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血瘀论治糖尿病的理论过程探讨

从虚血瘀论治糖尿病的理论过程探讨

一、从虚从瘀治消渴理论历程探源(论文文献综述)

刘广鹏[1](2017)在《参杞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挟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参杞汤对气阴两虚挟瘀之消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作出科学客观评价,及其改善消渴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好的利用中医药优势。方法:研究对象选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征工作室及糖尿病疗区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法、试验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予以参杞汤(成分:人参10g,枸杞子15g,黄芪50g,黄精50g,生地15g,玉竹15g,黄连10g,丹参10g,葛根10g,佩兰10g,厚朴10g,甘草5g)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参芪降糖颗粒(山东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Z10950075号,成分:人参、五味子、黄芪、山药、地黄、枸杞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脂的控制情况,判断整体治疗效果。结果:经治后,两组患者在口渴多饮、多食易饥、五心烦热、面舌色暗、肢体麻木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对应症状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但在气短懒言、倦怠乏力、自汗盗汗等方面的变化差异无显着差异(P>0.05);经治后,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代谢水平组间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代谢水平组间比较统计结果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治后,试验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结论:参杞汤可有效改善气阴两虚夹瘀证消渴病患者渴多饮、多食易饥、五心烦热、面舌色暗、肢体麻木等症状。参杞汤可有效降低气阴两虚夹瘀证消渴病患者的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参杞汤可有效调节气阴两虚夹瘀证消渴病TC、TG代谢水平,改善血脂异常,对消渴病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参杞汤可明显提高气阴两虚夹瘀证消渴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王鑫蕊[2](2017)在《消渴安汤加减治疗消渴(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客观科学评价消渴安汤治疗消渴(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应用中医药的优势改善消渴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时间,进而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研究对象选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征教授工作室及内分泌疗区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予消渴安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予阿卡波糖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情况,判断整体治疗效果。结果:经治后,两组患者在口渴多饮、多食易饥、气短懒言、自汗盗汗、口干咽燥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对应症状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但在五心烦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方面的变化差异无显着差异(P>0.05);经治后,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代谢水平组间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治后,两组患者TC、TG代谢水平组间比较统计结果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治后,研究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例,总有效率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结果表明,消渴安汤在改善消渴症状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血脂水平。结论:消渴安汤可以改善改善消渴的症状,有利于患者控制血糖、血脂水平。易于多数患者接受,提高了治疗依从性,降低了长期血糖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

沈明阳[3](2016)在《二仙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挟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二仙消渴安汤对气阴两虚挟瘀之消渴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作出科学客观评价,及其改善消渴病症状,减轻及延缓并发症等方面的优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增添生活信心,更好的利用中医药优势。方法:研究对象选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征工作室及糖尿病疗区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予以二仙消渴安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参芪降糖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情况,判断整体治疗效果。结果:经治后,两组患者在口渴多饮、多食易饥、五心烦热、面舌色暗、肢体麻木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对应症状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但在气短懒言、倦怠乏力、自汗盗汗等方面的变化差异无显着差异(P>0.05);经治后,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代谢水平组间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治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组间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治后,两组患者TC、TG代谢水平组间比较统计结果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治后,研究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二仙消渴安汤在改善消渴症状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血脂水平。易于多数患者接受,提高了治疗依从性,降低了长期血糖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

赵红霞,贾海骅,汪文来,赵凯维,尹俊县[4](2011)在《糖尿病(消渴)中医学现代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根据临床症状特征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范畴,指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有甜味证候表现的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对其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对近10年来中医学有关研究综述如下。1概念研究1.1消渴述源赵兵对消渴进行了述源,指出消渴首见于《内经》,方药滥觞于《金匮》,迨至晋唐之后对其论述蔚为大观,金元医家对消渴的探讨更使之理论内涵升至更高的层次。姜德友等从消渴的病名、病因病机、论治三方面对消渴病的

李小娟[5](2005)在《温阳化瘀中药复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以及对脂肪组织中抵抗素mRNA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因其发病率高、合并症多,而日益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对于它的防治已成为医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糖尿病的患者中2型糖尿病占绝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我国2型糖尿病肥胖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目前2型糖尿病公认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特征,所以有人明确提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必须研究IR,其最终目的就是使IR逆转或减轻。本论文通过综述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近况,了解到肥胖所致的脂代谢紊乱以及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是肥胖相关IR的最重要的原因。肥胖以及由此产生的脂代谢紊乱不仅可以造成胰岛素抵抗,也可损伤胰岛β细胞而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同时脂肪细胞又具有内分泌功能,其分泌的新激素—抵抗素可对抗胰岛素的效应,使血糖升高,并刺激脂肪细胞增殖而导致肥胖。很多学者认为抵抗素可能是联系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纽带,对攻克糖尿病并发的肥胖症具有重要意义。抵抗素的发现为研究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可望成为研究糖尿病和肥胖症领域的一个新突破。 通过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中医研究,我们认为肥胖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病机是脾肾气(阳)虚,痰浊、瘀血内阻,提出用温阳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因而采用公认的造模方法复制出2型糖尿病IR的大鼠模型,拟温阳化瘀中药复方作为施加因素,选择与肥胖、胰岛素抵抗高度相关的FFA、血脂、血液流变学以及脂肪源性抵抗素mRNA为指标,观察其对大鼠脂代谢异常、对脂肪源性抵抗素mRNA表达的影响,用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衡量温阳化瘀中药复方对IR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温阳化瘀中药复方可使2型糖尿病IR模型大鼠的脂质代谢异常得到改善,尤其是能够降低其血中的FFA和甘油三酯水平;并且观测到模型大鼠腹部脂肪抵抗素mRNA的表达比肌间脂肪表达大约高3倍,证实了中心性肥胖在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意义,同时中药复方对脂肪组织中抵抗素的表达有下调作用。研究结论温阳化瘀中药复方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体重、调节脂质代谢异常,降低FFA,抑制脂肪组织抵抗素mRNA的表达,尤其是腹腔内脂肪组织抵抗素mRNA的表达从而使肥胖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IR得到改善。 此次实验的创新处在于在中医理论上突破传统消渴的病机特点,打破了温阳法治疗消渴只用于消渴阴阳两虚型及合并症期,重新诠释阳虚致消学说的含义,同时在全国首次开展中药复方对抵抗素影响的研究,为研究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提供了新思路。

王春丽,李冀[6](2000)在《从虚从瘀治消渴理论历程探源》文中认为以年代为序 ,对从虚从瘀治消渴理论进行溯源。发现这一理论主要历程为 :萌芽于《内经》 ,汉《金匮要略》承《内经》之论 ,立消渴专篇。唐《千金要方》始以益气养阴为主组方。宋金元明时期以三消分型 ,充实了从虚治消的理论 ;从瘀辨治消渴理论初见端倪 ,散见于《河间六书》、《医学入门》等。清代及近代医家完善了从虚从瘀辨治消渴理论。

二、从虚从瘀治消渴理论历程探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虚从瘀治消渴理论历程探源(论文提纲范文)

(1)参杞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挟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消渴病的发展源流
    2 中医对消渴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饮食积热,耗伤阴津
        2.2 肝气郁滞,郁热伤阴
        2.3 脾肾虚损,正气衰微
        2.4 湿热互结,燥而伤津
    3 消渴病的中医内科近代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比性分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观测指标
        5.1 安全性观测
        5.2 疗效性观测
    6 实验设计
        6.1 用药方案
        6.2 饮食禁忌
        6.3 运动计划
        6.4 其他注意事项:
    7 疗效评价标准
        7.1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7.2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7.3 西医疗效判定标准:
        7.4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比较
        7.5 两组患者治疗前糖代谢情况差异比较
        7.6 两组患者治疗前脂代谢情况差异比较
        7.7 安全评价标准
        7.8 终止和撤除试验的标准
        7.9 统计学方法
    8 研究结果
        8.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比较
        8.2 两组患者治疗后糖代谢改善情况差异比较
        8.3 两组患者治疗后脂代谢情况差异比较
        8.4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情况
    9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0 典型病例
讨论
    1 参杞汤组方的理论基础
    2 参杞汤方解
    3 参杞汤的治疗效果
    4 消渴病中医研究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2)消渴安汤加减治疗消渴(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古代医家对消渴的认识
    2 近现代医家对消渴的认识
    3 消渴现代治疗研究
    4 结论
临床研究
    一 病例选择
    二 一般资料
    三 治疗方法
    四 观察项目与观察指标
    五 疗效评价标准
    六 统计方法
    七 研究结果
    八 不良反应
讨论
    一 消渴气阴两虚证的治疗
    二 研究结果分析
    三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3)二仙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挟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消渴病的文献研究
    2 消渴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3 近现代医家对消渴的认识
    4 消渴病现代治疗研究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法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观测指标
    6 实验设计
    7 疗效评价标准
    8 研究结果
    9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情况
    10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讨论
    1 二仙消渴安汤立方依据
    2 研究结果分析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5)温阳化瘀中药复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以及对脂肪组织中抵抗素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ABSTRACT
中文摘要
前言
实验部分
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1
综述2
综述3
个人简历

四、从虚从瘀治消渴理论历程探源(论文参考文献)

  • [1]参杞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挟瘀证)的临床研究[D]. 刘广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7(04)
  • [2]消渴安汤加减治疗消渴(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D]. 王鑫蕊.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7(04)
  • [3]二仙消渴安汤治疗消渴病(气阴两虚挟瘀证)的临床研究[D]. 沈明阳.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6(05)
  • [4]糖尿病(消渴)中医学现代研究进展[J]. 赵红霞,贾海骅,汪文来,赵凯维,尹俊县. 中国医药导刊, 2011(11)
  • [5]温阳化瘀中药复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以及对脂肪组织中抵抗素mRNA表达的影响[D]. 李小娟. 辽宁中医学院, 2005(05)
  • [6]从虚从瘀治消渴理论历程探源[J]. 王春丽,李冀. 中医药信息, 2000(01)

标签:;  ;  ;  ;  ;  

从虚血瘀论治糖尿病的理论过程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