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媒体:你该有什么样的“性别观”?(论文文献综述)
李岩[1](2020)在《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研究(1987-2020)》文中研究说明1987年以来,东亚社会在政治、文化、经济、技术等方面都经历了剧烈的转型,社会生存环境的变化必然带来新的创作形式和认同体验,进而使电影创作中的性别观念、性别形象、性别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关键的文化政治的转向。本文紧抓性别政治研究的三大脉络,即男性、女性和性少数,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考察各阶段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生产以及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受到文化研究、演化心理学、后人类和赛博女性主义等理论的启发,并综合借鉴性别文化研究如男性研究、女性主义、酷儿理论、性别身份、性别表演等最新成果,对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中的性别气质、性别心理、性别隐喻、性别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认识论层面,性别政治不应简单地被视为一种女性主义运动的文化建构,而是以种族、阶级、地域、年龄等多元文化分析范畴共同形成的、交织性的多元文化视角,这使性别成为一种主体性身份建构的力量。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同时在解构和颠覆传统观念对性别乃至人本身之概念的理解,由后人类理论而发展出对传统性别政治观念的挑战。因此,本文在对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现象进行梳理和研究时,将把性别政治现象作为一种生物本能与文化行为的综合性产物,并结合影视文化研究和文本分析,对东亚新电影相关视听表征进行解码。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绪论部分阐述本文选题依据与背景,概括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在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确定本文研究切入点;第一章通过对人本主义起源和发展的分析,厘清人类社会身份政治内生性矛盾的发生原理;并以赛博女性主义和后人类理论为基础,为性别政治问题的终结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并对后冷战以来,东亚社会中,政治、经济和电影政策历史转型背景和后浪潮下与性别政治相关的东亚新电影作品进行梳理,归纳出东亚新电影的大致格局。第二章以东亚新电影中的父权的主体性危机及其权力结构的消解,对其从弑父到无父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探索男性主体形象建构和变迁以及主体性危机的原因,阐释传统父权叙事的危机和父权关系转化的原理;再从从寻父到崇父,讨论新父权结构再确立的路径。从传统秩序的解体及其话语转向,探索东亚男性权力主体的建构方式,以及男权衰落和男性形象的弱化转型的发生机制。第三章从全球化和后殖民语境下的女性电影中的权力置换进行分析,阐释被客体化的和被物化的女性形象,分析东亚和女性双重他者视域下的女性主体叙事;并通过换装与换体电影中的主体身份置换建构,分析历史转折中的家庭关系从诞生到崩解过程;并以女性作为导演的电影生产与主妇权力战场下的突围相结合,分析东亚新电影中女性受难、荡妇羞辱和女性复仇的镜语表达,突出女性权力话语转换下对主体观视结构的挑战和否定。第四章从政治正确的话语建构范式出发,以“去他者化”的性别语境,回应性少数题材东亚新电影的诞生与崛起的历史原因。并从生物学角度,区分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差异,建构起性少数平权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对相关社会环境与具体文本的分析,探索“LGBTQIA+”群体中真性少数的平权;由社会审美的性少数转向,探索百合、耽美等伪性少数的禁忌趣味,并以其禁忌文本的消解与建构模型,探索性少数文化群体符号学游击战的运行机制,最后,从文本出发,探索不同性别、性向与性认同主体间欲望的共通之处。结论部分分别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层面对本文进行总结,提炼研究创新点,指出性别政治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张荣华,鲍海波[2](2008)在《都市报犯罪新闻中性别因子观照》文中研究说明都市报塑造现代人观念的潜在影响不可忽视。《京华时报》、《信息时报》等五家都市报的犯罪新闻显示,无论女性以何种角色出现在报道中,媒体都有偏重涉及女性的犯罪新闻的报道趋向,在貌似关怀的语境中继续无意识地异化女性形象,其主要原因源于传统新闻价值观下社会性别意识的缺位。这种现象值得传媒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反思。
马冲[3](2006)在《《齐鲁晚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研究》文中认为在传播学领域里,“性别与传媒”研究逐步发展壮大但仍无法形成强劲的学术风潮。一般来说,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出现的频率较多,并能更好地反映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选取《齐鲁晚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齐鲁晚报》社会新闻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没有客观真实地反映女性的生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性别的“刻板成见”。本文最终证明了此假设为“真命题”,同时也归纳出《齐鲁晚报》到底塑造了怎样的女性形象,在文章最后分析了媒介中存在女性形象“扭曲化”的影响、成因并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期望媒介能用女性主义视角客观真实地反映女性,并将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加以报道。
王晓映[4](2004)在《媒体:你该有什么样的“性别观”?》文中研究说明 消费时代的到来,使经济利益成为很多人的主导价值。男女平权方面,在单纯的工农社会中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性别观,正在遭到前所未有的瓦解。作为消费时代的话语权力拥有者之一,媒体做了什么?对特定人群、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什么作用?对此,媒体人应该有理性的自我认识和批判。
二、媒体:你该有什么样的“性别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媒体:你该有什么样的“性别观”?(论文提纲范文)
(1)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研究(1987-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范围的确定 |
(二)研究对象的确立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一) 研究思路 |
(二) 论文结构 |
第一章 性别政治下的东亚新电影 |
第一节 性别政治的后人类终结 |
一、人本主义身份政治的终结 |
二、后人类对性别政治的消解 |
第二节 东亚新电影的历史图景 |
一、东亚新电影的历史转型 |
二、后浪潮下的东亚新电影 |
第二章 父权危机下性别政治影像建构 |
第一节 父权的主体性危机及其结构的消解 |
一、从弑父到无父:传统父权叙事的危机 |
二、从寻父到崇父:新父权结构的再确立 |
第二节 从传统秩序的解体到男性弱化转向 |
一、东亚男性气质的主体建构 |
二、东亚男性形象的弱化转型 |
第三章 女权崛起下的性别政治身份转型 |
第一节 双重他者化下的主体身份异构 |
一、他者之他者视域下的女性呈现 |
二、换装与换体下的主体身份异构 |
第二节 对父权观视结构的挑战和否定 |
一、东亚女性导演的崛起 |
二、女性受难与女性复仇 |
第四章 性少数平权下性别政治的消解 |
第一节 从误读到日常:可讲述性的获得 |
一、从政治正确到去他者 |
二、性别取向与性别认同 |
第二节 性别想象:社会审美的性少数转向 |
一、真性少数的平权 |
二、伪性少数的趣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科研工作 |
致谢 |
附录:与本文相关的主要影片 |
附表:入围三大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东亚电影剧情长片 |
(2)都市报犯罪新闻中性别因子观照(论文提纲范文)
一、本文考察对象 |
二、犯罪新闻中性别因子的呈现状态与都市报态度 |
1.以性别因素衡量, 女性站在犯罪新闻报道的“前台”。 |
2.女性的高频“亮相”并不是因为犯罪主体中女性占多数。 |
3.都市报关注女性犯罪主体和女性受害者, 但身份定位上存在角色偏差。 |
4.都市报关于女性报道呈现的客观态度值得深思。 |
5.都市报对犯罪新闻中女性的显“性”关注和对男性的隐“性”报道。 |
三、犯罪新闻中性别因子和都市报态度原因解读 |
1.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对犯罪新闻有极大的规制作用。 |
2.刻板的性别成见是报道中性别角色差异的来源。 |
3.媒体间的激烈竞争和“把关人”的性别意识缺位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
4.受众阅读的“猎奇”心理同样是影响报道中性别角色差异的重要原因。 |
四、犯罪新闻中性别因子深度思考 |
(3)《齐鲁晚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论文结构 |
第一章 女性主义及“性别与媒介”研究综述 |
一、女性主义定义及发展概况 |
二、“性别与媒介”研究概况 |
第二章 《齐鲁晚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分析 |
一、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形象特点分析 |
二、女性形象的刻板成见分析 |
三、报道中的女性歧视问题 |
第三章 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及社会性别观念 |
一、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二、现实生活中的性别观念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
一、《齐鲁晚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结论 |
二、结论背后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 图表总览 |
后记 |
四、媒体:你该有什么样的“性别观”?(论文参考文献)
- [1]东亚新电影中的性别政治研究(1987-2020)[D]. 李岩. 南京大学, 2020(09)
- [2]都市报犯罪新闻中性别因子观照[J]. 张荣华,鲍海波.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3]《齐鲁晚报》社会新闻中女性形象研究[D]. 马冲. 兰州大学, 2006(09)
- [4]媒体:你该有什么样的“性别观”?[J]. 王晓映. 传媒观察,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