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杀虫制剂中常用活性成分的测定

卫生杀虫制剂中常用活性成分的测定

一、卫生杀虫制剂中常用有效成分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王家培[1](2021)在《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及中药苦楝对其防治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小香羊为贵州地方特色山羊品种,由于肉嫩味香而鲜,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雷山县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有利于寄生虫生长,这些寄生虫严重影响小香羊产业发展。大量用伊(阿)维菌素、吡喹酮、阿苯达唑等防治羊寄生虫病,容易引起药物残留,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寻找对羊无毒无害无残留,还能有效防治寄生虫病的中草药代替抗生素药物,成为现今养羊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开展雷山县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苦楝皮煎液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和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检测,小香羊苦楝中毒和解毒试验,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三种蠕虫病和影响小香羊繁殖性能试验,得到以下试验结果。1.雷山县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用肉眼观察法、粪便检查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对雷山县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小香羊养殖场(户)均检出三种蠕虫,其中绦虫、肺丝虫、肝片吸虫的感染率分别45.11%、31.47%、27.27%;小香羊三种蠕虫在规模场的混合感染率为25.42%,在散养场混合感染率为57.14%,两者差异极显着;绦虫在全年的感染率均差异不显着(绦虫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感染率分别为50%、39.29%、39.47%、55.17%),肺丝虫和肝片吸虫在夏季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季节(肺丝虫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感染率分别为33.82%、42.86%、17.11%、31.03%;肝片吸虫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感染率分别为25%、42.86%、9.21%、31.03%);三种蠕虫在不同海拔和不同营养条件的感染率均差异不显着;母羊和羔羊比较,绦虫感染率差异不显着(母羊和羔羊绦虫感染率为25%和17.78%),肺丝虫和肝片吸虫感染率均差异显着(母羊和羔羊的肺丝虫和肝片吸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5%、16.67%、6.67%和0)。这些结果表明,雷山县小香羊羔羊阶段绦虫、肺丝虫和肝片吸虫感染率极低,但在半岁以上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且不受季节、区域、海拔、养殖规模和饲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2.苦楝皮煎液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试验和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检测。用草药“三步骤煎制方法”煎制得苦楝皮煎液(500mg生药/m L)分装于试管中贮存,并于第1d、第90d、第180d进行药液颜色观察、PH值测定和苦楝素含量测定;用水煮法制得400mg生药/m L的中华万年青煎液,测定其部分化学成分。结果发现,经煎熬后,苦楝皮制剂呈黄色、p H值为5.0,苦楝素含量为5.35mg/m L,密封储存6个月后,苦楝皮煎液的颜色没有改变,药液的PH值和药液中苦楝素含量均没有改变,表明苦楝皮煎液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很稳定;中华万年青的强心作用化学成分占比较重。3.苦楝皮煎液对小香羊的安全性评价及中华万年青缓解苦楝体内毒性。分别以灌服法和注射法对30—40kg小香羊给以不同剂量的苦楝皮煎液(500mg生药/m L),对中毒羊灌服中华万年青煎液(400mg生药/m L)进行解救;选择性行为表现强烈的成年公羊,产羔2胎的双羔母羊,连续2d给服苦楝皮煎液共60m L拌料饲喂。结果显示:(1)灌服法给药平均中毒剂量为580m L,注射法给药平均中毒剂量为120m L。小香羊中毒卧地时,灌服中华万年青煎液解救,剂量达100m L时多数中毒羊得到恢复。小香羊苦楝中毒后,GPT、GGT、BUN、TBIL、ALP均升高,TP、ALP、CRE、IP、TCHO、GLU、GLOB、Ca均下降。解毒后这些生化指标均在恢复,到第10d时,基本恢复正常;(2)公羊的性行为表现没有变化,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降低明显,精子畸形率增加明显,经过30d后,公羊的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精子畸形率基本恢复完全;(3)母羊当次发情期的排卵明显受到影响,交配后未能成功受孕,但是不影响下次发情周期时间、排卵效果、受孕效果和产羔性别比率。总之,苦楝皮煎液有毒,不同给药法中毒剂量不同,苦楝中毒能引起小香羊血液生化指标发生变化,中华万年青是小香羊苦楝中毒的有效解毒剂,解毒后小香羊的生化指标恢复正常。苦楝皮煎液对公羊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精子畸形率和母羊的发情、排卵、受孕、产羔都有影响,但是当苦楝成分完全排出羊体后,这些繁殖性能都能得到恢复。4.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三种蠕虫病效果。对羊的绦虫病、肺丝虫病、肝片吸虫病用不同剂量苦楝皮煎液(500mg生药/m L)分别以口服法和注射法进行治疗试验。结果发现:羊三种蠕虫病治疗试验,治疗剂量为40m L和50m L时,注射法比口服法治疗效果好,治疗剂量为60m L时,两种治疗法效果相当。结果表明,苦楝皮是治疗小香羊三种蠕虫的良药。综上所述,半岁以上的小香羊绦虫、肺丝虫和肝片吸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且不受季节、区域、海拔、养殖规模和饲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苦楝皮煎液灌服法和注射法给药,小香羊中毒剂量不同,两种给药法都能引起小香羊血液生化指标发生相似改变;苦楝皮煎液对公母羊的繁性能都有影响,但药物代谢排出后均能恢复正常;用含苦楝素5.35mg/m L的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三种蠕虫病,剂量为60m L时,口服法和注射法对小香羊三种蠕虫病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华万年青的强心作用化合物含量较高,是小香羊苦楝中毒的良好解救药物。

孙婉萍[2](2021)在《全国地方中药饮片标准现状分析及标准中制定医学项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收集、整理、统计现执行版的各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并做描述统计,分析我国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现状,利用统计学方法理论筛选出地方标准中的重点差异项,针对重点差异项进行内容分析方法研究,找到规范制定重点差异项标准的方法,为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提出参考依据及建议。方法1.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及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网站、线上线下书店、出版社、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渠道,收集《中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以及各地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纸质标准或电子影印版材料,查询国内外关于质量标准、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历代本草古籍和中医方书典籍等历史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追本溯源地梳理中药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临床应用项目的历史应用脉络,客观科学的判断中药本身的准确内涵。2.运用描述统计对中药饮片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相关数据信息资料进行分布状态、总体差异、标准特征等情况,通过图、表等形式描述中药饮片标准的基本情况。利用“赋值法”将文字内容拆分归类并量化为数值,再计算离散系数,进行差异分析来比较中药饮片在不同地方标准中的各个标准项目的差异情况,找到重点差异项。3.通过比较分析法,对文献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的结果,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次、双维度的来比较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有次序性的判断在众多标准内容项中更具明显差异的内容。结果1.截止到2020年1月,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品种3500余种,各地区的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修订的时间、原则、方法等各有不同,没有统一要求;各个地方标准之间的收载情况相比较,重复率在40%以上,中药饮片标准处于“管理多级,地标多杂,重复收载,标准各异”的现实情况。2.通过对中药饮片地方标准重复收载率较高的三个品种芜荑、银耳、甜瓜蒂的各个体例项目的离散系数进行差异性分析,确定[归经]、[性味]是地方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存在的重点差异项。3.对医学标准项[归经]、[性味]的规范制定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中药药性理论、方剂学、以及中医病因病机、治法治则、脏腑经络中医理论的综合论证,以确定中药的[主治]为关键,再对[功能]、[性味]进行推导,最后确定[归经],即确定规范制定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的医学标准项的技术路径。结论1.“性味归经”属于中药饮片医学标准项的主要内容,是中药药性理论主要内容,是对中药功效、性能及其运用规律的高度概括,是中药最为重要的学术特征和核心性能。性味归经差异大,就意味着各地方对中药饮片的本质存在较大争议。2.确定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的医学标准项的规范方法步骤为:(1)通过历代主流本草、代表方剂,确定“主治”,经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应主要参考《中华本草》和《普济方》,将本草内容与方剂应用结果相结合进行考究,确定[主治]。(2)运用“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的中医理论结合已确定的[主治],进行高度概括并提炼出中药[功能]项。(3)通过中药已确定的功能主治与中药药性理论之间的“效—性”关系,推导出中药的[性味]项。(4)根据已确定的[主治]和脏腑经络理论,进行“实践+理论”的综合归纳,确定中药的[归经]项。

李慧冬[3](2020)在《莠去津等多种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及莠去津在水/沉积物体系中降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药莠去津的单剂和混剂是玉米地、甘蔗田、茶园、果园等农田中的常用除草剂,在我国及世界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残留的莠去津在生物体内富集,可对食品产生直接或间接污染。本研究首先对两种剂型的莠去津(50%莠去津油悬浮剂、61%乙·莠·滴悬乳剂)在玉米上进行降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试验,并对使用该农药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探讨其生态环境安全性;其次,对莠去津及其他84种农药及代谢物在番茄中的残留进行了检测,在此残留量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并探讨莠去津的生态迁移性和其他农药的安全性。与此同时,采用盆栽试验,在不同时间内检测了莠去津及其代谢物在上覆水、沉积物和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体内含量,建立了对两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莠去津吸收、传导和转化的评价体系。本研究对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生态迁移及农产品的安全食用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构建生态沟渠和生态池塘以应对农药污染物的去除及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取得主要结果如下:1、在山东济南、黑龙江哈尔滨两地,对50%莠去津油悬浮剂、61%乙·莠·滴悬乳剂进行了玉米大田试验,并对莠去津的残留量进行分析。在玉米地中施用两种莠去津制剂后,玉米植株和土壤中莠去津残留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0%莠去津油悬浮剂,在济南供试的玉米植株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20.4e-0.140t,半衰期(T1/2)为4.95 d;在哈尔滨供试的玉米植株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28.1e-0.183t,T1/2为3.79 d。61%乙·莠·滴悬乳剂,在济南供试的玉米植株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1.87e-0.155t,半衰期(T1/2)为4.47 d;在哈尔滨供试的玉米植株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1.51e-0.096t,T1/2为7.22 d。就50%莠去津油悬浮剂而言,在济南的供试土壤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2.11e-0.059t,T1/2为11.7 d;在哈尔滨的供试土壤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0.583e-0.077t,T1/2为9.00 d。61%乙·莠·滴,在济南的供试土壤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1.36e-0.079t,T1/2为8.77 d;在哈尔滨的供试土壤中莠去津的降解方程为CT=1.54e-0.074t,T1/2为9.37 d。2、根据我国膳食结构中的玉米消费量、儿童或成人体重以及我国莠去津在玉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值0.05 mg/kg,本研究计算出我国玉米中理论日允许最大摄入量(MPI)儿童每人每天为0.23μg,成人每人每天为0.72μg。基于风险最大化原则,残留中值(STMR)和残留最大值(HR)均采值为0.01 mg/kg,根据采收的玉米籽粒中莠去津的检出残留量(<0.01mg/kg),对玉米籽粒中莠去津的残留进行长期和短期风险评估:莠去津的长期风险评估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为0.0014 mg,其风险概率为0.11%;莠去津的短期风险评估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NESDI)为0.0014 mg,其风险概率为0.02%。莠去津的慢性和短期风险评估概率均小于<100%,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3、在山东各试验地采集的番茄和土壤样品中均未检出莠去津农药,即番茄和土壤中莠去津含量均<0.01mg/kg。由此表明,番茄和土壤中的莠去津含量均在可接受范围,其生态迁移量在可接受范围。番茄和土壤中检出的农药既有交叉,也有不同。检测出来的农药品种与使用的农药剂型、方式以及喷药时间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吡虫啉作为土壤处理剂时,土壤检出率为48.8%,而番茄中全部未检出。这也说明,土壤中的吡虫啉,通过植物吸收转运到到番茄果实的残留量极少,土壤处理时,番茄果实相对安全,农药的生态迁移主要来源为直接施药。4、按照英国FSA风险排序体系对番茄中检测的农药进行了三种赋值方法的残留风险排序,对番茄中检出的啶虫脒、噻虫嗪、腐霉利、联苯菊酯、氯氰菊酯、苯醚甲环唑、腈苯唑、嘧霉胺、异菌脲、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进行赋值排序,计算结果均<100,说明检出这些农药风险可接受。对检出农药根据膳食结构、体重、农药残留量等进行膳食评估,慢性风险评估结果%ADI均<100%,说明慢性风险评估结果可接受;而在急性风险评估中,联苯菊酯的%Arf D为155.1%,超过100%,追溯时发现此样品来源于田间样品采集,采摘时未到安全间隔期,施用农药后若不按安全间隔期收获番茄,则这种番茄有一定的膳食风险。5、在水/沉积物体系中,沉积物经莠去津处理后,月湖沉积物中的上覆水,对照莠去津的T1/2为6.95 d,加入菹草为7.82 d,加入穗花狐尾藻为5.00 d;汤逊湖沉积物中的上覆水的情况依次为5.68 d、6.03 d和5.29 d。同样处理,月湖沉积物中对照莠去津的T1/2为18.6 d,加入菹草的为12.4 d,加入穗花狐尾藻的为16.7 d;汤逊湖沉积物中的情况依次为14.8 d、12.4 d和23.7 d。在沉积物中加入莠去津时,菹草对沉积物中的莠去津半衰期缩短作用明显,而穗花狐尾藻作用不明显。菹草和穗花狐尾藻中可累积一定量的莠去津,莠去津在菹草体内的累积大于穗花狐尾藻。测定沉水植物及其相应环境中莠去津代谢物后发现,莠去津在水/沉积物体系中有极少量的2-羟基-莠去津和脱乙基脱异丙基莠去津代谢产物产生,沉水植物体内只检测到脱乙基脱异丙基莠去津,说明沉水植物对莠去津在其体内分解成2-羟基-莠去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肖金京[4](2019)在《白芍、木瓜炮制和煎煮过程中常用杀虫剂残留行为与膳食暴露评估》文中提出中药材种植过程中虫害发生种类多、危害大,目前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但是,中药材属于小宗作物,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中药材质量安全。开展我国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化学农药的安全使用研究、科学评价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以白芍、木瓜分别代表根茎类、果实类中药材,建立了可同时测定白芍、木瓜中28种杀虫剂的QuEChERS-UPLC-MS/MS残留分析方法,调查了 2种药材中农药残留分布状况,研究了炮制和煎煮过程中6种常用杀虫剂的残留行为及其影响因子,评价了木瓜中6种杀虫剂的生物可给性及影响因子,结合煎煮加工因子开展了 2种药材中供试杀虫剂的膳食暴露评估,并研究了供试杀虫剂在2种药材种植过程中的残留消解规律,提出白芍、木瓜生产中2种杀虫剂安全使用的建议。研究结果对于制订中药材上供试杀虫剂合理使用准则,加强中药材农药残留污染的源头控制,以及丰富中药材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白芍和木瓜饮片中28种杀虫剂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分布状况建立了一套能够同时快速准确测定白芍、木瓜中28种杀虫剂的QuEChERS-UPLC-MS/MS残留分析方法。在1-400μg·kg-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891-0.9984;方法的检出限(LODs)和最低定量限(LOQs)分别为0.01-2.02μg·kg-1 和 0.03-6.17μg·kg-1;在 10、50、200μg·kg-1 的添加浓度下,白芍中28种杀虫剂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63.47-113.51%,相对标准偏差为2.08-13.46%;木瓜中28种杀虫剂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65.52-113.50%,相对标准偏差为1.57-11.73%。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以及灵敏度均可满足2种药材中农药多残留分析的要求。供试农药在白芍、木瓜饮片样品中均表现为中等至强基质效应,因此在实际样品的检测过程中,需要补偿基质效应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用建立的QuEChERS-UPLC-MS/MS方法,对采集的白芍、木瓜饮片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白芍、木瓜饮片中分别检出辛硫磷、毒死蜱、甲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等农药8种和6种,同时检出≥2种杀虫剂的样品占比分别达100%、79.82%,可见白芍、木瓜中农药多残留情况较严重。其中,辛硫磷在白芍、木瓜中检出率(41.75%、68.81%)和检出浓度(25.22-1199.84μg·kg-1、4.91-913.10 μg·kg-1)相对较高。值得注意的是,白芍、木瓜饮片中均检出高风险杀虫剂毒死蜱、涕灭威,检出率分别为44.95-58.25%、7.34-20.39%,检出浓度平均值分别为 21.82-40.32 μg·kg-1、0.72-0.81 μg·kg-1。2、白芍和木瓜中常用杀虫剂在炮制过程的残留行为依据2015版《中国药典》相关要求以及供试药材在中药饮片企业中的相关炮制技术参数,研究不同炮制处理对白芍、木瓜中辛硫磷、毒死蜱、甲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噻虫嗪、吡虫啉等6种常用杀虫剂残留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芍、木瓜中供试杀虫剂的炮制加工因子分别为0.0002-0.0115和0.0092-0.0644,可见中药炮制过程对白芍、木瓜中6种杀虫剂残留量的影响显着,农药消解率达93%以上。不同类型农药的消解差异主要与其理化性质有关,水溶性低、Log Kow高的农药相对容易消解。3、白芍和木瓜中常用杀虫剂在煎煮过程的残留消解行为参考《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规定,研究不同煎煮时间对白芍、木瓜中辛硫磷、毒死蜱、甲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噻虫嗪、吡虫啉等6种常用杀虫剂残留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芍、木瓜中供试杀虫剂的煎煮加工因子分别为0.0058-0.0836和0.0304-0.0567,可见中药煎煮过程对白芍、木瓜中6种杀虫剂残留量的影响显着,农药消解率达91%以上;同时,中药煎煮过程会使毒死蜱、噻虫嗪分别代谢转化为3,5,6-三氯-2-吡啶醇(TCP)和噻虫胺,煎煮液中2种代谢物的残留量随煎煮时间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4、木瓜中6种杀虫剂在人体胃肠环境中的行为及其生物可给性研究木瓜中辛硫磷、毒死蜱、甲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噻虫嗪、吡虫啉等6种常用杀虫剂在模拟胃肠消化液中的生物可给性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在不同消化阶段的生物可给性表现为胃阶段>肠阶段>口腔阶段,且不同类型农药的生物可给性差异较大;吡虫啉、噻虫嗪等水溶性高、LogKow低的农药生物可给性相对较高,2种杀虫剂在胃阶段生物可给性分别为85.22%、67.68%。消化酶显着影响木瓜中农药残留在人体胃肠环境中的行为,木瓜中6种杀虫剂生物可给性总体上随α-淀粉酶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胃蛋白酶和胆盐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与胰蛋白酶添加量呈负相关性。5、基于加工因子评价白芍和木瓜中农药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基于实际样品残留监测数据,应用点评估模型开展白芍和木瓜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白芍饮片中8种杀虫剂的慢性暴露危害商数(HQc)为 4.52×10-7-1.30×10-2,急性暴露危害商数(HQa)为 3.40×10-6-3.30×10-4,累积暴露风险危害指数(HI)为1.38×10-2;木瓜中6种杀虫剂HQc值为7.62×10-7-2.54×10-3,HQa值为3.19×10-6-1.87×10-4,HI值为4.12×10-3,可见白芍、木瓜中检出的杀虫剂膳食暴露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其中,辛硫磷的膳食暴露风险相对较高,在白芍中杀虫剂的累积危害指数占比最高,达94.36%;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木瓜中杀虫剂的累积危害指数占比最高,达61.60%。应用加工因子修正供试药材残留分布数据,进一步评价木瓜、白芍中常用杀虫剂的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纳入煎煮加工因子后,毒死蜱、辛硫磷、吡虫啉、噻虫嗪、甲氰菊酯和甲维盐的风险指数明显降低10倍以上。因此,若不考虑加工因子对农药残留的影响而直接进行膳食暴露评估,会高估白芍、木瓜中农药残留的暴露风险。6、辛硫磷、甲氰菊酯、甲维盐在白芍和木瓜上的残留消解规律与安全使用建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白芍根中辛硫磷、甲氰菊酯的残留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8.24d、11.18 d,末次施药21d后,白芍中辛硫磷和甲氰菊酯在2倍高施药剂量下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41.13μg·kg-1、10.32 μg·kg-1,低于其在其它根类作物上的MRLs;木瓜中甲氰菊酯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4.05 d、3.69 d,末次施药14 d后,木瓜中甲氰菊酯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2倍推荐施药剂量下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63.27 μg·kg-1、24.01 μg·kg-1,均低于其在其它果实类作物上的MRLs。比较收获期3种杀虫剂实验组和对照组样品中白芍、木瓜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1200 mL/667 m2施药剂量的40%辛硫磷乳油实验组与对照组样品中芍药苷含量无显着性差异;20g/667m2施药剂量的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实验组与对照组样品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总量无显着性差异。因此,建议白芍、木瓜种植过程中主要虫害防治可以使用辛硫磷和甲维盐。

卢涛[5](2019)在《预知子种子提取物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其胞质空泡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行气活血法代表中药预知子,研究其种子提取物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其与常用细胞毒药物、靶向药物和抗癌中药单体的联合用药并探索预知子种子提取物诱导胞质空泡现象的机制。方法:(1)通过查阅考证相关本草文献与相关临床及实验研究报道,分析中药预知子的相关知识。(2)采用MTT法、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基因芯片、PCR等方法观察预知子种子提取物对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坏死和衰老的影响。(3)采用MTT法、细胞形态学观察评估预知子与常用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及抗癌中药单体联合用药的效果。(4)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PCR等方法评估预知子种子提取物诱导肝癌细胞胞质内空泡的现象及机制;检测内质网相关基因和副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初步探索其机制。结果:(1)澄清了预知子临床应用的学术源流,梳理了其性味及功效主治的历史认识和现代认识。(2)预知子种子提取物干预72h后,7721肝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显着抑制,IC50为917.4μg/ml。用药预知子种子提取物375μg/ml、750μg/ml 72h后: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细胞比例下降、G2/M期细胞比例上升;凋亡和坏死细胞比例略上升,从6.6%上升到12.6%;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变为阳性。(3)明确了预知子与表阿霉素、奥沙利铂、5-FU、长春新碱、去甲长春花碱、格列卫、丝裂霉素、紫杉醇、雷公藤红素、姜黄素、索拉菲尼联合用药效果。(4)预知子种子提取物诱导了典型的细胞内细胞质空泡化现象;在SMMC7721细胞中诱导空泡化的浓度远低于L02正常肝细胞,诱导的空泡现象在撤药后可自行恢复,但所需时间较长;诱导细胞质空泡化的现象和木通皂苷E的结构有关;空泡内非脂类且其内容物与细胞质不同。预知子提取物用药72h引起了GDF15、PPP1R15A、JUN、IGF1等基因表达的量效上调;引起了ATF6、HSP90B1,WARS、PPIA、PPIB、HSPA4、PDCD5、PDCD6IP、TP53、WNT1等基因的量效下调。结论:(1)1936年前古代文献中预知子兼非今《药典》中所录预知子,1936年后的近现代文献中,预知子多指代木通果实;其基源、性味、功效主治等详见正文。(2)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能有效抑制SMMC7721细胞恶性增殖,其影响细胞周期,轻微促进凋亡和坏死,诱导肿瘤细胞出现衰老特征。(3)在体外细胞学实验观察中,预知子种子提取物与奥沙利铂、5-FU、长春新碱、去甲长春花碱、丝裂霉素联合用药是有害的;与索拉菲尼的联合用药是有益的;与表阿霉素、格列卫、紫杉醇、雷公藤红素和姜黄素联合用药有一定的前景。(4)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诱导的细胞质空泡化可能与内质网应激相关的ATF6、GDF15、PPP1R15A和ATF4等基因和蛋白有关;可能与副凋亡相关的JUN、PDCD6IP、WNT1、PPIA、PPIB等基因和蛋白有关。

袁肖南[6](2019)在《Ectoine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芽孢和伴孢晶体的抗逆协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伴孢晶体具有对农业害虫特异性杀灭功能,农业上利用B.thuringiensis制备微生物杀虫剂。然而逆环境会导致B.thuringiensis芽孢萌发率降低,紫外线导致伴孢晶体失效。目前伴孢晶体在紫外线辐射下活性的提高有文章报道,而针对B.thuringiensis芽孢逆环境下萌发率提升没有报道。芽孢的重新萌发形成营养细胞并合成伴孢晶体对B.thuringiensis的长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既能协助伴孢晶体抵抗紫外线辐射,又能够提高芽孢在逆环境下萌发率的物质。本文研究了渗透压补偿溶质Ectoine对菌株B.thuringiensis A54芽孢和伴孢晶体在逆环境下的保护,以解决B.thuringiensis杀虫制剂易受逆环境影响而持效时间短的问题。本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菌株B.thuringiensis A54的最佳培养条件,生长量比优化前提高了 42.0%。通过PCR实验鉴定菌株B.thuringiensis A54含有Cry1Aa和Cry2Ab两种基因型,推测其对鳞翅目害虫具有杀灭效果。RT-PCR实验表明伴孢晶体在细胞生长停止后合成量开始增大。通过活菌计数法得到适宜环境下芽孢萌发率为95.1%。随着紫外线辐射时间增长、失水率的增加、温度的降低芽孢萌发率逐渐降低。紫外线辐射10 s,体系中添加1200 mg/L Ectoine时的芽孢萌发率提升了 2.5倍;失水率为40%,添加100 mg/L Ectoine萌发率提升了 14.7%;低温20℃时,添加50 mg/L Ectoine萌发率提升了 26.6%。结果表明Ectoine能够提高逆环境下芽孢的萌发率。紫外线辐射是导致伴孢晶体失活的主要原因,本文考察了 Ectoine对紫外线辐射条件下伴孢晶体的保护。伴孢晶体经20min的紫外线辐射,经碱溶后蛋白质检测不到,当体系中Ectoine浓度从0提高到400 mg/L时,蛋白质含量从0提高到了 0.76 g/L,结果表明Ectoine对伴孢晶体具有抗逆保护作用。

沈芳雪[7](2019)在《华蟾素及其成分抗肝癌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的中药材及中药提取制剂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中。本研究在对华蟾素提取浓缩液、华蟾素注射液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体内外模型,对华蟾素及其成分(华蟾素注射液、蟾毒灵、蟾蜍噻咛、华蟾素毒基、酯蟾毒配基等)进行吸收效果评估及其抗肝癌作用的药效学研究,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运用PA软件,评估龙华医院干蟾皮药材、华蟾素注射液和华蟾素胶囊的应用情况;通过HPLC,分析蟾蜍提取浓缩液及华蟾素注射液中的成分;建立Caco-2模型,结合HPLC方法,获得华蟾素及其成分单位时间药物转运量,评价吸收特性;体外药效研究,采用CCK8实验评价华蟾素及其化学成分对SMMC-7721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联合Hoechst实验检测肝癌细胞凋亡荧光,利用Western blot加以研究其抗肿瘤作用及药理机制;体内药效研究,采用H22荷瘤小鼠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华蟾素及其成分对病理组织的治疗作用,又通过ELISA及Western blot实验,研究并验证抗肝癌作用的相关信号通路。结果:处方分析的结果表明干蟾皮药材、华蟾素注射液和华蟾素胶囊广泛运用于龙华医院的肿瘤科;HPLC实验结果表明:华蟾素提取浓缩液中含有蟾蜍噻咛、酯蟾毒配基、华蟾素毒基成分,而华蟾素注射液中有较高含量的蟾蜍噻咛化合物成分;体外实验中,Caco-2模型表明了华蟾素单体化合物吸收度良好,表明了华蟾素口服药的可行性;除蟾蜍噻咛外,华蟾素及其成分均能在不同安全浓度下显着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的生长,并且均对肝癌细胞有一定的促凋亡作用,然而蟾蜍噻咛的促凋亡作用较弱;然而,在细胞Western blot实验中,蟾蜍噻咛及华蟾素注射液能够明显增加LC3II及自噬相关蛋白ATG5、ATG7的表达,对肝癌细胞有显着的促自噬作用;体内试验中,通过ELISA及Western blot实验,发现华蟾素、华蟾素注射液及其成分蟾毒灵、蟾蜍噻咛能够有效的抑制IL-6/JAK/STAT3炎症通路的表达,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对肿瘤治疗的预后具有帮助。结论:华蟾素、华蟾素注射液及其成分蟾毒灵、蟾蜍噻咛均能减少肿瘤机体炎症反应,并对自噬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蟾蜍噻咛作为华蟾素注射液中主要成分,其抗凋亡作用较弱,但促进自噬作用较强;华蟾素及其成分的抗肝癌作用与凋亡、自噬、炎症反应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值得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

齐亚蒙[8](2017)在《广东中山致倦库蚊代谢抗性机理及增效作用研究》文中指出蚊虫是我国重要的卫生害虫,是传播疟疾、黄热病、登革热等疾病的媒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杀虫剂是防治卫生害虫的主要方式,而拟除虫菊酯作用于卫生害虫而被广泛使用。由于杀虫剂的大量使用,蚊虫产生抗药性。为了明确致倦库蚊对目前常用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的抗性现状,以便制定防治卫生害虫的科学用药策略,为抗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监测了广东中山、江西大余、重庆璧山致倦库蚊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抗性水平。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得两种酶抑制剂对四氟甲醚菊酯的增效作用;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比较广东中山东凤致倦库蚊成虫和敏感致倦库蚊成虫体内10种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三联圆筒法分别筛选出20种植物精油和2种驱蚊剂对致倦库蚊和敏感致倦库蚊的驱避效果。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定10种植物精油、驱蚊剂埃卡瑞丁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吡丙醚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增效作用。具体结果如下:1、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定了不同时间采集的广东中山、江西大余、重庆璧山致倦库蚊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与敏感致倦库蚊相比,供试的致倦库蚊种群均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9、11、12月份采集中山东凤致倦库蚊第一代(田间收集致倦库蚊幼虫,室内培养为成虫作为试虫,即为第一代)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抗性分别为6.56、3.11、1.86和9.15、3.10、2.32;中山东凤9月份采集的致倦库蚊抗性最强。9、10、11、12月份采集中山垺西致倦库蚊第一代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33、3.98、1.82、2.97和3.96、4.63、2.30、2.38;5月份采集中山阜沙致倦库蚊第一代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71和3.52;7月份采集江西大余致倦库蚊第一代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62和5.71;6月份采集重庆璧山致倦库蚊第一代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00和3.07。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采集的致倦库蚊传代培养不同代数后,其抗性水平整体有下降趋势,其中东凤地区田间致卷库蚊的抗性下降比值最大。2、采用先给酶抑制剂后给药和同时给酶抑制剂和药两种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比较了酶抑制剂PBO(胡椒基丁醚)和S2(八氯二丙醚)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中山东凤致倦库蚊种群中,采用先给4μg/头酶抑制剂,后给药的方法,PBO对四氟甲醚菊酯增效作用最显着,增效比7.27。对氯氟醚菊酯增效比为2.50。采用酶抑制剂与拟除虫菊酯按1∶1质量比混配同时给药法得出,PBO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增效比分别为1.34和1.76;而无论采用先给酶抑制剂后给药还同时给酶抑制剂和药方法,S2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增效作用均不明显;表明采用先给酶抑制剂后给药法,酶抑制剂对拟除虫菊酯的增效作用优于同时给酶抑制剂和药的方法。3、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了10个代谢基因在东凤致倦库蚊种群和敏感致倦库蚊种群中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细胞色素氧化亚基Ⅰ、胰凝乳蛋白酶、细胞色素b、磷酸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固醇载体蛋白2、Hzc4靡蛋白酶、幼虫血清蛋白1β链8种代谢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敏感致倦库蚊种群,其表达量分别为敏感致倦库蚊种群的2.0、1.8、2.5、2.5、2.0、8.0、3.3、1.8倍,脂肪酶3和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这2个基因表达量低于敏感致倦库蚊种群,其表达量分别为敏感致倦库蚊种群的0.8和0.6。4、采用三联圆筒法两种不同浓度筛选20种植物精油和2种驱蚊剂对致倦库蚊的驱避活性,结果表明,同一种精油对不同蚊子产生的驱避效果不同,对于田间致倦库蚊种群,在2.2μg/cm3剂量下,90 min时,驱避率达到90%以上的是薄荷脑、丁香罗勒油、桂醛、绿花白千层、香茅醇、α–甲位蒎烯、猫薄荷、樟醇(特)和白千层油,驱避率分别为100%、93.7%、96.5%、100%、98.8%、98.6%、92.4%、98.7%、90.6%;120 min时,驱避率达到90%以上的是薄荷脑、丁香罗勒油、桂醛、绿花白千层和香茅醇,驱避率分别为100%、93.2%、93.9%、96.1%、94.6%。对于田间库蚊种群,在0.22μg/cm3剂量下,90 min时,驱避率达到90%以上的是绿花白千层、薄荷脑、薄荷油和猫薄荷,驱避率分别为96.7%、95.3%、90.9%、94.7%。120 min时,驱避率达到90%以上的是绿花白千层、薄荷脑、薄荷油,驱避率分别为95.5%、92.6%、91.1%。对于敏感致倦库蚊种群,在0.22μg/cm3剂量下,90 min时,驱避率达到90%以上的精油是猫薄荷和薄荷脑两种,驱避率为98.3%和97.3%。120min时,驱避率达到90%以上的精油是猫薄荷和薄荷脑两种,驱避率为93.5%和91.2%。5、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得10种植物精油、驱蚊剂埃卡瑞丁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吡丙醚与四氟甲醚菊酯按1∶1质量比混配对四氟甲醚菊酯的增效作用结果。结果表明,中山东凤致倦库蚊种群中,薄荷脑、桂油醛、丁香罗勒油、α-蒎烯、椒样薄荷油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吡丙醚对四氟甲醚菊酯增效比为4.63、2.81、14.68、1.31、1.93和1.16,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余精油均不表现增效作用。中山阜沙致倦库蚊种群中,薄荷脑对四氟甲醚菊酯的增效比为2.18,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徐勇[9](2017)在《新型农药载体材料及微胶囊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微胶囊技术具有改善农药理化性能、增加农药化学稳定性、控制农药分子释放和延长持效期的优点,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解决农药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用量,同时,丰富微胶囊的制备材料和制备方法,提高微胶囊的控释性能,本论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药作为研究模型药物,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针对传统界面聚合法壁材单体毒性大、反应活性高、反应速率不易控制的缺陷,本论文采用改性的异氰酸酯为壁材,对传统的界面聚合制备微胶囊的方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温和,壁材毒性低。利用改进后的方法制备了甲基嘧啶磷微胶囊,并对微胶囊制备条件进行讨论,制备的微胶囊通过SEM、CLSM、FTIR、TGA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微胶囊外观良好,粒径分布均匀,热稳定性良好,平均粒径为2.05 μm,包覆率为90.88%,载药量约为50%;释放动力学研究表明,制备的微胶囊控释性能良好,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的释放曲线与现有模型拟合度存在差异,释放机理也存在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界面聚合法适合农药微胶囊的制备,并使用此方法解决了甲基嘧啶磷气味大、稳定性差的问题。2.针对传统微胶囊剂型功能过于单一的问题,本论文以丁硫克百威和噻虫嗪为模型药剂,对新型多功能微胶囊剂型微囊悬浮悬浮种衣剂进行研究。采用改进的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丁硫克百威微胶囊,并对微胶囊制备过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电镜显示微胶囊外观良好,粒径均一,平均粒径为2.08μm,包覆率为96.23%,载药量约为50%,持续释放时间达到50天以上。稳定性研究表明,微胶囊使丁硫克百威的稳定性提高,并且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降低使用时环境中克百威的浓度,减小对环境、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潜在威胁。通过对小麦发芽率和后期生长活性实验表明,与丁硫克百威乳油相比,丁硫克百威微胶囊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及后期生长基本无影响。采用常规方法制备出噻虫嗪悬浮剂,与丁硫克百威微胶囊悬浮剂进行混合制备微囊悬浮悬浮种衣剂,研究增稠剂种类和用量以及pH调节剂的种类和pH值对体系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微囊悬浮悬浮种衣剂的中试生产研究,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为新型多功能微胶囊剂型的开发提供借鉴。3.以安全环保的二氧化硅为壁材,对纳米二氧化硅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进行研究,制备了高效氯氟氰菊酯/SiO2纳米微胶囊,并对纳米微胶囊的制备过程进行讨论,制备的微胶囊粒径均匀,分散度高;为了更好地控制释放,对制备的高效氯氟氰菊酯/SiO2纳米微胶囊进行改性,制备出有机无机掺杂的双层微胶囊,两种制备的微胶囊使用SEM、TEM、FTIR、TGA等进行表征,两种微胶囊外观良好,载药量分别为50%和25%,热稳定性高;释放动力学研究表明,在不同pH下,双层微胶囊的释放速率低于单层微胶囊的释放速率,通过与释放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两种微胶囊的释放曲线符合Korsmeyer-Peppas方程,并且释放机制为扩散和溶蚀相结合的释放机制;家蝇生物活性实验表明,与传统制剂相比,制备的两种微胶囊在第90天仍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以上结果表明,以上方法制备的SiO2以及SiO2-NIPAM-MBA两种微胶囊缓释性能良好,两种材料是很有开发潜力的安全环保材料。4.以丙交酯、聚乙二醇和丙烯酰氯为原料,制备出环保的丙烯酸酯改性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制备的材料经过NMR、FTIR等进行了表征,并以该共聚物为壁材制备出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制备的微胶囊通过FTIR、SEM、TGA进行表征,释放性能显示,制备的微胶囊缓释性能良好,释放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微胶囊在异丙醇水溶液中以扩散和溶蚀相结合的释放机制为主。以上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控释性能,为可降解材料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提供借鉴。本论文采用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型微胶囊的制备材料和制备方法进行研究,为安全、环保、多功能微胶囊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周国栋[10](2017)在《狼毒素复配增效杀虫制剂研究》文中提出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是瑞香科狼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牧区危害较重的有毒植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中药,还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其主要杀虫活性成分为狼毒素。然而,与其他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材料例如苦参碱、藜芦碱及烟碱相比,目前以瑞香狼毒为原材料开发的植物源农药品种较少,剂型较为单一。为了加快瑞香狼毒这一优秀杀虫植物的开发和应用进程,有必要加强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因此,本研究以蚜虫为供试昆虫,在检测其毒杀活性的基础上,开展了狼毒素与血根碱和皂荚素复配的增效研究,获得了3种提取物二元复配的水剂制剂配方,并进行了室内和田间测试,主要取得了以下结果:(1)采用微量点滴法检测了3种植物源提取物对苹果黄蚜的触杀活性,结果显示,血根碱对苹果黄蚜的毒力最强,LD50为61.61ng/头,其次为狼毒素,LD50为273.83ng/头,而皂荚素的毒力最差,LD50为4.00μg/头;(2)对3种植物源提取物进行复配增效研究,结果显示,3种提取物复配具有相加作用,狼毒·血根碱、狼毒·皂角和血根碱·皂角的协同毒力指数c·f值分别为4.65、-10.64和1.24;(3)研制出了2%狼毒水剂、2%狼毒·血根碱水剂、2%狼毒·皂角水剂和1.3%血根碱·皂角水剂等4种水剂,获得了稳定的制剂配方,并建立了水剂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经过检测,4种水剂的质量指标均符合检测标准;(4)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水剂对鳞翅目害虫小菜蛾和粘虫以及酢浆草茹叶螨具有一定的毒杀活性和较强的拒食活性;2%狼毒、2%狼毒·血根碱、2%狼毒·皂角和1.3%血根碱·皂角对麦长管蚜的LC50分别为273.55 mg/L、245.12 mg/L、189.92 mg/L和180.15 mg/L;(5)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4种水剂对麦长管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复配制剂防效优于单剂,防效随时间略有下降。在药后1d,各复配制剂100倍稀释液的防效均在80%以上;200倍稀释下防效均在70%以上,其中,2%狼毒·皂角防效最好,持效性强。本研究研制的4种水剂对小麦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初步达到了新农药登记水平,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力。

二、卫生杀虫制剂中常用有效成分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卫生杀虫制剂中常用有效成分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及中药苦楝对其防治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小香羊概述
        1 小香羊分布特征和饲养方式
        2 小香羊外形和生理特点及生活习性
    二、小香羊寄生虫病防控研究进展
        1 羊寄生虫病的分类
        1.1 羊的外寄生虫病
        1.2 羊的内寄生虫病
        2 羊寄生虫病诊断方法
        3 小香羊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
        4 小香羊寄生虫病防治研究进展
    三、苦楝树研究进展
        1 苦楝的药用价值发展要略
        2 苦楝化学成分
        3 苦楝功效
        3.1 杀虫作用
        3.2 抑菌作用
        3.3 抗病毒作用
        3.4 抗生育作用
        3.5 抗炎和镇痛作用
        3.6 抗肿瘤作用
        3.7 抗溃疡和抗腹泻作用
        3.8 降血压、降血脂和降血糖作用
        3.9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10 抗血栓形成作用
        4 苦楝的毒性副作用及解救研究
        4.1 不良反应
        4.2 中毒原因
        4.3 解救方法
        5 苦楝加工炮制及临床应用
        5.1 炮制加工
        5.2 中药制药工艺
        5.3 苦楝临床应用
    四 研究中草药防治小香羊寄生虫病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调查研究 雷山县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羊选定
        1.2 主要试剂及器材
        1.3 三种蠕虫调查和记录方法
        1.3.1 待宰羊绦虫、肺丝虫、肝片吸虫的调查和记录方法
        1.3.2 带羔母羊和羔羊的绦虫、肺丝虫、肝片吸虫的调查和记录方法
        1.4 三种寄生虫检查及判断依据
        1.4.1 绦虫
        1.4.2 肺丝虫
        1.4.3 羊肝片吸虫
        1.5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季节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1.1 同一季节三种蠕虫的感染率差异分析
        2.1.2 不同季节同种蠕虫的感染率差异分析
        2.1.3 全年三种蠕虫的的感染率差异分析
        2.2 不同养殖场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3 不同养殖方式小香羊三种蠕虫混合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4 不同乡镇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4.1 各乡镇内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率差异分析
        2.4.2 各乡镇间小香羊同种蠕虫感染率差异分析
        2.5 不同海拔地区小香羊三种蠕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2.5.1 同种蠕虫在海拔1000m以上的不同季度感染率差异分析
        2.5.2 同种蠕虫在海拔1000m以下的不同季度感染率差异分析
        2.5.3 在同一季节中同种蠕虫在不同海拔的感染率差异分析
        2.6 不同营养条件下小香羊三种蠕虫的感染情况分析
        2.7 不同年龄小香羊三种蠕虫的感染情况分析
        2.8 带羔母羊和羔羊三种蠕虫调查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苦楝皮煎液物理和化学稳定性测定及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苦楝皮和中华万年青的选择
        1.2 方法
        1.2.1 苦楝皮药液煎制方法
        1.2.2 苦楝皮煎液的颜色观察、PH值测定和苦楝素含量测定方法
        1.2.3 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检测方法
        1.2.4 数据统计及显着性检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苦楝皮煎液的颜色、PH值和苦楝素含量观察和检测结果分析
        2.2 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测定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苦楝皮煎液的颜色、PH值和苦楝素含量观察和检测结果
        3.2 中华万年青化学成分测定结果
        4 小结
    第二章 苦楝皮煎液对小香羊的安全性评价及中华万年青缓解苦楝体内毒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羊的选择与编号
        1.1.1 苦楝皮煎液中毒和缓解试验羊的选择
        1.1.2 苦楝皮煎液影响繁殖性能试验羊的选择
        1.2 主要器材
        1.3 药物煎制方法
        1.3.1 苦楝皮药液
        1.3.2 中华万年青药液
        1.4 给药方法
        1.4.1 中毒和缓解试验的给药方法
        1.4.2 影响繁殖性能的给药方法
        1.5 繁殖性能试验羊饲养管理方法
        1.6 测定方法
        1.6.1 中毒和缓解试验血样采集及其生化检测方法
        1.6.2 公羊性行为和繁殖性能试验测定
        1.6.3 母羊性行为和繁殖性能试验测定
        1.6.4 公母羊选配方法
        1.7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灌服和注射苦楝皮煎液致小香羊中毒的用药和用时结果和分析
        2.2 灌服中华万年青煎液至小香羊恢复正常的用药和用时结果和分析
        2.3 小香羊中毒前、后和解毒后致恢复正常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分析
        2.4 公羊性行为及精子密(浓)度、精子活率(力)和精子畸形率测定结果与分析
        2.4.1 性行为表现结果分析
        2.4.2 精子密(浓)度、精子活率(力)和精子畸形率测定结果与分析
        2.5 母羊服用苦楝煎液后发情、排卵、受孕和产羔结果与分析
        2.5.1 发情结果分析
        2.5.2 排卵检测结果分析
        2.5.3 受孕结果分析
        2.5.4 产羔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苦楝煎液皮灌服法和注射法后致小香羊表现中毒反应
        3.2 灌服中华万年青煎液至小香羊恢复正常的用药效果
        3.3 解毒前后小香羊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3.4 公羊性行为表现及精子密(浓)度、精子活率(力)和精子畸形率变化的讨论
        3.5 关于母羊服用苦楝煎液后发情表现、排卵、受孕产羔结果讨论
        4 小结
        4.1 苦楝致小香羊中毒及中华万年青缓解
        4.2 苦楝影响小香羊繁殖性能
    第三章 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绦虫病、肺丝虫病、肝片吸虫病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羊的选择和分组
        1.2 苦楝皮煎液煎制方法
        1.3 给药方法
        1.4 试验羊饲养管理
        1.5 绦虫、肝片吸虫和肺丝虫的观察和检测方法
        1.6 数据统计和差异显着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治疗试验结果与分析
        2.1.1 活羊三种蠕虫检测结果分析
        2.1.2 屠宰羊三种蠕虫检测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关于小香羊蠕虫定性检查(测)方法
        3.2 关于苦楝皮煎液剂量的选择和给药方法
        3.3 关于苦楝皮煎液治疗小香羊绦虫病、肝片吸虫病和肺丝虫病效果
        4 小结
第四部分 全文结论
    1 结论
    2 创新性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录

(2)全国地方中药饮片标准现状分析及标准中制定医学项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相关概念
        1.4.1 中药饮片
        1.4.2 药品标准
        1.4.3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1.4.4 国家药品标准
        1.4.5 地方药品标准
2 相关理论及法律法规
    2.1 相关理论
        2.1.1 中药学理论
        2.1.2 中医学理论
        2.1.3 中药炮制理论
        2.1.4 药品监管科学理论
        2.1.5 统计学理论
    2.2 相关法律法规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 年主席令 13 届第 31 号)
        2.2.2 《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修订的技术指导原则》(国药监 2018 年第 16 号)
        2.2.3 《国家药监局关于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备案程序及要求的通知》(国药监药注[2020]2 号)
        2.2.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中医药办发[2019]15号)
        2.2.5 《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管理办法》(1987 年原卫生部)
    2.3 本草学概述
        2.3.1 本草、本草学、本草考证的内涵
        2.3.2 本草学的研究内容
3 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现状研究
    3.1 国家中药饮片标准概述
        3.1.1 《中国药典》的历史沿革
        3.1.2 《中国药典》(2020 版)中药饮片标准的收载及内容情况
        3.1.3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的标准内容及收载情况
    3.2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现状
        3.2.1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的颁布时间及修订情况
        3.2.2 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执行情况
        3.2.3 地方中药饮片地方标准收载情况
    3.3 小结
4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的差异化分析
    4.1 地方标准体例情况
        4.1.1 地方标准之间比较体例项目的情况
        4.1.2 地方标准与《中国药典》(2020 版)比较体例项目的情况
    4.2 以三种中药饮片标准为例的差异化分析
        4.2.1 离散度分析法
        4.2.2 定性资料量化方法与赋分规则
        4.2.3 芜荑的差异化分析
        4.2.4 银耳的差异化分析
        4.2.5 甜瓜蒂的差异化分析
        4.2.6 分析结果
    4.3 小结
5 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中医学标准的规范制定方法研究
    5.1 医学标准项确定的方法研究
        5.1.1 确定[主治]项与[功能]项
        5.1.2 依据中医药理论确定[性味与归经]项
    5.2 以“芜荑”为例,确定医学标准项
        5.2.1 芜荑地方标准中医学标准项的比较
        5.2.2 芜荑“主治”的确定
        5.2.3 芜荑“功能”的确定
        5.2.4 芜荑“性味”的确定
        5.2.5 芜荑“归经”的确定
        5.2.6 芜荑的医学标准项的制定结果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莠去津等多种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及莠去津在水/沉积物体系中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文献综述
    1.1 农药的应用及归趋
        1.1.1 农药在农业中的应用
        1.1.2 农药在环境中的生态迁移及归趋
    1.2 农药多残留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研究
    1.3 莠去津农药的应用进展
        1.3.1 莠去津的理化性质
        1.3.2 莠去津农药的应用现状
        1.3.3 莠去津农药污染现状
    1.4 水土环境中农药及莠去津的转化与净化
    1.5 莠去津等农药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5.1 精准方法
        1.5.2 筛选方法
    1.6 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背景意义
        1.6.2 研究目标
        1.6.3 研究内容
        1.6.4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莠去津在玉米中的风险评估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仪器和试剂
        2.2.2 田间试验设计
        2.2.3 样品处理
        2.2.4 色谱分析
        2.2.5 方法的可靠性试验
        2.2.6 降解曲线
        2.2.7 风险评估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分析方法的建立
        2.3.2 降解动态分析
        2.3.3 玉米籽粒及土壤中莠去津的最终残留量
        2.3.4 莠去津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2.4 讨论
    2.5 小结
3 莠去津等农药在番茄中的残留评估及生态迁移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供试农药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前处理及质谱条件的优化
        3.3.2 农药多残留的取样及检测
        3.3.3 番茄中检出农药情况
        3.3.4 番茄对应土壤中检出农药情况
        3.3.5 番茄及对应土壤中农药情况分析
        3.3.6 农药风险排序
        3.3.7 番茄中检出农药有MRL值的风险大小
        3.3.8 检出农药的风险评估
    3.4 讨论
        3.4.1 莠去津在番茄和土壤中的迁移
        3.4.2 番茄及土壤中农药多残留
    3.5 小结
        3.5.1 莠去津在土壤中残留及生态迁移情况
        3.5.2 其他农药污染情况分析
4 菹草和穗花狐尾藻对莠去津降解作用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仪器设备
        4.2.3 试验设计方案
        4.2.4 样品制备及测定
        4.2.5 仪器条件
        4.2.8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4.2.9 数据处理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质谱条件的优化
        4.3.2 方法可靠性
        4.3.3 上覆水中添加莠去津后莠去津的残留变化
        4.3.4 沉积物经莠去津处理后莠去津的残留变化
        4.3.5 上覆水或沉积物中添加莠去津沉水植物中莠去津的变化
        4.3.6 上覆水或沉积物中添加莠去津菹草和穗花狐尾藻中莠去津代谢物的变化
    4.4 讨论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2015年6月的气象数据
    附表2 2015年7月期间的气象数据
    附表3 2015年8月期间的气象数据
    附表4 2015年9月的气象数据
    附表5 2015年10月期间的气象数据
    附图 1 莠去津标准谱图(0.05mg/m L)
    附图 2 玉米籽粒莠去津谱图(添加莠去津 0.05 mg/m L)
    附图 3 玉米籽粒空白
    附图 4 玉米植株莠去津谱图(莠去津添加 0.1 mg/m L)
    附图 5 玉米植株空白
    附图 6 土壤莠去津谱图(添加莠去津 0.05 mg/m L)
    附图 7 土壤空白
    附图 8 所测液质混标谱图
    附图 9 所测气质混标谱图
博士在读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基金

(4)白芍、木瓜炮制和煎煮过程中常用杀虫剂残留行为与膳食暴露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注释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道地药材及其主要害虫防治技术研究
        1.1.1. 白芍及其主要害虫防治
        1.1.2. 木瓜及其主要害虫防治
        1.1.3. 中药材农药安全使用研究进展
    1.2. 中药材农药残留的研究进展
        1.2.1. 中药材农药残留的现状与危害
        1.2.2. 中药材农药残留分析的研究进展
        1.2.3. 中药材农药残留行为的研究进展
    1.3. 中药材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1.3.1. 农药残留膳食摄入评估与方法
        1.3.2. 农药残留加工因子及其在膳食暴露评估中的应用
        1.3.3. 农药残留生物可给性及其在膳食暴露评估中的应用
        1.3.4. 中药材农药残留膳食暴露评估研究进展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技术路线
        1.4.1. 立项依据
        1.4.2. 研究内容和意义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白芍和木瓜中杀虫剂残留的分析方法和分布状况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试剂
        2.1.2. 仪器设备
        2.1.3. 白芍和木瓜实际样品的采集
    2.2. 白芍和木瓜中杀虫剂多残留分析方法
        2.2.1. 标准溶液的制备
        2.2.2. UPLC-MS/MS检测条件
        2.2.3. 标准曲线与稳定性测定
        2.2.4.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比较
        2.2.5. 基质效应评价
        2.2.6. 添加回收实验
    2.3. 实际样品的检测
    2.4. 数据分析
    2.5. 结果与分析
        2.5.1. 方法的标准曲线与灵敏度
        2.5.2. 两种前处理方法的农药提取效率比较
        2.5.3. QuEChERS-UPLC-MS/MS测定白芍和木瓜中杀虫剂残留的基质效应
        2.5.4. 白芍和木瓜中杀虫剂的添加回收试验结果
        2.5.5. 白芍和木瓜饮片中杀虫剂残留分布结果
    2.6.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白芍和木瓜中常用杀虫剂在炮制过程的残留行为
    3.1. 实验材料
        3.1.1. 供试药材
        3.1.2. 农药标准品
        3.1.3. 主要试剂与药品
        3.1.4.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供试杀虫剂的添加与样品制备
        3.2.2. 炮制加工试验
        3.2.3. 不同炮制样品中杀虫剂残留的检测方法
    3.3.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炮制样品中杀虫剂残留分析方法的确证
        3.4.2. 白芍炮制过程中常用杀虫剂残留行为的研究
        3.4.3. 木瓜炮制过程中常用杀虫剂残留行为的研究
        3.4.4. 白芍和木瓜炮制过程中常用杀虫剂残留的加工因子分析
    3.5.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白芍和木瓜中常用杀虫剂在煎煮过程的残留行为
    4.1. 实验材料
        4.1.1. 供试药材饮片
        4.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4.1.3.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供试杀虫剂的添加与制备
        4.2.2. 中药饮片的煎煮方法与煎煮液制备
        4.2.3.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
        4.2.4. 白芍和木瓜煎煮液中有效成分的检测
    4.3.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白芍饮片在煎煮过程中常用杀虫剂的残留行为研究
        4.4.2. 木瓜饮片煎煮过程中常用杀虫剂的残留行为研究
        4.4.3. 白芍和木瓜中常用杀虫剂的煎煮加工因子
    4.5.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木瓜中杀虫剂在模拟胃肠环境中的生物可给性评价
    5.1. 实验材料
        5.1.1. 主要试剂与药品
        5.1.2. 仪器与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样品制备与处理
        5.2.2. SHIME体外胃肠模拟方法
        5.2.3. 模拟胃肠液中杀虫剂残留的提取测定方法
        5.2.4. 胃肠环境因子及消化液成分的影响研究
    5.3.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木瓜中6种杀虫剂在模拟消化液中添加回收结果
        5.4.2. 生物可给性体外测定方法的影响因子研究
        5.4.3. 木瓜中6种杀虫剂生物可给性的测定
        5.4.4. α-淀粉酶对木瓜中杀虫剂残留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5.4.5. 胃蛋白酶对木瓜中杀虫剂残留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5.4.6. 胆盐对木瓜中杀虫剂残留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5.4.7. 胰蛋白酶对木瓜中杀虫剂残留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5.5.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白芍和木瓜中杀虫剂的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6.1. 膳食暴露点评估方法
        6.1.1. 慢性膳食暴露评估
        6.1.2. 急性膳食暴露评估
        6.1.3. 膳食暴露累积风险
    6.2. 白芍和木瓜中杀虫剂的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6.2.1. 白芍和木瓜中杀虫剂的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分析
        6.2.2. 白芍和木瓜中杀虫剂的急性膳食暴露风险分析
        6.2.3. 白芍和木瓜中农药残留的累积暴露风险分析
        6.2.4. 应用煎煮加工因子评估2种药材中6种常用杀虫剂的膳食暴露风险
    6.3.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2种杀虫剂在白芍、木瓜种植过程的残留消解规律与安全使用
    7.1. 实验材料
        7.1.1. 仪器与试剂
        7.1.2. 田间施药GAP的确定
        7.1.3. 田间残留消解动态与最终残留试验设计
        7.1.4. 白芍和木瓜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检测
        7.1.5. 白芍和木瓜田间样品中杀虫剂的残留分析方法
    7.2. 数据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白芍和木瓜样品中2种杀虫剂的添加回收结果
        7.3.2. 白芍和木瓜中2种杀虫剂的田间消解动态与最终残留量
        7.3.3. 白芍和木瓜中2种杀虫剂的最终残留量
        7.3.4. 安全采收期的确定与MRL值的推荐
        7.3.5. 收获期实验组与对照组样品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
    7.4.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结论与创新点
    8.1. 结论
        8.1.1. 白芍和木瓜饮片中辛硫磷、毒死蜱、甲氰菊酯检出率均在40%以上
        8.1.2. 白芍和木瓜中6种常用杀虫剂残留量在炮制过程中减少93%以上
        8.1.3. 白芍和木瓜中毒死蜱、噻虫嗪在煎煮过程中会发生代谢转化
        8.1.4. 噻虫嗪、吡虫啉等高水溶性、低Log K_(ow)农药残留生物可给性相对较高
        8.1.5. 基于加工因子的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指数显着降低10倍以上
        8.1.6. 白芍和木瓜种植过程中主要虫害防治可以使用辛硫磷和甲维盐
    8.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预知子种子提取物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其胞质空泡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专有名词英文缩写中英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肝癌仍缺乏有效的治疗
    (2)中药预知子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3)内质网应激
    (4)副凋亡
    (5)问题和假说
第一部分 中药预知子相关本草文献与近现代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
    1.1 古本草文献中木通及木通果实的记载收录情况
        1.1.1 汉、晋、南北朝本草文献
        1.1.2 隋、唐、五代本草文献
        1.1.3 宋、金、元本草文献
        1.1.4 明、清本草文献
    1.2 古本草文献中预知子的记载收录情况
        1.2.1 五代、宋、金、元本草文献
        1.2.2 明、清本草文献
    1.3 近代本草文献中木通、木通果实及预知子的相关记载
        1.3.1 近代本草文献中木通、木通果实及预知子的记载收录情况
        1.3.2 《中国药典》中木通、木通果实及预知子的记载收录情况
        1.3.3 近现代木通果实与预知子的混淆
    1.4 释名
    1.5 图考
        1.5.1 历代本草文献中木通、木通果实图考
        1.5.2 历代本草文献中预知子图考
    1.6 基原
    1.7 成分
    1.8 性味、功效主治及用法
    1.9 预知子(木通果实)现代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
        1.9.1 抗肿瘤作用
        1.9.2 抗菌作用
        1.9.3 利尿作用
        1.9.4 抗炎作用
        1.9.5 抗抑郁作用
        1.9.6 护肝作用
第二部分 中药预知子种子提取物对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和衰老的影响
    2.1 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2.1.3 实验耗材
        2.1.4 细胞株
        2.1.5 中药原材料
    2.2 方法
        2.2.1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的制备
        2.2.2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细胞用药制备
        2.2.3 试剂配制
        2.2.4 细胞的复苏
        2.2.5 细胞的传代
        2.2.6 细胞铺板
        2.2.7 细胞用药
        2.2.8 细胞拍照
        2.2.9 MTT检测
        2.2.10 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
        2.2.11 细胞凋亡检测
        2.2.1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
        2.2.13 细胞衰老检测
        2.2.14 统计方法
    2.3 结果
        2.3.1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Akebiaefructusseedsethanolextract,AFSEE)的制备结果
        2.3.2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对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3.3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对SMMC7721肝癌细胞用药72h的半数抑制率浓度(50%inhibition rate concentration,IC50)
        2.3.4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长时用药SMMC7721细胞观察
        2.3.5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对SMMC7721肝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2.3.6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对SMMC7721肝癌细胞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3.7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对SMMC7721肝癌细胞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3.8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对SMMC7721肝癌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
        2.3.9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对SMMC7721肝癌细胞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3.10 中药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对SMMC7721肝癌细胞衰老的影响
        2.3.11 木通皂苷D(Akebia saponin D,ASD)与木通皂苷E(Akebia saponin E,ASE)用药72h对 SMMC7721 肝癌细胞细胞增殖的影响
        2.3.12 木通皂苷E长时间用药观察
    2.4 讨论
        2.4.1 中药预知子
        2.4.2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对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2.4.3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对SMMC7721肝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2.4.4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对SMMC7721肝癌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
        2.4.5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对SMMC7721肝癌细胞衰老的影响
        2.4.6 木通皂苷D与木通皂苷E
第三部分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与常用细胞毒药物、靶向药物、中药有效组分配伍
    3.1 材料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3.1.3 实验耗材
        3.1.4 细胞株
        3.1.5 中药原材料
    3.2 方法
        3.2.1 细胞复苏、传代、铺板、用药
        3.2.2 MTT检测用药后细胞增殖情况
        3.2.3 联合用药评价
        3.2.4 统计方法
    3.3 结果
        3.3.1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与表阿霉素联合用药
        3.3.2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与奥沙利铂联合用药
        3.3.3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与5-FU联合用药
        3.3.4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与长春新碱联合用药
        3.3.5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与去甲长春花碱联合用药
        3.3.6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与格列卫联合用药
        3.3.7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与丝裂霉素联合用药
        3.3.8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与紫杉醇联合用药
        3.3.9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与雷公藤红素联合用药
        3.3.10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与姜黄素联合用药
        3.3.11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与索拉菲尼联合用药
    3.4 讨论
第四部分 中药预知子种子提取物诱导胞质内空泡的观察
    4.1 材料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4.1.3 实验耗材
        4.1.4 细胞株
        4.1.5 中药原材料
    4.2 方法
        4.2.1 细胞复苏、传代、铺板、用药
        4.2.2 细胞形态学观察
        4.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
    4.3 结果
        4.3.1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用药后肝癌SMMC7721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4.3.3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长时用药后,细胞形态学改变
        4.3.4 不同浓度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用药72H后细胞形态学改变SMMC7721对比L02
        4.3.5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用药24H后撤药细胞形态学改变
        4.3.6 木通皂苷E与木通皂苷D
        4.3.7 肝癌SMMC7721细胞用药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木通皂苷E油红染色观察
        4.3.8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诱导细胞质空泡和内质网线粒体的定位观察
        4.3.9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对肝癌SMMC7721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的影响
        4.3.10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对肝癌SMMC7721细胞副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4.4 讨论
        4.4.1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用药后肝癌SMMC7721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4.4.2 预知子种子乙醇提取物对肝癌SMMC7721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的影响
        4.4.3 副凋亡的概念及其特征
        4.4.4 诱导副凋亡或细胞质空泡化发生的试剂或药物
        4.4.5 抑制副凋亡或细胞质空泡化发生的试剂或药物
        4.4.6 副凋亡涉及的关键的基因和蛋白
结论
    (1)中药预知子相关本草文献与近现代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
    (2)预知子对肝癌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坏死和衰老的影响
    (3)联合用药
    (4)预知子诱导细胞空泡化与内质网应激和副凋亡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细胞副凋亡的发生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学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全文)

(6)Ectoine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芽孢和伴孢晶体的抗逆协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化学类农药
        1.1.1 化学农药在我国使用现状
        1.1.2 化学农药危害
        1.1.3 减少化学农药不利影响的措施
    1.2 生物农药
        1.2.1 生物农药的使用前景
        1.2.2 生物农药种类
    1.3 微生物杀虫剂
        1.3.1 细菌杀虫剂
        1.3.2 真菌类杀虫剂
        1.3.3 微生物杀虫剂优势
    1.4 B. thuringiensis研究现状
        1.4.1 B. thuringiensis研究进展
        1.4.2 B. thuringiensis的分类方法
        1.4.3 菌株B. thuringiensis杀虫机理
        1.4.4 伴孢晶体蛋白分类及其结构
        1.4.5 B. thuringiensis优势
        1.4.6 B.thuringiensis A54生长及形成芽孢和伴孢晶体影响因素
    1.5 逆环境对B.thuringiensis芽孢萌发和伴孢晶体稳定性的影响
        1.5.1 逆环境对B.thuringiensis芽孢萌发的影响
        1.5.2 逆环境对B.thuringiensis伴孢晶体稳定性的影响
    1.6 逆环境下提高B.turingiensis杀虫制剂效力的方法
        1.6.1 提高芽孢和伴孢晶体抗逆环境的方法
        1.6.2 渗透压补偿溶质Ectoine的研究
    1.7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7.1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7.2 研究的意义
2 响应面法优化B.thuringiensis A54培养条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菌株
        2.1.2 实验培养基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菌株活化和培养
        2.2.2 B.thuringiensis A54菌落和镜下形态观察
        2.2.3 细胞生长量测定
        2.2.4 响应面法优化B.thuringiensis A54培养条件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B.thuringiensis A54菌落和镜下形态
        2.3.2 B.thuringiensis A54培养条件优化
        2.3.3 B.thuringiensis A54培养基的响应面法优化
    2.4 本章小结
3 B.thuringiensis A54伴孢晶体基因鉴定和表达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
        3.1.2 培养基
        3.1.3 试剂盒
        3.1.4 试剂
        3.1.5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菌株活化和培养
        3.2.2 伴孢晶体基因型鉴定
        3.2.3 B.thuringiensis A54伴孢晶体基因Cry1Aa表达丰度的RT-PCR实验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伴孢晶体基因型鉴定
        3.3.2 B.thuringiensis A54伴孢晶体基因Cry1Aa表达丰度
    3.4 本章小结
4 逆环境对B.thuringiensis A54芽孢萌发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菌株
        4.1.2 实验培养基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菌株活化和培养
        4.2.2 芽孢悬浮液制备
        4.2.3 芽孢浓度测定方法
        4.2.4 实验条件设置方法
        4.2.5 芽孢萌发率测定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紫外线辐射时长对B.thuringiensis A54芽孢萌发的影响
        4.3.2 干燥对B.thuringiensis A54芽孢萌发率的影响
        4.3.3 温度梯度对B.thuringiensis A54芽孢萌发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Ectoine对B.thuringiensis A54芽孢萌发抗逆环境协助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菌株
        5.1.2 试剂
        5.1.3 实验培养基
        5.1.4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菌株活化和培养
        5.2.2 Ectoine制备以及浓度的液相色谱测定法
        5.2.3 芽孢萌发率测定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Ectoine浓度液相色谱测定
        5.3.2 不同浓度Ectoine对B.thuringiensis A54芽孢抗紫外线协助
        5.3.3 不同浓度Ectoine对B.thuringiensis A54芽孢萌发抗干燥协助
        5.3.4 不同浓度Ectoine对B.thuringiensis A54芽孢抗低温协助
    5.4 本章小结
6 Ectoine对B.thuringiensis A54伴孢晶体抗紫外线研究
    6.1 实验材料
        6.1.1 菌株
        6.1.2 试剂与试剂盒
        6.1.3 培养基
        6.1.4 实验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菌株活化和培养
        6.2.2 伴孢晶体的纯化方法
        6.2.3 伴孢晶体的紫外线辐射处理和Ectoine保护
        6.2.4 伴孢晶体的溶解方法
        6.2.5 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紫外线辐射对伴孢晶体的损伤作用
        6.3.2 紫外线作用下不同浓度的Ectoine对芽孢杆菌伴孢晶体的保护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华蟾素及其成分抗肝癌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干蟾的概况
    1 历史沿革
    2 研究现状
        2.1 蟾蜍的性状、生活特性及分布
        2.2 药用部位及其加工方法
        2.3 中华蟾蜍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干蟾皮及华蟾素注射液的我院用药情况
    1 干蟾皮用药情况
        1.1 蟾皮用法
        1.2 抽查方式
        1.3 使用情况
    2 华蟾素注射液的我院用药情况
        2.1 药品基本信息
        2.2 抽查方式
        2.3 分布与诊断
        2.4 中药注射剂的联用
    3 华蟾素胶囊医院使用情况
        3.1 药品信息
        3.2 抽查方式
        3.3 使用情况
    4 总结
第三部分 华蟾素注射液及华蟾素提取浓缩液的成分分析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 试剂
        1.2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蟾蜍噻咛含量测定
        2.2 华蟾素毒基含量测定
        2.3 酯蟾毒配基含量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第四部分 华蟾素及其成分体外吸收特性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
        1.2 受试样品制备
        1.3 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Caco-2细胞的培养
        2.2 建立Caco-2细胞肠屏障模型
        2.3 吸收实验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五部分 华蟾素及其成分体外药效研究
    1 抑制细胞增殖实验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原理
        1.3 实验方法
        1.4 实验结果
        1.5 讨论
    2 细胞凋亡实验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原理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
        2.5 讨论
    3 华蟾素注射液及蟾蜍噻咛对SMMC7721细胞自噬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原理
        3.3 实验步骤
        3.4 实验结果
        3.5 讨论
第六部分 华蟾素及其成分体内药效研究
    1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形态学观察
        1.1 实验材料
        1.2 造模步骤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2 H_(22)荷瘤小鼠的病理组织观察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原理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
        2.5 讨论
    3 血清中IL-6的检测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原理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
        3.5 讨论
    4 华蟾素及其成分对IL-6/JAK2/STAT3 炎症通路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5 华蟾素及其成分对自噬通路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5.4 讨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中药饮片有效期的研究现状及方法概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相关文章

(8)广东中山致倦库蚊代谢抗性机理及增效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1 前言
    1.1 蚊虫抗药性的现状
        1.1.1 蚊虫对四大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1.1.2 昆虫的抗药性分子机制
    1.2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研究概述
    1.3 杀虫增效剂的研究进展
    1.4 植物精油作为驱避剂的研究概况
        1.4.1 精油的定义
        1.4.2 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
        1.4.3 植物精油在驱蚊方面的研究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药剂、试剂和试验仪器
        2.1.1 供试药剂
        2.1.2 化学试剂
        2.1.3 分子试剂
        2.1.4 试验仪器
    2.2 供试精油和驱避剂
        2.2.1 供试驱避剂
        2.2.2 供试精油的种类
    2.3 供试昆虫
    2.4 致倦库蚊的抗药性监测
    2.5 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测酶抑制剂对杀虫剂的增效作用测定
    2.6 致倦库蚊10种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
        2.6.1 提取组织RNA
        2.6.2 将RNA反转录成cDNA
        2.6.3 引物的设计
        2.6.4 qPCR
    2.7 20种精油对致倦库蚊驱避活性筛选
    2.8 精油增效活性的筛选
    2.9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致倦库蚊的抗药性监测结果
    3.2 酶抑制剂对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的增效结果
    3.3 致倦库蚊种群10种基因MRNA表达水平
    3.4 20种植物精油和2种驱蚊剂对致倦库蚊驱避活性筛选
    3.5 10种植物精油的增效活性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致倦库蚊对两种挥发性拟除虫菊酯抗性监测研究
        4.1.2 酶抑制剂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对拟除虫菊酯的增效研究
        4.1.3 致倦库蚊的代谢抗性机理研究
        4.1.4 植物精油对媒介蚊虫的驱避研究
    4.2 结论
5 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5.1 致倦库蚊抗性下降趋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5.2 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脂肪酶3表达量降低有待进一步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9)新型农药载体材料及微胶囊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世界农药发展状况
    1.3 农药剂型概述
    1.4 农药微胶囊概述
第二章 论文设计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方案设计
    2.3 实验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新型界面聚合法制备农药微胶囊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新型界面聚合法制备甲基嘧啶磷微胶囊
    3.3 小结
第四章 新型多功能剂型微囊悬浮悬浮种衣剂制备研究
    4.1 引言
    4.2 丁硫克百威微胶囊制备及性能表征
    4.3 噻虫嗪悬浮剂制备工艺研究
    4.4 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悬浮种衣剂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4.5 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微囊悬浮悬浮种衣剂中试生产工艺研究
    4.6 小结
第五章 二氧化硅纳米微胶囊的制备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3 实验步骤
    5.4 结果与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丙烯酸酯改性聚乳酸嵌段共聚物材料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
    6.3 实验步骤
    6.4 结果与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本论文创新点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狼毒素复配增效杀虫制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源杀虫剂的概述
        1.1.1 植物源杀虫剂概述
        1.1.2 植物源杀虫剂的作用机理
        1.1.2.1 胃毒毒杀作用
        1.1.2.2 忌避与拒食作用
        1.1.2.3 触杀作用
        1.1.2.4 生长发育抑制作用
    1.2 狼毒素的研究现状
        1.2.1 狼毒的化学成分研究
        1.2.1.1 香豆素类化合物
        1.2.1.2 黄酮类化合物
        1.2.1.3 二萜类化合物
        1.2.1.4 木脂素类化合物
        1.2.1.5 其他成分
        1.2.2 狼毒素的杀虫活性研究
    1.3 皂角的研究现状
        1.3.1 皂角化学成分研究
        1.3.2 皂荚素的农用活性
    1.4 血根碱的研究现状
        1.4.1 血根碱的化学成分研究
        1.4.2 血根碱的杀虫活性研究
    1.5 植物源农药新产品的开发途径
        1.5.1 植物源农药产业化现状
        1.5.2 植物源农药新产品开发途径
        1.5.2.1 水剂剂型的优点
        1.5.2.2 植物源杀虫剂复配研究的意义
    1.6 本研究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昆虫
        2.1.2 供试药剂
        2.1.3 供试农药助剂
        2.1.4 防腐剂
        2.1.5 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杀虫剂室内生测方法
        2.2.2 杀虫剂防治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方法
        2.2.3 两种药剂联合毒力作用定性测定
        2.2.4 狼毒素混剂的合理配比
        2.2.5 狼毒素混配增效作用定量测定
        2.2.6 水剂的研制方法
        2.2.6.1 溶剂的筛选
        2.2.6.2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2.2.7 质量检测
        2.2.7.1 外观
        2.2.7.2 其他成分及水不溶物含量检测
        2.2.7.3 水分
        2.2.7.4 稀释稳定性
        2.2.7.5 酸碱度
        2.2.7.6 热贮稳定性
        2.2.7.7 冷贮稳定性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3种提取物对苹果黄蚜的杀虫活性测定
    3.2 提取物对苹果黄蚜的复配增效作用研究
    3.3 水剂制剂的研制及质量检测
        3.3.1 水剂制剂的研制
        3.3.1.1 溶剂的筛选
        3.3.1.2 乳化剂的筛选
        3.3.2 制剂配方的确定
        3.3.2.1 原药含量的确定
        3.3.2.2 制剂配方的确定
        3.3.3 制剂质量检测
        3.3.3.1 外观
        3.3.3.2 其他成分及水不溶物含量检测
        3.3.3.3 水分含量的检测
        3.3.3.4 稀释稳定性检测
        3.3.3.5 pH检测
        3.3.3.6 冷贮稳定性检测
        3.3.3.7 热贮稳定性检测
    3.4 4种水剂杀虫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3.4.1 4种水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3.4.1.1 4种水剂对酢浆草茹叶螨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3.4.1.2 4种水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3.4.1.3 4种水剂对粘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3.4.1.4 4种水剂对麦长管蚜的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3.4.2 4种水剂对麦长管蚜的田间药效试验
第四章 讨论
    4.1 4种水剂经过质量检测,各项指标符合检测标准
    4.2 4种植物源杀虫剂的应用前景
    4.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卫生杀虫制剂中常用有效成分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香羊三种蠕虫流行病学调查及中药苦楝对其防治机制研究[D]. 王家培.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2]全国地方中药饮片标准现状分析及标准中制定医学项的方法研究[D]. 孙婉萍.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莠去津等多种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及莠去津在水/沉积物体系中降解研究[D]. 李慧冬.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4]白芍、木瓜炮制和煎煮过程中常用杀虫剂残留行为与膳食暴露评估[D]. 肖金京.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3)
  • [5]预知子种子提取物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其胞质空泡机制的研究[D]. 卢涛.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Ectoine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芽孢和伴孢晶体的抗逆协助研究[D]. 袁肖南.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7]华蟾素及其成分抗肝癌作用的研究[D]. 沈芳雪.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广东中山致倦库蚊代谢抗性机理及增效作用研究[D]. 齐亚蒙.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9]新型农药载体材料及微胶囊制备与性能研究[D]. 徐勇.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5)
  • [10]狼毒素复配增效杀虫制剂研究[D]. 周国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卫生杀虫制剂中常用活性成分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