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下云南旅游营销初探

信息社会下云南旅游营销初探

一、信息社会中云南旅游市场营销问题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罗宣[1](2020)在《抖音中的云南旅游形象构建》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移动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张,新的媒介技术与移动应用迅速的形成影响力并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抖音就在这样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抖音的诞生与走红为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娱乐方式,同时对云南旅游形象的构建与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云南旅游形象历经了影视作品代表云南旅游形象时代、云南景区代表云南旅游形象时代,而当云南旅游形象遇到抖音之后,云南旅游形象迎来了人人可以构建、人人可以轻松认知的新媒体时代。为探究抖音中的云南旅游形象构建,笔者获取了第三方数据机构的帮助,以关键词与假日时间为线索,共搜集到3000余条与云南旅游有关的抖音短视频样本。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着重分析了抖音中云南旅游形象的表征、传播模式、以及构建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抖音中云南旅游形象构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问题提供了云南旅游形象的发展策略。研究发现:一、抖音中云南旅游形象通过画面与声音符号的形式表现,在形象内容上抖音中的云南旅游“品牌形象”与“草根形象”并重,且以褒义情感形象为主,以中性情感形象为辅,贬义情感形象几近于无。二、抖音中云南旅游形象的传播主体可分为一般用户、自媒体用户与政府机构官方账号。三者中自媒体用户拥有最广的受众、最多的传播渠道、最优的传播内容、以及最好的传播效果,是抖音中云南旅游形象最主要的构建者。三、抖音中云南旅游形象的构建在形象创作上有类型化的特点,可分为解说型、纪录型、人物型与段子(故事)型的创作;而在形象表达上有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云南旅游形象的反权威(传统)、碎片化与通俗化。四、抖音中不同的传播主体在构建云南旅游形象时呈现不同的问题。一般用户的形象构建流于浅表且分散;官方机构的形象构建缺少对形象的包装以至于无趣;而抖音中的自媒体因营利目的而导致形象构建失真消减了形象可信度。针对以上问题及根据抖音的媒介环境特性,本文提出了打造话题、合理包装与树立意见领袖的发展策略。

丘小玲[2](2020)在《大理鹤庆新华村银器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三农”问题由来已久,党中央一直非常重视。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这20字总要求中,产业兴旺被列为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之首,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前提。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的银器制作技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现已发展为滇西、云南乃至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产业之一,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本文是在民族政策视域下对新华村银器产业发展的个案研究。本文主要描述和分析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新华村银器手工技艺的形成,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前,新华村“小炉匠”挑着担子“走夷方”的经历。第二,改革开放后,国家实行包产到户,允许从事个体经济,新华村手艺人开始前往藏族地区学习金属器物表面的纹样和工艺,积累了技术和资本。第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国家允许私营企业存在和发展,在新华村大力发展银器产业和旅游业的背景下,大部分新华村工匠陆续带着手艺和订单回到新华村开店办厂,银器产业的发展逐渐市场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第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华村开始建设特色小镇,再次拉动新华村的旅游市场,促进银器产业发展。第五,分析政策如何推动银器产业发展,进而促进乡村振兴,并提出一些政策供给建议。本文运用了民族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学科方法,并且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对文章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发现,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发展为民族文化产业,是改革开放政策尤其是市场经济政策持续作用的结果。新华村从一个白族传统村落发展为一个银器产业特色小镇,是政策推动下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传统农业空间重构为商品市场空间的结果。新华银器产业不仅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而且在生态、乡风和社会稳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华村的典型案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可以为其他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许亮[3](2018)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研究》文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之下,区域旅游合作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区域旅游合作可以提升旅游品牌与知名度、减少旅游费用、促进区域合作各方的整体旅游实力以及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最终转化为联合主体的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从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格局和情况来看,很多国家或者地区都在开展区域旅游合作项目,最典型的比如欧盟无障碍旅游区,多国联合起来共同形成强大无比的旅游区域,取得的成果非常显着,因此,这种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和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与学习。老挝和云南地理位置相邻以及双方的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而且背后有着近似的社会文化以及传统友谊优势。在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倡议背景下,老挝和云南本着提升各自旅游业发展程度的目的,向着对外开放、强化外部区域旅游合作以及旅游产品提升优化发展的共同目标出发。除此以外,GMS平台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两大合作平台持续发展,可以给老挝和云南双方的旅游合作带来极具前景的未来和空间。双方如果充分发挥好各自优势旅游资源要素,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潮流,必将给双方带来无限的前景。通常而言,区域旅游共同合作发展的核心支撑层面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由于某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到了特定层次之后,旅游业将会伴随着该经济区域联合的高度发展而必然出现。二是旅游市场本身的高度发展和升级,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需要突破原有的各种资源限制,追求整体的资源分配和最终效能发挥出最大效用。此时,原有区域相关联程度不高的旅游业将会发生必然的区域重叠融合发展,由低层次的传统单个景点无序竞争、城市之间的分区竞争、旅游线路之间的激烈竞争逐渐地变为了层面更大的区域化竞争局面。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七章:第一章是关于本文研究相关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内容结构安排以及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第二章旅游合作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对区域旅游及区域旅游合作概念的阐述;区域旅游合作及跨界区域旅游合作现状概述;云南、老挝区域旅游合作现状概述及支撑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分析;第三章云南与老挝旅游合作的条件,包括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两个方面,各自的旅游资源分布状况情况、特征及互补性、以及从不同维度方面分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第四章老挝与云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别介绍了老挝与云南各自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双方旅游合作的现状,并且进一步深入分析了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五章一带一路背景下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的分析,分别从合作的内容、合作的方式、合作的机制三个维度各自进行全面分析;第六章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化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的对策,该章主要针对前文已经论述探讨分析的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第七章总结全文研究结论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魏晓宇[4](2018)在《旅游上市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旅游企业发展迅速,旅游上市企业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在国内外证券交易市场上市的旅游企业已近70家,但与高速发展的旅游行业及旅游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信用缺失问题日益突出。企业的“信用名片”已变成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与各方利益主体交易、交流、互动的重要身份认证,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切身利益。科学合理地对旅游上市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是企业健康发展、政府有效监管、投资者安全投资、各利益主体互惠互利的基础保障。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旅游上市企业的信用评价模型。首先对旅游上市企业、企业信用做了定义,在整理分析国内外经典的信用评价方法模型及国外信用评价系统的几种经典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旅游上市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其次,针对旅游上市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中的评估环节,结合旅游上市企业信用评估多维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构建了多维动态信用状态空间结构模型,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建立了包含24个二级指标的旅游上市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的角度构建了多维动态信用评价的几何方法,将信用评价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将信用的评价转换为几何中的距离问题。进一步基于信用状态空间提出了离散时间下和连续时间下信用状态空间结构,并根据待评旅游上市企业信用状态与虚拟最优信用状态之间的距离来衡量该旅游上市企业的信用水平,距离越小表明信用状态越好,并对旅游上市企业的信用状态进行信用分级。最后,运用离散时间下多维动态信用状态空间结构模型对涵盖景区、酒店餐饮、旅行社三大类型的30家旅游上市企业的信用状态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发现:30家旅游上市企业的信用状态共分为6个等级。3类旅游上市企业中,旅行社类的企业信用平均水平最好,酒店餐饮类次之,景区类最差。其中,景区类旅游上市企业的信用水平层次不齐,酒店餐饮类旅游上市企业的信用水平较为平均,旅行社类旅游上市企业的信用水平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将多维动态信用评价模型的信用分级结果与因子分析法的信用分级结果做了对比,二者的分级基本一致,表明本文构建的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在旅游上市企业中具有很高的适用性。

李萩敏[5](2018)在《彝族文化元素在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繁荣昌盛,旅游产业正以蒸蒸日上的态势蓬勃发展。旅游产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统一体,而旅游纪念品是一种集设计的精巧便捷、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为一体的工艺品礼品,是旅游景区的名片,也是附收藏价值与鉴赏价值的旅游商品。本文以彝族文化元素在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彝族文化元素中吸取养分,通过对彝族文化做系统化的概括并抽取较为典型的元素进行提炼、演绎和弘扬,赋予彝族文化新的艺术魅力,这有助于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中民族识别的体现,丰富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一章引言,对彝族文化元素在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中运用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并对本文各部分的研究内容做出概括。第二章阐述彝族文化元素,并对旅游纪念品设计的相关概念做进一步的解析说明,最后将彝族文化元素与云南旅游纪念品做了关联性的分析。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分析彝族文化元素在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具体运用,着重论述彝族色彩元素在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提炼与转化、彝族图案元素在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提取与演绎、彝族民俗元素在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弘扬与传达。第四章也是本文的重点章节,论述了彝族文化元素在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运用价值,分析其运用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及文化价值。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与展望。本文以彝族文化元素在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为引导进行相关探讨研究,第一,将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内容”和“意境”的体验“过程化”,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用前卫的思想和艺术直觉将彝族文化元素与旅游商品载体结合起来,使彝族文化强韧的生存;第二,将彝族文化元素与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相融合,使彝族的“文化”和“思想”的意识“设计化”,给云南旅游纪念品带来新的设计角度。以此达到游客视觉审美的享受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展现出彝族文化的特质与风貌,在寓教于乐中营造出渊源共生的彝族旅游文化环境,提升彝族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彝族文化的弘扬搭建桥梁,实现旅游经济和彝族文化之间的融汇并进。

王晓慧[6](2017)在《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各行业的“信用危机”不断凸显,并呈加剧趋势,已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研究的热点。受非实体性、服务性、差异性等因素的影响,旅游业悄然成为“信用危机”的高发行业。作为全国旅游大省之一,云南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宜人的气候环境优势实现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然而,受利益的驱使和不正当竞争的影响使得云南旅游乱象频现,极大损害了云南旅游品牌和形象,严重制约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云南旅游诚信缺失问题现状,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档案学、旅游学等有关理论分析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的相关内容,以期对云南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旅游诚信档案建设工作有所帮助。本文绪论部分阐明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介绍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创新与不足,进而对四个主体部分展开论述:1.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概述。从概念、种类、特点和作用四个方面对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进行概述;从内涵、原则、主体三个方面对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进行阐述。2.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遏制旅游失信问题,促进本土旅游企业的自身发展和云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云南旅游诚信现状亟需建档的客观实际来阐述其必要性;从社会诚信建设环境、旅游行业诚信档案建设环境及旅游诚信档案建设工作思路来阐述其可行性。3.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网站建设、政策文件、实践经验、机构人员、信息发布等方面分析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的现状,并从政策法规缺失、理论支撑不足、组织保障缺乏、档案意识淡薄、工作发展失衡、管理水平待提升等方面提出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4.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的对策措施。提出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理论支撑、强化组织保障、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平衡发展等宏观对策,以及基于档案管理各环节提出的微观措施。

赵枝琳[7](2017)在《主体功能区视野下的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研究》文中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社会互动关系日趋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一方面对省域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并推动区域主体功能建设。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国内外专家学者、行政管理人员、社会公众更多聚焦于就教育论教育的问题诊断和对策探讨,系统考量职业教育所处区域功能定位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总体上为数甚少且缺乏区域针对性。我们认为,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提出、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制定,既为云南职业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云南职业教育分区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云南职业教育的空间布局、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形式构成如何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适应,是云南职业教育发展急需探索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地理学、教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范式,综合运用空间结构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关系、区域规划理论等,首先,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云南定位、云南省的地理环境特征、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云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四个方面,分析梳理了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客观基础;其次,运用区域规划相关理论,遵循地理区划的一般原则,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特点,提出了云南职业教育区划的特殊原则;再次,运用专家咨询法、主成分分析、GIS空间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建立了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分类评价指标,对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进行多样分类,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多样分类结果转化为空间分区,并提出云南省职业教育分区的具体方案,划分为核心区、腹地区、扩展区、潜力区四种类型的区域;最后,针对云南省职业教育各分区,提出了不同分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系统的研究表明:(1)云南职业教育发展应主动对接,并全面适应区域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和区域功能定位。要推动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建设,就要使得云南职业教育的空间布局、层次结构、专业设置、办学形式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经济发展布局、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相适应。这为云南职业教育的区划确立了新坐标。(2)云南职业教育分区是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云南自然/经济地理状况、云南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相交互的结果。各州市既有的职业教育发展差异为云南职业教育分区提供了可能,不同区域的自然与经济地理状况是云南职业教育区域划分的重要基础,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决定着云南职业教育区划及发展的方向。(3)云南职业教育总体可以分为四类区域,一是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区(昆明市);二是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的腹地区(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大理州、楚雄州、普洱市);三是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的扩展区(昭通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州、保山市、德宏州);四是云南职业教育发展的潜力区(丽江市、迪庆州、怒江州)。(4)不同分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应侧重不同的发展方向。Ⅰ类区域(核心区):促进增长极的扩散作用,加快建设示范性职业院校,提升办学层次,加强专业建设,实行多元化办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Ⅱ类区域(腹地区):加大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行业和企业的参与作用,提高办学层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专业结构。Ⅲ类区域(扩展区):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建设特色专业,共享优质职业教育资源。Ⅳ类区域(潜力区):增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促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作为一个集地理学、教育学于一体的跨学科职业教育区划研究,本研究一方面丰富了主体功能区战略下区域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互动的相关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拓展了传统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理论视角,同时还具有为相关职业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的现实意义。

毛昕[8](2016)在《云南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的时空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南省作为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探索者”和“排头兵”,是中国旅游业发展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在“旅游+”发展时代的大环境下,交通格局演变与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战略、云南旅游强省建设等战略的叠加和交织,势必会带来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和调整。探讨和分析云南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的时空特征,是云南省国土、交通、旅游空间格局调整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空间结构有显着的影响,为更好地阐述两者间的耦合关系,有必要厘清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的时空特征。为此,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边疆山区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耦合及关联机制研究”(编号:41361037)的支持下,选取云南省域为研究对象,纵深化和定量化地分析了云南省交通和旅游空间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演变的特征,为探索其关联机制和耦合关系提供基础性研究,这是本文的价值和目的所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述评,阐述选题背景以及云南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时空特征演变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创新点。在此基础上,立足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通过运用数量方法对云南旅游阶段进行划分,以全省16个州市为研究尺度,通过遴选相关指标,以测度云南省区域旅游发展水平,全面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以期分析云南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和基本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旅游时空格局演变的原因。第三章,综合分析了云南交通可达性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以云南省陆路交通干线公路和铁路网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质”、“量”、“势”三方面全面分析云南省交通优势,分析云南交通网络时间演变特征以及空间结构演变特征;选取2000年、2006年以及2014年三个时间节点结合多指标测度交通可达性空间演变特征,系统地对云南交通干线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阐述。第四章,以2020年为时间预测点,借助GIS和SPSS工具对云南交通干线影响度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度和评析,并讨论新常态下云南旅游空间结构演变趋势。第五章,引入“点-轴”空间结构理论分析云南旅游空间结构,数量化界定云南省重点旅游节点和旅游发展轴,进而构建云南旅游空间结构的网络体系,并尝试从交通与旅游两方面探索其空间结构的优化策略与途径。第六章,总结本文重要观点和结论,并且说明研究不足,对未来继续研究的方向作出了展望。

杨宁[9](2016)在《基于SCP模型的云南省旅游企业市场化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应用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工具SCP模型,对云南省旅游企业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对云南省旅游企业生存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云南省旅游企业SCP模型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云南省旅游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现状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和讨论。首先,在对云南省旅游企业的市场结构研究上,本论文选择其行业竞争中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程度、进入和退出壁垒程度三个指标来分析。研究表明,云南省旅游企业的市场结构近况和特点体现为市场集中度较低、产品差异化不明显,进入和退出壁垒“双低”;其次,在对云南省旅游企业市场行为的研究上,本研究选择其行业竞争中的价格行为、促销行为和产品创新程度、并购行为三个指标来分析。研究表明,云南省旅游企业的市场行为近况和特点体现为价格战问题越来越突出、产品促销方法单一、产品创新程度和并购程度需要进一步增强;再次,在对云南省旅游企业市场绩效的研究上,本研究选择经营利润、产品成本、市场份额和顾客满意度四个指标来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云南省旅游企业市场绩效现状和特点体现为利润不高甚至出现亏损;产品成本高但是大部分却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给旅游者;海外的市场份额有待加强;游客对旅游企业的满意度低下。综合来看:云南省旅游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三者之间的交互影响表现为:以低程度的市场集中度、不明显的产品差异化以及“双低”的进出入壁垒为特点的市场结构与以恶性的低价竞争、单一的促销方式、程度不足的创新、有待加强的并购行为为特点的市场行为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这样的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又共同决定了利润指标低下、产品盈利率低、市场份额有待提高、顾客满意度低为特征的市场绩效;而市场绩效又反过来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基于此,根据云南省旅游企业市场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在市场结构上,政府部门政策上要大力支持组成大型的旅游企业集团,建立行业的垂直分工体系;实行品牌战略,提升旅游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加大政府调控力度,规范市场进出入程序;在市场行为上,加强行业管理,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寻求新的促销方式,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网络营销上下功夫;战略上加快推进和深化国内国际区域合作;改变整体运作方式,采取连锁加盟的方式进行全面布局;在市场绩效上,政策上加大市场监督力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导游管理,提高导游队伍整体素质。以期为云南省旅游企业的行业政策制定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刘祥恒[10](2016)在《旅游产业融合机制与融合度研究》文中指出国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民的消费观念,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满足于物质方面的追求,开始转向精神享受和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这种新的消费导向已经影响到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选择。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旅游经历的丰富,国民的旅游需求已逐渐从以往的休闲观光型向深度体验度假型转变,这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产业融合是旅游企业生产个性化旅游产品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的主要渠道,是我国旅游产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旅游产业融合已成为旅游产业创新实践和旅游理论研究领域的关注热点。纵观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融合的定义、类型、原因、效应、模式、路径、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的对策,其中的应用型研究占了绝对比例,主要是针对旅游产业与某一产业融合的研究,很少涉及旅游产业融合内在普适性规律的理论研究,而对旅游产业融合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过程,旅游产业融合的形成机制以及旅游产业融合度的研究更少,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现状开展研究的。本文充分发挥了与论文主题相关的理论之间的互补优势,综合运用系统理论、自组织理论、创新理论和演化经济理论,在全面综述旅游产业融合领域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论述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然后分别从旅游企业和旅游产业两个层面分析了旅游产业融合的演化过程,接着构建了旅游产业融合机制的概念模型,从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论述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形成机制。通过总结与评价产业融合度主要的测评方法,发现赫芬达尔指数法是基于企业层面测评旅游产业融合度的最佳方法。根据对我国大陆30家旅游上市公司产业融合度的测评结果,然后进一步对其中产业融合发展成效表现突出的五家典型旅游企业的产业融合度进行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基于企业层面提出旅游产业融合度提升的相关设想。接着从社会、技术、经济和政策四个方面全面分析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环境,最后从七个方面提出我国旅游产业今后融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基于演化经济理论,提出旅游产业融合是指旅游企业在遗传机制作用下所继承的原有惯例不能带来满意的利润时,重新搜寻和创造新的惯例,有针对性地与目标产业融合作为旅游产品创新的主要路径,通过市场选择机制的作用,继而引起同行的模仿和追随,最终扩散至整个旅游产业的过程。旅游产业融合的主体是那些从事融合型旅游产品生产与服务的旅游企业。旅游产业融合的客体是指旅游产业融合主体所直接作用的具体对象或目的物。广义上,旅游产业融合的客体包括融合型旅游产品和旅游新业态。狭义上,旅游产业融合的客体就是融合型旅游产品。第二,旅游产业是由旅游企业之间互动生成的,旅游企业通过与相关产业企业间互动所形成的企业层面的微观融合在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实现了旅游产业层面的宏观融合,而产业融合作为旅游企业的生存环境和选择环境也塑造了旅游企业的演化轨迹。由于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企业通过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的,那么从事融合型旅游产品生产的旅游企业就是旅游产业融合的行为主体。因此,旅游产业融合演化过程的分析逻辑就要建立在旅游企业跨界融合过程的分析基础上。第三,通过对旅游产业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旅游产业创新能力的分析,发现每个阶段旅游产业融合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产业融合程度逐渐提高。旅游产业在萌芽期,旅游产业的创新能力非常有限,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交叉渗透很少,对传统旅游资源的依赖较大,融合发展水平很低,旅游产业边界比较明显。进入成长期,旅游产业创新能力提高,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交叉渗透增多,跨产业融合发展现象明显,旅游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旅游产业融合程度稳步提升。进入成熟期,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交叉渗透频繁,跨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创新常态,旅游产业边界非常模糊,旅游产业进入高度融合发展阶段。第四,旅游产业融合的实现条件由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三部分构成。其中,旅游产业融合的激励机制分为内生性激励和外部性激励两类,创意思维的作用、现代科技的进步与模块化分工的促进构成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外部性激励,而共同生存的需要、保持与提升比较优势、频率依赖效应的影响和网络效应的作用构成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内生性激励。竞争与协同构成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实现旅游产业融合的保障。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共同作用下,旅游产业开始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利用其他产业其他行业的资源,不断拓展旅游资源的范围,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产生了更多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实现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演化。第五、我国旅游企业的产业融合度最高处于中高度融合阶段,而旅游产品结构对旅游产业融合度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旅游企业跨界融合发展所取得的成效方面,张家界、黄山旅游、云南旅游、中青旅、香港中旅,峨眉山和金陵饭店等七家旅游上市公司的旅游产业融合度相对较高,这些上市公司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目前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最高水平。以张家界、黄山旅游、云南旅游、中青旅和金陵饭店五家企业为旅游企业代表,通过对这五家企业旅游产业融合度提升的经营基础和近三年的旅游产业融合度的分析,并对典型旅游企业的产业融合度比较分析,发现旅游产品结构与旅游产业融合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指出旅游产业融合度的提升不是要求每个旅游企业不顾自身实际盲目跨界融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适度跨界融合,错位选择目标行业,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度的有效提升依赖于各类旅游企业错位创新旅游产品。第六,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除了依赖旅游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外,与外在环境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研究发现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环境已日趋成熟。本文通过构建STEP分析法,对影响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发现我国在假期制度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基础,假期制度不断完善,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培养规模齐头并进。信息技术和展陈技术不断成熟,并在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经济发展在城乡居然人均收支及三大旅游市场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此外,国家已陆续出台了20多项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的旅游产业政策和旅游发展规划。第七,除了政府和学界提出的加强旅游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外,本文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积极完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2)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与旅游产业的融合;(3)主动促进旅游企业发展成大型旅游集团;(4)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以引导市场消费方向:(5)健全文化旅游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6)加快旅游精准融合以实现旅游有效供给;(7)改革旅游教育制度以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而且响应了国家积极倡导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号召,顺应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时代潮流,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综合功能的发挥,实现旅游产业在更大空间、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的发展。对于具有旅游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地区来说,有助于促进我国旅游扶贫目标的实现,期望对于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旅游产业政策制定、旅游产业创新实践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信息社会中云南旅游市场营销问题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社会中云南旅游市场营销问题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抖音中的云南旅游形象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短视频以及抖音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云南旅游形象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理论和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抖音及云南旅游形象概述
    第一节 抖音APP概述
        一、抖音APP简介
        二、抖音的发展历程
        三、抖音短视频的特点
    第二节 云南旅游形象概述
        一、云南旅游形象的概念界定
        二、云南旅游形象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 抖音中云南旅游形象表征
    第一节 抖音中云南旅游形象的表现形式
        一、抖音短视频的视觉符号
        二、抖音短视频的听觉符号
        三、抖音短视频的视听符号
    第二节 抖音中云南旅游形象的内容
        一、抖音中的云南旅游认知形象
        二、抖音中的云南旅游情感形象
        三、抖音短视频中的云南旅游总体形象
第三章 抖音中云南旅游形象的传播要素
    第一节 传播主体
    第二节 传播内容
        一、作品成片的质量差异
        二、内容的构建方向差异
    第三节 传播渠道
    第四节 传播受众
    第五节 传播效果
第四章 抖音中云南旅游形象的构建特点
    第一节 抖音中云南旅游形象的类型化创作
        一、解说型短视频中的云南旅游形象
        二、纪录型短视频的云南旅游形象
        三、人物型短视频的云南旅游形象
        四、段子(故事)型短视频的云南旅游形象
    第二节 抖音中云南旅游形象的后现代主义表达
        一、反权威(传统)的云南旅游形象
        二、碎片化的云南旅游形象
        三、通俗化的云南旅游形象
第五章 抖音中云南旅游形象构建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第一节 抖音中云南旅游形象构建的问题
    第二节 抖音中云南旅游形象构建的发展策略
        一、打造话题,激励用户创作
        二、合理包装,创造与吸引流量
        三、基于品牌形象,树立意见领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大理鹤庆新华村银器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重难点
    七、研究综述
        (一)关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
        (二)关于产业兴旺的研究
        (三)关于新华村银器产业发展的研究
第一章 新华银器产业发展的基础
    一、新华银器制作技艺的形成
        (一)自然资源与环境
        (二)社会政策与制度
        (三)文化特征与商贸活动
    二、新华银器制作技艺的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前新华银器制作技艺缓慢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后新华银器制作技艺曲折发展
第二章 1978-1991年新华银器产业起步阶段
    一、改革开放政策及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一)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
        (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二、走村串寨的“小炉匠”
        (一)个案一:寸发标
        (二)个案二:寸建伟
        (三)个案三:王四虎
        (四)个案四:段六一
    三、银器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
        (二)文化影响
        (三)社会影响
第三章 1992-2011年新华银器产业形成阶段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二、开店办厂的大老板
        (一)个案一:寸发标
        (二)个案二:李金铭
        (三)个案三:李福明
        (四)个案四:杨标
    三、银器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
        (二)文化影响
        (三)社会影响
第四章 2012年以来新华银器产业发展阶段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特色小镇建设
        (一)乡村振兴战略
        (二)特色小镇建设
    二、银器产业的发展
        (一)银器制作工艺
        (二)银器纹样风格
        (三)银器销售情况
    三、银器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影响
        (二)文化影响
        (三)社会影响
第五章 国家政策与民族乡村产业发展
    一、国家政策对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作用
        (一)国家政策对新华村产业发展的推动
        (二)国家政策对新华村产业发展的支持
    二、国家政策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作用
        (一)推动乡村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转化
        (二)推动乡村农业空间向商品经济空间转变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产业政策供给的建议
        (一)增大金融扶持规模
        (二)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四)提供人才培养政策
        (五)提高产品品牌效应
        (六)推动传承方式转变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期刊论文
    (三)学位论文
    (四)报刊类
    (五)电子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一带一路倡议下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述评
    第三节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
第二章 研究范畴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研究范畴
        一、一带一路倡议概述
        二、区域旅游合作概述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聚集经济理论
        二、区域经济系统的协同理论
        三、核心——边缘理论
        四、规模经济理论
    小结
第三章 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的条件分析
    第一节 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的有利条件
        一、旅游资源互补性
        二、地理位置邻近性
        三、社会制度相同性
        四、坚实的政治基础
    第二节 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三、旅游资源存在同质竞争
        四、交通网络运输体系落后
        五、语言文化影响旅客沟通
    小结
第四章 老挝与云南旅游业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老挝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政策概况
        二、旅游业规模
    第二节 云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政策概况
        二、旅游业规模
    第三节 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的现状
        一、合作内容
        二、合作方式
        三、合作机制
    第四节 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无法贯彻落实执行
        二、双方合作层次浅范围窄
        三、旅游产品路线结构单一
        四、缺少高层次的旅游人才
        五、缺乏沟通与监管的机制
    小结
第五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老挝与云南旅游的合作
    第一节 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两国经贸合作与发展
        二、助力老挝基础设施建设
        三、带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
        四、提升中国与东盟整体实力
    第二节 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的内容
        一、旅游人才培养
        二、会议沟通协调
        三、信息交换共享
        四、交通运输网络
    第三节 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的方式
        一、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构建
        二、民间企业相互间商业投资
        三、基础公共设施项目的共建
        四、双方教育文化往来与交流
        五、共同开发旅游产品与线路
    第四节 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的机制
        一、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机制的目标与原则
        二、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机制的基本框架
    小结
第六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化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的对策
    第一节 深化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方式的对策
        一、搭建网络信息沟通与共享平台
        二、培养高层次旅游专业与管理人才
    第二节 深化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内容的对策
        一、推进两国交通运输便利化进程
        二、加快国际性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三、创新旅游产品与科学规划旅游线路
    第三节 深化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机制的对策
        一、建立沟通协调制度
        二、深化政府支持政策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一、合作内容
        二、合作方式
        三、合作机制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旅游上市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信用评价的研究
        1.2.2 旅游企业信用的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旅游上市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分析
    2.1 旅游上市企业的界定
    2.2 企业信用及企业信用评价
        2.2.1 企业信用的内涵
        2.2.2 企业信用评价的内涵及经典模型
        2.2.3 信用评价体系的主要模式
    2.3 旅游上市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
        2.3.1 旅游上市企业信用的内涵
        2.3.2 旅游上市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构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旅游上市企业信用评价模型构建
    3.1 旅游上市企业信用评价模型框架
    3.2 旅游上市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1 旅游上市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2 旅游上市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3.3 基于状态空间结构的旅游上市企业多维动态信用评价模型
        3.3.1 离散时间下多维动态信用评价的信用状态空间结构
        3.3.2 连续时间下多维动态信用评价的信用状态空间结构
        3.3.3 维度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研究
    4.1 旅游上市企业基本情况
    4.2 数据来源
    4.3 旅游上市企业信用评价
        4.3.1 旅游上市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4.3.2 旅游上市企业信用状态维度的确定
        4.3.3 旅游上市企业信用状态空间距离的计算
        4.3.4 旅游上市企业信用评级
    4.4 评价结果分析
        4.4.1 基于多维状态空间结构的信用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分析
        4.4.2 因子分析法的评价结果
        4.4.3 信用分级结果的对比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彝族文化元素在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现状综述
        1.1.1 研究背景
        1.1.2 现状综述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彝族文化元素与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关联性分析
    2.1 彝族文化元素概述
        2.1.1 彝族文化的色彩元素
        2.1.2 彝族文化的图案元素
        2.1.3 彝族文化的民俗元素
    2.2 旅游纪念品概述
        2.2.1 旅游纪念品的概念释义
        2.2.2 旅游纪念品的功能解析
        2.2.3 旅游纪念品的类别阐释
        2.2.4 旅游纪念品的材料分析
    2.3 彝族文化元素与云南旅游纪念品的关联性
        2.3.1 彝族文化元素推动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
        2.3.2 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弘扬彝族文化特色
        2.3.3 彝族文化元素与云南旅游纪念品相融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彝族文化元素在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3.1 彝族色彩元素在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提炼与转化
        3.1.1 挖掘匠心独运的核心色彩
        3.1.2 多姿多彩文化元素的移植
        3.1.3 转换出异彩纷呈的精妙性
        3.1.4 色彩元素的具体运用小结
    3.2 彝族图案元素在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提取与演绎
        3.2.1 提取美轮美奂的图案形态
        3.2.2 运用多样衍变的图案元素
        3.2.3 演绎出视觉语言的独特性
        3.2.4 图案元素的具体运用小结
    3.3 彝族民俗元素在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弘扬与传达
        3.3.1 领略独具形态的人文风情
        3.3.2 再现多样的民俗文化元素
        3.3.3 传达出形象具体的民族性
        3.3.4 民俗元素的具体运用小结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彝族文化元素在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运用价值分析
    4.1 根植民族,形神兼备——实用价值
        4.1.1 与众不同,历历可见——体现识别功能
        4.1.2 择善而从,不言而喻——体现解说功能
        4.1.3 适俗随时,放眼乾坤——体现延展功能
    4.2 继承创新,精妙入神——审美价值
        4.2.1 易于辨别的“个性化风貌”
        4.2.2 和谐统一的“多样化风格”
        4.2.3 赏心悦目的“民族化风韵”
    4.3 人文关怀,经久长新——文化价值
        4.3.1 潜移默化的认知熏陶
        4.3.2 芳醇无比的精神体验
        4.3.3 直抒胸臆的情感表达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成果及见解
    5.2 后续研究的思考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6)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旅游诚信档案研究概况
        二、国外旅游诚信档案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基础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概述
    第一节 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概述
        一、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的概念
        二、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的种类
        三、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的特点
        四、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的作用
    第二节 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阐述
        一、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的内涵
        二、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的原则
        三、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的主体
第二章 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 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的必要性
        一、旅游诚信档案建设有利于遏制云南旅游失信问题
        二、旅游诚信档案建设有利于促进云南旅游企业发展
        三、旅游诚信档案建设有利于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
        四、云南省旅游诚信现状亟需开展旅游诚信档案建设
    第二节 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的可行性
        一、社会诚信档案建设的宏观环境已逐步形成
        二、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的行业机制已逐步建立
        三、旅游诚信档案建设工作思路已逐步明确
第三章 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现状
        一、旅游诚信档案网站建设现状
        二、旅游诚信档案工作开展现状
    第二节 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诚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相关政策法规和规划不够完善
        二、旅游诚信档案研究成果有限,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不够明显
        三、缺乏机构和人员的组织保障,加快建设工作的力量不够壮大
        四、社会旅游诚信档案意识淡薄,开展建设工作的思路不够明确
        五、云南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失衡,相关建设工作的推进不够协调
第四章 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的对策措施
    第一节 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的宏观对策
        一、尽快建立健全旅游诚信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规划内容
        二、丰富旅游诚信档案研究成果,深化理论和成果对实践的指导
        三、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加大建设工作的组织保障力度
        四、加大旅游诚信档案宣传力度,强化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的意识
        五、平衡旅游诚信档案建设发展,协调区域建设工作进度的统一
    第二节 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的微观措施
        一、全面收集,系统开展旅游诚信信息的建档工作
        二、科学分类,切实做好旅游诚信档案的整理工作
        三、划分责任,有效开展旅游诚信档案的鉴定工作
        四、保护隐私,有序推进旅游诚信档案信息化建设
        五、结合实际,抓好旅游诚信档案管理的其他环节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主体功能区视野下的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的述评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
    1.5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客观基础
    3.1 客观基础Ⅰ: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云南定位
    3.2 客观基础Ⅱ:云南省的地理环境特征
    3.3 客观基础Ⅲ: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3.4 客观基础Ⅳ: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第4章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基本原则、主要方法与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4.1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基本原则
    4.2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主要方法
    4.3 区划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第5章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要素与方案
    5.1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的要素分析
    5.2 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方案
第6章 云南省职业教育分区发展的思路
    6.1 Ⅰ类区域:云南职业教育核心区
    6.2 Ⅱ类区域:云南职业教育腹地区
    6.3 Ⅲ类区域:云南职业教育扩展区
    6.4 Ⅳ类区域:云南职业教育潜力区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专家访谈问卷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云南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的时空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研究的背景
        1.1.1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1.1.2 交通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密不可分
        1.1.3 新常态下中国交通与旅游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1.1.4 旅游交通是云南实现旅游发展提档升级及旅游强省建设的要求
        1.1.5 云南交通发展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关系亟需梳理
        1.1.6 GIS技术为交通与空间结构演变及趋势分析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旅游交通研究
        1.2.2 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1.2.3 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1.2.4 云南交通与旅游发展相关研究
        1.2.5 相关研究评述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交通可达性
        1.3.2 旅游空间结构
    1.4 区域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的理论依据
        1.4.1 “核心-边缘”理论
        1.4.2 “点-轴系统”理论
        1.4.3 区位论
        1.4.4 城市交通阶段性发展理论
        1.4.5 交替推拉理论
    1.5 选题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现实意义
    1.6 选题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主要研究方法
        1.6.3 技术路线
    1.7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云南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的时空特征
    2.1 研究区概述
    2.2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的时间历程
    2.3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的空间过程分析
        2.3.1 云南旅游发展阶段及发展格局演变的总体分析
        2.3.2 空间结构演变的区域差异分析
    2.4 云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时空特征
第3章 云南交通网络格局演变的时空特征分析
    3.1 交通发展的历时性演变
        3.1.1 交通发展历史沿革及现状
        3.1.2 交通发展阶段演变
    3.2 交通网络结构空间演变
        3.2.1 交通规模演变特征分析
        3.2.2 交通网络结构形态演变
    3.3 交通干线影响度空间格局的演变
    3.4 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演变
        3.4.1 交通网络可达性分析
        3.4.2 交通栅格可达性分析
第4章 云南省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变趋势
    4.1 交通与旅游的相关性研究
    4.2 交通优势空间格局演变趋势
    4.3 新常态下云南旅游空间结构演变趋势
        4.3.1 点-轴式的旅游空间结构
        4.3.2 轴辐网络型空间结构
第5章 优化云南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的策略与途径
    5.1 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模式
        5.1.1 重要旅游节点确定
        5.1.2 重要旅游发展轴界定
        5.1.3 构建旅游发展域面
        5.1.4 形成旅游网络体系
    5.2 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策略与途径
        5.2.1 旅游交通的优化对策
        5.2.2 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对策
第6章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SCP模型的云南省旅游企业市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研究的学术意义
        1.3.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SCP模型在国外旅游企业的运用
        1.4.2 国内对SCP模型研究的综述
        1.4.3 文献评述总结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5.1 研究方法
        1.5.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1.6 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2 SCP模型的形成与发展
        2.2.1 哈佛学派与SCP模型的建立
        2.2.2 芝加哥学派对SCP模型的修改
        2.2.3 新产业组织理论对SCP模型的创新
    2.3 市场化相关理论
3 云南省旅游企业发展概况
    3.1 数量和种类方面
    3.2 资产规模方面
    3.3 市场规模方面
        3.3.1 国内旅游市场
        3.3.2 国际旅游市场
4 基于SCP模型的云南省旅游企业市场分析
    4.1 云南省旅游企业SCP模型分析框架
    4.2 云南省旅游企业市场结构分析
        4.2.1 云南省旅游企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4.2.2 云南省旅游企业产品差异化分析
        4.2.3 云南省旅游企业进入与退出壁垒分析
    4.3 云南省旅游企业市场行为分析
        4.3.1 云南省旅游企业价格行为分析
        4.3.2 云南省旅游企业促销与创新行为分析
        4.3.3 云南省旅游企业并购行为分析
    4.4 云南省旅游企业市场绩效分析
        4.4.1 云南省旅游企业经营利润指标分析
        4.4.2 云南省旅游企业产品成本指标分析
        4.4.3 云南省旅游企业市场份额分析
        4.4.4 云南省旅游企业顾客满意度分析
5 云南省旅游企业市场化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云南省旅游企业市场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1.1 面临的机遇
        5.1.2 面临的挑战
    5.2 云南省旅游企业市场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 市场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5.2.2 市场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5.2.3 市场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
6 基于SCP模型的云南省旅游企业市场化发展对策建议
    6.1 完善市场结构
        6.1.1 政策上支持组成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并建立行业垂直分工体系
        6.1.2 实施品牌战略并提升旅游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程度
        6.1.3 政治上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并规范市场进出入程序
    6.2 规范市场行为
        6.2.1 政府应该加强行业管理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6.2.2 寻求新促销方式并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网络营销上下功夫
        6.2.3 战略上加快推进和深化国内国际区域合作
        6.2.4 战略上改变整体运作方式并采取连锁加盟方式进行全面布局
    6.3 提高市场绩效
        6.3.1 政策上加大市场监督力度并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6.3.2 加强导游管理并提高导游队伍整体素质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10)旅游产业融合机制与融合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与述评
        1.2.1 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与类型研究
        1.2.2 旅游产业融合的原因与效应研究
        1.2.3 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1.2.4 旅游产业融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2.5 旅游产业融合的其他相关研究
        1.2.6 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的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论文框架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2.1 理论基础
        2.1.1 系统理论
        2.1.2 自组织理论
        2.1.3 创新理论
        2.1.4 演化经济理论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惯例
        2.2.2 产业
        2.2.3 旅游产业
        2.2.4 产业融合
第3章 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与演化过程
    3.1 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
        3.1.1 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
        3.1.2 旅游产业融合的主体
        3.1.3 旅游产业融合的客体
        3.1.4 旅游产业融合的性质
    3.2 旅游产业融合的演化过程
        3.2.1 旅游企业融合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关系
        3.2.2 旅游企业融合发展的演化过程
        3.2.3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演化过程
    3.3 旅游产业融合机制的概念模型
        3.3.1 构建旅游产业融合机制概念模型的必要性
        3.3.2 旅游产业融合机制概念模型的构建
        3.3.3 旅游产业融合机制概念模型的运行机理
第4章 旅游产业融合的激励机制
    4.1 旅游产业融合中的企业行为
        4.1.1 旅游企业行为的假设
        4.1.2 旅游企业间互动对旅游产业融合的影响
        4.1.3 旅游企业跨界融合的激励因素
    4.2 旅游产业融合的外部性激励
        4.2.1 创意思维的作用
        4.2.2 现代科技的进步
        4.2.3 模块化分工的促进
    4.3 旅游产业融合的内生性激励
        4.3.1 共同生存的需要
        4.3.2 保持与提升比较优势
        4.3.3 频率依赖效应的影响
        4.3.4 网络效应的作用
第5章 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5.1 旅游产业融合中企业创新动力类型
        5.1.1 被动创新
        5.1.2 积极创新
        5.1.3 全员参与
    5.2 竞争与旅游产业融合
        5.2.1 旅游企业竞争的本质与作用
        5.2.2 旅游产业融合系统中的竞争
        5.2.3 竞争对旅游产业融合的推动
    5.3 协同与旅游产业融合
        5.3.1 旅游协同的内涵
        5.3.2 旅游产业融合中的协同性
        5.3.3 协同对旅游产业融合的推动
    5.4 竞争与协同的互动
        5.4.1 竞争与协同的共同演进
        5.4.2 竞争、协同与旅游产业融合
第6章 旅游产业融合的保障机制
    6.1 技术创新
        6.1.1 旅游产业技术创新的内涵
        6.1.2 技术创新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
        6.1.3 技术创新在旅游产业融合中的作用
    6.2 制度创新
        6.2.1 旅游产业制度创新的内涵
        6.2.2 影响旅游产业融合的制度创新因素
        6.2.3 制度创新在旅游产业融合中的作用
    6.3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
        6.3.1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演化
        6.3.2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旅游产业融合
第7章 基于企业层面的旅游产业融合度分析
    7.1 旅游产业融合度测评方法与应用
        7.1.1 产业融合度测评的主要方法
        7.1.2 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度的测评方法
        7.1.3 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度测评样本的选择
    7.2 典型旅游企业的旅游产业融合度分析
        7.2.1 张家界旅游公司的旅游产业融合度分析
        7.2.2 黄山旅游公司的旅游产业融合度分析
        7.2.3 云南旅游公司的旅游产业融合度分析
        7.2.4 中青旅公司的旅游产业融合度分析
        7.2.5 金陵饭店公司的旅游产业融合度分析
        7.2.6 典型旅游企业的旅游产业融合度比较分析
    7.3 基于企业层面提升旅游产业融合度的构想
        7.3.1 旅游企业提升旅游产业融合度的战略权衡
        7.3.2 旅游企业提升旅游产业融合度的条件识别
        7.3.3 旅游企业提升旅游产业融合度的目标行业选择
第8章 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环境与对策
    8.1 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环境的STEP分析
        8.1.1 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社会环境
        8.1.2 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技术环境
        8.1.3 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经济环境
        8.1.4 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政策环境
    8.2 推进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对策与建议
        8.2.1 积极完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
        8.2.2 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8.2.3 主动促进旅游企业发展成大型旅游集团
        8.2.4 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以引导市场消费方向
        8.2.5 健全文化旅游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8.2.6 加快旅游精准融合以实现旅游有效供给
        8.2.7 改革旅游教育制度以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论文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信息社会中云南旅游市场营销问题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抖音中的云南旅游形象构建[D]. 罗宣.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2]大理鹤庆新华村银器产业发展研究[D]. 丘小玲. 大理大学, 2020(05)
  • [3]一带一路倡议下老挝与云南旅游合作研究[D]. 许亮.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 [4]旅游上市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D]. 魏晓宇.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5]彝族文化元素在云南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 李萩敏.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8(02)
  • [6]云南省旅游诚信档案建设研究[D]. 王晓慧. 云南大学, 2017(07)
  • [7]主体功能区视野下的云南省职业教育区划研究[D]. 赵枝琳.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6)
  • [8]云南交通与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的时空特征研究[D]. 毛昕.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 [9]基于SCP模型的云南省旅游企业市场化研究[D]. 杨宁. 西南林业大学, 2016(04)
  • [10]旅游产业融合机制与融合度研究[D]. 刘祥恒. 云南大学, 2016(12)

标签:;  ;  ;  ;  ;  

信息社会下云南旅游营销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