栽植点与理论栽植点偏移问题进行了分析,选择用叶片面积质心的平均值作为实际栽植点,在拟合栽植点后获取了理论栽植点坐标与实际栽植点坐标,并对空穴倒伏算法进行了测试。4.编制了油菜毯状苗移栽机栽植质量实时监测系统的软件。软件模块包括图像采集、高度采集、图像拼接、图像处理、结果显示和数据存储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控制工业相机采集幼苗图像,高度采集模块负责采集工业相机位置高度,图像拼接模块负责对采集的幼苗图像进行帧率优化后进行拼接程序,图像处理模块负责对栽植质量指标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模块负责对实时视频图像,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展示和展示告警灯光变化情况,数据存储程序将监测结果和图像信息从计算机随机存储内存读取到存储器中,以便后续分析。5.对田间试验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在不同的光照背景下,本系统的算法对绝对缺苗识别平均误差值为2.42%,对绝对倒伏识别平均误差值为5.51%,单帧图像识别用时最大33.90ms,满足系统设计的预期目标。

刘涛[3](2021)在《移栽机栽植机构的设计与优化研究》文中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属于农业大国,促进农业的机械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过蔬菜育苗移栽能够获得优质强壮的蔬菜苗,使蔬菜早熟、多熟,能够提高蔬菜的复种指数并且便于集中管理。为了满足蔬菜移栽的技术要求,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节约成本。本论文设计了一种栽植机构,其结构简单且能通过调节机构参数来满足蔬菜移栽的要求。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查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了解了蔬菜种植区的自然环境、温度气候,蔬菜生长所需要的种植环境、生长条件等情况,了解了移栽机栽植机构的工作原理,对国内外移栽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研究现状进行对比,提出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根据“有效零速移栽”理论,“γ”型轨迹是能够满足栽植机构农艺要求的最佳运动轨迹;论文通过ADAMS建立模型对设计的栽植机构进行合理性验证,并且初步得到栽植机构运动轨迹;使用ANSYS对设计的鸭嘴机构进行静力学仿真分析。(3)建立了移栽机栽植机构的数学模型,通过编写MATLAB仿真程序,制作了GUI辅助分析界面,分析了各个参数对栽植机构鸭嘴栽植点运动轨迹的影响,然后得出了主要影响参数,根据获得的主要影响参数对其进行了正交实验分析,得到了主要影响参数对入土点与出土点切线夹角ε以及栽植深度h的影响贡献率,获得了满足农艺要求的较优轨迹参数。(4)用ADAMS软件对正交优化后的栽植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分析,得到主要杆件在X轴与Y轴方向的速度与加速度变化情况,通过判断曲线是否存在突变等问题验证机构运行的合理性;通过栽植机构的模型实验验证,对比仿真与实验移栽机栽植机构的运动轨迹,得到仿真与模型验证的轨迹基本一致,说明设计优化是合理的,仿真是可信的,对实际机构的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雷瀚洋[4](2021)在《麦冬栽植机结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麦冬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备受青睐,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配方及中成药原料,出口国外的需求也逐年增加,麦冬的产量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现阶段,麦冬栽植多为人工手动栽植,并没有针对麦冬苗种植相关的机械,因此设计一种能实现麦冬苗机械化栽植的栽植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做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对小行距、株距密植技术的思考,以及从多方面设计因素考虑,基于曲柄摇杆式机构作为设计原型,设计出了在旱田地能实现麦冬苗密植的分插机构,确定了各零部件的详细设计参数,运用三维制图软件Solid Works完成了各零部件的建模与虚拟装配,并利用软件功能对零件之间的干涉相关性进行了检查验证。(2)将三维模型导入虚拟样机软件ADAMS,完成简化后添加约束条件,成功创建麦冬密植旱地分插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开展相关运动学分析,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分插机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点轨迹、速度与加速度三项参数不同变化情况,得到了该分插机构在栽植周期内能合理完成稳定栽植的结论。并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内完成了对麦冬旱地分插机构的静力学与动态性能分析,得到了分插机构最大应力为147.32Mpa,最大应变为7.36×10-4,最大变形为0.82mm均在合理范围内;得到了其前六阶固有频率表与模态振型图,二者是防止共振现象发生的重要参考依据。(3)设计了麦冬栽植机的车架结构,并建立了三维模型,在三维软件中将发动机组、栽植机构、前后车桥等多个零部件与车架模型进行了虚拟装配,模拟了车架在田间工作时满载弯曲的工作工况,在有限元软件中对工作工况下的车架进行了静力学与动态性能分析,得到栽植机车架在该工况下的静态性能参数:车身所受最大等效应力为96.93Mpa、最大变形1.12mm,材料屈服强度远高于最大应力,且最大变形在允许范围之内;同时验证了动态性能:栽植机车架不会与地面激励、发动机组、分插机构发生共振现象。(4)在优化模块中,对影响车架工作时最大应力、最大变形及质量的车架结构尺寸进行了参数化,通过敏感性筛选,筛选出来了与优化目标相关度最大的三个参数,通过实验设计的方法,建立了响应面模型,通过对响应面进行优化,实现了车架最大应力降幅16.9%,质量降幅9.98%的轻量化设计。

马一凡[5](2020)在《穴盘苗移栽机取苗机构设计及试验》文中研究表明穴盘育苗移栽是大田移栽的关键技术,研制全自动移栽机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取苗机构作为全自动移栽机的核心部件,其结构形式将直接影响移栽机构的移栽质量和效率。在总结国内外取苗机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新疆番茄种植的农艺要求,针对全自动穴盘苗移栽机的取苗机构进行了设计与试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温室营养钵培育的番茄穴盘苗的尺寸参数及钵体的力学特性研究。番茄穴盘苗钵体的力学特性是确定夹取钵苗方案及结构的关键依据,以新疆常用的番茄穴盘苗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适栽钵体的尺寸参数及钵体力学特性,为番茄穴盘苗移栽机取苗机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2)通过对穴盘苗钵体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初步确定了一种斜入夹钵式的设计方案,并对影响取苗机构取苗成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选取入穴角度、含水率、入穴深度作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方案对其进行试验分析,通过试验得知各因素对基质抗压性能的影响大小。(3)通过对比分析市面上几种取苗机构的优缺点,针对新疆番茄种植模式与全自动移栽机的工作要求,确定了全自动移栽机整机设计方案。对该机构自由度进行分析计算,进而确定机构运动的合理性;对取苗机构建立数学模型,确定机构各参数间的关系,并在1stOpt软件中利用遗传算法工具箱对其进行优化,得到一组满足于移栽要求的机构参数。(4)根据取苗机构参数优化结果,采用Solidworks对整个取苗机构进行三维建模,并运用ADAMS虚拟样机仿真软件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取苗爪末端F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曲线,通过对仿真结果分析,确定了取苗机构相关控制参数;进而对取苗机构进行部件选型、关键机构加工,完成取苗机构试验平台的搭建。(5)搭建取苗机构控制系统试验平台。分别对控制系统进行硬件和软件设计,完成取苗机构控制系统试验平台的搭建,并进一步开展对取苗机构的取苗试验研究,在穴盘苗基质含水率在基质含水率介于40.1%和63.3%之间的条件下,对该机构进行了不同入穴深度的取苗试验,分析影响取苗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并对取苗后根系的破坏情况进行检测。

程亚平[6](2020)在《无花果树苗栽植机械的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营养价值的水果蔬菜需求日益增长,高营养价值的无花果成为水果新宠。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业规模化种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我国无花果的种植面积大规模增长。无花果规模化的种植对自动化的机械耕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通过目前对国内外栽植机械的现状进行分析可知国外栽植机技术成熟、自动化、机械化程度高。我国栽植机械目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机械化程度不高,果木的种植以人工为主,未有大规模的机械化应用,多少栽植机应用在棉花、水稻等。为有效解决机械化种植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PLC控制系统控制的无花果树苗栽植机。具体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通过无花果树苗栽植的农艺需求、工序以及树苗尺寸形状等参数的研究,确定栽植机的尺寸参数以及需要实现的机械功能等。(2)根据节约劳动力、提升栽植效率的原则设计出栽植机的机械设计方案。综合考虑实际操作性,优化关键部件设计方案,利用CATIA软件绘制出模型图。通过EDEM软件基于离散元素法对搅拌结构关键零部件进行仿真分析,确定整机结构。(3)根据整机的机械结构,通过分析确定操作性更好的PLC控制系统实现电控。选择适合小型电控系统的西门子S7-200为控制器,其他控制部件主要是电机、变频器等。按照硬件系统的性能参数,结合需求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4)按照设计方案试制样机并进行试验。从试验效果看无花果树苗直立度较好、无伤苗,下土精准度高,营养钵土量均匀,机械运行可靠、效率高。

刘杰[7](2020)在《油菜毯状苗挖穴取苗一体化移栽机构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油菜是全球的主要油料作物,油菜移栽能解决我国稻-油轮作模式茬口紧、土壤黏重等问题,同时能够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减少种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符合我国油菜种植的基本国情。油菜毯苗移栽具有不伤根、无缓苗期等优点,可以有效增加单位面积油菜产量。目前,我国针对油菜毯苗移栽装备的研究较少,大部分都是由水稻毯苗移栽机改装而来,由于油菜幼苗的苗叶形态与水稻苗迥异,原适用于水稻毯苗的机构轨迹用于油菜毯苗时,会出现伤叶问题;设备大多采用切窄缝+对缝插栽+镇压合缝方式进行油菜毯苗的移栽,由于稻板田的土壤流动性差,覆土镇压效果不佳,苗根与土壤的接触不好则易出现死苗。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油菜毯状苗挖穴取苗一体化移栽机构,以最简洁机构来高效地实现油菜毯苗移栽。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创新性提出了一种油菜毯苗挖穴取苗一体化移栽机构,采用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机构和凸轮摆杆机构互相组合的结合,一套机构完成取苗、输送、挖穴和投苗动作。2)对现有移栽机构的组成进行研究分析,利用三位置运动生成平面四杆机构综合,先建立三精确位姿行星轮系的运动学模型,得到轮系总传动比以设计齿轮节曲和机构参数解域,之后分析栽植口大小建立凸轮摆杆机构的数学模型,得到凸轮和摆杆相关参数。3)利用MATLAB2016的GUI模块开发了移栽机构计算机优化设计软件。通过人机交互的优化方式得到一组满足移栽所需的较优参数:P180,60,145);P2(110,55,135);P3(100,-165,90);E23(140,30);E31(55,-130);(x0,y0)=(32,-24.04);(xc1,yc1)=(-9.48,42.01);l1=84;l2=91.15;曲柄初始角度:(119.89);连杆初始角度:(335.42);W1=2.89;W2=91.23;W3=119.32;W4=53.06;W5=3.84;W6=8.34;W7=26.51;λ1+λ2=90°;L=79.93,利用优化得到的较优参数进行移栽机构的结构设计。4)借助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完成了移栽机构的三维模型设计,并利用Adams软件对移栽机构进行虚拟样机仿真,验证机构设计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搭建试验台并进行取栽试验,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物理样机的轨迹进行分析并与理论结果对比,验证移栽机构的合理性和正确性,验证正确后进行性能试验,实现毯状苗平均取苗成功率为93.2%,刀具的挖穴成功率为98.5%,移栽成功率为90.4%,满足毯状苗的移栽农业要求,实现一个机构完成挖穴和栽植作业。

蒋兰[8](2019)在《油菜毯状苗机械移栽立苗机理研究与机构优化》文中研究表明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长江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冬油菜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85%,稻油轮作是该区域最主要的种植制度,由于晚稻收获迟,直接播种导致油菜生育期不足,需要育苗移栽。国内现有的油菜移栽机作业效率低,且无法适应水稻茬黏重土壤条件。为了改善油菜移栽现状,通过吸收借鉴水稻插秧机切块取苗栽插原理,设计了油菜毯状苗移栽机,移栽效率能够达到400株/(行·分),是现有的链夹式移栽机的10倍以上,但黏重土壤条件下立苗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油菜根颈细而长,在高速作业的情况下,容易倒伏,造成立苗率低、埋苗率高的问题,严重影响移栽质量,需要从立苗机理上开展研究,加以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油菜毯状苗本身的形态特征和力学特性入手,构建了栽植过程中油菜毯状苗动力学模型,探究了苗块的运动姿态、影响立苗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提出优化方案。本文所做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结论如下:1)试验测定了适栽期内不同苗龄的油菜毯状苗的形态特征,利用正态分布检验和线性拟合方法对苗高、苗幅宽、颈部直径、裸苗质量和基质密度等形态特征参数的分布集中程度和生长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探究了秧针夹持基质时的法向粘附力、切向粘附力和摩擦系数与基质含水率之间的拟合关系。2)针对油菜毯状苗移栽机建立了椭圆齿轮行星系栽植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得到了油菜毯状苗移栽过程中秧针尖点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方程,为探究秧针夹持油菜毯状苗块运动时苗块的运移轨迹、运动姿态以及推苗时苗块所处的运动状态提供了理论基础。3)开展了油菜毯状苗移栽立苗机理的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作业参数改进措施。结合高速摄影观察油菜毯状苗移栽试验探究了移栽后苗块立苗或倒伏的原因,将栽植过程分成了两个阶段:秧针夹持毯状苗块运移阶段和推苗入土阶段,首先开展了运移阶段秧针无法夹持苗块导致其掉落入土后出现倒伏的问题探究,结合秧针尖运动轨迹和加速度方程,建立了运移阶段油菜毯状苗块的脱苗条件方程,阐明了秧针夹持苗块的作用机理,得到了影响苗块脱苗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的脱苗临界值,通过高速摄影试验证明了理论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开展了推苗入土阶段苗块落地姿态不稳定导致其倒伏的问题探究,建立了推苗入土阶段苗块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不同作业参数下苗块入土姿态的变化规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油菜毯状苗移栽机立苗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运移阶段秧针夹持毯状苗基质的作用力不够时,苗块在半空中掉落并在惯性作用力下向前翻转,导致落地后前倾倒伏。影响苗块掉落的主要因素为基质含水率、移箱机构纵向取苗量和栽植机构转速;通过推苗入土的毯状苗,在接触地面时苗身向前倾斜,重力作用会使苗块产生向前倾倒的运动趋势,但秧针推苗释放苗块时,苗块具有向后翻转的角速度,当其无法克服重力实现回正时,苗块向前倾倒。影响推苗入土阶段苗块运动姿态的主要因素为移栽机前进速度、栽植机构转速、移箱机构纵向取苗量。要想提高立苗质量,需要保证秧针能够稳定夹持苗块运移,运移时秧苗尽可能贴合秧针,其次可以降低移栽机前进速度,增加纵向取苗量,同时匹配栽植机构旋转速度。针对影响立苗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利用响应面试验法优化油菜毯状苗移栽机作业参数的改进措施。4)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方法对油菜毯状苗移栽作业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了苗块直立角度与纵向取苗量、前进速度和株距之间的优化模型,得到了最优参数组合为:纵向取苗量为15mm,前进速度为0.8m/s,株距为16cm,此时移栽后苗块的直立角度为78.63°,与预测值的绝对误差为1.39。,优化作业参数后的立苗质量显着提高。5)为了获得稳定可靠的立苗率,在分析和优化主要参数的基础上,设计了辅助立苗机构。试验结果表明:辅助立苗机构能够调整油菜毯状苗的运动姿态,有效解决部分油菜毯状苗的秧苗过高、叶片质量过重、根颈过细,运移阶段秧苗颈部弯曲变形或出现顶部叶片带动整个苗块前倾,从而导致立苗质量差的问题。研究探明了油菜毯状苗移栽机立苗机理,明确了影响立苗的主要因素及优化参数,并针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非正常油菜苗的特殊条件设计了提高立苗率的辅助机构,为完善油菜毯状苗移栽理论做出一定贡献,为油菜毯状苗移栽机设计和性能提升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钟秋怡[9](2019)在《水杨酸与N-乙酰-L-半胱氨酸对机插水稻缓苗调节的生理机制》文中指出我国六成以上居民以大米为主食,获得水稻的稳产、高产是目前粮食安全所需解决的突出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土地流转以及农村优质劳动力的转移流失,水稻机械化种植成为必然趋势,机械化移栽作为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主要形式及主导技术,其重要性日渐凸显。机插水稻由于受机械损伤,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缓苗期较手栽稻延长2-3天,始蘖通常发生在栽后10-15天,而改善机插水稻移栽后的生长,缩短缓苗期,促进低位分蘖早生快发对于其产量潜力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常规粳稻‘宁粳7号’,开展盆栽试验探究SA与NAC不同浓度及不同施用方式(叶面喷施、浸种)对机插水稻缓苗期的调节效应,对比发现叶面喷施15 μMSA、2000μM NAC以及1500 μM SA、20 μM NAC浸种效果最佳,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SA与NAC对机插水稻移栽后分蘖发生的影响叶面喷施SA、NAC均能促进移栽后分蘖的发生。与CK相比,15 μM SA喷施处理栽后7d时单株茎蘖数显着提高,成熟期有效穗数提高16.1%;2000 μMNAC喷施处理栽后单株茎蘖数增加,成熟期有效穗数提高12.8%。SA与NAC浸种均能促进栽后分蘖发生。与CK相比,1500 μM SA浸种能提高单株茎蘖数,使成熟期有效穗数提高12.5%;20μMNAC浸种提高单株茎蘖数,使成熟期有效穗数提高6.3%。2、SA与NAC对机插水稻缓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叶面喷施SA显着提高栽后5d时的根系直径、体积、表面积,与CK相比,喷施15μM SA使根系体积提高20.2%、表面积提高44.3%。叶面喷施NAC显着提高根尖数、根长、直径、表面积。2000 μM处理与CK相比,根系表面积提高81.7%。SA与NAC浸种均能显着提高栽后根尖数、根长、根系表面积。其中1500 μM SA处理使根系表面积显着提高29.7%,20 μMNAC处理使根系表面积提高48.5%。3、SA与NAC对机插水稻缓苗期光合能力的影响叶面喷施SA与NAC都会对叶片造成损伤,极显着降低移栽前叶绿素含量,显着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但能够减缓移栽后叶绿素分解速率,促进光合作用。15 μM SA喷施处理使栽后2d与移栽前相比Chl a+b降低33.8%,Chl a/b降低29.4%。2000μM NAC喷施处理使栽后2d与移栽前相比Chl a+b不减反增,高于CK 19.3%,Chl a/b 达 1.54,高于 CK 43.6%。SA与NAC浸种减少移栽后叶绿素的分解,显着提高栽后Chl a+b含量,提高光合能力,显着影响栽后7d时的Pn。1500 μMSA浸种处理栽后2d Chl a+b较移栽前仅降低22.3%,Chl a/b极显着高于CK,同时增大栽后7d的Fv/Fm,降低gs、Ci、Tr,Pn较CK提高25%。20 μMNAC浸种处理在栽后2d Chl a+b较移栽前仅降低17.4%,同时增大栽后7d的Fv/Fm,降低gs、Ci、Tr,Pn较CK提高80.8%。4、SA与NAC对机插水稻缓苗期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叶面喷施SA能够极显着提高栽后5d内POD活性和2d时APX的活性,促进AsA含量、AsA/DHA比值极显着增加,进而降低H2O2含量,MDA极显着减少,其中15μM处理与CK相比,在栽后2d时,H2O2含量降低13.8%,MDA含量减少21%。叶面喷施NAC能够提前激活缓苗期秧苗叶片中SOD,极显着提高栽后2d时CAT、POD及GR的活性,促进AsA、GSH积累,显着减少H2O2,极显着降低MDA含量,其中2000 μM处理中CK相比H2O2含量降低25.7%,MDA含量减少26.3%。SA浸种处理极显着抑制栽后5d内秧苗叶片中POD活性,栽后2d时显着增强GR活性,极显着减少H2O2,显着降低MDA含量,其中1500 μM处理与CK相比,H2O2含量降低11.8%,MDA含量减少16.6%。NAC浸种处理显着提高栽后2d时CAT、APX、GR活性,极显着抑制栽后5d内POD活性,提高GSH含量及GSH/GSSG,减少H2O2与MDA的积累,其中20 μM处理与CK相比,栽后2d时H2O2含量降低4.9%%,MDA 含量减少 16.6%。5、SA与NAC对机插水稻缓苗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SA浸种对叶片中GA3、IAA、(Z+ZR)、ABA含量影响不显着。在根系中,1500μM处理与CK相比,栽后2d的GA3含量极显着提高26.7%;4d的IAA含量极显着提高3.5%;而对(Z+ZR)、ABA无显着影响。NAC浸种对叶片中GA3、IAA、(Z+ZR)、ABA含量影响不显着。根系中,20μM处理与CK相比使栽后4d的IAA含量极显着提高5.8%,2d的(Z+ZR)含量提高86.4%;而对ABA含量影响不显着。

何少明[10](2016)在《四行油菜移栽机拨苗机构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目前油菜移栽机人工投苗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本文在2ZY-4型油菜移栽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的分插式拨苗装置。该装置能够完成自动投苗以及满足四行移栽同步取喂苗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栽植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本文研究的四行移栽同步栽植的拨苗装置,能满足油菜移栽的农艺要求,并对适龄移栽的油菜毯状苗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油菜苗的均值高度、茎秆直径及质量,提出了一种满足同步栽植的分苗方案。首先按机械设计的方法设计了拨苗机构,将其简化为曲柄摇杆机构,建立了运动学模型;其次,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一组优化参数;最后运用ADAMS软件对MATLAB得到的结果进行运动仿真检验:建立虚拟样机模型,得到拨苗爪端点的运动轨迹,并对该端点的位移、速度、角速度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利用MATLAB设计并优化得到的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其最优参数组合为:曲柄(AB)为30mm,摇杆(CD)为73mm,连杆(BD)为70mm,机架(AC)-90mm,连杆(DE)为140mm,拨杆(EM)为73mm。为了保证与栽植机构同步作业,分析了栽植机构的工作过程,得到了凸轮的关键参数:推程角为50。,远休止角为195。,回程角为35。,近休止角为80。,并利用解析法设计了凸轮。试制了样机试验台,并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回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拨苗伤苗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拨苗角度、转速、基质含水率;影响拨苗漏拨率的因素大小依次为拨苗角度、基质含水率、转速。通过综合分析,得到了一组最优参数组合:拨苗角度为64.05。,基质含水率为26.66%,转速为52.62 r/min,伤苗率为5.49%,漏拨率为11.37%。

二、油菜栽植机械的研究与推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油菜栽植机械的研究与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冬油菜区油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油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对油菜生产重视不够
    1.2 油菜生产还未实现全程机械化
    1.3 茬口衔接矛盾突出
    1.4 缺少性状优良的品种
    1.5 高效集成配套技术缺乏
    1.6 产业化发展不足
    1.7 秸秆禁烧增加了油菜直播的难度及种植成本
    1.8 油菜效益较低、面积下滑
2 油菜生产发展对策
    2.1 统筹安排,加大配套政策的投入
    2.2 强化农技推广体系
    2.3 选育推广优良品种
    2.4 研究推广高产高效的模式化栽培技术
    2.5 研究与推广完善的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2.6 实施产业化经营
    2.7 开发油菜多功能利用及规模潜力
    2.8 增强抗灾能力

(2)油菜毯状苗移栽机栽植质量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机器视觉在幼苗信息监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栽植质量监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讨论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效果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预期效果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移栽质量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2.1 移栽机栽植质量监测标准
    2.2 油菜毯状苗形态特征分析
        2.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2 形态特征指标变异分析比较
        2.2.3 植株形态特征正态分布检验
        2.2.4 移栽机监测指标参数范围
    2.3 基于图像处理的栽植质量指标计算方法
    2.4 监测系统设计要求
    2.5 监测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栽植质量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3.1 监测系统处理器的选择
    3.2 监测系统图像采集模块的选择
        3.2.1 相机的选型
        3.2.2 镜头的选型
    3.3 测距传感器的选型
    3.4 支架的设计
    3.5 硬件装置参数校正
        3.5.1 相机畸变校准
        3.5.2 物像比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栽植质量监测系统图像处理算法设计
    4.1 图像预处理
        4.1.1 直方图均衡化
        4.1.2 基于双边滤波的图像增强
    4.2 图像的拼接算法研究和实现
        4.2.1 角点检测算法
        4.2.2 角点的匹配
    4.3 拼接参数的优化
        4.3.1 帧率优化
        4.3.2 图像拼接参数优化
        4.3.3 参数影响结果及分析
    4.4 背景分割
        4.4.1 图像的灰度化和二值化
        4.4.2 图像形态学运算
    4.5 分割后处理
        4.5.1 区域特征提取
        4.5.2 秧苗栽植点定位
        4.5.3 幼苗作物线拟合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栽植质量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5.1 栽植质量监测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5.2 图像采集程序设计
    5.3 高度采集程序设计
    5.4 图像拼接程序设计
    5.5 图像处理程序设计
    5.6 图像显示程序设计
    5.7 数据存储程序设计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移栽质量监测系统田间试验
    6.1 田间状态下质量监测系统测试
        6.1.1 试验条件
        6.1.2 试验方法
        6.1.3 试验指标
    6.2 实验结果分析
    6.3 误差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果与讨论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移栽机栽植机构的设计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移栽机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移栽机的发展现状
        1.2.3 移栽机栽植机构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移栽机栽植机构的设计
    2.1 栽植机构的结构设计
        2.1.1 栽植机构零速投苗与栽植要求
        2.1.2 栽植机构杆件设计
        2.1.3 栽植机构鸭嘴设计
    2.2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鸭嘴有限元分析
    2.3 基于ADAMS验证设计机构的合理性
        2.3.1 ADAMS的理论基础
        2.3.2 基于ADAMS栽植机构的仿真
        2.3.3 栽植机构轨迹的对比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栽植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及仿真
    3.1 机械原理MATLAB辅助分析
    3.2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概述
    3.3 栽植机构运动学模型的建立及GUI界面的编写
    3.4 主要参数对栽植轨迹的影响规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栽植机构参数的正交试验及优化分析
    4.1 正交试验原理及目的
    4.2 栽植机构正交试验的设计
        4.2.1 栽植深度h的方差分析
        4.2.2 栽植机构入土出土点切线夹角ε的方差分析
    4.3 栽植机构参数选优及结果分析
    4.4 栽植机构ADAMS仿真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栽植机构的实验验证
    5.1 实验设备及流程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麦冬栽植机结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栽植机械研究现状
        1.2.1 水田栽植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旱地栽植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栽植机械总结
    1.3 本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本课题来源
        1.3.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栽植机构设计与研究
    2.1 基础设计方案确定
    2.2 旱地分插机构工作轨迹与模式分析
        2.2.1 分插机构工作轨迹分析
        2.2.2 分插机构工作模式分析
    2.3 旱地分插机构数学模型建立
        2.3.1 曲柄的复数和矩阵数学模型
        2.3.2 杆组的复数和矩阵数学模型
        2.3.3 分插机构参数建立
        2.3.4 取苗针工作点运动轨迹数学模型
    2.4 栽植机构设计约束条件
        2.4.1 曲柄摇杆合理性约束
        2.4.2 栽植参数合理性约束
        2.4.3 动轨迹合理性分析
    2.5 栽植机构设计参数值
    2.6 栽植机构的三维设计建模
        2.6.1 三维建模软件环境
        2.6.2 栽植机构装配体建立与简介
    2.7 本章小结
3 分插机构虚拟样机仿真与有限元分析
    3.1 分插机构虚拟样机仿真与分析
        3.1.1 仿真软件ADAMS简介
        3.1.2 分插机构三维模型导入
        3.1.3 导入模型的简化
        3.1.4 仿真环境参数及模型材料设置
        3.1.5 仿真模型约束、驱动的施加
        3.1.6 分插机构动静轨迹仿真与结果分析
    3.2 旱地分插机构有限元分析
        3.2.1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及ANSYS workbench软件
        3.2.2 分插机构静力学分析
        3.2.3 分插机构模态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车架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4.1 车架结构设计
        4.1.1 设计方法与标准
        4.1.2 车架模型的建立
    4.2 整车结构确定
    4.3 车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4.3.1 车架弯曲刚度理论
        4.3.2 车架有限元模型建立
        4.3.3 车架工作工况静力学分析
        4.3.4 车架结构模态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响应面法的车架轻量化设计
    5.1 车架轻量化简介
    5.2 响应面优化法介绍
        5.2.1 响应面优化法基本原理
        5.2.2 实验设计法简介(DOE)
        5.2.3 参数敏感性分析简介
    5.3 车架优化流程
        5.3.1 车架结构参数化
        5.3.2 车架参数敏感性筛选
        5.3.3 响应面模型建立
        5.3.4 响应面优化设计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工程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5)穴盘苗移栽机取苗机构设计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我国移栽机械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3.1 我国移栽机械发展存在的问题
        1.3.2 移栽机械产业的发展对策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番茄钵苗形态特征测定与基质力学损伤特性研究
    2.1 番茄钵苗形态特征的测定
        2.1.1 试验目的
        2.1.2 试验仪器
        2.1.3 试验材料
        2.1.4 试验方法
        2.1.5 试验结果
    2.2 番茄钵苗基质抗压力学特性研究
        2.2.1 基质在夹持过程中的力学分析
        2.2.2 试验仪器
        2.2.3 试验材料
        2.2.4 试验方法
        2.2.5 试验设计
        2.2.6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穴盘苗移栽机取苗机构的设计
    3.1 取苗机构的设计理论分析
        3.1.1 取苗机构的设计要求
        3.1.2 取苗机构的总体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3.1.3 机构自由度分析计算
    3.2 取苗机构数学模型建立
    3.3 取苗机构的参数化优化设计
        3.3.1 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的确立
        3.3.2 基于1stOpt的遗传算法求解
        3.3.3 遗传算法求解
        3.3.4 不同规格穴盘适应性设计
    3.4 基于Solidworks的三维建模
        3.4.1 取苗机构关键部件的设计
        3.4.2 机械装配与干涉检查
    3.5 基于ADAMS的运动学仿真
        3.5.1 Solidworks与ADAMS的模型转换
        3.5.2 取苗爪张开状态运动学仿真分析
        3.5.3 取苗爪闭合状态运动学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取苗机构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4.1 控制系统硬件选型
    4.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2.1 电源模块硬件设计
        4.2.2 控制器选型
        4.2.3 步进电机选型
    4.3 气路控制系统
    4.4 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4.5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5.1 取苗机构控制系统设计参数确定
        4.5.2 控制系统编程软件
        4.5.3 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取苗机构验证试验
    5.1 控制系统及试验平台搭建
        5.1.1 关键部件选型及加工
        5.1.2 取苗机构控制系统实体搭建
    5.2 取苗验证试验
        5.2.1 基质含水率测量
        5.2.2 不同入穴深度取苗试验
        5.2.3 取苗成功率测试
    5.3 试验结果分析
        5.3.1 影响取苗成功的因素
        5.3.2 根系破坏检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无花果树苗栽植机械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
    1.2 选题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无花果树苗栽植机械方案设计
    2.1 无花果树苗栽植操作工序
    2.2 无花果树苗栽植机械功能分析
    2.3 无花果树苗栽植机械设计方案
        2.3.1 结构方案
        2.3.2 工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花果树苗栽植机械关键部件设计
    3.1 营养土搅拌装置设计
        3.1.1 基本结构
        3.1.2 传动方案设计与分析
        3.1.3 栽植机械搅拌装置关键结构的疲劳分析
    3.2 基于离散元法营养土搅拌装置仿真
        3.2.1 离散元软件简介
        3.2.2 颗粒仿真模型建立
        3.2.2.1 土壤模型建立
        3.2.2.2 机械部件几何模型建立及颗粒工厂建立
        3.2.2.3 仿真参数标定与仿真过程设置
        3.2.2.3 仿真结果分析
    3.3 夹苗装置结构设计
        3.3.1 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
        3.3.2 栽植机械夹苗装置关键结构的疲劳分析
    3.4 套袋装置结构设计
        3.4.1 基本结构
        3.4.2 营养钵放置结构的结构设计
        3.4.3 滑动结构的结构设计
        3.4.4 传动原理分析
        3.4.5 栽植机械套袋装置关键结构的疲劳分析
    3.5 机架结构设计及基于ABAQUS软件的有限元分析
        3.5.1 基本结构
        3.5.2 有限元分析简介
        3.5.3 栽植机械机架的模态分析
    3.6 整机结构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花果树苗栽植机械控制系统设计
    4.1 栽植机械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4.1.1 栽植机械控制流程
        4.1.2 栽植机械电控方案分析
    4.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2.1 PLC部件选型
        4.2.2 电机选型
        4.2.3 其他部件选型
        4.2.4 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4.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3.1 系统开发环境的选择
        4.3.2 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样机试制与试验
    5.1 样机加工试制作
    5.2 样机性能试验
        5.2.1 试验目的
        5.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5.2.3 试验设备与材料
        5.2.4 试验内容与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油菜毯状苗挖穴取苗一体化移栽机构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自动移栽机构的研究现状
        1.2.2 挖穴移栽机构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挖穴取苗一体化移栽机构的数学模型
    2.1 移栽机构的工作原理与轨迹分析
        2.1.1 移栽机构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1.2 移栽机构运动轨迹与姿态分析
    2.2 三精确位姿杆件与行星轮系复合设计
        2.2.1 三精确位姿开链杆组铰链点解曲线求解
        2.2.2 杆组解域的建立
        2.2.3 行星轮系传动比计算
        2.2.4 行星轮节曲线计算
    2.3 挖穴杆件与2R杆件的复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挖穴取苗一体化移栽机构的优化设计
    3.1 优化设计软件开发
        3.1.1 确定优化目标
        3.1.2 参数对轨迹的影响
    3.2 优化辅助软件设计
        3.2.1 软件功能简介
        3.2.2 软件使用说明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油菜毯状苗挖穴取苗一体化移栽机构模型建立
    4.1 移栽机构结构设计
        4.1.1 移栽机构整体结构
        4.1.2 移栽臂机构设计及安装
        4.1.3 非圆齿轮齿廓的设计
        4.1.4 凸轮设计
        4.1.5 挖穴取苗一体化移栽机构初始位置确定
    4.2 虚拟样机的建立
        4.2.1 移栽机构各零件三维模型建立
        4.2.2 虚拟样机模型装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移栽机构仿真及试验研究
    5.1 虚拟样机动态仿真
        5.1.1 虚拟样机仿真流程
        5.1.2 虚拟样机导入
        5.1.3 相对运动仿真
        5.1.4 绝对运动仿真
        5.1.5 仿真试验误差分析
    5.2 移栽物理样机研制与试验
        5.2.1 物理样机试制及试验准备
        5.2.2 移栽机构轨迹验证
        5.2.3 性能验证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油菜毯状苗机械移栽立苗机理研究与机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旱地移栽机械研究现状
        1.2.2 国内旱地移栽机械研究现状
        1.2.3 移栽过程秧苗运动姿态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油菜毯状苗形态特征及力学特性试验
    2.1 油菜毯状苗单株形态特征试验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不同苗龄的毯状苗形态特征参数
        2.1.4 毯状苗形态特征随苗龄变化规律
        2.1.5 自然状态油菜苗植株直立角度随苗龄变化
    2.2 基质与秧针作用力测定试验
        2.2.1 土壤对金属材料的粘附和摩擦理论
        2.2.2 试验材料和仪器
        2.2.3 试验方法
        2.2.4 试验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油菜毯状苗移栽机栽植机构运动学分析
    3.1 油菜毯状苗移栽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3.2 栽植机构结构及工作原理
    3.3 栽植机构运动学分析
    3.4 栽植机构参数分析
    3.5 栽植机构运动轨迹与仿真分析
        3.5.1 栽植机构运动轨迹
        3.5.2 基于ADAMS的栽植机构运动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栽插过程动力学分析与试验
    4.1 运移阶段苗块掉落问题研究
        4.1.1 运移阶段的脱苗条件方程
        4.1.2 运移阶段的脱苗临界条件分析
        4.1.3 基于高速摄影的苗块运动验证试验
    4.2 推苗入土阶段苗块翻倒问题研究
        4.2.1 毯状苗在推苗点处的运动分析
        4.2.2 苗块在推苗入土阶段的动力学方程
        4.2.3 苗块落地姿态与立苗分析
    4.3 栽植过程立苗率综合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参数优化田间试验
    5.1 试验条件
    5.2 试验仪器
    5.3 试验参数与方法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5 各因素对性能指标的影响分析
    5.6 参数优化与验证试验
        5.6.1 参数优化
        5.6.2 试验验证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辅助立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6.1 辅助立苗机构工作原理
    6.2 辅助立苗机构结构设计
    6.3 辅助立苗机构室内试验
        6.3.1 试验条件
        6.3.2 试验方法
        6.3.3 试验指标
        6.3.4 试验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水杨酸与N-乙酰-L-半胱氨酸对机插水稻缓苗调节的生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水稻机械移栽研究现状
        1.1 国外水稻机械移栽研究现状
        1.2 我国水稻机械移栽研究现状
    2 机插水稻生长发育特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2.1 机插水稻缓苗期长,低位分蘖率过低
        2.2 机插水稻产量潜力有待提高
    3 影响机插水稻栽后生长的原因
        3.1 机插水稻缓苗慢、分蘖少的原因
        3.1.1 根系受损影响吸收能力
        3.1.2 低位分蘖因养分不足休眠滞育
        3.1.3 机械损伤直接或间接造成氧化损伤
        3.1.4 植伤打破植物内源激素平衡
        3.2 机插水稻产量受限的原因
    3 SA与NAC对逆境下植物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1 水杨酸(SA)
        3.2 N-乙酰-L-半胱氨酸(NAC)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5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叶面喷施水杨酸(SA)对机插水稻缓苗调节的生理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设计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1.2.1 形态指标测定
        1.2.2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
        1.2.3 抗氧化系统指标测定
        1.2.4 茎蘖动态考察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叶面喷施SA对机插秧分蘖发生的影响
        2.2 叶面喷施SA对秧苗伤根后形态的影响
        2.3 叶面喷施SA对秧苗光合色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4 叶面喷施SA对秧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3 讨论
        3.1 叶面喷施SA对水稻移栽后分蘖发生的影响
        3.2 叶面喷施SA对水稻移栽后根系发生的影响
        3.3 叶面喷施SA对水稻移栽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叶面喷施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机插水稻缓苗调节的生理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设计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分祈
        2.1 叶面喷施NAC对机插秧分蘖发生的影响
        2.2 叶面喷施NAC对秧苗伤根后形态的影响
        2.3 叶面喷施NAC对秧苗移栽后光合色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4 叶面喷施NAC对秧苗移栽后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3 讨论
        3.1 叶面喷施NAC对水稻移栽后分蘖发生的影响
        3.2 叶面喷施NAC对水稻移栽后根系发生的影响
        3.3 叶面喷施NAC对水稻移栽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水杨酸(SA)浸种对机插水稻缓苗调节的生理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设计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SA浸种对机插秧分蘖发生与成穗的影响
        2.2 SA浸种对秧苗伤根后形态的影响
        2.3 SA浸种对秧苗光合性能的影响
        2.4 SA浸种对秧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2.5 SA浸种对秧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SA浸种对移栽后水稻茎蘖发生的影响
        3.2 SA浸种对移栽后水稻发根能力的影响
        3.3 SA浸种对移栽后水稻自养能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五章 N-乙酰-L半胱氨酸(NAC)浸种对机插水稻缓苗调节的生理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设计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NAC浸种对机插秧分蘖发生的影响
        2.2 NAC浸种对秧苗伤根后形态指标的影响
        2.3 NAC浸种对秧苗光合性能的影响
        2.4 NAC浸种对秧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2.5 NAC浸种对秧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NAC浸种对水稻机插后分蘖发生的影响
        3.2 NAC浸种对移栽后水稻发根能力的影响
        3.3 NAC浸种对移栽后水稻自养能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不同调节物质对秧苗伤根移栽后缓苗期的调节效应
        1.2 不同施用方式对秧苗伤根移栽后缓苗期的调节效应
    2 结论
    3 本文创新点
    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四行油菜移栽机拨苗机构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问题的提出及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移栽机及取苗机构研究现状
        2.2 国内移栽机及取苗机构的研究现状
    3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4.1 研究内容
        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油菜毯状苗物理特性及农艺要求
    1 油菜秧苗种植现状
        1.1 油菜的传统育苗方式
    2 油菜毯状苗物理特性研究
        2.1 试验目的
        2.2 试验设备
        2.3 测量结果与分析
    3 移栽机拨苗的农艺要求
    4 本章总结
第三章 拨苗机构的设计与优化
    1 拨苗机构整体结构的设计
        1.1 拨苗机构目标参数的确定
        1.2 油菜苗从拨苗机构到栽植机构的衔接
        1.3 拨苗机构设计及方案的研究
    2 拨苗机构的设计与优化
        2.1 拨苗装置数学模型的建立
        2.2 利用MATLAB工具箱优化并计算结果
        2.2.1 设计变量的确定
        2.2.2 目标函数的建立
        2.2.3 约束条件的确定
        2.3 利用MATLAB编程并计算结果
        2.3.1 编写目标函数M文件optimfun.m
        2.3.2 编写非线性约束函数M文件confun.m
        2.3.3 MATLAB命令窗口调用优化程序
        2.3.4 运行结果
    3 曲柄摇杆机构的ADAMS虚拟仿真分析
        3.1 虚拟样机技术介绍
        3.2 ADAMS软件介绍
        3.3 仿真建模
        3.3.1 建立几何体模型
        3.3.2 添加约束
        3.3.3 添加驱动
        3.4 仿真分析
        3.4.1 运动学模型的建立
        3.4.2 M点位移分析
        3.4.3 M点速度分析
        3.4.4 M点加速度分析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拨苗机构关键零部件的分析与设计
    1 凸轮机构类型及设计方法的确定
        1.1 凸轮机构类型的确定
        1.2 凸轮机构设计方法的确定
    2 凸轮机构参数分析
        2.1 从动件运动参数的确定
        2.1.1 推程期运动规律参数计算
        2.1.2 远休止期运动规律参数计算
        2.1.3 回程期运动规律参数计算
        2.1.4 近休止期运动规律参数计算
        2.2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2.2.1 解析法设计原理的介绍
        2.2.2 轮廓曲线的设计
    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拨苗机构的试验研究
    1 试验目的
    2 试验条件
        2.1 评价指标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备
        2.3.1 拨苗机构试验台的结构
        2.3.2 工作原理
    3 前期验证试验
        3.1 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
    4 单因素试验设计与分析
        4.1 试验因素的确定
        4.2 单因素试验的设计
        4.3 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4.3.1 拨苗角度对拨苗伤苗率和漏拨率的影响
        4.3.2 基质含水率对拨苗伤苗率和漏拨率的影响
        4.3.3 转速对拨苗伤苗率和漏拨率的影响
    5 正交回归试验的设计与结果分析
        5.1 多因素正交回归试验的设计与结果
        5.2 多因素正交回归试验的回归分析
        5.2.1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5.2.2 多元回归模型的分析
        5.2.3 响应曲面分析
    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油菜栽植机械的研究与推广(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冬油菜区油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叶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21(12)
  • [2]油菜毯状苗移栽机栽植质量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试验[D]. 蒋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3]移栽机栽植机构的设计与优化研究[D]. 刘涛.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4]麦冬栽植机结构设计与研究[D]. 雷瀚洋. 西华大学, 2021
  • [5]穴盘苗移栽机取苗机构设计及试验[D]. 马一凡.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无花果树苗栽植机械的设计与试验[D]. 程亚平.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2)
  • [7]油菜毯状苗挖穴取苗一体化移栽机构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D]. 刘杰.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4)
  • [8]油菜毯状苗机械移栽立苗机理研究与机构优化[D]. 蒋兰.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9]水杨酸与N-乙酰-L-半胱氨酸对机插水稻缓苗调节的生理机制[D]. 钟秋怡.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10]四行油菜移栽机拨苗机构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何少明.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8)

标签:;  ;  ;  

油菜种植机械的研究与推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