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享信息机制及应用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狄鹤,张海涛,张连峰[1](2021)在《WSR三元定位视角下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多主体信息协同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意义]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各职能部门如何快速、准确、协调处理海量信息已成为大数据智慧应急管理的关键环节。政府多主体间信息协同的质量直接影响应急信息工作水平,需要针对性的研究。[方法/过程]在WSR系统方法论的框架下,结合2020年中国南方洪涝灾害案例,对应急信息协同机制进行物理——事理——人理三元系统定位,通过逻辑推演,构建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多主体信息协同机制。[结果/结论]基于集成思维,描述WSR系统方法论在突发公共事件响应中的应用路径,分析政府多主体间协同治理和信息联动的内在机理。为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多主体信息机制的运用和协同机制的建立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理架构及启示性参考依据。
王延川[2](2020)在《区块链赋能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保障系统探析》文中提出就流转架构和信息机制而言,中国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依然奉行集中模式,这种自上而下和单点辐射的管理思维阻碍了应急物资的高效管理和精准配送,亟待改革。改革的方向是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科技支撑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路,顺应应急物资流转的网络化特征,建立扁平式的统一供应链系统,并将区块链嵌入供应链系统,利用区块链算法实现链下链上信息沟通,促使应急物资信息公开透明、真实、完整、共享和可追溯。联盟区块链可以对网络节点的权限进行区分,保证主管机构在其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对应急物资的精准追溯,纳入监督机关或民众以构成对"公共资产"分配的多重监管,形成优质大数据,以供主管机构在突发事件决策和统计信息时作为依据。
周旭枚[3](2020)在《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不仅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一方面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下,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完善,从而保障了公司价值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上市公司也常有高管犯案,侵食公司利益,频发财务丑闻,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和市场价值。那么,从公司价值提升出发,我们究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运行机制呢?内部控制究竟是如何影响公司价值的呢?抑或说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传导机制呢?深入研究探讨这些问题,不仅对上市公司治理,而且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内部控制产生于公司契约的不完备性。内部控制作为公司一项内部机制安排,有其自身的效应和运行机制,它必须与公司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其运行机制才通顺,其自身的效应也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公司“自然选择”和“适应性学习”过程中,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有机结合起来,奖励、支持、强化满意的适应性,惩罚、制止、淘汰不满意的适应性,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风险管控的重要举措,管理效率的重要保障,防范“公司失败”,引导“公司发展”,终极对公司价值产生极其重要性影响。因而内部控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途径具有复杂性、内隐性,两者间的关系绝非统计学意义上简单的线性关系或非线性关系。本文基于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对策分析的总体思路。首先对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的理论框架进行探讨,不仅阐述了内部控制和公司价值的本质和本体,而且构建了内部控制通过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三个途径影响公司价值的理论机理,也是本文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基本假设;其次是指标测度与现状分析,为了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公司价值进行准确的定量描述,在计量模型分析之前,必须先对内部控制和公司价值采取一定的指标进行评价和统计测度。本文不仅收集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及公司价值评价指标,进行了指标的现实描述;而且对代理指标较多的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及公司价值进行了因子分析,计算出综合得分并进行评价和测度,为本文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再次是实证分析,为证实内部控制通过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三个机理影响公司价值的理论假设,本文选取2008-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采用AMOS25.0软件,分三章对三个机理进行实证分析,从实证结论来看,本文提出的三个理论假设是符合现实的。继而是比较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借助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本文不仅收集了国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先进经验资料,总结出他人的优点,而且对比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与主要问题,并从思想、制度、文化、人才等方面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是对策建议,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论,提出通过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增强风险管控和提升管理效率的建议和对策。本文区别于国内外同类研究,具有创新性的研究结论如下:(1)内部控制可以促进公司建立内部“泛治理”结构,即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使公司内部建立上下级纵向之间与同级横向之间的制衡关系,从而使公司治理得到帕累托改进;(2)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之间的中介效应存在异质性,即内部控制不仅通过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管理效率三个途径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而且这三个机制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3)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间存在正U型非线性关系,即内部控制使公司价值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有效的内部控制最终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4)提出了上市公司“泛治理”概念,为中国上市公司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郝世丽[4](2020)在《天津市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信息保障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天津市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信息保障机制是在体育强国背景下提出的,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建设体育强国的重大决议,2020年初天津市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为指导,结合天津市体育事业发展的实际,出台了《天津市关于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将分阶段完成建设体育强市的奋斗目标。目前,天津市竞技体育还未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本研究提出天津市竞技体育信息保障机制的完善策略来推动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使用了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以天津市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信息保障机制为研究对象,对天津市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信息保障机制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策略。研究结果如下:(1)天津市竞技体育重质量发展的信息机制的运行模式包括:信息保障组织机制、信息搜集保障机制、信息整理加工机制、信息应用保障机制、信息传递共享机制以及信息储存保密机制六个环节。(2)天津市竞技体育信息保障的现状体现为:无明确、稳定的部门或机构来完成系统的信息保障工作;信息保障工作也无明确政策文件;竞技体育信息保障服务工作覆盖面较广,但不全面,存在信息服务供给远小于需求的现象;在具体的信息保障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信息采集工作量大、信息转化效率低、信息资源未充分开发共享和利用等现象。(3)天津市竞技体育信息保障运作模式存在:组织机构不完善,保障工作效率死低;资金分配不明确,团队建设无保障;激励机制不完善,专业人才引进难;基础设施更新慢,信息供需不平衡;网络传输时效快,信息保密难度大等问题。(4)天津市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信息保障机制的完善策略包括:完善信息组织机构,提高保障工作效率。制定资金使用细则,划分团队建设经费。加大奖级投入力度,吸纳专业技术人才。更新信息基础设备,平衡信息供需关系。拓宽信息传输渠道,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强化数据管理规范,确保信息传输安全。
张格[5](2020)在《可持续在线机器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机器视觉的同步定位与建图(vision based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v SLAM)是指一系列运行在仅搭载视觉传感器主体上的算法和工具,可以在没有环境先验知识的情况下,从连续的视频帧(相机运动过程中捕捉的图像序列)中推断相机的运动并进行位姿估计,并根据周围的情况进行地图构建。这个主体既可以是自主移动机器人等硬件设备,也可以是增强现实等应用所运行的平台。因此v SLAM被认为是实现这些应用的底层技术支持。由于其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极高的学术价值,该技术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得到高度重视。传统的v SLAM系统设定工作场景为光照恒定且没有随机出现的可移动物体的静态小规模场景。但是自主移动机器人等设备通常应用于复杂的大规模场景中,不同的硬件传感器对环境的感知也不同。具体表现为同一个场景在不同强度和角度的光照下对图像特征的识别不同,由视觉传感器捕捉的连续图像帧中纹理信息也有大量重叠和冗余;多种传感器对同一个场景的描述形式不同,且随着场景规模的扩大和建图时间的延长地图数据规模增长过快;大量连续的视频帧图像在纹理特征上有很高的相似度,传统方法很难有效地执行场景认知。本文针对v SLAM中存在的光照变化和复杂纹理、地图存储规模随场景拓展和建图时间延长增长过快以及闭环检测中场景认知困难等各种问题展开相关研究,主要成果有:1.针对位姿估计对光照变化和复杂纹理过于敏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拉普拉斯-高斯(Laplacian of Gaussian,Lo G)算子的低敏感度滤波方法。该方法使用Lo G算子将输入视频帧所生成的图像金字塔滤波,突出场景中的边缘和细节。为了适应Lo G滤波后视频帧强烈的对比度变化,使用最终得分均值和平均搜索长度值确定重投影算法的零均值像素灰度差平方和的阈值,并使用双向光流法提升匹配精度。在跟踪丢失时采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图像特征匹配进行指导,实现更高精度的重定位。实验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v SLAM系统对光照变化和纹理重叠的敏感度,在增强现实应用中可使虚拟物体精确地注册到三维空间中且不受光照变化的明显影响,在跟踪丢失时可以更好地恢复相机姿态,从而提高位姿估计的精度。2.针对传统环境建模方法不能处理多源传感器获取的环境模型和深度相机工作半径有限等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概率八叉树的环境建模方法。该方法可将多源传感器所生成的稀疏、半稠密和稠密三维点云环境模型统一转换成以概率八叉树表示的形式。同时配以剪枝、合并策略以压缩存储空间,拓展多分辨率表示。在发生由于设备运动导致的环境模型改变时,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不断融合多种异构数据,构成时态融合概率八叉树环境模型。实验验证应用该环境建模方法所构建模型的v SLAM系统不但能实时在线完成较高精度的相机位姿估计,而且还能够有效降低环境建模所耗费的时间和存储空间。受益于此,应用此模型的v SLAM系统能够被移植到嵌入式设备中并在较长时间内可持续运行。转换后的地图能够为v SLAM系统提供物理空间是否可以通过的信息,应用于路径规划和障碍避免中。3.针对基于传统视觉词袋模型的闭环检测方法存在的场景歧义和双向闭环难以检出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化互信息机制的闭环检测算法,旨在改进基于词袋模型的闭环检测方法中的视觉词典质量,提取具有高区分能力的视觉单词。该算法将词典构建视为一个数据压缩的过程,通过最大化地压缩数据规模并保留高区分度的纹理信息,提取出具有强描述能力的视觉单词。该算法不但可以应用于闭环检测中,还有应用于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图像匹配和图像分类中的潜质。实验验证基于该算法的闭环检测不但能够减少假阳性闭环的检出,而且能够检测出双向闭环,在长时间的位姿估计和建图中有助于减少累积误差,拓展了v SLAM系统的应用范围。
罗吉[6](2020)在《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及其矫正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社会保障作用的基本公共服务逐渐得以满足,人民对于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在种类、数量、质量、自由选择程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其本身所具有的地域广博、资源与人口分布分散、受地形、气候和自然环境影响大、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等特点,导致其居民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更为碎片化、小众化与原子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从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福利层面对这些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新的挑战,导致大规模集中式的公共服务需求相对较少,而更多体现为难以实现规模效应的零散需求。正是由于农村公共服务的这些特征,农村公共服务普遍存在利用率低、投入成本高、规模效应小,社会效益优于经济效益等固有缺陷。围绕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多元化与小众化的公共需求,首先应根据农村公共服务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然后再根据不同回应主体的比较优势对其进行分工与合作,分析农村公共服务的供需失衡情况,并探索怎样建立一个完备而尽善其职的农村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一是农村公共服务应该怎样进行分类,二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是否以及应该怎样进行分工,三是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供需失衡是否存在矫正机制。本文以长尾理论、机制设计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需匹配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和基本判断,探究供给主体效率影响供需失衡的机制。本文针对这种失衡提出以不同回应主体分工为基础的满足激励相容和信息效率的农村“长尾”公共需求失衡矫正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将农村公共需求置于“嵌入”的经济社会制度与发展进程中,分析其未来的趋势及其回应完善路径。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农村“长尾”公共服务、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等核心概念为研究起点,首先分析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现状和特征。然后基于不同需求回应主体在治理效率上的差异,分析这种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总体性原因(包括需求的离散化、政府财政限制、政府理性选择偏差、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供给“市场”缺失等),特别是针对有代表性的农村公共服务领域(例如教育、养老、医疗等)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供需失衡的差异性影响因素,揭示出影响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内在机理和基本路径。再次,本文通过构建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指数等指标体系,对这种失衡的严重性程度进行实证测算。以此为基础,本文进而提出构建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矫正机制设计,对不同供给主体进行合理有序分工。最后,本文提出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互联网+社会组织”模式,对这种网络化平台进行理论构建和实践运营机制阐述。本文主要创新在于,首先,本文创造性地将“长尾理论”运用于农村公共服务,对农村公共服务中具有不同特点和性质的需求进行“头部”和“长尾”分类与区分。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需求特征进行数理证明与实证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长尾理论幂律分布的运用前沿,也为农村公共服务的异质性分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长尾需求的聚合对农村公共服务的回应主体进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可行性分析,基于长尾需求的差异性(多样性)偏好、回应主体的福利水平和供给不同公共物品的外溢性大小构建“长尾均衡”与“头部均衡”比较静态和动态均衡模型。其次,在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进行专项实证研究,分析影响农村“长尾”公共服务动态失衡的经济与社会因素,并检验这种失衡是否存在时序与空间上的自我矫正机制。另外,考虑到“长尾公共需求”与“头部公共需求”的相互影响,本文构建似不相关模型(SUR)对“头部”与“长尾”的互动与耦合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在理论上更好地完善农村公共服务“长尾需求”理论体系。此外,本文通过比较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回应农村公共服务需求上的分工、各自特点和优势,对基于异质性偏好农村公共服务的长尾分工机制进行主体匹配度回应与分析。基于机制设计理论构建满足信息效率与激励相容的矫正机制,本文构建“互联网+社会组织”模式,实证研究其在供给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中的比较优势与运营机理,为不同类型社会组织在新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伟大目标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新的理论视角与解决方案,以及未来其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中新的发展趋势与动向。
高笛[7](2019)在《上市公司供应链特征对投融资效率与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 ——基于信息机制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企业竞争已由个体实力之间竞争扩展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于公司来说,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采购和销售是公司运作的关键环节,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紧密的业务联系直接反映了公司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和经济新常态发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公司的经营、发展、创新,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供应链。那么,在公司创造价值过程中供应链特征起到什么作用呢?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结构,公司作为节点构成供给与需求的本质联系。同时,信息是整个供应链网络结构联系的粘合剂,在供应链网络交互中流通和调整。尽管目前学者们重点关注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内容特征,但对于其他层面供应链特征的探究较为匮乏,难以全面反映供应链特征如何创造公司价值,也难以准确分析信息资源如何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流动、转化和传递。现代公司金融领域研究越来越重视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供应商和客户一直是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不仅是企业自身行为,还会受到供应链(供应商和客户)的影响,如何处理好和供应商或客户的关系,挖掘供应链特征的价值效应是公司治理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不同层次供应链特征在公司创造价值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从信息机制来分析,供应链信息在核心企业(上市公司)的流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由内而外主要分为信息处理和信息披露、信息传递。首先,本文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供应链高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利用手工搜集整理的供应链高管数据,探究在供应链信息流动过程中信息交换“枢纽”如何处理供应链信息、完善经营管理决策和影响公司业绩;其次,本文从信息披露的角度出发,研究上市公司供应链信息披露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具体检验该行为特征是否抑制公司非效率投资和起到公司治理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作用机制;最后,本文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出发,研究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文利用手工搜集的客户和供应商数据,从“重要性”、“稳定性”与“质量”三个维度,探索该内容特征在信贷市场传递的经济效果。由此,本文以供应链信息的接收、披露和传递为线索,完成从公司到高管,从信息处理主体、信息披露行为到信息传递内容等不同层次的供应链特征影响研究。本文立足供应链信息机制,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手工搜集整理,追踪2008-2016年上市公司供应链研究数据和高管背景数据,深度挖掘高管层面和企业层面的供应链特征(供应链高管、供应链信息披露、供应链关系型交易、供应链稳定性以及供应商和客户个体特征),对供应链特征影响公司行为等经济后果与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丰富了公司金融领域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范围,为我国企业供应链治理的应用和实践提供新的经验证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1)公司业绩和价值创造是公司关注的核心问题,供应链信息的处理和运用决定着公司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和自身长远发展。本文考察供应链信息处理主体特征即供应链高管如何增强企业在供应链交易中的信息接收和处理优势,缓解上市公司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影响公司业绩。本文发现供应链高管显着提升公司盈利水平,证实了供应链高管在供应链竞争中发挥“专家”能力和“圈子”效应,稳定供应链关系,为公司带来财富增长。特别的,本文基于“开源”、“节流”、商业信用、流动性管理和“创新”的角度进行机制分析,发现供应链高管通过抢占市场先机、节约经营成本、改善商业信用和流动性管理、促进企业创新等途径提升公司业绩和可持续发展动力。本文手工搜集的供应链高管数据为公司供应链治理的多层次研究提供了重要补充,弥补了高管特征和供应链特征等相关领域的不足,深化供应链特征的经济效应研究。(2)公司投资行为驱动价值创造,供应链信息披露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与投资者间信息不对称,还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影响企业投资行为。我国上市公司供应链信息披露属于自愿性披露,是公司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公司供应链交易状况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方式。本文研究供应链信息披露行为特征与公司投资效率的关系,发现上市公司披露客户或供应商信息能显着抑制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同时,本文还证实供应链信息披露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委托代理风险抑制公司非效率投资,这不仅为公司非效率投资的治理和投资者决策提供了借鉴,还对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供应链信息披露制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3)公司能否获得外部融资对公司再投资和长远发展十分关键,供应链关系型交易中协同发展和竞争风险等丰富信息传递给债权人,降低企业与债权人的信息不对称,直接影响企业融资效率。本文研究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内容特征对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考虑我国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制,本文以债务融资规模、融资期限和融资成本表示融资效率,并从供应商和客户关系“重要性”、“稳定性”和“质量”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研究发现,较高的供应链集中度不仅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还降低了经营风险,从而提升融资效率。同时,供应链稳定性不仅有利于提升融资规模和融资期限,还显着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分析供应商和客户个体特征发现,当客户的议价能力较强、破产风险较低、属于非高新技术行业、区位优势更好时,客户集中度对融资效率正面作用才显着,相比之下当供应商破产风险较高、属于高新技术行业、区位优势更好时,供应商集中度对融资效率的正面作用更显着。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发挥着“治理效应”和“信号传递”作用,这有利于公司认识到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的重要性,及时根据自身和供应链成员企业状况调整融资结构、提高融资效率,还有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明确公司供应链发展潜在风险,合理制定信贷策略,提升贷款质量和金融服务水平。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本文是国内研究供应链高管对公司经营管理行为影响的一次有益尝试。已有研究中学者对高管层面的供应链特征关注不足,只有国外少数学者关注供应链高管,然而供应链高管是公司供应链信息接收主体和信息交换“枢纽”,供应链高管对公司影响有待深入分析。本文借鉴国外学者的度量方法,手工搜集和整理高管数据和供应链研究数据,根据CSMAR数据库的高管背景信息与上市公司前五大客户和供应商明细数据搜集高管工作经历行业信息和上下游企业行业信息,匹配和识别上市公司的供应链高管,从信息处理角度研究供应链高管的信息优势,丰富了高管背景特征和供应链特征领域的研究,实现了研究数据和度量方法的创新。此外,本文还具体分析上游和下游供应链从业经历如何发挥“信息整合能力”并影响公司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从“开源”、“节流”、商业信用、流动性管理和企业创新等新的角度进行机制检验。本文丰富了高管背景和供应链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加深了对高管层面供应链特征与公司业绩关系的认识,对上市公司完善供应链治理以及建立有效的供应链人才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本文研究上市公司的供应链信息披露对公司投资效率带来何种影响,丰富了公司信息披露与投资效率关系的研究,为国内学者研究供应链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以及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思路。供应链信息具有“溢出效应”,是分析师、债权人、审计师以及投资者决策者的依据。尽管已有研究表明供应链信息披露行为有利于降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显着降低公司股价同步性,但是忽视了供应链信息披露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易带来公司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和管理层的监督缺乏等问题,从而导致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等非效率投资。供应链信息是公司信息披露含量和质量的重要组成,本文结合我国供应链信息披露制度特征,研究供应链信息披露与公司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究具体影响机制,不仅可以客观评价供应链信息披露的作用,为公司非效率投资的治理和投资者决策提供了借鉴,而且还为相关部门完善供应链信息披露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3)本文丰富了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对公司融资效率影响的研究内容,本文发现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对公司融资效率存在“治理效应”和“信号传递”作用,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对融资效率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一方面,以往有关研究多从客户群体出发,以客户集中度代表供应链关系型交易特征,但该指标只反映“重要性”的维度,难以反映“稳定性”以及“质量”维度,而该维度同样影响银行对企业的价值与风险判断。本文从上市公司的年报中手工搜集并深度挖掘供应商和客户的议价能力、破产风险、区位优势和技术创新水平等个体特征,从“重要性”、“稳定性”以及“质量”维度全面考量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如何影响公司融资效率,深入探索具体机制。另一方面,国内外学者关于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对企业融资影响的研究存在结论不一致现象,国外学者结论可能不完全适合转型国家的市场现状,同时也很难直接解读我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实际。本文有助于更清晰理解我国企业通过供应链交易传递信号获取金融支持的内在机制,对提升金融机构贷款质量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韩毓璇[8](2019)在《基于生成式对抗学习的单一与多模态图像转换》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各种有关图像处理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发展,而在计算机图像研究领域中,图像转换作为重要的一项技术,许多图像处理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此类任务中,例如图像风格迁移、图像降噪、图像超分辨率解析等。图像转换旨在研究数据域之间的关系并解决如何将一个形态的图像转换成另一个形态,因此完成图像转换需要重点研究图像间的相似性和多样性两方面内容,相似性研究内容要求生成图像与输入图像的结构相似性,同时又要求生成图像与目标图像域样本的细节相似性,多样性研究内容要求在处理多模态输出或者输入情况下方法都具有很好的扩展性。现有的图像转换方法按照是否需要成对数据可以将这类方法分为监督方法和无监督方法,按照是否可以生成或者处理多种形态的图像分为单模态方法和多模态方法。成对的训练数据提供了目标图像用以指导数据生成,降低了研究内容中相似性要求的难度,然而成对的数据是很难获得的,因此相比于监督方法,无监督方法更具有普适性。相比于单模态方法,多模态方法具有更好的完备性,但是多模态方法在解决输出图像的多种模态方面更加复杂,最后多模态方法由于可以应用到多个图像转换任务,模型往往更加复杂,如何减少网络参数也是面临的问题之一。针对图像转换方法中无成对训练数据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式对抗学习的单模态图像转换方法。该方法借助生成对抗网络用于解决无监督图像转换问题以及提高生成图像质量,同时在生成图像和输入图像以及目标域图像的相似性研究内容下学习隐空间和数据空间的双向映射,引入了互信息机制和感知对抗损失用以指导图像生成。在草稿图生成照片、多个人脸属性转换和人脸修复任务上显示,本文提出的方法既保留了输入图像的关键表征,同时把部分表征转换成了另一形态。在多模态图像转换方法中,一方面针对多模态方法中一张图像可能对应多个输出,如何减少输出图像的不确定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模态图像转换方法。该方法采用一个额外的编码器用以生成风格向量,通过不同的风格向量指导图像生成,借助互信息机制、感知损失和循环一致性损失优化风格向量与图像生成,增加了模型的可扩展性。另一方面,针对多模态方法减少训练参数的问题,考虑多模态输入情况下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模型中为每一模态加入条件向量,结合变分自编码器与生成对抗网络,把推理网络与判别网络合二为一,本文方法通过这样的改进思路减少了训练参数,结构更加简洁,在实验结果中取得了良好的表现。
胡莎[9](2019)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与成效的关系研究 ——基于江西省五所院校学生主体视角》文中指出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创业教育理念的提出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转型提供重要动力。高校成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主战场,尤其是高职院校,近年来学生创业率都高于全国高校平均值。机制是实现系统目的的具体运行方式,因此完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建设,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成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建设现状、创业教育成效情况以及两者间的关系是论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以江西省五所高职院校为调研对象对其学生发放问卷,并使用SPSS23.0和AMOS21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显示:学生对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建设较不满意,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显性成效较差;不同性别、年级、政治面貌的学生在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满意度上存在显着差异;不同学校、性别、年级、政治面貌和班干任职经历的学生在创业教育成效上存在显着差异;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与创业教育成效之间存在显着正向影响。从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四个维度对创业教育成效的影响路径来看,除监督机制对显性成效的影响不显着外,其他7条路径都具有显着影响。由此可见加强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建设对创业教育成效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从影响系数来看,就显性成效而言,影响最大的为支撑机制,其次为信息机制、激励机制。就隐性成效而言,影响最大的为支撑机制,其次为监督机制、信息机制和激励机制。基于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本文提出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优化建议:一是立足现状特色,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完善支撑机制,创新工作方式;三是健全监督机制,保障教育质量;四是优化激励机制,改革考核制度;五是强化信息机制,构建信息平台。
王雯[10](2019)在《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同群效应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同时也明确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将创新位列新发展理念之首,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企业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研发投资是企业最为典型的一种学习行为,是企业进行创新、不断增强竞争优势的逻辑起点。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因为研发投资不足,创新能力欠缺而得到了诸多教训,已经意识到研发投资的重要性,故近年来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增长趋势明显,增长幅度较快。在此背景下,学者对何种原因造成研发投资不断上升以及这种上升对企业产生何种影响进行了研究,但目前均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企业本身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镶嵌在由企业构成的庞大社会群体中,其研发投资决策可能会受到同其具有相近特征同类群体内其他企业的影响,即研发投资可能存在同群效应。基于此,本文结合行为经济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企业研发投资同群效应展开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本文内容按照“存在性检验—内在机制—影响后果”这一由浅入深的逻辑结构展开,主要内容包含了同群效应的存在性检验、内在机制和影响后果三部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以行业、地域、年份、产权性质为识别基准,通过倾向性匹配得分确定同群企业研发投资,验证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存在同群效应,排除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旧稳健;(2)在内在机制方面,验证研发投资同群效应的内在机制包括信息机制和竞争机制。信息机制包括通过正式信息渠道,由同群企业主动披露自身信息而形成的同群效应,以及通过非正式信息渠道,由公司董事在其他公司兼任董事构成的董事网络获取信息而形成的同群效应,在仅考虑信息机制的情况下,发现两类信息机制是并存的,但更倾向于非正式信息渠道形成的信息机制。竞争机制包括企业层面,由于企业间实力对比决定的自身所处的竞争地位差异而形成的同群效应,以及行业层面,由于行业间竞争对比决定的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差异而形成的同群效应,企业层面描述的是能够由企业自身决定的竞争压力,行业层面描述的是不能由企业自身决定只能被迫接受的市场竞争压力,在仅考虑竞争机制时,发现两个维度竞争机制也是同时存在,但更倾向于从所面临的自身不能决定的市场竞争出发而形成研发投资同群效应。在分别验证两种机制后,进一步将两种机制综合考虑,由于正式信息渠道形成的信息机制并不显着,故当两个机制同时运行时,起作用的更倾向于竞争机制,对比其他依旧显着的内在机制,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依次是行业层面竞争机制、非正式信息渠道形成的信息机制以及企业层面的竞争机制。(3)对于影响后果,主要包含了对创新绩效产生的直接影响和对企业绩效产生的整体影响,证明研发投资同群效应对企业t、t+1、t+2期的创新绩效和企业绩效均有提高作用,进一步区分产权性质和高科技与非高科技行业发现,对非国有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影响更显着,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滞后于创新绩效。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建议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扶持和引导,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建议企业构建管理者学习机制,重视外部学习,强化民主决策制度,防止过度模仿产生不理智行为,积极构建非正式信息渠道等。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投资不断增长的现实情况展开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方面存在创新。在理论意义上,从企业外部视角丰富了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因素,在投资理论框架下加入行为经济学理论,突破以往研发投资个体研究范畴;以研发投资同群效应为研究对象,构建“存在性检验—内在机制—影响后果”的完整理论体系以丰富以往的经验证据;深入挖掘研发投资同群效应的内在机制,扩展现有同群效应的理论基础。在现实意义上,提醒企业管理者正确认识到自身学习行为对企业的影响,帮助企业降低企业研发投资决策风险,也为政府提供一条潜在的优化企业研发投资的路径。
二、共享信息机制及应用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共享信息机制及应用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WSR三元定位视角下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多主体信息协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回顾及理论基础 |
1.1 文献回顾 |
1.2 理论基础 |
1.2.1 信息协同理论 |
1.2.2 WSR系统方法论 |
2 政府应急信息协同过程中的反思 |
2.1 预测预警信息传递失效 |
2.2 信息过载和失真 |
2.3 信息收集处理不当 |
3 融入WSR的信息协同解决方案 |
4 融入WSR的信息协同机制——以2020年中国南方洪涝灾害为例 |
4.1 基于WSR方法论的信息机制析出 |
4.1.1 预警监测机制 |
4.1.2 标准化融合集成机制 |
4.1.3 传递共享机制 |
4.1.4 信息鉴别机制 |
4.1.5 决策辅助映射机制 |
4.1.6 利益平衡机制 |
4.1.7 信息发布引导机制 |
4.1.8 监督制约机制 |
4.2 信息协同的内在逻辑与机制构建 |
5 结 语 |
(2)区块链赋能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保障系统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保障流转架构的检视 |
(一)应急物资保障的应然流转架构 |
(二)现有应急物资集中流转架构的弊端 |
二、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保障信息机制的要求与现状 |
(一)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保障系统的信息机制要求 |
(二)现有应急物资保障系统信息机制检视 |
三、以技术支撑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保障系统重构 |
(一)供应链:优化流转架构 |
(二)链下链上沟通 |
(三)区块链:造就有价值信息机制 |
四、区块链赋能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保障系统的优势 |
(一)联盟链的优点 |
(二)节点权限的区分 |
(三)物资流转全程可追溯 |
(四)多重监督机制的实现 |
(五)优质大数据的生成 |
五、代结论:改革势在必行 |
(3)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
1.2.2 关于公司价值的研究 |
1.2.3 关于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研究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内容结构安排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主要创新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内部控制影响公司价值的理论分析 |
2.1 内部控制与公司价值实质论与本体论讨论 |
2.1.1 内部控制的本质与本体 |
2.1.2 公司价值的本质与本体 |
2.1.3 公司价值源的决定因素 |
2.2 公司治理作用机制 |
2.2.1 公司治理的内涵与界定 |
2.2.2 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机制 |
2.2.3 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
2.2.4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
2.3 风险管控作用机制 |
2.3.1 风险管控的内涵与界定 |
2.3.2 内部控制对风险管控的影响机制 |
2.3.3 风险管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
2.3.4 内部控制、风险管控与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
2.4 管理效率作用机制 |
2.4.1 管理效率的的内涵与界定 |
2.4.2 内部控制对管理效率的影响机制 |
2.4.3 管理效率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
2.4.4 内部控制、管理效率与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3章 指标测度与现实描述 |
3.1 内部控制的测度 |
3.1.1 内部控制的测度指标体系 |
3.1.2 内部控制的测度方法 |
3.1.3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测度结果与现实描述 |
3.2 公司价值的测度 |
3.2.1 公司价值的测度指标体系 |
3.2.2 公司价值的测度方法 |
3.2.3 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测度结果与现实描述 |
3.3 公司治理、风险管控与管理效率的测度 |
3.3.1 测度指标体系 |
3.3.2 测度方法讨论 |
3.3.3 测度结果与现实描述 |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研究设计与计量模型 |
4.2 变量选取和模型路径图构建 |
4.2.1 变量选取 |
4.2.2 模型路径图 |
4.3 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检验 |
4.3.1 实证结果及分析 |
4.3.2 稳健性检验 |
本章小结 |
第5章 内部控制、风险管控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研究设计与计量模型 |
5.2 变量选取和数据描述 |
5.2.1 变量选取 |
5.2.2 数据描述 |
5.3 内部控制、风险控制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检验 |
5.3.1 实证结果及分析 |
5.3.2 稳健性检验 |
本章小结 |
第6章 内部控制、管理效率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
6.1 研究设计与计量模型 |
6.2 变量选取和数据描述 |
6.2.1 变量选取 |
6.2.2 数据描述 |
6.3 内部控制、管理效率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检验 |
6.3.1 实证结果及分析 |
6.3.2 稳健性检验 |
本章小结 |
第7章 国内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比较分析 |
7.1 部分内部控制较完善国家的现状与经验 |
7.1.1 部分内部控制较完善国家的现状 |
7.1.2 部分内部控制较完善国家的经验总结 |
7.2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7.2.1 内部控制外部制度问题 |
7.2.2 内部控制内部环境问题 |
7.2.3 内部控制执行问题 |
7.2.4 内部控制监督问题 |
7.3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7.3.1 认识与思想的原因 |
7.3.2 制度与法律的原因 |
7.3.3 内部人控制与相关利益者淡漠的原因 |
7.3.4 人才与信息技术的原因 |
本章小结 |
第8章 完善内部控制,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的政策建议 |
8.1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提升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 |
8.1.1 打破思想壁垒推进公司治理发展 |
8.1.2 构建耦合机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
8.1.3 建立自强化机制提升公司治理效果 |
8.1.4 发挥文化催化作用提高公司治理效能 |
8.2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控的政策建议 |
8.2.1 加强人才培养促进风险管控能力 |
8.2.2 增进技术创新提升风险管控效能 |
8.3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效率的政策建议 |
8.3.1 增强执行力提高公司资源配置率 |
8.3.2 强化监督效应降低管理者自利行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4)天津市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信息保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天津市竞技体育的相关研究 |
1.3.2 关于体育信息的相关研究 |
1.3.3 关于信息运行机制的相关研究 |
1.3.4 关于体育运行机制的相关研究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 |
1.4.2 竞技体育信息资源 |
1.4.3 信息保障机制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实地调研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比较分析法 |
3.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信息保障机制理论框架 |
3.2 天津市竞技体育信息保障工作现状 |
3.2.1 信息保障组织机构组成情况 |
3.2.2 相关政策文件出台情况 |
3.2.3 信息保障工作覆盖情况 |
3.2.4 信息保障工作运作模式 |
3.3 天津市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信息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
3.3.1 组织机构不完善,保障工作效率低 |
3.3.2 资金分配不明确,团队建设无保障 |
3.3.3 激励机制不完善,专业人才引进难 |
3.3.4 基础设施更新慢,信息供需不平衡 |
3.3.5 传输渠道较单一,资源传递时效慢 |
3.3.6 网络传输时效快,信息保密难度大 |
3.4 天津市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信息保障机制的完善策略 |
3.4.1 完善信息组织机构,提高保障工作效率 |
3.4.2 制定资金使用细则,划分团队建设经费 |
3.4.3 加大奖励投入力度,吸纳专业技术人才 |
3.4.4 更新信息基础设备,平衡信息供给关系 |
3.4.5 拓宽信息传输渠道,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
3.4.6 强化数据管理规范,保障信息传输安全 |
4.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可持续在线机器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vSLAM相关概念 |
1.3 vSLAM研究现状 |
1.3.1 稀疏地图建图方式 |
1.3.2 半稠密地图建图方式 |
1.3.3 稠密地图建图方式 |
1.3.4 闭环检测 |
1.3.5 存在问题 |
1.4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5 本文组织架构 |
第2章 背景知识 |
2.1 引言 |
2.2 符号约定 |
2.3 相机位姿 |
2.4 坐标系 |
2.5 坐标系之间转换 |
2.6 变换矩阵和齐次坐标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LoG算子的低敏感度vSLAM方法 |
3.1 引言 |
3.2 LoG算子滤波的关键帧vSLAM模型 |
3.2.1 滤波跟踪 |
3.2.2 补丁搜索 |
3.2.3 相机重定位 |
3.2.4 算法流程和复杂度分析 |
3.3 实验与性能分析 |
3.3.1 评价指标 |
3.3.2 相机位姿估计精度实验 |
3.3.3 跟踪时间消耗实验 |
3.3.4 相机重定位性能实验 |
3.3.5 增强现实应用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多源传感器的统一环境建模及位姿估计 |
4.1 引言 |
4.2 多粒度环境模型的概率八叉树表示 |
4.2.1 八叉树统一建模 |
4.2.2 剪枝和合并策略 |
4.3 时间序列融合 |
4.3.1 算法流程和复杂度分析 |
4.4 实验与性能分析 |
4.4.1 评价指标 |
4.4.2 室内场景实验 |
4.4.3 室外场景实验 |
4.4.4 建模和遍历实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最大化互信息机制的闭环检测算法 |
5.1 引言 |
5.2 基于最大化互信息的闭环检测 |
5.2.1 词袋模型和图像表示 |
5.2.2 HsIB目标函数和优化策略 |
5.2.3 HsIB视觉词典构建 |
5.2.4 闭环检测 |
5.2.5 复杂度分析 |
5.3 实验与性能分析 |
5.3.1 数据预处理 |
5.3.2 评价方法和指标 |
5.3.3 KITTI和Bovisa数据集 |
5.3.4 EuRoC和Malaga Parking 6L数据集 |
5.3.5 动态数据集 |
5.3.6 运行时间和效率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下一步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6)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及其矫正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3.1 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特点 |
1.3.2 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特点与问题 |
1.3.3 农村公共服务的供需失衡/均衡研究 |
1.3.4 农村公共需求供给主体研究 |
1.3.5 社会组织的特点及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
1.3.6 现有研究的水平与发展趋势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创新之处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述评与核心概念界定 |
2.1 相关理论述评 |
2.1.1 “长尾”理论 |
2.1.2 机制设计理论 |
2.1.3 资源依赖理论/社会网络理论 |
2.2 核心概念与模型设定 |
2.2.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 |
2.2.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与失衡 |
2.2.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 |
第三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属性及其供需失衡的特征 |
3.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需求侧属性 |
3.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供给侧属性 |
3.2.1 服务类型视角下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供给侧属性 |
3.2.2 财政支出视角下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供给侧属性 |
3.2.3 社会组织视角下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的供给侧属性 |
3.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特征 |
3.3.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空间分布特征 |
3.3.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时序分布特征 |
3.3.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满足成本特征 |
第四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
4.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需求侧整体性原因 |
4.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供给侧整体性原因 |
4.2.1 政府财政限制 |
4.2.2 政府理性选择偏差 |
4.2.3 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 |
4.2.4“长尾”供给“市场”缺失 |
4.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差异性原因:以农村特殊教育为例 |
4.4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差异性原因:以农村特殊医疗为例 |
4.5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差异化原因:以农村特殊养老为例 |
4.6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差异性原因:以农村金融服务为例 |
4.7 小结 |
第五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程度的测算 |
5.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程度的测算方法 |
5.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指数的测算:以农村特殊教育为例 |
5.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指数的测算:以农村特殊医疗为例 |
5.4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程度的测算:以农村特殊养老为例 |
5.5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程度的测算:以农村金融服务为例 |
5.6 小结 |
第六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的矫正机制设计 |
6.1 基本机制设定 |
6.1.1 承诺机制设计 |
6.1.2 政府监管机制 |
6.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激励相容与信息效率机制 |
6.3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的区间设计 |
6.4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格罗夫斯-克拉克矫正机制 |
6.5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纳什均衡矫正机制 |
6.6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动态调整机制 |
6.7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需求精准匹配机制 |
第七章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的实践运用:“互联网+社会组织” |
7.1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矫正机制的网络外部性 |
7.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互联网+社会组织”模式 |
7.2.1 “互联网+”与网络经济的特征 |
7.2.2 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互联网+社会组织”实践机制 |
7.3 案例研究京东公益基金会互联网平台 |
结语 效率-公平互补的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均衡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上市公司供应链特征对投融资效率与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 ——基于信息机制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2.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供应链及其内涵的界定 |
2.1.2 供应链特征的相关概念 |
2.2 供应链特征的研究层次及度量方法 |
2.2.1 基于企业层面的研究 |
2.2.2 基于高管层面的研究 |
2.3 供应链特征对公司影响的相关研究 |
2.3.1 治理效应 |
2.3.2 风险效应 |
2.3.3 信息溢出效应 |
2.4 文献评述 |
3.理论基础 |
3.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3 委托代理理论 |
3.4 供应链治理理论 |
3.5 本章小结 |
4.供应链高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4.2 研究设计 |
4.2.1 供应链高管数据库建立及说明 |
4.2.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4.2.3 变量选择与定义 |
4.2.4 模型设定 |
4.2.5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3.1 高管供应链从业经历与公司业绩 |
4.3.2 “信息优势”:高管关系网络重构事件检验 |
4.3.3 供应链高管提升公司业绩的作用机制检验 |
4.3.4 内生性分析 |
4.3.5 供应链高管与公司价值 |
4.4 稳健性检验 |
4.5 本章小结 |
5.供应链信息披露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2 研究设计 |
5.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5.2.2 变量选择与定义 |
5.2.3 模型设定 |
5.2.4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3.1 供应链信息披露与非效率投资 |
5.3.2 供应链信息披露抑制非效率投资的作用机制检验 |
5.3.3 内生性分析 |
5.3.4 供应链信息披露与公司价值 |
5.4 稳健性检验 |
5.5 本章小结 |
6.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对融资效率的影响 |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6.2 研究设计 |
6.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6.2.2 变量选择与定义 |
6.2.3 模型设定 |
6.2.4 描述性统计分析 |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6.3.1 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和融资规模 |
6.3.2 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和融资期限 |
6.3.3 供应链关系型交易和融资成本 |
6.3.4 供应链关系型交易提升融资效率的作用机制检验 |
6.3.5 内生性分析 |
6.3.6 基于供应链稳定性的进一步分析 |
6.3.7 基于供应商和客户个体特征的进一步分析 |
6.3.8 供应链关系型交易与公司价值 |
6.4 稳健性检验 |
6.5 本章小结 |
7.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3 研究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英文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8)基于生成式对抗学习的单一与多模态图像转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图像转换的研究现状 |
1.2.1 监督与无监督图像转换方法 |
1.2.2 单模态与多模态图像转换方法 |
1.3 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 本文结构 |
2 相关研究技术 |
2.1 生成式模型概述 |
2.1.1 生成对抗网络概述 |
2.1.2 变分自编码器概述 |
2.1.3 结合生成对抗网络与变分自编码器的生成式模型概述 |
2.2 感知损失在图像转换方法的应用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生成式对抗学习的单模态图像转换方法 |
3.1 引言 |
3.2 关键技术 |
3.2.1 双生成对抗网络 |
3.2.2 互信息 |
3.2.3 感知对抗损失 |
3.3 模型结构 |
3.3.1 网络结构 |
3.3.2 损失函数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1 数据集 |
3.4.2 对比方法 |
3.4.3 评测指标 |
3.4.4 结果比较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生成式对抗学习的多模态图像转换方法 |
4.1 引言 |
4.2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模态图像转换方法 |
4.2.1 模型结构 |
4.2.2 数据集与对比方法介绍 |
4.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 结合生成对抗网络和变分自编码器的多模态视图转换方法 |
4.3.1 基础知识 |
4.3.2 模型结构 |
4.3.3 数据集与对比方法 |
4.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9)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与成效的关系研究 ——基于江西省五所院校学生主体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背景 |
1.1.2 政策背景 |
1.1.3 创业教育现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创新点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图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2.1.2 系统理论 |
2.1.3 三元交互决定论 |
2.2 创业教育相关研究 |
2.2.1 创业教育内涵 |
2.2.2 创业教育目标 |
2.2.3 创业教育实践 |
2.3 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
2.3.1 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概念 |
2.3.2 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指标 |
2.4 创业教育成效 |
2.4.1 创业教育成效的概念 |
2.4.2 创业教育成效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3 研究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模型构建 |
3.2 研究假设 |
3.3 调研设计及实施 |
3.3.1 调研对象 |
3.3.2 问卷的设计 |
3.3.3 专家评价问卷效度 |
3.3.4 问卷试测 |
3.4 问卷回收情况 |
3.5 信效度分析 |
3.5.1 信度分析 |
3.5.2 效度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数据分析与假设验证 |
4.1 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及成效现状 |
4.1.1 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作用路径 |
4.1.2 江西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建设概况 |
4.1.3 江西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成效概况 |
4.2 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与成效的描述性统计 |
4.2.1 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描述性统计 |
4.2.2 创业教育成效的描述性统计 |
4.3 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及成效的差异分析 |
4.3.1 不同学校在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及成效上的差异 |
4.3.2 不同性别在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及成效上的差异 |
4.3.3 不同专业在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及成效上的差异 |
4.3.4 不同年级在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及成效上的差异 |
4.3.5 不同政治面貌在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及成效上的差异 |
4.3.6 不同职务在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及成效上的差异 |
4.3.7 不同户籍地在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及成效上的差异 |
4.3.8 不同创业教育阶段在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及成效上的差异 |
4.4 相关分析 |
4.5 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对成效影响的结构方程分析 |
4.5.1 构建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与成效之间的结构方程理论模型 |
4.5.2 模型拟合度检验 |
4.5.3 模型修正 |
4.5.4 路径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江西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保障机制建设优化建议 |
5.1 立足现状特色,做好顶层设计 |
5.2 完善支撑机制,创新工作方式 |
5.3 健全监督机制,保障教育质量 |
5.4 优化激励机制,改革考核制度 |
5.5 强化信息机制,构建信息平台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致谢 |
(10)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同群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概念界定 |
1.2.1 研发投资 |
1.2.2 同群效应 |
1.2.3 研发投资同群效应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行为经济学理论 |
2.1.2 社会学习理论 |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4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研发投资相关文献综述 |
2.2.2 同群效应相关文献综述 |
2.2.3 研发投资同群效应相关文献综述 |
2.2.4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现状研究 |
3.1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制度背景 |
3.1.1 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创新的相关政策 |
3.1.2 政府支持企业研发投资的财政政策 |
3.1.3 政府支持企业研发投资的税收政策 |
3.1.4 政府支持企业研发投资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
3.2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现状分析 |
3.2.1 企业研发投资变动分析 |
3.2.2 不同行业间研发投资现状分析 |
3.2.3 不同地域间研发投资现状分析 |
3.2.4 不同产权性质间研发投资现状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同群效应存在性研究 |
4.1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与同群企业研发投资关系研究 |
4.1.1 问题提出与理论分析 |
4.1.2 研究设计 |
4.1.3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4.1.4 内生性处理 |
4.1.5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与同群企业研发投资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
4.2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同群效应存在的内在机制建立 |
4.2.1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同群效应信息机制理论分析 |
4.2.2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同群效应竞争机制理论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同群效应信息机制研究 |
5.1 问题的提出和理论分析 |
5.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5.1.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2 研究设计 |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5.2.2 变量定义和模型设计 |
5.3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5.3.1 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及单变量分析 |
5.3.2 回归结果分析、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处理 |
5.3.3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同群效应信息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
5.3.4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同群效应两类信息机制的倾向性检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同群效应竞争机制研究 |
6.1 问题的提出和理论分析 |
6.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6.1.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6.2 研究设计 |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6.2.2 变量定义和模型设计 |
6.3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6.3.1 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及单变量分析 |
6.3.2 回归结果分析及稳健性检验 |
6.3.3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同群效应竞争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
6.3.4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同群效应两类竞争机制的倾向性检验 |
6.4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同群效应信息机制与竞争机制的倾向性检验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同群效应影响后果研究 |
7.1 问题的提出和理论分析 |
7.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7.1.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7.2 研究设计 |
7.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7.2.2 变量定义和模型设计 |
7.3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7.3.1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
7.3.2 回归结果分析及稳健性检验 |
7.3.3 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同群效应影响后果的进一步研究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2.1 对政府的政策建议 |
8.2.2 对企业的政策建议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四、共享信息机制及应用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WSR三元定位视角下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多主体信息协同机制研究[J]. 狄鹤,张海涛,张连峰. 情报杂志, 2021(07)
- [2]区块链赋能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保障系统探析[J]. 王延川.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3]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D]. 周旭枚. 湘潭大学, 2020(10)
- [4]天津市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信息保障机制研究[D]. 郝世丽.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5]可持续在线机器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关键技术研究[D]. 张格. 郑州大学, 2020(02)
- [6]农村“长尾”公共服务供需失衡及其矫正机制研究[D]. 罗吉. 广西大学, 2020(06)
- [7]上市公司供应链特征对投融资效率与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 ——基于信息机制的视角[D]. 高笛. 西南财经大学, 2019(12)
- [8]基于生成式对抗学习的单一与多模态图像转换[D]. 韩毓璇.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9]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与成效的关系研究 ——基于江西省五所院校学生主体视角[D]. 胡莎.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10]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同群效应研究[D]. 王雯.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