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技术在生物样品中有毒物质提取富集中的应用

提取技术在生物样品中有毒物质提取富集中的应用

一、萃取技术在生物样品中毒物的提取与富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蒋诗佳,严慧,沈敏[1](2021)在《纸喷雾质谱技术在法医毒物学领域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纸喷雾质谱利用新兴的敞开式电离技术——纸喷雾电离技术,能够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快速筛选、定量检测,已应用于临床药物监测、法医毒物分析与食品安全等领域。该技术操作简便,样品无需预处理即可实现快速分析,且在复杂生物样品检测中可有效降低基质效应。通过综述纸喷雾质谱的原理、发展、关键参数、优化方法、定量方法以及在法医毒物鉴定实践中的应用,以期推动该技术在法医毒物领域中的发展。

白杰[2](2021)在《反胶束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在罗替戈汀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HF-LPME)是一种具有萃取溶剂消耗少、操作简便、萃取过程不易受到杂质干扰等优点的样品前处理方式。但是,该方法也存在萃取溶剂和样品相之间的接触受限所导致的萃取效率降低等问题。因此,我们将探索萃取能力更强的萃取溶剂来建立HF-LPME方法,并用于复杂样品分析的前处理,以提升富集效率。方法:使用HF-LPME方法,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月桂醇聚氧乙烯醚(Brij35)和辛酸形成的反胶束作为萃取相,将充满反胶束的中空纤维放置于样品相中,通过搅拌的方式实现对分析物的萃取浓缩,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的条件,并在最佳萃取条件下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D)对市售的罗替戈汀透皮贴剂(Neupro?/优普洛)含量进行了测定。将辛醇/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反胶束体系作为萃取相和接受相填充于中空纤维的壁孔和管腔中,并把中空纤维固定在磁力搅拌子(8 mm×4 mm)上进行微萃取操作。通过磁力搅拌器的快速搅拌,完成了对血浆样品中罗替戈汀的纯化和富集。进行了萃取条件优化和方法学考察。分别给5只SD大鼠体内单次皮下注射剂量为1mg/kg的罗替戈汀后,结合HPLC-UVD完成了罗替戈汀的药动学研究。并将本方法与其他应用于生物样品中罗替戈汀测定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对萃取剂的形成进行了表征。结果:反胶束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的最佳条件:以5 mmol/L月桂醇聚氧乙烯醚/辛酸反胶束为萃取剂,样品相pH 11,盐浓度10%,萃取时间30 min,搅拌速度700 rpm。该方法对罗替戈汀的富集倍数为391,结合HPLC测定罗替戈汀的线性范围为0.02-8(?)g/m L,相关系数(r)0.9937,检测限(LOD)0.6 ng/m L,定量限(LOQ)2.1 ng/m 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分别是3.4-4.2%和3.7-4.6%,平均回收率99.8%。该方法测得罗替戈汀透皮贴剂中平均每贴含量为4.03±0.24 mg,为标示量的89.5%。反相脂质胶束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的最佳条件:以正辛醇/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形成的5 mmol/L反胶束为萃取剂,样品相pH6,盐浓度15%,萃取时间30 min,搅拌速度900 rpm,血浆样品稀释倍数25倍。方法学考察:线性范围为2-100 ng/m L,线性相关系数(r)0.9913;定量下限(LLOQ)2 ng/m L;以相对标准偏差(RSD)表示方法精密度,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是3.8%-8.9%和1.2%-2.5%;以相对误差(RE)表示方法准确度,日内和日间准确度分别是-8.5%-3.3%和-8.3%-6.5%;萃取回收率在69.6%-77.7%之间;基质效应在96.1%-98.3%之间。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为64.67±16.55 ng/m L;Tmax为3 h;T1/2为6.29±2.27 h;AUC0-t为482.01±169.51 ng·h/m L;AUC0-∞为551.89±196.37 ng·h/m L;CL为0.002±0.001 L/h/kg。结论:本研究以反胶束作为萃取剂建立了两种HF-LPME方法,并分别应用于罗替戈汀透皮贴剂样品的含量测定和罗替戈汀的药动学研究中。与已报道的罗替戈汀定量检测方法相比,这两种方法具有富集效率高、绿色环保、操作简便的独特优势。

佟育奎[3](2021)在《配位亲和固相萃取吸附剂的制备及对生物活性成分的分析》文中提出样品前处理技术是在测定复杂样品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即在分析、检测前对目标化合物进行预处理,使目标化合物从复杂样品中分离,减少复杂基质对目标化合物的影响。固相萃取技术因其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和富集倍数、有机溶剂消耗量少、操作便捷等优点,已经成为最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之一。不同类型的化合物根据其自身结构不同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固相萃取吸附剂,在目标物质与吸附剂之间通过一些特定的相互作用(例如:氢键作用、正负电荷吸引、化学键合等)将二者结合,使得目标物质从原有的基质中脱离出来;再选择合适的解吸溶液,将目标物质从吸附剂上解吸出来。配位亲和作用是一种基于结构互补的共价作用,通过目标物质与固相萃取吸附剂上的亲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将目标物质准确、快速的分离。本论文将基于配位亲和作用,制备一系列识别性能好、稳定性高、吸附时间短的固相萃取吸附剂,并用于复杂样品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检测,以实现简便、快捷、高效的分析复杂样品的目的。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1.制备了一种L-赖氨酸亲和的中空固相萃取吸附剂。该吸附剂具有稳定的中空结构,由于引入了聚多巴胺涂层,使得吸附剂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将制备的吸附剂与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用于分析动物肝脏中胆红素的含量。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吸附剂的形貌和粒径大小,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热重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吸附剂的特征结构、热稳定性和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固相萃取的条件和吸附剂的选择性进行了优化和探讨。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吸附剂的最大吸附量为12.00 mg g-1,吸附时间为27 min,该方法对胆红素的检出限为0.067 g m L-1,相对标准偏差为7.3%。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从复杂基质中选择性的提取胆红素。2.制备了一种没食子酸亲和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吸附剂。由于没食子酸的多羟基结构,可以大大增加吸附剂对顺式二羟基类物质的结合机会。分子印迹的引入可以较好的避免非特异性结合,提高吸附材料的选择性。为了证明吸附剂的成功合成,对吸附剂进行了多种表征(例如: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比表面积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同时对吸附剂的合成过程、吸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吸附剂的选择性进行了讨论。本实验结合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种中药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吸附剂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24 mg g-1,平衡吸附时间为30 min,该方法对木犀草素的检出限为0.02 mg L-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63%。在实际样品中可以准确快速的分离和吸附木犀草素,加标回收率在93.9–114.2%之间,该方法可以准确的用于复杂基质中木犀草素的测定。3.制备一种大孔金属氧化物基-硼酸双亲和分子印迹吸附剂。将3-氨基苯硼酸同时作为硼亲和功能单体和印迹聚合单体,在过硫酸铵的氧化聚合下引入硼酸亲和识别位点并形成印迹聚合层。双重位点的引入使得吸附剂的制备过程更为便捷,改善了传统的分子印迹吸附剂繁琐的制备过程,同时对糖蛋白的亲和能力相比传统吸附剂也得到极大的增强。对吸附剂进行了系统的表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吸附剂进行了形貌分析,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比表面积分析仪、差热重分析仪、X射线单晶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吸附剂的结构、比表面积、热稳定性、晶格结构、元素含量等进行了相应的分析。随后对吸附剂的合成过程、吸附实验条件、洗脱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和考察,并对材料的选择性进行了讨论。本实验结合固相萃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鸡蛋白中的卵清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位点的分子印迹吸附剂,双亲和分子印迹吸附剂具有更高的吸附容量、更快的吸附速率和更好的选择识别能力,在45 min内对卵清蛋白的吸附达到平衡,材料的饱和吸附量为110.4 mg g-1。通过凝胶电泳对吸附剂吸附、洗脱后的蛋白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复杂样品中卵清蛋白的选择性分离。

安静[4](2021)在《新型固相萃取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镇静催眠药物前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ZD)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等。Z-催眠药佐匹克隆和唑吡坦在结构上与BZD不同,但作用机制相同,均是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能神经传递功能和突触抑制效应发挥中枢抑制作用。除治疗作用外,BZD/Z-药物与其他镇静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吗啡样物质以及酒精合用时,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在药驾造成的交通事故以及在毒品促成的犯罪中,经常检测到BZD/Z-药物。因此,无论是医学实验室还是法医实验室均需对BZD/Z-药物进行常规分析检测。样品前处理是分析化学中的基本步骤,以消除基质成分,避免在定量过程中产生干扰,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分析仪器的机会。尤其是在对高度复杂的基质进行分析时,对样品进行彻底地净化已成为必然。在法医毒物分析实践中,复杂生物样品的分析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样品的前处理是最繁杂、最耗时的步骤。在采用色谱等仪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实际仪器检测仅占总分析时间的30%,而高达60%的时间花费在对样品进行前处理的过程中。目前毒物分析中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大多存在费时耗力、有机试剂用量大、环境不友好等缺点。理想的前处理方法应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适用于大批量样本的检测及临床常规分析。固相萃取(SPE)技术是样品前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技术基于固相吸附介质对化合物的吸附作用实现生物样本中目标物的有效提取。吸附介质是SPE技术的核心,其对目标物的选择性及吸附效率是高效萃取目标物的关键指标。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可提供数量巨大的作用位点,为复杂基质中目标物的高效分离、提取和富集奠定了基础,逐渐成为新兴的SPE吸附介质。基于纳米材料的固相萃取技术因其优越性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制备了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及Fe3O4@SiO2-NH2-G5磁性纳米粒子,研究了其作为固相萃取吸附介质用于生物样本中镇静催眠类药物分离纯化的可行性,并结合液相质谱检测技术最终建立了准确、灵敏、可靠的分离分析方法,为镇静催眠类药物滥用筛查、法医毒物分析和中毒临床救治提供技术支持,为该类药物相关的法医案件调查取证提供基础数据。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聚苯乙烯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对氯硝西泮吸附性能研究目的:制备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并考察其对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ZDs)的吸附性能。为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应用于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样品前处理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方法:取聚苯乙烯原料1.5 g,加入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1:1,m:m)混合溶剂10 mL,室温下搅拌4 h,制成浓度为15 wt%的聚苯乙烯溶液。在纺丝电压23 kV、推进速度0.08 mm/min,纺丝距离30 cm条件下,收集静电纺丝8-12小时,制得聚苯乙烯纳米纤维。氯硝西泮被选为BZDs的代表性药物,进行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吸附性能研究试验。优化了吸附时间、溶液pH和吸附剂用量等吸附条件,并在优化的条件下研究了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对氯硝西泮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结果: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对氯硝西泮的吸附过程,表明纤维内的扩散过程是吸附过程的限速步骤。吸附平衡数据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最大吸附容量值为3.2 mg/g,吸附过程本质上是吸热的,自发的。结论:试验表明电纺聚苯乙烯纳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材料,能有效吸附氯硝西泮,具有从水溶性基质中分离纯化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良好潜力。第二部分基于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固相萃取-HPLC-UV法检测同时分析尿液样本中8种镇静催眠药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纳米纤维的新型固相萃取方法,并将其用于人尿液样本中扎来普隆、唑吡坦、氯硝西泮、艾司唑仑、劳拉西泮、氯氮(艹卓)、咪达唑仑、地西泮的提取和纯化。方法:采用聚苯乙烯纳米纤维作为吸附介质,自制固相萃取小柱。优化了吸附剂用量和脱附条件等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尿液样本经优化的固相萃取程序制得供试品溶液,取20μL供试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检测分析。色谱柱:Dikma Diamonsil C18(2)(5μm,250×4.6 mm),流动相为50 mmol/L KH2PO4水溶液(A)-乙腈(B),流速1 mL/min,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8种被分析物在1-1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LODs和LOQs分别为0.2-0.4μg/mL、0.4-1μg/mL。在低、中、高三个浓度水平,8种化合物的回收率为90.4-113.3%。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精度(RSDs)分别为1.3-15.2%和3.7-15.0%。结论:开发的基于聚苯乙烯纳米纤维的固相萃取新方法对8种被分析物具有优异的吸附效能。方法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准确可靠。第三部分基于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固相萃取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同时检测人尿液和血浆中的12种镇静催眠药目的:开发和验证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固相萃取技术结合液质联用技术,用于人尿液及血浆样本中12种镇静催眠药的检测分析。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并以聚苯乙烯纳米纤维为吸附剂制备固相萃取小柱,分离纯化人尿液和血浆中的12种镇静催眠药。优化了聚苯乙烯纤维用量,上样速度,杂质淋洗溶液,脱附溶剂体积等萃取参数。所得供试品溶液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柱温40℃;流动相为乙腈-0.1%氨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电喷雾离子化,多反应离子监测,正离子模式。结果:尿液样本中12种被测物在0.1-20 ng/mL浓度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血浆样本中除劳拉西泮和氯硝西泮线性范围为1-100 ng/mL,其他10种被测物在0.5-100 ng/mL浓度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尿液样本中,除硝西泮、氯硝西泮的低浓度点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6.0%、15.2%外,12种物质的其他各浓度点日内、日间精密度均<15.0%;准确度用回收率表示,12种被分析物回收率在85.1-110.9%之间。血浆样本中12种被测物的日内、日间RSD范围为1.4-15.7%;回收率为93.4%-116.1%。12种被测组分在尿液和血浆中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43.82-114.6%和47.24-98.3%。12种被测组分在尿液和血浆中的定量下限为0.01-0.1 ng/mL和0.1-1 ng/mL。结论:该分析方法灵敏、准确、高效,适用于分析生物样本等复杂基质中的痕量目标化合物,为镇静催眠药的检测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尤其适用于法医毒物分析和药物滥用或中毒筛查。第四部分基于磁性树枝状结构纳米材料的固相萃取法结合液质联用技术用于人尿中4种催眠药的分析目的:开发一种以复合磁性纳米粒子作为吸附剂的磁性固相萃取(MSPE)技术结合液相质谱检测法来分析人尿液样品中的地西泮、咪达唑仑、唑吡坦、扎来普隆。方法:本文以Fe3O4@SiO2-NH2为中心核,由三聚氯氰和咪唑交替接枝组成的树枝状聚合物(G5)为基础,合成了Fe3O4@SiO2-NH2-G5。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磁性材料的形貌、结构。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的关键参数,在样品pH为9、萃取时间为120 s,洗脱溶剂为甲醇/乙腈(1:1),解吸时间为30 s条件下,对4种催眠药进行磁固相萃取,得供试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5μL注入液相质谱系统进行检测。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7μm,2.1×100 mm),柱温:40℃;流动相A:0.1%氨水溶液,流动相B: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结果:对所建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扎来普隆、地西泮、唑吡坦、咪达唑仑的检测限分别为0.05、0.05、0.02、0.02 ng/mL,4种被分析物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6,日内精密度在1.4%-9.4%之间,回收率在88.3%-104.8%之间,日间精密度在3.9%-15.2%,回收率在94.1%-108.3%之间。结论:首次成功应用磁性树枝状结构纳米材料Fe3O4@SiO2-NH2-G5提取人尿液样本中的镇静催眠类药物。基于Fe3O4@SiO2-NH2-G5的磁性固相萃取法无需传统提取中的离心、过滤、吹干等步骤,仅一步涡旋分散萃取即可实现对目标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简单、快速、绿色环保、适用于人尿液中镇静催眠类药物的检测分析。

李嘉元[5](2020)在《新型磁性亲和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蛋白质/多肽分离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在生物体液或组织中,许多低丰度内源性的蛋白/多肽是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临床灵敏性的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分子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及其病理的阐释可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由于这些蛋白/肽段在生物体内丰度低,基质干扰大,难以直接通过质谱检测其水平。磁性纳米材料因具有大比表面积、丰富的活性亲和位点以及独特的磁学特性,在低丰度蛋白/多肽的分离富集方面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目前蛋白质组学分离、富集和鉴定方面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针对低丰度的多肽/磷酸化肽在质谱分析中所面临的化学计量低、离子化效率低及信号易受高丰度蛋白/多肽抑制等难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通过设计和发展多种新型的磁性亲和纳米材料,选择性地富集低丰度肽/磷酸化肽,建立了简单、快速和高效的磁分离萃取过程,并以生物质谱分析手段,将磁性亲和纳米探针应用于实际生物样品中低丰度蛋白/多肽的分离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简述了生物质谱技术,着重介绍生物质谱仪器的组成以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和基质的选择,以及蛋白质组学/多肽组学的研究,并梳理了基于生物质谱的低丰度肽/磷酸化肽的分离富集策略,归纳了近年来新型磁性亲和纳米探针在低丰度肽/磷酸化肽分离富集技术及方法中的应用,最后,简要地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其选题意义。(2)低丰度肽段对机生命体的生理状态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分析对象。我们首次将双金属有机骨架(MOF)为前驱体合成的磁性碳材料并应用到低丰度肽分离分析的预处理技术中。以Co/Ni双金属为中心离子,2-甲基咪唑(2-MIM)为有机配体,优化了反应条件,在水溶液中温和地反应生成了具有两种规则形貌的金属有机骨架Co/Ni-ZIF前驱体,并通过高温碳化,得到了磁性纳米孔碳基材料Co/Ni-MCN,通过SEM、TEM、XRD、EDS和SQUID等技术来进行各种表征,成功应用于低丰度肽的分离富集研究。(3)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将双金属Hf/Ti-MOF修饰到磁性Fe3O4表面,接着进一步后修饰将胍基键合到MOF亲和位点上,开发了一种新型亲水性的胍基功能化的磁性双金属骨架亲和探针Fe3O4@Hf/Ti-MOF-Gua,用于高选择性和高效地捕获磷酸化肽。MOF层有含有丰富的的Hf4+/Ti4+金属亲和位点,可与磷酸化肽中磷酸根基团进行亲和作用,而丰富的亲水性胍基官能团进一步促进亲水性磷酸化肽的吸附,进而建立了利用了Fe3O4@Hf/Ti-MOF-Gua高选择性富集人唾液磷酸化肽的新方法。(4)提出了从生物样品中分离富集单/全磷酸化肽的新策略,通过简便的溶剂热法制备两种磁性镍基氧化铁纳米复合物亲和探针,用于磷酸化肽的富集研究。讨论了镍源的剂量和反应时间对MNFOs的形貌和组成的影响,以及对生物样品中磷酸化肽选择性的影响。令人感兴趣的是,MNFO-S可以高效地富集全磷酸化肽(包括单/多磷酸化肽),而MNFO-L则可高选择性捕获单磷酸化肽。将HL7702细胞在暴露于大气细颗粒物PM2.1后,用这两种亲和探针分离和富集其裂解液中的磷酸化肽,发现经PM2.1刺激后,细胞中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显着上调。(5)提出了在水溶液中用有机分子辅助法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新方法,并提出了在2-MIM水溶液中Fe3O4纳米晶体的可能生长机制。然后,通过超声辅助方法将Fe3O4纳米颗粒负载到氧化石墨烯(GO)片上,由于GO片上的羟基和羧基,Fe3O4/GO探针表现出优异的富集低丰度肽的性能,而Fe3O4纳米颗粒对磷酸化肽具有特异性亲和能力。通过将制得的Fe3O4/GO纳米复合物用作多功能的亲和探针,用于低丰度肽和磷酸化肽的顺序分离富集,显示出有机分子辅助法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优越性。

李亚[6](2020)在《微孔有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N-糖肽富集和铜离子吸附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微孔有机聚合物(MOPs)不仅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提供丰富的结合位点,而且含有特定的孔结构以及较均一的孔径分布可以有效进行尺寸排阻,近年来在催化、气体吸附等领域备受关注。但是,MOPs材料的种类有限,并且难以进行功能化修饰,不利于其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离分析研究,包括蛋白质组学研究和金属离子的吸附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设计和发展了若干功能化的新型MOPs,这些MOPs材料针对不同类型的分析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极大地丰富了MOPs材料的种类和应用。具体工作如下:1.利用种子溶胀聚合法合成了粒径为10μm的大孔吸附树脂(MAR),然后采用“一锅法”在MAR表面修饰了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MOP,得到MAR@MOP。与MAR相比,MAR@MOP的比表面积从57.8 m2/g增加到131.3 m2/g,接触角从58o降低到24o,亲水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采用亲水相互作用色谱法(HILIC)将MAR@MOP应用于标准蛋白质以及鼠肝蛋白酶解液中糖肽的富集,可以从IgG酶解液中富集到17条N-糖肽,从鼠肝酶解液中鉴定到811条N-糖肽上的879个N-糖基化位点,对N-糖肽展现出较高的富集效率。采用该方法对树脂进行表面修饰,不仅简化了合成过程,而且为合成具有不同功能的微球材料提供了新思路。2.为了考察单体的化学结构对所制备MOPs材料孔结构和性质的影响,以另外一种高密度氮元素的碳酰肼(CH)以及对苯二甲醛(pPAL)、间苯二甲醛(m PAL)作为单体,制备了CH-pPAL和CH-m PAL两类MOP。采用FT-IR和NMR等手段进行表征,证明这两种MOPs的化学结构组成。鉴于两种材料均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利用HILIC将其应用于复杂生物样品中进行糖肽富集,CH-pPAL从IgG酶解液中富集到22条N-糖肽,从血清酶解液中鉴定到570条N-糖肽上的552个糖基化位点;CH-mPAL从IgG酶解液中富集到25条N-糖肽,从血清酶解液中鉴定到597条N-糖肽上的600个糖基化位点,两种材料对N-糖肽均表现出了较高的富集能力。3.相比于其他类型的MOP,具有规则晶体结构的MOP材料即共价有机骨架(COF)材料,不仅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而且拥有较规则的孔道结构。我们以氮氧密度较大的草酰二肼(ODH)和三醛基间苯三酚(Tp)作为前驱体,通过席夫碱缩聚反应合成了腙键连接的新型COF材料(TpODH)。TpODH不仅具有较好的晶体结构,而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达到835 m2/g。另外,采用席夫碱缩聚反应,以非羟基的三醛基功能单体均苯三甲醛(TFB)和草酰二肼制备了另外一种COF材料(TFBODH),比表面积仅为94 m2/g。两种COF骨架上均含有大量的氮和氧元素,有助于增强对金属的亲和力和负载能力,将TpODH和TFBODH分别应用于铜金属离子的吸附,吸附量分别为324和23 mg/g。表明柔性分子可以作为构筑COF材料的结构单元,为设计和制备新型COF材料提供了新途径。4.为了进一步探究利用柔性单体形成COF材料的机理,我们利用甲酰肼的独特性质以及席夫碱缩聚反应的高效性,选取三醛基间苯三酚(Tp)和均苯三甲醛(TFB)两种醛基单体和甲酰肼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二维COFs(TpFH和TFBFH)。这两种COF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分别为708(TpFH)和888 m2/g(TFBFH)。另外,我们考察了反应时间对合成材料形貌的影响,验证了COF中空结构形成的机理。鉴于材料形成的空心微管结构以及骨架上大量的氮和氧元素,将TpFH应用于铜金属离子的吸附,其吸附量为162 mg/g。

钟世豪[7](2020)在《QuEChERS-HPLC-MS/MS法对生物样品植物毒素的分析检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毒植物及植物毒素种类繁多,由植物毒素中毒引发的案件和事故常有发生。在此类案事件中,血液、尿液、组织等生物样品中植物毒素的检测是中毒诊断或相关案事件认定的关键,因此,建立生物样品中常见植物毒素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改进的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分析血液、肝脏、尿液中常见的24种植物毒素,即金雀花碱、毒扁豆碱、莨菪碱、东莨菪碱、山莨菪碱、钩吻素子、钩吻素甲、钩吻素己、欧夹竹桃甙乙、欧夹竹桃甙、雪上一枝蒿甲素、秋水仙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颠乌头碱、卡茄碱、茄碱、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春碱、雷公藤定碱、士的宁、马钱子碱。试验工作及其结果如下:1.本文建立了可同时一次性进样并分析上述24种植物毒素的HPLC-MS/MS方法,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扫描,离子对定性,标准曲线法定量。2.本文建立了针对常见三种生物样品(血液、尿液、肝脏)的QuEChERS样品前处理方法,可有针对性的处理上述三种生物样品,提取并分析上述24种植物毒素。针对血液,本文采取2 mL乙腈提取,并以70 mg NaCl作为盐析剂,20 mg PSA和30 mg C18的混合粉末作为净化剂;针对肝脏,本文采取2 mL甲醇提取,并以60 mg PSA、50 mg C18和15 mg GCB的混合粉末作为净化剂;针对尿液以50 mg PSA和50 mg C18混合粉末净化。采用上述改进的QuEChERS方法,可有效去除血液、尿液、肝脏中复杂基质的干扰,降低基质效应,提高检测的回收率和灵敏度。3.本文对所建血液、尿液、肝脏中24种植物毒素的QuEChERS-HPLC-MS/MS分析方法进行了方法确认。血液中24种植物毒素的LOD为0.030.3μg·L-1,LOQ为0.21.0μg·L-1,日间、日内精密度RSD在0.56.9%之间,在3种加标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在80.4%118.0%之间;肝脏中24种植物毒素的LOD为0.10.3μg·L-1,LOQ为0.21.0μg·L-1,日间、日内精密度RSD在0.66.5%之间,在3种加标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在82.9%119.8%之间;尿液中24种植物毒素的LOD为0.030.3μg·L-1,LOQ为0.11.0μg·L-1,日间、日内精密度RSD在0.16.0%之间,在3种加标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在80.3%121.3%之间。4.最后将本文建立的QuEChERS-HPLC-MS/MS检测方法应用于实际案件,证实本方法方便快捷,检出限良好,方法稳定,可用于法庭毒物学的检验。

吴书凡[8](2020)在《生物检材中汞、铅、铬形态化合物的HPLC-ICP-MS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汞、铅、铬是法医毒物分析中关注度较高的无机毒物中的三种毒物。汞、铅、铬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又能够在生物体内积蓄,且因其形态不同,毒性差异很大。有机态毒性是无机态毒性的数十到数百倍。鉴于不同形态汞、铅、铬的毒性不同,建立高灵敏度的形态分析方法测定人体血液、尿液中汞、铅、铬的含量在法医毒物分析领域十分必要。血液、尿液是人体汞、铅、铬形态分析常用生物检材,根据生物检材中汞、铅、铬形态含量,可以评价人体汞、铅、铬暴露情况。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HPLC-ICP-MS)分析方法具有更低的检出限、更宽的线性范围、更少的干扰、前处理过程中可以最大化保持样品原有形态不改变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元素形态分析中。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一)血液、尿液中汞形态化合物的HPLC-ICP-MS分析建立血液和尿液中3种汞形态化合物(甲基汞、乙基汞、苯基汞)的HPLC-ICP-MS分析方法。利用苯溶液萃取汞形态化合物,超声离心后,再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反萃取汞形态化合物,采用C18分析柱,乙酸铵-半胱氨酸水溶液与甲醇作为流动相,对样品中汞形态化合物进行梯度洗脱后,采用ICP-MS分析样品中汞形态化合物。结果显示血液、尿液中汞形态化合物检出限为0.96~1.67ng/mL,定量限为5.00ng/mL,精密度为0.6%~6.3%,提取回收率为88.3%~102.1%,基质效应为 98.3%~113.4%。(二)血液、尿液中铅形态化合物的HPLC-ICP-MS分析建立血液和尿液中两种铅形态化合物(三甲基铅、三乙基铅)的HPLC-ICP-MS分析方法。利用苯溶液萃取铅形态化合物,超声离心后,再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反萃取铅形态化合物,采用C18分析柱,乙酸铵-乙酸水溶液与甲醇作为流动相,对样品中铅形态化合物进行洗脱后,采用ICP-MS分析样品中铅形态化合物。结果显示血液、尿液中铅形态化合物检出限为0.85~1.31ng/mL,定量限为3.00~5.00ng/mL,精密度为1.8%~10.2%,提取回收率为85.3%~104.1%,基质效应为88.3%~1 16.6%。(三)尿液中铬形态化合物的HPLC-ICP-MS分析建立尿液中两种铬形态化合物(三价铬、六价铬)的(HPLC-ICP-MS)分析方法。样品以EDTA缓冲液配制,采用Bio-WAX柱,65%HNO3与去离子水作为流动相,分离两种价态的铬,采用ICP-MS分析样品中三份铬和六价铬。结果显示尿液中铅形态化合物检出限为0.25~0.30ng/mL,定量限为1.00ng/mL,精密度为4.7%~9.8%,提取回收率为80.8%~91.0%,基质效应为84.1%~88.4%。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元素形态化合物分离,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其进行检测,二者联用实现了汞、铅、铬形态化合物的快速分离分析,方法准确、简捷,适用于血液、尿液中汞、铅、铬形态分析的常规检测。

张贵元[9](2020)在《分子印迹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蛋白质磷酸化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蛋白质磷酸化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细胞活动,包括细胞分化、增殖、信号转导、分子识别和代谢过程等。在生物样品中,磷酸化蛋白/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可以作为临床检测的重要的生物标志物。质谱因其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已经成为了一种鉴定蛋白质磷酸化的重要技术,但是蛋白质磷酸化因其低丰度,弱离子化效率以及存在非磷酸化肽的干扰,在质谱分析时存在巨大的挑战,在质谱鉴定前对磷酸化蛋白/肽进行预富集尤其必要。目前,可以开发出来许多富集磷酸化肽的策略,但是大部分策略一般倾向于优先检测出单磷酸化肽段,往往会忽略掉多磷酸化肽包含的有价值的关键信息。在磷酸化过程中,酪氨酸磷酸化虽然占比最低,但由于其在整个磷酸化过程的上游,对细胞信号的转导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癌症的发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调节功能,并且目前常用的磷酸化多肽富集方法无法区分不同的磷酸化形态,对酪氨酸磷酸化的富集主要还是依靠抗体的策略。因此,开发出对酸磷酸化肽的选择性富集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模拟酶与抗体的仿生技术,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材料能够特异性识别目标分子,但是一般情况下存在传质慢,模板泄露以及结合能力差等问题。介孔材料因其具有有序的介孔、高比表面积、较强的热稳定性等,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将分子印迹技术与介孔材料相结合,制备出分子印迹介孔材料,用于磷酸化肽的选择性识别与富集,具体包括以下三个内容:1、首先我们利用溶胶-凝胶的方法,以磷酸根为模板,APTES为功能单体,原硅酸四乙酯(TEOS)为交联剂制备了分子印迹介孔材料(MIM),并利用MALDI-TOF MS成功的鉴定了磷酸化肽。制备的分子印迹介孔材料具有特定的空腔,能够使磷酸化肽的磷酸根与空腔上的功能单体通过氢键进行结合,增加了选择性富集磷酸化肽的能力。该方法已经成功的用于β-酪蛋白酶解液以及复杂生物样品β-酪蛋白酶解液和BSA的混合物(质量比1:100)中磷酸化肽的选择性富集。2、在制备分子印迹介孔材料的基础上,我们选用果糖-1,6-二磷酸(FDP)为模板制备用于富集多磷酸化肽的分子印迹介孔材料(multi-MIM)。FDP包含两个磷酸根,在制备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多的与磷酸根相结合的位点,以便于与多磷酸化肽的多个磷酸根进行结合。我们通过优化洗涤条件,已经将该材料应用于β-酪蛋白酶解液中多磷酸化肽的选择性识别,发现其对磷酸化多肽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证明了该方法可以很好用于富集磷酸化多肽。3、最后,我们利用表位印迹的策略,以UPTES为功能单体,苯基膦酸(PPA)为模板,制备出了分子印迹介孔材料。苯基膦酸是磷酸化酪氨酸的“表位”,实现了与磷酸化酪氨酸的有效结合。UPTES上含有脲基,它能够与磷酸根结合形成环状氢键,从而达到富集磷酸化酪氨酸的目的。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并且对功能单体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同时还对其结合能力以及富集磷酸化酪氨酸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能够特异性的从标准肽段pSer:pTyr=1:1混合物和蛋白酶解液pTyr:β-casein=1:100中富集磷酸化酪氨酸。总之,本论文围绕磷酸化肽的富集问题,将分子印迹技术与介孔材料相结合,制备出了用于磷酸化肽选择性富集的分子印迹介孔材料,为磷酸化肽的选择性富集和鉴定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李南[10](2019)在《自组装肽功能化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分离富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蛋白质非特异吸附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然现象,常发生于各种生化工程材料及纳米材料表界面,近年来在免疫传感、电泳分离、样品富集分析、医用组织材料和防污工程材料等研究领域倍受关注。特别是当进行复杂生物样品(如血液、组织液、细胞外液等体液)分析时,人们对蛋白质非特异吸附的考察与探究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原因在于蛋白质分子在界面的非特异作用可能会导致装置功能失效、分析物大量损失、检测信号不准确等。尽管人们对于蛋白质在界面非特异吸附方面的研究较为广泛,但多数研究对于蛋白质在基质表面吸附的认识依然只停留在定性研究或宏观现象的探究方面,然而在分子水平上对于蛋白质在材料表界面吸附机理的理解仍然存在诸多争议。但是对于蛋白质分子在界面的吸附机理的考察不仅能促进人们对吸附机理的理解,也能为解决材料界面非特异吸附奠定基础,并且在寻找和开发各种生物防污材料方面,以及促进不同基质领域的相互合作方面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鉴于此,本论文在分子水平上,以生化材料(包括微流控芯片材料、生物常用材料、磁性微纳米材料)作为基质表界面,对于多肽和蛋白质在基质表界面的自发吸附即自组装吸附进行了系统地探究,并结合基质材料本身在分离和富集研究领域的优势,初步建立了一种基于富含碱性氨基酸的自组装肽功能化各种生化材质用于复杂生物样品分离和富集分析的方法。全文主要包括以下章节内容:第1章绪论首先概述了多肽自组装的应用,其次介绍了研究中使用到的微流控芯片材料和磁性微纳米粒子及其功能化与应用研究,最后阐明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目的。第2章蛋白质/多肽在固体表面吸附机制研究我们之前的研究结果已经初步证明了离子互补型肽 EAR16-Ⅱ[(Ala-Glu-Ala-Glu-Ala-Arg-Ala-Arg)2]在亲疏水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表面均能形成完整的以β-折叠为主的两亲性自组装涂层,该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抗蛋白质吸附性能。并得出初步结论,即多肽序列中的碱性氨基酸侧链ε-氨基(ε-NH2)与基质表面负电荷之间的离子型氢键对于多肽在亲疏水PDMS表面的强吸附起到关键的作用。那么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本实验中我们设计合成了离子互补型肽 EAK16-Ⅱ[(Ala-Glu-Ala-Glu-Ala-Lys-Ala-Lys)2]及其季铵化衍生物QEAK16-Ⅱ[(Ala-Glu-Ala-Glu-Ala-LysMe3-Ala-LysMe3)2],在生理 pH 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其在微流控常用基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的自组装行为。结合原子力显微镜(AFM),水接触角(WC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等表征技术、抗蛋白吸附实验以及血液相容性实验等进行验证。第3章基于自组装肽的微芯片和生物材料表面普适功能化研究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分子水平上多肽和蛋白质在界面的自发吸附机理,为各种基体表面提供一种简单普适低成本并且绿色环保的功能化方法,本章中我们设计了三条序列中疏水氨基酸(丙氨酸,A)和亲水氨基酸(赖氨酸,K)交替排列的小分子肽,即(Ala-Lys-Ala-Lys,AK-Ⅳ),(Ala-Lys-Ala-Lys-Ala-Lys,AK-Ⅵ),和(Ala-Lys-Ala-Lys-Ala-Lys-Ala-Lys,AK-Ⅷ),以微流控常用材料PDMS和生化常用材料聚苯乙烯(PS)为基质模型,在生理pH条件下,利用小分子肽对PDMS和PS表面进行自组装吸附。考察了基体表面小分子肽的抗蛋白非特异吸附性能和生物兼容性。此外,我们还比较了 BSA和AK-Ⅷ作为封闭试剂,在癌胚抗原(CE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中对抗原和检测抗体的非特异性吸附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AK-Ⅷ表现出比BSA更好的封闭效果,不仅减少了抗原和检测抗体的非特异性吸附,而且在CEA测定中提供更低的背景噪声、更低的检测限和更宽的线性范围。该研究为解决基于PDMS的工程材料和PS的生物材料的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问题奠定了基础,为开发各种防污材料提供了一种新颖且普适的方法。第4章基于自组装肽的C18功能化磁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在多肽分离富集中的应用人血清中多肽有和疾病相关的标志物,因此对于血清中多肽的分离富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我们设计合成了氮端含有C18烷烃链的自组装肽(C18-VKVKVK,C18VK-Ⅵ),探究了其在磁性氧化石墨烯(Fe3O4@GO)表面的自组装行为,并利用C18链与多肽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肌红蛋白酶解液和人血清中的痕量多肽进行高效的分离富集。第5章基于自组装肽功能化磁性碳基材料固定Fe3+及在磷酸化肽分离富集中的应用基于已报道的工作,本章我们利用一步自组装法将亲疏水性残基交替排列的自组装肽(EPAKAKAK,EPAK-Ⅵ)修饰在不同形貌磁性碳材料表面,用于固定Fe3+并选择性富集磷酸化肽。鉴于前面工作对蛋白质吸附机理的证明,设计该序列的意图为:期望以AK-Ⅵ肽链分子作为锚,利用K的侧链ε-NH2基团与磁性碳基材料表面负电荷形成稳定的离子型氢键,因而在表面形成稳定的吸附涂层,为了实现Fe3+固定,我们在AK-Ⅵ链氮端设计了酸性氨基酸谷氨酸(E)和疏水氨基酸脯氨酸(P),其中P的作用是控制多肽氮端空间构型,使得谷氨酸在转角处呈现立体结构,并作为Fe3+的连接臂,通过简单的自组装功能化法,将EPAK-Ⅵ自组装于Fe3O4@GO和Fe3O4@C材料表面,一方面提高材料对Fe3+的亲和性,另一方面利用自组装肽的抗非特异吸附性能,选择性地富集磷酸化肽段。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高效高选择性富集标准蛋白质和实际样品中的磷酸化肽段。第6章基于自组装肽的巯基功能化磁性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Cu(Ⅱ)分离富集中的应用多肽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多功能基团(如氨基,硫醇,羟基和羧基)的一类生物分子,已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药物载体、催化剂以及吸附剂等各种材料的功能性涂层。基于上述工作对多肽在表面自发吸附机理的验证,本实验中我们设计了富含-SH肽Cys-Lys-Cys-Lys-Cys-Lys(CK-Ⅵ),并通过自组装法将其修饰到Fe3O4@C纳米粒子表面,如果上述结论成立,那么该肽链分子CK-Ⅵ中ε-NH2基团与Fe3O4@C纳米粒子表面的负电荷之间将会形成稳定的离子型氢键,而-SH裸露于磁性纳米粒子表面,这样便为Cu(Ⅱ)离子的高效螯合提供有利的作用位点。实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测量吸附前后溶液中剩余Cu(Ⅱ)离子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对各种实验条件如溶液pH,吸附和洗脱时间,洗脱溶剂和吸附容量等进行优化,并用于实际样品自来水和湖水中的Cu(Ⅱ)离子的富集。第7章结论总结全文,提出问题。

二、萃取技术在生物样品中毒物的提取与富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萃取技术在生物样品中毒物的提取与富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纸喷雾质谱技术在法医毒物学领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纸喷雾质谱技术
    1.1 基本原理
    1.2 应用要点
        1.2.1 纸基质
        1.2.2 溶剂体系
        1.2.3 电压
        1.2.4 基质效应
        1.2.5 PS-MS串联样品前处理组件
    1.3 PS-MS定量方法
2 纸喷雾质谱在法医毒物学中的应用
    2.1 血液
    2.2 尿液
    2.3 口腔液体
    2.4 指纹
    2.5 体外样品
3 总结与展望

(2)反胶束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在罗替戈汀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反胶束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法结合HPLC测定罗替戈汀透皮贴剂含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仪器
        1.2 反胶束HF-LPME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萃取条件优化
        2.2 方法学考察
        2.3 实际样品测定
    3 讨论
        3.1 萃取剂种类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2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3 样品相pH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4 盐浓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5 萃取时间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6 搅拌速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4 结论
第二部分 反相脂质胶束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测定大鼠血浆中的罗替戈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仪器
        1.2 反相脂质胶束HF-LPME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萃取条件优化
        2.2 方法学考察
        2.3 药动学研究
    3 讨论
        3.1 反相脂质胶束种类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2 DPPC浓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3 萃取剂形成的表征及理论研究
        3.4 样品相pH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5 盐浓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6 萃取时间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7 搅拌速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8 血浆稀释倍数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3.9 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4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方法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配位亲和固相萃取吸附剂的制备及对生物活性成分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样品前处理简介
        1.1.1 样品前处理的目的和意义
        1.1.2 样品前处理的要求
        1.1.3 常见样品前处理方法
    1.2 固相萃取技术简介
        1.2.1 固相萃取技术概述
        1.2.2 固相萃取原理及过程
        1.2.3 固相萃取吸附剂的作用机理
        1.2.4 固相萃取吸附剂的种类及应用
    1.3 生物活性成分
        1.3.1 生物活性成分简介
        1.3.2 生物活性成分分类
        1.3.3 生物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L-赖氨酸亲和中空固相萃取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样品中胆红素的分离富集应用
    2.1 前言
    2.2 材料与实验
        2.2.1 试剂及仪器
        2.2.2 色谱分离条件
        2.2.3 材料的合成
        2.2.4 吸附试验
        2.2.5 标准样品制备
        2.2.6 从动物肝脏样本中富集胆红素
    2.3 结果与讨论
        2.3.1 h-PDA@L-lys吸附剂的表征
        2.3.2 吸附过程优化
        2.3.3 吸附动力学和静态吸附过程
        2.3.4 选择吸附实验和竞争吸附实验
        2.3.5 可重复利用性实验
    2.4 方法学评价
    2.5 实际样品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没食子酸亲和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中药材中木犀草素的分离富集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色谱分析方法
        3.2.3 没食子酸亲和印迹吸附剂的制备
        3.2.4 印迹条件与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3.2.5 平衡与吸附动力学实验
        3.2.6 选择性吸附实验和竞争吸附试验
        3.2.7 实际样品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G-MIP吸附剂的表征
        3.3.2 印迹条件的优化
        3.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3.3.4 吸附平衡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
        3.3.5 选择性吸附试验和竞争吸附试验
        3.3.6 吸附剂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
    3.4 方法评价
    3.5 实际样品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硼酸-金属双亲和分子印迹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样品中卵清蛋白的分离富集应用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硼酸-金属双亲和分子印迹吸附剂的制备
        4.2.3 印迹条件与固相萃取条件的优化
        4.2.4 平衡与吸附动力学实验
        4.2.5 选择性吸附实验
        4.2.6 实际样品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D-MIPs吸附剂的表征
        4.3.2 印迹条件的优化
        4.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4.3.4 吸附平衡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
        4.3.5 选择性吸附试验
        4.3.6 吸附剂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
    4.4 方法评价
    4.5 蛋白活性分析
    4.6 实际样品分析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新型固相萃取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镇静催眠药物前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聚苯乙烯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对氯硝西泮吸附性能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固相萃取-HPLC-UV法同时检测尿液样本中8种镇静催眠药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固相萃取结合液质联用技术同时检测人尿液和血浆中的12 种镇静催眠药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基于磁性树枝状结构纳米材料的固相萃取法结合液质联用技术用于人尿中4 种催眠药的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生物样本中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新型磁性亲和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蛋白质/多肽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绪论
    1.1 生物质谱技术
        1.1.1 生物质谱仪的组成
        1.1.2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1.2 蛋白质组学概述
        1.2.1 蛋白质组学的分析策略
        1.2.2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相关技术
        1.2.3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组学
    1.3 多肽组学研究概述
        1.3.1 多肽组学的研究路线
        1.3.2 多肽的提取方式
    1.4 磁性纳米材料用于蛋白质/多肽的分离富集
        1.4.1 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
        1.4.2 磁性纳米材料的修饰
        1.4.3 磁性纳米材料用于低丰度蛋白/肽段的分离富集
        1.4.4 磁性纳米材料用于磷酸化蛋白/肽段的分离富集
    1.5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和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以钴/镍双金属有机框架为前驱体合成磁性纳米孔碳基材料用于低丰度肽的分离富集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Co/Ni-ZIF前驱体和Co/Ni-MCN材料的制备
        2.2.3 样品的制备
        2.2.4 低丰度肽的分离富集
        2.2.5 MALDI-TOF MS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o/Ni-ZIF前驱体合成条件优化
        2.3.2 Co/Ni-ZIF前驱体及Co/Ni-MCN材料的表征
        2.3.3 低丰度肽的分离富集效果
        2.3.4 实际样品中低丰度肽的分离富集
        2.3.5 与已报道用于低丰度肽分离富集的同类材料的比较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溶剂热法合成铪/钛双金属有机骨架的胍基功能化磁性材料用于磷酸化肽的分离富集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Fe_3O_4@Hf/Ti-MOF-Gua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3.2.3 样品的制备
        3.2.4 磷酸化肽的分离富集
        3.2.5 MALDI-TOF MS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Fe_3O_4@Hf/Ti-MOF-Gua纳米复合物的表征
        3.3.2 磷酸化肽的分离富集效果
        3.3.3 实际样品中磷酸化肽的分离富集
        3.3.4 与已报道用于磷酸化肽分离富集的MOF基材料的比较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溶剂热法合成磁性镍基氧化铁纳米复合物用于大气细颗粒物刺激肝细胞中单/全磷酸化肽的分离富集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两种MNFOs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4.2.3 样品的制备
        4.2.4 全/单磷酸化肽的分离富集
        4.2.5 MALDI-TOF MS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两种MNFOs纳米复合物的表征
        4.3.2 MNFOs的合成机理解释
        4.3.3 两种MNFOs对单/全磷酸化肽的选择性富集效果
        4.3.4 实际样品中单/全磷酸化肽的分离富集
        4.3.5 HL7702 细胞暴露PM_(2.1)磷酸化蛋白差异表达的分析
        4.3.6 与已报道同类材料的比较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有机分子辅助合成Fe_3O_4纳米粒子的磁性氧化石墨烯用于低丰度肽和磷酸化肽的同时富集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Fe_3O_4纳米粒子和Fe_3O_4/GO纳米复合物的制备
        5.2.3 样品的制备
        5.2.4 低丰度肽的分离富集
        5.2.5 磷酸化肽的分离富集
        5.2.6 低丰度肽/磷酸化肽的顺序分离富集
        5.2.7 MALDI-TOF MS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Fe_3O_4/GO的表征
        5.3.2 2-甲基咪唑辅助合成Fe_3O_4纳米粒子的机理解释
        5.3.3 实际样品中低丰度肽的分离富集
        5.3.4 实际样品中磷酸化肽的分离富集
        5.3.5 人血清中低丰度肽/磷酸化肽的顺序富集
        5.3.6 与已报道双功能亲和材料的比较
    5.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致谢

(6)微孔有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N-糖肽富集和铜离子吸附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微孔有机聚合物(MOPs)
        1.1.1 微孔有机聚合物的分类
        1.1.2 微孔有机聚合物的制备
        1.1.3 微孔有机聚合物的应用
    1.2 糖基化蛋白质组学富集方法和策略
        1.2.1 凝集素亲和色谱法
        1.2.2 硼酸亲和色谱法
        1.2.3 酰肼化学法
        1.2.4 亲水相互作用色谱法
    1.3 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方法和策略
        1.3.1 吸附法
        1.3.2 化学沉淀法
        1.3.3 离子交换法
        1.3.4 膜过滤法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微孔有机聚合物功能化的大孔亲水性树脂的制备及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材料
        2.2.2 采用种子溶胀法制备大孔吸附树脂(MAR)
        2.2.3 采用席夫碱缩合反应制备MOPs
        2.2.4 采用“一锅法”合成MAR@MOP
        2.2.5 材料的表征
        2.2.6 蛋白质的酶解
        2.2.7 糖肽的选择性富集
        2.2.8 质谱分析和数据检索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微孔有机聚合物修饰的大孔吸附树脂(MAR@MOP)的制备
        2.3.2 优化富集条件
        2.3.3 材料在N-糖肽富集中的应用
    2.4 结论
第三章 亲水性微孔有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糖肽富集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材料
        3.2.2 氨醛缩合反应制备微孔有机聚合物
        3.2.3 材料表征
        3.2.4 蛋白质的酶解
        3.2.5 糖肽的选择性富集
        3.2.6 质谱分析和数据检索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亲水性微孔有机聚合物的制备
        3.3.2 优化富集条件
        3.3.3 材料在N-糖肽富集中的应用
    3.4 结论
第四章 以烷基胺为构筑基元的腙键连接共价有机骨架的制备及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材料
        4.2.2 合成三醛基间苯三酚单体
        4.2.3 两种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
        4.2.4 COF材料的表征
        4.2.5 COF材料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试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COF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4.3.2 金属离子吸附实验
        4.3.3 吸附机理的研究
    4.4 结论
第五章 腙键连接的中空结构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材料
        5.2.2 COF材料Tp FH和 TFBFH合成
        5.2.3 COF材料Tp Azine和 TFBAzine合成
        5.2.4 四种模板化合物的合成
        5.2.5 COF材料的表征
        5.2.6 COF材料的批量吸附试验
        5.2.7 气体吸附实验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5.3.2 空心管形成的机理研究
        5.3.3 金属离子的吸附
    5.4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7)QuEChERS-HPLC-MS/MS法对生物样品植物毒素的分析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植物毒素概述
    1.2 常见生物样品
    1.3 生物样品中植物毒素的常见前处理方法
        1.3.1 液液萃取法
        1.3.2 沉淀蛋白法
        1.3.3 固相萃取法
    1.4 生物样品中植物毒素的分析检测方法
        1.4.1 气相色谱质谱法
        1.4.2 高效液相色谱法
        1.4.3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1.5 QuEChERS样品前处理方法
2 24 种植物毒素 HPLC-MS/MS 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实验方法
        2.1.1 仪器、试剂与生物样品
        2.1.1.1 实验仪器
        2.1.1.2 试剂
        2.1.1.3 生物样品
        2.1.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1.2.1 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2.1.2.2 混合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2.2 LC-MS/MS分析方法
        2.2.1 质谱条件优化
        2.2.2 色谱条件选择与优化
3 生物样品中24种植植物毒素的QuEChERS样品前处理方法
    3.1 实验方法
        3.1.1 仪器、试剂与生物样品
        3.1.2 生物样品的制备
        3.1.2.1 血液的制备
        3.1.2.2 肝脏的制备
        3.1.2.3 尿液的制备
        3.1.3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3.1.3.1 血液的处理方法
        3.1.3.2 肝脏的处理方法
        3.1.3.3 尿液的处理方法
        3.1.4 基质效应测定方法
        3.1.5 回收率测定方法
        3.1.5.1 提取回收率
        3.1.5.2 加标回收率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提取剂的选择
        3.2.1.1 血液提取剂的选择
        3.2.1.2 肝脏提取剂的选择
        3.2.1.3 尿液提取剂的选择
        3.2.2 盐析剂的选择
        3.2.2.1 血液盐析剂的选择
        3.2.2.2 肝脏盐析剂的选择
        3.2.2.3 尿液盐析剂的选择
        3.2.3 吸附剂的选择
        3.2.3.1 血液吸附剂的选择
        3.2.3.2 肝脏吸附剂的选择
        3.2.3.3 尿液吸附剂的选择
    3.3 小结
4 生物样品中24种植植物毒素的QuEChERS-HPLC-MS/MS方法确认
    4.1 血液样品中24种植植物毒素的QuEChERS-HPLC-MS/MS方法确认
        4.1.1 线性关系与方法检测限、定量限
        4.1.2 基质效应
        4.1.3 方法精密度
        4.1.4 加标回收率
        4.1.5 专属性实验
    4.2 肝脏样品中24种植植物毒素的QuEChERS-HPLC-MS/MS方法确认
        4.2.1 线性关系与方法检测限
        4.2.2 基质效应
        4.2.3 方法精密度
        4.2.4 加标回收率
        4.2.5 专属性实验
    4.3 尿液样品中24种植植物毒素的QuEChERS-HPLC-MS/MS方法确认
        4.3.1 线性关系与方法检测限
        4.3.2 基质效应
        4.3.3 方法精密度
        4.3.4 加标回收率
        4.3.5 专属性实验
    4.4 案例应用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在学研究成果
    一、 在学期间所获的奖励
    二、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8)生物检材中汞、铅、铬形态化合物的HPLC-ICP-MS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血液、尿液中汞形态化合物的HPLC-ICP-MS分析
    1 前言
    2 实验方法
        2.1 试剂
        2.2 仪器及工作条件
        2.3 溶液配制
        2.4 前处理方法
        2.5 方法学验证
    3 结果与讨论
        3.1 方法学验证
        3.2 讨论
    4 结论
第2章 血液、尿液中铅形态化合物的HPLC-ICP-MS分析
    1 前言
    2 实验方法
        2.1 试剂
        2.2 仪器及工作条件
        2.3 溶液配制
        2.4 前处理方法
        2.5 方法学验证
    3 结果与讨论
        3.1 方法学验证
        3.2 讨论
        3.3 案例应用
    4 结论
第3章 尿液中铬形态化合物的HPLC-ICP-MS分析
    1 前言
    2 实验方法
        2.1 试剂
        2.2 仪器及工作条件
        2.3 溶液配制
        2.4 前处理方法
        2.5 方法学验证
    3 结果与讨论
        3.1 方法学验证
        3.2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成果
致谢

(9)分子印迹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蛋白质磷酸化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分子印迹技术
    1.2 介孔材料
        1.2.1 介孔材料概述
        1.2.2 介孔材料合成方法
        1.2.3 介孔材料分类
    1.3 分子印迹介孔材料的应用
        1.3.1 生物医药
        1.3.2 蛋白质组学
        1.3.3 食品
        1.3.4 环境
        1.3.5 催化
        1.3.6 传感
    1.4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1.4.1 蛋白质磷酸化
        1.4.2 磷酸化肽的富集策略
        1.4.3 磷酸化肽的MALDI-TOF MS分析
    1.5 论文工作思路
第2章 磷酸根印迹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磷酸化多肽富集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和设备
        2.2.2 药品和试剂
        2.2.3 实验过程
    2.3 结果和讨论
        2.3.1 实验原理和设计
        2.3.2 β-酪蛋白酶解液中磷酸化肽的富集
        2.3.3 复杂混合物中磷酸化肽的选择性识别
        2.3.4 β-酪蛋白酶解液中多磷酸化肽的选择性识别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表位印迹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和设备
        3.2.2 药品和试剂
        3.2.3 实验过程
    3.3 结果和讨论
        3.3.1 实验原理和设计
        3.3.2 功能单体的优化
        3.3.3 材料表征
        3.3.4 苯基膦酸的选择性识别
        3.3.5 磷酸化丝氨酸和酪氨酸的选择性识别
        3.3.6 复杂混合物中磷酸化酪氨酸多肽的富集
        3.3.7 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自组装肽功能化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分离富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中英文名词及英文缩写
第1章 绪论
    1.1 多肽自组装
        1.1.1 多肽自组装概述
        1.1.2 多肽自组装应用前景
    1.2 微流控芯片
        1.2.1 微流控芯片概述
        1.2.2 制作材料
        1.2.3 微流控芯片修饰方法
    1.3 磁固相萃取
        1.3.1 磁固相萃取概述
        1.3.2 磁固相萃取材料
        1.3.3 磁固相萃取应用前景
    1.4 本论文研宄内容及目的
第2章 蛋白质/多肽在固体表面吸附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样品溶液配制
        2.2.3 PMMA表面样品制备
        2.2.4 EAK16-Ⅱ和QEAK16-Ⅱ修饰PMMA表面表征方法
        2.2.5 PMMA芯片电泳分离及抗蛋白吸附表征
    2.3 结果和讨论
        2.3.1 PMMA表面多肽自组装涂层表征
        2.3.2 PMMA通道非特异性蛋白质吸附和血液相容性
        2.3.3 氨基酸电泳分离实验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自组装肽的微芯片和生物材料表面普适功能化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溶液配制
        3.2.3 PDMS微芯片的制作
        3.2.4 PDMS和PS表面样品的制备
        3.2.5 PDMS和PS样品表面的表征
        3.2.6 PDMS和PS表面抗蛋白吸附表征
        3.2.7 ELISA中BSA和AK-Ⅷ封闭效果的比较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DMS和PS样品表面表征
        3.3.2 PDMS和PS表面抗蛋白吸附及生物相容性表征
        3.3.3 ELISA中BSA和AK-Ⅷ封闭效果比较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自组装肽的C_(18)功能化磁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在多肽分离富集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氧化石墨烯(GO)的合成
        4.2.3 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
        4.2.4 Fe_3O_4@GO复合材料的合成
        4.2.5 Fe_3O_4@GO-C_(18)VK-Ⅵ的制备
        4.2.6 材料表征
        4.2.7 材料富集酶解产物中的肽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材料表征分析
        4.3.2 材料富集肌红蛋白酶解产物中多肽的可行性分析
        4.3.3 Fe_3O_4@GO-C_(18)VK-Ⅵ富集肌红蛋白酶解产物中多肽的条件考察
        4.3.4 Fe_3O_4@GO-C_(18)VK-Ⅵ富集人血清酶解产物中的多肽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自组装肽功能化磁性碳基材料固定Fe3+及在磷酸化肽分离富集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合成不同粒径Fe_3O_4纳米粒子
        5.2.3 Fe_3O_4@GO和Fe_3O_4@C磁性材料的制备
        5.2.4 多肽EPAK-Ⅵ自组装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
        5.2.5 Fe~(3+)固定的自组装肽EPAK-Ⅵ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
        5.2.6 磁性复合材料富集磷酸化肽段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磁性复合材料的表征
        5.3.2 材料富集磷酸化肽的可行性分析
        5.3.3 材料富集磷酸化肽的条件考察
        5.3.4 材料富集磷酸化肽的选择性探究
        5.3.5 材料的循环利用
        5.3.6 材料富集人血清中的磷酸化肽
    5.4 小结
第6章 基于自组装肽的巯基功能化磁性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Cu(Ⅱ)分离富集中的应用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试剂与仪器
        6.2.2 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
        6.2.3 Fe_3O_4@C纳米粒子的制备
        6.2.4 Fe_3O_4@C-SH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
        6.2.5 吸附实验研究
        6.2.6 误差分析
        6.2.7 解吸与重复实验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磁性纳米粒子的表征
        6.3.2 材料吸附Cu(Ⅱ)离子可行性分析
        6.3.3 材料吸附Cu(Ⅱ)条件考察
        6.3.4 吸附等温线模型分析
        6.3.5 吸附动力学模型分析
        6.3.6 温度影响以及吸附热力学模型分析
        6.3.7 吸附剂解吸实验
        6.3.8 竞争离子吸附实验
        6.3.9 吸附剂循环利用
        6.3.10 实际样品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四、萃取技术在生物样品中毒物的提取与富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纸喷雾质谱技术在法医毒物学领域的应用[J]. 蒋诗佳,严慧,沈敏. 中国司法鉴定, 2021(05)
  • [2]反胶束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在罗替戈汀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白杰.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配位亲和固相萃取吸附剂的制备及对生物活性成分的分析[D]. 佟育奎.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4]新型固相萃取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镇静催眠药物前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安静.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新型磁性亲和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蛋白质/多肽分离分析中的应用[D]. 李嘉元. 南京大学, 2020(12)
  • [6]微孔有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N-糖肽富集和铜离子吸附中的应用[D]. 李亚. 西北大学, 2020(01)
  • [7]QuEChERS-HPLC-MS/MS法对生物样品植物毒素的分析检测[D]. 钟世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
  • [8]生物检材中汞、铅、铬形态化合物的HPLC-ICP-MS分析[D]. 吴书凡.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9]分子印迹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蛋白质磷酸化分析中的应用[D]. 张贵元. 吉林大学, 2020(08)
  • [10]自组装肽功能化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分离富集中的应用[D]. 李南. 陕西师范大学, 2019

标签:;  ;  ;  ;  

提取技术在生物样品中有毒物质提取富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