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概念(论文文献综述)
杨利强[1](2020)在《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运输宠物箱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宠物的情感需求日渐强烈,宠物智能硬件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关于宠物智能硬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用场景,宠物的运输场景属于真空区域。本文以5kg以下小型猫狗宠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用户访谈、竞品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用户需求,确定设计目标,结合物联网技术,研究设计符合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的智能运输宠物箱,解决宠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同时加强该场景下的人与物的情感连接度。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智能运输宠物箱硬件系统设计研究。构建基于stm32芯片的物理信息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将传感器、控制器、人和物结合在一起,实现宠物运输流程信息化和远程管理控制。2、智能运输宠物箱人机界面设计研究。根据用户体验原则和互联网产品流程设计方法,结合设计案例,从用户的感官、行为、情感三个体验层次出发进行产品交互与视觉设计,并通过jave等计算机语言实现APP的安卓客户端开发。3、智能运输宠物箱产品造型设计研究。本文调研并分析了产品的使用场景、运输要求、结构尺寸等影响因子,依据形态学、色彩学、设计心理学等设计方法,对产品的造型、结构、材质、色彩进行设计研究,并最终产出一套产品方案模型。本课题通过智能运输宠物箱的设计研究,实现了宠物装备在运输场景中的智慧赋能,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宠物运输场景中的人、物、环境的信息闭环,在解决宠物的安全运输问题的同时,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提高了该场景下的用户体验度。
董泽[2](2020)在《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对价值创造能力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市场环境变化、顾客需求多样化、专业人才匮乏、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等因素给物流企业营造了一个复杂多变的生存和竞争环境。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整个物流行业逐步朝着、机械化、自动化、可视化、智慧化的方向迈进。物流企业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加快自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业务能力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不论规模大小,物流企业纷纷进行高效运作期,这使得原本的竞争态势愈发加剧。为了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智慧物流企业必须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专属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服务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获得顾客、行业、市场和社会的认同感。但是部分物流企业盲目建设智慧物流,导致企业资源损耗过度、服务质量低下、经营状况和口碑不佳。为了帮助智慧物流企业正确地认识和构建竞争优势,提高价值创造能力,改善企业发展现状,探究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与价值创造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改进意见,指导企业进行相应的改进。以智慧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在竞争优势、企业价值的相关理论以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首先运用扎根理论对资料依次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构建了包含成本控制优势、信息平台优势、业务能力优势和营运环境优势四个维度的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指标体系,并分析智慧物流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以及实现的路径。其次,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并构建了研究的理论模型。再次,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的搜集、筛选和整理,并选用SPSS软件进行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并针对竞争优势与价值创造能力的关系进行一、二级指标的回归分析,最终验证理论假设的正确性。然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竞争优势相关指标对价值创造能力进行衡量,选取顺丰、三通一达以及京东物流作为评价对象,采用组合评价方法模糊Borda法进行评价分析,表明了竞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的。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如何构建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建议。经过研究发现,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级指标业务能力优势、信息平台优势、营运环境优势和成本控制优势对智慧物流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回归系数依次递减,表明业务能力优势的构建在四大维度中更应当是智慧物流企业重点关注的方面。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二级指标对价值创造能力的回归结果也均显示为正向影响,根据各个指标的回归系数大小可知,智能运输与配送能力、智能仓储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作为构建业务能力优势关注的重点;平台协同管理能力作为构建信息平台优势的关注重点;内部环境创造能力作为构建营运环境优势的关注重点;管理成本控制能力作构建为成本控制能力的关注重点。因此,智慧物流企业在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时,应当构建以业务能力优势为主,信息平台优势、营运环境优势、成本控制优势为辅的竞争优势模式。
刘浴[3](2020)在《A公司运输管理智能转型分析及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工业4.0的背景下,客户需求呈现多样性、生产制造变得柔性化、设施设备转向智能化,而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撑,也逐渐从粗放式向高效、智能、协同、创新方向发展,实现了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与此同时,一系列相关政策开始出台,传统物流服务模式被颠覆,“互联网+”高效物流模式逐渐建立,智慧物流开始走进大家的视野。众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在此背景下积极探寻自己的转型之路,并建立智能化的运输管理体系,打造智能化管理平台,以提升其供应链服务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本文以第三方物流A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运输管理场景的内外部需求,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方法获得一手数据。从其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作业流程、服务模式等角度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出合适的智能化产品模型及运输管理体系来解决运输管理的核心问题,并提出详尽的实施建议。本文第一章主要是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提出具体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二章提出论文相关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第三章对A公司的运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其核心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四章对A公司的智能转型方案进行设计;第五章提出了智能转型的具体实施方案;第六章,主要对论文的研究成果与不足进行总结。本文通过对A公司的运输管理向智能化转型进行研究与设计,旨在找出传统物流企业在流程、组织、信息系统、服务模式方面存在的痛点问题,并通过作业数据链、对象数据链、状态数据链实现货物运输的全生命周期、透明化管理,为A公司向智能物流的转型提供指引,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同时希望能为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构建智能化运输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邹源[4](2019)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运输在途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物流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海量的业务给企业的运输在途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以纯人手方式进行管理为主的传统运输在途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高、效率非常低下,容易出现货物延期、物品丢失等现象,保密性也难以得到保障,配送过程中物品的状态难以及时获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很多应用领域,极大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因此,基于物联网的运输在途管理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对智能运输在途管理进行研究,根据互联网三层结构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硬、软件设计,基于物联网、Java EE、面向服务的架构(SOA)、Web services、微信小程序等技术,最终开发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基于货物维度的智能运输在途管理平台并真正上线投入运营。该智能运输在途管理平台的整体功能架构由前端硬件(物流箱),后端信息处理平台二个部分组成。前端硬件(智能物流箱)利用通讯模块组、蓝牙、语音芯片和RFID等硬件设备采集物流的在途运输信息(例如位置和状态),并通过通讯模块组以无线通信的方式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后端信息处理平台。后端信息处理平台建立在Java EE架构上,以网页的形式显示各类运输在途数据信息。平台主要包括智能箱管理、开关箱管理、箱子心跳信息管理、订单管理、签收异常管理、电子围栏管理、数据分析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等几大功能模块,同时后端处理平台可以和前端硬件通过蓝牙和移动网络通讯技术进行双向的数据交互。本文设计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运输在途管理平台有机融合了物联网技术与运输在途管理,利用通信网络、蓝牙技术及相关元器件,将物联网相关技术集成到物流箱中,实现基于“货物”维度的在途跟踪、监控等智能化管理,旨在运用物联网技术改变物流运输在途管理的方法和模式,提升在途物品的安全性,对具体物品的在途运输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具有现实实践意义。
柴干,郭建华[5](2015)在《智能运输系统专业探究性教学模式和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满足当前交通运输行业对智能运输系统专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提高专业学生自行解决实践性问题的能力,本文在分析探究性教学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专业探究性教学目标,设计了专业探究性教学体系和教学策略。
杨琪,王笑京,杨蕴,刘鸿伟[6](2014)在《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及案例解析》文中研究表明总结了国际及主要发达国家的智能运输系统(ITS)标准的制定过程及特点,其制定热点随着技术发展及应用需求不断变换。在分析研究国际及发达国家ITS标准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ITS标准体系,论述了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和标准要素集群,总结了我国相关标准化研究、标准制定情况及标准在推动技术应用方面的作用。我国相关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有自己的思路和特色,标准化对推动ITS发展、节省投资等发面发挥了显着的作用。在电子不停车收费领域,制定了适应我国需求的双片式电子收费标准,并建立了配套的标准符合性检测系统,从而促进了技术进步和民族产业的发展。最后对我国智能运输标准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刘明[7](2013)在《铁路信息共享平台的异构系统数据同步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中国铁路信息化经过多年建设,取得了显着成绩,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但是铁路信息系统还存在着单独建设、设备独自配置、自成体系的现象,系统间数据交换依靠手工或者接口方式传递的情况较为普遍,信息没有实现充分共享,“信息孤岛”问题尚未消除,信息共享程度和综合利用程度有待提高,迫切需要建立铁路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逐步优化铁路业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方式,规范业务系统间信息共享交换模式,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使铁路各个业务信息系统摆脱自成“孤岛”的局面,促进铁路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本文在对铁路信息共享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分析铁路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交换模式和铁路纵向数据、横向数据以及路内数据、路外数据的数据交换方案,实时性要求高的动态数据通过MQ(消息队列)进行传输,而信息量大、非实时的静态信息则采用基于ETL(抽取、转换、载入)的数据交换方式,对应信息量不大、非实时的数据交换,可以采用基于消息服务器的数据交换方法,通过数据发布和数据订购来实现。在分析多种异构数据库数据同步方法、SOA通用的技术标准之一SDO(服务数据对象)以及铁路数据交换平台总体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SOA架构的数据交换平台的异构数据库数据同步方法。使用WebService和XML技术设计了信息共享平台异构数据库数据同步平台方案,方案总体架构分数据源层、逻辑层,Web服务层,数据源层负责变化数据提取,采用基于日志法,通过日志分析获取进行同步的变化数据;逻辑层负责数据的包装、数据转换和数据更新等过程,通过SDO中介实现对异构的数据库访问,将变化数据封装为SDO数据图的格式,SDO负责数据图格式、XML格式和关系数据库SQL语句之间的相互转换,XML作为数据交换的统一格式,用于应用程序之间交互和数据传输,实现由源数据库到中心共享信息库最后到目标数据库数更新这一完整过程;Web服务层将目标数据库逻辑层数据更新操作细节封装,以屏蔽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的异构,降低系统间的耦合程度。最后对方案的安全性作了简要分析。
闫新勇[8](2013)在《智能运输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第三方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智能化运输系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物流运输相比较,智能运输系统(ITS)主要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和导航技术,优化配送路径,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输效率。本文针对道路交通运输科技、运营和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智能运输系统进行研究,将现代GPS地面接收系统的主要应用技术——车载导航仪和飞机黑匣子的工作原理相结合,设计出了一种智能车载接收系统,并定义为"车载智能仪"。"车载智能仪"将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对于提高运输效率和节约成本具有很大的意义,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柴干[9](2012)在《智能运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文中提出针对当前我国交通信息化与智能运输系统建设的迫切需求,本文从交通运输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交通信息化发展趋势两个方面系统进行了我国智能运输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基于智能运输系统的体系框架和数据流程提出了在高校开展智能运输技术的教学思路;从教育观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科学考核体系、教师素质五个方面论述了人才培养的模式;通过工程型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方式,阐述了人才培养的类别。
付殿军,宋令民,付殿臣[10](2011)在《浅谈我国智能运输系统发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交通运输量的持续增长,利用智能运输系统来提高道路的利用率、道路交通的安全程度和道路使用的舒适性,已成为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智能运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先进国家的发展情况、中国的发展概况及关于我国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设想与建议等。
二、智能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能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概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运输宠物箱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国内外应用现状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6 论文结构框架图 |
第二章 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运输宠物箱的理论及定需研究 |
2.1 用户体验理论概述 |
2.1.1 用户体验的定义 |
2.1.2 用户体验的沿革 |
2.1.3 用户体验的要素划分 |
2.2 智能运输宠物箱的定位分析 |
2.2.1 智能运输宠物箱的应用场景 |
2.2.2 智能运输宠物箱的目标人群 |
2.2.3 智能运输宠物箱的用户体验升级 |
2.3 智能运输宠物箱的需求分析 |
2.3.1 宠物生理需求 |
2.3.2 数据传输稳定性需求 |
2.3.3 用户情感需求 |
第三章 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运输宠物箱的设计分析 |
3.1 宠物运输箱产品分析 |
3.1.1 宠物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1.2 宠物运输箱的分类及特征 |
3.1.3 宠物运输箱的设计要求 |
3.2 智能运输宠物箱产品设计分析 |
3.2.1 产品造型设计分析 |
3.2.2 人机界面设计分析 |
3.2.3 宠物智能硬件技术运用分析 |
3.3 智能运输宠物箱的用户体验设计分析 |
3.3.1 智能运输宠物箱的用户体验要素分析 |
3.3.2 智能运输宠物箱的用户体验设计流程分析 |
3.3.3 用户体验的模型及验证方法 |
第四章 智能运输宠物箱硬件系统设计 |
4.1 智能硬件系统构成 |
4.2 数据获取与处理 |
4.2.1 芯片的分析与选取 |
4.2.2 传感器的分析与选取 |
4.3 数据信息传输 |
4.3.1 信息传输方式分析 |
4.3.2 信息传输安全分析 |
4.4 前端开发实现 |
4.4.1 前端实现方式分析 |
4.4.2 第三方接口应用 |
第五章 智能运输宠物箱设计实践 |
5.1 智能运输宠物箱设计定位 |
5.1.1 用户定位 |
5.1.2 市场定位 |
5.1.3 商业模式定位 |
5.2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5.2.1 业务流程与信息架构 |
5.2.2 交互原型 |
5.2.3 视觉设计 |
5.3 智能运输宠物箱产品设计 |
5.3.1 方案草图 |
5.3.2 建模及渲染 |
5.3.3 产品效果图 |
5.3.4 设计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对价值创造能力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电子商务背景 |
1.1.2 物流发展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智慧物流 |
2.1.2 竞争优势 |
2.1.3 企业价值 |
2.2 相关理论 |
2.2.1 竞争优势理论 |
2.2.2 价值链理论 |
2.3 相关文献综述 |
2.3.1 物流企业竞争优势文献综述 |
2.3.2 企业价值创造文献综述 |
2.3.3 物流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文献综述 |
2.3.4 竞争优势与价值创造能力之间的关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构建及价值创造过程分析 |
3.1 研究方法及步骤 |
3.2 资料来源与整理 |
3.3 数据编码 |
3.3.1 开放性编码 |
3.3.2 主轴编码 |
3.3.3 选择性编码 |
3.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
3.4 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体系构建及分析 |
3.4.1 成本控制优势维度 |
3.4.2 信息平台优势维度 |
3.4.3 业务能力优势维度 |
3.4.4 营运环境优势维度 |
3.5 智慧物流企业价值创造过程分析 |
3.5.1 基于价值链视角 |
3.5.2 基于生态价值视角 |
3.5.3 基于顾客价值视角 |
3.5.4 基于品牌价值视角 |
3.5.5 基于经济价值视角 |
3.5.6 智慧物流企业价值创造实现路径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假设提出及理论模型的构建 |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4.1.1 成本控制优势对智慧物流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影响的研究假设 |
4.1.2 信息平台优势对智慧物流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影响的研究假设 |
4.1.3 业务能力优势对智慧物流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影响的研究假设 |
4.1.4 营运环境优势对智慧物流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影响的研究假设 |
4.2 研究假设汇总及理论模型的构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对价值创造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
5.1 变量指标的选取 |
5.2 回归模型构建 |
5.2.1 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一级指标对价值创造能力影响的回归模型构建 |
5.2.2 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二级指标对价值创造能力影响的回归模型构建 |
5.3 问卷设计及数据来源 |
5.4 变量描述性统计 |
5.5 信度与效度检验 |
5.5.1 信度检验 |
5.5.2 效度检验 |
5.6 回归分析 |
5.6.1 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一级指标对价值创造能力的回归分析 |
5.6.2 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二级指标对价值创造能力的回归分析 |
5.6.3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竞争优势的智慧物流企业价值创造能力评价研究 |
6.1 基于竞争优势的智慧物流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评价体系构建 |
6.2 评价方法选择及原因 |
6.3 组合评价的理论模型构建——基于模糊Borda法 |
6.3.1 理论模型构建 |
6.3.2 熵值法步骤 |
6.3.3 灰色关联度步骤 |
6.3.4 模糊Borda法步骤 |
6.4 基于模糊Borda法的智慧物流企业价值创造能力评价研究 |
6.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6.4.2 基于熵值法的数据计算 |
6.4.3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数据计算 |
6.4.4 单一评价方法组合前一致性检验 |
6.4.5 基于模糊borda法的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评价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对策 |
7.2.1 降低资源消耗并优化经营管理活动 |
7.2.2 搭建信息平台以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各项需求功能 |
7.2.3 运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强化业务能力 |
7.2.4 关注外部环境动态变化并营造优质内部经营环境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3)A公司运输管理智能转型分析及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物流行业的发展 |
1.2.2 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 |
1.2.3 研究评析 |
1.3 研究框架与内容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物流透明管理理论 |
2.2 双边匹配理论 |
2.3 场景理论 |
2.4 流程优化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公司运输管理现状及问题 |
3.1 A公司简介 |
3.1.1 A公司发展历程 |
3.1.2 A公司主营业务 |
3.2 A公司运输管理现状 |
3.2.1 运输管理组织结构 |
3.2.2 运输管理业务流程 |
3.2.3 运输管理机制 |
3.3 A公司运输管理问题诊断 |
3.3.1 业务流程不规范 |
3.3.2 调度服务能力弱 |
3.3.3 利润率低 |
3.4 A公司运输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3.4.1 信息系统不完善 |
3.4.2 智能化程度低 |
3.4.3 缺乏大数据支撑 |
3.4.4 缺乏标准的业务操作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公司运输管理智能转型设计 |
4.1 运输管理需求分析 |
4.1.1 场景理论需求模型 |
4.1.2 参与主体需求分析 |
4.2 运输管理转型方向 |
4.2.1 创新科技技术的集成及应用 |
4.2.2 数据建设及应用 |
4.2.3 管理优化及服务模式创新 |
4.3 运输管理转型方案设计 |
4.3.1 智能调度系统研发 |
4.3.2 智能运输管理系统一体化 |
4.3.3 运输管理流程优化 |
4.3.4 组织结构调整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公司运输管理智能转型实施 |
5.1 智能调度系统实施 |
5.1.1 智能定价实施 |
5.1.2 智能推荐实施 |
5.1.3 智能议价实施 |
5.2 智能运输管理系统一体化实施 |
5.3 运输管理流程优化实施 |
5.3.1 建立运输管理标准作业流程 |
5.3.2 运输管理标准作业流程描述 |
5.4 组织结构调整实施 |
5.4.1 资源方面 |
5.4.2 制度方面 |
5.4.3 管理方面 |
5.5 保证措施 |
5.5.1 政策风险控制 |
5.5.2 经营风险控制 |
5.5.3 财务风险控制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运输在途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结构 |
2 相关技术概述 |
2.1 物联网技术 |
2.2 Java EE平台 |
2.3 设计工具 |
2.4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
2.5 Web services技术 |
2.6 小程序技术 |
2.7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2 功能需求 |
3.2.1 订单管理 |
3.2.2 智能箱管理 |
3.2.3 开关箱管理 |
3.2.4 箱子心跳信息管理 |
3.2.5 在途订单管理 |
3.2.6 用户签收异常管理 |
3.2.7 电子围栏管理 |
3.2.8 数据分析管理 |
3.2.9 信息安全管理 |
3.3 非功能性需求 |
3.3.1 开放性 |
3.3.2 性能 |
3.3.3 可扩展性 |
3.3.4 安全性 |
3.3.5 界面友好性 |
3.4 本章小结 |
4 系统设计 |
4.1 系统的设计原则 |
4.2 技术路线 |
4.2.1 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
4.2.2 采用面向组件的设计方法 |
4.2.3 利用XML作为数据交换标准 |
4.2.4 迭代开发模式 |
4.2.5 负载均衡 |
4.2.6 微信小程序 |
4.2.7 数据缓存技术 |
4.3 软件开发与运行平台选型 |
4.3.1 软件开发工具选型 |
4.3.2 应用服务器平台选型 |
4.3.3 数据库软件选型 |
4.3.4 操作系统软件选型 |
4.4 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
4.4.1 系统技术架构 |
4.4.2 网络拓扑结构 |
4.5 性能优化 |
4.5.1 性能优化途径 |
4.5.2 主要性能指标 |
4.6 总体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系统开发实现 |
5.1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5.1.1 订单管理 |
5.1.2 智能箱管理 |
5.1.3 签收异常管理 |
5.1.4 箱子实时监控 |
5.1.5 数据统计分析 |
5.1.6 系统管理 |
5.1.7 智能箱小程序 |
5.2 类图实现 |
5.2.1 订单管理 |
5.2.2 智能箱管理 |
5.2.3 异常反馈 |
5.3 数据库设计开发 |
5.3.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5.3.2 数据库表设计 |
5.3.3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
5.4 数据安全设计实现 |
5.5 病毒的防范 |
5.6 Web Service接口开发实现 |
5.6.1 订单管理 |
5.6.2 箱子实时监控管理 |
5.7 智能箱与后台服务器通信接口开发实现 |
5.7.1 0 x01登录 |
5.7.2 0 x08心跳包 |
5.7.3 0 x10GPS定位数据包 |
5.7.4 0 x11GPS离线定位数据包 |
5.7.5 0 x13状态包 |
5.7.6 0 x69WIFI定位数据包 |
5.7.7 0x B0单独控制gps wifi lbs开关 |
5.7.8 0 xB1协议下发修改设备域名端口 |
5.7.9 0 xA1协议下发修改设备副域名端口 |
5.7.10 0x48重启智能箱 |
5.7.11 0x49找设备 |
5.7.12 0x44停止数据上传 |
5.7.13 0x57同步设置数据 |
5.7.14 0x80手动定位 |
5.8 智能箱与小程序蓝牙通信接口开发实现 |
5.8.1 广播数据 |
5.8.2 检测电量 |
5.8.3 开锁 |
5.8.4 关锁 |
5.8.5 查询锁开关状态 |
5.8.6 获取令牌 |
5.8.7 通信协议 |
5.8.8 交互流程 |
5.9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后续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5)智能运输系统专业探究性教学模式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智能运输系统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
(1)缺乏科技文献查询与阅读评价能力。 |
(2)缺乏认知新科学领域的潜力。 |
(3)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欠缺。 |
(4)学术表达与交流能力不足。 |
(5)教材跟不上专业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
二、探究式教学目标、方式及特点 |
三、专业探究式教学模式 |
(1)教学情境及学习要点的设计 |
(2)自主学习与课堂研讨的培养 |
(3)精讲与答疑互动的深化学习 |
(4)基于练习与反思的知识巩固 |
四、专业探究式教学策略 |
五、结语 |
(6)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及案例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际及发达国家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 |
1.1 国际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 |
1.1.1 国际标准化组织 |
1.1.2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
1.2 主要发达国家的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 |
1.2.1 美国[2] |
1.2.2 日本 |
1.2.3 欧洲 |
1.3 国际上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热点分析 |
2 我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思路 |
3 我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 |
4 我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
4.1 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
4.2 我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的发展特点 |
5 标准应用及案例 |
5.1 ETC标准的研究制定 |
5.2 ETC标准的应用 |
5.3 ETC的节能减排效果 |
6 结语 |
(7)铁路信息共享平台的异构系统数据同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我国铁路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1.1.2 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同步问题 |
1.1.3 铁路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数据同步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发展介绍 |
1.4 论文组织 |
第二章 铁路信息共享平台概述 |
2.1 铁路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共享问题 |
2.2 信息共享的需求分析 |
2.2.1 铁路外部用户对信息共享的需求 |
2.2.2 铁路内部用户对信息共享的需求 |
2.3 信息共享平台的功能和作用 |
2.4 信息共享平台体系结构 |
2.5 铁路信息共享平台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相关技术研究 |
2.5.1 ESB企业服务总线的应用 |
2.5.2 共享信息库 |
2.5.3 共享环境下信息安全保障技术 |
第三章 异构数据库数据同步方法及相关技术研究 |
3.1 异构数据库系统介绍 |
3.2 数据变化捕获的方法 |
3.2.1 数据变化捕获形式介绍 |
3.2.2 数据捕获方法比较分析 |
3.3 数据转换方法 |
3.3.1 XML技术介绍 |
3.3.2 XML与关系数据库的相互转换 |
3.3.3 SDO数据转换方法 |
3.4 SOA体系架构 |
第四章 共享平台数据交换技术研究 |
4.1 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交换模式分析 |
4.2 数据交换体系概念模型设计 |
4.3 基于Web Services服务的数据交换平台 |
4.3.1 数据交换平台的总体架构 |
4.3.2 基于Web Services服务的数据交换中心功能结构 |
4.3.3 铁路智能运输数据交换平台的多层级应用模型 |
4.4 信息共享平台数据交换方案 |
4.4.1 纵向数据交换方案 |
4.4.2 横向数据交换方案 |
4.4.3 路外数据共享与交换方案 |
第五章 基于XML/WS技术的异构数据库数据同步方案设计 |
5.1 基于XML/WS技术的异构库数据同步总体框架 |
5.2 基于XML/WS技术的异构库数据同步方案详细设计与实现 |
5.2.1 数据同步方案工作流程 |
5.2.2 方案的实现过程 |
5.2.3 联合运输综合管理系统获取铁路列车时刻信息实例 |
5.3 方案安全性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9)智能运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需求分析 |
三、专业技术的教学思路 |
1.课程的教学思路 |
2.课程的教学内容 |
3.课程的学时安排 |
四、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
1.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
(1) 改变教育观念, 树立市场意识 |
(2) 改革课程体系, 推进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 |
(4) 改革考试形式,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
(5) 提高教师素质, 提升教学质量 |
2.技术人才培养类别 |
(1) 智能运输工程型技术人才培养 |
(2) 智能运输工程研究型人才培养 |
五、结 语 |
四、智能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概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用户体验的智能运输宠物箱设计研究[D]. 杨利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2]智慧物流企业竞争优势对价值创造能力影响研究[D]. 董泽.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3]A公司运输管理智能转型分析及实施[D]. 刘浴.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4]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运输在途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实现[D]. 邹源.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5]智能运输系统专业探究性教学模式和策略研究[J]. 柴干,郭建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S2)
- [6]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及案例解析[J]. 杨琪,王笑京,杨蕴,刘鸿伟.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4(01)
- [7]铁路信息共享平台的异构系统数据同步技术研究[D]. 刘明.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8]智能运输系统设计[A]. 闫新勇. 2013年5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3
- [9]智能运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J]. 柴干.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S3)
- [10]浅谈我国智能运输系统发展[J]. 付殿军,宋令民,付殿臣. 民营科技,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