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奶羊业的发展现状和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霄,王献伟,李志明,张子敬,刘贤,贺花,王二耀,徐泽君,茹宝瑞,陈宏,黄永震[1](2020)在《河南省5个地方山羊品种遗传资源保护措施与选育思路》文中研究说明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气候条件温和,畜禽遗传资源十分丰富,是畜牧养殖的大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许多家庭散养户已退出市场,一部分地方山羊品种的养殖数量也急剧减少,并且当地政府未及时采取适当的保种措施,导致地方山羊品种面临灭亡的风险。对槐山羊、伏牛白山羊、尧山白山羊、太行黑山羊以及河南奶山羊5个地方品种的遗传资源保护及选育改良措施进行论述,并对其存在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为河南地方山羊品种保护提供参考。
侯金星,安小鹏,李广,宋宇轩,葛武鹏,付明哲,曹斌云[2](2019)在《全球视野下羊奶健康中国方略探析》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中国首先要从人的本质抓起,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而寻找符合中国人消化吸收遗传特征的乳制品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大战略之一。古今中外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羊奶是健康中国的优质奶源,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首选营养和保健品。
李春来[3](2019)在《不同整粒谷物日粮对奶山羊泌乳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以整粒谷物饲喂的方式在奶牛和肉牛生产中较为常见,但是在奶山羊的生产中应用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价在饲粮中整粒添加三种谷物(整粒葵花籽、整粒大麦、整粒玉米)对奶山羊泌乳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450只关山奶山羊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0只。在采样时,每组采集30只奶山羊的样本。试验期为10天预饲期和56天正式期。正式期每天记录采食量;第1、28和56天晨饲前颈静脉采血10 ml,用于血液生化指标的分析;第1、8、15、22、29、36、43、50和56天分别于早8点和晚8点两次采集奶样,记录产奶量,测定乳脂率、乳蛋白和乳糖。本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组的产奶量最高,大麦组最低,且三组之间差异均显着(P<0.05);各组间奶山羊的采食量差异不显着。2.葵花籽组乳脂率最高,乳脂含量显着高于玉米组和大麦组,差异显着(P<0.05),其中玉米组与大麦组相比,差异不显着:三组谷物日粮的乳蛋白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玉米组乳蛋白含量最高,大麦组乳蛋白含量最低。不同谷物日粮对乳糖含量影响不大,差异不显着。3.三组谷物日粮对奶山羊的血液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饲喂葵花籽组血液中甘油三脂浓度与玉米组和大麦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采食大麦组奶山羊血液中尿素氮浓度与玉米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玉米组血糖浓度与大麦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
史怀平,罗军,王建珏[4](2017)在《提高奶山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几点思考》文中提出随着羊奶制品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和国家对奶山羊产业的政策扶持,奶山羊养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各地纷纷建立起了不同规模的奶山羊养殖场,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以致生产效益较差。本文针对此种现象,从产业发展现状出发,详细论述了提高奶山羊养殖场生产效益的不同途径,提出了经营奶山羊养殖场建设性指导意见和建议。
高占军[5](2017)在《日粮中不同添加量马齿苋青贮饲料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瘤胃发酵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齿苋自身水分含量很高,在调制青贮之前需要将其进行干燥处理。本研究以马齿苋为试验原料,于2015年8月3日-10月6日在山西农业大学牧站试验田采集马齿苋(盛花期)进行不同干燥处理后实施青贮(袋贮)测定常规养分和抗氧化成分后,将青贮后的马齿苋饲喂奶山羊,再通过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瘤胃发酵等指标进行分析并结合经济效益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试验一、比较不同干燥方式(晾晒、烘干、阴干、冻干)马齿苋鲜样不同部位(根、茎、叶、种子)的常规养分和抗氧化成分。结果表明:马齿苋种子三种抗氧化成分含量均高于其他部位,三种抗氧化成分含量均表现出’种子>叶片>茎部>根部’的规律。将晾晒后的马齿苋进行青贮,青贮后马齿苋的DM含量在21.41%,CP含量在21%以上,EE在5.0%以上,达到较高的营养水平,且马齿苋青贮品质较好。试验二、比较不同马齿苋青贮添加量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瘤胃发酵的影响。分四组,马齿苋青贮添加量分别为(CK组0添加、A组添加10gDM/d/d、B组添加20gDM/d、C组添加30 gDM/d)每组3只奶山羊饲喂。结果表明:四组奶山羊干物质采食量最低CK组为2.411 kg/d/只,最高C组为2.597kg/d/只,A、B、C组显着高于CK组(P<0.05)平均在2.513 kg/d/只。各组奶山羊在试验期内的泌乳量较CK组都有所增加,且泌乳量表现出随着添加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试验期内平均泌乳量最高的为C组(2.002 kg/d),较CK组(1.881 kg/d)平均每天泌乳量多0.121 kg;四组奶山羊羊奶的pH呈弱碱性(7.16-7.24),最高为CK组,最低为C组,奶山羊羊奶pH呈现出随添加量增加而减小的趋势:羊奶中粗脂肪含量A、B组含量显着高于(P<0.05)CK组含量,C组显着高于其余各组,最高为C组,最低为CK组:乳蛋白含量在四组奶山羊羊奶中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维持在4.23%DM左右;乳糖含量在四组奶山羊羊奶中无显着性差异,但表现出随着马齿苋青贮添加量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总脂肪酸C组显着高于CK组,A、B、CK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总黄酮含量随着马齿苋青贮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在C组最多为3.14mg/g,总多酚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也表现出随着马齿苋青贮添加量增加而增多的趋势,但在四组马齿苋青贮添加量水平上都保持在微量和少量的水平;不同马齿苋青贮添加量的奶山羊羊乳饱和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都表现出随着马齿苋青贮添加量增加而增多的趋势。CK组奶山羊瘤胃液pH与A组奶山羊瘤胃液pH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显着高于(P<0.05)B、C组,B、C组之间无差异(P>0.05);NH3-N含量C组显着高于(P<0.05)CK组,且C组最高,奶山羊瘤胃液中NH3-N含量依次是C组>B组>A组>CK组;奶山羊瘤胃中乙酸含量C组最高,且B组、C组显着高于(P<0.05)CK组与A组,奶山羊瘤胃液中乙酸含量随着马齿苋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瘤胃液中丙酸CK与B组,A组与C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且CK组、B组显着高于(P<0.05)A、D组,C组丙酸含量最高为16.01 mmoL/L,CK组丙酸含量最低为15.52 mmoL/L;显着低于(P><0.05)CK组,CK组与C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丁酸含量最高为C组,显着高于CK组,最低为A组,显着低于CK组,B组与CK组之间无显着差异;瘤胃液中各组之间戊酸、异戊酸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瘤胃液戊酸和异戊酸含量分别在0.42-0.46mmol/L和0.56-0.61 mmol/L之间;瘤胃液中ω-3脂肪酸含量A组显着低于(P<0.05)CK组,B、C组显着高于(P<0.05)CK组,其中C组含量最高,瘤胃液中ω-3脂肪酸含量表现出随着马齿苋青贮添加量增加逐步升高的趋势。各组奶山羊粪便成型较好未出现腹泻现象。奶山羊血液中总胆固醇含量在CK组中最高,且CK组显着高(P<0.05)于其余三组,总胆固醇含量表现出随着马齿苋青贮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趋势;总蛋白在B、C组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且显着低于(P<0.05)CK组,A组血液中总蛋白显着高于(P<0.05)CK组含量,血液中尿素氮含量在A、B组含量显着高于(P<0.05)CK组,C组与CK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奶山羊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各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平均在0.343mmol/L,最高为CK组,最低为C组。试验三、本试验就该羊场主要成本包括饲料成本、人工、运输、水电费用、以及用于奶山羊的消毒保健药物的花费。主要收益是出售羊奶收入、肥料产出和公羔生产等为因子,建立模型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A组(马齿苋青贮添加量10 gDM/d)优于其他组。马齿苋常规养分、抗氧化成分含量丰富,抗氧化成分集中于种子、叶片:马齿苋青贮可作为添加剂添加到奶山羊饲料中,这有利于奶山羊瘤胃发酵、提高乳品中的抗氧化成分含量等,本试验马齿苋青贮最佳添加量为10gDM/d。
刘侠[6](2014)在《某羊场弓形虫感染情况的血清学调查与巢式PCR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弓形虫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细胞内的原虫,常引起隐性感染,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特征。同时,弓形虫还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原,它能够感染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包括人和山羊。羊感染弓形虫能够引起流产,死胎,产畸形胎儿,严重影响奶山羊的生产繁殖,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弓形虫可以通过动物的肉、蛋、奶等产品直接或间接地传染给人。近年来,山羊奶因其营养品质高和保健医疗作用,成为现代人们的主要消费品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奶山羊是引起人感染弓形虫的重要因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掌握奶山羊弓形虫感染的情况以及诊断弓形虫的方法可以为以后奶山羊弓形虫的防治提供资料和依据。本研究应用间接血凝试验对关中某羊场弓形虫感染情况进行血清学调查,并使用建立的巢式PCR方法对采集的血液样品进行分子生物学诊断,将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获得以下结果:1.利用间接血凝试验对某种羊场的332份血清样品进行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诊断,结果发现99份为阳性,阳性率为29.82%。其中,公羊弓形虫感染的阳性率为34.21%,母羊弓形虫感染的阳性率为28.52%;成年羊弓形虫感染的阳性率为30.66%,青年羊弓形虫感染的阳性率为28.33%。2.对采集的全部血液样品进行DNA提取,根据529bp重复序列基因设计引物对所有样品进行巢式PCR检测,结果有72份样品成功扩增出目的条带,测序比对结果为弓形虫序列,与弓形虫序列相似程度在99%以上,弓形虫感染的阳性率为21.69%。3.将间接血凝试验测结果和利用巢式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99份血清阳性样中,经巢式PCR检测有52份样品成功扩增出目的条带;233个血清阴性样中,经巢式PCR检测有20份样品成功扩增出目的条带。经SPSS19.0软件χ2检验,IHA与巢式PCR方法在检测结果上差异显着(P <0.05)。
任洪辉,张鹏,王永[7](2013)在《我国奶羊产业发展的前景、问题和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阐述了我国奶羊产业发展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奶羊产业发展的对策,即认真分析奶羊发展形势,坚持培育良种,努力提高奶羊生产管理技术,做好奶羊疾病防治工作,坚持科学喂养,加强羊舍建设,加大奶羊产品的开发,加强羊奶脱膻工作。
刘瑞[8](2013)在《云南三县奶山羊布氏杆菌病调查及血清学试验Kappa分析》文中指出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氏杆菌属(Brucella)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20世纪90年代云南省全面开展了布氏杆菌病防治监测工作,石林县被定为云南省布氏杆菌病重疫区,2008年建水县被定为布氏杆菌病监测县。通过监测发现所有感染者均有饲养山羊、奶山羊的经历,由此可见,奶山羊布氏杆菌病疫情的存在是云南省布氏杆菌病持续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布氏杆菌病的诊断检测目前有病原学诊断、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病原学诊断虽作为“金标准”,但费时费力、易受主观意识影响、且存在潜在感染风险,不利于大量样本的处理和快速诊断。近年对布氏杆菌分子分型研究的深入,布氏杆菌属种鉴定有了稳定有效的技术方法,而对亚型的鉴定分析,MLVA基因分型技术和MLST基因分型技术受到关注与应用。面对家畜布氏杆菌病大规模的检疫时,血清学试验一直是重要的、便捷的方法,在基层有着广泛的应用。在201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将布氏杆菌病作为优先防治病种,并对布氏杆菌病不同流行区作了防治考核标准。那么面对今后大规模的布氏杆菌病检测工作,对于2002年制定的《GB/T18646-2002动物布氏杆菌病诊断技术》还能否适用,是亟待探讨的问题。1.云南省三县奶山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经问卷式调查,云南省石林县、泸西县和建水县奶山羊养殖户还需增强布氏杆菌病认识,改善饲养模式和繁育现状,引进新品种需要及时检疫防范布氏杆菌病感染。采集血清的实际数量总计5002份,检测群数89个。建水县的奶山羊布氏杆菌病个体阳性率最高,为7.88%;泸西县的奶山羊布氏杆菌病群阳性率最高,为55.56%,说明泸西县调查的27个行政村的奶山羊布氏杆菌病感染呈现散发,同时个体阳性率也较高(6.32%)。石林县的奶山羊布氏杆菌病个体阳性率和群阳性率均最低。从病料中分离出两株菌株,命名为YN-1和YN-2,经生化试验、单相特异性血清A、M和R凝集试验和噬菌体裂解试验,两株菌均为羊种3型,验证了奶山羊布氏杆菌病疫情的存在是云南省布氏杆菌病持续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说明羊种3型是云南省存在家畜布氏杆菌病感染及容易造成职业人员感染的一个重要种型。2.五种布氏杆菌病血清学试验的Kappa分析RBT、iELISA、FPA、SAT和cELISA五种血清学试验对1311份血清的检测阳性率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着(p>0.05),通过Kappa检验进行一致性分析,RBT、iELISA和FPA三种试验之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极强(KRBT/iELISA=0.9395, KRBT/FPA=0.8976, KiELISA/FPA=0.9101,p<0.01); SAT与cELISA两种试验之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极强(KSAT/cELISA=0.9071,p<0.01)。3.布氏杆菌MLVA和MLST分型布氏杆菌MLVA基因分型中panel18个VNTR位点确定了YN-1和YN-2两个菌株是羊种布氏杆菌,聚类进化分析比对发现,基因分型结果与传统表型鉴定结果关联性不大,并体现了明显的多样性,两株菌的panel1和panel2A的序列和重复单元数是一致的,而panel2B的04、09、16三个位点的序列和重复单元数不一致。布氏杆菌MLST基因分型发现菌株YN-2属于ST8型,菌株YN-1的cobQ位点为一个新等位基因型,编号数字8,ST型就是一个新型,编号ST28。两株菌的9个基因位点得到的ST型结果与传统表型鉴定结果比较发现,两种鉴定结果关联性不大,ST型结果体现了明显的多样性。
陈雪[9](2013)在《酸性羊奶饮料稳定性的研究》文中认为羊奶营养价值较高,同时具有保健作用,是现代人类的营养佳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营养健康的重视,羊奶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市场上的羊奶产品主要有羊奶粉、婴幼儿配方奶粉、酸羊奶以及液态羊奶等,其中液态羊奶产品主要为中性产品,而酸性羊奶饮料产品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酸性羊奶饮料在加工中易出现蛋白质沉淀和脂肪上浮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因此本文以复原乳为原料,系统地研究了稳定剂、乳化剂、盐类、酪蛋白和均质条件对酸性羊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以期开发出适合酸性羊奶产品使用的稳定乳化剂,为酸性液态羊奶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本试验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影响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因素的研究。主要研究了乳中蛋白质浓度、pH、酸种类、酸浓度、加酸时奶样温度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羊奶饮料的热稳定性随着乳中蛋白质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在pH值从5.0降低到4.0的过程中,酸性羊奶饮料的热稳定性降低;在加酸量相同的条件下,添加乳酸时酸性羊奶饮料的热稳定性最高;酸浓度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影响不大;随着加酸时奶样温度的升高,酸性羊奶饮料的热稳定性降低,常温下加酸时酸性羊奶饮料的热稳定性最高。第二部分:研究了稳定剂、乳化剂、盐类、酪蛋白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和脂肪上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稳定剂中,瓜尔豆胶、羧甲基纤维素(CMC)、阿拉伯胶、卡拉胶、黄原胶、刺槐豆胶可有效提高酸性羊奶饮料的热稳定性;在乳化剂中,海藻酸丙二醇酯(PGA)、单甘酯、蔗糖脂肪酸酯可显着提高酸性羊奶饮料的热稳定性,同时降低其脂肪上浮率;在盐类中,三聚磷酸钠、柠檬酸钠可有效降低酸性羊奶饮料中的钙离子浓度,增大羊奶的pH值,改善酸性羊奶饮料的热稳定性;酪蛋白可显着提高酸性羊奶饮料的热稳定性。第三部分:酸性羊奶饮料稳定性的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建立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模型,通过试验确定最优乳化稳定剂配方。结果表明:在酸性羊奶饮料中添加黄原胶0.6g/L、羧甲基纤维素(CMC)0.4g/L、海藻酸丙二醇酯(PGA)3.5g/L、三聚磷酸钠0.4g/L时,酸性羊奶饮料的热稳定性最高,热凝固时间(HCT)达到32.6s。第四部分:在以上试验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均质温度和压力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均质温度的升高,酸性羊奶饮料的热稳定性先增强后减弱,脂肪上浮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均质压力的增大,酸性羊奶饮料的热稳定性增强,脂肪上浮率逐渐下降。综合考虑,取均质压力30Mpa,温度60℃。
李歆,罗军,朱江江[10](2013)在《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日粮对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为筛选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期全价料最适能量和蛋白水平,选取体重(50.56±0.76)kg、胎次(2~3)、产奶量(2.12±0.10)kg/d相近和分娩日期与体况一致,并处于泌乳高峰期的健康西农萨能奶山羊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采用3×2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6种日粮,NE水平为12.64、13.08和13.52MJ/d,CP水平为16.13%和17.82%。试验期84d,共分4个阶段,每阶段21d。结果表明:日粮NE和CP水平对奶山羊DMI和血液生化指标没有显着影响,但存在交互作用,NE 13.52MJ/d和CP16.13%处理组的DMI最高。随日粮NE和CP水平升高泌乳量增加,其中CP提高可显着增加泌乳量(P=0.041);而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干物质和非脂乳固体等乳成分指标则降低,其中CP提高可显着降低乳蛋白(P=0.013)和非脂乳固体(P=0.031);日粮NE和CP水平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NE 13.52MJ/d和CP17.82%时泌乳量最高,而NE 13.08MJ/d和CP16.13%时乳品质最好。综合各项指标并考虑生产实际,得出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期日粮适宜的NE和CP水平分别为13.08MJ/d和CP16.13%。
二、中国奶羊业的发展现状和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奶羊业的发展现状和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5个地方山羊品种遗传资源保护措施与选育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河南省5个地方山羊品种特征和生长性能 |
1.1 槐山羊 |
1.2 伏牛白山羊 |
1.3 尧山白山羊 |
1.4 太行黑山羊 |
1.5 河南奶山羊 |
2 地方山羊品种资源保护现状与措施 |
2.1 种质资源保护现状 |
2.2 种质资源保护措施 |
2.2.1 采取常规保种的方法 |
2.2.2 提高地方山羊品种繁殖率保护种质资源 |
2.2.2.1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 |
2.2.2.2 采用冷冻保存技术保护配子和胚胎 |
3 存在的问题 |
3.1 地方品种山羊的遗传空间缩减,数量下降 |
3.2 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保种设施不完备 |
3.3 缺乏专业知识,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
3.4 河南省未形成动态的全面预警系统 |
4 建议 |
4.1 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创立保种育种研究中心 |
4.2 为地方品种的放牧饲养提供环境 |
4.3 建立一套完备的动态实时监测系统 |
5 小结 |
(2)全球视野下羊奶健康中国方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羊奶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 |
世界奶山羊产业发展概况 |
世界奶山羊发展数量 |
世界羊奶加工业现状 |
世界羊奶的价格 |
发达国家重视奶羊业的理由 |
中国奶山羊产业发展状况 |
陕西奶山羊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
加快发展中国奶山羊产业的方略 |
明确定位 |
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产业 |
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民族奶业 |
快速精准扶贫的绿色产业 |
追赶、超越的优势产业 |
确定目标 |
加强领导 |
政策支持 |
制定方案 |
培育龙头 |
强化养殖 |
科技支撑 |
研制标准 |
国际统筹 |
(3)不同整粒谷物日粮对奶山羊泌乳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及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不同整粒谷物的营养特点与应用 |
1.1 整粒玉米的的营养特点与应用 |
1.2 整粒大麦的营养特点与应用 |
1.3 整粒葵花籽的营养特点与应用 |
第二章 羊奶的特点及影响泌乳性能的因素 |
2.1 羊奶的组成及优势 |
2.2 影响泌乳性能的因素 |
2.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不同整粒谷物日粮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影响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章 不同整粒谷物日粮对奶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提高奶山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奶山羊产业现状 |
1.1 世界奶山羊产业现状 |
1.2 中国奶山羊产业现状 |
1.3 奶山羊养殖效益微弱 |
2 加强饲养管理 |
2.1 做好良种选育 |
2.2 重视繁殖环节 |
2.3 满足营养需要 |
3 充分利用科学技术 |
3.1 扩繁技术 |
3.2 TMR技术 |
3.3 疫病防控技术 |
3.4 智能养羊技术 |
4 减少养殖成本 |
4.1 合理利用饲草饲料 |
4.2 确定工作人员的职能责任 |
4.3 适度饲养良种奶山羊 |
5 建立良好的羊奶销售渠道 |
5.1 强化利益链结 |
5.2 寻找消费群体 |
5.3 创新销售渠道 |
5.4 制定价格策略 |
6 开发副产品 |
6.1. 公羔 |
6.2 淘汰羊 |
6.3 羊粪 |
7 适应国家政策, 抓住发展机遇 |
(5)日粮中不同添加量马齿苋青贮饲料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瘤胃发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 马齿苋简介 |
2 奶山羊简介 |
2.1 奶山羊泌乳特征 |
3 马齿苋青贮和马齿苋青贮利用简介 |
4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4.1 研究背景 |
4.2 目的意义 |
4.3 研究内容 |
4.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不同干燥方式马齿苋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及晾晒处理后青贮养分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样品 |
1.1.1 样品处理 |
1.1.2 马齿苋青贮 |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1.2.1 主要仪器 |
1.2.2 主要试剂 |
1.3 测定指标 |
1.3.1 不同干燥处理的马齿苋鲜草随时间变化情况 |
1.3.2 总黄酮的测定 |
1.3.3 总多酚测定 |
1.3.4 β-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
1.3.5 马齿苋青贮常规养分与青贮品质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马齿苋不同部位抗氧化成分含量 |
2.2 不同干燥方式马齿苋抗氧化成分含量 |
2.3 马齿苋青贮品质和营养水平评价 |
3 讨论 |
4 小结 |
试验二 日粮中不同马齿苋青贮添加量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瘤胃发酵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时间、地点 |
1.2 试验动物与管理 |
1.3 试验设计 |
1.4 日粮组合 |
1.5 主要试验设备与试剂 |
1.5.1 主要仪器 |
1.5.2 采食量测定 |
1.6 饲料样品采集与测定 |
1.6.1 采食料的收集与处理 |
1.6.2 饲料养分和品质测定方法 |
1.7 羊奶采集与测定 |
1.7.1 羊奶采集和处理 |
1.7.2 羊乳养分和乳品质测定 |
1.8 瘤胃液收集及指标测定方法 |
1.8.1 瘤胃液收集与处理 |
1.8.2 瘤胃液指标检测方法 |
1.9 血液收集与检测 |
1.9.1 血样采集与处理 |
1.9.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10 健康指标记录 |
1.11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马齿苋添加量对奶山羊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
2.2 不同马齿苋添加量对奶山羊奶产量的影响 |
2.2.1 试验期内总产奶量和平均每天产奶量 |
2.2.2 每天上午、下午产奶量情况 |
2.2.3 整个试验期内泌乳详情 |
2.3 不同马齿苋添加量对奶山羊奶品质的影响 |
2.3.1 不同添加量的奶山羊羊奶感官性状评价 |
2.3.2 不同添加量的奶山羊羊奶品质 |
2.3.3 不同添加量的奶山羊羊乳长链—短链脂肪酸情况 |
2.3.4 不同添加量的奶山羊羊乳饱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情况 |
2.4 不同马齿苋添加量对奶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
2.5 不同马齿苋添加量对奶山羊血液的影响 |
2.6 不同马齿苋添加量奶山羊腹泻评分 |
3 讨论 |
4 小结 |
试验三 不同马齿苋青贮添加量的经济效益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数据和采集 |
1.1.1 裕福羊场全混日粮价格组成 |
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裕福羊场主要成本分析 |
2.2 裕福羊场全混日粮成本效益分析分析 |
2.2.1 青贮添加量与饲料采食量、奶山羊泌乳量的相互关系 |
2.2.2 青贮添加量与奶山羊泌乳量的相互关系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个人简介 |
致谢 |
(6)某羊场弓形虫感染情况的血清学调查与巢式PCR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奶山羊及其弓形虫病的研究概况 |
1.1 我国奶山羊及弓形虫感染情况的研究概况 |
1.1.1 我国奶山羊资源的现状 |
1.1.2 中国奶羊业的发展情况 |
1.1.3 奶山羊弓形虫感染的研究概况 |
1.2 弓形虫的研究概况 |
1.2.1 弓形虫的研究进展 |
1.2.2 弓形虫的生活史 |
1.2.3 弓形虫的基因分型 |
1.2.4 弓形虫病的流行概况 |
1.2.5 弓形虫病的流行环节 |
1.2.6 弓形虫的危害 |
1.2.7 弓形虫病的防控 |
第二章 关中某羊场奶山羊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1.2.1 配制肝素分装 |
2.1.2.2 样品采集 |
2.1.2.3 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方法(定性试验) |
2.1.2.4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羊群弓形虫感染的血清阳性率 |
2.2.2 奶山羊弓形虫感染的血清阳性率与性别的关系 |
2.2.3 奶山羊弓形虫感染的血清阳性率与年龄的关系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奶山羊弓形虫巢式 PCR 与 IHA 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特异性试验 |
3.2.2 敏感性试验 |
3.2.3 临床 DNA 样品巢式 PCR 扩增结果 |
3.2.4 临床 DNA 样品 PCR 产物测序结果 |
3.2.5 巢式 PCR 检测奶山羊弓形虫感染的阳性率与性别的关系 |
3.2.6 巢式 PCR 检测奶山羊弓形虫感染的阳性率与年龄的关系 |
3.2.7 巢式 PCR 与 IHA 检测奶山羊弓形虫的感染情况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我国奶羊产业发展的前景、问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奶羊产业发展前景 |
1.1 羊奶的营养价值逐渐受到重视 |
1.2 可利用资源丰富 |
1.3 奶羊养殖效益逐渐增加 |
1.4 奶羊市场不断扩大 |
2 奶羊产业存在问题及分析 |
2.1 奶羊良种化程度低 |
2.2 羊奶加工技术落后 |
2.3 奶羊饲养集约化程度低 |
2.4 奶羊乳品质量问题严重 |
2.5 羊奶及其制品的价格低 |
3 奶羊产业发展对策 |
3.1 认真分析奶羊发展形势 |
3.2 坚持培育良种 |
3.3 努力提高奶羊生产管理技术 |
3.4 做好奶羊疾病防治工作 |
3.5 坚持科学喂养 |
3.6 加强羊舍建设 |
3.7 加大奶羊产品的开发 |
3.8 加强羊奶脱膻工作 |
(8)云南三县奶山羊布氏杆菌病调查及血清学试验Kapp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语表 |
目录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奶山羊养殖发展概况 |
1 山羊的动物学分类和起源进化 |
2 世界奶山羊概述 |
3 我国奶山羊概述 |
4 云南奶山羊概况 |
第二章 布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
1 布氏杆菌的历史 |
2 布氏杆菌病原学 |
3 国外布氏杆菌病流行情况 |
4 我国布氏杆菌病流行情况 |
5 云南省布氏杆菌病流行情况 |
6 布氏杆菌病血清学诊断 |
7 布氏杆菌病分子分型 |
7.1 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 |
7.2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 |
第三章 云南省三县奶山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样品采集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仪器 |
1.2 方法 |
1.2.1 问卷调查 |
1.2.2 血清学试验 |
1.2.3 分离菌株的鉴定和分型 |
2 结果 |
2.1 问卷调查结果 |
2.2 血清学检测结果 |
2.3 分离培养及种型鉴定结果 |
2.3.1 传统表型鉴定结果 |
2.3.2 分子生物学鉴定布氏杆菌属种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五种布氏杆菌病血清学试验的 Kappa 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样品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仪器 |
1.2 方法 |
1.2.1 五种血清学试验 |
1.2.2 Kappa 检验方法 |
2 结果 |
2.1 五种布氏杆菌病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 |
2.2 Kappa 方法对 RBT 和 iELISA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计算分析 |
2.3 Kappa 方法对 RBT 和 FPA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计算分析 |
2.4 Kappa 方法对 iELISA 和 FPA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计算分析 |
2.5 Kappa 方法对 SAT 与 cELISA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计算分析 |
3 讨论 |
第五章 布氏杆菌 MLVA 和 MLST 分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样品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仪器 |
1.2 方法 |
1.2.1 MLVA 分型 |
1.2.2 MLST 分型 |
2 结果 |
2.1 MLVA 分型结果 |
2.1.1 PCR 扩增后电泳结果 |
2.1.2 16 个 VNTR 位点测序结果及重复单元数 |
2.1.3 布氏杆菌 MLVA 基因分型服务网站比对 |
2.1.4 BioNumerics(Version 5.0)软件分析 |
2.2 MLST 分型结果 |
2.2.1 PCR 扩增后电泳结果 |
2.2.2 布氏杆菌 MLST 基因分型服务网站比对 |
3 讨论 |
3.1 MLVA 分型结果讨论 |
3.2 MLST 分型结果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MLVA 分型的基因测序结果 |
2 MLST 分型的基因测序结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9)酸性羊奶饮料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羊奶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 |
1.1 羊奶的营养价值 |
1.2 羊奶的保健功能 |
2 奶山羊产业发展概况 |
2.1 奶山羊品种 |
2.2 羊奶产品的发展现状 |
2.3 制约奶山羊产业发展的因素 |
2.4 羊奶产品开发前景 |
3 影响酸性乳饮料稳定性的因素 |
3.1 酪蛋白 |
3.2 pH |
3.3 盐类平衡 |
3.4 稳定剂、乳化剂 |
3.5 均质条件 |
3.6 加酸方式 |
4 稳定剂的应用 |
4.1 中性多糖 |
4.2 碱性多糖 |
4.3 酸性多糖 |
5 乳化剂的应用 |
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 |
2.4 测定方法 |
2.4.1 热稳定性的测定 |
2.4.2 脂肪上浮率的测定 |
2.5 试验方法 |
2.5.1 影响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的因素 |
2.5.2 稳定剂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2.5.3 乳化剂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和脂肪上浮率的影响 |
2.5.4 盐类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和pH的影响 |
2.5.5 酪蛋白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2.5.6 酸性羊奶稳定性的优化 |
2.5.7 均质条件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和脂肪上浮率的影响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影响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的因素 |
3.1.1 蛋白质浓度对羊奶饮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3.1.2 pH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3.1.3 酸种类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3.1.4 酸浓度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3.1.5 加酸时奶样温度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3.2 稳定剂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3.2.1 瓜尔豆胶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3.2.2 黄原胶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3.2.3 阿拉伯胶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3.2.4 卡拉胶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3.2.5 刺槐豆胶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3.2.6 CMC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3.3 乳化剂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和脂肪上浮率的影响 |
3.3.1 海藻酸丙二醇酯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和脂肪上浮率的影响 |
3.3.2 蔗糖脂肪酸酯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和脂肪上浮率的影响 |
3.3.3 单甘酯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和脂肪上浮率的影响 |
3.4 盐类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和PH的影响 |
3.4.1 三聚磷酸钠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和PH的影响 |
3.4.2 柠檬酸钠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和PH的影响 |
3.5 酪蛋白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
3.6 酸性羊奶饮料稳定性的优化 |
3.7 均质条件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和脂肪上浮率的影响 |
3.7.1 均质温度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和脂肪上浮率的影响 |
3.7.2 均质压力对酸性羊奶饮料热稳定性和脂肪上浮率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10)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日粮对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选择与试验设计 |
1.2 试验日粮组成 |
1.3 试验羊饲养管理 |
1.4 样品采集与分析 |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日粮对奶山羊干物质采食量 (DMI) 的影响 |
2.2 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日粮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影响 |
2.3 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日粮对奶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 讨 论 |
3.1 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日粮对奶山羊干物质采食量 (DMI) 的影响 |
3.2 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日粮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影响 |
3.3 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日粮对奶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结 论 |
四、中国奶羊业的发展现状和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5个地方山羊品种遗传资源保护措施与选育思路[J]. 李佳霄,王献伟,李志明,张子敬,刘贤,贺花,王二耀,徐泽君,茹宝瑞,陈宏,黄永震. 河南农业科学, 2020(05)
- [2]全球视野下羊奶健康中国方略探析[J]. 侯金星,安小鹏,李广,宋宇轩,葛武鹏,付明哲,曹斌云. 中国乳业, 2019(08)
- [3]不同整粒谷物日粮对奶山羊泌乳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D]. 李春来.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4)
- [4]提高奶山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几点思考[J]. 史怀平,罗军,王建珏. 畜牧与兽医, 2017(11)
- [5]日粮中不同添加量马齿苋青贮饲料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瘤胃发酵的影响[D]. 高占军. 山西农业大学, 2017(01)
- [6]某羊场弓形虫感染情况的血清学调查与巢式PCR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D]. 刘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7]我国奶羊产业发展的前景、问题和对策[J]. 任洪辉,张鹏,王永. 江苏农业科学, 2013(11)
- [8]云南三县奶山羊布氏杆菌病调查及血清学试验Kappa分析[D]. 刘瑞. 甘肃农业大学, 2013(05)
- [9]酸性羊奶饮料稳定性的研究[D]. 陈雪.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3)
- [10]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日粮对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影响[J]. 李歆,罗军,朱江江. 家畜生态学报,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