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美元、港币反假问题的一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潘玉,陈燕和,黄世明[1](2021)在《金融变革演进研究:广西新金融主权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只有依靠党的领导,广西才能建立强有力的地方政权,才能有效行使国家经济主权和金融主权。1949-1952年,广西处于特殊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生的人民政权需要巩固,凋零的八桂经济需要迅速恢复;濒临崩溃的民国金融需要尽快修复,新中国的金融业务需要推广,新时代的广西金融主权需要建立。本文尝试从较长历史视角,分析广西金融是如何在党领导下,在落后封闭、货币超发恶性通胀的旧社会金融基础上,建立新金融体系,发挥金融国民经济运行中枢作用,为新中国经济建设服务。
陈明海[2](2021)在《林芝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与农户满意度研究》文中提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建立健全农村支付体系,完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不但能够根除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相对滞后的现象,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现代支付体系的服务;同时也可以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活动的资金清算效率,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各兄弟省市的对口支援下,西藏自治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广大农牧区的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支付工具和手段仍旧落后。尤其在边境农村地区,银行服务网点少、现代结算方式没有得到普及等问题,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完善西藏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夯实乡村振兴金融基石,成为当前西藏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西藏经济活跃的林芝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从涉农金融机构角度,描述西藏林芝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情况,总结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成效,归纳林芝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农户角度,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梳理影响农户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满意度的因素,探究如何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从农户的切实需要方面提出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享受现代化金融服务、实现“支付为民”的初心的针对性建议。研究发现:(1)林芝市目前已建成7个三农金融综合服务站,622个助农取款服务点,实现林芝市行政村100%全覆盖。目前仍存在助农取款服务无效点较多,服务点负责人文化程度较低,存在安全隐患,机具老旧,村民不信任,服务网点人员不足,监管不到位,消费者群益保护困难,宣传普及性不高等问题。(2)尽管西藏林芝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农户对农村支付环境的满意度却较低,在被调查的371户农户中,近三分之一的农户对农村支付环境不满意,一半农户认为当地农村支付环境一般,仅有不足五分之一的农户明确表示对当地支付环境满意。(3)农户自身文化程度、是否接受农业技术培训、是否参与信用评级、所在村是否有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和所在村是否有助农取款服务点、服务网点营业时间准时度、业务种类丰富度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等因子对农户农村支付环境满意度有显着影响。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如下针对性建议: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降低无效点发生率;督促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支付环境的投入力度;加大有效宣传,提高农户满意度和信任度;创新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模式;完善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健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奖惩机制;形成多方联动的风险预警机制。
付祥旭[3](2015)在《基于多光谱图像的美元识别与鉴伪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元是国际流通最为广泛的货币,基于多光谱图像美元识别与鉴伪是纸币识别与鉴伪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关系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广泛的现实应用。美元的多光谱图像包含了可见光图像信息、红外反射图像信息、红外透射图像信息及紫光图像信息。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美元的多光谱图像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识别美元的面额版本,并能稳定的识别假币、污损币、残缺币等不宜继续流通的纸币,且可通过灰度分析对美元的新旧进行识别。金融机具的先进制造水平与精度对保证美元的安全流通,维护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背景。国内对基于多光谱图像的美元识别与鉴伪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传统的纸币图像识别算法并不适用。美元多光谱图像防伪鉴定算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美元版本繁多、图像纹理相似度高、尺寸一致,其朝向、面额、版本识别难度大;美元各个版本长期流通,各种版本的假币层出不穷,鉴伪难度高;美元在流通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损、折旧、残缺,实现准确清分较难。这对我们在图像预处理、面额朝向版本区分、鉴伪及成色识别四个阶段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美元的多光谱图像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技术研究:预处理、朝向版本面额识别、鉴伪及成色分析。首先我们对各个版本和面额的美元进行了分析,改进了灰度补偿和边缘提取算法;其次,本文提出了基于有效图像面积、Haar特征及SVM的朝向识别方法,基于圆形检测及灰度特征的版本识别方法,基于高斯描绘子的面额识别方法;其次,针对美元鉴伪,采用改进的LBP提取纹理特征并采用Uniform LBP降维,用卡方距离实现真假币的分类;最后,为了满足市场对于区分新旧币要求,提出基于高斯模型的纸币成色分析方法。解决了传统率美元识别算法运算速度慢、识别准确率低、鉴伪能力弱等问题。本文所提出的算法与已成功应用于金融设备中,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与其它纸币识别鉴伪方法相比具有识别速度快、准度高、鲁棒性强等特点。
郭伦国[4](2014)在《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外币反假缺位问题研究——以张家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地区外币现钞结汇量不断增加,由于我国禁止外币流通和外币计价结算,相对人民币而言外币反假工作机制不健全、知识宣传不全面、反假资源相对短缺,导致外币反假工作缺位。因此,外币反假应从机制建设、知识宣传、资源配置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外币反假工作体系。
张岸元[5](2014)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和实施路径初探》文中指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我国不断壮大的经济金融实力、不断扩展的全球政治经济影响力很不相称,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并不天然地需要将其货币提升到第二大国际货币的地位。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的国际地位主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主导货币对货币地位的滥用以及履行国际储备职能的缺陷,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迫切性所在。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不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市场竞争优选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是方向所在,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必须占有一席之地。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对我国的损害,主要体现在货币被动投放和外汇储备损失两个方面,本币国际化将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部分对冲储备损失。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潮流缩小了人民币在履行货币基本职能方面与现有国际货币的差距,国际化面临机遇。目前"管制是前提、政府来主导、离岸做平台、升值为驱动"为特征的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模式有其合理性,进展超过预期,但潜在成本巨大,可持续性存疑。应着眼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冲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对我国带来的损失,以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为目标,以国内金融改革开放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育为基础和平台,以资本项下人民币流出入为主要渠道,不拘泥于周边、区域,直接面向全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履行国际价值尺度职能不是短期政策重点。无须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不预设分阶段定量目标。相当长时期内,国际化的人民币仍需美元信用背书。对人民币国际化过程的主要风险,应有所预见、加以防范。
张喜玲[6](2013)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对境内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离岸金融市场,是指所使用货币既不受市场所在国政府法令管制,又不受发行国政府法令管制的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同离岸货币所在国的国内金融体系以及该货币发行国境内市场相分离。离岸市场业务活动手续简便,效率高,低税或免税,很少受市场法规的管制,成为满足非居民本币或外币金融服务需求的主体。离岸货币则是离岸市场业务和离岸金融市场交易中所使用的货币。历史经验表明,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离岸货币以及离岸金融市场的存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国货币在境外流通或成为国际货币之后,在国际市场交易以及国际贸易需求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该国际货币的离岸交易中心,如欧洲美元市场、欧洲日元市场等。但是,货币离岸交易中心的发展会增加发行国货币供给调控的难度,使中央银行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受到威胁和挑战。由于大量的本币在国外交易和流通,他们会通过跨境的离岸银行等机构实现资本的流出入,增加发行国央行对存量货币进行监测和统计的难度,从而对发行国的货币供给产生影响,扰乱该国的在岸市场货币政策的调控预期,使央行损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此外,离岸金融机构的司法管辖权、成本收益结构以及监管要求和在岸金融机构均有所不同,离岸金融机构没有存款准备金的约束,离岸市场的信贷扩张可能会通过国际金融市场间的密切关联而影响在岸市场上的信贷规模,进而影响到—国的货币总量,这同样会使央行损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随着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人民币规模的增长以及离岸市场结构的完善,离岸金融中心人民币交易活动的影响开始逐步扩大。离岸人民币交易及其跨境流通越来越引起我国货币当局、学界及世界金融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离岸人民币的流通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立对在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和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就应该既从定性角度也从定量角度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离岸货币的出现及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是国际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岸人民币以及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快速发展,为国际离岸货币和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开创了新形式,即政策推动的境外本币离岸金融市场。这与为满足市场需求而自发形成的境外本币离岸市场(如欧洲美元市场)、由政策推动而建立的境内本币离岸市场(如美国纽约的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y欧洲美元市场;日本东京的欧洲日元市场),以及成员国通过区域货币合作形成的离岸市场(如欧洲欧元市场)相比都有着较大的差异。第一,虽然中国的GDP总量在2010年实现了对日本的正式超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成为离岸货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离岸金融市场,就与欧洲美元市场等有着明显区别。第二,离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立是在中国资本账户仍未实现自由兑换,人民币还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的背景下出现的,因此必然存在着独特的发展途径和模式。人民币跨境交易结算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实现的第一步,将为发展中国家离岸货币及货币国际化发展树立典范,从理论上说,这是对离岸金融理论的发展。本文研究的重点是香港离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对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为此本文研究了境外人民币需求变动的影响因素、境外人民币跨境流通的路径、离岸人民币跨境流通对境内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离岸人民币市场通过利率途径对境内货币市场调控的影响、离岸人民币市场通过汇率途径对境内外汇市场调控的影响等。从这些视角对离岸人民币展开研究,有可能补充和发展离岸金融理论。离岸人民币的研究还有更为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从国内角度看,离岸人民币或将给我国境内金融经济带来比较深远的影响。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与影响,可以使我国分享到国际铸币税收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有效缓解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过大的压力。同时,还有利于加快我国境内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为境内中央银行制定货币调控政策提供参考。如离岸人民币回流渠道的完善和开拓,可以为境内资本项目实现可自由兑换提供经验和借鉴;香港离岸人民币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建设,可以促进和帮助境内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其次从国际角度看,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已经被各国清楚地认识到,尤其是近些年来数次经济金融危机给许多国家留下了惨痛的教训,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需要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离岸人民币及离岸人民币市场对我国境内金融经济的影响,离岸人民币币值稳定的经济背景、稳中有升的汇率以及良好的国际信誉,开始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加快和完善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建设,对于离岸人民币回流渠道的完善与拓展、离岸人民币投融资市场的建立、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逐步实现、人民币外部循环体系的稳定与形成,对于人民币国际货币职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共分八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首先,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其次,对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进行梳理,对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总结述评,以明确本文研究的方向;再次,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最后,对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方向加以说明。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国际主要离岸货币和离岸人民币的出现及发展情况。首先,分析了欧洲美元(市场推动型离岸货币)的出现和发展及其演进和含义的深化;其次,分析了欧洲马克到欧洲欧元(区域货币合作型离岸货币)的新型欧洲货币形式的出现和发展;再次,分析了欧洲日元(政策推动型本土离岸货币)的出现与发展;最后对离岸人民币的出现与发展历程及产品创新、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构成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通过对这几种世界主要离岸货币发展历程的介绍与比较分析,得出了离岸货币及货币国际化的普遍特点,即雄厚的经济实力、成功的制度安排、自由的贸易网络以及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这对离岸人民币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第三章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货币政策理论,从数量政策和价格政策角度出发,分别介绍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与政策、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的货币理论与政策;其次,分析了离岸人民币分别与货币数量政策与价格政策执行之间的矛盾;再次,介绍了货币状况指数——MCI及其在我国的适应性;最后,分析了利率平价理论及其在离岸货币市场研究中的应用。第四章对离岸人民币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预期、离岸人民币替代率、境内外利差与离岸人民币需求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当前人民币的离岸需求更多的表现为投机性需求。第五章分析了离岸人民币及其跨境流通对境内货币供给量的影响。首先,从香港离岸人民币的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外汇衍生品市场和保险市场等方面梳理人民币跨境流通路径;其次,分析了人民币跨境流通对境内货币供给量及货币政策的影响机理;最后,对人民币跨境流通对境内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六章对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七章对离岸与在岸人民币汇率关联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八章借鉴国际经验提出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依据本文研究理论基础及研究结论,提出应对离岸人民币跨境流通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快速发展对境内货币政策的影响情况及影响程度的对策建议,即尽快建立两岸人民币流通的风险联动预警机制,实现货币政策的数量与价格多种政策目标的统—协调,尽快实现人民币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健康稳妥的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论文可能的创新点:第一,从理论的角度,本文以货币政策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货币替代理论为基础,并引入货币状况指数(MCI),综合考察了离岸货币及离岸货币市场对货币主权国的货币政策的关系,动态地分析了离岸货币与境内货币价格政策与货币数量政策的矛盾。第二,从政策的角度,本文在区分欧洲美元、欧洲马克(欧洲欧元)和欧洲日元三种不同类型离岸货币的基础上,分析了离岸货币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得出不同经济体和经济制度应该有不同的离岸货币与货币国际化的发展模式的结论,从而认为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资本项目也还未实现完全可兑换,因此我国离岸人民币及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即借助特定地区(香港、新加坡、伦敦、台湾和澳大利亚)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实现逐步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第三,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本文系统地对离岸人民币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离岸人民币需求更多的表现为投机性需求的结论;对离岸与在岸人民币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得出离岸与在岸同业拆息定价更多的表现为双向波动溢出效应的结论;将CNY、CNH、DF、NDF四个外汇市场的人民币汇率置于同—研究模型内,对离岸与在岸人民币汇率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得出四个外汇市场价格存在明显的联通机制、香港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已经表现出对境内即期外汇市场的价格引导关系的结论。论文的不足之处:由于作者对离岸人民币跨境结算交易实践认识有限,在对离岸人民币跨境流通对境内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时,结论可能会比较片面。由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只公布了各银行同业拆息报价利率,本文使用各银行的报价利率平均值代表银行间同业拆息定价水平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可能有失偏颇。同时,利率数据未考虑债券利率,研究所得结论可能不够全面。
张旭[7](2013)在《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基于竟争与风险的视角》文中提出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①的定义,人民币国际化是在地域上由近及远的扩张过程,先作为贸易结算的手段被周边国家或地区接受,并通过参与亚洲区域货币金融领域的制度性合作竞争成为亚洲区域内的关键货币,在亚洲区域内替代区域内其他货币成为自由流通、交易、兑换或是在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中占主导成份的货币,而后人民币突破亚洲区域进一步扩展到全球地域,并最终在全球范围内行使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储备手段等国际货币职能,便实现了人民币真正国际化。需要强调的是,人民币竞争成为亚洲区域内关键货币的过程,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步骤,人民币亚洲国际化并非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实现货币一体化,人民币即使在国际货币风险有效控制的措施下,也不具备同美元国际化一样开展直接国际化进程的现实条件。人民币跨境流通和使用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中国政府也未对人民币国际化做好充足的准备,但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征途已悄然起步。随着近20多年中国综合国力全面的提升,作为目前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表现抢眼,而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严重不匹配的则是人民币所处国际地位的问题。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恶化之际,人民币又被国际金融形势有力地推进一步,十年后再次被寄予厚望,中国政府和理论界采取更为积极的支持态度构建人民币国际化的“顶层制度设计”。人民币国际化不是单纯的满足货币流通和兑换的条件,是要参与到国际货币竞争中部分或全部替代其他的国际货币。目前人民币跨境流通使用区域具有集中性,主要集中在邻国和港澳台地区,贸易桥梁已经比较宽,但在金融市场中人民币的使用十分不足,造成了经济贸易大国与金融货币小国的矛盾,不利于深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基于人民币国际化初级阶段贸易相对金融环境的占优条件,梳理了国际货币演变的历史和国际货币竞争的层次,总结亚洲货币竞争的格局和人民币自身的条件,认为人民币具备货币国际化的条件,特别是良好的亚洲货币国际化基础。当然,人民币在国际货币竞争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的困境,人民币的汇率困境、人民币能否成为亚洲市场的提供者,中国能否化解人民币国际化竞争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困境,其中关键的是能否处理好与亚洲区域内日元竞争合作的关系。解决人民币国际化竞争的困境需要“抓住机遇+制度支持+改革发展+协调合作”,“次贷危机”后美元单级国际货币体系内在不稳定的暴露,为人民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空间;从国家的层面构建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基础,进一步改革中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和贸易结构,深入改革发展金融市场,以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作为人民币参与国际货币竞争的跳跃点,加大亚洲区域货币与金融合作,重新定位与日元在亚洲的角色,加强与日元之间的实质性协调与合作,将是符合人民币国际化利益的。人民币参与国际货币竞争过程中将面临宏观经济运行与的微观决策的不匹配,受到其他现有国际货的强大打压等风险,其可能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引起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甚至诱发人民币危机,对中国的经济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等国基于风险的考虑也采取过限制本币国际化的措施,主要是货币国际化风险具有累积性和扩散性,一旦爆发,将造成巨大的损失。货币国际化面临共同的风险基本可分为货币调控风险、政策调控困境、资本冲击风险和银行体制调控风险,而对正在进行人民币国际化的中国来说,研究影响货币国际化风险的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经济和非经济因素两方面对货币国际化风险分类,总结出“三种能力、三种格局、三种外部环境”。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自身面临外部冲击(投机冲击、对财政货币政策冲击)和金融风险(外部风险、银行信用风险、金融监管挑战)等,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资本管制具有阶段性和不可持续性,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同时需要逐渐摆脱钉住汇率制造成的“三元冲突、资源配置冲突、竞争力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人民币参与国际化竞争过程的风险,针对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的类型,从国内外经济、非经济、风险冲击的角度为人民币更好的参与国际化竞争过程中风险防范提供策略是必要的。鉴于国内外对货币国际化机制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根据研究的问题,将研究放在货币国际化竞争和风险的框架下,注重各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性,依据相关理论,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充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收集整理大量相关翔实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强化了实证研究。具体内容安排上,首先对货币国际化的相关概念、内涵及理论进行综述分析,进而探讨货币国际化竞争的最优策略和货币国际化面临的风险,分别分析“国际货币的竞争历史、竞争层次、竞争条件、竞争格局、竞争策略”,“货币国际化风险的内涵、风险的分类、影响因素、国际经验”,接下来以上述分析为基础和指导,对人民币现有国际化程度从时间、空间、职能三方面进行判断,讨论人民币是否具备国际货币竞争的条件和人民币参与竞争的困境,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竞争的策略,最后对人民币参与国际化竞争过程中面临风险进行测度,特别是在资本管制和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从经济角度、非经济角度、风险冲击的角度提出防范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的措施。
苗超杰[8](2010)在《我国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金融全球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针对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制订措施,提高本国经济的竞争能力,抢占国际经济的制高点。而货币国际化作为金融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决定一国在世界市场地位的重要手段。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综合国力在改革开放以后都得到了迅速提升,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经济贸易的范围已经深入到了全球市场。展望未来,中国要想谋求更快的发展,就必须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走与世界经济更融合的道路。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人民币应不应该国际化以及如何实现国际化化的问题。全文依据国际货币理论,国际汇率理论和国际贸易等有关理论,对人民币在境外成为流通货币后,我国所获得的收益与增加的成本进行了综合研究。最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政策建议。本文前言部分首先对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背景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然后,对人民币国际化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讨论。最后,综述了本文的研究特色、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二章研究货币国际化的历史演变与国际经验。首先回顾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等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回顾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之后,本章重点研究了个主要货币国际化的历程以及给人民币国际化所提供的国际经验。货币国际化国际经验主要论述了英镑国际化演变过程、美元国际化演变过程、日元国际化演变过程和欧元国际化演变过程。第三章从实证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带来的成本与收益。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收益的同时必然会产生相应的成本。为降低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风险,最大程度的获得人民币国际化之后的收益,必须认真权衡人民币国际化之后的成本与收益。本章从铸币税出发来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可能给我国带来的成本与收益,在成本与收益的对比中,将为有关制定决策的部门提供一些重要的战略参考。第四章对人民币目前在国际上的流通现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已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和周边国家进行大规模流通。第五章提出了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策略与研究建议。首先,我们要完善金融监管机制,要强化中央银行的监管体系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其次,加快实现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加快建设和完善货币市场。再次,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最后,推进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与流通、防范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区域金融合作中的风险。
胥良[9](2010)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货币国际化含义、途径、条件、货币国际化度量、货币国际化成本与收益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于美元、欧元、日元的国际化进程和新元不国际化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这些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在理论分析和国别经验的铺垫后,本文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及紧迫性,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安排及政策措施,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等进行了一一分析研究。本文的研究结论是:1、做为一个政治经济大国,人民币国际化是必要的和紧迫的;2、人民币国际化已具备一定的条件,目前的时机是恰当的;3、中国政府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对外投资和国际借贷可以同步进行;4、在通过多种渠道输出人民币的同时,必须有序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建立境外人民币的回流渠道,人民币国际化才能继续推进;5、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互促进,但人民币国际化的高级阶段要求人民币资本项目必须可兑换;6、人民币国际化既有收益也存在风险,需要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意义,概括了货币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既有研究成果,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结构,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第二章分析了国际货币和货币国际化的含义,货币国际化的途径、条件、成本与收益及其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关系。第三章总结了美元、英镑、日元、欧元国际化的经验,并对新元不国际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正反两方面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及如何学习成功经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行了阐述。第四章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和现状,并对一些观点进行了点评。第五章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是,存在的障碍以及时机选择进行了分析;第六章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三步走以及国际贸国际投资国际借贷和国际债券等计价结算同步推进的总体战略,并提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措施。第七章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如降低了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增加了货币需求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国际投机资金冲击的风险等,并提出了防范和化解的措施。
谌艳青[10](2008)在《假币犯罪案件的特点和侦防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假币犯罪,是指以假货币为犯罪对象,严重妨害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近年来,我国假币犯罪呈高发态势,主要有以下特点:涉及的面额、币种多样;犯罪活动日趋专业化、团伙化;流动性增强,犯罪地域不断扩大;仿制水平越来越高,不易识别。侦查应重点围绕其中容易产生的暴露点进行,通过鉴定;查堵贩卖假币各环节,追踪假币源头;深入特种行业寻找线索;加强侦查协作等途径实施。应从加大反假币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反假币专业警察队伍,加大假币案件的预防查处力度;加强特种行业管理,提高假币的一线堵截能力等方成开展预防工作。
二、对美元、港币反假问题的一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美元、港币反假问题的一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金融变革演进研究:广西新金融主权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一、旧制:民国时期的广西金融(1911-1949年) |
(一)币制混乱 |
(二)机构情况 |
1. 独特的广西本地金融机构。 |
2. 金融业协调与监督机构。 |
3. 外国银行在广西。 |
(三)金融机构业务情况 |
1. 重视存款。 |
2. 发放贷款。 |
3. 开展投资和信托业务。 |
(四)特殊时期的特别金融事件 |
1. 侵略者以金融养战。 |
2.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货币流通情况。 |
3. 红色货币。 |
二、立新:广西解放后新金融主权建立(1949-1952年) |
(一)接管旧银行,建立新机构 |
(二)打击投机,肃清银元流通 |
(三)肃清广西市场上的外币流通 |
(四)重视调研,充分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 |
(五)抓管理,体现出共产党治理金融智慧 |
1. 抓好现金管理。 |
2. 加强利率管理。 |
3. 存款方面。 |
4. 开办农民贷款。 |
5. 开办工商业贷款。 |
6. 根据时势发放应急贷款。 |
7. 建立金库,推行胜利公债。 |
三、结语 |
(2)林芝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与农户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实地调研法 |
1.4.3 问卷调查法 |
1.4.4 案例分析法 |
1.4.5 定量分析法 |
1.5 技术路线 |
1.6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1.7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 |
2.1.1 支付 |
2.1.2 现代化支付系统 |
2.1.3 现代化支付系统的组成 |
2.1.4 助农取款服务点 |
2.1.5 林芝市三农金融综合服务站 |
2.1.6 普惠金融 |
2.1.7 农村支付环境 |
2.1.8 农村支付体系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2.3 论文切入点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
3.1 研究区概况 |
3.1.1 地理概况 |
3.1.2 社会经济概况 |
3.2 数据来源 |
3.2.1 问卷设计及调查 |
3.2.2 样本信息 |
第四章 林芝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现状 |
4.1 发展历程 |
4.1.1 启动阶段 |
4.1.2 全面推动阶段 |
4.1.3 成效初显阶段 |
4.2 林芝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实践 |
4.2.1 大力推进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 |
4.2.2 林芝市三农金融综合服务站 |
4.2.3 重点推进农村特色产业掌上银行村和钻石卡村 |
4.2.4 多渠道寻求补贴降低支付成本 |
4.2.5 激励各参与机构主动性 |
4.2.6 加强农村地区支付知识宣传 |
4.2.7 “助农取款+电子支付+信贷服务”助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 |
4.3 取得的成效 |
4.3.1 基础金融服务实现全市行政村100%全覆盖 |
4.3.2 交易量稳步增长 |
4.3.3 银行账户数量稳步增长,为普惠金融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
4.3.4 电子支付业务快速增长,有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
4.4 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
4.4.1 助农取款服务点无效点较多 |
4.4.2 负责人文化程度较低,存在安全隐患 |
4.4.3 银行短期逐利性导致助农机具老旧 |
4.4.4 村民不信任 |
4.4.5 乡镇级银行网点人员严重不足 |
4.4.6 监督管理措施难以全面到位 |
4.4.7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待加强 |
4.4.8 相关宣传普及性不高 |
第五章 农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5.1 模型选择 |
5.2 变量的定义及选择 |
5.3 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2.1 多部门合作发力,降低无效点发生率 |
6.2.2 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服务水平 |
6.2.3 提高农户满意度和信任度 |
6.2.4 创新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模式 |
6.2.5 完善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
6.2.6 健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奖惩机制 |
6.2.7 形成多方联动的风险预警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西藏林芝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与农户满意度研究调查问卷 |
致谢 |
(3)基于多光谱图像的美元识别与鉴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1.3 美元的防伪特征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基于美元多光谱图像的预处理 |
2.1 美元多光谱图像及采集 |
2.2 图像灰度补偿 |
2.3 图像几何校正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灰度信息及几何信息的美元朝向版本面额识别 |
3.1 基于SVM及Haar特征的朝向识别 |
3.2 基于圆心检测及灰度特征的版本识别 |
3.3 基于高斯概率模型的面额识别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纹理特征的美元多光谱图像鉴伪 |
4.1 美元多光谱图像特点与分析难点 |
4.2 改进的uniform LBP特征提取技术 |
4.3 基于改进uniform LBP的美元多光谱图像纹理特征提取 |
4.4 实验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概率模型的美元成色分析 |
5.1 基于统计的概率模型建立 |
5.2 实验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专利及论文目录 |
(4)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外币反假缺位问题研究——以张家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外币反假与人民币反假的对比分析 |
二、外币反假工作缺位的影响 |
三、政策建议 |
(6)香港离岸人民币对境内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结构安排 |
1.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1.4.1 论文主要创新点 |
1.4.2 论文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展望 |
2. 国际主要离岸货币和离岸人民币的起源与发展 |
2.1 欧洲美元 |
2.1.1 欧洲美元的发展历程 |
2.1.2 欧洲美元形成与快速发展的原因 |
2.2 欧洲马克到欧洲欧元的新型欧洲货币 |
2.2.1 欧洲马克到欧洲欧元的发展历程 |
2.2.2 欧洲马克到欧洲欧元的新型欧洲货币发展的成功因素分析 |
2.3 欧洲日元 |
2.3.1 欧洲日元的发展历程 |
2.3.2 欧洲日元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2.4 离岸人民币 |
2.4.1 离岸人民币出现及发展历程 |
2.4.2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概述 |
2.5 本章小结 |
3. 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 |
3.1 关于货币政策的定义 |
3.2 货币数量理论与政策 |
3.2.1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与政策 |
3.2.2 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与政策 |
3.2.3 关于货币数量政策的研究 |
3.3 货币价格理论与政策 |
3.3.1 利率理论与政策 |
3.3.2 汇率理论与政策 |
3.4 离岸人民币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矛盾 |
3.4.1 离岸人民币与货币供给量调节的矛盾 |
3.4.2 离岸人民币与利率政策调节的矛盾 |
3.4.3 离岸人民币与在岸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矛盾 |
3.5 货币状况指数——MCI |
3.5.1 MCI的定义 |
3.5.2 对MCI的理论研究 |
3.6 利率平价理论 |
3.6.1 利率平价理论 |
3.6.2 利率平价理论述评 |
3.7 本章小结 |
4. 离岸人民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相关文献回顾 |
4.2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
4.2.1 变量选取 |
4.2.2 研究方法与模型设定 |
4.3 实证结果 |
4.3.1 离岸市场人民币需求函数的长期均衡估计 |
4.3.2 离岸人民币需求的短期动态函数估计 |
4.4 本章小结 |
5. 香港离岸人民币对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
5.1 人民币跨境流通路径梳理 |
5.1.1 人民币跨境双向流通路径 |
5.1.2 人民币跨境单向流出路径 |
5.1.3 人民币跨境单向回流路径 |
5.2 人民币跨境流通对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影响机制 |
5.2.1 差别化本币外债管理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
5.2.2 人民币跨境流通对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
5.3 人民币跨境流通对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量影响效果的实证分析 |
5.3.1 人民币跨境流通对外汇占款的影响 |
5.3.2 人民币跨境流通对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效果 |
5.4 本章小结 |
6. 香港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利率的动态关联分析 |
6.1 样本数据选择与统计特性分析 |
6.1.1 数据选取 |
6.1.2 变量描述统计分析 |
6.2 两个市场动态信息传导模型 |
6.3 实证结果 |
6.3.1 市场间报酬溢出关系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6.3.2 市场间波动溢出关系检验 |
6.3.3 离岸与在岸人民币货币市场利率的动态相关性 |
6.4 本章小结 |
7. 香港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外汇市场汇率的动态关联分析 |
7.1 CNH与CNY、DF、NDF外汇市场汇率动态信息传导模型 |
7.1.1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设定 |
7.1.2 价格发现的度量 |
7.1.3 VECM-DCC-MVGARCH模型 |
7.2 样本数据选择与统计特性分析 |
7.2.1 样本数据选择 |
7.2.2 数据处理与描述统计分析 |
7.3 实证结果 |
7.3.1 汇率收益率间报酬溢出关系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7.3.2 市场间波动溢出关系检验 |
7.3.3 动态条件相关系数 |
7.4 本章小结 |
8. 应对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
8.1 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
8.2 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
8.3 加快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 |
8.4 积极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 |
8.5 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7)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基于竟争与风险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表目次 |
图目次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价以及启示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
1.4.1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1.4.2 论文的不足 |
2 货币国际化的内涵及模式 |
2.1 货币国际化的内涵 |
2.1.1 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
2.1.2 多层次下的货币国际化 |
2.2 货币国际化的模式 |
2.2.1 美元国际化模式 |
2.2.2 欧元国际化模式 |
2.2.3 日元国际化模式 |
3 货币国际化的相关理论基础 |
3.1 最优货币同盟理论 |
3.1.1 最优货币区理论 |
3.1.2 “一个市场,一种货币”思想 |
3.1.3 GG-LL模型 |
3.2 货币竞争理论 |
3.3 货币替代与反替代理论 |
3.3.1 货币替代理论 |
3.3.2 货币反替代理论 |
3.4 金融深化理论与货币危机理论 |
3.4.1 金融深化理论 |
3.4.2 货币危机模型理论 |
4 国际货币的竞争 |
4.1 国际货币的竞争层次 |
4.1.1 国际货币演变的历史 |
4.1.2 国际货币竞争层次划分 |
4.2 国际货币的竞争条件 |
4.2.1 模型的设定及面板数据(panel data)说明 |
4.2.2 模型数据平稳性和协整检验 |
4.2.3 对R影响的实证分析 |
4.3 国际货币的竞争格局 |
4.3.1 亚洲货币竞争力分析 |
4.3.2 亚洲货币竞争格局分析 |
4.4 国际货币的竞争策略 |
4.4.1 美元强势者——货币政治 |
4.4.2 日元制衡者——货币金融 |
4.4.3 欧元挑战者——货币合作 |
5 货币国际化的风险 |
5.1 货币国际化风险的内涵 |
5.2 货币国际化风险的分类 |
5.2.1 货币调控风险 |
5.2.2 政策调控困境 |
5.2.3 资本冲击风险 |
5.2.4 银行体制调控风险 |
5.3 货币国际化风险的影响因素 |
5.3.1 货币国际化风险的形成机制 |
5.3.2 货币国际化风险的影响因素 |
5.4 货币国际化风险控制的国际经验 |
5.4.1 美元国际化风险控制经验 |
5.4.2 日元国际化风险控制经验 |
5.4.3 欧元国际化风险控制经验 |
6 人民币国际化竞争困境和风险测度 |
6.1 人民币国际化流通现状和程度判断 |
6.1.1 时间维度上考察 |
6.1.2 空间地域上考察 |
6.1.3 货币职能上考察 |
6.1.4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特征 |
6.1.5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判断 |
6.2 人民币国际化竞争的困境 |
6.2.1 人民币国际化竞争的汇率困境 |
6.2.2 人民币国际化竞争的市场行为困境 |
6.2.3 人民币国际化竞争的宏观经济政策困境 |
6.2.4 人民币与日元竞争合作的困境 |
6.3 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的测度 |
6.3.1 外部冲击 |
6.3.2 金融风险 |
7 人民币国际化竞争的策略 |
7.1 人民币国际化竞争条件实证分析 |
7.1.1 模型的设定及数据说明 |
7.1.2 VAR模型平稳性检验 |
7.1.3 变量间协整关系检验 |
7.1.4 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 |
7.2 人民币国际化竞争现实条件分析 |
7.2.1 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
7.2.2 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撑力 |
7.2.3 人民币国际化的跳跃点 |
7.3 人民币国际化竞争的策略 |
7.3.1 抓住机遇策略 |
7.3.2 制度支持策略 |
7.3.3 改革发展策略 |
7.3.4 协调合作策略 |
8 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的防范 |
8.1 人民币资本管制控制货币国际化风险能力评估 |
8.1.1 人民币资本管制的潜在成本 |
8.1.2 资本管制的国际经验 |
8.1.3 人民币资本管制控制货币风险的能力 |
8.1.4 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与货币国际化风险 |
8.2 人民币钉住汇率制度控制货币国际化风险能力评估 |
8.2.1 钉住汇率制度的国际经验 |
8.2.2 钉住汇率制度控制货币风险的能力 |
8.2.3 人民币钉住汇率制度的冲突 |
8.3 人民币国际化风险的防范 |
8.3.1 从经济角度进行防范 |
8.3.2 从非经济角度进行防范 |
8.3.3 从风险冲击角度进行防范 |
研究总结与研究展望 |
研究总结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8)我国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本研究的特色之处与研究方法 |
1.4.1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1.4.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
2 货币国际化的历史演变与国际经验 |
2.1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
2.1.1 金本位制 |
2.1.2 布雷顿森林体系 |
2.1.3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
2.2 货币国际化的国际经验 |
2.2.1 英镑国际化的演变过程 |
2.2.2 美元国际化演变过程 |
2.2.3 日元国际化演变过程 |
2.2.4 欧元国际化演变过程 |
2.3 国际经验的启示 |
3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证分析 |
3.1 国际铸币税 |
3.1.1 金属货币本位下的铸币税 |
3.1.2 信用货币本位下的铸币税 |
3.1.3 国际铸币税 |
3.1.4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铸币税收益 |
3.2 国际铸币税收益的拓展 |
3.2.1 获得巨额金融剩余 |
3.2.2 结算货币余额收益 |
3.2.3 减少汇率风险的同时消除了汇兑成本 |
3.2.4 提高在国际金融体制中的地位 |
3.2.5 提高自身防御风险的能力,影响储备国的金融经济 |
3.2.6 能够更好的调节国际收支 |
3.3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成本分析 |
3.3.1 政策成本 |
3.3.2 "特里芬难题" |
3.3.3 投机冲击成本 |
3.3.4 币值稳定成本 |
3.3.5 监督管理成本 |
4 人民币国际化的境外流通现状 |
4.1 人民币在港澳台地区流通现状 |
4.1.1 港澳地区 |
4.1.2 台湾地区 |
4.2 人民币在东南亚各国的流通现状 |
4.2.1 缅甸 |
4.2.2 越南 |
4.2.3 老挝 |
4.2.4 柬埔寨 |
4.2.5 泰国 |
4.3 人民币在我国西部邻国的流通现状 |
4.3.1 巴基斯坦 |
4.3.2 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 |
4.4 人民币在我国东北邻国流通现状 |
4.4.1 蒙古 |
4.4.2 俄罗斯 |
4.4.3 朝鲜 |
5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策略与研究建议 |
5.1 人民币国际化策略 |
5.1.1 从汇率改革开始,迈出国际化第一步 |
5.1.2 近期目标:区域性硬货币 |
5.1.3 推进东亚元(或亚元)诞生的前景和意义 |
5.2 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
5.2.1 完善金融监督机制 |
5.2.2 加快实现人民币利率市场化 |
5.2.3 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 |
5.2.4 推进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与流通 |
5.2.5 防范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区域金融合作中的风险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科研成果 |
(9)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本文的结构及研究结论 |
第四节 主要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二章 货币国际化的理论 |
第一节 国际货币的含义 |
第二节 国际货币的发展史 |
第三节 货币国际化的途径 |
第四节 货币国际化的条件 |
第五节 货币国际化的度量 |
第六节 货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关系 |
第七节 货币国际化的收益与风险 |
第三章 货币国际化的国别经验 |
第一节 英镑的国际化 |
第二节 美元的国际化 |
第三节 日元的国际化 |
第四节 德国马克与欧元的国际化 |
第五节 五种货币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借鉴 |
第六节 新元的非国际化策略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
第四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现状及一些基本观念的评析 |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 |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
第三节 对现阶段有关人民币国际化部分观点的评析 |
第五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制约因素及时机选择 |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 |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 |
第三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选择 |
第六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总体战略、路径安排及具体措施 |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总体战略和路径安排 |
第二节 人民币区域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
第三节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措施 |
第四节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配套政策 |
第七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应对措施及发展前景 |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应对措施 |
第三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假币犯罪案件的特点和侦防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假币犯罪案件的特点 |
(一) 涉及的面额、币种多样。 |
(二) 犯罪活动日趋专业化、团伙化。 |
(三) 假币犯罪流动性增强, 犯罪地域不断扩大。 |
(四) 仿制水平越来越高, 不易识别。 |
二、假币犯罪案件的侦查 |
(二) 查堵贩卖假币各环节, 追踪假币源头。 |
(三) 掌握假币制贩特点, 深入特种行业寻找线索。 |
(四) 加强侦查协作, 联手打击假币犯罪。 |
三、假币犯罪案件的预防对策 |
(一) 加强宣传, 广泛发动群众反假币。 |
(二) 完善联席会议制度。 |
(三) 建立反假币专业警察队伍。 |
(四) 加强特种行业管理, 提高假币的一线堵截能力。 |
四、对美元、港币反假问题的一些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金融变革演进研究:广西新金融主权建立[J]. 潘玉,陈燕和,黄世明. 华北金融, 2021(11)
- [2]林芝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与农户满意度研究[D]. 陈明海. 西藏农牧学院, 2021(09)
- [3]基于多光谱图像的美元识别与鉴伪技术研究[D]. 付祥旭.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5)
- [4]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外币反假缺位问题研究——以张家界为例[J]. 郭伦国. 武汉金融, 2014(12)
- [5]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和实施路径初探[J]. 张岸元. 经济研究参考, 2014(09)
- [6]香港离岸人民币对境内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 张喜玲. 西南财经大学, 2013(12)
- [7]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基于竟争与风险的视角[D]. 张旭. 武汉大学, 2013(07)
- [8]我国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 苗超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01)
- [9]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 胥良.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7)
- [10]假币犯罪案件的特点和侦防对策[J]. 谌艳青.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