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raves病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53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晨,何金花,张博学,李莎[1](2021)在《PSV、TSH、T3/T4、TRAb对Graves病和无痛性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意义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峰值速度(PSV)、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激素(T3/T4)、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对Graves病和无痛性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30例Graves病患者和28例无痛性甲状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包括:3 h摄131I率、24 h摄131I率、PSV、T3/T4、TRAb、TSH;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患者PSV检测和血清指标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Graves病患者PSV、T3/T4、TRAb明显高于无痛性甲状腺炎患者,而Graves病患者TSH明显低于无痛性甲状腺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SV、TSH、T3/T4、TRAb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6、0.802、0.806和0.789,对Graves病和无痛性甲状腺炎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3.6%、80.8%、70.2%和89.9%,特异度分别为86.8%、75.6%、80.4%和66.5%。结论 PSV、TSH、T3/T4、TRAb对Graves病和无痛性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且PSV、TSH、T3/T4、TRAb的鉴别诊断价值为:PSV> T3/T4> TSH> TRAb。
牧亚峰[2](2021)在《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芪箭消瘿方对AIT大鼠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1.通过建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动物模型,研究芪箭消瘿方对AIT大鼠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及甲状腺炎症损伤的作用。2.以肠道为切入点,探讨芪箭消瘿方对AIT大鼠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采用猪甲状腺球蛋白与弗氏佐剂皮下免疫注射联合高碘水喂养制备AIT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硒酵母组及芪箭消瘿方低、中、高剂量组。自实验第7周开始,各组大鼠每天灌胃给药,连续给药6周,于实验第12周结束后行标本采集。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的病理改变和结肠组织肠黏膜形态的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结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FT3、FT4、TGAb、TPOAb、TNF-α、IFN-γ、IL-10水平及结肠组织s Ig A含量变化;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TLR4、My D88、NF-κB p65 m 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TLR4、My D88、IKKβ、p IKKβ、NF-κB p65蛋白表达以及结肠组织ZO-1、Occludin蛋白表达;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及分析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1.实验一芪箭消瘿方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甲状腺炎症损伤的影响1.1 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FT3、FT4、TGAb、TPOAb、TNF-α、IFN-γ含量增加。与模型组相比,硒酵母组及芪箭消瘿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FT3、FT4、TGAb、TPOAb、TNF-α、IFN-γ水平下降,说明各药物能够抑制AIT大鼠甲状腺功能,下调甲状腺自身抗体及促炎细胞因子水平。1.2 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甲状腺滤泡结构破坏,滤泡腔萎缩,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甲状腺组织炎症评分增高。经硒酵母及不同剂量芪箭消瘿方干预后,甲状腺滤泡结构完整性有不同程度恢复,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甲状腺组织炎症评分也逐渐下降。结果表明芪箭消瘿方能够改善AIT大鼠甲状腺组织炎症损伤。2.实验二芪箭消瘿方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2.1 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甲状腺组织TLR4 m RNA、My D88 m RNA、NF-κB p65 m RNA表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硒酵母组及芪箭消瘿方中、高剂量组甲状腺组织TLR4 m RNA、My D88 m RNA、NF-κB p65 m RNA表达减少,而芪箭消瘿方低剂量组表达虽然减少,但没有统计学差异。2.2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甲状腺组织TLR4、My D88、IKKβ、p IKKβ、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硒酵母组及芪箭消瘿方中、高剂量组甲状腺组织TLR4、My D88、IKKβ、p IKKβ、NF-κB p65蛋白表达减少,而芪箭消瘿方低剂量组表达虽然减少,但没有统计学差异。3.实验三芪箭消瘿方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3.1物种多样性结果:模型组Shannon、Simpson、chao、ace指数上升,但统计学差异均不显着,表明AIT大鼠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增加、丰度升高,存在菌群过度生长。与模型组相比,硒酵母组Shannon、Simpson、chao、ace指数增加,而芪箭消瘿方低、中、高剂量组Shannon、Simpson、Chao、Ace指数下降。对照组和模型组在PC1水平上呈明显分开,硒酵母组及芪箭消瘿方低、中、高剂量组在PC1水平上偏离模型组的距离逐渐增大,说明各给药组大鼠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发生显着变化。3.2门水平物种组成:在门水平(Phylum)上,各组大鼠肠道菌群主要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柔膜菌门Tenericutes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等主要门类,前3种为优势菌门。模型组大鼠厚壁菌门Firmicutes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值(F/B)比例升高,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例下降。硒酵母组及芪箭消瘿方低、中、高剂量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比例及F/B值下降,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例上升。3.3属水平物种组成:在属水平(Genus)上,各组大鼠肠道菌群主要包括Muribaculaceae、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e、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克里斯滕森菌属Christensenellaceae、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ceae、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等,其中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与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ceae组间变化显着。模型组大鼠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ceae丰度下降。硒酵母组及芪箭消瘿方低、中剂量组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丰度呈不同程度回升。而芪箭消瘿方高剂量组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丰度呈下降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异。硒酵母组及芪箭消瘿方中、高剂量组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ceae丰度呈下降趋势,芪箭消瘿方低剂量组成上升趋势,均没有统计学差异。3.4代谢通路预测结果:各组大鼠肠道微生物代谢功能大体相似,除未知功能外,其余代谢功能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氨基酸转运和代谢、翻译核糖体结构和生物发生、DNA复制重组和修复、能量生成和转化、无机离子运输和代谢、核苷酸转运和代谢、信号转导机制、辅酶运输和代谢等功能。4.实验四芪箭消瘿方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4.1 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及结肠组织s Ig A水平下降。与模型组相比,硒酵母组及芪箭消瘿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0及结肠组织s Ig A水平升高。4.2 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部分断裂、不完整,黏膜隐窝形态扭曲,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经硒酵母及不同剂量芪箭消瘿方干预后,AIT大鼠结肠黏膜完整性有所恢复,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4.3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出现部分断裂,连接开放、疏松,桥粒密度下降,微绒毛数量减少,且排列较紊乱。硒酵母组及芪箭消瘿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结肠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连续性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连接更加紧密,肠上皮微绒毛数量增加,排列较模型组整齐。4.4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ZO-1、Occludin蛋白表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硒酵母组及芪箭消瘿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ZO-1、Occludin蛋白表达增加。结论:1.芪箭消瘿方可能通过调控AIT大鼠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甲状腺滤泡结构的炎症损伤,起到保护甲状腺的作用。2.芪箭消瘿方可能通过调节AIT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结构,改善肠黏膜屏障损伤而起到治疗作用。
赵晨晖[3](2021)在《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白癜风与甲状腺疾病相关指标(TGAb、TPOAb、TRAb、TSH、T3、FT3、T4、FT4)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以下数据库:CBM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PubMed、SCIE、Cochrane,限定检索范围为建库至2019年11月全部公开发表的中文及外文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计算合并患病率及其95%可信区间(CI),综合分析白癜风与甲状腺疾病及其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35篇文献,其中白癜风组共收集78263人,对照组共收集149544人。白癜风组TPOAb、TGAb、TRAb阳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指标TSH、T3、FT3、FT4的改变高于对照组。桥本甲状腺炎、Graves病、甲状腺瘤、甲减、亚临床甲减、甲亢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对白癜风患者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检查应更加关注,以期发现潜在的甲状腺疾病并进行监测及进一步的治疗。
卢东磊[4](2021)在《玉屏风散加减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并分析玉屏风散加减方治疗气虚痰凝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证候和实验指标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中医药对改善桥本甲状腺炎症状及预后的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气虚痰凝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硒酵母干预,试验组予以玉屏风散加减方颗粒剂口服,治疗时间均为12周。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各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彩超下甲状腺大小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指标,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得出相关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疗效性指标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可比。治疗后结果如下:(1)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经治疗无明显变化(P>0.05),且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异常;(2)甲状腺抗体水平治疗后两组均下降,两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甲状腺经治疗左、右叶(最大径)及峡部厚度均变小,甲状腺大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经治疗甲状腺大小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均减小,试验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试验组甲状腺抗体(TGAb、TPOAb)疗效、桥本甲状腺炎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安全指标未见异常,不良反应亦未发生。结论:中药玉屏风散加减方相比西医传统口服硒酵母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无论是单独降低TGAb或TPOAb,还是综合TGAb与TPOAb分析对桥本甲状腺炎疾病治疗效果,亦或是缩小甲状腺大小、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玉屏风散加减方均优于硒酵母,而且未有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值得深入研究。
白尹豪[5](2020)在《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基于现阶段临床证据,探索采用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可行性;2.观察隔药灸脐法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甲状腺功能、形态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1.Meta分析: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全面检索所有关于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人工筛选的方法收集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证据,使用Cochrane Handbook推荐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isk of bias tool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图。2.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单盲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分为隔药灸脐组30例、隔淀粉灸脐组30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甲状腺激素滴度(TPOAb、TGAb)、甲状腺形态、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SF-36)的变化。结果:1.Meta分析结果:(1)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灸法在升高FT3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GAb值、MCA值、TSH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4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2)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灸法联合西药在降低桥本中状腺炎患者TGAb值、MCA值、TPOAb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3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效果优于西药;在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SH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4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2.临床研究结果:(1)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患者颈前肿大、畏寒怕冷、胃脘或胁肋痛、情绪抑郁、便溏不爽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0.01),隔淀粉灸脐组患者情绪抑郁、便溏不爽的临床改善明显(P<0.01);隔药灸脐组总有效率为80.95%,隔淀粉灸脐组总有效率为42.11%,比较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2)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在治疗后FT3、FT4、TSH较治疗前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隔淀粉灸脐组在治疗后仅FT3水平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程度上,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甲状腺抗体滴度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治疗前后TPOAb、TGAb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隔淀粉灸脐组患者治疗前后TPOAb、TGAb组内比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POAb、TGA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甲状腺形态方面:隔药灸脐组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甲状腺峡部厚度、左叶厚度、右叶厚度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隔淀粉灸脐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健康状况评分方面:隔药灸脐组患者治疗后在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方面均有改善(P<0.05);隔淀粉灸脐组患者仅在在一般健康状况方面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在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方面两组差值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生理机能方面两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现阶段临床证据表明,与常规西药相比,灸法在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方面可能存在优势。2.隔药灸脐法可以明显改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以及甲状腺抗体滴度水平(TPOAb、TGAb),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改善甲状腺肿大程度,且疗效优于隔淀粉灸脐法。
原悦[6](2020)在《斑秃与甲状腺疾病及相关指标相关性的荟萃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价斑秃与甲状腺疾病及其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应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SCIE,检索范围为1989年4月至2019年4月全部公开发表的关于斑秃与甲状腺疾病及其相关指标相关性的中英文文献。建立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涉及斑秃及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疾病,研究方法为病例对照研究,其种族、国籍不限,限定范围为1989年4月至2019年4月的全部中英文文献;(2)诊断标准应符合美国皮肤科学术杂志2004年Olsen等制定的斑秃临床诊断;(3)研究为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斑秃患者,与诊断明确无斑秃病史人群相比;(4)文献提供原始数据或能够转换为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建立文献排除标准:(1)病例报道或综述、重复发表的文献;(2)文献信息或数据不全。由2名研究者分别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后进行相关数据提取和录入。采用R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合并并分析斑秃与甲状腺疾病及其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中文5篇,英文13篇。入选的文献中斑秃组累计268713人,对照组累计1345687人。与斑秃相关的疾病及指标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4.39(2.75,7.01),甲状腺球蛋白抗体2.82(1.45,5.47),Graves病1.53(1.43,1.63),桥本甲状腺炎1.21(1.13,1.29),T4升高2.92(1.15,7.43),与斑秃无关的疾病及指标为:TSH升高、T3升高、甲亢、甲减;THS下降、T3下降、T4下降的研究均只纳入一例,未进行Meta分析。结论:1.斑秃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T4升高相关。2.TSH升高、T3升高、甲亢、甲减与斑秃无关。3.斑秃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风险增高,对其进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检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胡州阳[7](2020)在《甲状腺相关眼病临床特征分析及四苓汤治疗脾虚痰湿型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前来我院门诊就诊的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观察自拟四苓汤治疗脾虚痰湿型TAO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TAO患者临床诊断要点及自拟四苓汤治疗脾虚痰湿型TAO的作用机制,为治疗脾虚痰湿型TAO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发挥中医药在治疗TAO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方法:调查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湖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甲状腺门诊就诊的152例初诊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通过门诊病历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吸烟史、甲状腺疾病家族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善甲状腺功能及抗体(FT3、FT4、TSH、TPOAb、TgAb、TRAb)、血液分析、肝功能、甲状腺彩超、眼眶CT等相关检查,对全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同时收集3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TAO脾虚痰湿型病例,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于试验入组当天给予自拟四苓汤口服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眼球突出度、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估(TAO-QOL)、软组织炎症评分(NOSPECS)等变化。结果:第一部分:(1)临床特征:152例研究对象,男女发病比例为1:2.62,年龄越大,男性患者所占比例呈升高趋势。13.8%的患者有吸烟史,17.1%的患者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患病家属为母系家属者占有家族史患者的92.3%。TAO患者以甲状腺II°肿大多见,34.2%患者伴甲状腺良性结节,3.3%患者伴甲状腺恶性结节。(2).初诊TAO患者甲状腺功能状态:152例TAO患者中134例为Graves病,11例桥本甲状腺炎,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1例原发性甲减。(3).眼肌受累情况:本研究中122例患者行眼眶影像学检查,眼肌受累者49例,共85只眼,单眼眼外肌受累者11例,双眼眼外肌受累者37例,双侧视神经病变者1例。四条直肌受累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下直肌:、内直肌、上直肌、外直肌。(4).其他检验结果:根据CAS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活动组的NLR、PLR较非活动组偏高;血液分析结果中有6例发病时伴有白细胞减少,其中3例患者同时合并粒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患者共12例,贫血患者7例,血小板减少患者1例;肝功能结果示TAO患者初诊时即伴肝功能异常最常见的指标为AST、ALP、DBIL、ALT、GGT、TBIL、IBIL。第二部分:32例脾虚痰湿型TAO患者均为接受中药方剂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临床痊愈1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38%。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与体征积分、双眼眼球突出度、NOSPECS分级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32例患者治疗后的生活量表(TAO-QO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视功能得分与社会心理得分均有所升高(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生命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正常,无脱落病例。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第一部分:(1).疾病临床特点:甲状腺相关眼病好发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逐渐升高。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多见于Graves病,也可见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少见与原发性甲减患者。(2).临床表现:大部分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临床可见突眼,甲状腺局部肿大、以II°肿大最为多见。眼部影像学检查眼外肌中以下直肌增粗最为多见。(3).诊断要点:中年女性、老年男性、有吸烟史、有甲状腺相关疾病家族史及伴突眼症状的Graves病患者临床就诊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及时诊断有无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可能性。(4).NLR与PLR可为临床甲状腺相关眼病活动性判断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便于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5).肝功能、血液分析可作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安全性指标,在初诊及后期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根据指标变化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第二部分:四苓汤可改善TAO脾虚痰湿型患者的中医证侯评分、眼球突出度、NOSPECS分级、TAO-QOL评分,且在安全剂量下并未出现明显副作用,说明四苓汤治疗脾虚痰湿型TAO患者安全、有效。
牛娜[8](2020)在《初步探索Graves病合并肝损与25羟维生素D的联系》文中提出目的:初步探索Graves甲亢并发肝损害患者中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是否应用维生素D治疗该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样本选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新发Graves甲亢患者130例,依据甲亢和肝功能两项指标,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Graves病甲亢性肝损害组,Graves病肝功能正常组,以及相同时期体检门诊不存在血缘关系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具体分为Graves病合并肝损害组患者64例(A组,n=64),其中男性14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为(47.07±1.10)岁;Graves病肝功能正常组患者66例(B组,n=66),其中男性23例,女性43例,平均年龄为(51.65±2.35)岁;其中健康对照组共有60例(C组,n=60),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4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是(51.63±2.15)岁。利用ELISA法测量患者血样中的25(OH)D含量,25(OH)VD的含量从高到低分为:正常(50-149.9nmol/l)、不足(30-50nmol/l)、缺乏(<30nmol/l)。对比三组样本之间是否具有差异,如有则分析导致差异的原因;再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血清25(OH)维生素D与其他实验室测试的数据的关联性。结果:实验数据统计可见A+B组中血清25羟维生素D低于正常的有78例,在Graves病患者中的总占比60%,远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对比发现,血清25(OH)VD含量低于正常值的人数分别为53例和25例,分析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25(OH)D含量38.95±12.33nmol/l,显着低于C组50.60±25.30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B组患者25(OH)D含量为46.76±18.21nmol/l,低于C组含量50.60±25.30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且Graves病患者25(OH)维生素D含量44.44±16.44nmol/l显着低于C组50.60±25.30nmol/l。用Spearman研究方法证明,甲亢肝损害组患者25(OH)D的含量与FT3(r=-0.708,P<0.05)、FT4(r=-0.622,P<0.05)、TRAb(r=-0.724,P<0.05)、AST(r=-0.393,P<0.05)、TBIL(r=-0.577,P<0.05)等均呈负相关;与TSH(r=0.871,P<0.05)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Graves甲亢并发肝损害患者中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含量低于正常人,且低于Graves病肝功能正常的患者,提示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含量在Graves病合并肝损害患者和肝功能正常患者中低于正常水平的原因可能是25(OH)VD含量的下降是导致Graves病发生的机制,也可能是由Graves病引发的25(OH)VD的下降。即若只通过观察25(OH)VD的含量是不能确定因果关系,所以本研究继续深入分析25(OH)VD与甲亢和肝损害的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合Spearman研究方法证明,Graves病合并肝损害患者血清25(OH)VD的含量与FT3、FT4、TRAb呈负相关,与TSH呈正相关,间接证明了血清25(OH)VD的含量与Graves病的发病有关。结合Spearman研究方法证明,Graves病合并肝损害患者血清25(OH)VD的含量与TBIL呈负相关;即TBIL越高,25(OH)VD的含量越低,合理推测25(OH)VD可能是造成Graves病的原因之一,但Graves病合并肝损害是导致25(OH)VD含量进一步下降的原因之一。维生素D水平与钙磷代谢有关,进而影响全身骨密度(BMD),在临床上的意义在于Graves病患者合并肝损害后要随时观察25(OH)VD指标,预防骨密度下降进而发生的骨折等并发症。综上所述,25(OH)VD与Graves病的发病有关,临床上实时监测25(OH)VD的含量,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治疗,且有预防肝损害的效果,即使合并肝损害后也应该及时补充维生素D,对预防黄疸,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苑金平[9](2020)在《芍药苷对氧化应激条件下黑素细胞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疾病,特点为皮肤和/或粘膜中的黑色素细胞功能丧失,有研究表明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是白癜风发生和进展的关键因素。氧化损伤在白癜风中的致病作用主要表现为氧化与抗氧化途径失衡、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通路的激活受损、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芍药苷(PF)是一种单萜苷类化合物,是白芍总苷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以作为抗氧化剂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促进黑色素的合成。黑素细胞分布于表皮的基底层,通过树突向其邻近的角质形成细胞转运黑素,而黑素细胞胞体大小、树突长短及数量的多少等细胞骨架结构的变化与肌动蛋白和微管结构的重排有关。RhoA及其下游的Rho相关蛋白激酶1(ROCK1)可以调控肌动蛋白骨架结构,由于新黑素细胞树突的形成需要肌动蛋白的聚合,所以F-actin也参与黑素细胞骨架结构的调节。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介导的二期抗氧化酶可对抗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损伤,转录因子Nrf2在此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氧化应激时Nrf2可以从Kelch样ECH联合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Keap1)解离,并转位到细胞核中,上调抗氧化应激基因的表达,其中包括NADPH醌氧化还原酶(NQO1)和HO-1。Nrf2表达降低可以导致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下降。所以Nrf2的表达上调可能对白癜风的治疗有帮助。然而,芍药苷或白芍总苷能否降低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的氧化损伤尚未见报道。在本研究中,探索了芍药苷对过氧化氢诱导的黑素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永生化正常人黑素细胞系(PIG1)及永生化白癜风黑素细胞系(PIG3V),芍药苷粉末配置方法为将25mg的芍药苷粉末溶于250μl的DMSO溶液中,配置成浓度为200μM的溶液,于-80℃深低温冰箱冻存,用254培养基稀释到需要浓度后进行后续实验。使用MTS法测不同浓度芍药苷(50μM、100μM、200μM、400μM)对黑素细胞细胞增殖和细胞活性的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情况,而氧化应激标志物活性氧水平也使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WST-8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含量使用过氧化氢酶检测试剂盒测定。氧化应激相关基因mRNA表达情况筛选使用PCR array人氧化应激试剂盒进行,差异基因蛋白质表达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技术进行检测;细胞黑素小体含量及分布情况及细胞骨架结构F-actin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检测。骨架相关蛋白RhoA、ROCK1及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技术进行检测。同时使用siRNA进行基因敲除实验,使用sp600125试剂进行JNK基因抑制实验。数据分析及图表绘制使用GraphPad Prism 7.0版软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比较。数据表示为至少三个独立实验的均数±标准差。P值<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其余图片使用Photoshop 7.0软件进行拼接。结果:PIG1中芍药苷浓度为50μM及100μM时均促进细胞增殖,然而当药物浓度升高为200μM或400μM时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IG3V中药物浓度为50μM、100μM、200μM、400μM时均促进细胞增殖。最终选择芍药苷浓度50μM进行后续实验。MTS细胞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芍药苷预处理24h不能改善H2O2处理后的细胞活性降低。然而芍药苷预处理48h可以明显改善氧化损伤细胞的细胞活性(P<0.05)。总之,细胞增殖及细胞活性结果表明芍药苷浓度为50μM,预处理非24h时而是48h时可减少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增加细胞活性。H2O2 1.0mM给药处理24h后,PIG1和PIG3V细胞出现明显的G2/M期细胞周期阻滞,PIG1细胞G2/M期所占比例约从5%增加到27%,PIG3V细胞G2/M期所占比例约由16%增加到44%。芍药苷预处理24h后,PIG1及PIG3V应激细胞的细胞周期G2/M期均增加(P<0.05),而48h时其没有增加,细胞周期结果表明,芍药苷调节应激细胞G2/M期的细胞周期过程。经1.0 mM H2O2处理24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PIG1和PIG3V细胞的凋亡细胞平均百分比增加到35%左右。然而芍药苷预处理24h可以抑制两种黑素细胞应激损伤时的凋亡率(P<0.05),但芍药苷预处理48h不能减少H2O2诱导氧化损伤的黑素细胞的凋亡细胞数。细胞凋亡结果表明芍药苷可以改善H2O2诱导的黑素细胞的氧化损伤。用芍药苷预处理PIG1或PIG3V细胞24h,然后用H2O2处理黑色素细胞24h,检测与氧化应激相关的标志物,过氧化氢处理24h后,氧化应激特异性标志物活性氧水平与细胞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而芍药苷预处理24h可显着降低活性氧水平(P<0.05)。在H2O2组处理的PIG1、PIG3V细胞中,抗氧化酶SOD、CAT的活性显着降低,而芍药苷预处理24h可显着升高SOD、CAT水平(P<0.05)。因此,芍药苷能够明显增强黑色素细胞的抗氧化能力。PCR array结果表明芍药苷加过氧化氢组与单纯过氧化氢组相比,在PIG1细胞中MB表达上调2.61倍,PTGR1基因表达下调2.38倍,PIG3V细胞中PDLIM1表达下调3.64倍,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PF+H2O2组与H2O2组比较,MB基因在PIG1细胞中表达上调,在PIG3V细胞中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TGR1基因在PIG1细胞中表达上调,PIG3V细胞中表达下调。PIG1细胞中PDLIM1基因在蛋白水平表达上调,PIG3V中表达下调。由于PDLIM1基因参与细胞骨架组成调控,所以进行Western实验进一步检测芍药苷是否影响相关骨架蛋白的表达。芍药苷预处理24h后继续给予过氧化氢1.0mM处理24h。研究结果表明PIG1细胞中芍药苷预处理24h可使H2O2诱导的骨架蛋白RhoA、ROCK及F-actin表达上调,而PIG3V中使ROCK1蛋白表达下调。PDLIM1基因敲除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氧化应激条件下PIG1细胞中芍药苷通过PDLIM1抑制RhoA及其下游基因ROCK1的表达,PIG3V细胞中PDLIM1抑制ROCK1的表达。敲除ROCK不能调控PDLIM1的表达,但可以调控F-actin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提示黑素细胞中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组细胞所含黑素小体数量及骨架蛋白F-actin含量减少,芍药苷预处理24h可以抑制H2O2诱导的黑素小体减少及细胞树突缩短。PIG1及PIG3V细胞中芍药苷均抑制H2O2诱导的JNK/Nrf2/HO-1表达的降低。PIG1细胞中JNK正向调控Nrf2的表达,然而PIG3V细胞中JNK抑制Nrf2的表达。进一步结果表明JNK基因抑制后PIG1、PIG3V细胞中PDLIM1基因表达上调。PDLIM1基因敲除后PIG1、PIG3V细胞中Nrf2基因表达上调,表明JNK/Nrf2/HO-1信号通路与PDLIM1/RhoA/ROCK1途径相互作用以保护黑素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结论:1)芍药苷浓度为50μM预处理24h对PIG1、PIG3V细胞活性有促进作用,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芍药苷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M期且对H2O2诱导的黑素细胞凋亡起抑制作用。芍药苷对H2O2诱导的PIG1及PIG3V活性氧水平升高起抑制作用,增加抗氧化物酶SOD、CAT水平。2)PF+H2O2组与H2O2组比较PIG1细胞中MB、PTGR1、PDLIM1蛋白水平表达上调;PIG3V细胞中MB基因蛋白水平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TGR1及PDLIM1蛋白水平表达下调。3)PIG1细胞中芍药苷预处理24h可使H2O2诱导的骨架蛋白RhoA、ROCK及F-actin表达上调,而PIG3V中使ROCK1、F-actin蛋白表达下调。氧化应激条件下PIG1细胞中芍药苷通过PDLIM1抑制RhoA/ROCK1的表达,PIG3V细胞中PDLIM1抑制ROCK1的表达,ROCK1不能调控PDLIM1基因的表达,但正向调控F-actin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芍药苷抑制H2O2诱导的黑素小体的减少及树突缩短。本研究表明芍药苷可激活JNK/Nrf2/HO-1信号通路并且与PDLIM1/RhoA/ROCK1途径相互作用以保护黑素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赖倚文[10](2019)在《瘿肿消软膏剂开发及穴位贴敷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拟将外用中药瘿肿消开发成软膏剂型的院内制剂,确定瘿肿消软膏制备工艺,制定质量标准并考察稳定性,完成药效学研究并初步揭示其疗效机制,通过毒性实验对瘿肿消软膏非临床安全性进行评价,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瘿肿消穴位贴敷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为瘿肿消软膏制备工艺研究:对药品粉碎工艺进行考察,采用加权评分法考察瘿肿消软膏基质处方、渗透促进剂、基质药粉比例、水油混合方法、乳化温度及防腐剂进行考察,通过中试放大确认工艺稳定性。第二部分为瘿肿消软膏质量标准研究与稳定性研究:对瘿肿消软膏外观形状作出规定,对三批样品进行装量、粒度、微生物检查,薄层色谱法对大黄、栀子、青黛、夏枯草、浙贝母、莪术进行鉴别,高效液相法进行含量测定和方法学研究,根据多次测量结果对瘿肿消软膏含量限度进行规定,制定质量标准草案。采用常温留样法与加速加温法对瘿肿消软膏稳定性进行考察。第三部分为瘿肿消软膏的药效学研究:选取SPF级4周龄Wistar大鼠70只,雌雄各半,适应性饲养一周后,从中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剂量为0.01g/(kg·d)PTU灌胃进行甲状腺肿模型制备,连续灌胃14天,将60只成模大鼠按随机对照表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湿敷组、LT4组6组,每组10只。从第15天起,正常组、模型组大鼠正常饲养,其余大鼠颈部以6%硫化钠脱毛,低剂量组予生药含量0.45g/(kg·d)瘿肿消软膏日1次外敷,中剂量组予生药含量0.9g/(kg·d)的瘿肿消软膏日1次外敷,高剂量组予生药含量1.8g/(kg·d)的瘿肿消软膏日1次外敷,湿敷组大鼠予不含生药的软膏基质日1次颈部外敷,软膏均匀涂抹于颈部,覆盖厚度约为0.2cm,医用纱布包裹,无刺激性胶带固定,LT4组予0.2μg/(kg·d)LT4水溶液日一次灌胃,连续干预28天。干预结束后,腹腔注射麻醉,留取各组大鼠血清、甲状腺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T3、TT4、TSH含量,HE染色方法观察大鼠甲状腺组织形态,RT-PCR法检测大鼠甲状腺组织PI3K/Akt/mTOR信号通路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甲状腺组织Beclin-1、LC3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甲状腺组织Fas、FasL表达。第四部分为瘿肿消软膏的毒性研究:急性毒性实验选取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体重2±0.2kg,雌雄各半,适应性喂养1周后,脊柱两侧6%硫化钠水溶液去毛,去毛后按性别体重分层随机分为赋形剂对照组、完整皮肤高剂量组、完整皮肤低剂量组、破损皮肤高剂量组、破损皮肤低剂量组5组,每组4只。破损皮肤组动物使用#400砂纸磨擦暴露处皮肤,以渗血为度。对照组给予赋形剂,完整及破损皮肤高剂量组均涂抹高剂量瘿肿消软膏剂(生药含量0.3g/g),完整及破损皮肤低剂量组均涂抹低剂量瘿肿消软膏剂(生药含量0.1g/g)。观察并记录去除药品后1h,24h,48h,72h至第七日,各组受试动物的体重、皮肤毛发、眼和粘膜的变化、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四肢活动等及其他中毒表现,评估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组短时间接触受试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长期毒性实验选取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体重2±0.2 kg,雌雄各半,适应性喂养1周后,脊柱两侧6%硫化钠水溶液去毛。按性别体重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完整皮肤高剂量组、完整皮肤低剂量组、破损皮肤高剂量组、破损皮肤低剂量组5组,每组6只。破损皮肤组动物使用#400砂纸磨擦暴露处皮肤,以渗血为度。对照组脊柱两侧受试区域涂抹赋形剂,其余各组给予相应瘿肿消软膏每日给药2次,每次持续6h,连续给药12周,观察并记录各组受试动物体重、皮肤状况、全身症状、中毒表现及恢复程度。第12周末次给药后,随机选取每组4只受试动物,禁食水24h后处死,进行取材及指标检测,余动物停药观察2周后,禁食水24h后腹腔麻醉处死,取家兔腹主动脉血及各脏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家兔血细胞变化,生化分析仪检测生化法测定各组家兔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变化。重要脏器及用药部位皮肤固定脱水后行HE染色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第五部分为瘿肿消穴位贴敷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研究: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03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的气滞痰瘀、郁久化火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瘿肿消穴位贴日2次贴敷于患侧扶突穴、水突穴,每次3小时,连续治疗8周。对照组患者为阴性对照,不采取治疗措施,观察8周后访视。记录两组患者试验前后甲状腺彩超所示左叶前后径、右叶前后径、峡部厚度,最大结节直径。制定中医证候积分表,于试验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参考2002年版《中药临床新药指导原则》分别制定基于彩超表现及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判定标准,评价瘿肿消穴位贴敷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1.本制剂制备工艺为:取大黄、栀子、浙贝母、夏枯草、莪术、薄荷粉碎成细粉,冰片研细,与细粉及青黛混匀,称重,加入9倍量冷却至40℃基质(基质制法:硬脂酸400g,液体石蜡500g,凡士林500g,单硬脂酸甘油酯400g,氮酮400g作为油相,甘油600g,三乙醇胺100g,尼泊金乙酯10g,蒸馏水适量作为水相,分置两个容器内,加热至80℃全部熔化,水相加入油相中,不断搅拌,制成基质)搅拌均匀,制成10000g。2.三批次瘿肿消软膏装量检查、粒度检查、微生物检查均符合药典要求。对方中六味药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最终因大黄、栀子、青黛鉴别重现性和专属性良好而收入标准。确定瘿肿消软膏中栀子以栀子苷计,不得少于0.3mg/g。制定了瘿肿消软膏质量标准草案。在为期6个月的考察期,采用常温留样法和加温加速试验法对3批次瘿肿消软膏的性状、定性鉴别、含量测定及相关检查等指标进行检测,均符合规定。3.(1)各组大鼠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各组大鼠甲状腺重量与相对重量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湿敷组甲状腺重量与相对重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瘿肿消各剂量组及LT4组甲状腺重量与相对重量显着下降(P<0.01);与LT4组相比,低剂量组甲状腺重量与相对重量无显着差异(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甲状腺重量降低(P<0.05),甲状腺相对重量显着降低(P<0.01);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甲状腺重量及相对重量降低(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甲状腺重量与相对重量无差异(P>0.05)。(2)正常组甲状腺滤泡呈中等大小,上皮细胞立方状或扁平状,排列规则,内部均匀充满胶质。滤泡间的疏松结缔组织无异常增生,周围可见少量毛细血管;模型组甲状腺滤泡过度扩张,大小差别明显,排列不规则,腔内胶质含量明显减少,上皮细胞呈高度增生相,滤泡之间界线模糊,被数量不等的纤维组织分隔,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湿敷组形态较为相似。瘿肿消各剂量组与LT4组可见甲状腺组织形态及滤泡趋于恢复。(3)各组大鼠血清TT3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各组大鼠血清TT4均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LT4组大鼠血清TT4升高(P<0.05),其余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LT4组相比,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与湿敷组TT4水平较低(P<0.05);瘿肿消各剂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各组大鼠血清TSH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LT4组大鼠血清TSH显着降低(P<0.01),其余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LT4组相比,瘿肿消各剂量组TSH均显着上升(P<0.01);瘿肿消各剂量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与正常组相比,其余各组PI3K mRNA表达均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湿敷组PI3K mRNA表达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剂量组及LT4组表达均下降(P<0.01);与LT4组相比,低剂量组PI3K mRNA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中剂量及高剂量组明显下降(P<0.01);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及高剂量组表达情况显着降低(P<0.01)。与正常组相比,其余各组Akt mRNA表达均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湿敷组Akt mRNA表达情况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各剂量组及LT4组表达均下降(P<0.01);与LT4组相比,低剂量组Akt mRNA表达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中剂量及高剂量组明显下降(P<0.01);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及高剂量组表达情况显着降低(P<0.01)。与正常组相比各组mTOR mRNA表达均增高,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湿敷组、低剂量组、LT4组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湿敷组mTOR mRNA表达未见差异(P>0.05),其余各组表达量有所下降,低剂量组及LT4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存在显着差异(P<0.01);与LT4组相比,低剂量组mTOR 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剂量、高剂量组表达下降(P<0.05);瘿肿消各剂量组之间相比,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表达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中剂量、高剂量两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与正常组相比,LT4组Beclin-1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湿敷组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P<0.05),余各组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湿敷组Beclin-1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LT4组表达增高(P<0.05),各剂量组表达显着增高(P<0.01);与LT4组相比,瘿肿消各剂量组表达均显着增加(P<0.01);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表达均增加(P<0.05,P<0.01)。与正常组相比,各组LC3Ⅱ/Ⅱ表达均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湿敷组LC3Ⅱ/Ⅱ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显着升高(P<0.01);与LT4组相比,低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剂量和高剂量组LC3Ⅱ/Ⅱ表达增加(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高剂量组LC3Ⅱ/Ⅱ表达均增加(P<0.05)。(6)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Fas阳性表达增强(P<0.05),其余各组显着增强(P<0.01);与模型组相比,湿敷组表达无差异(P>0.05),LT4组表达增强(P<0.05),其余各组显着增强(P<0.01);与LT4组相比,瘿肿消各剂量组表达均显着增强(P<0.01);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表达显着增强(P<0.01)。与正常组相比,其余各组FasL阳性表达均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湿敷组、低剂量组与LT4组FasL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剂量和高剂量组FasL表达显着增强(P<0.01);与LT4组相比,瘿肿消各剂量组FasL阳性表达均显着增强(P<0.01);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表达显着增强(P<0.01)。4.(1)急性毒性试验:24h干预给药后,1h至7d观察各组全部动物存活,体重未见异常变化,行为活动正常,毛发润泽光亮,眼和粘膜未出现异常变化,饮食饮水量及排尿排便均未见明显改变。完整皮肤组受试皮肤均未出现红斑及水肿,破损皮肤组于去除受试物后结痂脱落,创面未出现红斑及水肿且恢复正常。(2)长期毒性试验:给药期及观察期间,各组全部动物存活,体重未见异常变化,行为活动正常,毛发润泽光亮,眼和粘膜未出现异常变化,饮食饮水量及排尿排便均未见明显改变。完整皮肤组受试皮肤均未出现红斑及水肿,破损皮肤组结痂脱落后,创面均恢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较,不同剂量的完整皮肤组、破损皮肤组干预均未对受试动物体重产生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12周及停药观察2周后,不同剂量的完整皮肤组、破损皮肤组干预对受试动物外周血细胞均无显着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12周及停药观察2周后,不同剂量的完整皮肤组、破损皮肤组干预对受试动物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均无显着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12周及停药观察2周后,不同剂量的完整皮肤组、破损皮肤组干预对受试动物脑、心、肺、肝、脾、肾、肾上腺、性腺等重要脏器系数无显着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12周及停药观察2周后,各组受试动物脑、心、肺、肝、脾、肾、肾上腺、性腺等重要脏器及受试部位皮肤行肉眼观察及HE染色病理学观察,未见明显差异,未见刺激性炎症变化。5.临床研究共纳入4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治疗组22例,对照组22例,两组间基线可比。比较两组患者试验前后甲状腺彩超表现变化,治疗组治疗后左叶前后径、右叶前后径缩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峡部厚度及最大结节直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试验前后左叶前后径、右叶前后径、峡部厚度及最大结节直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试验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基于甲状腺彩超表现的治疗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5.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3.64%,两组组间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基于中医证候积分的治疗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9%,两组组间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组试验前后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变化,与治疗前相比,相关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瘿肿消软膏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标准可控,成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安全的局部外用制剂,具备开发为院内制剂条件;2.瘿肿消软膏外敷可以缩小甲状腺肿大鼠甲状腺体积,恢复甲状腺形态,其疗效机制可能与下调甲状腺肿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基因表达,促进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蛋白表达、LC3Ⅱ/Ⅱ比值上升,促进凋亡相关因子Fas、FasL表达有关;3.瘿肿消穴位贴敷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能缩小患者甲状腺两叶前后径,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对甲状腺功能、肝功能与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有效。
二、Graves病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53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raves病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5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PSV、TSH、T3/T4、TRAb对Graves病和无痛性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意义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PSV检测 |
1.3.2 血清指标检测 |
1.3.3 3 h摄131I率和24 h摄131I率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实验室指标 |
2.3 PSV、TSH、T3/T4、TRAb检测对Graves病和无痛性甲状腺炎鉴别诊断的ROC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2)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芪箭消瘿方对AIT大鼠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芪箭消瘿方研究基础 |
1 芪箭消瘿方的历史源流 |
参考文献 |
2 芪箭消瘿方的组方分析 |
参考文献 |
3 芪箭消瘿方的各药研究 |
参考文献 |
4 芪箭消瘿方的药效依据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芪箭消瘿方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甲状腺炎症损伤的影响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6.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芪箭消瘿方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6.参考文献 |
实验三 芪箭消瘿方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6.参考文献 |
实验四 芪箭消瘿方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6.参考文献 |
结语 |
1.结论 |
2.创新点 |
3.不足之处 |
附录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附录三 中药配方颗粒检验报告单 |
附录四 甲状腺冰冻切片组织评分标准 |
致谢 |
(3)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文献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临床资料 |
2.2 Meta分析 |
2.2.1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与白癜风 |
2.2.2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与白癜风 |
2.2.3 TSH与白癜风 |
2.2.4 FT3 与白癜风 |
2.2.5 FT4 与白癜风 |
2.2.6 T3 与白癜风 |
2.2.7 T4 与白癜风 |
2.2.8 TRAB与白癜风 |
2.2.9 Graves病与白癜风 |
2.2.10 桥本甲状腺炎与白癜风 |
2.2.11 甲亢与白癜风 |
2.2.12 甲减与白癜风 |
2.2.13 亚临床甲减与白癜风 |
2.2.14 甲状腺瘤与白癜风 |
2.2.15 甲状腺疾病与白癜风 |
2.3 敏感性分析及偏倚分析 |
2.4 异质性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玉屏风散加减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案 |
2.1 筛选分组 |
2.2 主要药品、试剂及器材 |
2.3 诊断标准 |
2.4 纳入标准 |
2.5 排除标准 |
2.6 终止及脱落标准 |
3 治疗方法 |
4 观察项目 |
4.1 基本资料 |
4.2 疗效性指标 |
4.3 安全性指标 |
4.4 各项目观测时间点(见附2) |
5 疗效判定标准 |
6 统计学处理 |
7 结果 |
7.1 基本资料比较 |
7.2 疗效指标比较 |
7.3 治疗后两组总疗效比较 |
7.4 安全指标观察 |
讨论 |
1 立论依据 |
1.1 西医对HT认识 |
1.2 现代西医治疗 |
1.3 祖国现代医学对HT认识 |
2 玉屏风散加减方组方分析 |
2.1 方解分析 |
2.2 现代药理研究 |
3 结果分析 |
3.1 基本资料分析 |
3.2 疗效性指标分析 |
3.3 临床总疗效分析 |
3.4 安全指标分析 |
4 机理探讨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医证候量化判定表 |
附录二 各项目观测时间点 |
综述 桥本甲状腺炎中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灸法为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检索策略 |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1.5 偏倚风险评估 |
1.6 软件与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
2.4 Meta分析结果 |
2.5 安全性分析 |
3 小结 |
4 讨论 |
4.1 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立法依据 |
4.2 研究的局限性 |
4.3 对临床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受试者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及样本量 |
2.2 盲法实施 |
2.3 治疗方法 |
2.4 试验过程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方法 |
2.7 评价标准 |
3 结果 |
3.1 病例剔除及脱落情况 |
3.2 两组基线情况比较 |
3.3 试验结果 |
讨论 |
1 中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证型分析 |
1.3 中医对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
1.4 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机制研究 |
1.5 小结 |
2 西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
2.1 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 |
2.2 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 |
2.3 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
2.4 小结 |
3 结果分析 |
3.1 试验结果分析 |
3.2 隔药灸脐法与隔淀粉灸脐法疗效差异分析 |
4 疗效机理分析 |
4.1 隔药灸脐法应用概述 |
4.2 灸法作用 |
4.3 药物作用 |
4.4 穴位作用 |
4.5 综合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近十年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6)斑秃与甲状腺疾病及相关指标相关性的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文献筛选 |
1.4 文献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临床资料 |
2.2 斑秃与甲状腺疾病及相关指标相关性的Meta分析 |
2.3 敏感性分析及偏倚分析 |
3 讨论 |
3.1 斑秃与免疫 |
3.2 斑秃与甲状腺功能 |
3.3 斑秃与未定性甲状腺疾病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甲状腺相关眼病临床特征分析及四苓汤治疗脾虚痰湿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甲状腺相关眼病临床特征分析 |
1.研究对象的选择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学处理 |
4.结果 |
5.讨论 |
6.结论 |
第二部分 自拟四苓汤治疗脾虚痰湿型TAO疗效观察 |
1.诊断标准 |
2.病例选择 |
3.研究方法 |
4.观察指标 |
5.统计学结果 |
6.讨论 |
7.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初步探索Graves病合并肝损与25羟维生素D的联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Graves病 |
维生素D与25(OH)VD |
Graves病合并肝损害 |
25 (OH)VD与肝损害 |
研究目的 |
1.对象和方法 |
1.1 材料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主要设备仪器 |
1.1.3 主要试剂 |
1.2 方法 |
1.2.1 采血和保存 |
1.2.2 ELISA法 |
1.2.3 25(OH)VD的含量分级标准 |
1.2.4 统计学处理 |
2.结果 |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2.2 各组血清25(OH)VD含量具体值对比 |
2.2.1 Graves病患者组(A组+B组)和健康对照组(C组)25(OH)VD含量对比 |
2.2.2 Graves病合并肝损害组(A组)和健康对照组(C组)25(OH)VD含量对比 |
2.2.3 Graves病肝功能正常组(B组)和健康对照组(C组)血清 25(OH)VD含量对比 |
2.2.4 Graves病合并肝损害组(A组)和Graves病肝功能正常组(B组)血清25(OH)VD 含量对比 |
2.3 各组血清25(OH)维生素D含量分级情况 |
2.4 各组甲状腺相关指标(FT3、FT4、TSH)水平对比 |
2.4.1 Graves病患者组(A组+B组)和健康对照组(C组)FT3、FT4、TSH水平对比 |
2.4.2 Graves病合并肝损害组(A组)、Graves病肝功能正常组(B组)、健康对照组(C组)三组间FT3、FT4、TSH水平对比 |
2.4.3 Graves病合并肝损害组(A组)与Graves病肝功能正常组(B组)两组间TRAb水平对比 |
2.5 各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水平对比 |
2.5.1 Graves病患者组(A组+B组)和健康对照组(C组)ALT、AST、TBIL水平对比 |
2.5.2 Graves病合并肝损害组(A组)、Graves病肝功能正常组(B组)、健康对照组(C组)三组间ALT、AST、TBIL水平对比 |
2.6 Graves患者组25(OH)D和 FT3、FT4、TSH、TRAb、AST、ALT、TBIL的关联性 |
2.7 Graves病肝功能正常组 25(OH)D 和 FT3、FT4、TSH、TRAb、AST、ALT、TBIL 的关联性 |
2.8 Graves病合并肝损害组 25(OH)D 和 FT3、FT4、TSH、TRAb、AST、ALT、TBIL 的关联性 |
3.讨论 |
3.1 甲状腺激素和肝脏关系的相关讨论 |
3.2 维生素D的相关讨论 |
3.3 血清25(OH)维生素D含量与Graves病的联系 |
3.4 血清25(OH)维生素D含量与FT3、FT4、TSH、TRAb的联系 |
3.5 血清25(OH)维生素D含量与AST、ALT、TBIL的联系 |
4.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甲状腺亢进并发肝损害与 25(OH)维生素 D 研究进展 |
一、维生素D的相关研究 |
二、甲亢所致肝损害与维生素D的关系的相关研究 |
三、小结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芍药苷对氧化应激条件下黑素细胞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芍药苷对H_2O_2诱导的氧化应激条件下黑素细胞的作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对象与方法 |
2.2.1 实验对象 |
2.2.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芍药苷预处理24h可改善H_2O_2处理的黑素细胞的活性 |
3.2 芍药苷调控H_2O_2诱导的黑素细胞细胞周期的G2/M期 |
3.3 芍药苷减少H_2O_2诱导的氧化损伤的黑素细胞凋亡 |
3.4 芍药苷抑制H_2O_2诱导的黑色素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基于mRNA差异表达筛选PF抗氧化相关基因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试剂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对象与方法 |
2.2.1 实验对象 |
2.2.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人氧化应激PCR array |
3.2 人氧化应激PCR array差异基因蛋白水平验证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芍药苷在黑素细胞中通过调JNK/Nrf2/HO-1及PDLIM1/Rho A/ROCK1信号通路对抗氧化应激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试剂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对象 |
2.2.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芍药苷影响H_2O_2诱导的骨架相关蛋白的表达 |
3.2 黑素细胞中芍药苷通过调控PDLIM1/Rho A/ROCK1 通路抗H_2O_2 诱导的氧化损伤 |
3.3 芍药苷抑制H_2O_2诱导的黑素小体的减少及树突缩短 |
3.4 芍药苷通过JNK/Nrf2/HO-1 信号通路对抗H_2O_2 诱导的氧化损伤 |
3.5 PDLIM1/Rho A/ROCK1 骨架通路与JNK/Nrf2/HO-1 抗氧化通路相互作用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四部分:白癜风患者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文献检索 |
2.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2.1.3 数据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研究流程和特征 |
3.2 白癜风患者各种甲状腺疾病总患病率 |
3.3 白癜风患者各种甲状腺疾病患病率的亚组分析 |
3.4 敏感性分析 |
3.5 发表偏倚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瘿肿消软膏剂开发及穴位贴敷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一 瘿肿消软膏制备工艺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实验二 瘿肿消软膏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实验三 瘿肿消软膏主要药效学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实验四 瘿肿消软膏剂毒性实验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实验五 瘿肿消穴位贴敷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研究 |
研究对象与试验设计 |
试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甲状腺疾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四、Graves病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53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PSV、TSH、T3/T4、TRAb对Graves病和无痛性甲状腺炎的鉴别诊断意义探讨[J]. 王晨,何金花,张博学,李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23)
- [2]基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芪箭消瘿方对AIT大鼠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的影响[D]. 牧亚峰.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D]. 赵晨晖.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玉屏风散加减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卢东磊.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D]. 白尹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斑秃与甲状腺疾病及相关指标相关性的荟萃分析[D]. 原悦.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7]甲状腺相关眼病临床特征分析及四苓汤治疗脾虚痰湿型疗效观察[D]. 胡州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8]初步探索Graves病合并肝损与25羟维生素D的联系[D]. 牛娜.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芍药苷对氧化应激条件下黑素细胞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D]. 苑金平.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10]瘿肿消软膏剂开发及穴位贴敷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研究[D]. 赖倚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标签:甲状腺论文; 芍药苷论文; 桥本甲状腺炎论文;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论文; 甲状腺球蛋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