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动能使高血压患者少吃药(论文文献综述)
吴嘉敏[1](2021)在《血压控制不良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自我管理干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
陈相应[2](2021)在《基于循证构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汇总近十年国内外中青年脑卒中高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运用质性访谈的方法了解医护人员及患者在脑卒中高血压管理方面的需求;整合前两部分的结果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中青年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管理方案。方法:本研究通过首先系统检索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相关文献,对证据进行提取后进行整合分析,形成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接着结合医、护、患三方的高血压管理需求拟定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初稿。最后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终版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流程。结果:1.检索文献2612篇,纳入21篇文献,其中临床指南14篇、专家共识4篇和系统评价3篇。证据汇总形成评估、治疗、康复、延续护理4方面32项证据;质性访谈发现医护人员对中青年脑卒中高血压的管理存在知识、医患合作、增加关注及管理方案4个方面的需求;患者则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家庭成员及社会3方面的支持。2.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评估、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延续护理)与管理流程。结论:1.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需医护患共同参与,从多方面进行管理。2.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目前科学性强,可行性高,但需持续更新,不断完善。
张晨[3](2021)在《克罗恩病患者创伤后成长体验的扎根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和分析克罗恩病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心路变化历程及其深刻内涵,为医护人员识别和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创伤后成长程度,引导患者调动其身心康复潜能,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建构扎根理论,通过浙江省杭州市多家医院以及爱在延长炎症性肠病基金会,以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选取19名克罗恩病患者进行个人深度访谈,所有录音逐字转录为电子文档,同时辅以文本资料、媒体报道。资料分析遵循建构扎根理论的初始编码、聚焦编码和理论编码策略,并采用持续比较、撰写备忘录等方法,逐渐形成范畴、亚范畴,最终构建核心范畴。结果本研究的核心范畴是“重建患病后的自我”,包括“经受患病痛苦”、“接受患病事实”、“与疾病共舞”、“充实疾病外的生活”四个范畴。克罗恩病患者在患病痛苦的驱使下,依靠自身努力和外界支持进行反思、学习,不断调整自身固有认知,重塑自我,在接受疾病、与疾病共舞和充实疾病外的生活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克罗恩病患者的创伤后成长主要表现为同理心增强、个人力量增强、把健康放首位、视野拓展和获得信仰,主要影响因素为个体因素、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自我反思。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克罗恩病患者创伤后成长体验的解释性理解,揭示了以“重建患病后的自我”为核心的成长过程。临床工作者可以依据患者成长的阶段性特征,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以改善克罗恩病患者创伤后成长现状,提高生活质量。
张静[4](2021)在《动机性访谈在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对社区衰弱前期和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依从性的影响,为社区开展衰弱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首先,通过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兰州市某两个社区年龄≥65岁老年人的衰弱现状和现存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然后,为衰弱前期和衰弱老年人制定个体化照护计划,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动机性访谈对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依从性的影响。第一部分:社区老年人衰弱及健康现状调查。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便利抽取兰州市某两个社区184例年龄≥65岁的老年人进行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研究工具包括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Fried衰弱表型、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odified Fall Efficacy Scale,MFES)、微型营养评定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15,GDS-15)、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nstrumental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IADL)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以及身高、体重、腰围、上臂围、腓肠肌围、握力、5米步速、视力、听力等身体测量指标。采用SPSS22.0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第二部分:动机性访谈对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依从性的影响。以第一部分调查结果为基础,便利抽取42例衰弱前期与衰弱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1)和对照组(n=21),最终每组纳入20例。试验组开展每周1次,每次30~60min,共4次的一对一、面对面动机性访谈,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访,且两组均实施由健康管理小组根据CGA结果制定的个体化照护计划。结局指标包括社区衰弱老年人对个体化照护计划的依从性、衰弱状态和健康问题的改变。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Fisher确切概率法、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协方差分析,而质性分析采用主题分析法。研究结果1.社区老年人衰弱及健康现状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198份,有效问卷184份,有效率92.93%。纳入研究对象中无衰弱61人(33.1%),衰弱前期103人(56.0%),衰弱20人(10.9%)。一般资料中,不同衰弱状态在年龄、婚姻状况、健康满意度、视力、患病情况和服药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A中,不同衰弱状态在MFES、MNA、PSQI、社会支持、GDS-15、MMSE、IADL、BI得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动机性访谈对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依从性的影响(1)接受动机性访谈的社区衰弱老年人对各项研究对象主导类措施的依从人数占比高于仅接受常规方法的老年人。(2)由于试验组对照护计划的依从性仍有待提高,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老年人在衰弱状态和健康问题的改变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干预前相比,试验组的步速、握力、跌倒效能、睡眠质量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干预后有所提高(P<0.05),而对照组的握力和跌倒效能也有所提高(P<0.05)。(3)对20例研究对象的质性访谈结果显示:(1)影响老年人依从性的内在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层面(年龄、健康状况等)、心理和精神层面(认知能力、健康知识储备、抑郁焦虑情绪、传统观念或宗教信仰、文化程度、是否具备自我管理意识与经验等)、社会层面(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居住情况和人际交往等)。(2)外在影响因素包括健康管理小组的专业能力和态度、照护计划可行性两个方面。研究结论1.社区老年人衰弱患病率高,衰弱前期和衰弱老年人的个体化健康问题有待予以综合性的措施改善。应对存在高龄、丧偶、离异或分居、健康满意度差、视力差、患病种类多、服药种类多、跌倒效能下降、营养水平低、睡眠质量差、社会支持水平低、存在抑郁情绪、认知水平下降、生活自理能力水平下降等问题的社区衰弱前期和衰弱老年人予以重视。2.动机性访谈对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的依从性具有一定的正性作用,但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的依从性仍有待加强,应结合影响依从性的内、外在因素对动机性访谈和个体化照护计划作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郑玮[5](2021)在《汉日交传中笔记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及改进策略 ——以糖尿病科普访谈模拟口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交传中,口译笔记起到了提示要点帮助记忆的作用。有效的笔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翻译时可以通过一个词或一个短语使译者回想起更多信息;而次有效笔记虽然也能起到提示作用,但笔记效率不高,花在笔记上的时间过多会对听辨理解产生影响;低效笔记或无效笔记不仅难以起到提示作用,有时反而会打乱译者的思路。所以在交传中提高笔记的有效性是提高译语完整性、准确性与流利度的重要方法。本文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糖尿病相关中译日交传模拟会议的源语和译语进行了转写,对比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当时的笔记。选取了14个因笔记有效性不足导致的错译漏译中对源语句意产生影响的例子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并提出了改进策略。笔者发现导致自己笔记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分为精力分配方面对源语的理解不够正确和脑记与笔记内容不一致,以及笔记系统及笔记书写方面重复记录相似信息和未考虑到页面布局。对此笔者提出应提高对源语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脑记和笔记,以及在书写时适当使用自己看得懂的符号和缩略语,注意翻页时机这几种方法。
郝文丽[6](2020)在《小组工作介入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研究 ——以S养老机构“高血压健康管理小组”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下我国老龄化严重,老年慢性病问题突出,而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且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几乎两位老人中就有一位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发病率较高、病程长且无法治愈,这些特点决定了高血压的治疗过程势必是一场“持久战”,而通过患者有效、科学的健康管理可以控制血压,改善病情。养老机构作为社会养老的场所,老年人群集中且高血压老人患病率较高,这对老年群体的健康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若养老机构高血压患者可以提升自身的健康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其更有利地控制病情,促进健康增进行为,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更好地安度晚年。而随着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社会工作介入高血压老人的健康管理研究还较少。论文选取S养老机构高血压老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参与观察法开展研究,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及增能理论进行需求分析,秉承社会工作的理念,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为养老机构高血压患者提升健康管理能力进行服务。首先,笔者从S养老机构高血压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需求出发,与养老机构医务人员一起评估其需求、基于高血压老人的健康管理需求、问题及老年人的身体条件、心理素质等,确定小组目标,小组性质及小组计划。本研究共制定并实施六次小组活动,从健康知识、运动锻炼、同伴学习等多方面满足高血压老人健康管理需求及提升其健康管理能力,并根据组员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服务方案。最后,对实务介入进行成效评估,发现小组成员高血压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提高、锻炼行为保持情况良好、同伴经验学习得到提升,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小组工作在促进养老机构高血压老人健康管理能力提升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效果,社会工作的介入必要且可行。研究最后,笔者对实务过程进行了两点总结——小组工作的介入有利于高血压老人健康管理需求的满足;社会支持网络的完善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并对服务中存在的伦理困境及服务效果的持续性难以保证进行反思。本研究为社会工作者在慢性病群体,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群体服务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经验,进一步明确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服务、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定位。
杨华[7](2020)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正念干预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调查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分析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焦虑抑郁症状、心理弹性水平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为促进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及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选取山东省四所医院年龄在18~59岁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9(PHQ-9)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分析,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显着性水准α=0.05,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2)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焦虑抑郁得分的差异;(3)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部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中青年高血压合并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干预组(n=42);将76例中青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干预组组(n=38);对照组在服用降压药物基础上进行每周一次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每周一次的正念减压训练,整个干预周期持续8周。对照组及干预组在干预前、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进行血压测定、焦虑抑郁评估、心理弹性评估及服药依从性评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第一部分:(1)本次研究共发放2500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466份,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共检出焦虑症状815例(33.0%),抑郁症状530例(21.5%);其中轻度焦虑症状657例(26.6%),中度焦虑症状132例(5.4%),重度焦虑症状26例(1.1%);轻度抑郁症状431例(17.5%),中度抑郁症状76例(3.1%),中重度抑郁症状15例(0.6%),重度抑郁症状8例(0.3%)。(2)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吸烟史、饮酒史、睡眠时间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收入水平、吸烟史、饮酒史、运动锻炼、睡眠时间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部分:(1)焦虑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在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焦虑评分、心理弹性评分及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着降低(P<0.05),但干预组对血压控制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干预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对照组心理弹性评分较干预前没有显着变化(t=-1.464、P=0.152;t=-1.575、P=0.124),干预组心理弹性评分较干预前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均有所提高,但干预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抑郁评分、心理弹性评分及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着降低(P<0.05),但干预组对血压控制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干预组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对照组心理弹性评分较干预前没有显着变化(t=-1.568、P=0.128;t=-1.452、P=0.157),干预组心理弹性评分较干预前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均有所提高,但干预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检出率高于我国普通人群。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吸烟史、饮酒史、睡眠时间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收入水平、吸烟史、饮酒史、运动锻炼、睡眠时间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2)正念减压疗法能明显降低轻中度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临床测量水平,而且能改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及服药依从性。正念减压疗法是一种健康、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法,能明显改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及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李淑玲[8](2020)在《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小组实务研究 ——以H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力提升小组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健康情况开始下滑,开始出现不同类型或程度的疾病,尤其是老年常见慢性病的困扰。而高血压作为一种心脑血管类的慢性病在老年人群体中发生率非常高,其死亡率高且不断攀升。加之,我国医疗资源又供不应求,社区高血压管理服务工作和高血压防控工作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又由于高血压慢性病的特殊性,患者的预防性干预和日常卫生保健通常需要长期在家中进行,患者和患者家庭成为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承担者和实施场所,但患者本身及家庭照顾者重视度与能力的不足等原因导致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庭自我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社会工作在社区层面介入老年人高血压慢性病的自我管理势在必行。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国外介入老年高血压自我管理相关研究较多,当前国内对高血压慢性病的研究集中在医学领域,小组工作介入相关研究极少,有着较大的探索研究空间。本研究通过问卷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佛山南海区H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这一特殊群体自我管理现状和需求,秉承社会工作的理念,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为高血压慢性病研究对象提供会工作服务,对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和情绪认知管理三方面进行科学引导的并对整个小组服务效果进行评估,从而为更好地满足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需求,提供了一个实践性的解决思路和参考。本次研究发现,小组工作在介入老年高血压自我管理教育有着显着的优势,科学回应需求,学习效果显着;建立相互支持系统,实现助人自助;整合社区资源,多方联动介入;显着提升参与者的自信心和高血压自我管理能力。本次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小组的开展是一个实务探索的过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需继续探索与研究。
田翠翠[9](2020)在《基于半结构访谈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降压接受度及感受度的定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针刺降压的接受度和感受度,及影响其对针刺降压接受度和感受度的因素。方法:运用半结构化个体访谈法,围绕针刺前、针刺期间、针刺后三个环节中有可能会影响患者针刺降压接受度和感受度的因素设定访谈提纲。从前期“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石学敏针刺降压技术治疗高血压传承研究”以及天津市慢性疾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针刺治疗频次影响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的研究”课题招募的对象中,以目的性抽样方法结合方便抽样获取参与前期课题并成功接受针刺降压的高血压患者(即接受针刺降压的高血压患者)、虽满足入组条件却未参与到前期课题中的高血压患者或予以介绍针刺降压技术后仍不愿意接受针刺降压的高血压患者(即不接受针刺降压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动态抽样和信息饱和原则,取得受访者的知情同意,最终访谈了13名接受针刺降压的高血压患者和7名不接受针刺降压的高血压患者。访谈地点选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针灸科门诊。访谈过程中按照访谈提纲灵活掌握访谈问题,全程录音。对录音资料进行转录,将转录文本采用“主题分析法”、利用NVivo12软件进行分析,同时通过研究者内省来提高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将接受针刺降压与不接受针刺降压人群各自表达的接受与不接受的原因,设置为促进、抑制患者接受针刺降压的因素以及中间因素。并以此作为资料分析的基础,与13名接受针刺降压的受访者的访谈资料融合,形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针刺降压的接受度及影响其对针刺降压接受度因素”的主题并进行阐释。同理,分析13名接受针刺降压的受访者所述的对针刺降压感受的资料后,形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针刺降压的感受度及影响其对针刺降压感受度因素”的主题并进行阐释。结果:1.影响针刺降压接受度的因素抽提出3个主题,分别为促进患者接受针刺降压的因素、抑制患者接受针刺降压的因素、中间因素(可能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影响患者对针刺降压的接受)。促进因素:重视高血压、医师宣讲和朋友推荐、针刺后收获、复杂干预、针刺治疗的优点、高血压表现、高血压危害、药物因素;抑制因素:不了解针灸降压原理、不认为针刺可以降压、时间紧张、经济压力、针刺治疗的缺点;中间因素:既往针刺经历、期待、自我管理、针刺降压个人体验、对医院级别的要求。对高血压患者来说,重视高血压是内因,接受一种新的降压疗法,医师的宣讲和朋友的推荐无疑是高血压患者接受针刺降压的最主要的外因,其次为针刺时的心理疏导等复杂干预模式下给患者带来的针刺后收获;不了解针刺降压原理和不认为针刺可以降压则是其主要的抑制因素;而考虑到针刺降压带来的益处,经济时间成本以及针刺本身带来的疼痛、不便并不是抑制患者对针刺降压接受度的主要因素。2.经过资料分析后,参与针刺降压治疗的患者对针刺降压疗法的感受度良好。影响针刺降压感受度的因素可提取出4个主题,分别为期待、顾虑、体验、满意度。针刺降压疗法在受访者的认知中仍是一种降压新疗法,影响其感受度的因素有治疗前患者对针刺降压疗法的期待、顾虑;治疗期间患者的体验包括针刺人迎穴的感受、对针感的感知、针刺时心情、对医师技术水平的感知、对医师态度的感受;治疗结束后患者的满意度包括主观感受到的疗效、对针刺降压安全性的认知、是否达到了预期、顾虑是否仍然存在。其中影响其感受度的最主要因素为患者经治疗后主观感受到的疗效,其次为医师对患者的态度。结论:1.针刺降压接受度一般。重视高血压是促进高血压患者接受针刺降压的内因,医师宣解和朋友推荐是促进高血压患者接受针刺降压的最主要的外在因素,其次为针刺时的心理疏导等复杂模式干预下给患者带来的针刺后收获;不了解针刺降压原理和不认为针刺可以降压则是其主要的抑制因素;而考虑到针刺降压带来的益处,经济时间成本以及针刺本身带来的疼痛、不便并不是抑制患者对针刺降压接受度的主要因素。2.参与针刺降压治疗的患者对针刺降压疗法的感受度良好。虽个人感受不同,但总结受访者的回答,发现影响其感受度的最主要因素为患者经治疗后主观感受到的疗效,其次为医师对患者的态度。
文澍[10](2020)在《向死而生: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意义赋予》文中提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是世界范围内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属慢性疾病范畴,具有不可逆、终身性、病程长、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漫长的疾病治疗和适应过程其实也是患者不断和疾病较量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患者独特又现实的疾痛体验和疾痛经验。本论文围绕患者的疾痛体验和经验,探究他们到底经历着怎样的疾痛,这些疾痛又给他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带来了何种改变,他们对这些改变的看法和理解是什么样的,以及他们赋予这些疾痛和疾痛体验何种意义。具体来说,本研究以凯博文教授的“疾痛意义”为理论支撑,尝试运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研和访谈,深入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世界,倾听其疾痛叙事,探究其疾痛经验。第一部分从患者摇晃如摆渡般的身体状态入手,以身体状态的逐渐失控、重新控制和再度失控为时间线逻辑,来解读其疾痛意义系统的变化;第二部分通过描述其疾痛体验、疾病归因和疾痛隐喻,探究其复杂如缠丝般的治愈观念,建立其独特的个人苦难经历;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终末期肾病患者碎片化的日常生活世界,疾痛破坏了他们原来的生活世界,并对其自我认同造成困惑,为了适应新的生活节奏,他们不得不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管理;第四部分从生死及健康认识、寻找人生价值和感恩前行中探寻他们赋予疾痛的最终意义,就是活在当下,展望未来,实现真正的向死而生。本研究得出了十四位患者的疾痛意义内涵,研究发现,患者适应疾痛的过程就是他们给疾痛赋予意义的过程。尽管疾病和疾痛给他们的身心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和改变,但在严重的病残和死亡威胁面前,他们对生命和人生却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二、运动能使高血压患者少吃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动能使高血压患者少吃药(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循证构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方法 |
第一部分:拟定YMASP高血压管理初稿 |
第二部分:确定YMASP高血压管理终稿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青年高血压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克罗恩病患者创伤后成长体验的扎根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概述 |
(一) 研究背景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 创伤后成长研究现状 |
2. CD患者创伤后成长研究现状 |
(三) 研究目的 |
(四) 研究意义 |
二、研究方法 |
(一) 扎根理论概述 |
(二) 研究准备 |
1. 前期研究 |
2. 质性研究学习 |
3. 研究问题的来源 |
4. 研究者角色 |
5. 伦理考虑 |
(三) 研究对象 |
1.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2. 抽样方法 |
(四) 资料收集 |
1. 个人深度访谈 |
2. 其他资料 |
(五) 资料整理 |
(六) 资料分析 |
1. 编码 |
2. 不断比较 |
3. 撰写备忘录 |
(七) 严谨性 |
1. 同行讨论 |
2. 尽力避免研究者主观性 |
(八) 技术路线图 |
三、研究结果 |
(一) 访谈对象人口学及疾病资料 |
(二) CD患者创伤后成长过程 |
1. 核心范畴:重建患病后的自我 |
2. 范畴一: 经受患病痛苦 |
3. 范畴二: 接受患病事实 |
4. 范畴三: 与疾病共舞 |
5. 范畴四: 充实疾病外的生活 |
(三) CD患者创伤后成长表现及影响因素 |
1. 创伤后成长表现 |
2. 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 |
四、讨论 |
(一) CD患者的创伤后成长过程 |
1. 创伤后成长过程的核心范畴 |
2. 创伤后成长过程的四个阶段 |
(二) CD患者的创伤后成长表现 |
(三) CD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 |
(四) CD患者创伤后成长干预建议 |
1. 把握CD患者创伤后成长的阶段性特征,施以针对性临床干预策略 |
2. 加强CD患者社会支持体系 |
五、结论 |
(一) 研究结论 |
(二) 研究创新性 |
(三) 研究局限性 |
(四)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文献综述 炎症性肠病患者创伤后成长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动机性访谈在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3 现有研究局限性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5 操作性定义 |
第二章 社区老年人衰弱及健康现状调查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动机性访谈在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中的应用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1 主要结论 |
2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老年综合评估调查问卷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七日饮食记录表 |
附录7 七日运动记录表 |
附录8 预防跌倒宣传册 |
附录9 改善睡眠宣传册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汉日交传中笔记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及改进策略 ——以糖尿病科普访谈模拟口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交传笔记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判断标准 |
一 交传中笔记的重要性 |
二 交传中笔记的记录原则与评判标准 |
第二章 案例介绍 |
一 案例描述 |
二 笔者本场笔记的主要特征 |
(一)大部分用译入语记录 |
(二)较少使用符号和缩写 |
(三)忽略对源语的理解 |
(四)提前翻页的意识不足 |
第三章 笔记有效性不足的案例分析 |
一 笔记上精力分配过多 |
(一)对源语的理解不足 |
(二)脑记与笔记内容不一致 |
二 笔记系统及笔记书写方面的原因 |
(一)重复记录相同或相似信息 |
(二)笔记页面布局不合理 |
第四章 笔记有效性不足的改进策略 |
一 精力分配方面的改进策略 |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笔记 |
(二)减少脑记与笔记的不一致 |
二 笔记系统及笔记书写的改进策略 |
(一)运用缩写和简写 |
(二)注意翻页时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源语与译语的转写 |
(6)小组工作介入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研究 ——以S养老机构“高血压健康管理小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性 |
1.4.1 研究的重点 |
1.4.2 研究的难点 |
1.4.3 研究的创新性 |
1.5 文献综述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1.5.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健康管理 |
2.1.2 养老机构 |
2.1.3 高血压 |
2.1.4 小组工作 |
2.2 理论支撑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2.2 增能理论 |
2.2.3 社会支持理论 |
2.2.4 小组动力学理论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研究法 |
2.3.2 问卷调查法 |
2.3.3 访谈法 |
2.3.4 参与观察法 |
2.4 研究思路 |
第三章 养老机构高血压老人健康管理状况 |
3.1 S养老机构老年人基本情况 |
3.1.1 S养老机构概况——基础服务完善、医疗护理缺乏 |
3.1.2 S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状况——患病人数众多、高血压占比大 |
3.2 高血压老人特征及健康管理状况 |
3.2.1 高血压老人特征——年龄偏大、知识程度高、患病时间长 |
3.2.2 高血压老人健康管理状况——健康知识有所掌握、但执行能力较弱 |
3.3 小组工作介入高血压老人健康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
3.3.1 “互助自助”小组介入高血压老人健康管理的优势 |
3.3.2 外部现实条件为小组工作的介入提供了可行性 |
第四章 小组工作在高血压老人健康管理中的运用 |
4.1 小组工作方案的制定 |
4.1.1 小组理念 |
4.1.2 小组目标 |
4.1.3 组员招募 |
4.1.4 组员特征与需求 |
4.1.5 小组特征 |
4.1.6 小组计划 |
4.1.7 小组评估 |
4.2 小组工作的实施过程 |
4.2.1 第一节小组活动:初识“病”友 |
4.2.2 第二节小组活动:科学待“病” |
4.2.3 第三节小组活动:分享“病”慧 |
4.2.4 第四节小组活动:与“病”为友 |
4.2.5 第五节小组活动:“病”知巩固 |
4.2.6 第六节小组活动:笑别“病”友 |
第五章 小组工作介入的评估分析 |
5.1 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 |
5.2 服务对象需求满足评估 |
5.3 小组目标达成度评估 |
5.3.1 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提高 |
5.3.2 锻炼行为保持情况良好 |
5.3.3 同伴经验学习得到提升 |
第六章 小组工作介入的总结和反思 |
6.1 小组工作介入的总结 |
6.1.1 小组工作的介入有利于高血压老人健康管理需求的满足 |
6.1.2 社会支持网络的完善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
6.2 小组工作介入的反思 |
6.2.1 服务中存在的伦理困境 |
6.2.2 服务效果的持续性及成果的巩固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7)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正念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质量控制 |
5 伦理原则 |
结果 |
1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 |
2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况 |
3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的单因素分析 |
4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5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单因素分析 |
6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讨论 |
第二部分 正念减压疗法对焦虑抑郁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评价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技术路线图 |
5 质量控制 |
6 伦理学原则 |
结果 |
1 焦虑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结果分析 |
2 抑郁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结果分析 |
讨论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缩略词表 |
致谢 |
(8)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小组实务研究 ——以H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力提升小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老龄化背景下常见慢性病的病发与死亡率极高 |
2、医疗资源短缺迫切要求慢性病患者强化自我管理 |
(二)研究意义 |
1、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
2、促进社会工作在老年慢性病自我管理领域的发展 |
3、将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在小组工作中实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老年高血压等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相关研究 |
2、社会工作介入老年高血压自我管理的研究 |
(四)研究内容 |
1、对象与目标 |
2、思路与框架 |
(五)研究方法 |
1、问卷法 |
2、访谈法 |
3、观察法 |
二、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慢性病 |
2、高血压 |
3、自我管理 |
(二)理论基础 |
1、社会学习理论 |
2、小组动力学理论 |
三、H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与提升需求 |
(一)H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基本情况 |
1、社区概况 |
2、老年高血压患者概况 |
(二)H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 |
1、疾病医学自我管理意识薄弱 |
2、日常生活自我管理动力不足 |
3、社会支持与情绪认知管理欠佳 |
(三)H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需求 |
1、疾病医学管理层面:提升疾病医学管理能力 |
2、疾病日常生活管理层面:提高日常生活自我管理能力 |
3、疾病情绪认知管理层面:提升缓解负面情绪能力 |
四、H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小组的实务过程 |
(一)小组设计 |
1、小组基本信息 |
2、小组目标的设定 |
(二)组员招募与遴选 |
1、组员招募 |
2、组员遴选 |
(三)实施过程 |
1、形成期:建立信任,营造氛围 |
2、转折期:掌握技能,逐步赋权 |
3、成熟期:技能升级,组员主导 |
4、结束期:分享收获,保持进步 |
(四)成效评价 |
1、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
2、高血压疾病医学管理能力提升显着 |
3、高血压日常生活管理能力有一定提高 |
4、疾病情绪认知管理主要体现在自信心增强 |
5、服务满意度高 |
(五)不足与反思 |
1、小组成员的同质性不高 |
2、小组内容难度与组员能力匹配度欠佳 |
3、小组成员的激励不够及时 |
五、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能力提升小组成效的对策 |
(一)强调专业性,提高小组成效 |
1、精准把握需求,针对介入 |
2、搭建互助系统,实现互相支持 |
3、整合社区资源,多方联动介入 |
(二)注重艺术性,提高参与度与积极性 |
1、巧用生动语言,提高老年人主动参与意愿 |
2、注重小组互动,提高组员投入度 |
3、强调正强化,激发组员的主观能动性 |
(三)准确把握小组工作阶段性特征 |
1、小组筹备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
2、小组形成期:协助小组成员建立良好关系 |
3、小组转折期:激发小组凝聚力,促进学习 |
4、小组成熟期:加强互动,实现小组目标 |
5、小组结束期:进一步巩固小组成效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一)学术期刊文献 |
(二)学术着作 |
(三)学位论文 |
附件一 H社区老年人高血压自我管理需求调查问卷 |
附件二 高血压自我管理前测后测问卷 |
附件三 小组活动过程记录表 |
附件四 参加者意见反馈表 |
附件五 访谈提纲 |
致谢 |
附件 |
(9)基于半结构访谈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降压接受度及感受度的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设计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案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团队 |
2.3 研究对象 |
2.4 抽样方法 |
2.5 资料分析方法 |
3 研究实施 |
3.1 前期准备 |
3.2 访谈实施 |
3.3 资料收集与转录 |
3.4 资料分析 |
3.5 质量控制 |
3.6 技术路线图 |
4 结果 |
4.1 访谈对象基本资料 |
4.2 定性访谈结果 |
讨论 |
1 有关针刺降压接受度的讨论 |
1.1 针刺降压疗法的接受度和推广 |
1.2 复杂干预下针刺的整体效应 |
1.3 时间经济成本 |
2 有关针刺降压感受度的讨论 |
2.1 以患者为核心的疗效评价 |
2.2 适合针刺疗效评价的科研方法 |
2.3 不同研究中用以评价患者主观感受和症状改善的方法 |
2.4 医生服务态度 |
3 创新点 |
4 展望 |
5 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定性访谈法在中医医疗体系中的切入点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向死而生: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意义赋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意义 |
六、研究内容 |
第一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摆渡般的身体状态 |
第一节 症状的出现和加剧:逐渐失控的身体状态 |
一、主观感受的表层征兆 |
二、客观检查的医学体征 |
第二节 身体状态的控制:两种替代治疗方式 |
一、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 |
二、手术治疗:肾脏移植 |
第三节 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再度失控的身体状态 |
一、长年血透引发的并发症 |
二、肾脏移植引发的并发症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缠丝般的治愈观念 |
第一节 疾痛体验:产生对未知和死亡的惧感 |
一、疾病认知的茫然心理 |
二、必死性意识的侵入 |
第二节 疾病归因:可控的个体和不可控的宿命 |
一、内源性归因:形色各异的个体因素 |
二、外源性归因:神秘的外部力量作用 |
第三节 疾痛隐喻:疾病隐喻和道德隐喻 |
一、作为隐喻的疾病 |
二、疾病的道德隐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碎片化的日常生活世界 |
第一节 人生进程的破坏 |
一、终身伴随的时间禁制 |
二、不断压缩的活动空间 |
三、持续加剧的孤独感 |
第二节 自我认同的困惑 |
一、身体影响自我认同 |
二、“病人”和“正常人”的身份转换 |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
一、生活方式的自我管理 |
二、一个观察实例:Y先生的自我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意义赋予 |
第一节 正视死亡,向死而生 |
第二节 健康重要,身体第一位 |
第三节 重振旗鼓,寻找人生价值 |
第四节 常念感动,负恩前行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致谢 |
四、运动能使高血压患者少吃药(论文参考文献)
- [1]血压控制不良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自我管理干预效果研究[D]. 吴嘉敏.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2]基于循证构建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方案[D]. 陈相应.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克罗恩病患者创伤后成长体验的扎根理论研究[D]. 张晨.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动机性访谈在社区衰弱老年人个体化照护计划中的应用[D]. 张静. 兰州大学, 2021(09)
- [5]汉日交传中笔记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及改进策略 ——以糖尿病科普访谈模拟口译为例[D]. 郑玮.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4)
- [6]小组工作介入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研究 ——以S养老机构“高血压健康管理小组”为例[D]. 郝文丽. 沈阳化工大学, 2020(02)
- [7]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正念干预效果评价[D]. 杨华. 青岛大学, 2020(01)
- [8]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小组实务研究 ——以H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力提升小组为例[D]. 李淑玲.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基于半结构访谈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降压接受度及感受度的定性研究[D]. 田翠翠.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向死而生: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意义赋予[D]. 文澍.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