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德治国”思想与图书馆员道德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1](2020)在《论图书馆工作者在实施“以德治国”中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图书馆与生俱来的社会教育职能,决定它在对社会大众进行文化科学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必须进行道德教化。图书馆工作者显然是读者与文献之间的津梁,他们不但把各种文献加以整理,使之便于读者所利用,而且还为读者答疑解惑、指引文献线索、提供咨询服务、组织信息交流与各种读者活动。学校的道德教化多在灌输,党政工作者的道德教化多在论理,图书馆工作者的道德教化则体现在思维导向。
肖新平[2](2019)在《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研究 ——基于组织文化视角》文中指出本研究聚焦于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制度与考核实效之间的偏差问题或曰考核制度为何难以全面落实和取得预期或理想的效果。针对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问题进行实地研究与组织文化的分析,结合政府组织发展趋势及基层公务员自身的时代特征及中国公共行政的组织文化特质,提出提升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有效性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方法获取有关资料,以X市政务中心及该市N部门的考核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叙事分析、文本分析、个案分析、跨学科研究以及比较、归纳等。缘起于美国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实践主要借用与学习了西方企业管理的经验做法,主张用企业家精神改革公共部门与重塑政府。诚然,这种做法有其现实的效用与价值,然而这一理论源于企业管理、产生自美国而本身无法摆脱固有的企业文化与美国文化特质。由于公私部门性质与中美国家文化的差异,以重塑政府与企业家精神为主导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绩效考核应用于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双重的“组织文化不适应”,即与公共部门组织文化及国家宏观组织文化的不匹配、不契合,并产生经验借鉴、接受与阐释过程的变异与误读等认知偏差,从而导致考核制度难以取得预期与应有的实效。本研究从公私部门的组织文化差异与中西国家宏观组织文化即国家文化差异两种视角进行比较研究,力求对于我国基层公务员考核进行比较客观、全面、系统、深入的组织文化解读与阐释。研究价值: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通过整合沙因与霍夫斯泰德的组织文化理论并将其变通作为论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我国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问题存在从组织文化的三个层面进行阐释,同时对于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工具与理论来源即新公共管理及绩效管理进行分析;研究的实践价值在于以个案分析为视角考察2007-2017年十年间X市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发展、演变及其问题的根源,提出建设适应中国公务员考核管理的组织文化的对策建议,如优化公务员考核管理的总体设计、深化对人性向善管理假设的认知、树立以人为本的公务员管理价值导向、提高公务员对考核的知情参与及自我管理、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组织文化建设等,这些建议有助于深化各方对于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认知,并为今后各地基层公务员的考核管理提供启示、经验借鉴以及具体的改进举措,更好促进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实效的提升。研究主要创新点:1.理论创新。鉴于沙因与霍夫斯泰德组织文化理论彼此的相似相容与互补性,将他们加以整合、变通应用,沙因组织文化三个层次基础上,将潜在基本假设层面与国家文化维度对应,并鉴于中国传统社会建立在差序格局与熟人社会基础上人际关系对于考核的重要影响,将性别维度替换为特殊主义维度,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分析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2.阐释创新。公共部门组织文化的特质在于其任务与职责的公共性,这决定了其所追求的信念与价值观;同时,论证了中国公共行政的组织文化特质在于集体主义的文化倾向,核心是中和思想。3.考核理念的创新。提出人性向善的管理假设与四类人性假设及“去考核”、“考核替代”、“公务员自我管理”等。4.考核举措创新。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三级分类管理;德能勤绩廉考核指标具体内容的细化;考核中公务员合法权益的维护与救济;讨论领导与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的规范管理;X市考核经验与启示。研究结论:本文研究了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制度的实践及问题,得出考核制度之所以难以取得预期与应有实效的原因在于:借鉴企业管理做法的外来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应用于中国公务员考核时遭遇了双重的文化不适应,即公私部门组织文化与中西方国家文化的本质差异导致的对于该理论的理念与考核工具接受与阐释过程的变异、误读与认知偏差。公共部门工作职责与任务的公共性决定了其所信奉的信念与价值观与新公共管理主张的竞争、效率、成本、收益、顾客导向等价值理念及理性经济人假设等共享文化假设的不匹配;中国公共行政的组织文化特质在于中国国家文化的集体主义倾向。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与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国集体主义的生活与生产方式,集体生活与劳作需要家族成员协作与家长的统领,产生了尊卑与亲疏的差序格局,进而形成高权力距离、特殊主义以及长期导向等国家文化特点。
韩小敏[3](2011)在《信息时代图书馆员道德建设探微》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兴未艾,怎样加强图书馆员道德素质建设,促使图书馆员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去迎接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挑战,这是当代图书馆员和图书馆管理者值得研究的问题。
高静萍,陶栋材[4](2007)在《以评估为契机,加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建设》文中提出本文以评估为前提,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现实价值及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并结合本馆实际工作,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策略和方法。
陶华[5](2006)在《图书馆员与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文中研究说明论述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图书馆员在图书馆文化中的作用;分析图书馆文化对图书馆员的影响;探讨如何将图书馆员队伍建设与图书馆文化建设结合,更好地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
张晓华[6](2006)在《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就图书馆员应具有的良好的职业道德,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促进以德治校的工作,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进行了简要综述。
何平[7](2006)在《试论当代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文中认为分析了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与特征,阐明了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进而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帕提曼[8](2005)在《论民族高校图书馆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教育》文中研究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未来的主人,是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的文明程度和可持续发展。民族高校图书馆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应与时俱进,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文献资源丰富、环境良好、工作人员素质高的优势,使其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詹东升[9](2004)在《新时期对图书馆员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图书馆在变革转型阶段如何实施道德教育 ,强化新时期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修养 ,实现馆员自身社会角色转变 ,提出了几点新的想法。
史晴[10](2004)在《对加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状况直接影响图书馆职能的发挥。为此,本文从加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内容、主要措施三个方面对加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进行了分析、思考。
二、“以德治国”思想与图书馆员道德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德治国”思想与图书馆员道德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论图书馆工作者在实施“以德治国”中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图书馆工作者必须认清“以德治国”这一新命题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
(一)必须认清“以德治国”的实质性内涵 |
(二)必须认清“以德治国”提出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
(三)必须认清图书馆在实施“以德治国”过程中的准确坐标与着力点 |
二、图书馆工作者必须认清“德治”对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
(一)双向互动规律与书海导航 |
(二)内化外化规律与思维导向 |
(三)综合效应规律与文献价值的动态整合 |
三、图书馆工作者在实施“以德治国”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
(一)重视道德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
(二)重视图书馆对人民的道德教化作用 |
(三)重视树立正确的德才观,鼓励图书馆工作者成为德才兼备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 |
(2)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研究 ——基于组织文化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界定 |
一、研究对象界定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价值及方法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价值 |
四、研究方法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基层公务员考核已有文献研究统计分析 |
二、我国公务员考核的作用与成效 |
三、我国公务员考核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 |
四、我国公务员考核管理问题存在原因的研究 |
五、改进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建议及其问题 |
六、古今中外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启示与借鉴 |
第四节 理论基础:组织文化相关理论 |
一、文化与组织文化的概念 |
二、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 |
三、霍夫斯泰德的组织文化理论 |
四、应用理论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
五、本研究的理论分析与内容框架 |
第二章 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个案 |
第一节 X市政务服务中心的考核管理 |
一、X市政务中心相关情况介绍 |
二、X市政务中心的考核管理 |
三、X市政务中心考核过程诸要素 |
四、X市政务中心考核制度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
第二节 X市N局的考核管理 |
一、X市N局相关情况介绍 |
二、X市N局的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 |
三、X市N局的晋升考核 |
四、X市的其他考核 |
第三节 基层公务员考核中的问责 |
一、四类问责的案例 |
二、对不负责任现象的态度的调查 |
本章小结: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中的矛盾性 |
第三章 基层公务员考核制度的现实效果 |
第一节 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 |
一、基层公务员考核存在的突出问题 |
二、基层公务员考核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三、基层公务员考核规定与考核实践的差距 |
第二节 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启示 |
一、考核制度的持续改进至关重要 |
二、考核奖惩与问责的得当公正至关重要 |
三、行政审批局的模式需辩证全面看待 |
四、人事绩效考核管理需审慎引入第三方评估 |
五、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其他启示 |
本章小结:基层公务员考核制度整体设计的思考 |
第四章 公私比较:信念与价值观对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影响 |
第一节 对新公共管理考核管理理念的认知与接受 |
一、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观念与理论的来源 |
二、如何看待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绩效考核工具 |
三、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理念的差异与联系 |
四、中国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考核工具的接受与认知偏差 |
第二节 公私部门考核管理价值理念追求的差异 |
一、强调竞争与协作协同的差异 |
二、顾客导向与公共治理导向的差异 |
三、效率、成本、收益与多重价值目标的差异 |
四、绩效结果导向与公共事务的被动性、延续性的差异 |
五、领导者及奖惩激励的权限、结果差异 |
小结:绩效考核问题存在有其必然性 |
第三节 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原则要求与具体操作间的偏差 |
一、考核要素的客观公正与有效合理问题 |
二、考核实施中的公平与合理问题 |
三、业绩评比的可测量性与可比性问题 |
四、考核中的形式主义问题 |
五、小结:应对基层公务员考核的“表现主义” |
第四节 公私部门组织文化的本质差异:公共性及其体现 |
一、公务员任务职责的多样性与公共责任问责之难 |
二、公务员社会角色与自我形象的公共性 |
三、公共部门内部人际关系的公共性 |
四、公务员管理经验与领导艺术的必要性 |
五、公私部门组织文化差异的根源 |
本章小结:新公共管理理念与公共部门价值追寻的貌合神离 |
第五章 中西比较:共享文化假设对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影响 |
第一节 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问题存在的国家文化阐释 |
一、集体主义倾向与考核的竞争评比 |
二、特殊主义的中和与考核的客观公正 |
三、长期导向与人际关系的克制隐忍 |
四、高权力距离倾向与领导的重要作用 |
五、不确定性规避维度与考核结果的测评 |
六、小结 |
第二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传播与接受的变异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适用的“美国情境” |
二、管理者与理论家自带的文化特性 |
三、理论在中国接受的文化土壤 |
四、变异: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的实际效果 |
第三节 问题根源:考核指导理念与国家文化的不匹配 |
一、中西方国家文化的比较 |
二、中西方国家文化差异的根源 |
三、中国国家文化的特质:集体主义文化 |
本章小结:共享潜在基本假设对于民族认知模式的塑造 |
第六章 建设适应中国公务员考核管理的组织文化 |
第一节 优化公务员考核管理制度的总体设计 |
一、客观辩证认识考核的作用与功能 |
二、整体全面认识考核的宗旨与价值 |
三、科学规范考核分类 |
四、系统设计考核指标各要素 |
第二节 深化对人性向善管理假设与理念的认知 |
一、人性的复杂与变化 |
二、人性层次与比例的差异和人性假设 |
三、应有的管理潜在假设:人性可变与人性向善 |
四、人性假设与灰度管理 |
第三节 树立以人为本的公务员管理的价值与观念 |
一、现代管理要求以人为本的赋能型组织 |
二、组织成员期待以人为本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三、基层公务员权益维护需要以人为本的组织的强力支持 |
四、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制度的精细化与人性化 |
第四节 提高公务员对考核管理的知情、参与和自我管理 |
一、职工主动建言及其实效 |
二、适度适时授权职工参与 |
三、自我管理与自我效能感 |
四、基层公务员的需求特性与考核激励效果的有限性 |
第五节 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政府组织文化建设 |
一、客观认识传统文化与基层公务员考核的关系 |
二、行政组织文化的特征与重要作用 |
三、传统优秀文化的契合传承与转化应用 |
本章小结:提升考核管理有效性需要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公务员考核实效取决于诸多因素的合力 |
第二节 组织文化对公务员考核实效的双重影响 |
一、基层公务员考核问题存在的原因 |
二、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问题的组织文化阐释 |
三、理论的传播——接受与阐释——变异 |
四、结论 |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三节 未来中国公务员考核管理 |
一、未来我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
二、未来公务员个体职业发展的需求 |
三、中国公共行政组织文化发展的趋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3)信息时代图书馆员道德建设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息时代图书馆员道德价值的新指向 |
二、当代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内容 |
1、思想政治素质。 |
2、行为道德素质。 |
3、与时俱进精神。 |
4、开拓创新精神。 |
三、构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新模式 |
(4)以评估为契机,加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现实价值 |
2 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
2.1 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 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所需 |
2.2 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 是当前评估的必然要求 |
2.3 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 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 |
3 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与方法 |
3.1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
3.2 树立“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和行为规范 |
3.3 提倡遵纪守规的职业纪律 |
(5)图书馆员与图书馆的文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
2 图书馆员在图书馆文化中的作用 |
2.1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文化的传播者 |
2.2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文化的创造者 |
2.3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文化的引领者 |
3 图书馆文化对图书馆员的影响 |
3.1 图书馆文化起着导向和规范的作用 |
3.2 图书馆文化起着凝聚和激励的作用 |
3.3 图书馆文化起着熏陶和感染的作用 |
4 要把图书馆员队伍建设与图书馆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图书馆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
4.1 确立“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 |
4.2 确保“一流图书馆员”的精神风貌 |
4.3 建立结构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
(6)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
2、良好的职业道德产生的效果 |
3、职业道德与以德育人 |
4、结束语 |
(7)试论当代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馆员道德建设的内容与基本特征 |
2 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 |
3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
(9)新时期对图书馆员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树立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 |
2 图书馆员的道德素质 |
3 实施馆员 (职业) 道德教育必须运用科学管理的方式方法, 采取必要手段措施 |
4 实施道德教育在于实现馆员自身社会角色的转变 |
四、“以德治国”思想与图书馆员道德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图书馆工作者在实施“以德治国”中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J]. 李娜. 延边党校学报, 2020(06)
- [2]中国基层公务员考核管理研究 ——基于组织文化视角[D]. 肖新平.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3]信息时代图书馆员道德建设探微[J]. 韩小敏.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05)
- [4]以评估为契机,加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建设[J]. 高静萍,陶栋材. 图书馆, 2007(02)
- [5]图书馆员与图书馆的文化建设[J]. 陶华. 图书情报工作, 2006(S1)
- [6]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J]. 张晓华. 中国科技信息, 2006(18)
- [7]试论当代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J]. 何平.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09)
- [8]论民族高校图书馆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德育教育[J]. 帕提曼. 青海民族研究, 2005(04)
- [9]新时期对图书馆员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 詹东升. 图书馆学研究, 2004(11)
- [10]对加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 史晴.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