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政府表彰全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市)(论文文献综述)
卢一青[1](2019)在《汉英翻译中的语法衔接手段:林业外宣文本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单位产生对外交流、树立形象的需求,因而往往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制作对外宣传材料。在国家林业局组织的的大型林业资料性工具书《林业年鉴2011-2015》英译项目中,作者参与翻译该书第十六章第二十二至二十八节。本报告在此翻译实践基础上,以语法衔接理论作为支撑,探讨语法衔接手段对汉英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为了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外宣型文本不仅要做到忠实,亦不可忽略行文的流畅与地道。借助语法衔接,英文文本内容得以构成完整的语篇,语言更加地道。语法衔接手段体现在指称、省略、替代和连接四个方面。作者首先对原文文本进行分析,发现原文本出现以下四种特征:鲜少指称词;重复名词而鲜少替代词;动词重复率高;重意轻言,隐含连接关系。作者结合汉英两种语言的衔接差异,采用增补指称词、替代词置换法、省译动词法及增补连词法等四种翻译方法将指称、替代、省略、连接等语法衔接方式在译文中展现。本报告通过案例分析证明语法衔接理论在林业类文本汉英翻译中有效地改善译文质量,提高语篇衔接度从而使译文的表意完整流畅、逻辑缜密且更加符合英语读者阅读习惯。
吴雯雯[2](2019)在《构建党建牵引型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 ——浙江的先行探索及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而理论的产生是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路径发展,因此,注重对基层具体实践经验的理论提炼和总结,是推动党建理论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以浙江省农村基层党建的具体实践为对象,研究分析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本文的选题具有一“新”一“旧”,一“难”一“易”两个重要特性。一“新”一“旧”。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关键就在于一个“新”字,新在时间阶段的划分上,在学术界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和村民自治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开展研究,可以看出,相对于乡村振兴中来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的农村基层党建格局已“旧”。此外,还有对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阶段重庆的农村基层党建、上海的社区楼宇党建进行研究等,这些与本文研究的历史阶段定位不同,对象也不尽相同。一“难”一“易”。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部署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农村快速腾飞吹响了时代的号角。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农村的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基层治理等都将发生重要的变化,如农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农村社会出现阶层分化,农民思想更加开放,农村人口流动加剧,信息化改变人与人沟通的渠道,传统农村社会的固有结构被打破等,这些都为农村基层党建带来新挑战和新问题。构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难”就难在它是一项基于具体实践的研究,而不是纯理论思想的建构,如果缺乏基层实践的支撑,这项研究将缺乏扎根于泥土的实践价值。2017年,中组部将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课题放在浙江。为什么将目光锁定浙江?因为浙江有着自下而上丰富的基层实践和创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浙江从一个陆域资源并不充裕的省份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农民收入连续32年排名全国各省区首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552元增加到22866元,年均增长率为1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37:1缩小到2.07:1,全省农村呈现出村容越来越整洁、村风越来越文明、农民越来越富裕的面貌,可以说浙江省农村发展领先于很多地区很多年。浙江农村基层党建的很多创新做法都获得来中央的认可,“浙江二十条”被中组部印发在全国范围推广,“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等都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武义县后陈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宁波市宁海县的“小微权力清单”、绍兴市诸暨市“枫桥经验”等“点上开花”的基层创新经验,都获得中央的肯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总结推广。这样看来,既有了研究对象,又有了实践经验,如何从浙江省农村基层党建中总结提炼出规律,上升到理论高度呢?“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研究农村基层党建新格局提供了很好的新视角。农村基层党建看似复杂,其实也简单,主要包括政党、政府、社会三个要素,和政党与政府、政党与社会、政府与社会的三对关系,只要厘清了这“三要素”“三对关系”之间的关系,就能够更好地解答在村民自治的条件下如何优化政权运行的方式。本研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将农村发展为党建工作带来的影响分成四个部分,并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构建新格局。进入新时代,农村新群体和新业态层出不穷、蓬勃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基层基础就要扩大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通过探索“党建+互联网”新路子,构建特色小镇党建全域融合新模式,“党建+产业”模式引领产业发展等,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经济新业态中的引领力和影响力。第二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在服务农民利益多元化中构建新格局。密切党群关系,一直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群众出现阶层分化,各种不同职业的“新农人”出现,他们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保障等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基层民主权利和监督权利的需求更加旺盛,外出流动人口也一直是管理中的难点、痛点。浙江省创新了“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小板凳”群众工作法、党员电子身份证等,拉近了政党和社会的联系。第三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在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中构建新格局。党建一直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农村基层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也更多,如何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安全,浙江省有着“枫桥经验”的老底子,同时又创新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村民说事”制度、村规民约等做法,构建党建、自治、法治、德治、综治的基层治理体系。第四部分:农村基层党建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构建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基层作为政治权力向下延伸的“神经末梢”,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都是影响党在基层执政根基的“大事”,宁波市“小微权力”清单、村务监督委员会等,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健飞[3](2019)在《绿化模范县城建设总体规划研究 ——以马鞍山市当涂县为例》文中认为21世纪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物质水平极大增长,然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却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引起资源枯竭、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破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危机。为使我国社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摈弃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优良的城市绿化水平是促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做到保护现存的生态空间、恢复已被破坏的生态空间,必须将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规划中。景观生态学能体现交叉学科的自身优点,是呼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正是绿化模范县城创建所要求落实的内容和任务,所以说“创建绿化模范县城”是生态文明建设真正的、具体的体现。马鞍山市当涂县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城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绿化基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统筹、循序的创建“绿化模范县城”。本文将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城的规划确立为研究大方向,首先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绿化模范县城概念的提出、发展背景和国内外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发展概况等,不断通过对国内外经典优秀案例的研究分析,总结得出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城的建设规划的理论与建设规划的方法。绿化模范县城的规划理论主要包括理论依据、特征分析和基本原则。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体系构建、规划方法和规划内容。其二,在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生态规划设计、景观生态学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得出一套适用于当涂县的景观生态规划模式与方法。采用实际案例研究的方式,对当涂县绿地进行资源调查和现状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创建规划措施、建设策略。其三,将宏观层面的规划理论、规划方法与规划原则详细具体的落实在实际的创建规划建设中。即针对马鞍山市当涂县绿化现状、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数据化指标化,仔细比对《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绿化奖章评选条件》中的各类各项评分要求,严格按照义务植树、城乡绿化、科学造林、森林质量、管理保护、生态文化这六类,进行逐项规划建设,提出有针对性且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
河南省人民政府[4](2018)在《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豫政[2018]2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中的重点工程规划表、重点项目规划表和建设工程投资估算汇总表由省林业厅另行印发。2018年9月1日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
夏亚灵[5](2015)在《深化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 全面促进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文中研究表明湖北省按照国土资源节约优先战略部署,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作为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从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四个方面着力,以“四个创新”为引领,以节约集约用地为目标,以建章立制为保障,发挥了创建活动的示范引?
蔡健[6](2015)在《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文中提出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是我国特有的出版规制。它在降低交易成本、抑制机会主义、保护受众利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是报刊出版规制与组织出版自由权利相互博弈的产物。规制设计的初衷是:面向大众传播媒介的报刊规制与面向组织传播媒介的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形成互补,调整所有具有连续性出版物特征的出版物,共同构建无缝对接的连续性出版物规制体系。然而,由于运行规制、规制客体法律属性存在局限性,这个初衷未能兑现。规制局限性即规制失灵。规制失灵影响资源配置效率,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本文运用现代出版理论、政府规制理论、日常生活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等理论,采用抽样、比较、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论述了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成因、特征和功能,梳理了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的内容构成、认识演变和社会关联,选取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出版现状、存在问题及规制变迁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为规制创新提供参考借鉴。源自《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的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是静态出版安全观的产物。它以消除负外部性为基点,以控制数量增长为重点,以强化实施进入规制、运行规制并漠视规制客体客观本质属性、客观经济属性为手段,旨在确保出版不出事。这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出版规制。与此相反,动态出版安全观以鼓励正外部性为基点,以尊重出版自由权利为重点,以在强化内容规制、质量规制、激励性规制的同时放松进入规制、运行规制为手段,旨在实现文化影响力。这是一种脱胎于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规制变迁的内因是规制失灵,规制变迁的外因是规制对象的客观需求和制度环境的发展变化。1997年1月至今,江苏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规制类型、规制体系均发生变迁。就规制类型来说,经济性规制经历了由不断强化到不断放松的变迁,社会性规制经历了由相对放松到不断强化的变迁,呈现“双拐点”现象。“双拐点”现象的表面原因是认识的变化,本质原因是出版安全观的变迁。就规制体系来说,规制变迁呈现“分界线”现象。“分界线”现象的动因也是出版安全观的变迁。意识形态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集中反映和高度凝结。“双拐点”现象和“分界线”现象表明,出版安全观作为核心意识形态是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变迁的重要外因。2008年11月,江苏省将《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市属)审批权限下放到各省辖市。审批实践中,绝大多数省辖市依法执行进入规制,但也有个别省辖市擅自增加许可条件。这种情形同样存在于全国15个副省级市及其所在的11个省。另外,从《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市属)审批权限是否下放以及下放程度来看,各地做法不尽相同。上述情况说明,出版安全观作为核心意识形态是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变迁方向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意识形态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等特点,静态出版安全观与动态出版安全观的博弈将会是一个长期过程。江苏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经济性规制不断放松的进程,其主要内容是以审批权限下放为代表的进入规制放松,与此同时,运行规制没有放松,规制客体客观本质属性、客观经济属性没有回归。现实生活中,“县市报”、“公关刊”、“理事会”、“数字化”等一直在挑战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运行规制。上述情况说明,规制变迁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国家规制主体应该发挥规制变迁的决定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创新在借鉴参考江苏省及其他地区规制变迁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必须与市场化改革方向保持一致。规制创新的基本思路是:宏观上坚持动态出版安全观,中观上促使规制客体法律属性归位客观属性,微观上实现放松经济性规制、强化社会性规制与确保规制执行力有机统一,调整并不断优化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特点的市场经济出版规制。总之,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创新必须融入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始终坚持理论创新与规制创新相融合、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相结合、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相配合的基本路径,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新闻出版行政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岳尚华[7](2013)在《河北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常态化——访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俊杰》文中提出节约集约模范县(市)活动是推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举措。河北省以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为契机,积极探索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模式、新机制,取得显着成效。河北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创新机制?如何将这种机制确立为一种常态化的发展模式?带着这些问
楼小东[8](2013)在《在厅干部大会上的讲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今天厅干部大会的主要内容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2年工作,表彰年度先进,研究部署2013年任务。刚才,会议通报了2012年度各市局、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属各事业单位工作目标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公务员等考核结果,表彰了考核优秀单位和个人。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对获得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宋光齐[9](2013)在《乘势而上 改革创新 努力开拓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新局面——在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文中提出(2013年1月15日)各位领导、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省第十次党代会、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12年及过去五年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安排部署2013年工作。下面,由我向会议报告工作。一、2012年和过去五年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回顾2012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在
杨学作[10](2012)在《信息荟萃》文中研究表明复垦验收后可新增耕地62.33公顷。三是扎实开展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清理清查,努力维护土地市场秩序。为有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规范全县土地市场秩序,该县自2012年3月1日至6月底,利用四个月时间集中开展了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清理清查专项行动,全县共查实各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25宗,面积为144.27公顷,开发区、各乡镇对每宗土地都提出了拟处理意见。
二、省政府表彰全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省政府表彰全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市)(论文提纲范文)
(1)汉英翻译中的语法衔接手段:林业外宣文本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Task Descrip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
1.2 Task Requirements |
Chapter 2 Description of the Procedure |
2.1 Pre-task Preparation |
2.1.1 Source Text Analysis |
2.1.2 Translation Working Plans |
2.1.3 Auxiliary Tools |
2.1.4 Terminologies |
2.2 Translation Process |
2.3 Proofreading and Feedback |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sis |
3.1 Introduction to Grammatical Cohesion Theory |
3.2 Practicability of Grammatical Cohesion Theory in Forestry Text |
Chapter 4 Case Analysis of Grammatical Cohesive Devices in the Translation |
4.1 Grammatical Cohesive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4.1.1 Omission of Reference Words |
4.1.2 Repetition of Nouns |
4.1.3 Repetition of Verbs |
4.1.4 Implicit Logic |
4.2 Application of Grammatical Cohesive Devices in Translation |
4.2.1 Using Reference Words |
4.2.2 Using Substitutes |
4.2.3 Ellipsis of the Verb |
4.2.4 Supplying Conjunctions |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 Source Text and Translation |
Acknowledgements |
(2)构建党建牵引型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 ——浙江的先行探索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和重大意义 |
(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
(二)政党、政府、社会:认识农村基层党建的三个新视角 |
(三)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的“浙江智慧”和“浙江经验” |
二、文献综述与现有研究的不足 |
(一)研究现状 |
(二)研究成果的评价 |
三、创新性与不足 |
四、学术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浙江农村基层党建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探索突破阶段(1978-1991年) |
一、围绕中心任务开展整顿工作 |
二、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整体功能 |
三、拓宽乡镇企业党建的新领域 |
第二节 全面推进阶段(1992-2002年) |
一、村富民富村及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
二、村穷民富村及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
三、村穷民穷村及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情况 |
第三节 城乡统筹阶段(2002—2012年) |
一、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指导与实践 |
二、浙江特色城乡融合发展阶段 |
第四节 全面深化阶段(2012年以来) |
一、十八大以来浙江“三农”工作的新成就 |
二、浙江农村基层党建的顶层设计 |
第二章 农村基层党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创新 |
第一节 数字乡村战略下的“党建+互联网”建设 |
一、义乌市互联网党建 |
二、杭州市临安区白牛村电商党建 |
第二节 构建特色小镇党建全域融合新模式 |
一、创新做法 |
二、具体成效 |
第三节 “党建+产业”建设红色茶香小镇 |
一、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覆盖全产业链 |
二、找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 |
三、善于通过教育宣传引导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
第四节 小结 |
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党建 |
二、在农村新经济新业态中完善党建功能 |
三、促进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第三章 农村基层党建在服务农民利益多元化中的创新 |
第一节 全省推行“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制度 |
一、围绕“全覆盖”做到全部走到 |
二、围绕“走进去”给群众办好事 |
第二节 农村基层党建在服务群众中的创新做法 |
一、余姚市“小板凳”群众工作法 |
二、嘉善县建立“民情在线系统” |
三、台州市坚持民主恳谈 |
四、长兴县推行党员身份证制度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 |
第三节 小结 |
一、围绕农业人口转型强化政党利益综合功能 |
二、健全农村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 |
三、创新农村党代表服务群众的制度载体 |
第四章 农村基层党建在引领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创新 |
第一节 “枫桥经验”老典型焕发新生机 |
一、毛泽东批示的“枫桥经验”到底是什么 |
二、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 |
三、枫桥经验的成效和启示 |
第二节 基层党建引领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 |
一、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
二、象山县“村民说事”制度 |
三、龙游县规范完善村规民约推进基层治理法制化 |
第三节 小结 |
一、农村基层党建要发挥引领作用 |
二、构建“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
第五章 农村基层党建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创新 |
第一节 村级组织换届拉票贿选问题研究 |
一、拉票贿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
二、破解拉票贿选难题的创新和做法 |
第二节 宁波市小微权力”清单给权力套上紧箍 |
一、详细列出小微权力清单并公开公示 |
二、构建规范运行基本流程的“操作图” |
三、构建村民对村干部规范用权的监督机制 |
四、出台村干部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办法 |
第三节 郑宅镇安山村以家规家训家风推进基层党建 |
一、“江南第一家”郑义门的家风 |
二、以“小家”促“大家”的做法及启示 |
第四节 小结 |
一、严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
二、完善管住小微权力的体制机制 |
三、培厚农村清廉文化的丰厚土壤 |
第六章 构建党建牵引型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的总体布局 |
第一节 新时代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 |
一、农村经济体制转型后基层党建工作的适应度不够 |
二、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使党建工作覆盖的范围更广 |
三、基层社会治理发展中对党建引领提出更高要求 |
四、网络时代的兴起对基层党建工作方式的考验 |
五、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给小微权力套上紧箍 |
第二节 构建党建牵引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的基本思路 |
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
二、突出顶层设计原则 |
三、坚持责任到人原则 |
四、注重从严治党原则 |
第三节 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
一、经济发展 |
二、文化建设 |
三、社会治理 |
四、基本保障 |
五、人才储备 |
六、党员管理 |
第四节 政党、政府、社会三要素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
一、政党自身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横向拓展 |
二、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村党组织与农民群众之间的互动 |
三、政党与政府的关系: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横向协作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一、内部资料 |
二、着作和文献类 |
三、期刊类 |
后记 |
(3)绿化模范县城建设总体规划研究 ——以马鞍山市当涂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化进程加快下的生态意识思考 |
1.1.2 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内研究与发展现状 |
1.2.2 全国各地争先创建绿化模范县城 |
1.2.3 安徽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
1.2.4 国外研究与发展概况 |
1.3 相关概念 |
1.3.1 绿化模范县城 |
1.3.2 生态文明建设 |
1.3.3 城乡一体化 |
1.3.4 景观生态学 |
1.3.5 森林城市 |
第二章 引言 |
2.1 研究目的 |
2.1.1 建设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构筑区域国上绿化网络 |
2.1.2 推动城乡绿色产业发展的需要 |
2.1.3 建设现代宜居城市和增强城市竞争力 |
2.2 研究意义 |
2.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3.1 研究方法 |
2.3.2 研究内容 |
2.4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绿化模范县城建设总体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3.1 绿化模范县城建设总体规划的理论研究 |
3.1.1 绿化模范县城建设总体规划的理论依据 |
3.1.2 绿化模范县城建设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 |
3.1.3 绿化模范县城评选检查的内容与步骤 |
3.1.4 绿化模范县城建设检查评分标准 |
3.2 绿化模范县城建设总体规划的方法研究 |
3.2.1 绿化模范县城建设总体规划的体系构建 |
3.2.2 绿化模范县城建设总体规划的规划内容 |
3.2.3 绿化模范县城建设总体规划的规划方法 |
第四章 当涂县绿化模范县城建设总体规划 |
4.1 建设条件、区域现状与存在问题 |
4.1.1 建设条件分析 |
4.1.2 区域现状分析 |
4.1.3 存在问题分析 |
4.2 规划综述 |
4.2.1 指导思想与建设理念 |
4.2.2 规划原则 |
4.2.3 创建意义 |
4.2.4 创建目标 |
4.2.5 空间布局 |
4.3 建设内容与任务 |
4.3.1 贯彻绿化政策加强组织领导 |
4.3.2 绿化规划与计划的制定 |
4.3.3 义务植树活动建设规划 |
4.3.4 建成区绿化建设规划 |
4.3.5 森林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
4.3.6 古树名木保护建设规划 |
4.3.7 绿化管护建设规划 |
4.3.8 科学造林与森林质量建设规划 |
4.3.9 绿化宣传教育建设规划 |
4.4 重点工程建设规划 |
4.4.1 实施林长制工作方案 |
4.4.2 林业增绿增效增美营造林任务 |
4.4.3 “三线三边”绿化提升工程 |
4.4.4 相关重点工程建设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范围 |
1.3.1 基本概念 |
1.3.2 概念辨析 |
1.3.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综述 |
1.4.1 国内研究综述 |
1.4.2 国外研究综述 |
1.5 理论基础 |
1.5.1 现代出版理论 |
1.5.2 政府规制理论 |
1.5.3 日常生活理论 |
1.5.4 公共产品理论 |
1.6 研究方法 |
第2章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概述 |
2.1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法律渊源 |
2.2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成因分析 |
2.2.1 基于组织行为视角的分析 |
2.2.2 基于组织传播视角的分析 |
2.2.3 基于组织生活视角的分析 |
2.3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基本特征 |
2.3.1 互动性 |
2.3.2 依附性 |
2.3.3 针对性 |
2.3.4 互益性 |
2.3.5 思想性 |
2.4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主要功能 |
2.4.1 工作指导 |
2.4.2 信息沟通 |
2.4.3 形象塑造 |
2.4.4 资料留存 |
2.4.5 文化娱乐 |
2.5 小结 |
第3章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及其变迁 |
3.1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及制度 |
3.1.1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 |
3.1.2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制度 |
3.2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变迁的历时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
3.2.1 社会性规制变迁 |
3.2.2 经济性规制变迁 |
3.3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变迁的共时性研究——以江苏省省辖市为例 |
3.3.1 社会性规制抽样分析 |
3.3.2 经济性规制抽样分析 |
3.4 江苏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变迁分析 |
3.4.1 规制变迁原因分析 |
3.4.2 规制变迁方式分析 |
3.4.3 规制变迁特征分析 |
3.4.4 规制变迁局限性分析 |
3.5 小结 |
第4章 规制视角下江苏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出版现状及存在问题 |
4.1 江苏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发展阶段 |
4.1.1 过渡期(1997年1月—2001年12月) |
4.1.2 紧缩期(2002年1月—2008年8月) |
4.1.3 壮大期(2008年9月至今) |
4.2 江苏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现状分析 |
4.2.1 总体状况分析 |
4.2.2 典型案例描述分析 |
4.3 江苏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抽样分析 |
4.3.1 出版形式 |
4.3.2 经费来源 |
4.3.3 从业人员 |
4.3.4 出版质量 |
4.3.5 数字化 |
4.3.6 发展建议 |
4.4 江苏省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问题分析 |
4.4.1 影响出版发展的静态问题 |
4.4.2 挑战现行规制的动态问题 |
4.5 小结 |
第5章 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创新 |
5.1 规制创新目标 |
5.1.1 维护和保障社会组织的基本政治权利 |
5.1.2 肯定和发挥资源配置的市场决定作用 |
5.1.3 涵养和增强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实力 |
5.1.4 保护和实现内部资料的日常生活价值 |
5.2 规制创新原则 |
5.2.1 职权法定原则 |
5.2.2 公开透明原则 |
5.2.3 属性归位原则 |
5.2.4 宽严相济原则 |
5.3 规制创新思路 |
5.3.1 在宏观上创新规制理念定位 |
5.3.2 在中观上创新规制客体认识 |
5.3.3 在微观上创新规制内容调整 |
第6章 结束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 |
6.3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8)在厅干部大会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2年工作回顾 |
一是重抓推进“双保双服务”工程, 为科学发展提供持续保障 |
二是重抓构建共同责任机制, 为资源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
三是重抓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和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 为转型升级发挥助推作用 |
四是重抓推进“751”地质找矿工程, 为找矿突破构筑有效平台 |
五是重抓推进各类改革试点, 为破解“两难”提供强大动力 |
六是重抓服务民生改善, 为维权维稳创造有利条件 |
七是重抓夯实业务工作基础, 为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 我们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
一年来, 全厅上下齐心协力, 任劳任怨, 团结奋斗, 开拓创新, 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
二、2013年主要任务 |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今年的国土资源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 |
三、切实加强厅机关行风作风建设, 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
一是守纪律, 强执行 |
二是转作风, 强服务 |
三是重实干, 求实效 |
四是抓改革, 破难题 |
五是抓廉政, 保安全 |
四、省政府表彰全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市)(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英翻译中的语法衔接手段:林业外宣文本翻译实践报告[D]. 卢一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2]构建党建牵引型乡村复合治理新格局 ——浙江的先行探索及启示[D]. 吴雯雯.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3]绿化模范县城建设总体规划研究 ——以马鞍山市当涂县为例[D]. 徐健飞.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4]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的通知[J]. 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8(18)
- [5]深化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 全面促进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N]. 夏亚灵. 中国国土资源报, 2015
- [6]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规制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D]. 蔡健. 南京大学, 2015(01)
- [7]河北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常态化——访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俊杰[J]. 岳尚华. 地球, 2013(06)
- [8]在厅干部大会上的讲话[J]. 楼小东. 浙江国土资源, 2013(03)
- [9]乘势而上 改革创新 努力开拓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新局面——在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 宋光齐.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3(02)
- [10]信息荟萃[J]. 杨学作. 山东国土资源,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