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郑博文,李海凤,吴涛,刘勇,任杰[1](2021)在《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假阳性诊断的细胞学及超声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FNA)假阳性诊断病例的细胞学及超声特征, 探讨能否提高其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FNA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假阳性诊断病例的基本资料、甲状腺超声检查资料、FNA资料、细胞学判读及手术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FNA的患者共2 626例, 共活检2 971个结节。1 061个结节(35.7%)进行手术病理诊断, 817个结节(77.0%)手术病理诊断为恶性, 748个结节(70.5%)细胞学判读为Bethesda报告系统(TBSRTC)Ⅴ~Ⅵ类。以TBSRTC Ⅴ类或Ⅵ类定义为细胞学判读阳性, 共21例患者23个甲状腺结节为假阳性诊断, 细胞学判读均为TBSRTC Ⅴ类, 其假阳性诊断率为9.4%。18例患者(85.7%)甲状腺功能正常, 13例患者(61.9%)甲状腺相关抗体阴性。所有结节在细胞学上均表现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部分核特征, 但尚不足以作出明确恶性诊断(TBSRTC Ⅵ类)。16个结节(69.6%)超声判断为ACR TI-RADS 2~4级, 12个结节(52.2%)判断为C-TIRADS 3~4A类或超声良性, 所有结节(100%)均未发现可疑颈部淋巴结。结论细胞学特征的重叠是甲状腺结节FNA假阳性诊断的主要原因。超声特征信息在降低假阳性诊断方面可能有一定作用。
王军,赵新燕,任杰,周丰艺[2](2021)在《甲状腺结节常规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甲状腺是人体重要内分泌器官,对人体内分泌调节有重要作用。甲状腺结节是内分泌系统病变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按性质可分为良性与恶性,良性者居多。近年来,研究指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增高,甲状腺癌占所有癌症发病率的1%~5%,隐匿性强,女性显着多于男性,发病多在中年,并有年轻化的趋势[1,2]。甲状腺癌对患者的健康有极大的影响,尽早确定结节性质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常规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结节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其基于结节内部特征等声像图信息对结节性质进行评估,特异度高但敏感度低,且存在一定的漏诊率[3,4]。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作为微创诊断技术近年来开展较多,
张凤艳[3](2021)在《能谱CT定量分析及影像组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甲状腺乳头状癌CT诊断的多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多种CT征象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且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2人,共101枚甲状腺结节,包括49枚甲状腺乳头状癌、52枚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在所有结节中分析并记录以下8种CT表现,包括结节位置、大小、形态、微小钙化、囊性改变、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及增强后病变模糊征。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的独立危险因素征象,并计算单征象及多征象联合在PTC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微小钙化、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增强后病变模糊征四种CT征象在PTC与NG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及增强后病变模糊征均与PTC有关,比值比(odds ratio,OR)分别为27.374(95%CI 5.871127.636)、28.587(95%CI4.139197.460)和4.315(95%CI 0.85821.694)。单一CT征象来判断PTC灵敏度最高的是不规则低密度环征,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分别为87.8%,92.3%,90%,0.80,11.4。特异度最高的为边缘缺损征,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分别为75.5%,96.2%,86.1%,0.72,19.9。通过三种征象联合模型对PTC进行判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及似然比分别为87.8%,94.2%,91.1%,0.82,15.1。结论:不规则低密度环征、边缘缺损征及增强后病变模糊征在PTC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多种征象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PTC诊断的准确性。第二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和CT检查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性评价超声、CT及其联合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检索Medline(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使用超声和CT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研究。主要结果为基于颈水平或基于患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比值比(diagnostic odds ratios,DORs)。次要结果是基于中央区和外侧区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DORs。结果:14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6167例患者,11601枚颈部淋巴结。基于颈水平分析,得出超声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是0.35(95%CI 0.34-0.37),0.95(95%CI 0.94-0.95),13.94(95%CI 9.34-20.82),CT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是0.46(95%CI 0.44-0.47),0.88(95%CI 0.87-0.89),7.24(95%CI 5.46-9.62),超声和CT联合检查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为0.51(95%CI 0.49-0.52),0.85(95%CI 0.84-0.86),6.01(95%CI 3.84-9.40)。基于患者的分析中得到的超声检查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是0.41(95%CI 0.36-0.46),0.92(95%CI 0.89-0.94),7.56(95%CI 4.08-14.01),CT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DORs分别是0.49(95%CI 0.44-0.54),0.91(95%CI 0.89-0.94),9.40(95%CI 5.79-15.27),超声和CT联合检查的合并敏感性、特异性及DORs分别为0.64(95%CI 0.57-0.71),0.83(95%CI 0.77-0.88),8.59(95%CI 5.37-13.76)。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术前CT在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起到了对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作用,尤其是外侧区和基于患者的分析。CT和超声检查都可以作为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有效影像技术。第三部分光谱CT定量参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目的:评价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与常规CT形态学参数术前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术前行颈部光谱双能量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为PTC者,根据淋巴结选取标准,选取相应颈水平轴位短径>5mm的淋巴结。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其分为三组,其中34例PTC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95枚(组1),非转移淋巴结55枚(组2)。16例PTC病理证实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63枚(组3)。另选取甲状腺良性病变15例作为良性增生组,淋巴结73枚(组4)。分析各组淋巴结常规CT形态学特点并比较平扫、动脉期、静脉期PTC转移、非转移性淋巴结及良性病变淋巴结的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及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值(Z-effective normalized,Zeff-N)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得出转移淋巴结NIC、λHU及Zeff-N值临界值及其诊断效能,并与形态学参数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1、PTC中转移淋巴结动脉期和静脉期测得的光谱曲线斜率(λHU)、标准化碘浓度(NIC)和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Zeff-N)均明显高于非转移淋巴结。2、检测转移淋巴结的最佳参数为动脉期λHU和动脉期NIC,当动脉期λHU>2.945时,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0.811,0.906,0.875,0.855,0.717;当动脉期NIC>0.215时,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0.642,0.966,0.939,0.769,0.608。与形态学分析相比,动脉期λHU具有较高的灵敏度(0.811 vs.0.789),动脉期NIC具有明显增高的特异性(0.966 vs.0.521)。结论:光谱成像定量参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第四部分CT影像组学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应用研究目的:评价影像组学特征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性能;探讨结合影像组学、CT主观诊断及临床危险因素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从而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147例纳入本研究,所有PTC均为单发病灶,按7:3的比例随机分组(训练队列:n=103例;验证队列:n=44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腺瘤(Thyroid adenoma,TA)、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等临床资料。依据手术病理分为淋巴结(Lymph Node,LN)转移组和未转移组。2、由三名分别从事头颈影像诊断3年、7年及15年的医师根据CT征象独立评估PTC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有转移,可疑转移和无转移三类。3、应用ITK-SNAP软件手动逐层勾画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的PTC癌灶感兴趣区域(ROI),提取基于高通量、多层次的影像组学特征(包括一阶强度特征、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和高维小波特征,各期851个组学特征,每例病人共计2553个组学特征)。通过采用上采样,Z-score和均数标准化及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对特征数据进行预处理。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筛选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多元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方法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CT主观诊断模型及联合模型,比较各模型的诊断效能。4、结合影像组学特征、CT主观诊断及临床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列线图(Nomogram)。采用校正曲线评估诺模图。采用决策曲线比较各预测模型在临床诊断中的预期受益。结果:1、一般资料及病灶特征:年龄、部位、包膜侵犯、前后径、左右径、纵横比、CT诊断1(15年经验医师)及CT诊断2(7年经验医师)在PTC患者LN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520、7.554、15.650、18.693、15.506、13.924、30.093、11.552,P均<0.05)。采用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特征构建3种临床模型。2、影像组学模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预测性能良好(训练和验证队列,P<0.01)。在验证组中,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和三期组合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医师的主观诊断(AUC,0.788,0.788,0.783,0.792vs.0.765)。组学与临床联合模型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优于医师主观诊断及其他临床模型(AUC,0.848 vs.0.765,0.735,0.71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CT诊断1、年龄、前后径、纵横比是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优势比分别为1.455、-1.301、2.544、1.456,P均<0.01),由此构建临床列线图。4、预测模型示:在临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中添加影像组学特征后提高了训练组中的预测效能(AUC由0.857提高至0.907);在验证组中得到了证实(AUC由0.783提高至0.835)。两个队列中校正曲线与标准曲线比较吻合。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联合模型在预测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方面提供了最大的诊断收益。结论:影像组学与临床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放射科医师;在临床列线图中添加了影像组学特征提高了PTC患者颈部LN转移的术前预测效能,CT影像组学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评估提供了潜在无创的技术方法。
陈花[4](2021)在《不同超声分类系统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三种超声分类系统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价值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2017年美国放射学会颁布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 TI-RADS)、2016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美国内分泌学会/意大利临床内分泌协会联合发布《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简称AACE/ACE/AME指南)和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颁布的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分层指南(简称ATA指南)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和推荐细针穿刺活检的不必要活检率。资料和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并行甲状腺手术切除或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1254例患者共1254个结节的资料,并将结节分别按照三种超声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以组织病理及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根据约登指数选取最佳诊断临界值,比较三种超声分类方法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和推荐细针穿刺活检的不必要活检率。结果:1.总共1254个结节纳入研究,669个(53.35%)结节为良性,585个(46.65%)结节为恶性,结节超声特征实性的恶性率(64.4%)显着高于囊性为主、实性为主(8.4%、7.6%);极低回声、低回声的恶性率(91.3%、72.3%)显着高于等/高回声(10.6%);边缘不规则的恶性率(85.3%)显着高于边缘规则(17.5%);微钙化的恶性率(87.4%)高于粗钙化(39.4%)及无钙化(28.4%);纵横比≥1的结节恶性率(83.8%)显着高于纵横比<1(2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ACR TI-RADS超声分类评估中TR1类、TR2类、TR3类、TR4类、TR5类的恶性率分别为0%(0/34)、2.23%(3/134)、4.09%(15/366)、49.10%(55/112)、84.21%(512/608),各类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ACE/ACE/AME指南分类评估中低风险病变、中等风险病变、高风险病变的恶性率分别为0.59%(31/522)、34.82%(39/112)、82.93%(515/621),各类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TA指南分类评估中良性、极低度可疑恶性、低度可疑恶性、中度可疑恶性和高度可疑恶性的恶性率分别为0%(0/22)、1.85%(3/159)、10.65%(36/338)、27.35%(32/117)、83.58%(514/615),各类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ACR TI-RADS超声分类的良恶性最佳诊断截断点为TR4类,AACE/ACE/AME指南的良恶性最佳诊断截断点为高等风险病变,ATA指南的良恶性最佳诊断截断点为高度可疑恶性,分别以此计算三种超声分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Youden指数及曲线下面积(AUC),ACR TI-RADS分类为96.92%、77.13%、51.4%、99.0%、86.52%,0.740,0.905;AACE/ACE/AME指南为88.03%、84.16%、58.1%、96.6%、85.96%,0.721,0.883;ATA指南为87.86%、85.05%、59.5%、96.6%、86.28%,0.729,0.886;ACR TI-RADS分类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且准确度最高,ATA指南有最高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ACR TI-RADS分类与ATA指南及AACE/ACE/AME指南AU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CR TI-RADS分类推荐FNA结节数为600个,其中良性结节数为263个,不必要活检率为43.83%,AACE/ACE/AME指南推荐FNA结节总数为642个,其中良性结节数为317个,不必要活检率为49.37%,ATA指南推荐FNA结节总数为649个,其中良性结节数为331个,不必要活检率为51.00%。ACR TI-RADS分类与ATA指南、AACE/ACE/AME指南推荐细针穿刺的不必要活检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超声分类系统对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ACR TI-RADS分类的整体诊断效能优于ATA指南和AACE/ACE/AME指南,ACR TI-RADS分类比ATA指南和AACE/ACE/AME指南推荐细针穿刺的不必要活检率更低,ACR TI-RADS分类对推荐细针穿刺可疑结节的鉴别比ATA和AACE/ACE/AME指南更准确。第二部分:ACR TI-RADS分类诊断伴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结节良恶性价值目的:探讨2017年美国放射学会(ACR)推荐的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基于二维超声征象对鉴别伴桥本氏甲状腺炎(HT)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并行甲状腺手术切除的105例合并HT甲状腺结节(共146个)的超声资料,采用2017年ACR TI-RADS分类对结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包括结节成分、回声、形态、边缘及局灶性强回声进行评分和分类,将病灶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对2组各超声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ACR TI-RADS分类评分诊断伴HT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AUC。结果:1.146个结节中,68个恶性结节,78个良性结节,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在成分、回声、形态、边缘、局灶性强回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局灶性强回声特征中,无强回声或大彗星尾、点状强回声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粗钙化、周边或环形钙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采用2017年ACR TI-RADS分类诊断伴HT甲状腺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5(P<0.001),最佳临界评分为4.5分,灵敏度92.6%,特异度84.6%,准确度88.36%。结论:ACR TI-RADS分类基于二维超声征象鉴别伴HT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较高准确性,简单易行,便于临床实际应用。
姜金汐[5](2021)在《FNA洗脱液中Midkine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检测FNA洗脱液中Midkine(MK)及其相关比值的表达水平,评估这些指标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于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行术前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患者217例,其中173名患者行甲状腺病损切除术,共收集242枚结节。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甲状腺结节FNA洗脱液样本中Midkine的表达水平,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甲状腺球蛋白和游离甲状腺素的表达水平。根据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和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发布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将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结果和超声结果进行分类。分析各检测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一步探究各指标、超声检查和FNAC检查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等。结果:1、根据病理学结果分析Midkine及其相关比值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表达差异。MK/TG和MK/FT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水平比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显着升高(P<0.05),而TG、FT4和FT4/MK在PTC中的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2、Midkine及其相关比值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MK/TG和MK/FT4都在肿瘤最大径为1-2cm和2-4cm的PTC中表达水平升高(P=0.009,P=0.001),二者在侵透被膜和侵犯周围组织及带状肌的PTC中表达水平也升高(P=0.001,P=0.003);此外,MK/TG随着T分期的增加而表达升高(P=0.002),MK/FT4在T分期中也存在差异表达(P=0.002);然而,仅MK/FT4在N1分期中的表达水平升高(P=0.025)。3、根据ROC曲线结果评估Midkine相关指标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MK/TG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19,最佳阈值为55.57ng/mg,而MK/FT4的AUC为0.677,最佳阈值为0.11μg/pmol,二者AUC无统计学差异(P=0.91)。MK/TG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8%、87%和62%,MK/FT4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4%、91%和50%,尽管MK/TG比MK/FT4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是MK/FT4比MK/TG具有更高的特异性。4、评估各指标在术前辅助FNAC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Midkine及其相关比值在不同FNAC分类中差异表达(P<0.05),差异主要来源于II类和VI类结节。然而,对于FNA I,III和V类结节,FNAC联合MK/FT4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和96%,比单独应用FNAC的灵敏性(91%)和准确性(92%)更高。但是FNAC联合MK/TG并没有提高FNAC的诊断效能。5、评估各指标在术前辅助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与单独应用ACR TI-RADS相比,ACR TI-RADS联合MK/TG时灵敏性(91%vs.83%)和准确性(88%vs.83%)更高,但特异性较低(65%vs.74%),ACR TI-RADS联合MK/FT4与联合MK/TG的结果一致。结论:1、MK/FT4和MK/TG对PT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可考虑作为诊断PTC的潜在的新型肿瘤标志物。2、对于FNA I,III和V类结节,MK/FT4较MK/TG更适合作为FNAC的辅助诊断方法。3、MK/FT4和MK/TG都可以作为超声检查的辅助诊断方法。
周武琳,程晓明,吕俊远,侯泽宇,刘胜珊[6](2021)在《基于FNAB的分子检测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随着各种检测技术的相继问世,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上升。尽管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但良恶性病变之间的判定仍然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对于所有可疑甲状腺结节患者均应进行颈部超声检查。甲状腺超声可评估结节特征,某些甲状腺结节具有可疑恶性超声征象。然而,这些特征缺乏准确性,无法明确诊断结节的良恶性。目前的指南仍然推荐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FNAB)作为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首选检查。FNAB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诊断方法,由于其创伤小,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用于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已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之一。近年来国内关于FNAB的报道日益增多,国内外指南关于FNAB指征尚有争议,同时由于其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FNAB技术的全面实施需要严格把握指征及准确判读穿刺病理结果。FNAB虽然是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最常用的诊断技术,但仍有灰区结节需要进一步诊断研究。为了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指南推荐术前可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FNAB作为一个简单且相对无创的技术,但也可产生相应的并发症,FNAB的并发症主要与甲状腺结节的位置、穿刺针的直径、穿刺医师的操作经验等因素相关,严重程度较轻,多呈自限性。对于FNAB无法诊断或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病变或滤泡性病变,学者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新的方法来精确地诊断甲状腺癌。分子生物学方法是目前的最佳选择。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检测特定甲状腺肿瘤易感基因的驱动突变来确认甲状腺肿瘤活检的恶性程度,如BRAF和RAS癌基因突变、RET/PTC重排和TERT突变检测,从而提高术前诊断效率。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局部淋巴结,虽然FNAB对异常淋巴结有诊断价值,但小或囊性淋巴结可能由于缺乏肿瘤细胞而无法诊断。检测可疑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活检冲洗液中甲状腺球蛋白含量可作为细胞学诊断的辅助手段。笔者认为FNAB联合分子生物学的多层次诊断体系可提高术前诊断的精准性,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赵聪[7](2021)在《甲状腺结节的中医证型与FNAB、超声及甲功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较常见疾病,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提高等因素使得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西医可通过各种临床诊断技术对甲状腺结节的存在及性质进行较明确的诊断,但其对诊断为良性的结节或没有手术指征的结节多以定期随诊为主,药物、手术及其他治疗方式多有较明显的副作用,不能完全满足患者心理及生理预期。甲状腺结节属于中医“瘿病”的范畴,中医在整体辨证的指导思想下可对各个时期的甲状腺结节患者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安全有效的干预。但中医辨证多受个人经验的影响,可能会对中医疗效存在负面影响。本研究通过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现代诊断技术结果进行观察,以探求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中西医更好的结合提供参考。目的通过探索甲状腺结节中医辨证分型与细胞学检查、超声表现及甲状腺相关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以图发现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诊疗技术的相关性,为甲状腺结节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细胞学检查、超声表现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自身免疫学检查资料,填写中医证候调查表,将结果汇总后,运用SPSS 20.0系统包,通过使用方差检验、非参检验及卡方检验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甲状腺结节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诊断技术的相关性。结果1.患者一般情况描述。本研究共纳入10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女性85人,占比80.189%,男性21人,占比19.811%,男女比例为1:4.048。收集病例为28~80岁,平均年龄为47.230±11.882岁,发病年龄最多为40~49岁,占比占比28.704%,大于70岁患者较少。甲状腺结节患者证型分布中痰瘀互结证40.566%,肝郁痰凝证25.472%,阴虚内热证16.981%,脾肾阳虚证16.981%,各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良性结节32例,占比30.189%,恶性及可疑恶性结节74例,占比69.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细胞学检查结果关系。在纳入的10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经FNAB检查后根据TBSRTC分级系统分析,痰瘀互结证中Ⅱ级占比18.604%,Ⅲ级及Ⅲ级以上占比为81.395%,肝郁痰凝证中Ⅱ级占比40.741%,级及Ⅲ级以上占比为59.259%;阴虚内热证Ⅱ级占比44.444%,Ⅲ级及Ⅲ级以上占比为55.555%,脾肾阳虚证Ⅱ级占比50.0%,Ⅲ级及Ⅲ级以上占比为50.0%,各组要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明确组与组之间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予以两两证候要素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提示痰瘀互结证与其余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余证型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超声检查结果关系。参照超声检查TI-RADS分级系统中恶性结节特质描述,各中医证型与结节超声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及纵横比(是否≥1)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各证型在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的回声(混合回声或低回声)、形态(规则或不规则)、钙化(有或无)、内部血供(丰富或不丰富)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组间对比后发现,痰瘀互结证与其余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证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关系。不同中医证型分布在甲状腺功能TSH检查结果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分型在余检查如FT3、FT4及TgAb等结果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中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30~59岁之间,以40~49岁为主。2.本研究中有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适应症的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痰瘀互结证为主。3.本研究中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证的患者,其甲状腺结节的可疑恶性及恶性可能高于其他证型。4.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中回声、形态、钙化及内部血供的异常表现可作为甲状腺结节的痰瘀互结证的辨证参考。
黄玉慧[8](2021)在《甲状腺混合性结节微波消融方案及术中囊内出血的管理》文中指出目的: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甲状腺囊实混合性结节时,术中并发囊内出血的情况并不少见,结果会导致血肿形成、延长手术的时间、影响术后结节吸收,压迫呼吸,重者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甲状腺混合性结节术中并发囊内出血的影响因素并制定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混合性结节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5月30日-2020年10月30日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介入中心行MWA治疗的甲状腺混合性结节患者157例(共157枚结节),其中男35例,女122例,年龄20-83岁(平均年龄50±13岁)。根据术中有无结节囊内出血发生,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分别比较两组甲状腺结节的长径、体积、囊性占比、囊液性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以及患者有无基础疾病病史。对两组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并根据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得出结节囊内出血重要影响因素绘制可以预测术中结节并发囊内出血风险值的列线图。结果:甲状腺囊实混合性结节消融术中并发囊内出血共计25例,总发生率为16%(25/157)。出血组中结节长径范围2.7-6.0cm,平均3.70±0.95cm,大于未出血组结节长径范围2.0-5.7cm,平均3.13±0.75cm,两组结节长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血组结节体积范围5.5-59.3ml,平均16.9±0.98ml,未出血组结节体积1.2-46.1ml,平均9.02±0.69ml,两组结节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EUS、囊液占比在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P=0.003)。出血组中超声造影提示为等增强结节19个(19/25,76%),结节造影增强模式与囊内出血发生率存在正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r=0.258(P<0.05)。出血组中囊液占比50-70%的结节10个(10/25,40%),囊液占比>70%的结节13个(13/25,52%),绝大多数的囊内出血发生在以液性为主的混合性结节中。出血组手术时间40-125min,平均68.0±24.2min,高于未出血组25-115min,平均52.6±1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根据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的结果,采用3个自变量(包括结节长径、超声造影、囊液占比)对甲状腺混合性结节术中并发囊内出血的风险因素进行建模预测,模型预测中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23。预测结节术中并发囊内出血的准确率高达80.76%。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甲状腺囊实混合性结节在缓解患者症状方面可以达到与传统手术相当的效果,但术中并发囊内出血的病例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术者应给予高度重视,依照风险列线图预测术中结节囊内出血风险,及时预防及正确管理,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对临床工作有重要价值。
侯梦琦[9](2021)在《单中心89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1962~2019年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单中心诊断为NG(nodular goiter,NG)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影响治疗措施选择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初次手术且信息完整的NG病人共8918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10年或5年为一组,回顾性分析NG流行病学变化,描述各指标变化趋势及特点。采用频率和多变量检验比较分析不同年代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差异,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1962~2019年NG整体变化趋势:1962~2019年间共行NG手术8918例,例数逐年增加,但占比下降。NG最好发于甲状腺双叶、平均结节大小4.99±2.55cm。2.年龄与性别变化趋势:病人的平均年龄由1962~1969年代的32.69±13.10岁增加至2010~2019年代的49.13±10.11岁。以2000年为临界点,NG病人主体由青年转变为中年,总体呈现高龄化。NG的男女比例为1:3.93,在女性中更为常见,且女性的手术年龄低于男性(47.68±12.19 vs.44.78±11.48)。3.1962~1999与2000~2019年临床病理特点对比分析:2000~2019年NG患者的结节以双叶多发的囊实混合性低回声结节为主(占比分别为68.3%和48.9%),边界多清晰(56.4%),有11.9%的结节有钙化表现,以细钙化为主(36.6%)。与1962-1999年相比,女性占比下降(77.2%vs.82.8%),平均手术年龄上升(48.99±3.34 vs.41.05±5.75),伴发甲亢的比例下降(4.0%vs.8.4%),平均结节最大径减小(3.34±1.82 vs.5.75±2.63)。对比2000年前后石蜡病理变化,2000~2019年NG伴钙化(30.4%vs.0.6%)、囊性变(31.0%vs.8.7%)、乳头状变(12.4%vs.0.0%)、出血(26.6%vs.0.1%)比例均增加,而NG组织病理学表现呈现不均一性。4.NG结节大小与多发的影响因素:NG多灶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现结节时长第二位四分位数Q2(OR=1.432,95CI%1.060~1.911)、年龄(OR=1.063,95CI%1.052~1.0.74)、高血脂(OR=1.680,95CI%1.035~2.729)、伴发甲亢(OR=3.482,95CI%1.628~7.446)为N G多发的危险因素。而男性(OR=0.513,95CI%0.410~0.641)、结节较大(OR=0.831,95CI%0.785~0.881)则是NG多发的保护因素。NG结节较大的危险因素有发现结节时间较长(OR=1.005,95CI%1.004~1.007)、TSH降低(OR=1.612,95CI%1.032~2.516)、Tg-Ag升高(OR=2.463,95CI%1.872~3.241)。而Tg-Ag水平降低(OR=0.397,95CI%0.193~0.816)、Anti-Mic Ab升高(OR=0.470,95CI%0.285~0.773)则是结节较大的保护因素。结论:1.1962~2019年间NG手术例数升高,但占比下降。主要好发于中年人群(年龄45~60岁),以女性为主。平均手术年龄逐年升高,且男性手术年龄高于女性。2.NG的超声表现为囊实混合性低回声结节,边界多清晰,部分结节有钙化表现,以细钙化为主,与甲状腺恶性肿瘤表现有重叠。复杂的超声表现提示临床医生在现有的诊断模式可能对于NG的诊断效能有限。3.与1962~1999年相比,2000年后女性手术患者占比下降,伴有甲亢的患者比例下降。说明2000年后的NG呈现为多发、较小、无功能结节的特点。术后石蜡病理合并钙化、囊性变、乳头状变、出血比例均增加,NG病理表现的不均一性提示我们在NG治疗过程中警惕恶性肿瘤的存在。4.年龄、发现结节时长、高血脂、伴发甲亢、BMI可能是结节多灶的危险因素;结节较大与男性可能是结节多灶的保护因素。发现结节时间较长、TSH降低、Tg-Ag升高可能是NG结节较大的危险因素;Tg-Ag降低与Anti-Mic Ab升高可能是其保护因素。
汪耘吉[10](2021)在《UG-FNAB对甲状腺结节及其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对TI-RADS 4类结节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随着临床上医疗设备和诊疗水平以及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TN)被发现并诊断。超声检查是TN的常规筛查手段,甲状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的提出规范了TN的超声检查,初步评估了TN的恶性风险,却不能精准的鉴别TN的性质,需要联合其他检查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G-FNAB)检查作为一项最准确的术前检查项目,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其用来评估TI-RADS 3~5类结节的病理性质。由于UG-FNAB的影响因素较多,尤其是显微镜下大量红细胞干扰病理诊断,不同研究的结论差异较大,因此,本研究采用了目前先进的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处理穿刺标本,避免了红细胞的干扰。由于UG-FNAB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近年来,穿刺标本的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ig B1,BRAF)V600E(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作为重要的分子标志物,用于进一步辅助诊断TN的性质。众所周知,临床上需要进一步评估良恶性的TN以TI-RADS 4类结节最为常见,且目前学术界对此类结节的恶性风险争议最大。目的:本研究应用先进的TCT方法探讨了UG-FNAB对TI-RADS 3~5类结节的诊断价值,进一步研究了其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对TI-RADS 4类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北人民医院2018-01-01至2020-12-31期间,同时进行了UG-FNAB以及手术治疗的TI-RADS 3、4、5类结节患者共468例,所有患者具有如下的完整临床资料:术后及UG-FNAB病理结论、一般资料、甲状腺功能及抗体、TI-RADS分类报告,其中282例TI-RADS 4类结节同时完善BRAFV600E基因检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进行以下比较:(1)使用卡方检验计算UG-FNAB诊断468例TN的敏感度(Sensitivity,Se)、特异度(Specificity,Sp)、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及准确率,并运用Kappa值比较UG-FNAB细胞学病理与术后组织学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UG-FNAB对TN的诊断价值。(2)对比TI-RADS 3、4、5类结节的UG-FNAB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分别计算UG-FNAB诊断TI-RADS 3、4、5类结节的Se、Sp、PPV、NPV及准确率;(3)筛选出同时完善BRAFV600E基因检测的TI-RADS 4类结节282例,分别计算UG-FNAB、BRAFV600E基因及两者联合诊断方法对TI-RADS 4类结节的Se、Sp、PPV、NPV及准确率,并构建ROC曲线,计算AUC,评估不同诊断方法对TI-RADS4类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TN患者468例,UG-FNAB对468例TN诊断的Se、Sp、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87.6%、93.8%、96.4%、80.0%、89.7%;UG-FNAB细胞学病理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好(Kappa=0.782);以术后病理为标准,构建ROC曲线,计算出AUC为0.907(95%置信区间:0.877~0.937)。(2)TI-RADS 3类结节有43例,TI-RADS 4类结节有316例,TI-RADS 5类结节有109例;其中UG-FNAB诊断TI-RADS 3类结节的Se、Sp、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77.8%、97.1%、85.5%、94.3%、93.0%;UG-FNAB诊断TI-RADS 4类结节的Se、Sp、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84.5%、93.6%、96.2%、76.1%、87.8%;UG-FNAB诊断TI-RADS 5类结节的Se、Sp、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95.6%、89.5%、97.7%、81.0%、94.5%。(3)筛选出同时完善BRAFV600E基因检测的TI-RADS 4类结节282例,其中UG-FNAB诊断TI-RADS 4类结节的Se、Sp、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84.7%、95.7%、97.6%、75.4%、88.3%;BRAFV600E基因检测诊断TI-RADS 4类结节的Se、Sp、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70.0%、97.8%、98.6%、64.1%、81.2%;两者联合诊断TI-RADS 4类结节的Se、Sp、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95.8%、94.6%、97.3%、91.7%、95.4%;三种诊断方法的AUC从大到小依次为:UG-FNAB联合BRAF V600E检测(AUC=0.952)、UG-FNAB(AUC=0.902)、BRAF V600E基因检测(AUC=0.865)。结论:1、UG-FNAB对TI-RADS 3~5类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UG-FNAB细胞学病理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好,但对TI-RADS 4类结节诊断的阴性预测值较低,易漏诊部分恶性结节。2、与单独UG-FNAB比较,UG-FNAB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能够显着提高其对TI-RADS 4类结节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
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2)甲状腺结节常规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甲状腺结节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
2 常规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3 中国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下FNA指南的发展 |
4 超声引导下FNA应用指标的研究 |
5 超声引导下FNA应用的优势 |
6 超声引导下FNA目前存在的缺陷 |
(3)能谱CT定量分析及影像组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 CT 诊断的多因素分析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图像分析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及病灶特征 |
2.2 影像学特征及单因素分析 |
2.3 影像学特征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
3 讨论 |
3.1 概述 |
3.2 边缘缺损征病理基础及影像表现 |
3.3 增强后模糊征病理基础及影像表现 |
3.4 低密度环征病理基础及影像表现 |
3.5 不足之处及展望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和CT检查的Meta分析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结局指标 |
1.4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纳入研究的特点 |
2.2 超声和CT在颈水平分析中诊断的准确性 |
2.3 超声和CT在基于患者的分析中诊断的准确性 |
3 讨论 |
3.1 主要结果及意义 |
3.2 优势及不足之处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光谱CT定量参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淋巴结的选取及分组 |
1.3 CT扫描参数 |
1.4 图像分析与处理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及病灶特征 |
2.2 良恶性淋巴结CT形态学比较 |
2.3 良恶性淋巴结CT形态学诊断效能 |
2.4 良性淋巴结各组间能谱定量参数比较 |
2.5 良恶性淋巴结能谱定量参数比较 |
2.6 PTC中良恶性淋巴结能谱定量参数诊断性能 |
2.7 CT形态学及能谱定量参数诊断性能比较 |
3 讨论 |
3.1 能谱CT的发展及光谱CT优势 |
3.2 CT形态学诊断性能分析 |
3.3 光谱CT能谱曲线诊断性能分析 |
3.4 光谱CT碘浓度诊断性能分析 |
3.5 光谱CT有效原子序数值诊断性能分析 |
3.6 光谱CT各参数在良性淋巴结中的比较及分析 |
3.7 不足之处 |
4 结论 |
第四部分 CT影像组学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应用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CT扫描参数 |
1.3 原发灶一般形态学特征 |
1.4 CT征象对LN转移的判断 |
1.5 感兴趣区病灶分割及特征提取 |
1.6 特征筛选降维 |
1.7 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
1.8 统计分析 |
1.9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及病灶特征 |
2.2 临床模型构建 |
2.3 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 |
2.4 临床模型、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比较 |
2.5 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性能的可视化 |
3 讨论 |
3.1 影像组学概述 |
3.2 影像组学在甲状腺肿瘤应用中的流程 |
3.3 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分析 |
3.4 影像组学模型性能的可视化 |
3.5 不足与展望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CT 影像学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不同超声分类系统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三种超声分类系统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价值的对比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仪器与方法 |
2.3 图像分析 |
2.4 纳入和排除标准 |
2.5 超声分类标准 |
2.6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病理结果 |
3.2 良恶性结节的一般临床资料 |
3.3 各项超声特征的恶性率 |
3.4 三种超声分类系统恶性率 |
3.5 三种超声分类系统的诊断效能对比 |
3.6 三种超声分类系统推荐结节FNA不必要活检率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3章 ACR TI-RADS 分类诊断伴桥本甲状腺炎的结节良恶性价值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仪器与方法 |
2.3 图像分析 |
2.4 ACR TI-RADS分类标准 |
2.5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6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病理结果 |
3.2 良恶性结节的一般临床资料 |
3.3 合并HT的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超声声像图特征比较 |
3.4 诊断效能 |
4 讨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国内外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风险评估指南的对比与分析 |
参考文献 |
(5)FNA洗脱液中Midkine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甲状腺癌概况 |
2.2 甲状腺癌的主要检查方法 |
2.2.1 超声检查及结果判定标准 |
2.2.2 细针穿刺活检 |
2.2.3 FNA洗脱液检测 |
2.3 Midkine |
2.3.1 Midkine分子特征 |
2.3.2 Midkine在肿瘤中的调控机制 |
2.3.3 Midkine是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
2.3.4 Midkine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2 仪器与方法 |
3.2.1 超声检查及分级标准 |
3.2.2 穿刺细胞学检查及分类标准 |
3.2.3 洗脱液制备 |
3.2.4 ELISA检测Midkine |
3.2.5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TG和FT4 |
3.2.6 MK/TG、MK/FT4 计算方法 |
3.3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基本临床病理特征的描述 |
4.2 Midkine及其相关比值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表达情况 |
4.3 Midkine相关比值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组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分析 |
4.4 MK/TG和 MK/FT4 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
4.5 MK/TG和 MK/FT4 联合FNAC或 ACRTI-RADS的诊断价值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6)基于FNAB的分子检测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FNAB的发展历史 |
2 FNAB的适应证 |
2.1 甲状腺结节可疑恶性超声征象 |
2.2 甲状腺癌的临床高危因素 |
2.3 FNAB适应证的指南回顾 |
3 FNAB的并发症 |
4 基于FNAB的诊断技术 |
4.1 巴氏染色 |
4.2 液基细胞学检查 |
4.3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
4.4 甲状腺肿瘤易感基因检测技术 |
4.4.1 BRAFV600E基因突变 |
4.4.2 RET/PTC重排 |
4.4.3 RAS基因突变 |
4.5 FNAB洗脱液检测 |
5 总结与展望 |
(7)甲状腺结节的中医证型与FNAB、超声及甲功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甲状腺结节西医诊疗综述 |
1. 流行病学 |
2. 病因 |
2.1 性别及年龄 |
2.2 遗传及基因 |
2.3 碘摄取 |
2.4 代谢异常 |
2.5 自身免疫因素 |
2.6 其他因素 |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
3.1 病史 |
3.2 症状及体征 |
3.3 实验室检查 |
3.3.1 甲状腺激素检查 |
3.3.2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 |
3.3.3 甲状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 |
3.4 超声及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 |
3.5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
4 西医治疗 |
4.1 随访 |
4.2 一般治疗 |
4.3 药物治疗 |
4.4 手术 |
4.5 其他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瘿病的中医诊疗综述 |
1 中医病名 |
1.1 历代古籍中对甲状腺结节的认识 |
1.2 现代中医对甲状腺结节的认识 |
2 中医病因 |
2.1 六淫邪气 |
2.2 饮食水土 |
2.3 情志内伤 |
2.4 体质差异 |
3. 中医病机 |
4. 内治法 |
4.1 传统治疗 |
4.2 现代治疗 |
4.2.1 学者经验 |
4.2.2 肺脾同治 |
4.2.3 肝脾同治 |
4.2.4 扶正化瘀散结 |
4.2.5 中成药治疗 |
5 外治法 |
5.1 针刺治疗 |
5.2 穴位贴敷治疗 |
5.3. 其他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甲状腺结节的中医证型与FNAB、超声及甲功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一、样本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中医证候调查表设计 |
6 资料收集 |
7 统计方法 |
二、结果 |
1 一般情况描述性统计 |
1.1 对患者年龄、性别进行描述性统计 |
1.2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一般情况描述性统计 |
2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细胞学检查结果相关性 |
3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超声检查结果关系 |
3.1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超声回声表现关系 |
3.2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超声结节边界表现关系 |
3.3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结节超声形态表现关系 |
3.4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结节超声纵横比表现关系 |
3.5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结节超声钙化表现关系 |
3.6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结节超声内部血供表现关系 |
4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关系 |
4.1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TSH关系 |
4.2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FT3关系 |
4.3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FT4关系 |
4.4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T3关系 |
4.5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T4关系 |
5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自身免疫学检查关系 |
5.1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自身免疫学TRAb关系 |
5.2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自身免疫学TPOAb关系 |
5.3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自身免疫学TgAb关系 |
三、讨论与小结 |
1 甲状腺结节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
2 甲状腺结节各中医证型与细胞学检查结果关系分析 |
3 甲状腺结节各中医证型与超声检查结果关系分析 |
4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相关实验室检查关系分析 |
5 结论 |
6 思考 |
7 不足 |
8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甲状腺混合性结节微波消融方案及术中囊内出血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2.1.一般资料 |
2.2 使用设备 |
2.3 术前准备 |
2.4 图像分析及诊断标准 |
2.5 手术过程 |
2.6 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及治疗发展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单中心89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数据收集及分组 |
3.3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NG的59 年总体变化趋势 |
4.1.1 NG手术例数及临床病理特征 |
4.1.2 年龄与性别变化趋势 |
4.2 1962~1999与2000~2019年NG临床病理特点对比分析 |
4.3 NG结节大小和多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1 NG结节大小和多发的单因素分析 |
4.3.2 NG结节多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
4.3.3 NG结节大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
第5章 讨论 |
5.1 NG疾病谱的变化 |
5.2 年龄与性别变化的分析 |
5.3 NG临床病理特点与变化分析 |
5.4 NG结节大小和多发的相关因素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10)UG-FNAB对甲状腺结节及其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对TI-RADS 4类结节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假阳性诊断的细胞学及超声特征分析[J]. 郑博文,李海凤,吴涛,刘勇,任杰.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1(12)
- [2]甲状腺结节常规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应用的研究进展[J]. 王军,赵新燕,任杰,周丰艺.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22)
- [3]能谱CT定量分析及影像组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的应用研究[D]. 张凤艳.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不同超声分类系统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价值研究[D]. 陈花. 南昌大学, 2021(01)
- [5]FNA洗脱液中Midkine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D]. 姜金汐. 吉林大学, 2021(01)
- [6]基于FNAB的分子检测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 周武琳,程晓明,吕俊远,侯泽宇,刘胜珊.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1(05)
- [7]甲状腺结节的中医证型与FNAB、超声及甲功的相关性研究[D]. 赵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甲状腺混合性结节微波消融方案及术中囊内出血的管理[D]. 黄玉慧.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9]单中心89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病理特征分析[D]. 侯梦琦. 吉林大学, 2021(01)
- [10]UG-FNAB对甲状腺结节及其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对TI-RADS 4类结节的诊断价值研究[D]. 汪耘吉.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