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信证券(600030)(论文文献综述)
李瑞倩[1](2021)在《中信证券(600030)市值管理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创板、注册制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监管部门下定决心增强上市公司能力。未来A股的投资趋势会向国外成熟市场发展,根据公司的内在价值判断公司的投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通过股价变动获取投机收益。这就增强了投资者主动甄选上市公司的动力。基本面良好的核心资产强者恒强,会持续受到中长期资金追捧,所以上市公司想要在市场中走得更长更远,要注重市值管理,让公司的价值吸引资本市场长期关注,良性运营,为股东带来切实利益。市值管理广泛受到重视,但是,上市公司脱离公司价值本身,盲目提高企业市值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市值管理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监管力度和制度制约不够,使得部分上市公司利用空隙暗箱操作。他们假借市值管理之名行操纵股价之实。我国资本市场的秩序正是被这种虚假行为影响。资本市场的市值管理结果想正向发展,只有依靠正规的市值管理策略来实现可持续性。树立正确的市值管理理念上市公司才能做大做强。不同企业自身情况不同,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需要归纳总结适宜自己发展的市值管理方案,不要仓促行事。本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对中信证券(600030)的市值管理进行案例分析。首先是结合理论、相关学者的研究现状,对上市公司进行案例现状描述。主要涉及案例公司的基本信息、经营现状、财务状况、股权关系、员工情况等概况以及市值管理大事件回顾等。其次,结合市值管理三环节对本案例进行分析与评估。先分析上市公司价值表现和未来估值情况,进而判断公司价值创造策略;然后通过公司市值的变动分析和公司市值管理手段的分析总结市值管理的价值经营管理策略和价值实现管理策略;最后得出启示。案例分析的意义:首先本案例研究有助于公司管理层自我检查市值管理策略的有效性,也可以为公司未来发展指引方向。其次,本案例研究有助于利益相关者通过直接简单的途径了解公司投资价值。最后,可以让同行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借鉴优秀之处。通过适合的市值管理方案,让上市公司既可以提升内在价值,又可以达到内在价值与市值的统一。
杨悦[2](2020)在《最小值保息挂钩债券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结构化理财产品最初于19世纪50年代诞生于美国,随后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欧洲及亚洲等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中流行起来,21世纪初期我国也逐渐出现了结构性理财产品,目前其市场规模以及市场制度等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但产品同质化、定价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从为我国结构性理财市场提供创新思路的角度出发,为投资者设计一款最小值保息挂钩债券结构性理财产品,旨在为投资者保障一定比例本金的前提下提供稳定的利息以及较高的潜在收益。最小值保息挂钩债券结构性理财产品是一种特殊的股票挂钩型金融产品,可以将其拆解为付息债券以及期权两部分,其中期权部分的风险和收益与表现最差的标的股票的收益率相挂钩。首先,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研究成果,将其分为产品设计研究与产品定价研究两部分进行总结,认为对能够满足投资者个性化需求的理财产品进行创新设计研究是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随后,确定了产品的设计方案,在分析了本产品的需求情况后,根据产品设计原理,确定了产品的挂钩标的以及基本参数,并介绍了目标投资者和产品说明书。然后,对产品进行定价分析,运用鞅定价方法较为精确的求得产品的内在价值,结果认为本产品定价比较合理。最后,对产品进行收益风险及特点分析,发现本产品具有拓宽投资途径、潜在收益高、创新、打破刚性兑付等优点,同时也存在收益浮动较大、认购起点高、对投资者要求高等缺点。从理论意义上来说,目前进行结构性产品创新设计的文献较少且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基于此本文对于最小值保息挂钩债券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设计能够拓宽理财产品设计的研究视野,深化结构性产品设计理论。在实践意义方面,未来我国理财市场将逐渐转变为以创新能力作为发行者的核心竞争点的市场,本文能够为我国结构性产品的设计提供创新性思路,以期帮助改善我国结构性理财产品市场中存在的同质化问题。另外,随着我国资管新规的提出,打破刚性兑付将是我国理财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本产品作为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为各发行方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与方向。
赵文蕾[3](2020)在《中国证券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的运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作为证券市场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支持经济改革和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率是指产出与所投入要素的比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指除了资本和劳动力以外其余要素所带来的产出水平,是观察经济增长程度的重要手段,同样也是衡量一家企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后就着手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中美贸易战爆发后更是进一步加强了对金融业发展的要求。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给国内证券公司带来了经验,学习其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另一方面也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保持中国证券公司坚挺,维护国内资本市场的稳定就成了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证券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其能持续平稳增长提出对策建议,使其在面对外资冲击时能积极应对,继续维持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稳步促进经济增长。首先对国内外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梳理,指出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必要性,介绍了全要素生产率内涵和测度方法。其次,在分析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选择2010年到2018年的42家上市证券公司为样本,以实收资本和应付职工薪酬为投入指标,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其他收入为产出指标,运用DEA方法对我国证券公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再次,对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最后在生产率测度结果和影响因素实证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证券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我国证券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较低,其中技术效率较低,并且主要是由于纯技术效率水平过低导致的。第二,2010年到2018年我国证券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率最有效的手段,规模效率不显着,技术效率的下降主要是因为纯技术效率的下降。第三,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公司内部的风控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和市场结构改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程度较强;企业规模、财务状况、产业结构、科研资助水平都具有正向影响,但是影响较小;而员工受教育水平与国民储蓄水平呈反向变动。所以提高证券公司全要素生产率,需要证券公司本身加强内部监管,推出创新业务,构建合理的员工评价体系;外部监管机构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监管,使用更合理的技术创新激励制度。
杨海昆[4](2019)在《股市资产动态配置 ——基于DCC-GARCH和有效前沿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先回顾了投资组合理论和DCC-GARCH模型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然后从程序量化角度出发,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程序量化交易系统来验证国内股票价格的时间序列分析中的统计模型AR-GARCH模型、DCC-GARCH模型、投资组合理论中的有效前沿分析,是否能在交易系统的数据回测中体现出投资收益的增加。研究标的是上证50成份指数中的50个标的股票的日线价格数据,通过对乖离率建立GARCH模型,在原有均线系统上叠加股票收盘价对均线的平均偏差,实现改进传统的双均线交易系统,通过长短周期的均线交叉为明确的买卖点,交易最多5个股票。通过DCC-GARCH模型预测下一日的波动值和动态相关系数,再使用蒙特卡洛法,在有效前沿边界上寻找最佳的配置参数。通过逐步分析和调整参数,建立交易系统,经过各种组合的多次数据回测,对比采用不同统计模型后,发现的确能增加交易系统的收益,并且在两年多的模拟交易时段里明显战胜了比较基准上证50指数。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基于DCC-GARCH模型和有效前沿分析等理论基础上,通过程序量化过程构建交易系统,对股票资产动态配置方向上进行量化实践和测试,来验证统计理论的有效性,并可以为FOF基金、大类资产配置、期权期货风险对冲组合以及私募股票投资等资产的动态配置提供参考。
张耀丹[5](2019)在《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可比对象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产权交易等经济活动也越来越频繁,资产评估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逐渐凸显。市场法是资产评估业务中常用的三大评估方法之一,由于其估值原理的合理性,且用该方法评估出来的结果比较贴近市场公允和交易双方的利益,因而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评估方法,在很多发达国家被广泛使用。但是在中国,市场法的应用范相对较窄,主要运用于房地产估价。很多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市场法在实践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目前我国的市场法在可比对象选择方面尚未形成一套可量化的标准体系,使得评估师在筛选可比对象时主观性较强。这也是阻碍市场法在我国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比对象的筛选是市场法应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如果在筛选过程中缺乏客观性将会直接导致评估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本文针对可比对象的筛选缺乏客观标准的问题,通过探究可比对象在非财务因素和财务因素两个层面的可比性,结合企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提出了一套可比对象筛选的优化方案。本文研究发现,市场法在我国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使用频率较低,市场法应用的理论要求和实际操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本文在对企业生命周期和行业生命周期的划分时发现,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和整个行业的生命周期不完全同步,在实际评估时,除了必要的行业分析,还需要对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划分。本文以中信证券作为被评估企业,在对证券行业进行行业分析的基础上,通过wind、国泰安等数据库收集了相关数据,将本文设计的优化方案进行应用,最终筛选出与中信证券(000030)可比度较高的企业有:广发证券(000776)、国泰君安证券(601211)、东方证券(600958)、海通证券(600837)。为了检验筛选结果的可靠性,本文比较了可比对象与被评估企业之间价值乘数的差异率,发现差异率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因此,本次案例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本文设计的可比对象选择优化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本文的研究也能为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梅华[6](2019)在《证券业开放对中信证券经营风险的影响与对策》文中指出从十九大和今年两会文件以及博鳌论坛关于金融领域的改革措施来看,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金融开放是未来政策工作的重点,金融市场国际化背景下证券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随着证券业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证券公司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摩根士丹利、瑞银、高盛等国外金融机构通过多种经营方式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其丰富的行业经验会给国内券商带来巨大挑战。面对发达国家大型券商在资本实力、资产规模、业务创新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优势,国内证券公司如何挖掘内在潜力,强化自身竞争优势,缓解国外券商的竞争压力成为我国证券行业需要思考和防范的问题。本文首先详细梳理了我国证券业开放历程,并对证券业开放现状进行总结,从而为其影响效果的分析提供铺垫。接着,对我国证券行业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并对比了中外证券公司在资本规模、收入结构、公司治理和人员技术等方面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证券业开放对国内证券公司经营风险带来的影响从收入和成本两方面进行具体研究,以探析其对证券公司经营风险的传导效应。通过分析,本文认为证券业开放对国内大型券商而言,机遇大于挑战。国外大型券商的进入将会加剧行业竞争,同时也会提高行业标准,激活“鲶鱼效应”,加速行业调整。国内大型券商在客户资源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享有优势,行业竞争层次的提高反而会加速国内中小券商的优胜劣汰,为龙头券商带来并购重组机遇,并驱动其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国际竞争力。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中信证券为研究对象,对其自身实力和竞争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中信证券经营状况波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对证券业开放背景下,我国以中信证券为首的大型证券公司经营风险的变动趋势加以细化分析。最后,针对证券业开放将会引发的经营风险变动影响从业务结构、服务效率和风险管理三方面分别提出可供借鉴的有效举措,以期推动我国国际化券商巨头的培养,促进整个证券行业的稳健发展。
王士娜[7](2019)在《配对交易策略在我国A股市场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自2010年3月31日两融业务进入运行后,国内股市的单边格局宣告终结,国内A股市场可以使用统计套利策略进行做空。配对交易策略作为统计套利策略的一种,具有市场中性的特点,和市场趋势的相关性很低,通过工具对空头多头进行操作,从而套利来减少市场风险带来的影响。本文利用协整理论,结合了融资融券的背景,研究了配对交易策略在上证50指数成分股中的实际应用。首先,对拟配对股票进行ADF检验,确定其都是一阶单整序列,符合EG两步法的运用条件。其次,利用股票配对形成期的数据,使用EG两步法,筛选出协整股票对,它们的价格序列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和能够达到收益最大化的交易参数(建仓线与止损线)。再次,利用股票交易期的数据,进行在模拟配对交易阶段,进行低买高卖的建仓操作,以及适当的平仓操作。最后,对成分股进行期间重迭计算,结果显示,运用协整理论方法,有超过80%的股票对可成功获利,其中有43.4%的股票对的股票对交易收益在0%-25%之间。实证结果发现:在我国融资融券机制下,配对交易具备了操作的可行性,同时基于协整的配对交易结果显示超过80%的股票对可成功获利,说明在A股市场应用配对交易策略获利的可能性较高。
居沈卫[8](2016)在《我国A股市场券商类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基于财务指标综合评价的视角》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证券行业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扩张而得到快速发展。然而,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各上市券商的盈利能力与证券市场行情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其经营业绩起伏不定,导致其股票价格随着市场行情剧烈波动,投资者在投资券商股时显得比较迷茫。我国券商类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如何衡量券商类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券商类上市公司怎样提升其投资价值?这些问题是市场各方尤其是广大投资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财务指标综合评价的视角对我国A股市场23家券商类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作出评价。论文首先阐述了企业投资价值的含义和投资价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然后分析了我国A股市场券商板块的市场表现及券商类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接着利用财务分析手段构建券商类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指标体系,并利用2013-2015年的财务数据和其他经济资料,评价各券商类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绩效,给出综合绩效排名;最后以综合市盈率分析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给出投资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我国券商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盈利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抗风险能力不容乐观;从综合得分排名和修正后的综合市盈率看,申万宏源、国信证券、光大证券等公司目前股价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而东兴证券、西部证券、太平洋证券综合市盈率相对较高,股价存在明显被高估的现象,不建议投资。
孙国茂,朱相平,安强身,李泽祥,冯琳,陈国文,李猛,孙同岩,陈志超,范鹏飞,杨洋,刘晓丽,颜妍,吕昭洋[9](2016)在《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 第5章 中国投资银行综合竞争力排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尽管我国证券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市场功能、运行机制以及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经验表明,证券行业发展面临的多种挑战与困境都与监管制度、监管体制和监管方式相关。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提出"放宽业务准入",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
孙国茂,朱相平,安强身,李泽祥,冯琳,陈国文,李猛,孙同岩,陈志超,范鹏飞,杨洋,刘晓丽,颜妍,吕昭洋[10](2016)在《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 第4章 中国投资银行单项指标排名》文中认为2015年的股灾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证券行业目前仍处在转型调整的关键时期。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一轮金融改革的目标要求资本市场在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预计,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增大,证券业在金融改革和金融结构优化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125家证券公司,较2014年新增加5家。2015年证券行业各项业务收入均有大幅增长,盈
二、中信证券(600030)(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信证券(600030)(论文提纲范文)
(1)中信证券(600030)市值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问题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1.3.1 研究方法与工具 |
1.3.2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相关理论 |
2.1.1 金融市场有效性假说 |
2.1.2 价值管理理论 |
2.1.3 市值理论 |
2.1.4 市值管理理论 |
2.1.5 市值管理三环节 |
2.1.6 市值管理的方法 |
2.2 课题发展现状 |
2.2.1 我国市值管理现状 |
2.2.2 国外价值管理现状 |
2.3 文献综述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三章 中信证券市值管理案例描述 |
3.1 中信证券概况 |
3.1.1 基本信息 |
3.1.2 经营现状 |
3.1.3 财务状况 |
3.1.4 股权关系 |
3.1.5 员工情况 |
3.2 中信证券发展历程 |
3.2.1 公司历史沿革 |
3.2.2 市值管理回顾 |
3.3 中信证券市值管理现状 |
3.3.1 价值创造方面 |
3.3.2 价值经营方面 |
3.3.3 价值实现方面 |
3.4 案例特殊性 |
3.4.1 三年成就世界第八大券商 |
3.4.2 反复运用反周期理论 |
3.4.3 稳坐龙头位置 |
第四章 中信证券市值管理案例分析 |
4.1 市值管理动因分析 |
4.1.1 控股股东动因分析 |
4.1.2 管理层动因分析 |
4.1.3 投资者动因分析 |
4.2 公司估值分析 |
4.2.1 上市公司价值评估的意义 |
4.2.2 公司价值评估与市值管理的关系 |
4.2.3 估值方法选择 |
4.2.4 中信证券估值分析 |
4.3 价值创造管理分析 |
4.3.1 盈利能力分析 |
4.3.2 偿债能力分析 |
4.3.3 杜邦分析 |
4.3.4 价值创造策略 |
4.4 价值经营管理分析 |
4.4.1 并购分析 |
4.4.2 员工持股分析 |
4.4.3 定向增发分析 |
4.4.4 价值经营策略 |
4.5 价值实现管理分析 |
4.5.1 公司市值分析 |
4.5.2 价值实现策略 |
第五章 中信证券市值管理案例启示 |
5.1 价值创造启示 |
5.1.1 注重内在价值提升 |
5.1.2 保持稳定的价值创造能力 |
5.1.3 国际化经营 |
5.2 价值经营启示 |
5.2.1 巧妙运用资本运作实现市值管理 |
5.2.2 合理利用市场周期实现价值经营策略 |
5.2.3 追求内在价值与外在市值的统一 |
5.3 价值实现启示 |
5.3.1 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 |
5.3.2 提升公司行业实力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最小值保息挂钩债券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最小值保息挂钩债券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方案 |
2.1 产品需求分析 |
2.1.1 结构性理财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
2.1.2 满足个性化投资的需求 |
2.2 产品设计原理 |
2.2.1 产品结构原理 |
2.2.2 产品定价原理 |
2.3 挂钩标的选择 |
2.4 基本参数设置 |
2.4.1 投资期限 |
2.4.2 发行规模与认购起点 |
2.4.3 保证付息率 |
2.4.4 本金保障比率 |
2.4.5 参与率 |
2.5 产品具体条款设计 |
2.5.1 产品目标投资者 |
2.5.2 产品说明书 |
3 最小值保息挂钩债券结构性理财产品定价及敏感性分析 |
3.1 产品定价分析 |
3.1.1 固定收益部分 |
3.1.2 最小值看涨期权部分 |
3.1.3 最小值看跌期权部分 |
3.1.4 最小值保息挂钩债券结构性理财产品 |
3.2 定价参数计算 |
3.2.1 定价基本参数设定 |
3.2.2 正态分布中参数计算 |
3.2.3 多维正态分析 |
3.2.4 产品定价分析结果 |
3.3 波动率敏感性分析 |
4 最小值保息挂钩债券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分析 |
4.1 产品收益分析 |
4.1.1 基于发行人视角 |
4.1.2 基于投资者视角 |
4.2 产品风险分析 |
4.2.1 基于发行人视角 |
4.2.2 基于投资者视角 |
5 最小值保息挂钩债券结构性理财产品特点分析 |
5.1 同类产品比较分析 |
5.2 产品的优点 |
5.2.1 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途径 |
5.2.2 投资收益上限较高 |
5.2.3 具有创新性 |
5.2.4 打破刚性兑付 |
5.3 产品的弱点 |
5.3.1 投资收益浮动较大 |
5.3.2 认购起点较高 |
5.3.3 对投资者投资知识的要求较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中国证券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点 |
1.5.1 本文可能的创新 |
1.5.2 存在的不足 |
2 中国证券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证券公司 |
2.1.2 全要素生产率 |
2.2 相关理论 |
2.2.1 生产要素理论 |
2.2.2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量方法 |
2.2.3 技术创新理论 |
2.3 本章小节 |
3 中国证券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测度 |
3.1 证券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模型 |
3.1.1 模型选择 |
3.1.2 模型设定 |
3.1.3 Malmquist指数模型 |
3.2 样本选择与指标选取 |
3.2.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3.2.2 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构建 |
3.3 实证结果分析 |
3.3.1 我国证券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静态分析 |
3.3.2 我国证券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中国证券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
4.1 影响因素指标选取 |
4.1.1 外部影响因素 |
4.1.2 内部因素分析 |
4.2 中国证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2.1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
4.2.2 实证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提高中国证券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
5.1 证券公司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
5.1.1 改善我国证券公司内部管理体系 |
5.1.2 积极推出创新业务模式 |
5.2 从政府宏观调控角度提出政策意见 |
5.2.1 优化证券市场监管环境 |
5.2.2 完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股市资产动态配置 ——基于DCC-GARCH和有效前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状况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状况综述 |
第二章 数量模型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和研究平台 |
2.1.1 研究对象 |
2.1.2 数据来源 |
2.1.3 研究平台 |
2.2 数量模型和理论 |
2.2.1 AR-GARCH模型 |
2.2.2 DCC-GARCH模型 |
2.2.3 组合投资理论和有效前沿 |
2.3 研究方法和步骤 |
2.3.1 数据样本的选择 |
2.3.2 单变量AR-GARCH建模 |
2.3.3 DCC-GARCH模型和投资组合 |
第三章 交易系统设计和实证分析 |
3.1 交易系统设计 |
3.1.1 样本数据的选取和统计分析 |
3.1.2 改进传统的双均线交易系统 |
3.1.3 交易系统的资产配置 |
3.2 实证分析 |
3.2.1 交易系统描述 |
3.2.2 交易系统实证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A.相关软件及相关软件库版本 |
B.交易系统二的历史回测交易数据 |
C.交易系统二的历史回测交易数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可比对象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市场法估值的技术思路 |
2.1.1 市场法估值的基本模型 |
2.1.2 市场法应用的前提 |
2.1.3 市场法在实践中的估值流程 |
2.2 企业生命周期划分的相关理论 |
2.2.1 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模型 |
2.2.2 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 |
3 可比对象选择优化方案的建立 |
3.1 市场法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1 市场法的应用现状 |
3.1.2 市场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2 优化方案设计 |
3.2.1 非财务因素层面的优化 |
3.2.2 财务因素层面的优化 |
4 优化方案应用案例分析——以中信证券为例 |
4.1 案例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2.1 样本期 |
4.2.2 样本筛选及来源 |
4.3 证券行业分析 |
4.3.1 证券行业的生命周期 |
4.3.2 证券行业的业务结构 |
4.3.3 证券行业的特点总结 |
4.4 优化方案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
4.4.1 非财务因素层面的筛选 |
4.4.2 财务因素层面的筛选 |
4.5 应用结果验证 |
5 结论及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论文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证券业开放对中信证券经营风险的影响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框架 |
1.2.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金融业对外开放研究 |
2.1.1 保险业对外开放带来的行业影响 |
2.1.2 证券业对外开放带来的行业影响 |
2.2 证券公司经营风险研究 |
2.3 文献述评 |
3 证券业开放进程及其对证券行业的影响分析 |
3.1 证券业开放进程 |
3.1.1 证券业开放历程回顾 |
3.1.2 证券业开放现状 |
3.2 国内证券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
3.2.1 国内证券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
3.2.2 中外证券公司经营现状对比分析 |
3.3 证券业开放对证券公司经营风险的影响分析 |
3.3.1 证券业开放对证券公司收入的影响分析 |
3.3.2 证券业开放对证券公司成本的影响分析 |
4 证券业开放对中信证券经营风险的影响分析 |
4.1 中信证券背景介绍 |
4.1.1 中信证券简介 |
4.1.2 中信证券主营业务概况 |
4.2 证券业开放背景下中信证券竞争力综合分析 |
4.2.1 证券业开放背景下中信证券竞争环境分析 |
4.2.2 中信证券行业竞争力指标分析 |
4.3 证券业开放对中信证券经营风险的影响分析 |
4.3.1 证券业开放背景下中信证券收入变动分析 |
4.3.2 证券业开放背景下中信证券成本变动分析 |
5 证券业开放背景下中信证券应对策略 |
5.1 优化收入结构 |
5.1.1 经纪业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型 |
5.1.2 提高创新型业务收入比例 |
5.1.3 立足业务发展打造专业化精英团队 |
5.2 提升服务效率 |
5.2.1 加强内部资源整合 |
5.2.2 搭建互联网金融平台 |
5.2.3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 |
5.3 完善风险管理 |
5.3.1 加强资本扩充 |
5.3.2 优化风险管理体系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 |
6.3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7)配对交易策略在我国A股市场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 文章结构 |
1.4 主要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2.1 融资融券的相关理论 |
2.1.1 融资融券的含义 |
2.1.2 融资融券的交易特点 |
2.2 配对交易的相关理论 |
2.2.1 统计套利 |
2.2.2 配对交易的基本原理 |
2.2.3 配对交易策略的特征 |
2.3 配对交易的研究方法 |
2.4 配对交易策略绩效评价的常用指标 |
2.5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5.1 国外文献综述 |
2.5.2 国内文献综述 |
2.5.3 综述小结 |
3 融资融券背景下证券配对交易策略建模 |
3.1 融资融券背景下配对交易模型的思路 |
3.2 配对交易策略的步骤 |
3.2.1 配对形成期配对股票的筛选 |
3.2.2 交易规则的制定 |
3.2.3 成本及收益计算 |
3.2.4 期间重迭 |
3.3 配对交易相关模型介绍 |
3.3.1 时间序列平稳性 |
3.3.2 单位根检验 |
3.3.3 协整检验 |
3.4 本文的交易策略评价指标 |
4 实证分析 |
4.1 研究样本及时期 |
4.2 样本单位根检验 |
4.3 协整检验 |
4.4 交易参数的确定 |
4.5 交易过程实例研究 |
4.5.1 交易时间点的选取 |
4.5.2 股票交易期TOP5 交易研究 |
4.5.3 配对交易收益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未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配对交易计算的每期收益和Python代码 |
(8)我国A股市场券商类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基于财务指标综合评价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2 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企业价值与企业投资价值的基本概念 |
2.1.1 企业价值的含义 |
2.1.2 企业投资价值的含义 |
2.2 投资价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
2.2.1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的理论基础 |
2.2.2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的方法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3.1 国外研究综述 |
2.3.2 国内研究综述 |
2.3.3 文献总结 |
3 我国证券板块股票市场表现和行业前景分析 |
3.1 我国证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特征分析 |
3.1.1 我国证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2 我国证券行业总体特征分析 |
3.2 A股市场证券板块及其市场表现分析 |
3.2.1 券商指数的走势分析 |
3.2.2 A股券商类上市公司总市值排名 |
3.2.3 A股券商类上市公司涨跌幅情况及排名 |
3.2.4 A股券商类上市公司市盈率及排名 |
3.2.5 A股券商类上市公司市净率及排名 |
3.3 我国证券行业前景分析 |
3.3.1 有利因素 |
3.3.2 不利因素 |
4 券商类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4.2 投资价值分析指标的选取 |
4.2.1 盈利能力指标 |
4.2.2 偿债能力指标 |
4.2.3 运营管理能力指标 |
4.2.4 成长能力指标 |
4.2.5 抗风险能力指标 |
4.3 投资价值分析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4.4 财务指标的统计分析 |
4.4.1 盈利能力指标统计分析 |
4.4.2 偿债能力指标统计分析 |
4.4.3 运营管理能力指标统计分析 |
4.4.4 成长能力指标统计分析 |
4.4.5 抗风险能力指标统计分析 |
5 投资价值分析指标的综合评价 |
5.1 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的基本原理 |
5.1.1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5.1.2 熵值法的基本原理 |
5.2 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
5.3 主成分分析 |
5.3.1 原始数据的获取 |
5.3.2 原始数据主成份分析的条件检验 |
5.3.3 确定公共因子数量 |
5.3.4 因子旋转和主成分得分 |
5.4 综合得分的计算 |
6 投资价值的分析结果及其解释 |
6.1 券商类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结果 |
6.2 分析结果与市场价值的吻合性分析 |
6.2.1 分析结果与股价涨跌幅的吻合性 |
6.2.2 分析结果与净资产收益率排名的吻合性 |
6.3 对投资价值分析结果的解释 |
6.3.1 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券商类上市公司简析 |
6.3.2 具有较大投资风险的券商类上市公司简析 |
7 结论 |
7.1 对券商股的投资建议 |
7.2 主要结论 |
7.3 论文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中信证券(600030)(论文参考文献)
- [1]中信证券(600030)市值管理案例研究[D]. 李瑞倩. 兰州大学, 2021(02)
- [2]最小值保息挂钩债券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D]. 杨悦.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0)
- [3]中国证券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D]. 赵文蕾.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0)
- [4]股市资产动态配置 ——基于DCC-GARCH和有效前沿的研究[D]. 杨海昆. 闽江学院, 2019(03)
- [5]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可比对象的选择[D]. 张耀丹. 云南大学, 2019(03)
- [6]证券业开放对中信证券经营风险的影响与对策[D]. 王梅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10)
- [7]配对交易策略在我国A股市场的应用研究[D]. 王士娜.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8]我国A股市场券商类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基于财务指标综合评价的视角[D]. 居沈卫.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6)
- [9]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 第5章 中国投资银行综合竞争力排名[A]. 孙国茂,朱相平,安强身,李泽祥,冯琳,陈国文,李猛,孙同岩,陈志超,范鹏飞,杨洋,刘晓丽,颜妍,吕昭洋. 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2016), 2016
- [10]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 第4章 中国投资银行单项指标排名[A]. 孙国茂,朱相平,安强身,李泽祥,冯琳,陈国文,李猛,孙同岩,陈志超,范鹏飞,杨洋,刘晓丽,颜妍,吕昭洋. 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2016),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