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幼龄期生产力及生态特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钟长水[1](2020)在《水土流失区福建含笑纯林与混交林生物量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比研究13年生的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生长量和生物量,探索了福建含笑与杉木混交林混交规律。结果表明:杉木和福建含笑行间混交林能产生较高的林分总生物量(111.17t/hm2),而杉木纯林只有107.27t/hm2,具有较好的长势。
张勇强[2](2020)在《杉木林下植物功能群构建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文中认为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速生用材常绿乔木树种之一,其林分结构单一、林地土壤质量下降、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发展林下植被是增加杉木林下植物多样性、提高土壤生产力、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近自然经营的杉木人工林为目标林,在调查比较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与杉木近自然林下植被多样性差异的基础上,将提升土壤养分有效性的豆科植物功能群与杉木林演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灌木植物功能群,引入到结构单一的人工林中,进而探究引入植物功能群后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引入灌木植物功能群和豆科植物功能群一年后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显着。不同林龄下,由于林地光照条件及林下灌草丰富度和多样性的不同,引入灌木植物功能群和豆科植物功能群的效果不同。(2)引入灌木植物功能群或豆科植物功能群增加了杉木林下的植物多样性,虽然未对土壤物理性质产生显着影响,但对杉木林下土壤养分含量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中龄林中,引入灌木植物功能群后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在表层土壤中显着高于引入豆科植物功能群,且二者显着高于对照组;近熟林下引入两类植物功能群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且豆科植物功能群对土壤养分有更明显的改善作用;成熟林中,引入灌木植物功能群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的含量有所提高,但引入豆科植物功能群对土壤养分影响不显着;过熟林中,引入豆科植物功能群对土壤养分的改善效果更加显着,且提高了土壤表层的速效养分含量。(3)两类植物功能群引入均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显着,且对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中龄林引入豆科植物功能群不仅增加了土壤细菌丰富度,且增加了细菌和真菌多样性;近熟林中,引入两类植物功能群后显着增加了土壤真菌多样性;成熟林中引入豆科植物功能群显着增加了土壤真菌丰富度,提高了土壤真菌多样性;过熟林中,引入两种功能群的植物后显着增加了土壤真菌丰富度,引入豆科植物功能群后显着增加了土壤细菌多样性,引入灌木植物功能群显着增加了土壤真菌多样性。
唐学君,肖舜祯,王伟峰,张旭东[3](2019)在《中亚热带典型杉阔混交林碳储量分配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样地实测法和森林固碳计量理论,分析杉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碳储量及分配特征,揭示经营杉阔混交林在固碳增汇方面的潜力优势。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从幼龄林到近熟林乔木层碳储量增加了64.97 t/hm2;土壤碳储量增加了18.23 t/hm2。在林龄、密度、立地等相近的情况下,杉阔混交林较杉木纯林的固碳潜力大。杉阔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碳储量差异显着(P<0.05),杉阔混交林在水土保持功能、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积累等方面更具优势。通过选择合适的混交树种、混交比例和造林密度可以明显增加植被碳储量和土壤有机碳储量,杉阔混交林经营是实现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途径。
邓超[4](2016)在《基于多功能经营的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公益林是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国土安全等生态需求为主体功能的森林,处在生态区位重要的杉木人工林被划分为生态公益林经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态公益林树种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低下,病虫害严重,使杉木生态公益林多功能效益低下。因此,提高生态公益林的多功能效益已经成为当前林业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结构决定功能,合理的调整林分结构,从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对林分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实现林分多功能效益的提高。本文以湖南省平江县福寿国有林场杉木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3个龄组18块样地的林分结构和多功能数据,从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物种多样性、固碳、生产力四个方面功能共18个指标,构建了多功能评价体系,对林分的结构特征和多功能进行分析,对林分进行空间结构优化,建立间伐优化方案和补植优化方案。林分空间结构优化后,再对增加3年生长期后3个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进行多功能分析与评价,并与优化前进行多功能对比分析,研究方法包括GIS技术应用、Weibull分布拟合、Delphi法、胸径加权Voronoi图、树种隔离程度分析、竞争分析、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分析、Delaunay三角网、ANOVA方差分析、LSD(最小显着差数法)多重比较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分述如下:(1)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结构分析。运用Weibull分布分析林分的直径和树高结构,结果表明:直径结构随龄组的增加标准差依次增大,幼龄林偏向小径阶,分布比较集中,中龄林、近熟林偏向中小径阶,分布相对离散。幼龄林中没有符合Weibull分布曲线的,中龄林的7号和10号样地以及近熟林的15和16号样地符合Weibull分布曲线。树高结构随龄组的变化标准差依次增大,幼龄林偏向幼树,分布集中,中龄林、近熟林偏向高树,分布集中,幼龄林4块、中龄林2块和近熟林2块符合Weibull分布函数,林分直径与树高分布不合理。采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进行空间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林分空间隔离程度整体偏低,竞争状态属于中等竞争,空间分布格局为团状分布,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不合理,需对空间结构进行结构优化。(2)杉木生态公益林多功能分析。从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物种多样性功能、固碳功能和生产力功能四个方面,对空间结构优化前杉木生态公益林进行多功能分析,结果表明: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的土壤持水量近熟林高于幼龄林和中龄林,且有显着性差异,土壤孔隙度随林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土壤容重随林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物种多样性功能随林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近熟林的物种多样性功能最高。林分固碳功能的乔木层、灌木层和枯枝落叶层碳储量随林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草本层碳储量呈递减趋势,土壤层碳储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生产力功能与固碳功能变化趋势一样。综合来看,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多功能整体偏低,没有充分发挥公益林的多功能效益。(3)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优化。以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为空间结构约束条件,构建杉木生态公益林间伐优化方案,以Delaunay三角网表示林木周围的空白区域为基础,将补植位置确定在林木构建的Delaunay三角网中面积最大的三角形的内心,并选取当地乡土树种为补植对象,提出杉木生态公益林补植优化方案,提高林分树种多样性,调整林分水平分布格局,减少林木竞争。进行空间结构优化后,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的空间结构都得到了优化,降低了林木竞争,林分水平分布格局趋于合理化,树种多样性显着提升。(4)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优化前后多功能对比分析。对3个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优化前林分多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林分年龄的增加经营样地的林分多功能效益得到显着提升,对照样地多功能提升效果不显着,部分功能有所下降。经营样地的土壤持水量和土壤孔隙度平均值分别提升了32.57%和8.40%,对照样地土壤持水量提升7.31%,土壤孔隙度下降13.99%,经营样地的土壤容重下降19%,对照样地土壤容重下降12.73%。经营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SDCI平均值相对于空间结构优化前提升了20.27%,对照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SDCI平均值降低了26.64%,说明通过对杉木生态公益林进行空间结构优化,对提升林分物种多样性有显着效果。地上部分固碳量经营样地提升28.19%,对照样地提升15.55%,土壤固碳量经营样地提升15.05%,对照样地提升3.51%,经营样地固碳能力提升高于对照样地。经营样地生产力相对于空间结构优化前提升21.64%,对照样地提升16.16%,经营样地提升效果显着。(5)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优化前后多功能评价。运用构建的杉木生态公益林评价体系,分别对空间结构优化前后杉木生态公益林进行多功能评价,结果表明:空间结构优化前多功能评价优等和良等水平的没有,中等水平的5块,近熟林有3块,幼龄林和中龄林各l块,差等的13块,占72.2%,幼龄林和中龄林居多。空间结构优化后良等的样地达到9个,其中经营样地的幼龄林2个,中龄林3个,近熟林3个,对照样地的近熟林1个,占整个杉木生态公益林的50%,差等的样地减少到3个,占整个杉木生态公益林的16.7%。这说明不同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多功能效益普遍偏低,杉木生长缓慢,林分结构不合理,通过优化林分空间结构,定期抚育间伐和乡土树种补植,杉木生态公益林的多功能效益得到显着提高。
林武星,郑郁善,朱炜[5](2015)在《闽北山地不同模式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的分形特征》文中研究指明运用分形理论研究了闽北山地不同模式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包括福建含笑与杉木1∶1行间混交林、1∶1株间混交林、福建含笑纯林和杉木纯林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阐明不同模式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的分形特征,建立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含量和结构体破坏率与分形维数回归模型,以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含量的分形维数与土壤各项具体的理化性质指标的关系式。结果显示: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与其分形维数呈负相关,而结构体破坏率与分形维数之间正相关;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的分形维数与其对应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存在显着回归关系。福建含笑与杉木1∶1行间混交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的分形维数均最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团聚体含量最高,土壤结构和稳定性最好。运用分形理论研究林地土壤肥力状况为林地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李晗[6](2015)在《中国杉木不同产区栽培制度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栽培制度是森林培育中一个重要问题,是林木如何科学合理种植的根本所在。构建科学、合理的杉木栽培制度才能使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从当前的研究和实践层面来看,对杉木栽培制度的研究目前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比较薄弱。因此,本研究提出构建杉木不同产区栽培制度的课题旨在对杉木分布栽培状况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以根据自然条件、生产力划分产区及不同立地条件划分的方法实现杉木不同产区栽培制度的归纳和构建,从而对今后杉木及其它树种的培育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章论述了本研究的背景、目标及意义,研究特色和创新点及相关概念;第二章主要对国内外林木栽培制度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了解该领域过去的研究路线以及最新动态。对我国杉木栽培制度和农业耕作制度的文献进行分析,以期通过这些文献综述积累本研究所需的理论、方法,确定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重点;第三章主要通过对林业经营模式的对比分析以及对杉木生长、发展的社会背景的全面思考,提出本研究的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第四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以自然条件、生产力划分不同产区及各产区不同立地条件划分的研究视角构建了杉木栽培制度研究的理论体系,对以自然条件划分的八个产区进行探讨,按照树种的多种功能用途,如肥土树种、耐旱耐贫瘠树种、速生丰产树种、防大气污染树种、珍稀濒危树种、珍贵用材树种、观赏树种等分类罗列出各个产区可与杉木混交或轮栽的树种,以及可在杉木林混作间种的粮食作物、蔬菜、经济作物、中草药类、菌类及绿肥作物等,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根据立地条件的好、中、差将已列出的树种及林下经济种类按照适生林地条件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从而为杉木栽培制度的构建及将来的实际应用等方面提供了便捷和更多选择性;第五章主要根据一些杉木栽培制度的实例,阐述和分析强调了杉木栽培制度构建的必要性,为杉木栽培制度的建立提供更多可行性和现实指导意义。构建杉木栽培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杉木产量、维护林地生态环境,杉木栽培制度的建立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资源,实现杉木林速生丰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培育杉木林的过程中,要做到林地资源高效利用,长短期效益相结合,低投入高回报,林地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从而形成科学健全的杉木栽培制度。
翁青青[7](2014)在《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木兰科主要珍贵树种用地区划》文中指出本研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学模型集成技术,以福建省现状林地、果园、茶园、荒草地、牧草地、裸土地以及沙地等为评价对象,在探讨建立厚朴、马褂木、观光木、福建含笑、深山含笑和乳源木莲等木兰科主要珍贵树种的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的基础上,利用趋势面分析、克里格或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模型建立评价因子空间及属性数据库,运用模糊隶属函数、层次分析、极限指标比较、加权指数和以及动态聚类分析等模型对福建省木兰科主要珍贵树种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在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基于用地适宜性、区位优越性、规模集中连片性相结合的原则,对福建省木兰科主要珍贵树种用地进行科学区划。评价结果表明:1.福建省适宜木兰科厚朴、马褂木、观光木、福建含笑、深山含笑和乳源木莲等珍贵树种种植用地面积分别占全省评价对象总面积的56.58%、76.38%、84.37%、55.29%、50.86%和97.25%。各树种高度适宜用地面积分别占相应树种适宜用地面积的21.89%,21.22%,21.44%,20.57%,15.58%和21.27%;中度适宜用地面积分别占相应树种适宜用地面积的63.14%,60.41%,58.92%,59.70%,80.94%和58.92%;一般适宜用地面积分别占相应树种适宜用地面积的14.97%,18.37%,19.63%,19.73%,3.48%和19.81%。可见,福建省适宜木兰科珍贵树种用地资源的质量较高,以高度和中度适宜用地占优势。2.福建省厚朴种植用地区划总面积4454123.36hm2,其中优先种植区、次优先种植区和一般种植区面积分别占全省厚朴种植用地区划总面积的7.77%、73.46%和21.36%,南平的光泽、浦城、武夷山、松溪、建瓯、延平和建阳,三明的沙县、泰宁和尤溪,龙岩的新罗、连城和漳平县(市)应作为福建省厚朴种植的优先发展区域。马褂木种植用地区划总面积5773240.84hm2,其中优先种植区、次优先种植区和一般种植区面积分别占全省马褂木种植用地区划总面积的25.90%、73.86%和0.24%,南平的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三明的沙县和尤溪,宁德的古田、柘荣和屏南县(市),应作为福建省马褂木种植的优先发展区域。观光木种植用地区划总面积4454123.36hm2,其中优先种植区、次优先种植区和一般种植区面积分别占全省观光木种植用地区划总面积的26.65%、73.46%和0.22%,南平的建瓯、延平、建阳和顺昌,龙岩的南靖、连城、新罗和漳平,三明的永安、清流、沙县和尤溪县(市)应作为福建省观光木种植的优先发展区域。福建含笑种植用地区划总面积4108817.17hm2,其中优先种植区、次优先种植区和一般种植区面积分别占全省福建含笑种植用地区划总面积的25.57%、74.01%和0.41%,南平的建瓯和延平,三明的沙县、永安、将乐和尤溪县(市)应作为福建省福建含笑种植的优先发展区域。深山含笑种植用地区划总面积3381245.81hm2,其中优先种植区、次优先种植区和一般种植区面积分别占全省深山含笑种植用地区划总面积的22.71%、76.93%和0.36%,南平的武夷山、邵武、光泽、建瓯、政和、延平和顺昌,龙岩的新罗、上杭、长汀和武平,宁德的屏南、寿宁和周宁等县(市)应作为福建省深山含笑种植的优先发展区域。乳源木莲种植用地区划总面积7220395.70hm2,其中优先种植区、次优先种植区和一般种植区面积分别占全省乳源木莲种植用地区划总面积的26.50%、73.24%和0.27%,南平的建瓯、邵武和延平,龙岩的连城和漳平,三明的永安和沙县(市)应作为福建省乳源木莲种植的优先发展区域。根据福建省木兰科主要珍贵树种用地适宜性评价和用地区划结果,在分析珍贵树种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福建省木兰科主要珍贵树种用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张龙辉,林玲,沈四通,李书平,荣俊冬,郑郁善[8](2013)在《福建含笑树干生长规律的研究》文中提出为福建含笑的资源开发和最大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选取平均木和采用树干解析法,研究福建含笑在与杉木混交的林分以及纯林林分中的树干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福建含笑在与杉木混交的林分中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比福建含笑纯林早1年,树高连年生长量早4年,材积连年生长量早3年,而且在前10年混交林的胸径、树高、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始终比纯林大,说明与杉木混交能够很好地促进福建含笑的生长,福建含笑与杉木是一组很好的混交树种。
黄兴亮[9](2012)在《福建含笑和杉木纯林及混交林中龄期生物量研究》文中提出为了解福建含笑和杉木混交对其中龄期生长量、生物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对福建省建瓯市中龄期福建含笑和杉木纯林及混交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含笑和杉木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了2.3%、2.9%和8.5%;混交林土壤肥力各指标较各树种纯林均有所提高;各林分总生物量以混交林为最高,其排序为:混交林(121.13 t/hm2)>杉木纯林(107.27 t/hm2)>福建含笑纯林(84.50 t/hm2)。
黄兴亮[10](2011)在《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中龄期生产力及其土壤性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福建建瓯13年生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混交比例,杉木:福建含笑=3:1)、杉木纯林和10年生福建含笑纯林为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取样和分析,研究不同林分的蓄积量、乔木层生物量、土壤性质、福建含笑树干曲线模型和干形,另外还研究、比较了人工林和天然林福建含笑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13 a生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的生产力与杉木纯林接近。13 a生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的单位面积蓄积量(209.83 m3·hm-2)只有杉木纯林的96.57%,但乔木层总生物量(112.13 t·hm-2)是杉木纯林的104.53%;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年平均蓄积生长量(16.14 m3·hm-2·a-1)为福建含笑纯林的1.37倍,但年平均乔木层总生物量增量(8.63 t·hm-2·a-1)仅为福建含笑纯林的1.02倍。福建含笑纯林虽然年平均蓄积生长量最小,但其年平均乔木层总生物量增量(8.45 t·hm-2·a-1)是杉木纯林的1.02倍。(2) 13 a生杉木-福建含笑混交林对表层土壤性质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与杉木纯林和福建含笑纯林相比,杉木-福建含笑混交林表层土壤(0-10 cm)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3.27%和7.85%,水解性N分别提高16.42%和23.68%,速效P分别提高1.15%和4.74%,速效K分别提高10.03%和14.29%,pH值分别提高5.80%和10.20%。(3)福建含笑人工林木材属轻,其人工林木材气干密度为0.462 g·cm-3,比天然林木材的气干密度小2.38%,木材组织结构比天然林木材稍疏松,但两者品质差别很小,不会影响到木材的用途。天然林与人工林福建含笑木材各向干缩系数和体积干缩系数均较小,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变形小。人工林福建含笑木材的综合强度为132.55 Mpa,接近天然林木材的134.26 Mpa,综合强度为低、接近中等,适合用作家具及室内装饰等非结构材料。(4)佟金权等(2000)提出的削度方程是最好的混交林和纯林福建含笑削度方程;混交林福建含笑的平均胸高形数0.520,大于纯林福建含笑(0.508),混交林福建含笑的平均高径比0.953,大于纯林福建含笑(0.652),尖削度小于纯林福建含笑。
二、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幼龄期生产力及生态特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幼龄期生产力及生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水土流失区福建含笑纯林与混交林生物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试验地概况 |
3 林分生长量和生物量调查研究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生长量分析 |
4.1.1 平均胸径分析 |
4.1.2 不同林分类型平均树高分析 |
4.1.3 不同林分类型材积分析 |
4.2 生物量分析 |
4.2.1 总生物量分析 |
4.2.2 不同部位生物量分析 |
4结语 |
(2)杉木林下植物功能群构建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杉木人工林地力退化的研究 |
1.2 林下植被、植物功能群的研究 |
1.2.1 林下植被 |
1.2.2 林下植被恢复生态系统的研究 |
1.2.3 植物功能群及物种多样性 |
1.3 人工林近自然化研究 |
1.4 研究内容 |
1.4.1 植物功能群的选择 |
1.4.2 植物功能群引入后的效应与评价 |
1.5 技术路线 |
2 基于杉木林下植物多样性调查的植物功能群选择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区域概况 |
2.2.2 研究方法 |
2.3 杉木人工林和近自然林植物多样性及土壤质量 |
2.3.1 植物多样性差异 |
2.3.2 土壤理化性质差异 |
2.3.3 微生物多样性差异 |
2.4 杉木密度林植物多样性及土壤质量 |
2.4.1 杉木密度林下物种组成及重要值 |
2.4.2 杉木密度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 |
2.4.3 杉木密度林土壤养分 |
2.5 植物功能群选择与配置 |
2.6 样地布设及种植方式 |
2.7 小结 |
3 植物功能群引入后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土壤样品采集 |
3.1.2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引入功能植物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3.2.2 引入功能植物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3.3 小结 |
4 植物功能群引入后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样品采集 |
4.1.2 高通量测序 |
4.1.3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4.2.2 群落组成分析 |
4.2.3 群落差异性分析 |
4.2.4 土壤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
4.3 小结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1.1 土壤性质与植物多样性调查 |
5.1.2 功能植物选择 |
5.1.3 功能植物引入后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
5.2 讨论 |
5.2.1 杉木人工林与近自然林土壤养分的差异 |
5.2.2 杉木人工林与近自然林下植被、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 |
5.2.3 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下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
5.2.4 杉木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 |
5.2.5 引入植物功能群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5.2.6 引入植物功能群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5.2.7 不同林龄下引入植物功能群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5.2.8 引入不同植物功能群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致谢 |
(3)中亚热带典型杉阔混交林碳储量分配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乔木层碳储量分配特征 |
2.2 土壤碳含量及碳储量垂直分布特征 |
2.3 总碳储量分配特征 |
2.4 纯林与混交林碳储量差异性 |
3 杉阔混交林配置模式及其固碳潜力 |
4 结论 |
(4)基于多功能经营的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研究进展 |
1.3.1 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
1.3.2 林分补植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
1.4 林分多功能研究进展 |
1.5 研究内容 |
1.5.1 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结构与多功能分析 |
1.5.2 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方案 |
1.5.3 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结构优化前后多功能对比分析 |
1.6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自然地理情况 |
2.1.2 森林资源现状 |
2.2 数据来源 |
2.2.1 样地设置与与数据调查 |
2.2.2 数据处理 |
3 研究方法 |
3.1 林分结构分析方法 |
3.1.1 林分胸径与树高结构分析方法 |
3.1.2 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 |
3.2 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方法 |
3.2.1 林分间伐空间结构优化方法 |
3.2.2 林分补植空间结构优化方法 |
3.3 多功能分析方法 |
3.3.1 多功能指标构建方法 |
3.3.2 多功能指标计算方法 |
3.3.3 多功能对比分析方法 |
4 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结构与多功能分析 |
4.1 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结构分析 |
4.1.1 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直径结构分析 |
4.1.2 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树高结构特征分析 |
4.1.3 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
4.2 林分多功能分析 |
4.2.1 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
4.2.2 物种多样性功能分析 |
4.2.3 固碳功能分析 |
4.2.4 生产力功能分析 |
4.3 杉木生态公益林多功能评价 |
4.4 小结 |
5 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方案 |
5.1 林分空间结构间伐优化方案 |
5.1.1 间伐木选择基本原则 |
5.1.2 间伐优化措施 |
5.1.3 间伐流程图 |
5.2 林分空间结构补植优化方案 |
5.2.1 补植优化措施 |
5.2.2 补植流程图 |
5.3 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优化经营结果 |
5.4 林分空间结构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
5.5 小结 |
6 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优化前后多功能对比分析 |
6.1 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对比分析 |
6.2 物种多样性功能对比分析 |
6.3 固碳功能对比分析 |
6.4 生产力功能对比分析 |
6.5 空间结构优化后杉木生态公益林多功能评价 |
6.6 小结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5)闽北山地不同模式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的分形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团聚体含量及结构体破坏率关系 |
2.2 不同模式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 |
2.3 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与土壤肥力表征指标关系 |
3 讨论与结论 |
(6)中国杉木不同产区栽培制度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基本框架 |
1.4 研究特色和主要创新点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5.1 杉木栽培制度 |
1.5.2 杉木不同产区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林木栽培制度的研究现状 |
2.2 我国杉木栽培制度研究现状 |
3 杉木不同产区栽培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 |
3.1 指导思想 |
3.1.1 “木材培育”论 |
3.1.2 森林永续利用理论 |
3.1.3 林业分工理论 |
3.1.4 “近自然林业”理论 |
3.1.5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
3.1.6 杉木栽培制度构建指导思想 |
3.2 原则 |
3.2.1 高生产力的原则 |
3.2.2 生态系统稳定的原则 |
3.2.3 区域比较优势原则 |
3.2.4 高效原则 |
3.2.5 市场需求原则 |
3.3 依据 |
3.3.1 地带性依据 |
3.3.2 长期与短期效益结合依据 |
3.3.3 地力长期维护依据 |
3.3.4 绿色成本换算依据 |
3.3.5 林地高效利用依据 |
4 杉木栽培制度构建方法 |
4.1 以自然条件划分的产区的杉木栽培制度构建 |
4.1.1 杉木北带 |
4.1.1.1 秦巴山区 |
4.1.1.2 伏牛山南坡、桐柏山、大别山地区 |
4.1.2 杉木中带 |
4.1.2.1 滇南地区 |
4.1.2.2 湘西南地区及黔东南清水江流域 |
4.1.2.3 两湖沿江丘陵、台地滨湖亚区 |
4.1.2.4 赣浙闽中低山亚区 |
4.1.2.5 南岭山地亚区 |
4.1.3 杉木南带 |
4.2 以生产力划分的产区的杉木栽培制度构建 |
4.2.1 中心产区 |
4.2.2 一般产区 |
4.2.3 边缘产区 |
4.3 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杉木栽培制度构建 |
4.3.1 秦巴山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杉木栽培制度构建 |
4.3.2 伏牛山南坡、桐柏山、大别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杉木栽培制度构建 |
4.3.3 滇南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杉木栽培制度构建 |
4.3.4 湘西南地区及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杉木栽培制度构建 |
4.3.5 两湖沿江丘陵、台地滨湖亚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杉木栽培制度构建 |
4.3.6 赣浙闽中低山亚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杉木栽培制度构建 |
4.3.7 南岭山地亚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杉木栽培制度构建 |
4.3.8 杉木南带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杉木栽培制度构建 |
5 杉木栽培制度构建实例分析 |
5.1 福建泰宁城关林场杉木薏米复合经营模式分析 |
5.2 闽北山区杉木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分析 |
6 结论与讨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木兰科主要珍贵树种用地区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1 具体树种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现状 |
1.2 具体树种用地区划研究现状 |
1.3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
2 研究思路及目的 |
3 研究区概况 |
3.1 气候 |
3.2 地质地貌 |
3.3 土壤 |
3.4 水文 |
3.5 植被 |
4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
4.1 技术路线 |
4.2 方法步骤 |
4.2.1 基础资料收集 |
4.2.2 评价对象及其分布图空间数据库建立 |
4.2.3 木兰科主要珍贵树种用地适宜性评价 |
4.2.4 福建省木兰科主要珍贵树种用地区划 |
4.2.5 面积统计汇总 |
4.2.6 图件编制输出 |
5 福建省木兰科主要珍贵树种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
5.1 福建省木兰科主要珍贵树种适宜用地数量及其分布 |
5.1.1 厚朴适宜用地数量及其分布 |
5.1.2 马褂木适宜用地数量及其分布 |
5.1.3 观光木适宜用地数量及其分布 |
5.1.4 福建含笑适宜用地数量及其分布 |
5.1.5 深山含笑适宜用地数量及其分布 |
5.1.6 乳源木莲适宜用地数量及其分布 |
5.2 福建省木兰科主要珍贵树种适宜用地质量及其分布 |
5.2.1 厚朴适宜用地质量及其分布 |
5.2.2 马褂木适宜用地质量及其分布 |
5.2.3 观光木适宜用地质量及其分布 |
5.2.4 福建含笑适宜用地质量及其分布 |
5.2.5 深山含笑适宜用地质量及其分布 |
5.2.6 乳源木莲适宜用地质量及其分布 |
6 福建省木兰科主要珍贵树种用地区划分析 |
6.1 厚朴用地区划分析 |
6.2 马褂木用地区划分析 |
6.3 观光木用地区划分析 |
6.4 福建含笑用地区划分析 |
6.5 深山含笑用地区划分析 |
6.6 乳源木莲用地区划分析 |
7 福建省木兰科主要珍贵树种用地资源可持续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
7.1 珍贵树种经营现状与存在问题 |
7.1.1 林分结构不合理,珍贵树种资源短缺 |
7.1.2 缺乏优惠政策引导,林农种植的积极性不高 |
7.1.3 珍贵树种研发周期长且难度大,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
7.1.4 缺乏科学用地区划资料,用地布局存在盲目性 |
7.2 可持续利用对策 |
7.2.1 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发展木兰科珍贵树种 |
7.2.2 加大科技投入,为发展木兰科珍贵树种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
7.2.3 适地适树,科学布局,建设适度规模的木兰科珍贵树种生产基地 |
7.2.4 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木兰科珍贵树种适宜用地资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图1 福建省厚朴用地适宜性评价图 |
附图2 福建省马褂木用地适宜性评价图 |
附图3 福建省观光木用地适宜性评价图 |
附图4 福建省福建含笑用地适宜性评价图 |
附图5 福建省深山含笑用地适宜性评价图 |
附图6 福建省乳源木莲用地适宜性评价图 |
附图7 福建省厚朴种植用地区划图 |
附图8 福建省马褂木种植用地区划图 |
附图9 福建省观光木种植用地区划图 |
附图10 福建省福建含笑种植用地区划图 |
附图11 福建省深山含笑种植用地区划图 |
附图12 福建省乳源木莲种植用地区划图 |
(8)福建含笑树干生长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3.1 调查方法 |
1.3.2 截取圆盘 |
1.3.3 试验仪器 |
1.3.4 计算方法 |
1.3.5 内业测量和数据整理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胸径生长规律 |
2.1.1 纯林胸径生长过程 |
2.1.2 混交林胸径生长过程 |
2.1.3 纯林与混交林胸径生长过程比较 |
2.2 树高生长规律 |
2.3 材积生长规律 |
2.3.1 纯林材积生长过程 |
2.3.2 混交林材积生长过程 |
2.3.3 纯林和混交林材积生长过程比较 |
3 结论 |
4 讨论 |
(9)福建含笑和杉木纯林及混交林中龄期生物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福建含笑和杉木纯林及混交林生长量 |
3.2 福建含笑和杉木纯林及混交林土壤肥力 |
3.3 福建含笑和杉木纯林及混交林生物量 |
3.4 不同林分平均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 |
4 结论与讨论 |
(10)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中龄期生产力及其土壤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混交林研究进展 |
1.2 福建含笑研究进展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试验地概况 |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3.1 乔木层生物量 |
3.2 木材和土壤取样 |
3.3 样品分析方法 |
3.3.1 土壤性质分析 |
3.3.2 木材性质分析 |
3.4 干曲线方程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及其纯林生长量与生物量 |
4.1.1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及其纯林胸径生长过程 |
4.1.2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及其纯林树高生长过程 |
4.1.3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及其纯林单株材积生长过程 |
4.1.4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及其纯林乔木层生物量特征 |
4.2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及其纯林土壤性质 |
4.2.1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及其纯林土壤有机质和pH |
4.2.2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及其纯林土壤水解性氮、速效磷和速效钾 |
4.2.3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及其纯林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 |
4.2.4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及其纯林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 |
4.3 福建含笑木材性质 |
4.3.1 福建含笑人工林和福建含笑天然林木材的密度 |
4.3.2 福建含笑人工林和福建含笑天然林木材的干缩性 |
4.3.3 福建含笑人工林和福建含笑天然林木材的吸水性 |
4.3.4 福建含笑人工林和福建含笑天然林木材的力学性质 |
4.4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对福建含笑干形影响 |
4.4.1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中福建含笑削度方程的选择 |
4.4.2 福建含笑纯林中福建含笑削度方程的选择 |
4.4.3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与纯林中福建含笑干形比较 |
5 结论与讨论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幼龄期生产力及生态特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土流失区福建含笑纯林与混交林生物量比较研究[J]. 钟长水. 绿色科技, 2020(24)
- [2]杉木林下植物功能群构建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D]. 张勇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01)
- [3]中亚热带典型杉阔混交林碳储量分配特征[J]. 唐学君,肖舜祯,王伟峰,张旭东.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9(04)
- [4]基于多功能经营的杉木生态公益林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邓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2)
- [5]闽北山地不同模式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的分形特征[J]. 林武星,郑郁善,朱炜. 热带作物学报, 2015(12)
- [6]中国杉木不同产区栽培制度初步研究[D]. 李晗.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8)
- [7]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木兰科主要珍贵树种用地区划[D]. 翁青青.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1)
- [8]福建含笑树干生长规律的研究[J]. 张龙辉,林玲,沈四通,李书平,荣俊冬,郑郁善. 农学学报, 2013(09)
- [9]福建含笑和杉木纯林及混交林中龄期生物量研究[J]. 黄兴亮.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2(03)
- [10]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中龄期生产力及其土壤性质研究[D]. 黄兴亮. 福建农林大学,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