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论文文献综述)
李少丽,尹忠良,张春阳,斯琴高娃,康斌,王家福[1](2021)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利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ZJ/H和ZJ/NB毒株制备病毒抗原液,制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二价灭活疫苗,并对所制备疫苗进行免疫效力检验。结果显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活疫苗虽对PRRSV高致病性ZJ/H毒株的攻毒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但对类NAD30 ZJ/NB毒株的保护效率降低。而二价灭活疫苗与PRRS活疫苗联合免疫,在攻毒后第7~14 d产生的中和抗体明显比其他试验组高,且整个攻毒期间血清中未检测到PRRSV,体重也未受明显影响。研究表明,与单独免疫PRRS活疫苗相比,PRRS灭活疫苗的加强免疫,尤其与同源性更高的PRRS二价灭活疫苗联合免疫,可加速试验猪体内排毒、提高猪的日增重,是一种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PRRS二价灭活疫苗。
乌吉斯古楞[2](2021)在《PRRSV的GP5和M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对猪PBMC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GP5和M蛋白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激活功能。以PRRSV PC疫苗株RNA为模板,应用RT-PCR扩增GP5和M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构建重组质粒p ET-32a-GP5和p ET-32a-M,经过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加入IPTG低温诱导表达。使用亲和层析纯化表达PRRSV-GP5和PRRSV-M蛋白。结果显示GP5和M重组蛋白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分子质量均约为30 KDa;将纯化蛋白分别免疫大耳白兔,按常规方法制备抗血清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其抗血清效价。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蛋白可以与PRRS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制备的兔抗血清效价高达1:64000,无菌采集未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的猪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并分别加终浓度为10μg/m L的GP5和M重组蛋白进行体外培养,并用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观察两种重组蛋白与PBMC的结合情况。IFA结果显示,PBMC出现红色荧光。表明表达的两种蛋白均与PBMC结合。进一步采用不同浓度的两种重组蛋白体外刺激猪PBMC,利用ELISA方法检测淋巴细胞中IL-10、IFN-γ、TGF-β1及TNF-α的分泌,同时采用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测定两种重组蛋白对PBMC增殖影响情况,以及不同浓度的两种重组蛋白刺激PBMC分泌NO的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两种重组蛋白显着促进了PBMC细胞因子IL-10、IFN-γ和TNF-α的分泌(p<0.05):并且能够刺激PBMC引起PBMC增殖和增加NO分泌(p<0.05)。
张赫[3](2020)在《HP-PRRS重组NDV载体疫苗构建、免疫评价及其佐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HP-PRRS),又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其致病因子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HP-PRRSV)。自2006年我国首次爆发HP-PRRS后,十多年来该病已经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HP-PRRS主要是以各阶段猪群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妊娠母猪早产、流产、死胎等繁殖障碍为特征,并且造成较高的死亡率。近年来,随着HP-PRRS防控手段的多元化,疫病态势趋于良好,但仍存在散毒范围较广、毒株变异等问题,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国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指导意见(2017—2020年)》中指出,坚持以预防为主仍是当前的防控原则。进一步开发研制安全有效的HP-PRRS疫苗将有利于从源头控制疫病发生,有助于最终实现净化目标。病毒载体疫苗因兼备载体病毒和外源蛋白的免疫优势已成为当前HP-PRRS疫苗研发的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为此,本文开展了HP-PRRS重组新城疫病毒载体疫苗的构建与免疫原性评价及其佐剂实验研究。1. HP-PRRS重组新城疫病毒候选疫苗的构建及鉴定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virus,NDV)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的优质疫苗载体。本研究首先通过RT-PCR扩增HP-PRRSV GD株的主要结构蛋白基因ORF3和ORF5片段。基于NDV La Sota株反向遗传平台,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分别将ORF3-double、IRES、ORF5-double和ORF5-single等外源片段克隆至NDV载体中,构建两种重组NDV感染性克隆。通过磷酸钙转染法,将重组质粒连同三种辅助质粒p BS-NP、p BS-P和p BS-L共同转染BSR细胞。将收获的细胞培养液接种9日龄SPF鸡胚进行病毒拯救,通过血凝实验判定病毒拯救效率。利用IFA和Western Blot判定重组病毒外源蛋白表达情况,测定NDV MDT、ICPI和IVPI等毒力学评价指标判定重组病毒的毒力水平。质粒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得到重组质粒p BRN-FL-ORF5和p BRN-FL-ORF3-IRES-ORF5;血凝实验结果显示成功拯救出两株重组病毒r La Sota-GP5和r La Sota-GP3-GP5,且重组病毒在接种鸡胚后72 h时均可达到滴度峰值(8.7 log EID50/m L);RT-PCR结果显示外源片段均成功插入到NDV载体基因组内,且具有良好的鸡胚遗传稳定性;IFA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两株重组病毒均有效表达外源蛋白。根据OIE对NDV毒力的评价标准,两株重组病毒均属弱毒株,同母本毒一致。本实验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并拯救得到两株重组病毒r La Sota-GP5和r La Sota-GP3-GP5,其可作为候选疫苗进行后续动物免疫原性及安全性评价实验研究。2. 重组NDV候选疫苗小鼠致病性及免疫效果评价本实验以小鼠作为动物模型评价两种重组候选疫苗r La Sota-GP5和r La Sota-GP3-GP5在小鼠体内的致病性和免疫效果。分别将两种重组候选疫苗以肌肉注射和颅内注射的方式接种小鼠,连续两周测定体重变化。在接种后第14天采集各组小鼠主要器官组织,利用RT-PCR方法检测病毒残留。以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小鼠,分别在体液和细胞水平评价免疫效果。致病性实验结果显示重组病毒以肌肉和颅内注射方式接种小鼠后,小鼠体重变化趋势均与PBS对照组相近;RT-PCR结果显示小鼠各主要器官组织内均未检测到病毒残留。免疫原性评价结果显示与r La Sota-GP5(滴度:9.10±1.91)相比,重组候选疫苗r La Sota-GP3-GP5可刺激小鼠产生更高水平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12.64±4.15),可显着刺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本实验结果表明两株重组病毒接种小鼠均未显着引起体重异常变化且无组织病毒残留,重组候选疫苗r La Sota-GP3-GP5可刺激小鼠产生更高水平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3. 重组NDV候选疫苗猪体内安全性评价本实验分别从基因水平、蛋白水平、病毒外排和临床状态等四个方面对所构建的两种重组NDV候选疫苗r La Sota-GP5与r La Sota-GP3-GP5进行猪体内免疫安全性评价。采集猪主要器官组织、血液、排泄物等样品,利用q RT-PCR检测重组疫苗在猪体内复制周期和病毒排出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检测主要器官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观察免疫猪的生长活动状态,通过主要组织病理切片判定是否导致病变。结果显示重组候选疫苗免疫猪只后生长活动状况和饮食饮水状态均未出现异常情况,组织器官病理切片均未观察到明显的病变特征;q RT-PCR实验结果显示重组候选疫苗在猪体内复制能力有限,不超过10天,且不存在病毒外排的风险;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主要器官组织NDV蛋白表达均为阴性。本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重组候选疫苗免疫猪只后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4. 重组NDV候选疫苗猪体免疫效果评价本实验分别从体液免疫水平(特异性中和抗体)、细胞免疫水平(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增殖、细胞亚群检测)和攻毒保护实验(体温监测、病毒残留检测)三个方面进行重组候选疫苗猪体免疫效果评价。结果显示重组候选疫苗r La Sota-GP3-GP5免疫原性较好,在加强免疫后第14天可刺激猪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中和抗体(25.49±2.65),诱导产生高浓度的IFN-γ(999.42 pg/m L),总体明显优于r La Sota-GP5。与商品化疫苗相比(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16.93±2.89;IFN-γ:450.49 pg/m L),重组候选疫苗r La Sota-GP3-GP5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更为突出。攻毒保护实验结果显示,重组候选疫苗r La Sota-GP3-GP5可显着降低攻毒后猪只血液和部分器官组织中的病毒载量。本实验结果表明重组候选疫苗r La Sota-GP3-GP5具有较突出的免疫原性优势,可作为HP-PRRS防控的技术储备。5. 候选佐剂的制备、筛选及其免疫增强效果评价研究表明NDV抗原提呈水平呈现出负调控,而佐剂被认为具备相应的抗原提呈调节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重组候选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制备并筛选在NDV抗原提呈和小鼠免疫增强效果两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的配伍佐剂,并在猪体内评价配伍佐剂与重组候选疫苗的联合免疫增强效果。通过比较C57BL/6和BALB/c小鼠源DC的生长状态和抗原摄取提呈能力,筛选出适用于后续佐剂实验的DC来源。将四种中药配伍成分(TCM 1-4)均设置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别,分别基于商品佐剂(ISA 206)和中药佐剂(TCM-Main)制备两类配伍佐剂。评价商品配伍佐剂的均一稳定性和中药配伍佐剂的抗原摄取提呈水平,分别在小鼠体内检测两类配伍佐剂的免疫效果,筛选出优势佐剂,并在猪体内进行免疫增强效果验证。结果显示BALB/c小鼠源DC与同期的C57BL/6小鼠源DC具有相似的分化形态、NDV抗原摄取和提呈能力。商品配伍佐剂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粒径较为均一;B-4号中药配伍佐剂高剂量组可显着增强DC对NDV抗原的摄取和提呈能力。两类佐剂小鼠免疫评价结果显示,B-4号中药配伍佐剂高剂量组免疫小鼠后可刺激产生更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和IFN-γ。猪体免疫评价结果显示,辅以高剂量B-4号佐剂的重组候选疫苗免疫增强效果更为突出,在攻毒后可降低猪器官组织中的病毒载量。本实验结果表明B-4号中药配伍佐剂可增强重组候选疫苗在猪体内的免疫效果,为今后猪体免疫中药佐剂的进一步研发优化奠定了基础。
戴鑫鑫[4](2020)在《昌吉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调查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导致仔猪产生呼吸道疾病和母猪繁殖障碍的烈性传染病,其病原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必须通报的传染病之一。该病呈现全球流行趋势,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该病防控措施效果不够理想,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新疆昌吉地区三个规模化养猪场存在PRRSV的感染,但其流行毒株特征、流行规律以及免疫防控效果尚不明确。。目的:本项研究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检测,探明新疆昌吉地区三个规模化猪场PRRS疾病的发病特征和流行规律,分析免疫防控措施的应用效果,为本地区该病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对昌吉地区玛纳斯县、呼图壁县、佃坝乡三个规模化猪场不同阶段的猪群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PCR检测,主要调查内容包括阳性率、发病季节、发病日龄、疫苗免疫现状等方面。(2)对呼图壁县规模猪场78份样品进行不同毒株PRRS病毒美洲株和类NADC-30毒株)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对三个规模化猪场免疫猪群的1316份血清样本进行ELISA抗体检测,分析疫苗免疫效果,为制定猪场免疫程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1)经现场临床观察和PCR检测,三个猪场PRRS的平均确诊率为6.32%(377/5963),其中玛纳斯县猪场为5.05%(93/1842)、佃坝乡猪场为5.45%(117/2146)和呼图壁县猪场为8.46%(167/1975)。在377份的确诊样品中夏季阳性率38.72%(146/377)和秋季阳性率24.40%(92/377)高于春季18.83%(71/377)和冬季18.03%(68/377)。保育猪发病率10.42%(197/1891),哺乳母猪发病率4.90%(31/632),哺乳仔猪发病率4.90%(135/2753),繁殖母猪发病率为4.67%(14/300)。(2)荧光定量检测呼图壁猪场PRRSV阳性率3.85%(3/78),3份阳性样品中1份样品检测出类NADC-30毒株。(3)三个猪场疫苗免疫后抗体检测阳性率为92.3%(1215/1316)。其中佃坝猪场为92.3%(454/492),四个季度分别为春季89.80%(97/108),夏季100%(51/51),秋季93.60%(161/172),冬季90.10%(145/161);玛纳斯猪场为88.5%(379/428),四个季度分别为春季80.40%(74/92),夏季100%(85/85),秋季93.00%(120/129),冬季82.00%(100/122);呼图壁猪场为96.46%(382/396),春夏季为97.10%(132/136),秋季97.90%(139/142),冬季94.10%(111/118);根据我国农业部2016年动物疫病免疫要求,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在70%以上为合格,说明三个场对猪群蓝耳病的免疫合格。其中佃坝猪场四个季度(S/P大于2.5)为14.81%(16/108)、37.25%(19/51)、20.35%(35/172)和6.83%(11/161);玛纳斯县猪场四个季度(S/P大于2.5)为9.78%(9/92)、37.65%(32/85)、2.33%(3/129)和5.74%(7/122);呼图壁猪场(S/P大于2.5)春夏季度为37.50%(51/136)、秋季为35.92%(51/142)和冬季为10.17%(12/118),将PCR检测数据和ELISA数据结合分析可得知当抗体阳性率大于80%,S/P平均值在1.07至1.71之间,离散度在50以下时猪群受PRRSV感染的概率较小。结论:新疆昌吉地区3个规模化猪场均存在PRRS的感染,在各个季节呈现散发的情况。呼图壁某规模化猪场存在PRRSV美洲株和类NADC-30毒株感染,应注意加强防控。三个猪场最优的免疫程序是,母猪和种公猪使用灭活苗进行免疫,仔猪的免疫则是使用弱毒苗(JXA1-R株)。免疫程序为春秋两季普免(妊娠后期母猪禁免),产后母猪和断奶仔猪进行一次补免。
邓自腾[5](2020)在《PRRSV GP5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文中认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具有高度传染性,可引起仔猪呼吸系统障碍,怀孕母猪出现生殖障碍,其他年龄猪出现高热、腹泻;部分病猪耳发绀变蓝等主要症状的疾病。根据氨基酸序列分析,可将PRRSV分为欧洲型(PRRSV-1)和美洲型(PRRSV-2)两个血清型,在国内流行的毒株主要是美洲型。GP5蛋白是PRRSV编码最重要的结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性抗体。1.PRRSV GP5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根据本实验室PRRSV RD2007毒株公布的序列,通过软件预测了 GP5蛋白的信号肽区域和跨膜区,避开信号肽区域和跨膜区设计了两对引物,分段扩增目的基因,通过Overlap PCR拼接成完整的GP5基因。将完整的GP5基因克隆入pET-32a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入E.coli DH5a,挑取单克隆进行培养和酶切鉴定,对鉴定为阳性的质粒送测序,结果与公布序列完全一致。将测序正确的质粒转化入E.coli BL21,测定最佳诱导表达条件。结果当温度28℃、诱导时间5h、IPTG浓度为1mM时表达效果最佳。对表达的GP5重组蛋白经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在30KDa处出现相应的条带,而pET-32a空载体对照无此条带。纯化浓缩后的蛋白经Western-blot验证,结果发现与PRRSV 阳性猪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GP5重组蛋白成功获得表达。2.间接ELISA检测PRRSV GP5蛋白抗体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将上述表达的GP5重组蛋白进行纯化,作为包被抗原,包被96孔ELISA酶标板,结合方阵滴定试验,成功建立了检测PRRSV GP5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方法的最佳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1.25μg/mL,5%脱脂乳封闭液、封闭2h,待检血清稀释度为1:500、孵育45min,酶标二抗反应1h,显色20min。ELISA结果的判定标准:当OD450nm≥0.325时判定为阳性,OD450nm≤0.295时判定为阴性,OD450nm处于两者之间时判定为可疑,需重检。特异性试验显示,该方法与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阳性血清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显示,该方法能检出1:12800稀释的标准阳性PRRSV猪血清,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对江苏省温氏猪场96份猪血清进行检测,该方法的PRRSV抗体阳性率为78.13%,与IDEXX公司的PRRSV 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总体符合率为82.29%,与IFA的总体符合率为90.63%。间接ELISA检测PRRSV GP5蛋白抗体方法的建立,可为PRRSV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疫苗免疫前后抗体水平的监测提供有效的手段。3.抗PRRSV GP5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将上述纯化的GP5重组蛋白与适量的佐剂乳化后免疫6-8周龄的BALB/c小鼠,三次免疫后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取抗体效价高的小鼠加强免疫,加强免疫后72-96h,采取脾脏淋巴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以感染PRRSV RD2007毒株的Marc-145细胞作为抗原,对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筛选和亚克隆。结果筛选了五株能分泌抗GP5蛋白单抗的细胞株,分别命名为PRRSV-2H3、PRRSV-1G8、PRRSV-2E9、PRRSV-2D5 和 PRRSV-2F9,Ig 亚类鉴定结果均为 IgG1。腹水的IFA抗体效价为1:1600~1:6400。WB的结果显示,这5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纯化的GP5重组蛋白反应。进一步研究表明,这5株单抗与GP5蛋白的识别位点均位于130~201aa。抗PRRSV GP5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成功研制,为下一步研究PRRSV主要结构蛋白的功能奠定重要的基础。
高小静[6](2020)在《PRRSV的IPMA和IFA临床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疾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稳定的PRRSV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的临床血清检测方法,利用建立的IFA方法检测临床PRRSV血清的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研究抗体与中和抗体效价之间的关系,对抗体进行免疫评价分析,为疾病的预防和疫苗评价、免疫评价提供一定技术支持。本实验将过滤的PRRS病毒液接种到Marc145细胞,48h后用预冷的无水乙醇固定,加入PRRSV标准阳性血清,37℃孵育1h,然后加入1:700稀释的羊抗猪Ig G-HRP(IFA加入1:200稀释的Ig G-FITC荧光抗体),37℃孵育1h,最后DAB显色5min,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IFA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即可),即建立了PRRSV的IPMA和IFA临床血清抗体检测方法。IPMA和IFA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则是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将等体积的PRRSV和临床血清37℃孵育1h,然后接种到Marc145细胞上,其它步骤和上述方法一样。本研究成功建立了PRRSV的IPMA和IFA临床血清抗体和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经过对IFA反应条件的优化,最终确定以100个TCID50的病毒接种Marc145细胞,培养48h后在﹣20℃用预冷无水乙醇固定30 min,制备成IFA细胞反应板,待检血清以1:50开始,可根据抗体强弱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连续倍比稀释检测抗体效价,羊抗猪Ig G-FITC工作浓度为1:200。IFA抗体检测方法与IDEXX试剂盒的检测结果比较,总符合率达到96.5%。且该方法只与PRRSV标准阳性血清发生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和其它常见猪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血清稀释倍数在1:400时仍可检测出抗体,说明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利用建立的IFA检测方法分别检测两个猪场血清的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发现抗体效价是中和抗体效价的6.25、12.5、25、50、100倍,确定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是正相关的关系,中和抗体和抗体的比值大概在1:10到1:100之间,其中25倍的最多,占48%,可根据抗体效价大概预测中和抗体效价,为PRRS的预防和疫苗评价、免疫评价提供一定技术支持。IPMA和IFA抗体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单的特点,不仅能检测抗体,还能用于病毒等抗原的检测。
马坚[7](2019)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感染场疫苗免疫控制方案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并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母猪妊娠后期流产、早产和产死胎等繁殖障碍以及仔猪的呼吸道症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极其容易变异,目前我国多个省份都有检出NADC30-like毒株的报道,河南省的检出率更是高达50%以上。NADC30-like毒株的感染和流行给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并且针对该毒株的感染目前尚未发现很好的控制方案。本论文旨在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ADC30-like毒株感染场疫苗免疫控制方案。本论文的试验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调查研究试验猪场的临床感染背景,并通过基因测序的手段确定为NADC30-like毒株感染场。然后从猪场挑选二胎龄及以上胎次的母猪120头,分为弱毒疫苗免疫组、灭活疫苗免疫组、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联合免疫组以及不免疫组四组,对比统计四种方案中母猪的流产率、木乃伊胎和死胎数、所产活仔数,以及免疫前后抗体水平的变化。再从猪场中挑选14日龄仔猪400头并分为四组,分别为弱毒疫苗免疫组、灭活疫苗免疫组、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联合免疫组以及不免疫组,对比统计四组不同免疫方案中仔猪日增重、发病率、伤亡率等,并结合免疫前后抗体水平的变化,从血清学和临床生产成绩两个方面对比研究不同疫苗免疫控制方案所达到的效果。第二部分为重新筛选试验猪场,并重复试验一中的过程,对不同疫苗免疫控制方案所达到的效果进行二次评价。试验结果显示:两个猪场八组母猪试验中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联合免疫组均优于弱毒疫苗免疫组和灭活疫苗免疫组,并且联合免疫组抗体水平产生最高、速度最快,生产成绩改善最明显;两个猪场八组仔猪试验中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联合免疫组均优于弱毒疫苗免疫组和灭活疫苗免疫组,并且抗体水平产生最高、速度最快,生产成绩改善最明显。试验结果表明,联合免疫弱毒疫苗及灭活疫苗是控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ADC30-like毒株感染的有效方案。
刘晓东[8](2019)在《2015~2017年国内部分地区PRRS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PRRSV-TJ毒株疫苗评价》文中提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以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呼吸道疾病为主要症状的一种高度接触性、高死亡率传染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属于国家规定的一类动物疾病。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猪群首次暴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随后席卷北美、亚洲、欧洲的养猪国家,给当时世界生猪养殖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996年郭宝清等从国内猪群的阳性血清中分离到PRRSV。随后,疾病在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养殖场迅速蔓延。本研究对我国2015~2017年间部分地区的PRRSV分子流行病学情况、PRRSV野毒株遗传学特性、抗体水平及高致病性蓝耳病活疫苗(TJM-F92株)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系统研究。2015~2017年间,不同年份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检出率表明:2017年检出率最低为27.5%,2016年检出率最高为36.2%;不同季度检出率:第三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第二季度;不同地区检出率:西北地区连续三年检出率最低,华南与华中地区的检出率在三年内均位于前三名;在不同阶段猪群的阳性病料中,保育仔猪感染率最高(64.9%68.3%),种猪感染率最低(12.6515.6%)。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与猪瘟、伪狂犬病、猪圆环二型病毒及猪圆环三型病毒等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与猪圆环二型病毒混合感染比例最高(12.4%20.7%),与伪狂犬的混感比例最低(0.60%1.47%),并在2016年首次发现猪圆环三型病毒感染,猪圆环三型病毒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混感比例为(1.89%2.83%)。上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虽然近几年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多为点状散发,但仍应该保持对此疫病的高度警惕。2015~2017年间,在国内部分地区先后分离得到58株PRRSV野毒株,将其核苷酸序列与标准毒株进行同源性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存在至少六个PRRSV亚群,属于第一亚群6株野毒株与第一亚群同源性为93.7%99.3%,与其他亚群同源性为83.1%91.4%;属于第四亚群的35株野毒株与第四亚群核苷酸同源性为94.9%99.7%,与其他亚群同源性为83.3%94.4%;NADC30为代表的第五亚群同属一分支的11株野毒与第五亚群核苷酸同源性为94.2%99.7%,与其他82.3%90.2%;6株新亚群之间的同源性为93.7%99.2%,与其他亚群同源性为82.1%85.6%。对上述58株PRRSV野毒株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发现,不同亚群的毒力及中和保护位点存在差异,甚至同一亚群的不同毒株之间在毒力及保护位点也存在差异,为该类疫病防控带来较大压力。同时与2014年所分离毒株进行比较发现:2014年所检测的36株分离株均属于第四亚群,自2015年后新的亚群不断出现,并表现出明显向新亚群变异的趋化性,说明PRRSV的变异是不断地。因此进行PRRSV防疫时,必须先进行田间毒株的检测和基因分析,再选择相应种类的疫苗进行准确免疫。2015~2017年间,对来源于国内2012个猪场PRRSV抗体监测表明:PRRSV平均抗体阳性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由75.6%逐步升至81.3%;根据不同区域检测发现,华东地区PRRSV抗体阳性率平均值最高(82.9%),西南最低(74.1%);不同阶段猪群PRRSV抗体阳性率检测显示,种猪群抗体阳性率最高,约在83.7%87.6%之间。对2015~2017年间,不同分布区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比例分析显示,其S/P值主要分布于0.42.0区间内,小于0.4的区间比例次之,大于3.5区间比例最小。基于上述PRRSV抗体监测数据,我们可以推测,随着养殖场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重视,我国对该类疫病的整体防控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对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TJM-F92株)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发现,该弱毒疫苗免疫种猪后,对其采食量、体温、反情率、死胎与木乃伊胎数均无显着影响,且免疫后各阶段猪群PRRSV抗体均可达到合格水平。上述数据表明,TJM-F92株弱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此外,TJM-F92株弱毒疫苗与猪瘟脾淋苗联合免疫不会对猪瘟疫苗抗体产生抑制,因此可以更合理优化猪场免疫程序。
陆民[9](2019)在《克拉玛依市猪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的病原学调查及抗体检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生猪养殖是克拉玛依市的优势畜牧产业,随着克拉玛依市畜牧业的发展,当地生猪的存栏量逐年上升,猪的传染病也越来越多,给当地的养猪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为掌握克拉玛依市猪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针对性地开展了病原学调查、抗体检测与分析,以期为该地区有效控制三种疫病疫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次试验对2017年、2018年克拉玛依市各辖区生猪三大疫病通过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进行病原学调查与比较分析;对克拉玛依市2015年秋季—2018年春季期间生猪三种疫病的免疫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比分析了传统防疫服务模式与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的防控成效,在此基础上为克拉玛依市今后有效防控生猪三大疫病提供了合理建议。结果:(1)通过荧光定量RT-PCR方法调查2017年、2018年两年的三种疫病的流行情况,结果显示大三疫病的阳性率均为0.00%,得知克拉玛依市辖区近两年未出现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疫情。(2)不同养殖模式下,规模化养殖的猪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的平均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2.41%、97.01%、91.72%,明显高于散养模式下71.68%、81.38%、82.94%的合格率。经差异分析可知,散养模式下各区的三大疫病抗体水平都存在显着差异,规模场之间差异不显着。(3)不同区域下,农业综合开发区的三种疫病抗体水平相对最高,合格率分别为95.35%、88.50%、99.53%,其次较高的是白碱滩区,三种疫病抗体水合格率分别为91.36%、89.30%和98.10%,主要原因是白碱滩区和农业开发区实行了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了防疫质量和效率。(4)不同年份下,口蹄疫的抗体合格率从2015年的75.96%到2018年的94.56%,呈逐年上升趋势;猪瘟和猪蓝耳抗体合格率呈现先低后高再到低的趋势变化,主要是因为口蹄疫一直作为国家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而2017年国家对猪瘟和猪蓝耳不再执行强制免疫的政策。(5)通过对比两种防疫服务模式结果表明在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中,猪口蹄疫的抗体水平大概提高了10个百分点,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免疫密度均达到99%以上,比传统防疫模式提高近10个百分点;随机抽样三种疫病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均比传统防疫模式的抗体合格率提高1015个百分点;疫苗浪费率比传统防疫模式下降近5个百分点;强制免疫动物应激死亡率比传统防疫模式下降低近3倍。结论:(1)通过抗原检测,证实克拉玛依市辖区近两年未出现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疫情;(2)不同养殖模式下,规模场的三种疫病抗体合格率高于散养模式;(3)不同区域下,白碱滩区和农业综合开发区的三种疫病抗体水平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区;(4)不同年份下,猪瘟和猪蓝耳抗体水平呈现先低后高再到低的曲线变化,而口蹄疫的抗体水平呈逐年升高趋势;(5)比较两种防疫服务模式,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显着优于统防疫模式。
王东升[10](2019)在《上蔡县猪强制免疫疫病疫苗抗体水平监测与分析》文中提出当前猪瘟、口蹄疫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仍是我国猪场内主要流行疾病,被我国农业部列为必须强制免疫的疾病,虽然在2017年后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退出了强制免疫计划,但是免疫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视。近年来三种疾病在河南持续散发流行,根据2016-2017年我国流行病学数据可知,河南省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均为严重流行区。为了查明上蔡县部分规模化猪场三种猪强制免疫疫病疫苗抗体水平的高低及消长规律,为养殖场改进免疫方法,提高疫苗保护水平,有效控制三种疫病流行,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上蔡县部分规模化猪场(能繁母猪≥100头)为对象,采集不同季节免疫疫苗后猪群的血清,采用间接ELISA等检测方法对疫苗抗体进行检测、分析。本研究以O型口蹄疫为重点,猪瘟、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为辅,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上蔡县15个免疫猪瘟弱毒疫苗的规模化猪场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2.89%(283/450),平均OD值为0.69,标准差为0.566,离散度为81.87%,平均抗体滴度为1:128,抗体阳性率达到70%以上的猪场7个占比46.67%(7/15)。抗体阳性率和平均OD值成正比,与抗体离散度成反比。2.上蔡县31个免疫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规模化猪场抗体平均阳性率59.25%(551/930),抗体平均OD值是0.7122,标准差是0.4809,抗体离散度是71.47%。抗体阳性率达到70%以上的猪场5个,占比16.13%(5/31)。抗体阳性率和平均OD值成正比,与抗体离散度成反比。猪瘟抗体阳性率和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成正比,猪瘟抗体阳性率高的猪场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高,反之则低。O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阳性率两者之间不同程度存在O型口蹄疫抗体高的猪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低,反之则高。3.上蔡县8个免疫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疫苗的猪场平均抗体阳性率为75.83%(182/240),平均KQ值是38.78,标准差是26.26,离散度是67.72%。抗体阳性率达到70%以上的猪场7个,占比87.5%(7/8)。抗体阳性率和平均OD值成正比,与抗体离散度成反比。4.结合CSF检测结果和猪场免疫程序及猪场生产实际,建议猪场按照疫苗说明书要求和免疫情况适当调整免疫剂量,对空怀期母猪、后备母猪、公猪全部普免,仔猪25-28日龄和哺乳母猪同时免疫一次,60日龄左右的仔猪加强免疫一次。免疫两周后检测不同阶段猪群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再根据检测结果修正免疫程序,重点是成年猪群每年免疫不低于三次,建议1、5、9月份各免疫一次,仔猪根据母源抗体水平60日龄左右前免疫两次。5.结合FMD检测结果和猪场免疫程序及猪场生产实际,对免疫合格率低于70%的26个规模化猪场建议免疫程序为(1)对妊娠中期母猪、空怀期母猪、后备母猪、公猪全部普免,哺乳母猪断奶时免疫一次,对35日龄左右仔猪免疫一次后70日龄、100日龄左右再加强两次,两周后检测免疫抗体水平,根据检测结果修正免疫程序;(2)建议公猪和空怀猪每年2、6、10月各群体免疫1次,经产母猪采取配种前或断奶时和产前1个月跟胎各免疫一次的方式较为适宜;(3)后备母猪和公猪配种前免疫不少于两次,检测抗体合格方可进入母猪群。6.结合PRRS检测结果和猪场免疫程序及猪场生产实际,鉴于猪群存在PRRSV感染且不稳定,建议防控方法为(1)成年猪群和保育育肥猪群执行广谱抗生素和增强免疫力药物拌料或饮水一周,以减轻病毒危害;(2)公猪和后备母猪采用RT-PCR方法检测PRRSV,淘汰阳性猪;(3)封闭母猪群4-6个月,不从外界引进后备猪;(4)自繁自养的后备母猪间隔3周左右免疫弱毒疫苗2次,监测抗体阳性方可进入母猪群;(5)基础母猪和公猪每年免疫4次蓝耳灭活疫苗,仔猪7日龄左右免疫弱毒疫苗;(6)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坚持自繁自养,分点生产,全进全出,坚持检测与疫苗免疫相结合,控制好免疫抑制性疾病。7.上蔡县猪三种免疫免疫水平,总体上小型规模猪场优于大中型规模猪场,秋冬季节优于其他季节。结合三种疫病的免疫情况,在根据前文做好基础母猪、后备猪、公猪普免和日常免疫以及猪群生物安全控制的情况下,建议采用三点同步免疫的方法对28-35日龄仔猪实行CSF、O-FMD、HP-PRRS同时免疫,同时做好CSF、O-FMD二次加强免疫,以减轻劳动强度。
二、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论文提纲范文)
(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二价灭活疫苗的制备 |
1.2.1. 1 制苗用病毒液的制备 |
1.2.1. 2 病毒抗原液半数感染量(TCID50)的测定 |
1.2.1. 3 疫苗用病毒液的灭活 |
1.2.1. 4 乳化 |
1.2.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二价灭活疫苗的安全试验 |
1.2.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二价灭活疫苗免疫效力试验(见表1) |
2 结果与分析 |
2.1 PRRSV ZJ/H和ZJ/NB株病毒抗原液含量测定 |
2.2 制苗用抗原液的灭活及检验 |
2.3 安全性试验结果 |
2.4 免疫效力试验结果 |
2.4.1 免疫及攻毒后的临床表现 |
2.4.2 免疫及攻毒后中和抗体检测结果(见图1) |
2.4.3 免疫及攻毒后血清病毒载量检测结果(见图2) |
2.4.4 免疫及攻毒后各组日增重变化(见图3) |
3 讨论 |
4 结论 |
(2)PRRSV的GP5和M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对猪PBMC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略语表 |
1 引言 |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概述 |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
1.2.1 病原特性 |
1.2.2 PRRSV基因组特征 |
1.3 免疫学研究进展 |
1.4 诊断 |
1.4.1 临床诊断 |
1.4.2 病理学诊断 |
1.4.3 血清学诊断 |
1.4.4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
1.5 疫苗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
1.5.1 灭活疫苗 |
1.5.2 活疫苗 |
1.5.3 PRRS新型疫苗 |
1.6 防控措施 |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毒株与血清 |
2.1.2 试验动物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主要仪器 |
2.1.5 溶液的配置 |
2.2 方法 |
2.2.1 GP5 和M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蛋白纯化 |
2.2.2 抗血清的制备及效价测定 |
2.2.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GP5和M重组蛋白对猪PBMC激活功能的研究 |
3 结果 |
3.1 GP5 和M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纯化 |
3.1.1 目的片段扩增及原核质粒构建 |
3.1.2 重组蛋白GP5 和M的表达和纯化 |
3.1.3 Western Blot分析 |
3.2 兔源抗血清效价测定 |
3.3 GP5和M重组蛋白体外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
3.3.1 两种重组蛋白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结合试验 |
3.3.2 两种重组蛋白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
3.3.3 两种重组蛋白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的影响 |
3.3.4 两种重组蛋白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NO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HP-PRRS重组NDV载体疫苗构建、免疫评价及其佐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HP-PRRS重组新城疫病毒候选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
1.1 材料 |
1.1.1 试剂、细胞和毒株 |
1.1.2 仪器设备 |
1.1.3 溶液配制 |
1.1.4 实验动物 |
1.2 方法 |
1.2.1 实验设计 |
1.2.2 引物设计及合成 |
1.2.3 19T-ORF3-ORF5 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1.2.4 重组候选疫苗的构建与鉴定 |
1.2.5 质粒转染与病毒拯救 |
1.2.6 重组病毒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 |
1.2.7 重组病毒生物学特性评价 |
1.3 结果 |
1.3.1 19T-ORF3-ORF5 质粒鉴定结果 |
1.3.2 同源重组目的片段的获取 |
1.3.3 重组NDV质粒鉴定结果 |
1.3.4 重组病毒拯救结果 |
1.3.5 重组病毒外源蛋白表达鉴定结果 |
1.3.6 重组病毒生物学特性评价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章 重组NDV候选疫苗小鼠致病性及免疫效果评价 |
2.1 材料 |
2.1.1 病毒与细胞 |
2.1.2 主要试剂耗材 |
2.1.3 仪器设备 |
2.1.4 溶液配制 |
2.1.5 实验动物 |
2.2 方法 |
2.2.1 免疫原的制备 |
2.2.2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2.3 小鼠致病性实验分组与方案 |
2.2.4 小鼠免疫原性评价实验分组与方案 |
2.2.5 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检测 |
2.2.6 免疫后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检测 |
2.2.7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 |
2.2.8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
2.2.9 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检测分析 |
2.3 结果 |
2.3.1 小鼠肌肉注射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 |
2.3.2 小鼠颅内注射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 |
2.3.3 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
2.3.4 免疫小鼠血清中和性抗体检测结果 |
2.3.5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检测结果 |
2.3.6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流式亚群检测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重组NDV候选疫苗猪体内免疫安全性评价 |
3.1 材料 |
3.1.1 主要试剂 |
3.1.2 仪器设备 |
3.1.3 实验动物 |
3.2 方法 |
3.2.1 实验分组与免疫计划 |
3.2.2 引物设计及合成 |
3.2.3 猪体免疫后生长状况评定 |
3.2.4 标准质粒的构建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
3.2.5 重组候选疫苗猪体内复制水平检测 |
3.2.6 猪主要器官组织免疫组化检测 |
3.2.7 免疫后病毒外排检测 |
3.2.8 病理切片观察 |
3.3 结果 |
3.3.1 标准质粒的鉴定结果 |
3.3.2 标准曲线的建立及评价 |
3.3.3 免疫后猪生长状况评定结果 |
3.3.4 重组病毒猪体内复制周期检测结果 |
3.3.5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
3.3.6 重组病毒外排风险鉴定 |
3.3.7 免疫后器官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重组NDV候选疫苗猪体免疫效果评价 |
4.1 材料 |
4.1.1 病毒与细胞 |
4.1.2 主要试剂耗材 |
4.1.3 仪器设备 |
4.1.4 溶液配制 |
4.1.5 实验动物 |
4.2 方法 |
4.2.1 免疫原的制备 |
4.2.2 引物设计与标准质粒的构建 |
4.2.3 猪免疫原性评价实验分组与方案 |
4.2.4 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检测 |
4.2.5 免疫后猪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检测 |
4.2.6 免疫后猪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检测 |
4.2.7 免疫后猪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
4.2.8 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 |
4.2.9 淋巴细胞增殖分析与细胞亚群数量检测 |
4.2.10 攻毒后生长状况及体温变化监测 |
4.2.11 主要组织器官病毒残留检测 |
4.2.12 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
4.3 结果 |
4.3.1 标准质粒鉴定结果 |
4.3.2 免疫猪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
4.3.3 免疫猪血清中和性抗体检测结果 |
4.3.4 免疫猪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
4.3.5 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检测结果 |
4.3.6 猪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亚群检测结果 |
4.3.7 攻毒后体温变化监测结果 |
4.3.8 主要器官组织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
4.3.9 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候选佐剂的制备、筛选及其免疫增强效果评价 |
5.1 材料 |
5.1.1 病毒与细胞 |
5.1.2 主要试剂耗材 |
5.1.3 仪器设备 |
5.1.4 实验动物 |
5.2 方法 |
5.2.1 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
5.2.2 重组NDV抗原提呈作用分析 |
5.2.3 重组候选疫苗配伍佐剂的制备与性能测定 |
5.2.4 中药配伍佐剂抗原摄取及提呈能力比较分析 |
5.2.5 小鼠体内佐剂免疫增强效果评价实验分组 |
5.2.6 联合免疫小鼠体内免疫增强效果评价 |
5.2.7 猪体内重组候选疫苗与佐剂联合免疫实验分组 |
5.2.8 联合免疫猪体内免疫增强效果评价 |
5.3 结果 |
5.3.1 BALB/c和 C57BL/6 小鼠源DC分化生长状态比较评价 |
5.3.2 BALB/c和 C57BL/6 小鼠源DC表面分子表达检测 |
5.3.3 BALB/c和 C57BL/6 小鼠源DC抗原摄取能力比较分析 |
5.3.4 BALB/c和 C57BL/6 小鼠源DC抗原提呈能力比较分析 |
5.3.5 辅以商品配伍佐剂的重组候选疫苗乳化物性能评价结果 |
5.3.6 辅以商品配伍佐剂的重组候选疫苗小鼠免疫水平检测结果 |
5.3.7 中药配伍佐剂抗原摄取及提呈水平检测结果 |
5.3.8 辅以中药配伍佐剂的重组候选疫苗小鼠免疫水平检测结果 |
5.3.9 辅以佐剂的重组候选疫苗猪体免疫增强效果评价结果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主要简历 |
致谢 |
(4)昌吉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调查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PRRS的起源 |
2.病原学 |
2.1 PRRSV的形态结构 |
2.2 PRRSV的基因组结构 |
2.3 PRRSV的理化特点 |
2.4 PRRSV的流行病学 |
2.5 临床症状 |
3.诊断及防治 |
3.1 PRRS的诊断 |
3.2 PRRS防治措施 |
4.本项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昌吉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PRRS 的诊断 |
1.2.2 现场调查及内容 |
1.2.3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PRRS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 |
2.2 猪场的基本环境情况调查结果 |
3 讨论与分析 |
3.1 PRRS的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 |
3.2 PRRS的发病率与猪阶段的关系 |
3.3 PRRS的发病率与疫苗免疫的关系 |
3.4 PRRS的发病率与环境的关系 |
4 小结 |
第三章 呼图壁某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部分流行毒株的检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通用美洲PRRSV的 RT-q PCR方法的评价及样品检测结果 |
2.2 类NADC-30 毒株的RT-q PCR方法的评价及样品检测结果 |
3 讨论与分析 |
3.1 美洲型PRRSV毒株的检测分析 |
3.2 类NADC-30型毒株的检测分析 |
4.小结 |
第四章 昌吉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血清学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季度抗体检测结果汇总分析 |
2.2 不同猪群的抗体阳性率及离散度分析 |
3 讨论与分析 |
3.1 PRRS的抗体检测数据总体分析 |
3.2 三个猪场PRRS的抗体检测数据分析 |
3.3 猪群的免疫与抗体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5)PRRSV GP5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2. PRRSV的流行病学规律 |
2.1 传播方式 |
2.2 流行现状 |
3. PRRSV的病原学特点 |
3.1 PRRSV的分类 |
3.2 PRRSV的理化特性 |
3.3 PRRSV的培养特性 |
3.4 PRRSV的抗原性 |
3.5 PRRSV的生物学特性 |
4. PRRS的临床特征及病理机制 |
4.1 临床症状 |
4.2 病理变化 |
4.3 主要感染和发病的机理 |
5. PRRS疫苗研究进展 |
5.1 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 |
5.2 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 |
6. PRRS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
6.1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
6.2 分子生物学诊断 |
6.3 间接免疫荧光 |
6.4 血清抗体中和试验 |
6.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7. PRRSV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7.1 PRRSV的基因结构 |
7.2 主要编码的蛋白 |
8. PRRS的综合防控 |
第一章 PRRSV GP5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 |
1. 实验材料 |
1.1 毒株和细胞 |
1.2 菌株和载体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和耗材 |
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目的基因的扩增 |
2.1.1 细胞的复苏与培养 |
2.1.2 病毒的增殖 |
2.1.3 病毒RNA的提取 |
2.1.4 反转录 |
2.1.5 PCR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2.1.6 GP5基因的扩增 |
2.2 原核表达载体pET-32a-GP5的构建 |
2.2.1 PCR产物的胶回收及纯化 |
2.2.2 目的基因和pET-32a原核表达载体的酶切及回收 |
2.2.3 目的基因和pET-32a原核表达载体的连接 |
2.2.4 连接产物转化至E.coli DH5a |
2.2.5 阳性克隆的鉴定 |
2.2.6 阳性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 |
2.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2.3.1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2.3.2 重组蛋白的SDS-PAGE分析 |
2.3.3 最佳诱导条件的摸索 |
2.3.4 重组蛋白的大量表达 |
2.4 重组蛋白的纯化及鉴定 |
2.4.1 重组蛋白的纯化 |
2.4.2 包涵体的复性 |
2.4.3 纯化蛋白的浓缩 |
2.4.4 纯化蛋白的SDS-PAGE分析 |
2.4.5 纯化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 |
3. 结果 |
3.1 目的基因的扩增 |
3.2 pET32a-GP5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3.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3.4 最佳诱导条件的摸索 |
3.5 纯化蛋白的SDS-PAGE分析 |
3.6 纯化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 |
4. 讨论与小结 |
第二章 间接ELISA检测PRRSV GP5蛋白抗体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
1. 实验材料 |
1.1 标准阳性血清 |
1.2 包被抗原的制备 |
1.3 血清样本 |
1.4 主要试剂耗材和仪器 |
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和血清稀释度的摸索 |
2.2 最佳封闭液和封闭时间的摸索 |
2.3 最佳一抗反应时间的摸索 |
2.4 最佳二抗反应时间的摸索 |
2.5 最佳显色时间的摸索 |
2.6 阴阳性临界值的判定 |
2.7 特异性试验 |
2.8 灵敏性试验 |
2.9 批内重复性试验 |
2.10 批间重复性试验 |
2.11 与IDEXX公司试剂盒和间接免疫荧光比较试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和血清稀释度的确定 |
3.2 最佳封闭液和封闭时间的确定 |
3.3 最佳一抗反应时间的确定 |
3.4 最佳二抗反应时间的确定 |
3.5 最佳显色时间的确定 |
3.6 阴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
3.7 特异性试验 |
3.8 灵敏性试验 |
3.9 批内重复性试验 |
3.10 批间重复性试验 |
3.11 与IDEXX公司试剂盒和间接免疫荧光比较试验 |
4. 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抗PRRSV GP5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细胞及病毒 |
1.3 主要试剂耗材及仪器 |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小鼠的免疫 |
2.2 细胞融合 |
2.3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2.4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亚克隆 |
2.5 单克隆抗体亚类的鉴定 |
2.6 腹水的制备 |
2.7 腹水效价的测定 |
2.8 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鉴定 |
2.9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 |
2.10 单克隆抗体识别表位的初步鉴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小鼠血清抗体效价的测定 |
3.2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3.3 单克隆抗体亚类的鉴定 |
3.4 腹水的效价测定 |
3.5 Western-Blot鉴定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 |
3.6 IFA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 |
3.7 单克隆抗体识别表位的初步鉴定 |
4. 讨论与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PRRSV的IPMA和IFA临床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概况 |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检测方法 |
1.2.1 临床及病理诊断方法 |
1.2.2 病毒分离检测方法 |
1.2.3 血清学检测方法 |
1.2.4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
1.3 PRRSV疫苗研究进展 |
1.3.1 PRRS传统常规疫苗 |
1.3.2 PRRS新型疫苗 |
1.4 PRRSV中和抗体的保护作用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IPMA和IF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2.1 实验材料 |
2.1.1 毒株,细胞系和抗病毒血清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溶液配制 |
2.1.4 试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PRRSV病毒分离及鉴定 |
2.2.2 细胞培养与接毒 |
2.2.3 建立IPMA和 IFA临床抗体检测方法 |
2.2.4 建立IPMA和 IFA临床中和抗体检测方法 |
2.2.5 IFA抗体检测方法的反应条件优化 |
2.2.6 IF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实验 |
2.2.7 IFA检测方法的批内批间重复性,保质期实验 |
2.2.8 IDEXX ELISA试剂盒检测临床抗体 |
2.2.9 PRRSV临床抗体及效价检测 |
2.2.10 PRRSV临床中和抗体及效价检测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PRRSV的 PCR鉴定结果 |
2.3.2 IPMA和 IFA临床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
2.3.3 IPMA和 IFA临床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
2.3.4 IFA抗体检测方法的反应条件优化 |
2.3.5 IFA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实验 |
2.3.6 IFA的批内批间重复性,保质期实验 |
2.3.7 IFA与 IDEXX试剂盒检测方法的比较 |
2.3.8 IFA检测临床抗体效价的结果 |
2.3.9 IFA检测临床中和抗体效价的结果 |
2.3.10 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关系分析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7)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感染场疫苗免疫控制方案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2 引言 |
试验一 不同免疫方案对母猪和仔猪的免疫效果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试验二 不同免疫方案对母猪和仔猪的免疫效果二次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8)2015~2017年国内部分地区PRRS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PRRSV-TJ毒株疫苗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概述 |
1.2 PRRS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研究进展 |
1.2.1 形态结构及理化性质 |
1.2.2 基因组结构 |
1.2.3 PRRSV的主要蛋白 |
1.3 PRRSV遗传变异 |
1.4 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
1.4.1 致病机制 |
1.4.2 PRRS的临床症状 |
1.4.3 剖检病变 |
1.4.4 镜检病变 |
1.5 PRRS的防治 |
1.6 PRRS的流行病学 |
1.7 国内PRRS的流行特点 |
1.7.1 猪场感染率高 |
1.7.2 病毒毒株多,变异速度快 |
1.7.3 临床表现复杂 |
1.7.4 猪场持续循环感染 |
1.8 PRRSV的免疫特点 |
1.8.1 抗PRRSV感染的体液免疫反应 |
1.8.2 抗PRRSV感染的细胞免疫 |
1.8.3 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 |
1.8.4 PRRSV感染与免疫抑制 |
1.9 PRRS诊断方法研究 |
1.9.1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
1.9.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1.9.3 免疫过氧化酶单层试验 |
1.9.4 免疫荧光技术 |
1.9.5 聚合酶链反应 |
1.9.6 基因芯片 |
1.1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研究状况 |
1.10.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 |
1.10.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疫苗 |
1.10.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新型疫苗 |
1.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对策 |
1.11.1 谨慎引种并做好引种检疫。 |
1.11.2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实施。 |
1.11.3 加强对猪群的饲养管理。 |
1.1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章 2015 年~2017 年国内部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情况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 |
2.2.1 RT-PCR检测结果 |
2.2.2 2015 年~2017 年国内部分省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样品数 |
2.2.3 2015 年~2017 年国内部分省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感染阳性率 |
2.2.4 2015 年~2017 年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感染率的时间规律调查 |
2.2.5 2015 年~2017 年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感染率的空间规律调查 |
2.2.6 2015 年~2017 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阳性样品中猪群不同阶段感染率 |
2.2.7 2015 年~2017 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不同症状类型的规律调查 |
2.2.8 2015 年~2017 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混合感染情况调查 |
2.3 讨论 |
2.3.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不同年份感染情况 |
2.3.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不同时间与空间感染情况 |
2.3.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猪群不同阶段情况 |
2.3.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猪群中的不同症状及混感 |
2.4 小结 |
第3章 2015 年~2017 年国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遗传变异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病毒样品 |
3.1.2 主要试剂 |
3.1.3 PRRSV GP5 测序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RT-PCR检测结果 |
3.2.2 分离毒株与代表毒株进化树: |
3.2.3 分离毒株与标准毒之间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析 |
3.2.4 氨基酸序列进化分析 |
3.2.5 与2014 年分离毒株结果对比: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2015 年~2017 年国内部分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监测与初步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 |
4.2.1 调查猪场数量及区域分布 |
4.2.2 调查猪场不同规模数量 |
4.2.3 调查国内各区域猪场样品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抗体监测结果 |
4.2.4 调查猪场不同季度样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监测结果 |
4.2.5 调查猪场不同生产阶段样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监测结果 |
4.2.6 不同分布区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比例 |
4.3 讨论 |
4.3.1 不同猪场分布情况及猪场规模分布分析 |
4.3.2 我国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监测分析 |
4.3.3 猪群不同阶段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检测调查结果分析 |
4.3.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在不同区间比例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疫苗(TJM-F92 株)安全性及有效性实验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检测方法: |
5.2 结果 |
5.2.1 田间免疫高致病蓝耳疫苗(TJM-F92)检验TJM-F92 株蓝耳苗安全性评估 |
5.2.2 田间免疫高致病蓝耳疫苗(TJM-F92)观察免疫TJM-F92株蓝耳苗有效性 |
5.2.3 实验室分开免疫猪瘟疫苗(脾淋苗)与蓝耳疫苗(TJM-F92)结果 |
5.2.4 实验室同时联合免疫猪瘟疫苗(脾淋苗)与蓝耳疫苗(TJM-F92)结果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结论 |
本文的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克拉玛依市猪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的病原学调查及抗体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 猪口蹄疫的研究概述 |
1.1 病原 |
1.2 流行病学 |
1.3 临床症状 |
1.4 临床诊断 |
1.5 免疫程序 |
1.6 综合防制 |
1.7 口蹄疫疫苗的国内外研究 |
2 猪瘟的研究概述 |
2.1 病原 |
2.2 流行病学 |
2.3 临床症状 |
2.4 诊断 |
2.5 免疫程序 |
2.6 综合防治 |
2.7 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研究概述 |
3.1 病原 |
3.2 流行病学 |
3.3 临床症状 |
3.4 病理变化 |
3.5 诊断 |
3.6 免疫程序 |
3.7 综合防治 |
3.8 猪蓝耳病疫苗研究进展 |
4 研究目的意义 |
第二章 试验部分 |
试验一 克拉玛依市猪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防控现状调查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地点 |
2.2 方法 |
2.2.1 调查方法 |
2.2.2 调查内容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克拉玛依市生猪养殖现状 |
3.2 克拉玛依市生猪饲养管理现状 |
3.3 克拉玛依市防疫体系建设现状 |
3.4 克拉玛依市生猪疫苗使用情况及免疫方法 |
3.4.1 疫苗使用情况 |
3.4.2 免疫方法 |
4 讨论 |
5 结论 |
试验二 克拉玛依市猪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病原学调查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样品来源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1.3 主要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分组及数据处理 |
2.2.2 口蹄疫病毒通用型直接扩增荧光定量RT-PCR抗原检测试验 |
2.2.3 猪瘟病毒通用型直接扩增荧光定量RT-PCR抗原检测试验 |
2.2.4 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株直接扩增荧光定量RT-PCR抗原检测试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2017 年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病原学调查结果 |
3.2 2018 年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病原学调查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试验三 猪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样品来源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1.3 主要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分组与数据处理 |
2.2.2 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试验 |
2.2.3 猪瘟抗体ELISA试验 |
2.2.4 猪蓝耳抗体ELISA试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养殖模式下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
3.1.1 不同养殖模式下猪口蹄疫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
3.1.2 不同养殖模式下猪瘟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
3.1.3 不同养殖模式下猪蓝耳病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
3.2 不同区域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
3.2.1 不同区域猪口蹄疫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
3.2.2 不同区域猪瘟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
3.2.3 不同区域猪蓝耳病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
3.3 不同年份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
3.3.1 不同年份猪口蹄疫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
3.3.2 不同年份猪瘟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
3.3.3 不同年份猪蓝耳病的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试验四 两种防疫服务模式防控效果的对比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样品来源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1.3 主要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分组与数据处理 |
2.2.2 免疫抗体的检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克拉玛依市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现状 |
3.2 两种防疫服务模式防控效果对比的案例分析 |
3.2.1 克拉玛依市雪瑞防疫合作社成立背景 |
3.2.2 两种防疫服务模式费用对比 |
3.2.3 两种防疫服务模式工作内容对比 |
3.2.4 两种防疫服务模式免疫抗体水平检测 |
3.2.5 两种防疫服务模式防疫效果对比 |
4 讨论 |
5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10)上蔡县猪强制免疫疫病疫苗抗体水平监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猪瘟的研究进展 |
1.1.1 CSF概述 |
1.1.2 CSF病原学 |
1.1.3 CSF流行病学 |
1.1.4 CSF的流行情况和流行特征 |
1.1.5 CSF疫苗研究进展 |
1.1.6 CSF免疫失败的原因 |
1.1.7 CSF临床症状 |
1.1.8 CSF病理变化 |
1.1.9 CSF的诊断 |
1.2 口蹄疫的研究进展 |
1.2.1 FMD概述 |
1.2.2 FMD病原学 |
1.2.3 FMD流行病学 |
1.2.4 目前FMD的流行情况和流行特征 |
1.2.5 FMD疫苗研究进展 |
1.2.6 FMD免疫失败的原因 |
1.2.7 FMD临床症状 |
1.2.8 FMD病理变化 |
1.2.9 FMD的诊断 |
1.3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1.3.1 PRRS概述 |
1.3.2 PRRS病原学 |
1.3.3 PRRS流行病学 |
1.3.4 目前PRRS的流行情况和流行特征 |
1.3.5 PRRS疫苗研究进展 |
1.3.6 PRRS免疫失败的原因 |
1.3.7 PRRS临床症状 |
1.3.8 PRRS病理变化 |
1.3.9 PRRS的诊断 |
第二章 上蔡县15个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监测与分析 |
2.1 检测试剂与实验设备 |
2.2 实验样品 |
2.2.1 血清样品的准备 |
2.2.2 样品采集时间、方法、储存 |
2.3 试验方法 |
2.4 结果判定 |
2.5 统计分析 |
2.6 结果与分析 |
2.6.1 各猪场CSF血清抗体水平分析 |
2.6.2 各猪场CSF血清抗体效价分析 |
2.6.3 各猪场CSF血清抗体离散度分析 |
2.6.4 不同规模猪场CSF血清抗体水平分析 |
2.6.5 不同季节CSF血清抗体水平分析 |
2.7 CSF抗体水平分析与讨论 |
第三章 上蔡县31个规模化猪场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监测与分析 |
3.1 试剂与实验设备 |
3.2 实验样品 |
3.2.1 血清样品的准备 |
3.2.2 样品采集时间、方法、储存 |
3.3 试验方法 |
3.4 结果判定 |
3.4.1 郑州中道试剂盒结果判定 |
3.4.2 武汉科前公司和洛阳莱普生公司试剂盒结果判定 |
3.5 统计分析 |
3.6 结果与分析 |
3.6.1 各猪场FMD血清抗体水平分析 |
3.6.2 各猪场FMD血清抗体效价分析 |
3.6.3 各猪场FMD血清抗体离散度分析 |
3.6.4 不同规模猪场FMD血清抗体水平分析 |
3.6.5 不同季节FMD血清抗体水平分析 |
3.6.6 FMD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并分析 |
3.7 FMD抗体水平分析与讨论 |
第四章 上蔡县8 个规模化猪场PRRS免疫抗体水平监测与分析 |
4.1 检测试剂与实验设备 |
4.2 实验样品 |
4.2.1 血清样品的准备 |
4.2.2 样品采集时间、方法、储存 |
4.3 试验方法 |
4.4 结果判定 |
4.5 统计分析 |
4.6 结果和分析 |
4.6.1 免疫弱毒疫苗的8 个猪场PRRS血清抗体水平分析 |
4.6.2 各猪场PRRS血清抗体KQ值分析 |
4.6.3 各猪场PRRS血清抗体离散度分析 |
4.6.4 不同规模猪场PRRS血清抗体水平分析 |
4.6.5 不同季节PRRS血清抗体水平分析 |
4.7 PRRS抗体水平分析与讨论 |
第五章 上蔡县规模化猪场CSF、O-FMD、PRRS抗体水平分析 |
5.1 不同季节规模化猪场CSF、O-FMD、PRRS抗体水平分析 |
5.2 不同规模规模化猪场CSF、O-FMD、PRRS抗体水平分析 |
5.3 15 个规模猪场CSF、O-FMD抗体水平分析 |
5.4 8 个规模猪场O-FMD、PRRS抗体水平分析 |
5.5 分析与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论文参考文献)
- [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研究[J]. 李少丽,尹忠良,张春阳,斯琴高娃,康斌,王家福. 现代畜牧兽医, 2021(11)
- [2]PRRSV的GP5和M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对猪PBMC作用的研究[D]. 乌吉斯古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3]HP-PRRS重组NDV载体疫苗构建、免疫评价及其佐剂研究[D]. 张赫. 军事科学院, 2020(02)
- [4]昌吉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调查及分析[D]. 戴鑫鑫. 石河子大学, 2020(05)
- [5]PRRSV GP5蛋白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D]. 邓自腾. 扬州大学, 2020
- [6]PRRSV的IPMA和IFA临床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 高小静. 郑州大学, 2020(02)
- [7]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感染场疫苗免疫控制方案应用研究[D]. 马坚.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6)
- [8]2015~2017年国内部分地区PRRS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PRRSV-TJ毒株疫苗评价[D]. 刘晓东. 吉林大学, 2019(02)
- [9]克拉玛依市猪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的病原学调查及抗体检测分析[D]. 陆民.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10]上蔡县猪强制免疫疫病疫苗抗体水平监测与分析[D]. 王东升. 贵州大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