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的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陈彦会[1](2021)在《疫情防控常态下计算机专业远程教学模式探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进行线上教学已在各校广泛实施。解决疫情防控常态下成人高校计算机各专业远程教学存在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师队伍落后、平台建设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计算机专业远程教学策略。
周自波,卢子洲[2](2021)在《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运行现状及发展策略——基于我国25所试点高校的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校外学习中心曾经作为高校网络教育连接学习者的"终端",在生源组织、学习支持以及日常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对25所高校调查分析,发现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呈现"四化"特征:各高校学习中心数量差异化;依托单位层次低端化;依托单位性质民办化;学习中心功能趋弱化。主要是因为政策变迁和认识差异、社会转型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进步所致。建议优化校外学习中心结构、重组校外学习中心功能、重配校外学习中心资源、强化学习中心质量意识,以提升网络教育发展质量。
李亮,朱津津[3](2021)在《基于多屏协作的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文章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分析课前自主学习中的家庭视频业务场景,结合智能设备、家庭网络的发展现状,构建以智能电视为核心、结合智能移动终端和常用电子设备的适合于翻转课堂线上教学的业务模式,以解决翻转课堂自主学习阶段学习者缺乏学习主动性、隐性学习问题发现能力不足等问题为研究目的,根据业务环境的交互特点,对传统的线上教学模型进行适当改进,将测试练习操作迁移到自主学习中,并通过信息同步、交互信息采集等技术,在自主学习教学组织上,以过程性发现、表现性监督以及内容组织迭代等机制的设计,以及与家庭视频业务环境设备的融合,通过多种家庭视频业务终端协作性交互操作,构建适合于目前翻转课堂线上教学要求的教学平台,以发挥各个设备在用户操作性和体验性上的优势,从而提高翻转课堂线上教学的学习参与度和用户体验度。
钟秋菊,张一春,兰国帅[4](2021)在《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趋势、变革与挑战——《2021年EDUCAUSE地平线报告(信息安全版)》要点与启示》文中研究指明EDUCAUSE高等教育版地平线系列报告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和研究热点。2021年2月,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发布的《2021年地平线报告(信息安全版)》,可为全球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的创新变革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文章首先介绍了报告的整体框架。然后,从影响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的六种重要趋势、六项关键技术与实践、四种未来场景以及经典案例四个维度解读报告的核心内容。最后,文章分析了报告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持续发展的启示,以期为我国从容应对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的创新变革与挑战提供参考。
蔡苏,焦新月,杨阳,蒋林帆,余胜泉[5](2021)在《5G环境下的多模态智慧课堂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5G技术的普及将推动教学向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然而,目前国内对5G技术与教育融合的研究多为理论探索与理念构建,缺乏课堂应用实践案例。因此,探讨5G环境下多模态融合教学的智慧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智慧课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北京师范大学"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联合中国移动开发了5G环境下的多模态智慧课堂实践案例——"彩虹的秘密",通过多模态资源整合、多模态互动、多模态评估的多模态智慧教学方式,利用5G高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技术特性,接入VR/AR/MR设备、全息投影、智能白板、移动终端、智慧学习笔等多种形态的智联终端和教育装备,实现多种软硬件设备间的无缝互联、协同工作,为学习者提供沉浸式的实时学习体验。总结实践经验,实施多模态智慧课堂,需要"以学生为本"构建多模态学习环境和多通道融合的多模态资源,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现新旧概念的交互。此外,多模态智慧课堂还倡导多元、动态的学习评价体系,以帮助教师进行精准决策和调控。
张宏[6](2021)在《远程教育与移动互联网络技术教学的融合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领域逐步提升了教学资源整合的水平。远程教育是一种借助于网络媒体模块搭建的教育拓展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的层次性,使更多教育主体获取多元的价值。对此,本文以远程教育的创新实践为例,对高校教育中将移动互联网技术教学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具体策略探索。
雷懿[7](2021)在《智慧课堂发展研究》文中指出
秦梦瑶[8](2021)在《北京地区高校留学生汉语移动学习情况调查研究》文中指出
朱海成[9](2021)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移动学习使用意愿及其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陈新欣[10](2021)在《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系统及LoRa组网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靶场环境包括飞机、导弹、运载火箭、飞船等诸多试验靶场,对于靶场试验来说,靶场背景环境参数的监测必不可少,靶场环境参数决定了试验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然而面对复杂的靶场环境,如何进行多种环境参数集中采集、对于覆盖范围广的靶场环境如何进行大范围内的组网监测、对于数据如何进行远距离传输,都是靶场环境监测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LoRa无线技术、ARM嵌入式技术、多传感器集成技术和北斗定位技术设计了一套符合复杂靶场背景下的环境数据集成监测系统。主要内容包括:1.比较分析现有环境监测系统,并结合靶场背景环境的实际需求,进行系统方案设计。根据方案设计进行处理器、传感器和操作系统的选型。结合ARM嵌入式技术、多传感器集成技术和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进行环境监测终端软硬件设计,实现对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大气压强、降雨量、太阳总辐射、PM10、PM2.5、风速、风向等十多种环境参数集成采集,解决了靶场背景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单一,集成度低等问题。2.对WiFi、ZigBee、LoRa等无线传输技术进行比较,利用LoRa技术的优势,将LoRa无线技术应用于靶场背景环境监测系统。进行LoRa无线模块节点硬件电路和软件通信设计,实现环境数据的远距离低功耗传输和大范围内靶场环境的星形组网监测设计。利用北斗定位技术实现环境监测终端的位置信息定位功能。3.根据系统构架设计远程监测终端的上位机软件。远程监测终端通过LoRa无线模块接收各个环境监测终端采集到的环境数据和位置信息,进而对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人机交互设计,并且实现定位信息地图显示功能。系统方案设计完成后进行系统外观模型设计和系统组装,最后进行系统调试,调试包括环境终端采集测试、LoRa通信性能测试和上位机软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环境监测终端可以对环境中十多种环境参数进行集中采集,并且准确获取到终端位置信息。LoRa无线模块的传输距离、丢包率和节点组网性能都可以达到预期设计目标。远程监测终端上位机软件可以准确接收处理环境数据和位置信息。本文通过对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设计,实现了对靶场环境数据的集中准确测量、设备集成度高、数据传输距离远、组网方式灵活等目标,为靶场环境监测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监测设备。
二、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的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疫情防控常态下计算机专业远程教学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 计算机专业远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 教学手段单一 |
(二) 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
(三) 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
二、计算机专业远程教学策略探讨 |
(一) 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
(二) 引入课程思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三) 建立学分互认平台 |
结语 |
(2)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运行现状及发展策略——基于我国25所试点高校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二)研究对象 |
三、数据分析与结论 |
(一)样本高校校外学习中心数量差异化 |
(二)校外学习中心依托单位层次低端化 |
(三)校外学习中心依托单位性质民办化 |
(四)校外学习中心发挥的功能趋弱化 |
四、讨论与建议 |
(一)“四化”特征致因分析 |
1.政策变迁和认识差异致使校外学习中心数量不均衡 |
2.社会转型发展致使校外学习中心结构变化 |
3.科学技术进步致使校外学习中心功能减退 |
(二)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改革与发展建议 |
1.重建网络教育价值,优化校外学习中心结构 |
2.打造智能教育生态,重组校外学习中心功能 |
3.再造网络教育流程,重配校外学习中心资源 |
4.实施支持服务评价,强化学习中心质量意识 |
(3)基于多屏协作的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问题的引入 |
1. 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 |
2. 学习者问题的课堂转化 |
三、学习环境设计 |
1. 学习环境分析与构建 |
2. 设备角色功能设计 |
四、教学支撑环境的实现 |
1. 多终端同步呈现 |
2. 终端交互实现 |
五、开放性学习教学组织设计 |
1. 自主学习的过程性发现机制 |
2. 自主学习的行为监督机制 |
3. 教学资源的迭代组织形式 |
六、总结 |
(4)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趋势、变革与挑战——《2021年EDUCAUSE地平线报告(信息安全版)》要点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2021年信息安全版报告》的整体框架 |
二、《2021年信息安全版报告》的核心内容 |
(一)影响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发展的六种重要趋势 |
1.超级趋势:转向远程工作 |
2.社会趋势:信息安全人员供不应求,数据隐私和合同签订引发关注 |
3.技术趋势:个人设备更多用于工作,网络安全事故成为常态 |
4.经济趋势:资金供给不足,高等教育机构间合作与并购不断加强 |
5.环境趋势:环境波动性加剧,需制定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 |
6.政治趋势:造谣与社交媒体“武器化”趋势明显,国际关系恶化 |
(二)影响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发展的六项关键技术与实践 |
1.云平台供应商管理:远程学习和工作的首选解决方案 |
2.终端检测与响应:避免安全事故的重要网关 |
3.多因素身份验证/单点登录:保护数据安全的强大工具 |
4.保持数据真实性与完整性:实现信息安全的重要方式 |
5.安全研究:研究机构助力信息安全的有效途径 |
6.学生数据隐私管理:提升学生对高校的信任程度 |
(三)评估关键技术与实践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的影响 |
(四)影响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发展的四种未来场景 |
第一,增长场景,即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蓬勃发展。 |
第二,约束场景,即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在不同方面被削弱。 |
第三,崩溃场景,即无法控制的变革力量使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走向崩溃。 |
第四,转型场景,即高等教育成功转型并建立了新的信息安全发展范式。 |
(五)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的七个经典案例 |
三、《2021年信息安全版报告》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持续发展的启示 |
(一)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促进后疫情时代在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
(二)关注隐私安全,构建高等院校学生数据隐私保护体系 |
(三)多途径防护,避免终端成为高等教育信息化中的安全事故“漏洞” |
(四)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人才队伍建设 |
(五)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高等教育信息化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
(5)5G环境下的多模态智慧课堂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5G技术催生智慧教育新命题 |
二、5G技术促进多模态教与学模式重构 |
三、5G多模态智慧课堂模型构建 |
1. 多模态资源整合——情境导入 |
2. 多模态互动——知识建构 |
3. 多模态评估——应用检测与反馈 |
四、5G多模态课堂之实践案例:彩虹的秘密 |
1. 课程概况 |
2. 环节一:多模态资源整合——AR情境导入 |
3. 环节二:多模态互动——师生全息交流 |
4. 环节三:多模态互动——生生协作探究 |
5. 环节四:多模态评估——实时反馈,提升学生情感价值观 |
五、5G多模态智慧课堂实践案例中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分析 |
1.5G对教学的支撑作用 |
2. 全息技术在智慧课堂的应用 |
3. AR在智慧课堂的应用 |
4. 智慧学习笔的作用 |
六、面向5G的多模态智慧课堂的反思及实施建议 |
1.5G多模态学习环境的建设——以学生为本 |
2.5G多模态资源整合——注重多通道融合 |
3.5G多模态互动——重视自主探究、概念交互 |
4.5G多模态评估——多元、动态评估 |
(6)远程教育与移动互联网络技术教学的融合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远程教育与移动互联网技术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
1.1 促进教学资源的集中整合,建设产业化的应用学科 |
1.2 强化学习者的实践技能,创建合理科学的技术管理体系 |
2 远程教育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的具体措施 |
2.1 通过“移动互联社区交往”,构建数字化教育远程社区 |
2.2 通过“移动互联手机搜索”,深化系统的学习机制 |
2.3 通过“移动互联电子书籍”,活跃深度的精神体验 |
2.4 通过“移动互联课程游戏”,拓展自主的思维广度 |
3 结语 |
(10)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系统及LoRa组网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靶场环境监测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无线传输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2 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整体设计 |
2.1 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框架 |
2.1.1 系统需求分析 |
2.1.2 系统方案设计 |
2.2 环境术语及监测标准 |
2.3 LoRa技术及卫星定位技术 |
2.3.1 LoRa技术 |
2.3.2 卫星定位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3 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硬件设计 |
3.1 环境监测终端硬件电路整体方案设计 |
3.2 硬件选型方案 |
3.2.1 系统硬/软件平台比较选型 |
3.2.2 传感器选型 |
3.3 ARM微处理器最小系统设计 |
3.4 多传感器采集电路设计 |
3.4.1 IIC采集电路设计 |
3.4.2 RS-485采集电路 |
3.4.3 UART采集电路设计 |
3.5 LoRa无线传输电路设计 |
3.6 北斗定位电路设计 |
3.7 外围电路设计 |
3.7.1 显示电路设计 |
3.7.2 电源电路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4 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及LoRa组网系统软件设计 |
4.1 环境监测终端软件开发语言和工具 |
4.2 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 |
4.2.1 μC/OS-Ⅱ系统移植 |
4.2.2 μC/OS-Ⅱ系统软件设计 |
4.3 传感器数据采集驱动程序设计 |
4.3.1 IIC总线驱动电路程序设计 |
4.3.2 RS-485驱动电路程序设计 |
4.3.3 UART驱动电路程序设计 |
4.4 LoRa无线传输 |
4.4.1 LoRa通信协议 |
4.4.2 LoRa无线传输软件设计 |
4.5 北斗定位模块软件设计 |
4.6 ISP显示模块软件设计 |
4.7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7.1 Qt开发环境 |
4.7.2 上位机软件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5 系统组网调试与运行 |
5.1 系统环境监测终端性能测试 |
5.2 系统LoRa无线组网通信性能调试 |
5.2.1 LoRa通信质量测试 |
5.2.2 组网通信范围测试 |
5.3 上位机软件功能调试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的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疫情防控常态下计算机专业远程教学模式探究[J]. 陈彦会.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1(12)
- [2]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运行现状及发展策略——基于我国25所试点高校的调查分析[J]. 周自波,卢子洲. 成人教育, 2021(11)
- [3]基于多屏协作的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 李亮,朱津津.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1(20)
- [4]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安全:趋势、变革与挑战——《2021年EDUCAUSE地平线报告(信息安全版)》要点与启示[J]. 钟秋菊,张一春,兰国帅. 高教探索, 2021(10)
- [5]5G环境下的多模态智慧课堂实践[J]. 蔡苏,焦新月,杨阳,蒋林帆,余胜泉.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1(05)
- [6]远程教育与移动互联网络技术教学的融合思考[J]. 张宏. 科教导刊, 2021(22)
- [7]智慧课堂发展研究[D]. 雷懿. 西南大学, 2021
- [8]北京地区高校留学生汉语移动学习情况调查研究[D]. 秦梦瑶.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9]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移动学习使用意愿及其提升研究[D]. 朱海成.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10]靶场环境参数集成监测系统及LoRa组网的设计与实现[D]. 陈新欣.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