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4年前三季度建材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宇凡[1](2020)在《中华企业并购中星集团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并购开始成为更加重要的资本运作手段。众多企业希望通过不同形式的并购,以实现扩大生产规模或拓展商业版图的目的,其中尤以房地产企业为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外有政策管制宏观调控的压力,内有竞争激烈头部集中的趋势,大中型房企对小型房企的横向并购和跨行业的混合并购频频发生。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加速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并购进程。但值得注意的是,并购效果的好坏受到并购主体、并购形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针对并购具体情况的研究很有必要。现有研究中,少有聚焦于地方国资委控股房企的横向并购,对这种类型的具体案例进行全面分析的更是寥寥。为有效补充这部分理论和实践的空白,本文选择中华企业并购中星集团作为案例,分析了其动因、估值和绩效,借此得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本文首先研究了中华企业并购中星集团的行业背景——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再对本次并购的主体和进程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基于并购动因理论,并结合行业背景对本次并购的动因进行具体分析,得出了六项动因。之后,运用可比公司法和可比交易法对被并购方中星集团进行估值,将估值结果与并购方中华企业支付的价格进行了比较。接下来,分析了本次并购的短期绩效和中长期绩效,使用的方法分别为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并购给并购方中华企业带来了显着的短期绩效和良好的中长期财务绩效。综上,本文从事后的角度对案例的前因后果进行了梳理和剖析。最后,本次案例分析的结论可以概括为:中华企业对中星集团的并购是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支付价格合理且整体绩效明显的一次成功并购行为。同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对并购方中华企业和其他有意实施并购的企业提出了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较多政策文件和其他公开信息作为论据支撑,使用的研究方法是在参阅了较多文献后结合案例自身情况而确定的,例如在事件研究法中加入了事后窗口的区间。存在的不足主要有:简化了可比公司的筛选方法,分析可能存在主观性。另外,虽是以财务指标分析法研究中长期绩效,但并购完成至今还不到两个会计年度,长期绩效还有待在年报更新后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
华倚萱[2](2020)在《中联重科股份回购财务效应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股份回购兴起与欧美发达国家,股份回购被视作当时公司管理资本的重要方法。回购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股价的稳定,这也是缓解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对于不乐观经济形式的缓解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也能够实现投资者信心的重塑,属于刺激经济的手段之一。近些年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熔断机制,此机制的出现也触发了市场应急行为,关于上市企业股份回购的社会关注度愈发增多。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讲,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熟度并不强,上市公司所能够借鉴的理论也比较少。因此,结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上市企业股份回购开展深入分析,对于强化上市企业股份回购的效果,以及提高社会投资者对上市企业股份回购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上市企业股份回购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股份回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为基础,以财务效应为切入点,使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对中联重科股份回购的财务效应开展深入分析。此次研究开展的研究内容首先是介绍了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方法、研究路线;其次是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其中主要讲述的内容为股份回购、财务效应的概念,以及有关于股份回购财务效应的相关理论内容;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案例介绍,其中先是介绍了中联重科股份回购的内容和方案,而后又介绍了中联重科股份回购的动因;然后对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回购的财务效应进行分析,其中从正面和负面分析了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回购状况;最后为研究结论与建议。其中先是提出了此次研究的结论,而后有针对结论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通过研究发现中联重科出现股份回购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目的性,即稳定股价、调节财务杠杆、提升投资者的信心。通过实践验证中联重科此次股份回购所收获到效果比较一般,仅是完成了股份回购的初步构想。
北京知本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企业管理》杂志[3](2019)在《中国企业成长报告·2019》文中认为如何看待中国企业成长趋势?如何思考新环境下的企业成长策略?如何判定企业的未来成长价值?2018年中国企业成长大势体现中国企业成长状态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增长水平,二是企业的盈利水平,前者反映中国公司在规模、速度方面的成长态势,后者反映中国公司在盈利、质量方面的发展状态。从这两个方面测量2018年的数据,我们得到的基本结论是:1.2018中国企业增长速度:主要行业的平均增长率从20%左右迅速下降到10%左右为了更好地总结2018年中国企
李晓琳[4](2019)在《市场化债转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云南锡业市场化债转股为例》文中提出2008年以来,我国杠杆率迅速攀升,非金融企业部门尤为显着。在我国经济下行、企业杠杆率高位波动的宏观背景下,国务院于2016年发布市场化债权转股权的政策性文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次市场化债转股与十八年前的政策性债转股有着很大的不同,除了降低杠杆率,市场化债转股对于企业绩效有着怎样的影响,企业能否通过市场化债转股实现长远发展,这些是市场化债转股的参与方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选取云南锡业市场化债转股案例,旨在研究市场化债转股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为正在或即将实施债转股的企业提供建议性启示。因此,本文第一章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和主要贡献,说明文章研究的出发点和必要性;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为文章的论述提供了文献参考及理论依据,使案例分析过程更具有说服力;第三章是制度背景及现状分析,介绍债转股的基本模式、两次债转股的相关情况及市场化债转股的政策性文件,为下文的案例分析提供制度基础,总结市场化债转股的意义,其中对于企业的意义可为案例分析提供研究角度;第四章介绍了云南锡业集团的基本情况,将云南锡业实施的两次债转股从原因、实施过程及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市场化债转股的特点。第五章为研究重点,运用事件研究法对企业短期绩效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市场化债转股能够提高企业价值,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运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企业长期绩效进行评价,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可以发现债转股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影响较大,通过减少利息收入降低财务费用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但作用有限。通过对会计数据的分析发现债转股无法直接作用于企业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但是通过对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发现云南锡业市场化债转股中的实施方案能够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治理能力以及信用品质,这些都会对长期绩效的改善起到作用,推动企业发展。最后运用EVA业绩评价法,通过计算锡业股份经济增加值,发现企业业绩的确有所改善,从而证明前面的结论。第六章对案例分析进行总结,并且给予实施市场化债转股企业几点启示:以坚持市场化为前提;以选择合适的债转股模式,防范风险为重点;以改善公司治理,提高经营效率为目标。本文的主要贡献有:案例分析选取的企业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虽然参与市场化债转股的企业数量多,但进展顺利的案例还是少数,本文的研究对象作为优质案例能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将云南锡业两次债转股的原因、实施过程和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具有创新性,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研究,使研究成果更具可靠性。
罗炫[5](2019)在《大股东减持动因与经济后果研究 ——以山东墨龙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从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许多大小股东手中的非流通股开始进入资本市场,从此也慢慢地拉开了大小股东减持的序幕。但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往往呈现出“一股独大”的特性,这就导致了大股东的权力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大股东可能利用控制权来谋取私利,从而使代理问题转移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最近,资本市场上出现了大股东先通过减持,后将减持所得资金借予上市公司的“支持”的行为。从表面上来看,这本是一种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支持行为,但是其背后也存在掏空行为的可能性。因此,为了更准确地探究大股东减持背后的动因和经济后果,本文以山东墨龙为例,利用案例研究法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其创新点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本文从谋取私利的角度对股东减持借款行为进行研究,并对其动因和综合经济后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本文从中期报告披露制度的角度,提出了应对大股东掏空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以案例分析为研究方法,选取山东墨龙公司为例,通过对比研究和事件研究法,对大股东减持动因与经济后果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主要叙述研究背景和意义,回顾和整理相关文献在减持动因、减持经济后果、大股东掏空与支持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其次,分析了我国大股东减持的现状及问题,并从理论上对业绩前景、高估值、流动性需求和谋取私利四个动因进行了分析;随后,为案例背景介绍,主要介绍山东墨龙公司的行业状况、公司业绩状况和大股东减持过程,为下文进行案例分析提供基础;再次,为案例分析,从业绩前景、高估值、流动性需求和谋取私利四个角度分析本次减持的动因,从两次减持的市场反应和中小股东利益方面分析了其经济后果;最后,为结论及政策建议,主要叙述相关结论及研究创新和局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本文得出四点结论:第一,从减持动因看,股东的减持借款行为并非都是对上市公司的支持,背后存在着大股东掏空的可能性;第二,从减持后果看,以补充上市公司资金为目的的减持行为仍然有可能具有负面的市场反应,但是可以通过进一步对借款的披露来降低负面反应的程度;第三,中期披露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可能会为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提供“机会”;第四,股票减持作为一种融资手段时需要谨慎使用,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应该对其后续披露予以特别关注。因此,本文在应对大股东掏空行为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一是公司应该建立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来对大股东的权力进行监督与纠正,防范大股东利用控制权谋取私利;二是公司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三是政府应该继续完善资本市场相关法律制度,特别是中期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制度,以防范某些公司利用中期报告不强制审计这一政策来躲避监管;四是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信息披露执行的监管,努力提高信息透明度,为资本市场保驾护航。
王笑航[6](2018)在《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中的会计操纵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发生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违规减持的现象,大股东相比中小股东而言,其自身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拥有信息优势和操纵信息的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当大股东出现想要套现减持的动机时,往往就会利用其自身的优势,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操纵来帮助自身进行更好的减持。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更对我国的资本市场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研究在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中的具体的会计操纵问题,首先通过对近五年来被证监会惩处的大股东违规减持的33家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发现大股东通常会对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和费用、应收款项和存货等进行会计操纵。其次,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因大股东违规减持而被证监会开出天价罚单的山东墨龙公司作为案例研究,分析其公开的信息得出,企业还会在期间费用、研发投入、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操纵,达到业绩修饰并进行减持的目的。
中国银河证券,国泰君安证券[7](2016)在《供给侧改革投资策略》文中认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革是唯一的出路,改革造就了资本市场。在2015年12月18日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怍会议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2016年改革和发展任务作出部署。2016年将是供给侧改革的破冰之年,将会为中国的经济和改革带来曙光。当前,中国经济处在L型底部调整期。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话,叫"三期叠加",即增
阿布都瓦力·艾百[8](2015)在《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理论、基础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和金融联系更加紧密。中亚各国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相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中亚各国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合作对维护地区经济稳定和保护本国经济利益起到了较大作用。中国与中亚地区在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这些都对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经济合作组织(SCO)的成立,给予中国与中亚国家提供了多层次和多领域的合作可能。在此背景下,提出、分析并解决中亚地区金融合作的以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是中亚地区金融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化金融合作动因等;二是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所需的条件即可行性,并对中亚金融合作现已具备的基础和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三是借鉴东亚货币合作经验,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对新疆在金融合作中的地位进行重新定位,包括交通中心的建设、物流中心的建设及金融中心的建设等;第四,给出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机制建设及路径选择,以及中国在金融合作中的定位和策略进一步指明方向。为实施“西进”战略,我国已多次提出与中亚各国建立“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政策,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关系,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形成“横贯东中西”的对外经济走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并把新疆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区。作为连接中亚、西亚和东欧的主要通道,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门户,在与中亚的金融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地理位置、安全和资源优势被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随着贸易往来的不断增加,深化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将成为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种战略选择,而建立和完善双边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就成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从而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必经之路。无论是从为经济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还是从我国未来资源与能源的需要出发;无论从我国“西进”政策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目标着想,还是从新疆外贸对中亚国家的重要依存关系考虑,我们都要充分重视与中亚国家的金融合作关系,地方政府在区域金融合作机制中不应是一个旁观者和局外人。因此,必将极大调动新疆政府参与中亚区域金融合作的积极性。新疆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门户,“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应积极争取更多的资金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使新疆真正起到中国向西开放的大通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桥头堡作用。新疆是中国与中亚区域金融合作最重要的平台,也是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合作的具体承载区。目前与中国相关的sco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项目大部分在新疆境内进行,由新疆政府负责执行和实施。新疆完成项目及时与否、顺利与否、结果如何不但影响新疆与中亚区域金融合作的水平和效果,也直接关系到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和金融合作的绩效。本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每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主要提出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从国际金融合作理论、区域金融合作等角度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以及所采用的方法,并对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对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作了介绍,主要包括最优货币区理论、区域金融理论和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理论等,并对具有可比性的区域金融合作模式——东亚金融合作作为实践范例进行了总结,以此得出我国在与中亚的金融合作中的启示。第三章主要讨论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现实需要,首先对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济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对中亚金融合作的动力及合作的基础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金融合作对新疆进出口的影响作了分析。第四章分析了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首先从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投资及贸易现状谈起,之后对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现状作了回顾和归纳,最后对目前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金融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归纳,包括政治、经济、金融等方面的问题和障碍。第五章主要基于成本收益的视角,对我国在金融合作中的成本和收益作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分别基于oca指数法、经济相互依存理论和开放经济三个方面对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实证,最后对人民币在中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竞争力进行了探讨。第六章对新疆在中国-中亚金融合作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分别从交通中心的建设、商务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三个方面对新疆作为金融合作核心区的功能进行实证研究,以此证明新疆在中亚金融合作中的桥梁作用。第七章对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机制建设和路径选择,以及中国在合作中的定位和策略进行了分析,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如何让金融助力区域实体经济腾飞,缩小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的差距,将是未来中国所要努力的方向。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形势分析课题组,孙学工[9](2013)在《经济增长趋稳 政策支持仍需保持——2012年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2013年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2年三季度以来,经济运行进一步趋稳,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小幅回落,环比指标开始出现回升,但经济增长总体态势仍较疲弱。预计前三季度经济增长7.7%,全年经济增长也为7.7%,可实现年初预定目标。展望2013年经济增长,国际环境略有改善,国内仍具备保持稳定增长的有利条件,但同时国内外不确定性风险性因素也较多。预计2013年经济增长略有回升,约为8.1%左右,价格涨幅也上升至3%左右。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应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构建新的增长动力。
李贺林[10](2010)在《中国建材机械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召开》文中提出本报讯 记者李贺林报道 近日,中国建材机械工业协会五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中国首条出口日产万吨水泥生产线合格供应商发布会,在浙江海宁召开。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蒋明麟,工信部装备司重大装备处处长杨拴昌,中国建材机械工业协会会长方芳分别在会上发言。中国建材?
二、2004年前三季度建材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4年前三季度建材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华企业并购中星集团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际意义 |
1.3 理论概念及文献综述 |
1.3.1 并购概念 |
1.3.2 并购动因理论 |
1.3.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 |
2.中华企业并购案例介绍 |
2.1 并购交易背景 |
2.1.1 行业背景 |
2.1.2 并购主体 |
2.2 并购进程 |
3.中华企业并购动因分析 |
3.1 补充土地储备,提高核心竞争力 |
3.2 解决同业竞争,增强协同效应 |
3.3 加强房地产服务业务能力,应对市场竞争 |
3.4 扩大资产规模,提高盈利能力 |
3.5 引入战略投资者,深化各方合作 |
3.6 迎合股东诉求,推进国企改革 |
4.中华企业并购估值分析 |
4.1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
4.2 可比公司法估值分析 |
4.3 可比交易法估值分析 |
5.中华企业并购绩效分析 |
5.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并购短期绩效分析 |
5.1.1 研究过程 |
5.1.2 实证结果描述与分析 |
5.1.3 延伸与补充 |
5.2 基于财务指标分析法的并购中长期绩效分析 |
5.2.1 构建指标体系 |
5.2.2 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
6.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和启示 |
6.2.1 对中华企业的建议 |
6.2.2 对其他企业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致谢 |
(2)中联重科股份回购财务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国外国内研究评述 |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路线 |
2.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股份回购的动因 |
2.1.2 股份回购方式 |
2.1.3 股份回购的财务效应 |
2.2 基本理论 |
2.2.1 EPS假说 |
2.2.2 财务杠杆假说 |
2.2.3 信号传递假说 |
2.2.4 股利避税假说 |
2.2.5 股份回购类型 |
3.中联重科股份回购案例介绍 |
3.1 中联重科概况 |
3.1.1 公司历史沿革 |
3.1.2 公司股东、股本情况 |
3.1.3 主营业务介绍 |
3.2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回购的过程 |
3.2.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回购的预案 |
3.2.2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回购的实施 |
3.2.3 股份回购的支付过程 |
3.3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回购前财务情况分析 |
3.3.1 资产状况分析 |
3.3.2 经营状况分析 |
3.3.3 现金流量分析 |
3.4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回购的动因 |
3.4.1 稳定股价 |
3.4.2 调节财务杠杆 |
3.4.3 提升投资者的信心 |
4.中联重科股份回购财务效应分析 |
4.1 中联重科股份回购的正面财务效应分析 |
4.1.1 股份回购有利于稳定财务指标 |
4.1.2 .有利于提升盈利能力 |
4.1.3 有利于提高经营能力 |
4.1.4 利用事件研究法计算增长股东的收益 |
4.1.5 能够增长股东权益 |
4.1.6 股份回购保证企业资产负债率的稳定 |
4.2 中联重科股份回购的负面财务效应分析 |
4.2.1 股份回购存在支付风险 |
4.2.2 股份回购无法满足股价提升的长期效应 |
5.建议 |
5.1 制定科学合理的回购方案 |
5.2 调整回购价格保护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 |
5.3 建立完善股份回购信息披露制度 |
6.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1.1 股份回购能够稳定股价 |
6.1.2 股份回购能够提升投资者的信心 |
6.1.3 股份回购能调节财务指标 |
6.1.4 股份回购能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
6.1.5 股份回购会产生负面效应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中国企业成长报告·2019(论文提纲范文)
2018年中国企业成长大势 |
2019年中国企业三大成长策略 |
如何判定企业的未来成长价值? |
(4)市场化债转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云南锡业市场化债转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结构安排 |
1.5 主要贡献 |
2.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债转股相关研究 |
2.1.2 债转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
2.1.3 文献评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权衡理论 |
2.2.3 相机治理理论 |
3.债转股制度背景及现状分析 |
3.1 债转股的模式 |
3.1.1 政策性债转股 |
3.1.2 市场化债转股 |
3.1.3 我国两次债转股的不同 |
3.2 我国市场化债转股政策演进 |
3.3 我国市场化债转股发展现状 |
3.3.1 总体落地情况 |
3.3.2 转股企业性质 |
3.4 市场化债转股的意义 |
3.4.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3.4.2 推动融资模式改革 |
3.4.3 避免系统性信贷紧缩 |
3.4.4 优化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 |
4.云南锡业债转股实施情况 |
4.1 云南锡业集团简介 |
4.1.1 公司简介 |
4.1.2 云南锡业集团经营状况 |
4.1.3 云南锡业集团财务状况 |
4.2 云南锡业两次债转股对比分析 |
4.2.1 债转股原因 |
4.2.2 债转股实施过程 |
4.2.3 债转股对企业的影响 |
5.云南锡业市场化债转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5.1 对企业短期绩效的影响 |
5.1.1 事件研究法介绍 |
5.1.2 事件研究法模型 |
5.1.3 短期绩效分析 |
5.2 对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 |
5.2.1 债转股前后财务指标分析 |
5.2.2 债转股前后非财务指标分析 |
5.2.3 EVA业绩评价 |
6.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1.1 调整资本结构,减轻债务压力 |
6.1.2 提升盈利能力,提高经营效率 |
6.1.3 改善公司治理,有效配置资源 |
6.1.4 获得市场认可,提升企业价值 |
6.2 启示 |
6.2.1 以坚持市场化为前提 |
6.2.2 以选择合适的债转股模式,防范风险为重点 |
6.2.3 以改善公司治理,提高经营效率为目标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5)大股东减持动因与经济后果研究 ——以山东墨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大股东减持动因研究 |
1.2.2 大股东减持经济后果研究 |
1.2.3 大股东掏空与支持行为研究 |
1.2.4 现有文献评述 |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论文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2 我国大股东减持的现状、问题及动因分析 |
2.1 我国大股东减持的现状 |
2.2 我国大股东减持存在的问题 |
2.3 大股东减持动因分析 |
2.3.1 业绩前景 |
2.3.2 高估值 |
2.3.3 流动性需求 |
2.3.4 谋取私利 |
3 山东墨龙大股东减持案例背景 |
3.1 行业状况 |
3.2 公司业绩状况 |
3.3 大股东减持过程 |
3.3.1 虚假陈述 |
3.3.2 精准减持 |
3.3.3 业绩修正 |
4 山东墨龙大股东减持动因及经济后果分析 |
4.1 减持动因分析 |
4.1.1 业绩前景 |
4.1.2 高估值 |
4.1.3 流动性需求 |
4.1.4 谋取私利 |
4.2 经济后果分析 |
4.2.1 减持的市场反应 |
4.2.2 减持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影响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创新 |
5.3 研究局限 |
5.4 政策建议 |
5.4.1 加强股权制衡 |
5.4.2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
5.4.3 完善中期报告披露制度 |
5.4.4 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中的会计操纵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3 研究的实践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与局限性 |
1.4.1 本文的创新点 |
1.4.2 本文的局限性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大股东 |
2.1.2 大股东减持 |
2.1.3 会计操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信号传递理论 |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3.1 大股东减持的相关研究 |
2.3.2 会计操纵的相关研究 |
2.3.3 大股东减持与会计操纵关系相关研究 |
2.3.4 国内外文献述评 |
3 大股东违规减持的现状分析 |
3.1 大股东违规减持的时间分布 |
3.2 大股东违规减持的股份比例 |
3.3 大股东违规减持的公司行业类型 |
3.4 大股东违规减持中的会计操纵手段 |
3.4.1 对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操纵 |
3.4.2 对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操纵 |
3.4.3 对应收款项的会计操纵 |
3.4.4 对存货的会计操纵 |
4 山东墨龙公司的大股东减持事件介绍 |
4.1 案例企业介绍 |
4.1.1 公司发展历程 |
4.1.2 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介绍 |
4.1.3 公司的治理结构 |
4.2 选择案例企业的原因 |
4.3 减持事件回顾 |
4.4 公司公告披露情况 |
5 山东墨龙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与会计操纵分析 |
5.1 大股东违规减持的原因和动机分析 |
5.2 大股东违规减持的影响分析 |
5.2.1 对中小股东产生的影响 |
5.2.2 对市场产生的影响 |
5.3 违规减持行为中的会计操纵手段分析 |
5.3.1 营业收入、成本与利润的异常变化分析 |
5.3.2 对资产的会计操纵分析 |
5.3.3 对期间费用的会计操纵分析 |
5.3.4 对研发投入的会计操纵分析 |
5.3.5 对非经常性损益的会计操纵分析 |
5.3.6 对现金流量的会计操纵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对策与建议 |
6.2.1 对中小投资者的建议 |
6.2.2 对政府机构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8)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理论、基础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际金融合作理论方面的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有关区域金融合作的相关研究 |
1.2.3 国内有关区域金融合作方面的研究 |
1.2.4 有关伊斯兰金融方面的相关研究 |
1.3 本文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有关概念和范围的界定 |
1.4.1 中亚 |
1.4.2 金融合作 |
第2章 国际金融合作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
2.1 国际金融合作的理论基础 |
2.1.1 最优货币区(OCA)理论 |
2.1.2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理论 |
2.1.3 区域金融中心理论 |
2.1.4 宏观经济相互依存理论 |
2.2 国际金融合作的实践 |
2.2.1 东亚金融合作的实践历程 |
2.2.2 东亚金融合作的模式 |
2.2.3 东亚金融合作的演化路径 |
2.2.4 东亚金融合作的启示 |
第3章 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现实需要 |
3.1 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对比 |
3.1.1 中亚各国经济发展现状 |
3.1.2 中国经济经济发展现状 |
3.1.3 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比较 |
3.2 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动力 |
3.2.1 应对双方经贸关系不断深化的需要 |
3.2.2 应对防范区域金融危机的需要 |
3.2.3 应对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发展的需要 |
3.2.4 应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需要 |
3.3 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基础 |
3.3.1 战略目标和政策平台推动金融合作的深化 |
3.3.2 较高的经济开放程度推进了金融金融合作 |
3.3.3 中亚金融合作的需求和共赢 |
3.4 中国-中亚金融合作对新疆的影响 |
3.4.1 金融合作对新疆进口贸易的影响 |
3.4.2 金融合作对新疆出口贸易的影响 |
第4章 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
4.1 中国-中亚贸易与投资现状 |
4.1.1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现状 |
4.1.2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投资现状 |
4.2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金融合作现状 |
4.2.1 多边合作现状 |
4.2.2 双边合作现状 |
4.3 中国-中亚金融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
4.3.1 政治问题 |
4.3.2 经济问题 |
4.3.3 金融问题 |
4.3.4 货币问题 |
4.3.5 其他问题 |
第5章 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可行性 |
5.1 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成本与收益 |
5.1.1 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成本分析 |
5.1.2 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收益分析 |
5.2 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可行性:基于OCA指数法的实证 |
5.2.1 理论模型 |
5.2.2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
5.3 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可行性:基于经济相互依存理论的检验 |
5.3.1 中国-中亚之间的贸易依存度 |
5.3.2 中国-中亚相互依存度关系的现实解释 |
5.4 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可行性:基于开放冲击视角的检验 |
5.4.1 理论分析框架 |
5.4.2 模型的建立与样本的选取 |
5.4.3 实证检验 |
第6章 中国-中亚金融合作下新疆核心区功能重塑 |
6.1 新疆在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中的桥梁作用 |
6.1.1“地理桥梁”的作用 |
6.1.2“文化桥梁”的作用 |
6.1.3“资金桥梁”的作用 |
6.1.4“交流桥梁”的作用 |
6.2 交通中心的建设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
6.2.1 变量选取及模型的构造 |
6.2.2 模型的参数估计、检验及修正 |
6.2.3 模型结果分析 |
6.3 商务物流中心对新疆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
6.3.1 变量选取及模型的构造 |
6.3.2 模型参数估计、检验及修正 |
6.3.3 结果分析 |
6.4 金融中心对新疆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
6.4.1 指标选取及模型构造 |
6.4.2 模型的参数估计、检验及修正 |
6.4.3 模型结果分析 |
第7章 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机制建设及路径选择 |
7.1 金融合作机制建设 |
7.1.1 金融合作的制度建设概况 |
7.1.2 金融合作机制建设情况 |
7.2 金融合作的路径选择 |
7.2.1 加强区域内经济政策的协调 |
7.2.2 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动作用 |
7.2.3 加快中国-中亚自贸区的谈判进程 |
7.2.4 加强区域内各国金融监管合作 |
7.3 中国在中亚金融合作中的定位与策略 |
7.3.1 中国在中亚金融合作中的定位 |
7.3.2 中国推动中亚金融合作的策略 |
第8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经济增长趋稳 政策支持仍需保持——2012年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2013年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经济运行总体态势 |
(一) 2012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开始企稳 |
(二) 经济回升迹象增多 |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
一是消费者物价指数触底回升。 |
二是产能过剩范围扩大, 部分新兴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 |
三是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出现分化, 下游产业效益普遍好于上游产业。 |
四是部分行业外商投资呈现逆势上扬, 增幅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五是就业形势总体较好, 但经济减速的影响开始显现。 |
三、2013年经济运行的国际环境与国内条件分析 |
(一) 2013年外部环境略有改善, 但风险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
(二) 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
(三) 不利因素和风险隐患 |
1.财政收支矛盾将有所加剧。 |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筹资形势不容乐观。 |
3.企业经营困难导致悲观情绪加剧。 |
4.长期供给因素约束不断加强。 |
四、2012年及2013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
五、政策建议 |
(一)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
(二) 加快推进结构调整,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
(三) 多措并举,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
(四) 进快推进体制改革, 增强经济内在活力 |
(五) 突出共享发展成果、改善民生 |
四、2004年前三季度建材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华企业并购中星集团的案例分析[D]. 陈宇凡.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2]中联重科股份回购财务效应研究[D]. 华倚萱.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3]中国企业成长报告·2019[J]. 北京知本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企业管理》杂志. 企业管理, 2019(03)
- [4]市场化债转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云南锡业市场化债转股为例[D]. 李晓琳.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5]大股东减持动因与经济后果研究 ——以山东墨龙为例[D]. 罗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6]大股东违规减持行为中的会计操纵问题研究[D]. 王笑航.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7]供给侧改革投资策略[J]. 中国银河证券,国泰君安证券. 资本市场, 2016(Z2)
- [8]中国—中亚金融合作的理论、基础与机制研究[D]. 阿布都瓦力·艾百. 中央财经大学, 2015(11)
- [9]经济增长趋稳 政策支持仍需保持——2012年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2013年展望[J].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形势分析课题组,孙学工.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3(01)
- [10]中国建材机械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召开[N]. 李贺林. 中国建材报,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