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义乌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昊天[1](2021)在《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及其时空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生活饮用水水质是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然而饮用水水质水质地区和城乡差异在世界范围和我国均长期存在。优化饮用水水质评价方法,客观科学评价饮用水水质状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饮水安全保障的前提和基础。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具有可定性定量分析水质、稳定性强、利于不同维度的水质比较,并可按照设定的规则筛选出重点关注污染物等优点。研究目的:1.构建重庆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数,分析重庆市2013-2019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数的变化趋势及水质特征,掌握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特征和时空变化趋势。2.研究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与供水类型、水期及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相关性,提出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研究内容和方法:1.收集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样监测数据及重庆市社会、经济等发展指标数据。2.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建立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水质分级评价准则。按照历年水质特征选择纳入评价指标体系的水质指标,并根据分类指标的卫生学意义和健康效应采用不同的分指数评价方法。3.使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并计算水质指数及水质评价分级。采用SPSS 22.0对水样监测数据和计算得到的水质指数和水质优良率进行描述性分析、多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检验水准为0.05。采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区域地图绘制,采用GeoDa 1.16软件对农村饮用水优良率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及设置空间权重矩阵;采用R软件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农村饮用水优良率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2013-2019年,共纳入分析农村饮用水水样29077份,WQI均值为0.54±0.56。其中优良水样数25798份,水质总优良率为88.72%;研究年限内,WQI呈下降趋势,水质优良率呈上升趋势。2.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不合格指标主要为微生物指标、感官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其中总大肠菌群在60%左右,菌落总数、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耗氧量合格率较低。2013年氨氮合格率较低(77.73%),但随后合格率逐渐提高。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肉眼可见物合格率枯水期高于丰水期;浑浊度、耗氧量合格率枯水期低于丰水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毒理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分指数降低,污染指标分指数明显降低,微生物指标分指数略有降低,各分指数年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WQI枯水期低于丰水期,出厂水低于末梢水,大型供水工程低于小型供水工程。水质优良率枯水期高于丰水期,出厂水高于末梢水,大型供水工程高于小型供水工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优良率为空间正相关。2013-2017年,全局莫兰指数由0.7251下降到0.4943;2017-2019年,全局莫兰指数由0.4943上升到0.5353。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存在区域聚集的特征。东北部、西部和南部地区存在农村饮用水优良率的高高聚集现象,2013-2017年呈逐渐扩大的趋势,2017年后显着缩小。低低聚集区的范围自2015年起缩小,东南部和西部明显减少,但东北部仍未有显着变化。6.城镇化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水质优良率正相关。城镇化率增加1%,水质优良率增加0.42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水质优良率增加0.0003%。人均GDP和第一产业占GDP 比重与水质优良率负相关,人均GDP增加1元,农村饮用水优良率减少0.0005%;第一产业占GDP 比重增加1%,农村饮用水优良率减少4.5121%。研究结论:1.基于内梅罗指数法和最差因子判别法构建的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数能较好的反应当地水质变化和水质特征。2.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呈总体改善趋势,主要不合格指标为微生物指标、感官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3.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枯水期优于丰水期,出厂水优于末梢水,大型供水工程优于小型供水工程。4.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优良率空间正相关,各区域水质状况改善的趋势一致。2013-2017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优良率空间聚集增速逐年下降,提示在各地区在此阶段的饮用水水质改善受地区固有特征影响较小,主要影响因素可能为饮水安全相关投资力度等。2017-2019年,水质优良率空间聚集性呈增加趋势,提示此阶段区域固有特征的影响加大。各区域仍存在一定的发展不均衡状况,如东北部的低低聚集区域在研究年限内未有显着变化。5.水样类型、水期类型、供水规模、水处理方式是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优良率的主要技术影响因素,城镇化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和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是水质优良率的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城乡发展差异可能是影响饮用水水质状况的因素之一。
乔松慧[2](2021)在《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研究》文中认为水是生命之源,自2015年我国正式迈入农村饮水安全阶段以来,农民的满足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由于显着的城乡差距,虽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的情况尚不清晰。本文通过文献收集整理、理论与实际结合、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方式,收集了我国关于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方面的相关论文、学术报告、统计数据、各地统计年鉴及相关文件,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了不同阶段全国范围内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的污染程度、水质时空特点以及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并对农村地区水质改善提出建议。研究内容和得出结论包括:(1)以公开发表的水质数据为依据,总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浑浊度和氟化物为调研对象,对影响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典型污染指标分析,自2005年至2018年间,总大肠菌群数超标率在东部典型农村地区由33.8%降到21.3%,中部地区由40.3%下降到22.3%,西部地区由54.4%下降到22.4%,东北地区由36.7%下降到23.7%;细菌总数的超标率在东部典型农村地区超标率由31.2%降到16.4%,中部地区由37.2%下降到17.7%,西部地区由39.2%下降到18.9%,东北地区由31.7%下降到19.6%。东部地区浑浊度的超标率由14.6%下降到9.3%,中部地区由19.7%下降到14.9%,西部地区由23.1%下降到16.7%,东北地区由18.3%下降到16.9%。大部分地区氟化物超标率在10%以下。(2)全国范围内农村饮用水水质时空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从时间的角度,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随时间合格率逐年提高,整体合格率由40%提升到65%,我国东部地区水质合格率由2005至2008年的48.1%提高到了2015至2018年的61.1%,中部地区由40.1%提高到57.5%,西部地区由44.4%提高到59.2%。东北地区水质合格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水质合格率由2005-2008年的68.1%降低到2015-2018年的60.1%。从空间的角度,东部地区水质合格率较高,东北地区水质出现一定波动,此外同一水质指标在不同典型农村地区存在差异,以总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浑浊度、氟、铁、锰、硝酸盐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四个地区的典型农村进行对比分析,全国范围内总大肠菌群数超标率的平均水平在38%,东部以及中部地区的典型省份超标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水质指标的超标率也呈现一定地域特点。(3)结合我国农村饮用水典型水质指标污染现状和农村饮用水水质时空特点,表明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逐年提高,饮水不安全人口数减少。但就目前了解到的公开数据来看,存在部分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数据报道偏少;水质合格率整体还有待提高,到2018年,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平均水平为65%。可以通过饮用水在水源地保护、输配水管网基础设施铺设、消毒问题的落实、居民用水习惯以及用水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与质量提升等方面对农村饮用水水质进行改善。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各方联动、鼓励农村地区饮水工程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等方式来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
李宛玲[3](2021)在《2017-2019年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应用两种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方法,分析某市2017-2019年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数据,评价该市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了解该市水质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保护公众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常规方法和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某市2017-2019年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数据结果进行水质评价,分析该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该市监测了102项指标,根据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主要研究常规指标41项和非常规指标的氨氮。常规方法是指计算各监测指标合格率,其中有任何一项指标不合格,判定该监测水样不合格。水质综合指数是指水质监测指标检测值经统计处理生成的无量纲相对数,以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评价标准,客观定量的评价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结果:1.2017年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1)2017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不同水源来源有浅井、深井和水库,浅井水样较少不做计算,水质综合指数由优到次依次为:水库0.48±0.15、深井0.75±0.04,水质合格率分别是97.77%和71.60%;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来源只有深井,水质综合指数5.12±0.83,水质合格率为71.17%。(2)2017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不同水样类型有出厂水、二次供水和末梢水,水质综合指数由优到次依次为:二次供水0.07±0.01、末梢水0.39±0.07和出厂水0.59±0.15,水质合格率分别是89.66%、90.65%和86.84%;农村生活饮用水不同水样类型有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综合指数分别是2.10±0.29和3.72±0.48,水质合格率分别是69.92%和72.28%。(3)2017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不同供水方式有常规处理、仅消毒和未处理,未处理水样较少不做计算,水质综合指数由优到次依次为:仅消毒0.07±0.01、常规处理0.69±0.15,水质合格率分别是100.00%、90.04%;农村生活饮用水不同供水方式有常规处理、沉淀过滤、仅消毒和未处理,水质综合指数由优到次依次为:常规处理1.53±0.25、仅消毒1.75±0.46、沉淀过滤2.17±0.14和未处理2.39±0.73,水质合格率分别是83.45%、75.54%、36.36%和69.30%。(4)2017年某市城市饮用水不同消毒方式有不消毒、二氧化氯和液氯,不消毒水样较少不做计算。水质综合指数由优到次依次为:液氯0.07±0.01、二氧化氯0.69±0.15,水质合格率分别是99.24%、82.26%;农村生活饮用水不同消毒方式有不消毒、臭氧和紫外线,水质综合指数由优到次依次为:紫外线2.95±0.46、臭氧1.98±0.14和不消毒3.49±0.79,水质合格率分别是84.32%、36.11%和57.22%。2.2018年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1)2018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不同水源来源有水库和深井,水质综合指数分别是0.52±0.15、0.93±0.15,水质合格率分别是98.89%和85.71%;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来源只有深井,水质综合指数5.54±0.69,水质合格率为63.53%。(2)2018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不同水样类型有出厂水、二次供水和末梢水,水质综合指数由优到次依次为:二次供水0.07±0.01、末梢水0.39±0.07和出厂水0.59±0.15,水质合格率分别是95.35%、94.93%和82.50%;农村生活饮用水不同水样类型有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综合指数分别是4.06±0.17和5.98±0.51,水质合格率分别是67.50%和59.26%。(3)2018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不同供水方式有,常规处理、仅消毒和未处理,未处理水样较少不做比较。水质综合指数由优到次依次为:常规处理0.54±0.17,仅消毒0.89±0.15,水质合格率分别是96.55%、75.00%;农村生活饮用水不同供水方式有常规处理、沉淀过滤、仅消毒和未处理,水质综合指数由优到次依次为:常规处理0.96±0.17、仅消毒1.88±0.35、沉淀过滤2.95±0.14和未处理5.44±0.66,水质合格率分别是74.42%、69.54%、33.33%和44.53%。(4)2018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不同消毒方式有漂白粉、不消毒、二氧化氯和液氯,不消毒和漂白粉消毒水样较少不做比较。水质综合指数由优到次依次为:液氯0.07±0.01和二氧化氯0.92±0.15,水质合格率分别是99.24%、90.83%;农村生活饮用水不同消毒方式有不消毒、臭氧和紫外线,水质综合指数由优到次依次为:臭氧1.96±0.17、紫外线2.88±0.46和不消毒5.94±0.52,水质合格率分别是40.00%、80.07%和42.07%。3.2019年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1)2019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不同水源来源有深井和水库,水质综合指数由优到次依次为:水库0.39±0.11和深井0.78±0.05,水质合格率分别是98.88%和88.24%;农村生活饮用水不同水源来源有浅井和深井,浅井水样较少不做比较,深井水质综合指数3.76±0.45,水质合格率62.13%。(2)2019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不同水样类型有出厂水、二次供水和末梢水,水质综合指数由优到次依次为:二次供水0.19±0.05、出厂水0.28±0.05和末梢水0.52±0.07,水质合格率分别是95.35%、97.50%和94.93%;农村生活饮用水不同水样类型有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综合指数分别是2.74±0.41和3.51±0.40,水质合格率分别是60.63%和63.38%。(3)2019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不同供水方式有常规处理、仅消毒和未处理,未处理水样较少不做计算。水质综合指数由优到次依次为:仅消毒0.07±0.01、常规处理0.39±0.11,水质合格率分别是100.00%、96.55%;农村生活饮用水不同供水方式有常规处理、沉淀过滤、仅消毒和未处理,水质综合指数由优到次依次为:常规处理0.86±0.22、仅消毒1.25±0.24、沉淀过滤2.07±0.19和未处理2.51±0.47,水质合格率分别是54.95%、68.69%、47.37%和66.67%。(4)2019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不同消毒方式有漂白粉、未标注、二氧化氯和液氯,不消毒和漂白粉水样较少不做计算。水质综合指数由优到次依次为:二氧化氯0.39±0.11和液氯0.54±0.16,水质合格率分别是92.50%、99.24%;农村生活饮用水不同消毒方式有不消毒、臭氧、次氯酸钠、紫外线和未标注,次氯酸钠和未标注不做比较,水质综合指数由优到次依次为:臭氧1.95±0.16、不消毒2.06±0.41和紫外线2.60±0.30,水质合格率分别是57.81%、64.06%和66.00%。4.根据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17-2019年某市生活饮用水主要不合格指标项目: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硝酸盐氮、氯化物、氟化物、色度、锰、铁、浑浊度、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氨氮、硫酸盐、耗氧量。结论:1.2017-2019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用水水质优于农村饮用水水质。2.2017-2019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的水库来源水质优于深井来源水质。农村生活饮用水来源主要是深井,水质综合指数较大,水质合格率较低。3.2017-2019年某市不同水样类型水质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水质综合指数比较提示二次供水水质优于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农村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水质综合指数比较提示出厂水优于末梢水。4.2017-2019年某市城市主要供水方式是常规处理,水质综合指数较小,水质合格率较高。农村不同供水方式水质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和仅消毒水质优于沉淀过滤和未处理水质。5.2017-2019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消毒方式是二氧化氯和液氯,液氯消毒水质优于二氧化氯消毒水质。农村不同消毒方式,应用水质综合指数比较表明,臭氧消毒方式优于紫外线消毒方式优于不消毒;应用水质合格率比较表明,紫外线消毒方式优于不消毒优于臭氧消毒方式。6.本研究利用两种方法评价2017-2019年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两种方法结果基本一致,但综合指数评价法更适用于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评价。
吴玥[4](2020)在《外籍来华人群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卫生服务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人口流动促进各国间的交流,也导致疾病传播。随着经济全球化,交通工具日益便利,外籍来华人群不断增多。频繁的外籍人口流动对传染病,特别是烈性传染病的流行传播造成一定风险,给我国卫生健康系统带来一定挑战。研究旨在分析外籍来华人群2004~2017年传染病流行特征,比较外籍人群与我国人群传染病流行特征的差异,探讨两人群之间的相互影响。掌握外籍人群输入性登革热和疟疾流行特征,探索输入性疾病可能的传播风险。分析外籍来华人群卫生服务需要,供给和利用状况,探索影响外籍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为我国传染病防控和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04~2017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外籍人群传染病发病数据。运用Joinpoint回归和季节性指数,分析主要传染病流行趋势和季节分布。比较外籍来华人群与我国人群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探讨两人群是否存在相互影响。进一步重点分析外籍来华人群输入性登革热和疟疾流行特征,运用模块化分析探索病例输入国家与报告省份之间的关系,Poisson回归探索影响外籍人群疟疾输入的因素。通过现况调查和定性访谈,分析浙江省义乌市和广东省越秀区外籍常住人群卫生服务需要,供给和利用状况。运用Logistic回归,探索影响外籍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结果2004~2017年,我国共报告外籍来华人群法定传染病33种,6247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约为17.94/10万。外籍人群传染病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4.2%。病例来自全球146个国家,我国大陆31个省份均有报告。云南报告病例数最多,其次为北京和广东。外籍人群中女性、15岁以下儿童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上升速度较快。报告病例数居前三位的传染病是艾滋病(15319例),手足口病(6367例)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5629例)。艾滋病、手足口病、梅毒、流感和登革热呈发病率上升趋势。乙肝、丙肝、疟疾和痢疾呈下降趋势。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发病率保持稳定,淋病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外籍人群56.13%的艾滋病,83.14%的登革热,75.75%的疟疾,53.66%的肺结核,32.89%的丙肝集中在云南,主要为缅甸人群。30.07%的丙肝和18.31%的乙肝集中在内蒙古,主要为蒙古人群,手足口病和淋病主要分布在上海,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感主要分布在北京,大多为美国人和日本人。梅毒主要由广东报告,多为东南亚人。外籍来华人群与我国人群主要传染病流行特征有所不同,可能为输入或散在传播。2005~2017年外籍人群输入的法定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共有3 8种,已知输入传染病最多的是登革热和疟疾。外籍人群输入性登革热和疟疾呈上升趋势,报告省份不断增加。云南省,缅甸和老挝包含了我国和境外之间最多的登革热和疟疾输入病例。云南省和我国其他省份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特征不同。云南省输入性登革热呈明显上升趋势,10月高发,病例以女性和年轻人为主。而我国其他省份输入性登革热上升较缓,1~12月均有输入,病例以男性和中年人为主。非洲人群和亚洲人群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不同。非洲人群输入性疟疾呈明显上升趋势,8~10月高发,恶性疟占85.66%。而亚洲人群输入性疟疾发病趋势平稳,集中在5~6月份,以间日疟为主,占64.14%。影响外籍人群疟疾输入的主要因素为各国外籍人群入境人数(β=0.82,P<0.001)和疟疾发病率(β=0.40,P=0.007),各国经济卫生状况对疟疾输入没有显着影响。目前,我国尚没有专门制定针对外籍人群的卫生政策或管理办法,外籍人群卫生服务供给同我国人群基本一样,但还有待完善。卫生服务调查发现,浙江省义乌市和广东省越秀区的外籍人群,卫生服务需要普遍,年患病率为71.73%。但卫生服务利用水平较低,仅54.22%外籍患者去过中国的医疗机构就诊。与亚洲人群相比,非洲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率更低,为47.35%。居住10个月以上(OR=1.48),有医疗保险(OR=1.31),认为发热应及时就医(OR=2.20)以及知道居住地附近医疗机构(OR=6.15)是促进外籍人群到中国医疗机构就诊的因素。患有慢性病(OR=0.66)是阻碍外籍人群就诊的因素。经济收入,中文水平没有影响外籍来华人群在我国的就诊,但就诊时医疗费用高,语言沟通不畅是普遍反映的问题。外籍人群住院率为5.45%,低于我国居民住院水平。住院原因主要为分娩,占50%。与他人合居是外籍人群接受住院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外籍人群健康知识水平不足,健康宣教接受率低,仅24.69%接受过中国的健康知识宣教。有医学背景(OR=2.25),在中国患过病(OR=1.39),职业为农民(OR=4.26)、政府或技术人员(OR=2.67)的外籍人群更可能接受健康宣教。结论研究首次系统地分析了外籍来华人群长期传染病流行和输入情况,调查了我国部分地区外籍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和影响因素。2004~2017年间,外籍来华人群呈现出独特的传染病流行特征,与我国人群不同,多为输入或散在传播。云南省是外籍人群传染病报告最多的省份。艾滋病是报告最多的疾病。不同传染病发病趋势,季节特征,地理分布均有差异。外籍人群输入性登革热和疟疾疫情不断上升,报告省份不断增加,对我国传染病输入和传播造成一定风险。外籍人群卫生服务需要普遍,卫生服务利用水平较低。健康状况,健康意识和医疗保险是影响外籍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这些研究结果对于今后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传染病管理,防控传染病,特别是烈性传染病的输入,早期发现、诊断、治疗疾病,进一步制定卫生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李月[5](2020)在《2016-2018年吉林省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利用吉林省2016-2018年农村生活饮用水和2016-2018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的监测数据,分析吉林省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为相关部门完善吉林省饮用水水质监测制度,保障人们饮水卫生,提供科学方面的依据。方法:从全国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信息系统里导出2016-2018年城市和农村饮用水水质的监测数据,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使用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Excel2007、SPSS 24.0整理分析资料。通过c2检验进行统计学推断,检验水准a=0.05。结果:1、吉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结果(1)吉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总体检测结果2016-2018年吉林省农村饮用水水质总体合格率分别为45.29%、44.98%、47.13%。吉林省三年中枯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45.98%、47.18%、51.88%,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44.61%、42.78%、42.37%;出厂水合格率分别为45.73%、46.24%、48.30%,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44.90%、43.85%、46.09%。(2)吉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2016-2018年吉林省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分别为72.77%、73.81%、74.79%。枯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75.62%、80.04%、83.10%,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69.96%、67.58%、66.48%;出厂水合格率分别为74.64%、75.90%、76.73%,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71.13%、71.95%、73.07%。(3)吉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毒理学指标检测结果2016-2018年吉林省农村饮用水毒理指标合格率分别为87.99%、87.06%、85.95%。枯水期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87.48%、90.02%、86.72%,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88.49%、84.09%、85.17%。出厂水合格率分别为88.12%、87.07%、85.99%,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87.87%、87.04%、85.91%。(4)吉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检测结果2016-2018年吉林省农村饮用水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分别为66.88%、66.65%、68.46%。吉林省枯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5.55%、62.10%、67.33%,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68.20%、69.08%、69.59%。出厂水合格率分别为66.15%、65.93%、68.22%,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67.53%、65.29%、68.67%。(5)吉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非常规指标——氨氮检测结果2016-2018年吉林省农村饮用水氨氮合格率分别为98.11%、98.56%、98.80%。枯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为97.88%、99.06%、98.92%;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98.33%、98.07%、98.68%。出厂水合格率分别为97.90%、98.45%、98.80%;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98.29%、98.67%、98.80%。2、吉林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1)2016年吉林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全年共检测了2000份水样,其中合格的为1611份,合格率为80.55%。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96.00%、毒理指标合格率为94.05%、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为89.60%。(2)2017年吉林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全年共检测了2014份水样,其中合格的为1680份,合格率为83.42%。微生物指标合格率96.67%、毒理指标合格率94.09%、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91.01%。(3)2018年吉林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全年共检测了2006份水样,其中合格的为1747份,合格率为87.09%。微生物指标合格率97.66%、毒理指标合格率95.16%、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94.17%。结论:1、2016-2018年吉林省城市饮用水水质合格率高于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2、吉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城市生活饮用水主要的不合格指标都是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及微生物指标。3、吉林省三年农村饮用水总体水质枯水期的合格率比丰水期高,城市饮用水总体水质枯水期的合格率比丰水期低。4、吉林省农村饮用水合格率较低的指标有铁、硝酸盐氮、总大肠菌群、氟化物、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锰、大肠埃希氏菌、浑浊度;吉林省城市饮用水合格率较低的指标有浑浊度、耐热大肠菌群、铁、硝酸盐氮、锰。
赖炼[6](2020)在《贵州省水资源产权交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索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从水行政管理的角度研究水资源问题。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在生产力不发达的人类文明早期,水资源和人类需求的矛盾并不明显,人们认为水资源是公共资源,导致了水资源面临“公地悲剧”危机。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可利用水资源和人类无限的对水的需求缺口逐渐加大。我国也是世界上13个最缺水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水资源数量有限,时空分布不均。各地区的经济活动中出现了水权交易的探索,对各水权主体来说,通过引入市场进行水资源配置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水权制度改革便在多个国家实施。水权制度呈现多样化形式,有河岸权制度、优先占用权制度、公共水权制度、惯行水权制度、混合水权制度等。从国外的实践来看,美国水权制度代表了基于私权的水权制度,而以色列水权制度是基于公权的水权制度。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权水市场建设,对推进水权制度建设、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做出了总体部署。2000年1O月22日,水利部部长汪恕诚的报告《水权和水市场——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手段》发表,推动了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的水权转换及水权交易模式的研究和实践。2005年1月,水利部《关于水权转让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并实施,标志着我国水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启动。2016年4月19日,水利部颁发了《水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全国多个地区开展了水权交易的实践探索,出现了浙江省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甘肃省张掖市洪水河灌区水权交易等一批水权交易实例,为我国的水权制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1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鼓励水权流转、大力培育水权交易市场”的明确要求。2018年7月,贵州省水利厅组织八个试点县开展水权确权和水权交易试点工作。本论文主要是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水权交易案例的对比,来研究水权的市场化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水资源的特性。这涉及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作为一种公共资源,水资源如何才能具备商品属性;三、具备成为商品的条件之后,还需要什么样的外部条件,才能实现水资源在各权利主体之间自由流通。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考察了水资源具有的公共资源特征。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资源的排他性逐渐增强,成为准公共物品。同时,水资源还具有可分割性和可交易性,它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一步分离,产权关系的明晰及受国家法律保护让水权具备了成为商品的初步条件。但因各种因素限制,水市场不可能离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只能是一个准市场。通过对美国、以色列、日本、澳大利亚四个模式,浙江省东阳-义乌、甘肃省张掖市洪水河灌区两个案例以及贵州省内息烽县、威宁县、关岭县三个水权交易试点工作的优缺点的比较,分析了在不同制度不同经济体量下水权交易制度的差异。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贵州省水资源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水权初始化配置”等八条对策建议和“初始水权的界定是水权交易的前提”等四条结论,并对水权的初始界定、水权的市场管理、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郑钰旦[7](2019)在《地域性乡土景观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浙江省三个村为例》文中认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的生态、生活和生产逐渐改善,但仍需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和空心化问题。以往研究大多选取发展良好,具有特色产业和文化背景的村落,对发展较落后的村落关注度较少,且对不同地域乡村的建设条件和可行性缺少系统性分析。本文先通过文献综述研究国内外乡村发展和乡土景观理论,总结乡土景观构成要素。其次运用专家筛选、层次分析、模糊评价等研究方法,筛选评价指标和计算权重,建立乡土景观综合评价体系。最后对三个村的调研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结合相关专家学者的评价结果,计算得出不同地域村落的发展优劣势,并给出相应提升策略,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各国乡村发展历程得出:由政策全面支撑的乡村发展不可持续,要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提升乡村的自下而上的发展动力,目标是实现乡村生态和谐、文化丰富、产业多元化发展。(2)建立了乡土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5项,重要性为:环境资源(0.375)>民俗文化(0.215)=乡风政策(0.215)>产业经济(0.121)>人居环境(0.073);二级指标10项,其中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为重要,其次是乡村管理、传统景观和生活方式;三级指标41项,其中0.05以上的指标只有二三产占总产值比例、区位优势、传统聚落、交通可达性、产业科技创新政策补贴五项。(3)三个村综合评价都为较优。山地型的后岩村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人居环境和乡村管理体系,但传统生活方式、产业与产业结构较差。海岛型的双合村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自然和文化景观,但农耕业难发展,交通较闭塞,缺少就业创业培训和产品。平原型的上楼村有优秀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但文化严重流失,人居质量低,农业产业退化。三个村普遍出现文化缺失和产业断层现象,文化和生产、生活的结合也少,产品加工业缺少资金和技术,文化特色和产品不够丰富,盲目发展旅游导致产业支撑少。(4)针对评价结果,本文提出3方面的提升策略。第一,完善交通系统,拓宽资源运输渠道,并推动资金与技术引入,提高农产规模和加工技术,增加产品多样性。第二,修复乡村建筑与聚落景观,挖掘传统风俗和工艺,并融入村民生产与生活中,同时完善生活设施,提高村民归属感和生活质量。第三,推动传统文化和二三产业相融合,提升品牌效应,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结合互联网的宣传增加游人和产品出口,最终形成产业多元化共同发展。
龚思涵[8](2019)在《2019长三角农业农村法治述评》文中研究说明独特的地域位置和经济地位决定了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特殊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对促进长三角农业、生态和产业的发展铺就了坚实的道路。2019年长三角农业农村法治进展主要围绕五大方面展开,即以农业机械化、产权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农业建设,以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为引领的乡村规划建设,以新型服务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数字经济为重点的乡村产业建设,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宅基地权益实现方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的农村改革,和以村级各类主体明晰界定为主线的乡村治理,而这也奠定了长三角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总趋势。
杨梓静[9](2020)在《邯郸市农村生活用水安全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用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水质要求越来越高。邯郸市总人口1054.7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8.2%。所以正确评价邯郸市农村生活用水的数量和质量的安全性,对邯郸市农村的总体规划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查阅、走访调查、取样测定、资料分析等方法,对邯郸市农村生活用水的安全评价,得出如下结论:1、邯郸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48.9mm,6月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西部山区的漳河区域地表水相对丰富,东部平原基本没有可以利用的地表水。邯郸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19m3,比全国人均资源量2100m3偏少94.3%,属于严重缺水地区。2、邯郸市农村实现规模化供水工程,水厂规模在千吨以上、供水人口超过万人以及城市管网覆盖区的集中供水总人口占农村需要供水总人口的63.76%,规模以下供水人口占农村需要供水总人口的26.24%。在邯郸市农村生活用水总量中地下水水量占72.9%,地表水量占27.1%。西部山区的涉县、武安等区域的个别村庄由于没有规模化的农村生活饮用水供水工程,生活用水直接取用村内的井水,甚至还采用水窖拦蓄的雨水储存起来用于生活用水。3、邯郸市西部山区漳河上游及清漳河地表水水质较好,滏阳河中下游地表水质量多为超Ⅲ类水,甚至Ⅳ类Ⅴ类水,水质污染严重。东部黑龙港平原浅层地下水多属于微咸、半咸水区。影响邯郸市地下水水质的主要物质是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氯离子、硫酸盐等原生污染物质。4、农村生活用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地表水匮乏,地下水水质较差、农村生活用水集中供水程度不高、水源易受到污染、水质监测设施不够完善、中小型的供水站和供水水源缺乏必要的水质检测手段等。5、建议加强对农村水资源监管、发展区域集中供水、加强水源保护、做好开源节流、建立健全农村饮水水质在线监测体系。逐步改善邯郸市农村生活用水质量,提高农村用水安全水平。
郑建珍,楼颖伟,商岚青[10](2019)在《义乌市居民饮用水水碘含量变化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义乌市饮用水中水碘含量的变化情况,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防治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镇街为单位采集水样,利用硫酸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的水碘含量。结果 2010年共检测水样357份,水碘中位数和平均值分别为3.60μg/L和5.02μg/L,水碘含量<10μg/L的水样占89.35%,10μg/L以上的水样占10.65%。2017年共检测水样332份,水碘中位数和平均值分别为2.59μg/L和2.96μg/L,水碘含量<10μg/L的水样占97.56%,10μg/L以上的水样占2.44%。2010年和2017年均未见有高于150μg/L的水样。地表水的水碘含量均<10μg/L,地下水的水碘含量在6.30μg/L~19.09μg/L。2017年水碘水平明显低于2010年。结论随着全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推进,义乌市水碘含量呈现走低趋势,总体上仍属于碘缺乏地区,今后继续抓好食用碘盐防治碘缺乏病措施的有效落实。
二、义乌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义乌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及其时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1.1 饮用水水质与健康关系及饮用水安全相关政策概述 |
1.1.1 饮用水与健康 |
1.1.2 饮水安全的目标和评价 |
1.2 饮用水水质标准及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
1.2.1 饮用水水质监测 |
1.2.2 饮用水水质评价 |
1.3 水质指数评价法 |
1.3.1 常规指数 |
1.3.2 复杂指数 |
1.3.3 水质指数在饮用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
1.4 水质时空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
1.4.1 水质监测数据的时空分析方法概述 |
1.4.2 饮用水水质的影响因素 |
1.5 研究区域(重庆市)概况及农村供水现状特征 |
1.5.1 重庆市地理、气候、经济、人口和水资源概况 |
1.5.2 重庆市农村供水现状概述 |
1.5.3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概况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内容 |
3.3 研究方法 |
3.3.1 资料收集 |
3.3.2 数据分析 |
3.3.3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指数构建 |
3.4 质量控制 |
3.4.1 水样采集、运输和检验 |
3.4.2 数据整理和分析 |
3.5 技术路线图 |
4. 结果 |
4.1 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分类范围及合格情况: |
4.1.1 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分类范围及合格率年际变化情况 |
4.1.2 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按水期分类范围及合格情况 |
4.2 水样分指数 |
4.2.1 水样分指数年际变化及区域差异 |
4.2.2 水样分指数水期变化 |
4.2.3 水样分指数水样类型变化 |
4.2.4 水样分指数供水规模变化 |
4.3 综合指数 |
4.3.1 2013-2019年WQI变化情况 |
4.3.2 不同水期WQI基本情况 |
4.3.3 不同水样类型WQI基本情况 |
4.3.4 不同供水规模WQI基本情况 |
4.3.5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
4.4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WQI空间相关性分析(2013-2019) |
4.4.1 2013-2019年重庆市各区县农村饮用水WQI年际变化 |
4.4.2 2013-2019年重庆市各区县农村饮用水WQI变化趋势地图 |
4.4.3 2013-2019年重庆市各区县农村饮用水水质优良率年际变化 |
4.4.4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优良率全局相关性分析 |
4.4.5 各区县农村饮用水优良率局部相关性分析 |
4.5.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优良率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空间面板模型分析 |
4.5.1 空间面板模型的设定 |
4.5.2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优良率影响因素一般情况 |
4.5.3 空间面板模型估计与检验 |
4.5.4 模型结果分析 |
5. 讨论 |
5.1 应用水质指数评价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的适宜性 |
5.2 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特征及变化趋势 |
5.2.1 2013-2019年重庆市农村饮用水的水质特征及变化趋势 |
5.2.2 分指标变化趋势 |
5.2.3 水期和水样类型变化趋势 |
5.3 时空特征分析 |
5.3.1 空间相关性分析 |
5.3.2 空间面板模型分析 |
6. 结论 |
7. 创新点 |
8.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水质指数在饮用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农村饮用水水质方面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农村饮用水水质方面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2 调研资料与分析方法 |
2.1 数据调研概述 |
2.2 分析方法 |
3 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典型水质指标调研分析 |
3.1 农村饮用水中微生物学指标的调研分析 |
3.1.1 微生物学指标数据调研及超标情况分析 |
3.1.2 微生物指标超标的原因分析 |
3.1.3 典型农村地区微生物指标的污染现状 |
3.2 农村饮用水中浑浊度指标的调研分析 |
3.3 农村饮用水中氟化物指标的调研分析 |
3.3.1 氟化物指标的数据调研及超标情况分析 |
3.3.2 氟化物超标的原因分析 |
3.3.3 典型农村地区氟化物指标的污染现状 |
3.4 本章小结 |
4 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时空特点分析 |
4.1 农村饮用水水质随时间变化特性 |
4.2 农村饮用水水质随空间变化特性 |
4.2.1 各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的空间分布特性 |
4.2.2 不同地区典型水质指标超标率变化特性 |
4.3 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时空变化特点 |
4.4 本章小结 |
5 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及改善建议 |
5.1 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工作发展现状 |
5.2 我国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 |
5.3 城乡水质差异现状 |
5.4 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改善面临的问题 |
5.5 优化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与不足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2017-2019年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某市水资源概况 |
1.3.1 某市概况 |
1.3.2 某市居民生活饮用水现状 |
1.4 研究目的及依据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来源 |
2.2 评价方法 |
2.2.1 常规方法—水质合格率法 |
2.2.2 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法 |
2.3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监测结果 |
3.1.1 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总体分析 |
3.2 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监测结果 |
3.2.1 2017-2019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总体水质监测结果 |
3.2.2 2017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 |
3.2.3 2018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 |
3.2.4 2019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 |
3.3 某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监测结果 |
3.3.1 2017-2019年某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总体水质监测结果 |
3.3.2 2017年某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 |
3.3.3 2018年某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 |
3.3.4 2019年某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 |
3.4 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综合指数评价结果 |
3.4.1 2017-2019年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综合指数 |
3.5 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综合指数结果评价 |
3.5.1 2017-2019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综合指数 |
3.5.2 2017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综合指数 |
3.5.3 2018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综合指数 |
3.5.4 2019年某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综合指数 |
3.6 某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综合指数结果评价 |
3.6.1 2017-2019年某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综合指数 |
3.6.2 2017年某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综合指数 |
3.6.3 2018年某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综合指数 |
3.6.4 2019年某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综合指数 |
第4章 讨论 |
4.1 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结果综合分析 |
4.1.1 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结果综合分析 |
4.1.2 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综合指数结果综合分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外籍来华人群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卫生服务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引言 |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2004~2017年外籍来华人群传染病流行特征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来源 |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4 结果 |
4.1 法定传染病流行概况 |
4.2 主要传染病流行特征 |
4.3 外籍来华人群和我国人群主要传染病流行特征比较 |
5 讨论 |
第二部分 外籍来华人群输入性登革热和疟疾流行特征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来源 |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3.1 病例定义 |
3.2 研究内容 |
3.3 研究方法 |
4 结果 |
4.1 外籍来华人群输入传染病种类 |
4.2 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特征 |
4.3 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 |
4.4 外籍来华人群输入性疟疾影响因素分析 |
5 讨论 |
第三部分 外籍来华人群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理论框架 |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相关指标及定义 |
3.3 变量分组 |
3.4 研究方法 |
4 结果 |
4.1 倾向特征 |
4.2 促进资源 |
4.3 卫生服务需要 |
4.4 卫生服务供给 |
4.5 卫生服务利用 |
4.6 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5 讨论 |
5.1 卫生服务需要普遍 |
5.2 卫生服务利用不足 |
5.3 健康意识有待提高 |
5.4 不同人群患病后卫生服务利用不同 |
5.5 对策和建议 |
全文小结 |
创新点及局限性 |
1 创新点 |
2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5)2016-2018年吉林省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吉林省生活饮用水现状 |
1.4 研究目的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来源 |
2.2 评价标准 |
2.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吉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 |
3.1.1 吉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总体分析 |
3.1.2 吉林省不同水期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 |
3.1.3 吉林省不同水源来源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 |
3.1.4 吉林省不同水样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 |
3.1.5 吉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 |
3.1.6 吉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毒理指标检测结果 |
3.1.7 吉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检测结果 |
3.1.8 吉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非常规指标检测结果 |
3.1.9 吉林省九个市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总体检测结果 |
3.2 吉林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 |
3.2.1 2016 年吉林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 |
3.2.2 2017 年吉林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 |
3.2.3 2018 年吉林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 |
3.2.4 吉林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总体分析 |
3.2.5 吉林省不同水期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 |
3.2.6 吉林省不同水源来源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 |
3.2.7 吉林省不同水样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 |
3.2.8 吉林省城市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 |
3.2.9 吉林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毒理指标检测结果 |
3.2.10 吉林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感官性状与一般化学指标检测结果 |
3.2.11 吉林省城市生活饮用水非常规指标检测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吉林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 |
4.2 吉林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贵州省水资源产权交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2 水资源产权交易的理论分析 |
2.1 水资源的特点 |
2.1.1 公共物品理论 |
2.1.2 水资源的特点 |
2.2 产权的界定与基本特点 |
2.2.1 产权的界定 |
2.2.2 水资源产权的基本特点 |
2.3 水资源产权的定义、基本内容与功能 |
2.3.1 水资源产权的定义 |
2.3.2 水资源产权的基本内容 |
2.3.3 水资源产权的功能 |
3 水资源产权交易的意义 |
3.1 法律意义 |
3.1.1 对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的质疑 |
3.1.2 目前存在的法律问题 |
3.1.3 合理性 |
3.1.4 合法性 |
3.2 水资源产权交易的社会意义 |
3.2.1 促进脱贫攻坚 |
3.2.2 保障小康生活 |
3.2.3 护航经济建设 |
3.2.4 增强生态文明 |
3.2.5 监督政府治理 |
3.2.6 提高节水意识 |
4 国内外水资源产权交易的模式及借鉴 |
4.1 国外水资源产权交易的模式 |
4.1.1 美国水资源产权交易模式 |
4.1.2 以色列水资源产权交易模式 |
4.1.3 日本水资源产权交易模式 |
4.1.4 澳大利亚水资源产权交易模式 |
4.2 国内水资源产权交易模式 |
4.2.1 浙江省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模式 |
4.2.2 甘肃省张掖洪水河灌区水权交易模式 |
4.3 国内外水资源产权交易对贵州省的借鉴意义 |
4.3.1 水权制度建设应实现政府与市场并重 |
4.3.2 因地制宜,建立符合本省实际的水权交易制度 |
4.3.3 逐步推进水权交易制度建设 |
5 贵州省水资源产权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贵州省水资源的现状 |
5.1.1 总量 |
5.1.2 分布 |
5.2 贵州省水资源产权交易的现状 |
5.2.1 水权市场的交易主体 |
5.2.2 水权市场的交易客体 |
5.2.3 水权市场的交易方式 |
5.3 贵州省水权交易的主要做法 |
5.4 贵州省水资源产权交易存在的问题 |
5.4.1 水权界定模糊 |
5.4.2 水权市场化较弱 |
5.4.3 用水者缺乏主体地位 |
5.4.4 用水者权利受到较大限制 |
5.4.5 缺乏听证制度 |
5.4.6 产生问题的原因 |
5.5 贵州省国资水资源产权交易案例分析 |
5.5.1 息烽-开阳水权交易试点改革 |
5.5.2 威宁县玉龙镇-牛棚镇水权交易试点改革 |
5.5.3 关岭县鸡窝田灌区-贵州港安水泥有限公司水权交易试点改革 |
5.5.4 国资水资源产权交易案例对比 |
6 完善贵州省水资源产权交易的对策 |
6.1 完善水权初始化配置 |
6.2 完善水价定价机制 |
6.3 政企分离 |
6.4 建立水权交易平台、完善水权交易管理制度 |
6.5 以节水促进水权交易 |
6.6 明确行使水权的主体 |
6.7 完善听证制度 |
6.8 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制度保障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1.1 水权包括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
7.1.2 初始水权的界定是水权交易的前提 |
7.1.3 水权交易要市场主导、政府监督相结合 |
7.1.4 水权交易收益分配应该考虑对第三方利益的补偿 |
7.2 讨论 |
7.2.1 明确水权初始化的主导权 |
7.2.2 平衡水资源体制改革过程中各方的利益 |
7.2.3 水权交易形式的多样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地域性乡土景观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浙江省三个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
1.1.2 浙江省乡村建设现状 |
1.1.3 社会发展需求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乡村发展 |
1.2.2 国内外乡土景观的概念变化 |
1.2.3 乡土景观构成要素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研究方法与乡土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
2.1 研究方法 |
2.1.1 文献综述法 |
2.1.2 实地观测与访谈法 |
2.1.3 Delphi法 |
2.1.4 模糊评价法 |
2.1.5 层次分析法 |
2.2 乡土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
2.2.1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2.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2.2.3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和确立 |
2.2.4 评价体系的评分标准和计算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3 山地型乡村现状分析和提升策略——以桐庐县分水镇后岩村为例 |
3.1 研究地现状概况 |
3.2 后岩村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3.2.1 评价结果 |
3.2.2 结果分析 |
3.3 乡村提升策略 |
3.3.1 乡土景观优势与劣势 |
3.3.2 提升策略 |
3.4 本章小结 |
4 海岛型乡村现状分析和提升策略——以岱山县岱西镇双合村为例 |
4.1 研究地现状概况 |
4.2 双合村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4.2.1 评价结果 |
4.2.2 结果分析 |
4.3 乡村提升策略 |
4.3.1 乡土景观优势与劣势 |
4.3.2 提升策略 |
4.4 本章小结 |
5 平原型乡村现状分析和提升策略——以义乌市苏溪镇上楼村为例 |
5.1 研究地现状概况 |
5.2 上楼村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5.2.1 评价结果 |
5.2.2 结果分析 |
5.3 乡村提升策略 |
5.3.1 乡土景观优势与劣势 |
5.3.2 提升策略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论文创新之处 |
6.3 论文不足之处 |
6.4 未来展望与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图表来源 |
附录2: 专家意见征求调查问卷 |
附录3: 指标权重判断矩阵 |
附录4: 调研问卷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8)2019长三角农业农村法治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长三角农业建设:传统与技术结合 |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优化农业结构并举 |
(二)加快农业技术科技化与产权化 |
二、长三角乡村建设:规划指导、环境维新 |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 |
(二)着力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
(四)“多规合一”乡村规划引领 |
三、长三角乡村产业建设:新型业态融合数字经济 |
(一)打造乡村特色产业与新型服务业 |
(二)新型职业农民、农创客培育发展 |
(三)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
四、长三角农村改革:聚焦集体“三资” |
(一)基本经营制度巩固完善 |
(二)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 |
(三)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
五、长三角乡村治理:村级治理主体明晰 |
六、长三角农业农村法治发展之趋势展望 |
(9)邯郸市农村生活用水安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邯郸市水资源状况 |
2.1 基本情况 |
2.2 气象水文 |
2.3 河流水系 |
2.4 水利设施 |
2.5 水资源状况 |
第3章 邯郸市农村生活用水水量安全性现状分析 |
3.1 农村生活用水量 |
3.2 农村生活用水水源 |
3.3 农村生活供水现状 |
第4章 邯郸市农村生活用水水质安全性评价 |
4.1 生活用水安全性评价内容、范围、标准与方法 |
4.2 邯郸市地下水与地表水质量评价 |
4.2.1 邯郸市地下水资源质量 |
4.2.2 邯郸市地表水质量评价 |
4.3 邯郸市水资源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
第5章 农村生活用水存在的问题 |
5.1 浅层地下水天然水质质地较差 |
5.2 农村生活用水集中供水程度不高 |
5.3 水质监测设施不够完善 |
5.4 水源污染 |
5.5 农村生活用水供水不足 |
5.6 农村生活用水安全管理不到位 |
第6章 提高农村生活用水质量的措施及建议 |
6.1 加强政府对农村水资源监管 |
6.2 发展区域集中供水 |
6.3 开源节流 |
6.4 加强水源保护 |
6.5 建立和完善农村饮水水质在线监测体系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义乌市居民饮用水水碘含量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检测方法 |
1.2.2 评价依据 |
1.2.3 质量控制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整体情况比较 |
2.2 水碘频数分布比较 |
2.3 水源情况分析 |
3 讨 论 |
四、义乌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及其时空分析[D]. 李昊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2]典型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研究[D]. 乔松慧.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2017-2019年某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D]. 李宛玲. 吉林大学, 2021(01)
- [4]外籍来华人群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卫生服务利用研究[D]. 吴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2)
- [5]2016-2018年吉林省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D]. 李月. 吉林大学, 2020(08)
- [6]贵州省水资源产权交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索研究[D]. 赖炼. 西南大学, 2020(01)
- [7]地域性乡土景观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浙江省三个村为例[D]. 郑钰旦.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8]2019长三角农业农村法治述评[A]. 龚思涵. 《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19卷 总第19卷)——上海市法学会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文集, 2019
- [9]邯郸市农村生活用水安全评价[D]. 杨梓静.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2)
- [10]义乌市居民饮用水水碘含量变化分析[J]. 郑建珍,楼颖伟,商岚青.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9(16)
标签: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论文; 水质检测论文; 安全饮用水论文; 水质指标论文; 中国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