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后的农业分析

中国加入WTO后的农业分析

一、试析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论文文献综述)

杨蕾[1](2014)在《反倾销贸易效果评价研究 ——基于中国涉案农产品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逐渐减低关税,贸易程度不断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市场最开放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最频繁的国家,到2013年已经连续18年成为第一大遭受反倾销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逐渐成为采用反倾销措施抵制倾销行为的主要国家之一,到2013年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措施位于世界第八位。其中,中国农产品遭受外国的反倾销具有持续时间长、频次多、征税幅度高等特点,与此同时,中国农产品对外反倾销开始时间较晚。本研究主要分析中国涉案农产品遭受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的贸易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中国农产品遭受到的反倾销措施具有贸易调查、限制和偏转效果。不论从年度数据的贸易效果描述分析还是基于月度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都证实了中国农产品遭受外国反倾销后会减少向反倾销申诉国的出口规模,增加向非申诉国的出口规模。但贸易限制效果持续期较短,中国涉案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会因为反倾销而进行调整,但在调整后仍然观察到长期趋势在增加,这解释了为何中国频繁遭遇外国反倾销的指控和制裁。第二,中国农产品对外反倾销措施具有贸易限制和转移效果,但不具有调查效果。基于年度数据描述性分析和月度数据实证分析,都证实了中国农产品对外反倾销会减少从被诉国进口规模,增加从非被诉国的进口规模。同样,贸易限制效果具有短暂性,且即便是进行了反倾销措施,中国对外反倾销农产品进口集中度仍然很高,对于进口来源地结构或市场结构的调整因不同产品具有差异。第三,基于二元选择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反倾销与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关,中国农产品优势越大,则越容易遭受到外国反倾销;中国农产品劣势越大,则越容易对外反倾销。关税与反倾销措施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第四,反倾销措施对于涉案农产品的产业竞争力来讲,冲击效果是暂时且不涉及本质的。遭受反倾销的农产品竞争优势指数呈现出逐年上升态势,中国涉案农产品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解释了为何中国这些农产品频繁遭受国外反倾销。中国对外反倾销的农产品一般具有竞争劣势,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措施,对于国内涉案农产品的贸易救济效果具有短暂性,并且没有根本改变竞争劣势的情况。第五,中国农产品遭受到国外反倾销指控和中国农产品对外进行的反倾销指控都没有对总体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产生负面影响,没有阻碍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这与涉案产品数量和种类占中国总体农产品进出口规模比重较小有关。最后,加入WTO、中国GDP增长和人民币贬值会缓解中国涉案农产品遭受反倾销所带来的贸易调查和贸易限制效果,会增强贸易偏转效果,对中国遭受反倾销涉案农产品有利。加入WTO,削弱了中国对外反倾销救济国内产业的作用;而人民币贬值加强了中国对外反倾销救济国内产业的作用。

肖长惜[2](2007)在《中国蔬菜产业:生产、贸易与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且不可替代的副食品,中国蔬菜产业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和扩张,已经形成相当大的产业规模,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了10%,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应对WTO挑战的新形势下,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开始成为农业尤其是外向型农业的发展重点。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新形势下,蔬菜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下、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和科技含量低等发展过程中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严重制约了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本研究通过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变动趋势、世界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以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条件下中国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一个透视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理论视角。然后,综合考虑相关蔬菜产业发展的来自于制度、技术等方面的内生及外生因素。立足于农业家庭经营这一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探索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政策含义,初步形成中国蔬菜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为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决策参考。特别是在加入WTO后,中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变得日益重要起来,本研究在探索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蔬菜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对提升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进行规划。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导论部分,总括性介绍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章为课题的逻辑起点,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进行评估,并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历史定位和产业障碍作出明确判断。第三章是对中国蔬菜市场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特别是农户的蔬菜消费行为进行一个整体性评估,他们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基础。第四章运用数理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中国蔬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并对中国蔬菜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所面临的国际政策和市场环境进行分析。第五章运用抽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蔬菜主要生产国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试图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蔬菜产业化模式提供借鉴。第六章是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系统探讨中国蔬菜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他们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蔬菜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基石,能为中国的蔬菜产业化发展提供组织、制度、科技和管理上的保障。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意义,即第七章是在结论性述评的基础上,对中国蔬菜产业产业化和政策实施的良性耦合。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1)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属于经济学和园艺学(蔬菜)的交叉学科领域,这一选题具有一定创新意义,领域具有开拓性。(2)从中国蔬菜产业的资源优势和自然条件特色出发,对蔬菜产业进行经济研究,即对中国蔬菜的供给与需求、成本与效益、流通与贸易、比较优势与出口竞争力等重要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在研究内容上具有系统性;通过本项研究渴望初步形成“中国蔬菜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框架,力求开辟新学科生长点。(3)综合运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以及园艺学等的基本理论综合分析问题,结合计量经济模型、数理经济方法、统计工具、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揭示有关蔬菜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其内在的政策含义,例如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中国蔬菜产业的供给特点进行分析,采用协整理论及单位根检验模型研究农户蔬菜的消费特点,以及对国际竞争力及比较优势的测算模型等。这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特色和创新。(4)本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是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在把握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与未来走向的基础上,剖析WTO的制度框架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未来走向为我们提供了蔬菜产业发展的制度与技术选择,转轨经济的制度背景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分析为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框架与思路对策。

王华巍[3](2005)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加入WTO,农业的开放度更高、市场范围更广、国际竞争更加激烈。面对更为开放的国际环境,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但是,只是孤立的研究中国农业政策或孤立的研究国外农业政策是不够的,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根据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去研究,即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参照系中去比较、分析。为了更好地认识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下的农业政策,从而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政策之路,本文运用福利经济学、资源配置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技术变迁理论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农业政策的框架、内容及演变过程。根据我国农用地、农业科技、农业财政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演变过程与存在问题,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欧盟和日本)农业财政政策、农业技术政策、农业土地政策和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和分析,借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的经验,得出如下结论:发达国家农业政策趋于法律化和制度化;在不同发展阶段制定有针对性的农业政策;农业支持正在成为世界农业的主流政策;政策支持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业多功能性。通过比较分析,对我国加入WTO 后农业政策调整的取向得出如下启示:应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加强农业技术政策的创新;大力发展政策性银行和政策性贷款的发展;通过农业保险增强农业防灾补损的能力。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我国入世后,农业政策调整的对策建议:用好WTO 规则,调整农业支持政策;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挥比较优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系。

黄淑美,伍慕仪[4](2005)在《《农业考古》《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古今农业》论文资料目录索引(1980——2004)》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朱洲[5](2005)在《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就是育种。但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严重影响了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在当前经济转轨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我国已经加入WTO的国际贸易自由化大环境条件下,滞后发展的种子产业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越来越突出,其甚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环节。所以,如何规范和促进我国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种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这正是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 论文包括导言在内共六章内容。导言部分,论文从问题的提出到研究的思路方法与框架进行了系统阐述,为统领全篇的总括性章节。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对历史的准确认识有利于正确地把握未来,因为事物运行轨迹往往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和演进方向,论文第二章通过对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现状描述及制度变迁理论的应用与分析,试图准确把握我国种子产业发展演变的规律及趋势,从理论上正确定位中国种子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后续章节提供逻辑思路与实证基础。第三章在深入探讨国外尤其是种子生产比较发达的国家发展种子产业的历程及经验,比较他们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点与相似处的基础上,从“他山之石”中萃取有益于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的经验,从而为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第四章主要综合运用钻石理论等多个模型,深入研究我国种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别从政府、企业的角度探讨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的制度改进。第五章运用博弈论方法从整体上分析了种子产业化中政府、企业与农户在满足各自利益诉求过程中的合作问题,然后重点从政府与企业的角度具体阐述了其分别在种子产业化发展中的角色定位与职能分工。论文第六章首先对中国种子进出口贸易格局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了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种业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WTO框架下中国种业的发展思路与贸易政策,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最后给出了中国种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在以下几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1) 目前国内对种子产业发展的学术论文及相关专着较少,稍有涉及也是浅尝辄止,仅从其中的某些环节或某些角度入手分析,从技术经济学角度,把种子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加以分析的系统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论文在对中国种业发展的

刘春香[6](2005)在《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其发展水平和潜力直接关系着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也影响着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因此农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中国加入WTO已经三年多,中国农业也逐步融入了全球竞争。那么,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究竟如何?与发达农业国家相比,中国农业的优势和劣势究竟在哪里?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回答。因此,专题研究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促进中国农业结构调整,指导中国农产品贸易实践,明确中国农产品国际分工,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意义深远。 在对竞争力理论进行必要梳理和参阅大量中英文文献的基础上,本论文着眼于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层次,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综合运用国际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等学科理论以及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创造性地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系统研究。 本论文立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现实,将国际竞争力的一般理论引入农业领域,在借鉴波特“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框架,对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内涵、农业国际竞争的特点及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等进行了比较清楚的论述。本论文指出,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属于国际竞争力研究的中观层次。由于中国农业国际竞争主体的缺位,所以本研究的对象是农产品和农业产业。其中,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可界定为农业在国际竞争中保持持续增长并不断获利的能力,它集中反映在农业的生产能力、农业的国际化程度、农业的持续增长能力和农业的长期获利能力四个方面,同时又受到两个决定因素即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农业结构调整程度,三个影响因素即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农业劳动者素质、自然资源等的综合制约。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分别构建了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与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该指标体系对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既运用常见的比较优势指标体系分析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又运用竞争优势理论、通过综合分析与国际比较的办法衡量了中国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农业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在实

叶堂林[7](2004)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生活整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三农”问题又重新突出。2001年11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了WTO,农产品市场的对外开放使得“三农”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民收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和传统农业保护体系都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农业保护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以期得出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价值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要想在WTO框架下对我国农业保护进行针对性研究,我们就必须弄清什么是WTO框架下的农业保护,就必须清楚有代表性的相关国家是如何在WTO框架下进行农业保护的,就必须知道我国当前农业保护的水平和效果,就必须分析加入WTO我国适不适合对农业进行保护及加入WTO会对我国农业保护产生哪些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新时期我国农业保护战略。 本文基于以上思路,一开始就界定了WTO条件下我国农业保护的范畴,并从维护农业国际间公平竞争、维护农业产业间公平竞争和结合我国国情等多层次、多角度阐释了当前我国农业保护的理论内涵。其次为了使我国农业保护少走弯路,借鉴国外农业保护的成功经验,本文考察了有关国家农业保护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力图从国外农业保护的实践中探寻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我国农业发展可以借鉴的方面。再次,为了对我国农业保护现状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文对我国当前农业保护水平及各政策变量保护效果进行了定量测定和分析,对我国农业保护状况做出了总体判断,找出了我国现行农业保护政策的不足之处及未来努力方向。再次,本文从必要性、可能性和加入WTO三个方面对我国农业保护进行了分析,回答了我国是否该对农业进行保护这一问题。最后.本文从进口、出口和国内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农业保护的影响,并将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水平与相关成员进行了国际比较,为我国农业保护寻找空间和突破点。根据上述分析结论,本文对我国农业保护目标进行了筛选,对我国农业保护进行了战略分析,提出适合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保护战略。 为了使我国农业在WTO框架下快速健康发展,本文最后提出了WTO框架下我国农业保护的政策建议:一是构建完善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二是建立农业保护法律体系;三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体系;四是调整和优化农产品贸易政策体系:五是构建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政策体系;六是构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体系;七是构建完善的“绿箱”支持保护体系:八是建立充分利用黄箱支出的政策体系;九是培育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十是调整和优化农村分配体系。

杜滨舵[8](2004)在《烟台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加入WTO后相关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蔬菜行业由于气候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生产成本和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烟台市蔬菜产业的发展起步晚于寿光等县市,生产中还存在品种退化、技术含量低、产业化进程较慢、不能保证周年均衡供应、产品质量不高等一系列的问题;烟台市蔬菜加工业较为发达,加入WTO虽然为烟台市蔬菜出口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调查、专家访谈、政府部门采访、龙头企业采访以及资料查询等方法,就农村、城市蔬菜经营方式,农民意识和习惯,WTO对本地蔬菜生产的影响等方面对烟台市城乡蔬菜生产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和重点调查,通过加入WTO前后烟台市蔬菜贸易出口的数据对比分析,对烟台市农村、城市蔬菜生产、蔬菜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找出了制约烟台市蔬菜产业优势发挥的因素。分析了加入WTO后对烟台市蔬菜生产、加工贸易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加入WTO后烟台蔬菜产业发展的应对措施主要有:增强农民科技、市场意识,改变旧习惯,加快农村蔬菜发展;正确引导加大投入、调优品种结构、强化科技培训,推广先进生产栽培技术、加强市场建设、建立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等。

罗汉[9](2005)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主要产业的影响和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进行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连续7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并于2002年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提高了我国产业的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政府承诺,在五年的过渡期后,中国市场将全面对世界开放。在这样的背景中,我们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到底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三次产业的影响如何?到底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软肋金融业的影响怎样?是否在引入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风险?这是本文加以研究的内容,而这些研究对现实中的中国经济,特别是入世之后的中国经济,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全文共分导论和七章。导论第一部分说明了本文对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进行研究的背景和动冈。第二部分介绍、评介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理论和成果。第三部分是对本文有关概念的界定。第四节、第五节和第六节分别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试图突破之处,以及逻辑框架和论述层次。第一章介绍了在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状况,及其作用。第二章介绍性地说明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的计量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资本相比前者的作用更明显的结论,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对三次产业的作用是不同的:对农业的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上业,最后才是第三产业,并就这一结论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政策建议。第三章通过数理相关性的分析来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并做了扼要的评论。第四章有评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并就中国农业领域扩人利用外资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建议。第五章回顾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金融业的现状关系,通过先论述外商直接投资进入金融市场理论,再结合中国的现实状况阐述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业的现状关系,接着论述了加入WTO后中国金融的改革问题。进一步地,论述在金融开放中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后的机遇,再论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这是这对金融业中具体行业影响的论述。第六章论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影响,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影响不大,但对中国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其影响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较大。第二部分论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论述了入世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契机和旅游业应对的策略。第七章体现了本文试图创新的部分:第一部分重点阐述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风险。这部分主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层面上的国际收支和国家产业安全造成的风险。第二部分则侧重于现实行业风险方面,分析了单个行业风险、多个行业风险和整体风险。最后部分主要论述中国入世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风险和与此相应对的措施。

杜启尧[10](2004)在《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研究》文中提出

二、试析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析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论文提纲范文)

(1)反倾销贸易效果评价研究 ——基于中国涉案农产品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文献述评
    1.3 相关概念及界定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数据
    1.6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反倾销研究基础:经济理论与法律程序
    2.1 倾销与反倾销经济学理论基础
    2.2 反倾销立法与协议
    2.3 农产品反倾销的特殊性
第三章 反倾销发展情况与特征分析
    3.1 世界反倾销发展和特征分析
    3.2 中国反倾销发展和特征分析
    3.3 中国涉案农产品反倾销基本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涉案农产品反倾销贸易效果描述性分析
    4.1 描述分析的步骤
    4.2 中国涉案农产品遭受反倾销贸易效果分析
    4.3 中国涉案农产品对外反倾销贸易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产品反倾销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关联度分析
    5.1 模型形式和数据来源
    5.2 中国农产品遭受反倾销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关联度分析
    5.3 中国农产品对外反倾销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关联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反倾销涉案农产品的产业竞争力分析
    6.1 指标选取与说明
    6.2 中国遭受反倾销农产品的产业竞争力分析
    6.3 中国对外反倾销农产品的产业竞争力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反倾销对中国总体农产品贸易效果影响的实证分析
    7.1 模型形式和数据来源
    7.2 中国遭到反倾销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效果分析
    7.3 中国对外反倾销对中国农产品进口的贸易效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涉案农产品遭受反倾销的贸易效果分析
    8.1 模型形式和数据来源
    8.2 贸易调查和限制效果估计结果分析
    8.3 贸易偏转效果估计结果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中国涉案农产品对外反倾销的贸易效果分析
    9.1 模型形式和数据来源
    9.2 贸易调查和限制效果估计结果分析
    9.3 贸易转移效果估计结果分析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讨论与政策建议
    10.3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作者简介

(2)中国蔬菜产业:生产、贸易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中国蔬菜产业:一个蓄势待发的巨大产业
        二、中国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的简要综述
        一、中国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研究
        二、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研究
    第三节 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与范围的界定
        二、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生产、贸易及路径选择
    第一节 中国蔬菜生产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现状
        二、经济社会地位评价
        三、面临的机遇
        四、问题与挑战
    第二节 中国蔬菜贸易的现状及基本格局
        一、出口格局
        二、进口格局
        三、对国际蔬菜市场依存度与国际蔬菜市场需求趋势
    第三节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障碍与选择
        一、中国蔬菜产业发展障碍的制度分析
        二、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变
第三章 中国蔬菜供需分析
    第一节 中国蔬菜供给:生产特征与资源配置
        一、前提假定
        二、模型与推导
        三、指标和样本数据
        四、结果与简要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第二节 中国蔬菜市场需求分析
        一、中国蔬菜消费需求现状分析
        二、影响蔬菜消费需求的因素分析
        三、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转型期中国农户蔬菜消费与收入的短期动态与长期均衡
        一、前提界定
        二、中国农户蔬菜消费与收入水平的长期均衡关系
        三、中国农户蔬菜消费与收入水平的短期动态调整
        四、中国农户蔬菜消费与收入水平的因果关系检验
        五、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WTO框架下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与测度方法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三、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节 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国际蔬菜贸易动态格局
        二、蔬菜产业竞争力构成因素分析
        三、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构建
        二、中国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三、结论与讨论
    第四节 WTO框架下国际蔬菜市场准入与贸易壁垒
        一、WTO《农业协议》及其动态
        二、技术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TBT)
        三、中国蔬菜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实路径选择
第五章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第一节 美国蔬菜产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
        一、生产过程的专业化
        二、生产布局的优化、形成优势产业带
        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四、一体化的流通服务体系
        五、讨论与启示
    第二节 日本蔬菜产业化的发展与启示
        一、日本蔬菜的生产特点
        二、流通形式、费用及规格标准
        三、蔬菜产销中的政府行为
        四、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欧盟蔬菜产业的生产与流通
        一、注重研发创新,强调规模,保证企业高水平高效益的强势竞争
        二、高效、合理的蔬菜流通体制
        三、有效的政府支持
        四、讨论与启示
第六章 蔬菜产业化经营
    第一节 蔬菜产业化体系制度创新平台
        一、蔬菜产业化面临的制度约束
        二、蔬菜产业化经营的制度创新平台
        三、讨论与启示
    第二节 蔬菜产业化的技术创新平台
        一、技术创新及农业技术创新简要介绍
        二、技术创新:蔬菜产业化的关键
        三、蔬菜产业化中的技术创新实践
    第三节 蔬菜产业高效运转的资本投入与信息支持
        一、资本投入是蔬菜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生产要素
        二、构建蔬菜产业化经营的多元投资体系
        三、信息化与蔬菜产业化经营
        四、蔬菜产业化经营中的信息支持
    第四节 蔬菜产业良好运作的物流体系
        一、农村物流与农业产业化
        二、蔬菜产业化经营中农村物流的微观组织机制
        三、以农村物流组织的发育来促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第七章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与对策
    第一节 中国蔬菜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路径
        一、新世纪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二、以蔬菜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推进蔬菜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三、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四、实施科技兴菜战略,建设蔬菜强国
    第二节 WTO框架下的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与选择
        一、WTO短期内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所形成的冲击
        二、WTO对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长期影响评估
        三、充分利用WTO规则,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节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与定位
        一、绿色蔬菜产业
        二、设施蔬菜产业
        三、“外向型”蔬菜产业
参考文献
致谢

(3)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框架、研究范围
    四、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
    六、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农业政策背景分析
    第一节 美国农业政策背景分析
        一、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二、美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背景分析
        一、欧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二、欧盟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日本农业政策的背景分析
        一、日本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二、日本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
    第四节 中国农业政策背景分析
第三章 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农业基本政策目标的优先序
        一、农业政策目标
        二、农业政策目标优先序
    第二节 农业政策分析的基本经济原理
        一、福利经济学的发展与农业政策分析
        二、资源配置理论与农业政策分析
        三、比较优势理论与农业政策分析
        四、技术变迁理论与农业政策分析
    第三节 实现农业政策目标转变的政策取向
        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农业政策目标与取向
        二、中国的农业政策目标取向
第四章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业土地政策
    第一节 农业土地政策的基本内涵与作用机制
        一、农业土地政策的基本内涵
        二、农业土地政策性支持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美国农业土地政策
        一、美国的土地立法和土地政策
        二、美国土地权益方面的法律和政策
    第三节 日本农业土地政策
        一、战后日本农地制度的演变过程
        二、日本农地法律和政策的基本框架
    第四节 欧盟农业土地政策
        一、法国农业土地政策
        二、英国农业土地政策
        三、联邦德国农业土地政策
    第五节 美国、欧盟与日本农业土地政策的比较分析
第五章 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政策
    第一节 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
        一、农业科学技术的内涵
        二、农业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
    第二节 美国农业科技政策演变的过程
        一、美国的农业科学技术政策
        二、美国农业技术变迁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 日本农业科技政策的演变过程
        一、日本农业科技政策
        二、日本农业科技变迁路径
    第四节 美国、欧盟与日本农业科技政策的比较分析
        一、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政策的共同特点
        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政策的差异分析
第六章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业财政政策比较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政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
        一、中国农业财政政策的变迁
        二、中国农业财政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美国的农业财政政策的演变过程
        一、美国农业财政管理方式
        二、美国农业投资重点领域重点领域与绩效
    第三节 欧盟农业财政政策的演变过程
    第四节 日本农业财政政策的演变过程
        一、日本的财政支农政策
        二、日本农业税收政策
    第五节 美国、欧盟和日本财政政策的比较分析
        一、美欧财政支农政策的共性
        二、美欧财政支农政策的差异
第七章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政策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在农业政策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
        二、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体系与主要内容
    第二节 美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
        一、美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的形成与演变
        二、美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体系与主要内容
    第三节 欧盟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
        一、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形成和演变
        二、欧盟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体系与主要内容
    第四节 日本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
        一、日本农业政策改革的背景
        二、日本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体系与主要内容
    第五节 美国、欧盟与日本农产品贸易政策比较分析
第八章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本论文的研究结论
        一、农业政策的法律化和制度化
        二、制定不同发展阶段和有针对性的农业政策
        三、农业支持正在成为世界农业的主流政策
        四、政策支持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五、重视农业多功能性
    第二节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的经验与启示
        一、完善的土地政策
        二、农业技术政策的创新
        三、政策性银行和政策性贷款的发展
        四、通过农业保险增强农业防灾补损的能力
        五、发展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
    第三节 加入WTO 后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一、用好WTO 农业规则,调整农业支持政策
        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三、发挥比较优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四、完善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5)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基础及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第二章 中国种业发展的历程回顾
    第一节 种业发展的历史考察与现状分析
    第二节 种业发展的问题透视与障碍判断
第三章 国外种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世界种子产业现状介绍
    第二节 世界种业的发展特点及其趋势
    第三节 国外种业发展经验及其给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第四章 中国种子产业竞争力研究
    第一节 产业竞争力理论与中国种子产业竞争力
    第二节 中国种子产业竞争力分析背景与现状特征
    第三节 中国种子产业竞争力的数量评价体系
    第四节 中国种子产业竞争力分析
    第五节 中国种子产业竞争力提升战略
第五章 政府、企业与中国种子产业化
    第一节 政府、企业与种子产业化:基于博弈理论的分析
    第二节 质量管理、政府认证与种子产业化发展
    第三节 市场结构、企业竞争与种子产业化发展
    第四节 种业科技“走出去”战略
第六章 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种业发展
    第一节 中国种子贸易格局透视
    第二节 经济转型与中国种业发展
    第三节 WTO框架下的中国种业发展思路与贸易政策
    第四节 中国种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与未来走向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农业领域的竞争力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3.1 基本思路
        1.3.2 指导理论与研究方法
        1.3.3 论文的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2 国际竞争力理论概述
    2.1 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内涵
        2.1.1 国内外关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2.1.2 本文对国际竞争力的认识
        2.1.3 国际竞争力的层次
    2.2 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理论模型
        2.2.1 Michael Porter的钻石模型
        2.2.2 Hamid Alavi的竞争力理论模型
        2.2.3 Dong-Sung Cho等的九因素模型
        2.2.4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工业竞争力模型
    2.3 国际竞争力主要评价理论与方法
        2.3.1 WEF的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
        2.3.2 IMD的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农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3.1 农业的范畴界定
        3.1.1 农业的范畴界定
        3.1.2 农产品的范畴界定
    3.2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内涵
        3.2.1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内涵
        3.2.2 农业国际竞争的主要特征
        3.2.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表征指标
    3.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
        3.3.1 农业国际竞争力来源的层次结构模型
        3.3.2 模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测定与评价
    4.1 中国农产品总体贸易情况
        4.1.1 近十年来中国农产品总体贸易情况
        4.1.2 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
    4.2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测定
        4.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4.2.2 具体测定
        4.2.3 结论与对策建议
    4.3 本章小结
5 中国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测定与评价
    5.1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5.1.1 评价指标的选择
        5.1.2 指标综合与最终的评价体系
    5.2 中国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测定
        5.2.1 测算方法
        5.2.2 数据来源
        5.2.3 评价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偏低的深层次原因
    6.1 农业技术创新水平较低
        6.1.1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总体水平很低
        6.1.2 科研体制不合理,影响了农业技术创新供给
        6.1.3 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尽合理
        6.1.4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机制不完善
    6.2 农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
        6.2.1 农业部门结构不合理,农林牧副渔比例不协调
        6.2.2 农产品加工链条短、附加值低
        6.2.3 农产品品种、质量结构不合理,供求结构失衡
        6.2.4 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低,农民素质低制约农业结构优化
    6.3 政府支农力度依然不够
        6.3.1 总体支持力度不够
        6.3.2 支农结构不尽合理
        6.3.3 财政支农支出管理弱化
    6.4 农业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
        6.4.1 中国农业劳动者素质总体上偏低
        6.4.2 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6.4.3 农民科技素质偏低
    6.5 本章小结
7 提高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7.1 推进农业技术创新的对策措施
        7.1.1 探索农业科技发展道路,正确选择适合国情的农业技术类型
        7.1.2 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
        7.1.3 建立可持续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7.1.4 形成有效的农业技术扩散机制
    7.2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措施
        7.2.1 调整农业部门结构,促进农业协调发展
        7.2.2 积极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
        7.2.3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7.2.4 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的区域布局,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
    7.3 加大政府支农力度的对策措施
        7.3.1 切实有效地增加国家财政的农业投入
        7.3.2 明确农业财政支持的方向和重点
        7.3.3 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农业财政支持政策的导向功能
        7.3.4 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和协调作用,健全农业财政投入的管理监督机制
    7.4 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的对策措施
        7.4.1 狠抓农村扶贫工作,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7.4.2 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7.4.3 确立以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7.4.4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坚持政府统筹
    7.5 加强农业经营组织创新的对策建议
        7.5.1 把握农业经营组织创新的基本方向
        7.5.2 选择适合国情的农业经营组织创新形式
        7.5.3 中国农业经营组织创新的基本策略
        7.5.4 处理好农业经营组织创新中的几对关系
    7.6 本章小结
8 结束语
    8.1 基本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与获奖情况
附表 中国与印度等国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原值

(7)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
第二章 WTO条件下农业保护的理论内涵
    2.1 农业外贸保护理论的内涵
    2.2 农业产业间保护理论的内涵
    2.3 综合性农业保护理论的内涵
    2.4 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护理论的内涵
第三章 国外农业保护政策的演变、经验及启示
    3.1 美国农业保护政策及其演变
    3.2 欧盟农业保护政策及其演变
    3.3 日本农业保护政策及其演变
    3.4 印度农业保护政策及其演变
    3.5 主要启示
第四章 我国农业保护水平及保护效果
    4.1 农业保护水平及效果的测定方法
    4.2 我国农业保护水平的测定
    4.3 各种农业保护政策的保护效果分析
    4.4 农业保护各政策变量与目标的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我国农业保护的必然性分析
    5.1 我国农业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5.2 我国农业保护的可能性分析
    5.3 WTO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J曲线效应”分析
    5.4 WTO对我国社会福利的影响分析
    5.5 基本结论
第六章 入世承诺对我国农业保护的影响分析
    6.1 进口方面的承诺对我国农业保护的影响分析
    6.2 出口方面的承诺对我国农业保护的影响分析
    6.3 国内支持方面的承诺对我国农业保护的影响分析
    6.4 入世承诺对中外农业竞争的公平性分析
第七章 我国农业保护的战略选择
    7.1 新时期我国农业保护战略提出的背景
    7.2 新时期我国农业保护的战略目标选择
    7.3 新时期我国农业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应树立的基本观念
    7.4 农业保护的战略类型
    7.5 我国农业保护的战略分析及战略提出
    7.6 基本结论
第八章 我国农业保护的对策措施
    8.1 构建完善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
    8.2 建立完善的农业保护法律体系
    8.3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体系
    8.4 调整和优化农产品贸易政策体系
    8.5 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政策体系构建
    8.6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体系构建
    8.7 构建完善的“绿箱”保护体系
    8.8 建立充分利用黄箱支出的政策体系
    8.9 培育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8.10 调整和优化农村分配体系
引用文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烟台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加入WTO后相关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烟台市蔬菜生产现状
        1.1.2 发展蔬菜生产的重要性
        1.1.3 烟台市蔬菜产业发展优势
        1.1.4 烟台市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5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案
        1.3.2 研究方法
        1.3.3 资料来源
        1.3.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烟台市蔬菜产业发展优势
    2.1 地理位置优越
    2.2 气候条件适宜
    2.3 市场前景广阔
    2.4 龙头企业带动
    2.5 科技水平较高
第三章 烟台市蔬菜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烟台市农村蔬菜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3.2 烟台市城郊蔬菜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3.3 烟台市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3.1 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
        3.3.2 存在的问题
    3.4 烟台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3.4.1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3.4.2 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3.5 烟台市蔬菜加工与蔬菜贸易现状及存在问题
        3.5.1 烟台市蔬菜加工与贸易基本情况
        3.5.2 竞争力分析
        3.5.3 贸易形势分析
        3.5.4 烟台市加入WTO前蔬菜外贸出口情况
        3.5.5 加入WTO后2002年蔬菜进出口情况
        3.5.6 存在问题与小结
第四章 烟台市蔬菜产业发展相关对策
    4.1 增强农民科技、市场意识,改变旧习惯,加快农村蔬菜生产发展
    4.2 烟台市蔬菜产业化发展对策
    4.3 烟台市无公害蔬菜发展对策
    4.4 烟台市蔬菜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4.5 烟台市蔬菜加工、贸易发展相关对策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主要产业的影响和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动因
    第二节 国外学者有关理论分析与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流理论
        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
        三、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
    第三节 本文有关概念的界定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突破之处
    第六节 逻辑框架和论述层次
第一章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和特征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几个特点
第二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总体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
        一、理论描述
        二、模型方法
        三、方法评价
    第二节 数据选取
        一、总量数据的选取
        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高、中、低地区的划分及数据选取
        三、三次产业的数据选取
    第三节 外商直接投资的表现
        一、总量指标
        二、按吸引外资多寡分组
    第四节 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第五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三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的影响
    第一节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工业的地位
        一、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工业资产形成中的地位
        二、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工业产出中的地位
        三、外商投资在工业利税中的地位
    第二节 外商投资对工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一、1995年和2000年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结构与三资工业企业产值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二、2000年全部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与三资工业企业资产原值相关性分析
        三、1995年全部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结构与三资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结构和2000年全部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结构与三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结构进行的相关性分析
        四、1995年中全部工业企业与三资工业企业出口收入产业结构和出口销售收入比重的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人力资源开发
        一、中国科技人员进行合作研究和技术开发
        二、为在华企业培养本土化的高级管理人才
        三、在企业内部对员工进行多层次的培训
        四、为本土企业培训人才提供支持
    第四节 对外商直接投资工业的初步评价
        一、大规模外商直接投资的注入对工业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范围日益广泛
        二、外商投资工业企业领域基本上属初级层次
        三、负面效应
第四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第一节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一、我国农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农业领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现状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影响
    第三节 简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五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第一节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一、跨国直接投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
        二、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金融改革
    第二节 金融开放过程中的效应
        一、宏观效应
        二、微观效应
        三、金融开放过程中的消极因素及其对策
    第三节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银行业的深远影响
        一、中国银行系统存在诸多问题,金融风险较大
        二、目前外商对中国银行业直接投资的特点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银行业的深远影响
    第四节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保险业
        一、中国保险业发展的进程
        二、当前中国保险业的市场格局
        三、外资保险机构在华经营业务现状
第六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其他行业的影响
    第一节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影响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房地产投资开发的影响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的影响
        三、结论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旅游业
        一、中国旅游业的开放及利用外资现状
        二、未来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契机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旅游业的积极影响
        四、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旅游业的消极影响
第七章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风险和对策
    第一节 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收支风险
        二、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家产业安全风险
    第二节 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实行业风险
        一、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和市场控制风险——单个行业风险一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联动产业的负面影响——多个行业风险
        三、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风险——整体风险
        四、结论
    第三节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风险及对策
        一、外商直接投资将降低资本管制的效力
        二、外商直接投资将增大开放资本项目的压力
        三、消除外商直接投资负面影响的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10)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摘要
引 言
第一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金融改革及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经验之探讨
    第一节 金融机构混业经营之型态分类
        一、 控股公司定义
        二、 控股公司与金融控股公司
    第二节 美国金融立法沿革与立法经验探讨
        一、 G-S法案简介
        二、银行控股公司法(The Bank Holding Company Act of 1956;A,emd ,emt pf 1966;Amendment of 1970)沿革
        三、 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The Gramm-Leach-Bliley Act)(TheFinancial Service Modernization Act of 1999
    第三节 英国金融立法沿革与立法经验探讨
    第四节 德国历次金融立法沿革与立法经验探讨
        一、 德国金融立法的过程
        二、 德国《银行法》的主要内容
        三、 德国全能银行模式与美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比较
        四、 欧盟金融体系改造与统合之指令
    第五节 日本历次金融立法沿革与立法经验探讨
        一、 《独占禁止法》与日本金融制度立法改革
        二、 《金融控股公司整备法》之主要内容分析
    第六节 台湾地区的金融控股公司
        一、 金融控股公司的设立
        二、 金融控股公司组织重整及结构调整方式
第二章 金融制度现状分析与加入WTO后的因应对策
    第一节 中国金融制度改革及法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 金融制度改革的准备和起步阶段
        二、 金融制度改革深化、市场化转变的阶段
        三、 进入市场金融制度模式组织架构调整阶段
        四、 中国大陆金融体制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加入WTO中国金融制度面临的挑战与因应
        一、 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未来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
        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金融业带来的益处与冲击
        三、 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体系的因应对策思考
    第三节 从全球金融混业经营潮流分析中国金融体制的选择
        一、 各国金融体制转变对中国的参考
        二、 加入WTO对中国目前分业经营体制下监管制度的冲击
        三、 金融业自我保护对策
        四、 选择混业经营
第三章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研究
    第一节 中国选择金融控股公司制度分析与实证
        一、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建立以实现混业经营之目的
        二、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控股公司化可行性研究分析
        三、 中国现存之混业经营之金融集团之介绍
    第二节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基本架构研究
        一、 金融机构混业经营不同型态之优缺点比较
        二、 金融控股公司法之基本法律规范架构及配套法规
    第三节 中国金融风险控制研究及相关法制
        一、 掌握金融风险的成因
        二、 化解金融风险措施以因应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建议
        三、 参照国际惯例,建立和完善“两墙'制度及法律规范
        四、 建立规范关联交易机制
        五、 落实金融业内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实施办法
    第四节 完备存款保险机制因应金融控股公司之成立
        一、 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对存保机制之影响
        二、 避免混业经营产生道德风险、降低道德风险之方式
        三、 各国实施经验建议及完善存款保险法律规范
        四、 尽快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及法律规范
    第五节 加强中国金融监理制度及法律规范研究
结 论
参考文献

四、试析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论文参考文献)

  • [1]反倾销贸易效果评价研究 ——基于中国涉案农产品的实证分析[D]. 杨蕾.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2]中国蔬菜产业:生产、贸易与政策研究[D]. 肖长惜.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2)
  • [3]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的比较研究[D]. 王华巍. 吉林大学, 2005(03)
  • [4]《农业考古》《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古今农业》论文资料目录索引(1980——2004)[J]. 黄淑美,伍慕仪. 农业考古, 2005(03)
  • [5]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研究[D]. 朱洲. 华中农业大学, 2005(03)
  • [6]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刘春香. 浙江大学, 2005(07)
  • [7]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D]. 叶堂林.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4(04)
  • [8]烟台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加入WTO后相关对策研究[D]. 杜滨舵.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9]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主要产业的影响和风险分析[D]. 罗汉. 复旦大学, 2005(07)
  • [10]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研究[D]. 杜启尧. 中国政法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中国加入WTO后的农业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