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周建霞[1](2021)在《水陆二仙丹加味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水陆二仙丹加味联合基础治疗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今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筛选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内分泌二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水陆二仙丹加味,连续治疗12周,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指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此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问题进行客观评价。结果:(1)FPG、2h PG、Hb Alc比较:治疗后,两组FPG、2h PG、Hb Alc均显着降低(P<0.01);组间比较,两组FPG、2h PG、Hb A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UACR比较:治疗后,两组UACR水平显着降低(P<0.01);组间比较,两组UACR水平具有显着差异(P<0.01)。(3)TC、TG、HDL-C、LDL-C比较:治疗后,两组TC、TG、LDL-C均显着降低(P<0.01),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TC、TG、HDL-C、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单项证候积分均显着下降(P<0.01);组间比较,两组的全部主症、次症气短懒言的证候积分均存在显着差异(P<0.01),次症心烦失眠、肌肤甲错的证候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着降低(P<0.01);组间比较,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具有显着差异(P<0.01)。(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具有显着差异(P<0.01)。(6)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具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1)水陆二仙丹加味联合基础治疗方案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着,能有效降低患者UACR水平,明显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2)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出现,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楚鎏慈[2](2021)在《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验方的挖掘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收集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临床经验与核心验方;对宋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核心经验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探讨宋师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2010年1月-2020年9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门诊就诊,由导师宋立群教授诊治的567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例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于症候、方药等进行数据挖掘,结合宋师相关医案、论着进行研读,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宋师辨治经验及核心经验方。2.选取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核心经验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我们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宋师经验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5、OMIM、Pharm GKB等数据库检索糖尿病肾病的基因靶点,使用Uniprot、Perl及R软件将药物相关成分靶点及疾病相关基因靶点进行整合汇总,筛选出共同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构建药物与疾病调控网络,利用STR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运用R软件进行GO与KEGG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并可视化,使用Autodock vina对活性成分及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最终纳入567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首诊处方,共计诊次2194次,男性(358例,63.14%)多于女性(209例,36.86%);宋师辨证分型后将本虚证型分为脾肾亏虚证(401例,70.72%)和肝脾肾虚证(166例,29.27%),兼夹的标实证分为水湿证(259例,46.67%)、血瘀证(156例,27.51%)及不兼实证(152例,26.82%)。2.症状情况:本研究纳入的567例病例中,主要症候为腰膝酸软、尿多泡沫、呕恶纳呆、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手足浮肿、肢体浮肿、面目浮肿等;脾肾亏虚证的主要症候为腹胀便溏、少气懒言、呕恶纳呆、面色萎黄等;肝脾肾虚证的主要症候为咽干口燥、盗汗、视物模糊、大便干结、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口渴喜饮等;水湿证的主要症候为肢体浮肿、手足浮肿、肢体困重、形体肥胖、胸闷不舒等;血瘀证的主要症候为皮下瘀斑、口唇紫暗、定位刺痛、夜间加重、肌肤甲错、肢体麻木、尿血等。3.处方用药情况:首诊处方567张,共涉及中药217味,总使用频数9831次,频次排名前10味的中药为:黄芪、白术、金樱子、女贞子、芡实、茯苓、覆盆子、沙苑子、菟丝子、白果;脾肾亏虚证特色用药为:陈皮、锁阳、石莲子、桑螵蛸;肝脾肾虚证特色用药为:桑椹、墨旱莲、山茱萸、牛膝、山楂、鸡内金;水湿证特色用药为:桑白皮、路路通、穿山龙、苏木;血瘀证特色用药为: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大蓟炭、小蓟炭、丹参、郁金、鸡血藤、瓜萎;用药药性主要为平性药,其次为温性药、寒性药,药味以甘性药、苦性药、酸性药为主,归经以肾经,脾经和肝经为主,宋立群教授常用药对组合6对,药物组合9组,567首方剂聚类分析共聚为4类。4.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经过筛选得知,宋师经验方中46种活性成分可作用于糖尿病肾病的223个靶点,主要活性成分为β-胡萝卜素、β-谷苗醇、鞣花酸、刺芒柄花素、异鼠李素、山柰酚、木犀草素、苦参碱、槲皮苷、芝麻素等;核心靶点为MYC、JUN、CCND1、TP53、CDKN1A、RB1、AKT1、MAPk1、RELA、CTNNB1 等;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聚合酶Ⅱ转录调节复合物活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全酶复合物、转录调节复合物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 K-Akt信号通路,Th 17细胞分化机制,p53信号通路等;度值最高的有效成分配体与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得到19对配体-受体(结合自由能≤-5.0KJ·mol-1)的分子对接结果。结论:1.黄芪、白术、茯苓、覆盆子、女贞子、芡实、金樱子、菟丝子、沙苑子为宋立群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核心经验方。2.宋师认为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时始终秉承“肝脾肾同调,补虚扶正;湿与瘀并治,泻实祛邪”的诊疗思路。3.宋师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该方主要通过调节AGE-RAGE、IL-17、TNF等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糖脂代谢反应、胰岛素效应及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学功能,从而作用于糖尿病肾病,以达到控制其发生、发展的目的。
肖红霞[3](2021)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G3A2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引起的并发症及后遗症是导致肾衰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G3A2期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等指标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经济压力。方法:选择2019年6月到2021年1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G3A2期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缬沙坦胶囊80mg、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基础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方案下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治疗12周后,主要观察指标如下:安全性指标:血、尿、大便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肝功能等指标,实验前后各测试一次;每周监测呼吸、心率、脉搏、血压、体温等基础生命体征。疗效性指标:主要疗效性指标:1)中医证候积分;2)脂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中膜厚度(IMT);次要疗效性指标:1)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2)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24h尿蛋白定量。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60例患者中,对照组和治疗组各脱落3例,两组以病程在10-15年最为多见。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脂代谢指标、糖代谢指标等方面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可以进行比较。2.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治疗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有效率88.9%,对照组有效率59.3%,采用秩和检验比较z=-2.118,P=0.034(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效果更优(P<0.05)。3.肾功能变化:经12周治疗后,治疗组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0周时相比具有显着差异。治疗组血肌酐由95.92±12.33下降至78.14±5.91umol/l(P<0.01)。肾小球滤过率由0周时43.93±4.21上升至59.89±1.80ml/min(P<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由113.11±34.27下降至47.34±16.65mg/24h(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糖代谢变化:经12周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在空腹血糖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治疗组空腹血糖从9.23±1.84下降至8.60±1.94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从9.10±1.46下降至8.58±1.33mmol/l,但两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可比性;在调节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治疗组由9.19±0.80下降至9.10±0.81mmol/l,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无意义,说明对照组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方面无明显作用,并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5.脂代谢变化:经12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与0周时相比具有一定的作用。治疗组甘油三酯从3.44±0.88下降至2.66±1.01mmol/l,对照组甘油三酯从3.41±0.92下降至3.18±0.86mmol/l,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1.26±0.14升高至2.27±0.60mmol/l,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1.33±0.13升高至2.54±0.31mmol/l,且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更明显,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在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两组干预前后采用t检验,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照组无意义,说明治疗组在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有效,对照组无效。6.中医证候积分:经12周治疗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由34.52±4.10下降至18.44±8.12,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由33.85±4.15下降至13.78±5.0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改善主症积分上,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有一定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主症积分改善更明显(P<0.05),除自汗盗汗外(P>0.05);在改善次症积分上,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有一定作用(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除失眠多梦、舌有瘀斑外(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G3A2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颈动脉中膜厚度水平,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在延缓病程进展中发挥了作用,且在实验过程中无不良事件的发生,证明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显着的优势,值得临床研究并推广。
赵迪[4](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用药规律及对比》文中认为目的:本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搜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近28年有关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及糖尿病肾病Ⅳ期蛋白尿的相关文献,分析其用药规律,并对比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与糖尿病肾病Ⅳ期蛋白尿的用药差异,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提供文献依据,指导临床用药。材料与方法:1.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中搜索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及Ⅳ期蛋白尿的相关文献并下载。2.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3.建立Excel表,并将所选文献中需要的信息纳入整理,再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分析。4.得出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糖尿病肾病IV蛋白尿的用药频次以及用药规律并对比不同点。结果:1.糖尿病肾病Ⅲ期涉及方剂285首,中药201味。糖尿病肾病Ⅳ期涉及方剂92首,中药151味。前10味高频用药两期共同药物及常用剂量是黄芪30g,丹参、茯苓、山药、山茱萸、生地黄均为15g,泽泻10g,DKD Ⅲ期大黄常用量为6g,Ⅳ期常用量为10g;当归Ⅲ期常用10g或15g,Ⅳ期常用10g。不同用药:Ⅲ期:川芎10g;Ⅳ期白术15g。2.性味归经:Ⅲ期四气排序以温、寒、平为主,Ⅳ期以温、平、寒为主。五味两期都以甘味药为首,归经Ⅲ期以肝、肾、脾经为主,Ⅳ期以脾、肝、肾经为主。3.药物功效:Ⅲ期主要用补气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IV主要用补气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4.通过高频药物网络展示图得出,两期都以参芪地黄汤为基础方。Ⅲ期在此基础上加活血化瘀药(丹参、川芎)、清热药(生地黄)。Ⅳ期在此基础上加活血化瘀药(丹参、当归)、补气药(白术)、利水渗湿药(泽泻)、泻下药(大黄)。高频药对排在前3位的是:Ⅲ期:(1)丹参、黄芪(155次)(2)黄芪、山药(150次)(3)山茱萸、黄芪(143次)。Ⅳ期:(1)黄芪、茯苓(46次)(2)丹参、黄芪(44次)(3)黄芪、当归(37次)。结论:1.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的共同核心药物是黄芪、丹参、茯苓、山药、山茱萸、生地黄、泽泻、大黄、当归,不同药物:Ⅲ期是川芎,Ⅳ期是白术。2.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药物药性以甘温为主,Ⅲ期药物主入肝经,Ⅳ期药物主入脾经。3.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都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不同之处:Ⅲ期兼清热,Ⅳ期兼利水渗湿。与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病机相符。4.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都以参芪地黄汤为基础方。
吴宇[5](2021)在《老年慢性肾脏病病因演变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文中认为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在人群中发病率与患病率逐渐攀升,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病因构成与既往相比发生了一些改变。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明确CKD病因谱的基础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CKD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疾病谱研究:通过对我院1990-1991年、2009-2010年及2018-2019年3个时间段CKD住院患者病因进行分析,对比中青年组(18≤年龄≤ 60岁)与老年组(年龄>60岁)CKD的病因构成和演变。第二部分为循证医学研究:在线检索主要中英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和Web of Science,筛选雷公藤制剂联合ACEI/ARB类药物与单独应用ACEI/ARB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logy,DN)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等指标进行荟萃分析。第三部分为临床疗效观察,将我院近5年住院治疗的老年CKD 3-4期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肾康注射液组和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组,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情况及总体治疗缓解率。结果:第一部分疾病谱研究中,1990-1991年、2009-2010年和2018-2019年CKD的首位病因分别为慢性肾炎(52%)、慢性肾炎(35%)和糖尿病(36%)。3个时间段的CKD病因构成有显着差异(P<0.001)。糖尿病和高血压导致的CKD占比呈上升趋势,慢性肾炎占比呈下降趋势。老年组中,3个时间段CKD的首位病因分别为慢性肾炎(34%)、糖尿病(40%)和糖尿病(43%),高血压在2009-2010年和2018-2019年这两个时间段超过慢性肾炎,成为CKD的第二位病因。中青年组3个时间段中,慢性肾炎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始终是CKD的首位病因。第二部分荟萃分析共纳入23项研究,1878例患者,与单用ACEI/ARB相比,加用雷公藤制剂能更显着降低患者血肌酐(MD=-6.06,95%CI:-10.89~-1.22,P=0.01)、24h尿蛋白定量(MD=-0.70,95%CI:-0.87~-0.53,P<0.00001)水平,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MD=2.83,95%CI:1.66~4.01,P<0.00001),获得更高临床缓解率(OR=3.05,95%CI:1.87~4.97,P<0.00001)。但同时联合用药组白细胞均值下降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单用ACEI、ARB组。第三部分疗效观察中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未见明显改善,肾康注射液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平均下降21.04±34.35 umol/L,eGFR升高6.04±10.03ml/min/1.73m2,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肌酐平均下降27.23±25.03 umol/L,eGFR 升高 7.14±5.89 ml/min/1.73 m2。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18.0%、50.0%、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糖尿病是目前CKD的最主要病因。糖尿病和高血压导致的肾损害是老年CKD的主要病因,虽然占比呈下降趋势但慢性肾炎仍是中青年CKD的首位病因。雷公藤制剂与ACEI/ARB类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糖尿病肾病能获得更高的总有效率,但也增加了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应谨慎使用。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肾康注射液或联合应用肾康注射液和前列地尔,能显着改善CKD3-4期老年患者肾功能,治疗总体有效率更高。
王佳敏[6](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讨杨玉兰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是由糖尿病代谢异常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提高。中药治疗作用的靶点多,既能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改善症状,又能够调整阴阳、调节免疫功能作用,在治疗DKD上体现出独特的优势。杨玉兰教授从事临床工作三十年有余,医技精湛,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上有着独特的见地与丰富的经验,并取得显着的临床疗效,因此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分析总结杨玉兰教授治疗DKD的经验,并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核心药物作用DKD的靶点及通路,为中医继承创新添砖加瓦。方法1、收集2018年9月-2020年9月期间经杨玉兰教授门诊接诊的所有符合DKD诊断的患者的病历资料,主要包括一般信息、症状、舌脉、辅助检查、中药处方、中医及西医诊断等。筛选符合本研究要求的病例111例,运用SPSS 25.0、SPSS Modeler18.0进行数据分析,总结规律,探讨杨玉兰教授治疗DKD的核心药物、组方规律等。2、运用TCMSP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中国知网、Pub Med等对核心处方的有效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进检索,并运用Uni 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蛋白建立药物靶标数据库,结合与疾病基因关联的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糖尿病肾病的已知作用靶点,找出糖尿病肾病潜在作用靶标,建立药物-糖尿病肾病靶标数据库,通过Cytoscape(3.7.0)进行构建药物-靶点-疾病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得到潜在靶点蛋白互作用网络。利用Bioconductor包和R语言对靶点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核心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性别、年龄分布:共纳入111例患者,其中纳入患者男女比例约1.22:1;年龄分布于29-84岁之间,其中50岁-70岁的有81人(73.0%)。2、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物功效结果:共527个处方根据中药频次统计显示,共有252味中药,高频次药物依次包括黄芪、川芎、丹参、葛根、地龙、山茱萸、黄连、当归、生地黄、红花等;四气以寒、温、平三者为主,且寒、温频次大致相当;五味频次最多为苦味,其次依次为甘、辛、咸、涩、酸、淡;药物功效以清热药、补虚药以及活血化瘀药位列前3;药物归经统计从依次为肝经、肺经、胃经、脾经、肾经、心经、大肠经、膀胱经、胆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4、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核心处方由用药频率的前10味药物组成,主要包括:黄芪、川芎、丹参、葛根、地龙、山茱萸、黄连、当归、生地黄、红花。核心药物实际共含有100种有效化学成分,比如:槲皮素、豆甾醇、芒柄花黄素等,共计333个药物作用靶点。共筛选到糖尿病肾病相关靶点545个,最终10味药物与疾病共拥有78个相交靶点,如:PTGS2、NOS2、ESR1、AR、PPARG等;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发现152条信号通路可能与该处方治疗DKD相关,其中最有可能是通过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流体剪切力和动脉粥样硬化(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白介素-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对肾脏起到了保护作用。结论根据数据挖掘结果,杨玉兰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多以补益虚弱、清热化瘀为主,辅以健脾除湿消肿等,即以黄芪、当归为主补气血益虚弱,川芎、丹参、红花以活血消症、化瘀通络之效,同时随证配伍生地、黄连等药清热除湿、养阴生津,葛根以解肌退热、升阳生津。其核心处方为黄芪、川芎、丹参、葛根、地龙、山茱萸、黄连、当归、生地黄、红花十味药物,体现了杨玉兰教授诊治DKD的重要思路。通过成分-靶标-疾3、药物关联规则关系及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分析:运用关联法则对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得到二阶关联规则18条,如黄芪+川芎、丹参+川芎、黄芪+丹参等;三阶及以上关联规则19条,如黄芪+川芎+丹参、黄芪+葛根+丹参、黄芪+山茱萸+川芎等。通过系统聚类方法,聚类出5组,第1组为大黄炭、蒲黄炭、红花、大黄、丹参、泽泻、淫羊藿、川芎、黄芪、山茱萸、土茯苓、萆薢、紫苏叶、桔梗、干姜、瓦楞子、瓜蒌、枳壳、鸡内金,第2组为金樱子、芡实、青风藤、荠菜花、当归、蚕砂、红景天、柴胡、黄芩、茯苓、地龙、白花蛇舌草,第3组为桑叶、黄连、生地黄、玄参、苍术、金银花、山药、黄柏,第4组为酸枣仁、远志、牡蛎,第5组为三七、枸杞子、鸡血藤、天麻、葛根、骨碎补、鹿衔草、桑寄生、杜仲、牛膝桂枝、苏木、木瓜、橘络、水蛭。根据关联规则得出最后核心处方为黄芪、川芎、丹参、葛根、地龙、山茱萸、黄连、当归、生地黄、红花,即用药频率的前10味药物组成。病的相互作用网络关系建立,该核心处方有效活性成分与多靶点、多通路相关,该核心处方药物可能是通过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流体剪切力和动脉粥样硬化(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白介素-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对肾脏起到了保护作用,其主要涉及参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肾纤维化等多个途径。
毛宇峰[7](2021)在《加味五桑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G1-G3a期2型糖尿病肾脏病(气阴两虚型)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根据导师高靖主任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临床具体病例,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指导原则下,通过对比加味五桑汤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G1-G3a期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气阴两虚证的疗效及安全性,客观地评价加味五桑汤对临床应用的价值,为该病的中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根据天津中医一附院内分泌科门诊或病房住院治疗且诊断为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选取符合纳入标准(血糖、血压稳定期)的病例60例进入本试验。所招募的患者根据2019 Microsoft Office Excel中的Rand随机函数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加味五桑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西医基础治疗,治疗60天后观察患者的糖代谢指标(Hb A1c、FBG、PBG)、蛋白尿指标(24h-PRO、UMA、UACR)、脂代谢指标(CHO、TG、HDL-C、LDL-C)、血压情况(SBP、DBP)、安全性指标等,并采用中医症状评分评价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最终根据疗效标准评价疗效。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有效率:蛋白尿有效率治疗组(83.33%)优于对照组(26.67%),中医症状有效率治疗组(70%)优于对照组(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状评分:治疗组改善中医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组内、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中医各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尿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尿频尿多、手足心热、心悸不宁等方面优于对照组。3.蛋白尿:两组24h-PRO、UMA、UACR组内比较,治疗组有显着差异(P<0.01),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蛋白尿水平均较前改善,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蛋白尿方面优于对照组。4.糖代谢、血压:两组糖代谢及血压无统计学差异。5.脂代谢:两组CHO、TG、HDL-C、LDL-C组内比较,TG有显着差异(P<0.01),CHO、LDL-C有统计学差异(P<0.05),HDL-C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治疗后,TG改善明显,CHO、LDL-C有改善,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效果无差异。研究结论:1.加味五桑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G1-G3a期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时,在改善患者相关的临床症状(如尿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尿频尿多、手足心热、心悸不宁等方面)时疗效显着。2.加味五桑汤联合西药可减少患者蛋白尿,保护肾脏,从而控制肾病发展。3.安全性:该研究未出现不良反应等事件,安全性尚可。
陈泽欣[8](2021)在《健脾益肾降浊汤治疗糖肾Ⅳ期脾肾气虚湿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健脾益肾降浊汤对糖尿病肾病Ⅳ期脾肾气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对血清中脂联素浓度的影响,来探讨“健脾益肾降浊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肾病Ⅳ期脾肾气虚湿热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试验组予常规治疗+健脾益肾降浊汤。疗程为8周。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2.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Scr、BUN、Ccr)、尿常规(pro)、微量白蛋白(m Alb)、血脂(TG、CHOL)、血糖((Hb A1c%、FPG)、血清脂联素(ADPN)等相关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情况。结果:1.临床总疗效的比较:选取的60例患者经治疗后,试验组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2.实验室指标比较: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蛋白尿相关测定(m Alb、24HUP、尿常规)、肾功(Scr、BUN、Ccr)、血脂(TG、CHOL),均较前明显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3.血清脂联素指标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治疗后血清脂联素的浓度相比较,差异显着(P<0.05),试验组组优于对照组。4.中医症状疗效的比较:经治疗后试验组疗法对中医症状缓解明显,试验疗效更佳,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健脾益肾降浊汤可以有效缓解糖尿病肾病脾肾气虚湿热型患者的倦怠乏力、浮肿、食少纳呆、腰脊酸痛、尿频夜尿多、咽喉肿痛、小便不利等脾肾气虚湿热相关临床症状中医症候。改善肾功能((Scr)、BUN、Ccr)、有效降低蛋白尿排泄水平、降低血清中脂联素(ADPN)浓度水平。通过ADPN水平在疗程中变化情况,提示健脾益肾降浊汤可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改善肾脏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内皮炎性反应,保护肾脏,减慢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进展速度,达到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的治疗目的,缓解ADPN对肾脏保护的代偿状态。
张丹妮[9](2021)在《基于文献的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中医组方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近10年糖尿病肾病Ⅲ期中医药组方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理论体系提供有利的临床诊疗依据,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材料与方法:采用关键词检索方式,检索近10年发表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医学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收录的有关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类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收集到的药物相关重要信息录入Microsoft Offic Excel 2017,建立数据库,将纳入文献中相关药物的频次、频率、性味、归经、归类等进行归纳总结,将治疗本病的核心药物进行赋值,通过SPSS 26.0进行聚类,得出聚类结果;最后,将得出的所有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药物的性味、归经、分类、聚类等与本病的联系。结果:1.共计检索文献3109篇,纳入文献348篇。治疗组方涉及中药共计227个,其中用药频率>10%的中药数量为30个,用药频率<10%的中药数量为197个。2.整理数据获得9个药性相关名称。平性总频率最高;其次按照总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寒性,微温性,温性,微寒性;剩余药性总频率均低于10%。3.整理数据获得10个药味相关名称。甘味总频率最高;其次按照应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苦味,辛味;剩余药味总频率均低于10%。4.整理数据获得12个归经。肝经总频率最高;其次按照总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肾经,脾经,肺经,心经;剩余归经总频率均低于10%。5.整理数据获得21个中药一级归类。补虚药总频率最高;其次按照总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剩余一级归类总频率均低于10%。6.整理数据获得32个中药二级归类。补气药总频率最高;其次为活血调经药;剩余二级归类总频率均低于10%。7.整理数据获得12个聚类结果。第一聚类:芡实,金樱子;第二聚类:黄芪,丹参,牛膝;第三聚类:大黄,水蛭;第四聚类:枸杞子,菟丝子;第五聚类:益母草;第六聚类:山药,山萸肉,泽泻,牡丹皮,茯苓,熟地黄,党参;第七聚类:生地黄;第八聚类:太子参;第九聚类:女贞子;第十聚类:麦冬,五味子,葛根;第十一聚类: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地龙;第十二聚类:白术,甘草。结论:1.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核心药物为黄芪,山药,茯苓,丹参,山萸肉;生地黄,泽泻,川芎等25味为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常用药物。2.DKDⅢ期为“五脏俱损”的病症,治疗时应注意药性间及药味间配伍,药性以平性药味为主,药味以甘味药为主,兼顾五脏功能,根据患者个体化差异进行药物加减,偏施诊治。“调肝”治疗在整个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治疗中不可或缺。3.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以虚证为主,组方应以补虚药为主。血瘀证贯穿疾病始终,故配伍活血化瘀药。其中补虚药以补气药为主,活血化瘀药以活血调经药为主。4.共有8组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高频药物配伍组:“补肾守精”药物组为芡实,金樱子;“补气活血”药物组为黄芪、丹参,酌情配伍牛膝;“破血逐瘀”药物组为大黄,水蛭;“活血行气”药物组为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地龙;“平补肝肾”药物组为枸杞子、菟丝子;“补肾益气”药物组为六味地黄丸,常与党参配伍以补肾益气;“补肺益肾”药物组为麦冬,五味子,葛根;“健脾除湿”药物组为白术,甘草。益母草,生地黄,女贞子为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常用加减单味药。
曲明慧[10](2021)在《基于文献研究糖尿病肾病水肿组方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自古有之,临床用药百家争鸣,经验方、自拟方层出不穷,却少有系统的总结归纳。本研究意在运用统计学方法,将收集到的近15年来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深入探讨相关方剂疗效,总结糖尿病肾病水肿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的临床文献,导入到Note Express3.3软件中建立数据库。筛除重复的文献题录,标记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文献,将最终纳入的文献导入到Excel中进一步归纳整理,并运用SPSS26.0对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行聚类分析,探讨统计结果,得出结论。结果:经过筛选,有109篇文献符合标准,涉及32种证型,出现次数最多的证型为脾肾阳虚证。涉及119个中药复方,其中明确提及方剂名称的有64个,应用次数最多的方剂为真武汤。包含中药160种,总频次1282次,其中黄芪的使用频次为85次,位居第一。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的中药,药性主要为寒性、温性、平性,三者占比91.25%;药味甘味药与苦味药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辛味药;归经中有21%的药物能入肝经,能入肾经、肺经、脾经的中药也相对较多。将收集到的中药按类别划分,运用最多的为补虚药,共出现413次,频率为32.22%,其次为利水渗湿药,频次为217次。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包括黄芪、茯苓等33味,是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的常用药物,将上述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10个可信度较高的药对,以及4个聚类方组。结论:1.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涉及最多的证型为脾肾阳虚证,其次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2.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出现次数最多的方剂为真武汤,其次为五苓散、五苓散合五皮饮及黄芪建中汤。3.黄芪、茯苓、泽泻、山药、丹参、白术等33味中药,是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的常用药物,其中黄芪的使用次数最多。4.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的中药,药性以寒性、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味、苦味、辛味为主;归经以入肝经、肾经、肺经、脾经为主。5.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的中药,类别主要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且补虚药中的补气药使用次数最多。6.经由系统聚类分析得到的前5个可信度较高的药对中,熟地黄与牡丹皮适用于糖尿病肾病水肿肾阴亏虚时;山茱萸与熟地黄适用于本病肝肾阴虚时;山药与山茱萸可用于糖尿病肾病水肿并伴有明显蛋白尿时;茯苓与泽泻可用于糖尿病肾病各个阶段有水肿症状时;当归与川芎适用于本病水瘀互结时。获得的4个聚类方中,第一个聚类方是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可治疗早期气阴两虚、肾阴虚,兼有水瘀互结时导致的糖尿病肾病水肿;第二个聚类方是济生肾气丸,可治脾肾阳虚、肾阳虚,兼有水瘀互结时所致糖尿病肾病水肿;第三个聚类方是真武汤合五苓散的加减方,可治脾肾阳虚、肾阳虚所致糖尿病肾病水肿;第四个聚类方由太子参、甘草、地龙、鬼箭羽组成,可治气阴两虚兼有血瘀、湿热导致的糖尿病肾病水肿。
二、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水陆二仙丹加味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分组方法 |
2.3 治疗方案 |
3 观察指标 |
3.1 安全性指标 |
3.2 疗效性指标 |
4 疗效判定标准 |
4.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5 安全性判定 |
6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疗效指标比较 |
2.1 两组患者FPG、2h PG、Hb A1c比较 |
2.2 两组患者UACR比较 |
2.3 两组患者TC、TG、HDL-C、LDL-C比较 |
2.4 两组患者单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5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2.6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2.7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8 安全性比较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2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3 水陆二仙丹加味的选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
3.1 选方依据 |
3.2 组方分析 |
3.3 药物分析 |
4 疗效分析 |
4.1 FPG、2hPG、HbA1c分析 |
4.2 UACR分析 |
4.3 TC、TG、HDL-C、LDL-C分析 |
4.4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
4.5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4.6 临床疗效分析 |
5 安全性分析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验方的挖掘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 文献综述 |
1. 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1.1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1.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2 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
2.1 数据挖掘在中医领域的运用情况 |
2.2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领域的运用情况 |
3. 技术路线 |
二: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究宋立群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组方规律及经验总结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分析软件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简介 |
2. 结果 |
2.1 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
2.2 疾病分期及疗效判定分析 |
2.3 症候分析 |
2.4 方剂分析 |
3. 讨论 |
3.1 宋立群教授学术经验及治学态度概述 |
3.2 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的经验采撷 |
3.3 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结果讨论 |
3.4 验案举隅 |
三: 宋立群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方的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宋师治疗DKD Ⅲ-Ⅳ期经验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筛选 |
1.3 糖尿病肾病作用靶点筛选 |
1.4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调控网络的构建 |
1.5 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图的构建 |
1.6 GO生物功能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
1.7 分子对接 |
2 结果 |
2.1 宋师治疗DKDⅢ-Ⅳ期自拟经验方的活性成分筛选情况 |
2.2 自拟经验方的潜在作用靶点及DKD相关基因靶点 |
2.3 自拟经验方-糖尿病肾病共同靶点汇总 |
2.4 自拟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调控网络构建 |
2.5 自拟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功能蛋白互作网络 |
2.6 GO功能富集分析 |
2.7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8 分子对接 |
3 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说明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个人简历 |
(3)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G3A2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回顾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1 DKD的病因病机 |
2 单味药及其提取物 |
3 中药多糖 |
4 中药复方 |
5 中药制剂注射液治疗DKD |
6 中医外治法 |
7 讨论及展望 |
综述二 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1 DKD的概念及流行病学 |
2 DKD的发病机制 |
3 糖尿病肾病的西医治疗进展 |
4 总结 |
第二部分:临床实验研究 |
1 试验对象与试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 试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的判定 |
3 统计分析方法 |
4 流程图 |
5 结果 |
5.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5.2 两组治疗前比较 |
5.3 治疗后情况分析 |
6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讨论与分析 |
1 立题依据 |
1.1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病因病机探讨 |
1.2 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病因病机探讨 |
1.3 糖尿病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 |
1.4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探讨 |
2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方解及单味药物分析 |
2.1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剂分析 |
2.2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剂单味药物分析 |
3 疗效分析 |
3.1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对G3A2 期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分析 |
3.2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对G3A2 期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Scr、GFR、及24h尿白蛋白的影响及分析 |
3.3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对G3A2 期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及分析 |
3.4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对G3A2 期糖尿病肾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分析 |
3.5 安全性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4)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用药规律及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5)老年慢性肾脏病病因演变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中西医认知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肾康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及机制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雷公藤制剂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糖尿病和高血压已经成为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主要病因:单中心30年回顾性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诊断标准 |
1.5 临床资料统计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时间段CKD患者一般资料 |
2.2 总体CKD患者病因构成及演变 |
2.3 老年和中青年CKD病因构成及演变 |
2.4 2018-2019年ESRD患者病因构成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雷公藤制剂联合ACEI/ARB类药物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META分析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结局指标 |
1.4 疗效评价标准 |
1.5 检索策略 |
1.6 数据提取 |
1.7 纳入文献方法质量学评价 |
1.8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流程图及结果 |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2.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结果 |
2.5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疗效分析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样本量计算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分组及治疗方法 |
1.6 疗效评价方法 |
1.7 临床基线数据及观察指标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入选患者临床基线数据 |
2.2 治疗后肾功能改善情况 |
2.3 疗效评估 |
2.4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讨杨玉兰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总结杨玉兰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经验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2.1 研究资料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2.3 中医诊断标准 |
2.4 纳入标准 |
2.5 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病历资料采集 |
3.2 原始数据预处理 |
3.3 建立原始数据库 |
3.4 分析软件 |
4 研究结果 |
4.1 一般情况分析 |
4.2 数据分析 |
5 讨论 |
5.1 患者性别年龄分析 |
5.2 药物频次及性味归经分析 |
5.3 药物关联及组方规律分析 |
6 杨玉兰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总结 |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对核心处方的作用机制探索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数据库与软件 |
2.2 数据处理与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核心药物有效化学成分 |
3.2 核心药物有效成分靶点预测 |
3.3 基于数据库建立疾病蛋白靶点 |
3.4 药物-靶点-疾病网络构建 |
3.5 核心药物-糖尿病肾病交集靶标PPI网络 |
3.6 基因功能与通路富集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1 西医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
1.1 DKD的发病机制 |
1.2 西医治疗DKD |
2 中医学对DKD的研究 |
2.1 中医对于DKD的认识 |
2.2 中医对于DKD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中医治疗DKD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加味五桑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G1-G3a期2型糖尿病肾脏病(气阴两虚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 |
2 研究方案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病例分组 |
2.3 对照组治疗方案 |
2.4 治疗组治疗方案 |
2.5 观察时间 |
3 临床观察指标 |
3.1 一般项目 |
3.2 安全性观察指标 |
3.3 疗效性观察指标 |
4 疗效判定标准 |
4.1 糖尿病肾脏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
4.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4.3 安全性评价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完成情况 |
2 临床资料分析 |
2.1 一般情况 |
2.2 中医症状评分 |
2.3 蛋白尿 |
2.4 糖代谢 |
2.5 血压 |
2.6 脂代谢 |
3 疗效比较 |
3.1 中医症状疗效 |
3.2 中医症状评分 |
3.3 西医疗效 |
3.4 蛋白尿 |
3.5 糖代谢 |
3.6 血压 |
3.7 脂代谢 |
3.8 安全性 |
讨论 |
1 立论依据 |
2 益气健脾、补肾活血法探析 |
3 导师高靖主任临证经验 |
3.1 明确发病机理,掌握疾病分期 |
3.2 强调因人制宜,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
3.3 加味五桑汤方药探析 |
3.4 具体中药分析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中医疗效及临床症状评价 |
4.2 西医疗效及蛋白尿 |
4.3 糖代谢及血压 |
4.4 脂代谢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2 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1 病名探讨 |
2 病因病机演变 |
2.1 传统病因病机认识 |
2.2 现代病因病机革新 |
3 辨证论治 |
3.1 以虚为主 |
3.2 以实为主 |
4 分期论治 |
5 其余中医治法 |
5.1 中成药治疗 |
5.2 中药提取物治疗 |
5.3 中医外治疗法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健脾益肾降浊汤治疗糖肾Ⅳ期脾肾气虚湿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对照缩略语照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病例选择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
3.分组 |
4.治疗方法 |
4.1 常规治疗方法 |
4.2 课题选方煎服法 |
4.3 分组治疗方案 |
5.观察指标 |
5.1 安全性检测指标 |
5.2 疗效性观测指标 |
5.4 疗效评定标准 |
5.5 统计学处理 |
临床资料 |
1.基本资料 |
2.分组 |
研究结果 |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上总疗效 |
2.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中医证候疗效 |
3.比较中医的各个症状 |
4.比较两组患者的舌、脉象 |
5.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的变化 |
6.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
6.1 两组尿微量白蛋白、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
6.2 两组尿常规中尿蛋白的比较 |
6.3 两组肾功、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比较 |
6.4 两组血脂的比较 |
6.5 两组ADPN的比较 |
6.6 两组患者血糖比较 |
6.7 两组肝功能对比 |
6.8 两组血常规比较 |
7.其它安全指标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
讨论 |
1.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理解及研究近况 |
1.1 祖国医学文献对糖尿病肾病名称的认识 |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糖尿病肾病脾肾气虚湿热证的认识 |
1.4 导师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2.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3、ADPN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
4 中药组方分析 |
4.1 方剂组成及方义分析 |
4.2 主要药物药理研究 |
5.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分析及探讨 |
5.1 临床总疗效分析 |
5.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
5.3 健脾益肾降浊汤对糖尿病肾病脾肾气虚湿热型患者中医症状的比较 |
5.4 健脾益肾降浊汤对糖尿病肾病脾肾气虚湿热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24 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影响 |
5.5 健脾益肾降浊汤对糖尿病肾病脾肾气虚湿热型尿常规(pro)的影响 |
5.6 健脾益肾降浊汤对糖尿病肾病脾肾气虚湿热型患者肾功的影响 |
5.7 健脾益肾降浊汤对糖尿病肾病脾肾气虚湿热型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
5.8 健脾益肾降浊汤降浊汤对糖尿病肾病脾肾气虚湿热型患者血脂的影响 |
5.9 健脾益肾降浊汤降浊汤对糖尿病肾病脾肾气虚湿热型患者ADPN的影响 |
6.对安全性指标的评估 |
7.课题研究特色 |
8.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
一、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1.1 中医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二、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 |
2.1 辩证分型论治 |
2.2 分期论治 |
2.3 专方论治 |
2.4 单味中药 |
2.5 中成药 |
三、脂联素与糖尿病肾病 |
四、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表 |
附录2 疗效评定标准表 |
附录3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表 |
附录4 疗效观察表 |
附录5 参与者须知.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9)基于文献的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中医组方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10)基于文献研究糖尿病肾病水肿组方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四、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水陆二仙丹加味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D]. 周建霞.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2]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验方的挖掘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D]. 楚鎏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G3A2期)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D]. 肖红霞.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用药规律及对比[D]. 赵迪.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老年慢性肾脏病病因演变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D]. 吴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讨杨玉兰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与作用机制研究[D]. 王佳敏.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加味五桑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G1-G3a期2型糖尿病肾脏病(气阴两虚型)临床研究[D]. 毛宇峰.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健脾益肾降浊汤治疗糖肾Ⅳ期脾肾气虚湿热证的临床观察[D]. 陈泽欣.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9]基于文献的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中医组方用药规律研究[D]. 张丹妮.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10]基于文献研究糖尿病肾病水肿组方用药规律[D]. 曲明慧.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