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洛维茨莫斯科音乐会

霍洛维茨莫斯科音乐会

一、霍罗维兹莫斯科演奏会(论文文献综述)

李晨[1](2019)在《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作为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交汇时期俄罗斯乐派成就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之一,以其浓厚的民族风格、忧郁的悲剧色彩、宽广真挚的旋律和卓越精湛的演奏技巧成为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领军人物,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钢琴风格。拉赫玛尼诺夫作品涉猎广泛,其中,在1900、1901年写下了《第二钢琴协奏曲》,成为最受人们喜爱的作品之一,并且在他的全部创作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历经了多年忧郁症困扰后精神崛起的第一部作品,成为作曲家精神世界的重要转折点。整部作品以“雄浑”的气势与高难度的演奏着称,体现了拉赫玛尼诺夫伟大的艺术构想和个人情感的积淀,成为很多乐团与大师音乐会上演出频率最多、最受欢迎的协奏曲之一。笔者在学习这部作品的过程中,为能够清晰把握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风格特点并从中获得演奏指导,聆听了大量的演奏版本,同时也发现比较分析它们之间异同的文献几乎为零,因此决定结合自身经验,把聆听的感性体验升华为理性思考,写成文章,提供指导于实践。笔者比较了阿什肯纳齐、里赫特、郎朗和贾尼斯四位钢琴家的演奏版本,以期发现规律,找出他们演奏中的异同,能有效帮助演奏者在演奏、鉴赏以及音乐学习方面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一是绪论,包括选题的背景、研究现状及理论与实践意义。二是概述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即对拉赫玛尼诺夫、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该作品所用的音响版本进行简单说明。三是分别从力度、速度及演奏风格三方面对比分析四位钢琴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四是对比分析之后应用于实践指导,把分析以上提到的演奏家之间的异同点,采用“以点概面”的方法,为实际演奏和教学活动提供参考。笔者希望以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和探讨这首作品,全面透彻的了解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音乐,为广大音乐学习者在演奏、教学以及版本鉴赏方面予以些许参考。

蔡婷婷[2](2014)在《约瑟夫·列文的钢琴演奏及教学理念》文中研究表明约瑟夫·列文(Josef Lhevinne1874-1944),二十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着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作为传统俄国钢琴学派的重要代表人之一,列文不仅是一位技巧精湛的钢琴巨匠,同样是历史上重要的钢琴教师之一。他在继承俄国钢琴学派演奏及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套独特的钢琴教学原则,为其任教的莫斯科及茱莉亚音乐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对俄国钢琴音乐教育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在创作的钢琴教学论着《Basic Principles in Pianoforte Playing》一书中,对钢琴弹奏技巧中美音,强音及纤巧弹奏等教学原则和方法给出了详尽的解析,对当今钢琴演奏及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文共分三个部分,首先介绍列文的艺术生涯,第二部分研究他的演奏及教学理念,主要从初级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演奏的良好基础,触键的艺术以及学习方法四方面着重分析。最后一部分探究列文教学理念对当今中国钢琴教育的重要影响。笔者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让人们对列文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评价,同时深刻的认识到他为钢琴演奏及教育事业带来的巨大贡献及重要现实意义。

徐璐[3](2010)在《关于涅高兹钢琴教学法中音色处理的研究》文中提出钢琴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更是一门声音的艺术。音色是传递钢琴家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音色的优劣直接反映演奏者对作品风格的把握。俄罗斯钢琴演奏家、教育家涅高兹说:“我毫不夸张,在我授课时,四分之三的劳动花在音色的探索上。”这是他在钢琴演奏和钢琴教学中取得巨大成就最关键的源泉之一。本文着重对涅高兹钢琴教学法中音色处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入手,影响音色的外因包括文化素养和艺术趣味,根据这两点深入的分析了涅高兹文化素养和艺术趣味的形成过程,阐述了涅高兹如何建立和改进学生的艺术趣味和音色审美观。决定音色的内因包括触键和踏板,深层剖析了涅高兹触键方法和独特的踏板运用,并将这些方法建立在涅高兹对各个时期作品音色的处理和教学的实例分析上,进一步从歌唱般乐句的处理、珍珠般的触键、多层次音色、艺术形象等角度探讨了涅高兹对音色的处理。

杨健[4](2007)在《20世纪西方器乐演奏风格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基于计算机可视化音响参数分析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的器乐演奏风格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早期历史录音给当代听众的第一印象往往不太理想:总体速度偏快,节奏比较松散自由,弦乐滑音偏多,合奏的整齐度、音准等技术的精确度均大大低于今天的普遍标准等。另一方面,相对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们所惯常的那种精确、整齐、平滑、冷静而节制的当代演奏,早期录音常常能以一种更加纯真的态度体现出无拘无束的艺术想象力、丰富而明确的意义、令人感动的个性化因素等。本文主要通过对20世纪早期录音与现代录音之间的分析对比,并结合相关文献中的记载,从科学和传统两方面来阐明这种风格转变的核心特征构成及其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音乐表演的本真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做出推断。对演奏风格转变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了与时间相关的速度、节奏等具有普遍性的结构特征上,为此采用了能够较好凸现有机连贯性的高斯窗算法平滑后的速度曲线、力度曲线、演奏蠕虫和IOI偏离度曲线等计算机辅助的可视化方法。结果表明20世纪末的演奏在避免速度与力度的自然关联性的同时,很多具有结构意义的速度弹性被逐渐节制,微观速度和节奏也越来越规整、平滑而精确,并越来越讲究整体协调性和统一性等。由于音乐表演的表现力因素必然要求演奏相对于乐谱有一定偏离,因此这种精确化、规整化的趋势从科学角度来看实际上是逐渐限制了艺术创造的基本空间;而从传统角度来看,诸如速度弹性、“旋律自由而伴奏保持严格速度”的声部错位、时值缓急重音、过符点、欠符点、不平均音符、和弦的琶音处理等演奏惯例大都具有久远的历史,时常是创作阶段完整艺术构思的一部分。因此,当代演奏在拘泥于谱面精确性的同时实际上很可能远离了作品的本真性和作曲家的本意。对录音技术发展脉络的梳理,表明录音和传播技术是促使这种风格转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直接导致了音乐表演中自发性和即兴性的消失,对细节和技术完美度的关注超过了整体艺术性并逐渐造成了一种均质化、标准化和全球化的中庸雷同倾向。此外,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和过多的音乐比赛等因素也加速了这一个性消失的进程。本研究所采用的科学手段与传统文献相对照的综合视角,直观的展现了虽均有所感但通过人类知觉和文字描述又无法明确捕捉的演奏风格特征演变的动态过程,并澄清了一些历史上长期模棱两可的演奏实践基本概念上的误区。除了起到提升音乐学科完备性和科学性等理论目的以外,也希望能给21世纪信息时代的演奏者如何做出符合音乐表演艺术固有价值的构思取舍提供参考。

范玉芳[5](2005)在《舒伯特钢琴即兴曲的演奏与分析》文中提出舒伯特的钢琴小品被称之为“浪漫主义气息的开始”,他的钢琴作品是钢琴专业学习的重要文献之一。本文以他的代表作《即兴曲》中的3首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作曲家的创作动机、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奏技法等角度较为全面地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学习,以求得更好的演绎作品。 本文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舒伯特的生平;第二部分,作品创作风格及特征;第三部分论述了《即兴曲》的创作背景及重要地位;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从学习演奏的角度,对3首即兴曲的钢琴演奏进行诠释,并提出个人的感受和见解,以使演奏者准确地找到诠释作品的方法。第五部分,分析、比较三位二十世纪钢琴家对上述作品的不同演绎;第六部分为结语,通过演奏体会和分析比较二十世纪钢琴家的演奏,总结出本人对欣赏、弹奏舒伯特本作品的一些看法。

秦川[6](2005)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文中指出中国风格钢琴曲是在学习西方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创作到演奏都离不开西方的影响,本文通过《小河淌水》不同版本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比较,发现五度关系及其延伸的五声性特点、同宫系统以及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调式音阶理论是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代表特征。在结合一些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的钢琴作品中,五度关系特征依然具有显着的外部特征和地位,它是区别于西方传统大小调体系的主要特征,为中国风格钢琴作品自身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五度相生律角度解释五度关系特征的形成,为音响的实际处理和音程的功能倾向性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依据,但实践检验的道路还很漫长。演奏的实践正是利用平均律对自然律的替代作用,通过演奏技术的灵活运用为听觉的转化起到指引作用。触键的力与距离的关系构成了演奏技术理论的基础,它们的相互转化为演奏的二度创作开辟了更广阔的音响空间,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特色就是在这一空间下与创作中的五度关系特征结合的产物,它最主要的表现还是与大小调体系对比下的对五度关系的强调和对三度关系的弱化。

鲍衍梓[7](2002)在《霍罗维兹莫斯科演奏会》文中认为 霍罗维兹是晚年再出的风头的大师之一。他比阿图尔·鲁宾斯坦更幸运的是赶上了 摄录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为广大乐迷和钢琴爱好者留下了更好的影音历史资料。 可能不少乐迷朋友已经收藏了霍翁与朱里尼棒下的斯卡拉合作演录莫扎特以及他 在家中表演“最后的浪漫”等DVD,现在这款“莫斯科演奏会”则是更有纪念意

韩斌[8](2000)在《霍罗维茨复出记(上)》文中提出 俄国钢琴家弗拉基米·霍罗维兹(1904-1989)在1964年录制完成了《斯卡拉蒂钢琴曲集》之后开始认真考虑重返舞台,他已经整整十二年没有开过一场正式演奏会了,最近一次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也是在1959年为RCA公司录音,此外他拒绝了一切为公众的表演。事实上霍罗维

辛丰年[9](2000)在《旧地重游到苏联 阿图尔·鲁宾斯坦自传片段(之四)》文中研究指明带着重游旧地的兴趣,鲁宾斯坦踏上了前苏联的巡演之途。他有幸见到了涅高兹、普罗科菲耶夫和吉列尔斯;巡演使他增添了见识、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也产生过兴奋、感慨、愤怒和心酸。

卞萌[10](1998)在《彼得堡与俄罗斯的钢琴艺术》文中研究说明在彼得堡的六年留学生活中,通过专业上的耳闻目睹、查根阅据,使我对俄罗斯的钢琴文化(演奏、教学和创作)有了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对其在不长的时期内迅速发展了民族钢琴文化,并跃进为重要的钢琴艺术大国的成就,深有感触。俄罗斯巨大的民族潜力,和它吸收外来文化的...

二、霍罗维兹莫斯科演奏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霍罗维兹莫斯科演奏会(论文提纲范文)

(1)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背景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版本比较研究的意义
        1.理论上的意义
        2.实践中的意义
第一章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概述
    第一节、拉赫玛尼诺夫简介
        一、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生涯与音乐作品
        二、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特征和艺术风格
        1.创作特征
        2.艺术风格
    第二节、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简介
        一、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二、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音乐分析
        1.曲式图示与简要分析
        2.创作的艺术特点
        三、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版本简介
        1.阿什肯纳齐演奏版本简介
        2.里赫特演奏版本简介
        3.贾尼斯演奏版本简介
        4.郎朗演奏版本简介
第二章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版本比较研究
    第一节、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版本存在的共性之处
        一、关于演奏速度上存在的共性
        二、关于演奏力度上存在的共性
        1.第一章波频图
        2.第二章波频图
        3.第三乐章波频图
        三、关于演奏风格上存在的共性
        1.作品浓厚时代风格的表现
        2.作曲家独特创作风格的体现
        3.作品本身体裁风格的把握
        小结
    第二节、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版本中的个性体现
        一、关于演奏速度处理的个性体现
        1.阿什肯纳齐演奏版本速度特点
        2.里赫特演奏版本速度特点
        3.贾尼斯演奏版本速度特点
        4.郎朗演奏版本速度特点
        二、关于演奏力度表达的个性体现
        1.阿什肯纳齐演奏版本力度特点
        2.里赫特演奏版本力度特点
        3.贾尼斯演奏版本力度特点
        4.郎朗演奏版本力度特点
        三、关于演奏风格把握的个性体现
        1.阿什肯纳齐演奏风格
        2.里赫特演奏风格
        3.贾尼斯演奏风格
        4.郎朗演奏风格
        小结
第三章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版本比较研究的实践应用指导
    第一节、演奏实践上的应用指导
        一、速度处理实践应用及重要性分析
        1.结构性速度布局重要性
        2.速度标记重要性
        二、力度表现实践应用及重要性分析
        1.结构性力度布局重要性
        2.具体力度标记解读重要性
        3.个性化力度水平衡量重要性
        三、作品风格把握实践应用指导
        1.准确掌握时代风格
        2.了解不同作曲家的创作风格
        3.了解不同作品的体裁风格
        4.将个人演奏风格融入到作品之中
    第二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指导
        一、针对学生读谱习惯的培养
        1.理解乐谱版本信息
        2.了解具体曲式结构
        3.认清术语
        4.掌握音乐内涵
        5.把握不同作品风格
        二、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
        三、提高学生演奏版本的鉴赏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约瑟夫·列文的钢琴演奏及教学理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列文的艺术生涯
    第一节 技艺超群的钢琴巨匠
        1 演出经历
        2 珍贵的录音
    第二节 俄国钢琴教育的推动者
第二章 列文钢琴演奏及教学理念的创新
    第一节 初级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节 音乐演奏的良好基础
        1 节奏感
        2 技巧练习
        3 听觉训练
    第三节 触键的艺术
        1 对触键的认识
        2 美音的产生
        3 纤巧的奏法
        4 强力的弹奏
    第四节 学习的方法
        1 练习的时间与方法
        2 背奏的方法
第三章 列文教学理念对中国钢琴教育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3)关于涅高兹钢琴教学法中音色处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关于海因里希·涅高兹
    第一节 涅高兹钢琴演奏生涯
    第二节 涅高兹钢琴教学成果
    第三节 涅高兹的教学理念
第二章 涅高兹如何培养学生的“音色趣味”(即音色审美观)
    第一节 音色与审美的关系
        (一) 音色与文化素养的关系
        (二) 音色与艺术趣味的关系
    第二节 如何建立和改进学生的艺术趣味和音色审美观
第三章 涅高兹关于各个时期音色处理的教学方法
    第一节 涅高兹对巴洛克时期作品音色的处理和教学
    第二节 涅高兹对古典主义时期作品音色的处理和教学
    第三节 涅高兹对浪漫主义时期作品音色的处理和教学
        (一) 对于漫主义时期作品音色的处理和教学
        (二) 涅高兹和肖邦关于音色处理教学的共同之处
    第四节 涅高兹对印象主义时期作品音色的处理和教学
第四章 涅高兹提出的与音色密切联系的若干问题
    第一节 音色与艺术形象的关系
    第二节 音色与技术的关系
        (一) 音色与踏板的关系
        (二) 音色与触键的关系
第五章 涅高兹教学理念对后世钢琴教学的影响
结语
参考资料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4)20世纪西方器乐演奏风格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基于计算机可视化音响参数分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对象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对象和范围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二.音乐表演实验研究的相关观点
    第三节 计算机可视化音响参数分析的研究方法
        一.速度曲线
        二.IOI偏离度曲线
        三.力度曲线
        四.演奏蠕虫
第二章 宏观速度弹性
    第一节 相关问题的历史文献回溯
        一.宏观速度弹性的历史渊源
        二.19世纪后半叶关于宏观速度弹性问题的争论
        三.20世纪的一些矛盾观点
    第二节 对录音的可视化案例研究
        例2-1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
        例2-2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例2-3贝多芬: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第29首作品106第一乐章
        例2-4肖邦:降D大调夜曲,作品27第2首
        例2-5勃拉姆斯:D大调第二交响曲第四乐章
        例2-6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BWV1001柔板
        例2-7莫扎特:D大调第35交响曲"哈夫纳"第一乐章
        例2-8德彪西:《月光》选自"贝尔加莫组曲"
        例2-9埃尔加:变奏曲《谜语》第九变奏"Nimrod"
        例2-10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例2-11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春天的预兆,少女的舞蹈"
    第三节 本章结论
        一.强与快、弱与慢的自然关联性逐渐被节制
        二.具有结构意义的宏观速度弹性逐渐被节制
        三.整体演奏速度特别是演奏速度上限被逐渐节制
第三章 微观速度弹性与局部节奏伸缩
    第一节 相关问题的历史文献回溯
        一.速度的整体渐快与渐慢
        二.旋律自由而伴奏保持严格速度
        三.时值缓急重音
        四.长音符与短音符
    第二节 对录音的可视化案例研究
        例3-1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1007前奏曲
        例3-2a贝多芬:第四交响曲第二乐章
        例3-2b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
        例3-3舒伯特:即兴曲,D.935(Op.142)之3第三变奏
        例3-4肖邦:降D大调夜曲,作品27第2首
        例3-5肖邦:夜曲,作品9之2
        例3-6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例3-7格里格:c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第三首第二乐章
        例3-8维厄唐:小回旋曲,作品32之2
        例3-9斯克里亚宾:音诗,作品32之1
        例3-10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一首
    第三节 本章结论
        一.微观速度弹性越来越节制而平滑
        二.局部节奏与音符时值越来越规整精确
        三.越来越讲究演奏的整体协调性与统一性
        四.即兴随机成份逐渐消失
第四章 录音技术的发展对演奏风格结构特征的影响
    第一节 录音技术发展的相关简史
        一.原始的机械记谱装置与最早的圆筒留声机录音
        二.声学录音时代
        三.插曲——再生钢琴卷筒录音
        四.电声录音时代
        五.数码录音时代
    第二节 录音技术对演奏风格结构特征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一.录音环境和设置
        二.编辑技术
        三.录音过程中的合作以及音乐家对待录音态度的转变
    第三节 本章结论
        一.自发性和即兴性的逐渐消失
        二.对细节和精确度的关注逐渐超过对整体艺术性的关注
        三.音乐表演的均质化标准化倾向
        四.录音艺术与现场舞台艺术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归纳
        一.20世纪西方器乐演奏风格结构特征的整体演变趋势
        二.音乐表演风格的传统视角
        三.音乐表演风格的科学视角
    第二节 乐谱与演奏
        一.演奏表现力五大因素的重新审视
        二.音乐表演的本真性问题
    第三节 回顾与展望
        一.对二十世纪音乐表演的回顾
        二.对二十一世纪音乐表演的展望
主要中文参考文献
主要英文参考文献
附录一.唱片目录
附录二.演奏者年表
附录三.光盘使用说明
后记
作者简介

(5)舒伯特钢琴即兴曲的演奏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舒伯特生平简介
    1.1 苦难的童年
    1.2 “自由艺术家”
    1.3 清贫的“歌手”
第二章 作品创作风格及特征
    2.1 歌曲性
    2.2 民间性
    2.3 生活化
    2.4 悲剧性
第三章关于作品op.90/D.899和op.1 42/D.935
    3.1 即兴曲的创作始末
    3.2 即兴曲创作特征
第四章 作品具体分析与演奏体会
第五章 舒伯特钢琴即兴曲的三种演绎版本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承诺书

(6)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上篇 作曲技法的分析
    一、从《小河淌水》看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和声
        1.赵行道创作的钢琴独奏曲《小河淌水》
        2.鲍.阿拉波夫创作的钢琴曲《抒情曲》
        3.朱践耳创作的钢琴独奏曲《序曲第二号“流水”》
        4.黎英海配伴奏的声乐曲《小河淌水》
        5.丁善德创作的钢琴曲《小河淌水》
        6.“小河淌水”的和声总结
    二、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技法剖析
        1.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三乐章分析
        2.汪立三《涛声》的音乐分析
        3.《“中西杯”中国风格钢琴曲获奖作品集》的音乐简析
    三、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小结
下篇 演奏技法的分析
    一、三种律制的对比所引出的话题
    二、触键的基本原理
    三、与触键相关的其它演奏技术分析
        1.手形
        2.止音器的影响
    四、从《涛声》和《黄河》看演奏中五度关系的处理
        1.《涛声》
        2.《黄河》
    五、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小结
结论
后记
参考书目
附录一:相关的历史资料背景
附录二:中国钢琴音乐大事记
附录三:控制臂、腕、掌、指的肌肉一览表
附录四:钢琴触键技术理论分析
附录五:音乐的还原
附录六:国内已出版发表的中国钢琴作品的简析
    1、音乐创作1956-2001
    2、艺术院校学报及钢琴选曲

四、霍罗维兹莫斯科演奏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D]. 李晨.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2]约瑟夫·列文的钢琴演奏及教学理念[D]. 蔡婷婷. 天津音乐学院, 2014(09)
  • [3]关于涅高兹钢琴教学法中音色处理的研究[D]. 徐璐. 江西师范大学, 2010(06)
  • [4]20世纪西方器乐演奏风格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基于计算机可视化音响参数分析的研究[D]. 杨健. 上海音乐学院, 2007(06)
  • [5]舒伯特钢琴即兴曲的演奏与分析[D]. 范玉芳. 山西大学, 2005(07)
  • [6]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D]. 秦川.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5(01)
  • [7]霍罗维兹莫斯科演奏会[J]. 鲍衍梓. 视听技术, 2002(01)
  • [8]霍罗维茨复出记(上)[J]. 韩斌. 音乐爱好者, 2000(Z1)
  • [9]旧地重游到苏联 阿图尔·鲁宾斯坦自传片段(之四)[J]. 辛丰年. 视听技术, 2000(10)
  • [10]彼得堡与俄罗斯的钢琴艺术[J]. 卞萌.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8(03)

标签:;  ;  ;  ;  ;  

霍洛维茨莫斯科音乐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