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敖当麻扎与“旗帜”

新疆敖当麻扎与“旗帜”

一、新疆奥当麻扎及“旗幡”(论文文献综述)

黄适远[1](2013)在《当代文化空间下原始信仰萨满在新疆地区的考察——以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巴克希为例》文中指出即便是在新疆不同时期经历了不同宗教的洗礼,萨满作为古老的原始信仰,在不同时期与不同文明发生了交融,并保持着本色,以巴克希为活态符号,还存续在新疆北部草原民族和南部农耕民族中,用独特的仪式保留着古老的驱邪除疾的方式。

周得华[2](2011)在《浅谈麻扎朝拜中的萨满教遗存因素》文中研究指明萨满教在新疆古代民族中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虽有伊斯兰教一神主义和严格教义的约束,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些民族由来已久的古风古俗。这可以看作是一个民族文化和宗教传统的延续或者说是历史积淀。"万物有灵""、灵魂不死",至今仍是新疆一些信仰伊斯兰教民族宗教观念的组成部分,我们从麻扎朝拜的整个过程中都不难看到这种原始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

王昕[3](2010)在《功修、祭仪、节庆中旋跳的舞蹈 ——新疆维吾尔族萨玛舞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疆维吾尔族萨玛舞,最初是伊斯兰教苏非派教团神秘主义功修仪式中的舞蹈,主要在苏非道堂罕尼卡中由苏非教士们传跳,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慢慢的向外拓延,不仅麻扎朝拜中能看到苏非教团跳的萨玛舞,艾提尕清真寺广场节日庆典中也有大批民众聚集在一起跳萨玛舞的场景,以致于后来艺术院校的课堂与文艺院团的舞台上,也出现了职业化舞者传承展演的萨玛舞。萨玛舞是一个跨国界文化现象,不仅中国新疆有与之相邻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乌孜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乃至不相邻的土耳其、埃及、伊朗和俄罗斯的车臣,该舞蹈也都存在,每个国家的萨玛舞都表现出不同的本土文化特色。新疆苏非教团与这些国家苏非教团的文化有承接关系,今天仍在活动的契斯提耶、哲合林耶、嘎迪林耶、毛拉维耶等新疆苏非教团,他们跳的萨玛舞也不尽相同。该舞蹈研究不但涉足的领域较多,遇到的问题也很繁杂,是一个即困难但又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对待该舞蹈的研究仅仅用某一个学科的知识,远远不能够解答所有的问题。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以民族学(人类学)理论方法为基础,结合舞蹈学舞蹈语言研究的思考,运用历史学文献研究的方式,加入宗教学与政治文化学研究的视野,运用跨学科、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一种文化整体观的理念,解读与审视该舞蹈独特的历史,分析其民间的仪式结构(表演流程),揭示潜在的社会功能与象征寓意。同时,对都市艺术院校与文艺院团传承展演的萨玛舞进行关注,阐释它的特征、功能,以及发生文化变迁的原因。,此外,运用一些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理论与思考,对今天萨玛舞传承与发展进行一些应用性探讨,也是本文的一个关注点。全文共分九个章节,论述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主要在首章,在对萨玛舞的概念进行解析的同时,对其存在环境的多种要素进行了分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生态决定一方文化,这部分尝试用生态人类学的观点,展开了对萨玛舞存在环境与文化特征的讨论。最终得出多元、复合、杂糅是萨玛舞存在于“西域”这一特殊人文地域环境的主要特征,也就是说,它是经过文化整合、涵化、变迁、分化后的产物,有着鲜明的伊斯兰苏非文化印记,也积淀着多种异质文化的要素。第二部分内容,从第二章到第四章就一个问题展开谈论,即萨玛舞起源问题。萨玛舞究竟是起源于萨满教,还是起源于伊斯兰苏非派教团,是一个到现在学术界还在争论的话题。无论是那种起源说,都是前人的研究成果,目前进行萨玛舞研究,这个争论是无法回避的。当然要想说清楚也并非容易,为了尽可能的中立客观,研究尝试着分别站在两种不同起源说学者的立场,从他们的研究视角去理解认识问题,不作是非曲直的评判,尽可能地洞察他们论点背后的依据,同时运用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将当今仍然存在萨满教信仰民族中的萨满舞与新疆维吾尔族萨玛舞放在一起比较,通过重合与差异的排比,反思这两种萨玛舞起源说。第三部分内容,从第五章到第八章,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对“罕尼卡”宗教功修仪式中的萨玛舞,“麻扎”朝拜仪式中的萨玛舞,“艾提尕清真寺广场”节日庆典仪式中的萨玛舞,艺术院校与文艺院团传承展演的萨玛舞,这四个时空场域下传承展演的萨玛舞分析,不仅要对各自的舞蹈仪式结构和发展变迁过程进行描述,也要对变迁原因和不同场域下的文化功能进行分析,更要对舞蹈的象征意义进行解读,以此来回答它是什么,以及它存在的价值意义。现当代舞蹈研究,如果只把起源研究当作重点,而对舞蹈自身的仪式结构、文化功能、象征意义、以及变迁涵化的原因不涉及不探究,是不完整的。因为只关注它从哪里来,而不探讨它向何处去,这样的研究只算完成一半。关注历史传承下来的舞蹈在现当代社会中的存在与发展意义重大。第四部分内容,主要在第九章。本章对萨玛舞的存在现状与合理利用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讨,目的是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因为许多原因日益被边缘化的宗教舞蹈形式,在现当代社会中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优长为大众服务,同时又能改变自身的不足,避免被文化主流遗忘与废弃。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个案研究,能为处于同样命运的舞蹈形式,找寻一个合适的存在空间与重新焕发活力的可能。这四部分内容的写作,首先是一种研究的使然,因为前人的研究成果与相关的材料搁在那里,但歧意颇多,因此一些问题必须加以深入探讨;其次,受理论研究范式的制约,现当代民族舞蹈研究,大多只停留在起源研究与舞蹈形式表层的描述上,很少对舞蹈的结构、功能、意义进行深入分析,缺乏现代学术理论透射的张力,理论研究的不足驱使着我们必须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再次,是应用性研究的倡导。现今的学术研究不仅要回答是什么?也要解释为什么?还要尝试给出怎么办?当然在这三个层面上的研究都能展开起来,都能兼顾到,那是最理想的。即便对最后一个层面“怎么办”作出的回答仅仅是一种推测和设想,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因为它会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一个参照。

李进新[4](2005)在《萨满教在新疆少数民族中的遗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萨满教是新疆古代少数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体现在文献记载、民间传说、考古发现以及各民族当中萨满教的遗留等。萨满教流行的时间相当久远,并长期支配着西域先民的精神生活,逐渐形成一种积淀十分深厚的民族传统观念和习俗。这种观念和习俗深刻影响着并渗透于其他宗教信仰里面。至今保留在新疆各少数民族里大量的萨满教遗俗,充分反映了新疆宗教演变中发生的地区化、民族化特点。

刘元春[5](2001)在《新疆奥当麻扎及“旗幡”》文中认为

李进新,努尔买买提·托乎提[6](1999)在《奥当麻扎综述》文中指出奥当麻扎位于喀什地区英吉沙、疏勒、莎车、岳普湖四县交界之处一片被称为“布格拉哈尼木”的沙漠上。这处麻扎不同于南疆常见的穆斯林墓葬,既无拱北,也无建筑装饰,只是在沙漠深处高树起几根木桩,上面插有各色旗幡,附近有供朝拜者使用的简单的设施而已。然而在南疆,...

二、新疆奥当麻扎及“旗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奥当麻扎及“旗幡”(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文化空间下原始信仰萨满在新疆地区的考察——以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巴克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古代文献中对于萨满的记载和新疆发掘的萨满
二、萨满曾广泛存在于阿尔泰语系的诸民族中
三、关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中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巴克希的人类学考察
    1. 新疆哈萨克族巴克希的驱邪除疾仪式。
    2. 新疆维吾尔族巴克希的驱邪除疾仪式。
    3. 萨满教在阿尔泰语系各语族之间的差异性。

(2)浅谈麻扎朝拜中的萨满教遗存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一、萨满教的基本概况
二、麻扎和麻扎朝拜
三、麻扎朝拜是萨满教遗俗的几个因素
    (一) 麻扎朝拜是萨满教等多神信仰的延续和发展
    (二) 圣徒观念及其“中介”思想是麻扎朝拜赖以存在的基础
    (三) 麻扎是维吾尔族固有的萨满教为主多种宗教、各种文化的融合场地

(3)功修、祭仪、节庆中旋跳的舞蹈 ——新疆维吾尔族萨玛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原因
        二、问题提出的价值
    第二节 相关研究动态
        一、萨玛舞起源研究
        二、萨玛舞类型研究
        三、萨玛舞仪式研究
        四、萨玛舞动态研究
    第三节 理论与方法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理论
        (一) 生态人类学理论
        (二) 共时性研究理论
        (三) 仪式研究理论
        (四) 政治文化理论
        三、研究方法
        (一) 历史文献研究方法
        (二) 实地调查法
        (三) 身体语言研究法
    第四节 内容与结构
第一章 萨玛舞的概念及存在环境解读
    第一节 萨玛舞的概念
        一、国内资料概念论述
        二、国外资料概念阐释
        三、资料中引发的问题分析
        (一) 不同的起源说
        (二) 不同的分类
        (三) 不同起源说、分类引发的思考
        1、是否只能有一种起源
        2、是否只有一套动作
        3、是否只有一个类别
    第二节 萨玛舞存在环境解读
        一、舞蹈的地理历史分布
        二、存在环境的生产生计方式
        三、存在环境的族群构成
        四、存在环境的宗教信仰
        五、存在环境的社会文化习俗
        (一) 伊斯兰教为主体的生活形态
        (二) 其他文化映衬的地域特色
        (三) 欢歌乐舞的民风民俗
    第三节 存在环境对萨玛舞的影响
        一、特殊的地理生态容易发生文化的融合
        二、你来我往的生计方式利于文化的互动
        三、复合杂糅的艺术文化特征
        四、萨玛舞文化特征推演
第二章 萨玛舞萨满教文化起源说内因分析
    第一节 萨满教起源说的主张
    第二节 新疆维吾尔族萨满教的历史遗风
        一、萨满教的特征梗概
        (一) "萨满"一词的概念解析
        (二) 萨满教的性质
        (三) 萨满的职能特征
        二、维吾尔民族早期萨满教信仰的历史考证
        三、维吾尔族伊斯兰化后萨满教的民间遗存
        (一) 相关史料的记载
        1、精灵崇拜
        2、腾格里天的崇拜
        3、太阳崇拜
        4、神木崇拜
        5、山神崇拜
        6、祖先崇拜
        7、动物崇拜
        (二) 国外学者的研究
        四、仍在传承的维吾尔族萨满教歌舞跳神仪式"匹尔"
        (一) 匹尔的仪式流程
        1、拜神请巴赫西(萨满)
        2、布置神堂
        3、请神
        4、跳神
        5、栓鬼
        6、烧鬼除秽
        7、送神
        (二) 匹尔的音乐与舞蹈动态
    第三节 萨玛舞与萨满教文化承接考证
        一、称谓、书写的不统一导致文化承接的联想
        二、文化实践者身份的不确定容易引发联系
        三、苏非派文化兼容性特征使联想变为可能
        四、舞蹈功能的相似性成为文化承接的有力论据
        (一) 萨满教的出神附体
        (二) 苏非派的人主合一
        (三) 舞蹈功能的相似性支撑萨满教起源说的合理性
第三章 萨玛舞伊斯兰苏非派文化影响追溯
    第一节 伊斯兰苏非派起源说的主张
    第二节 伊斯兰苏非派对新疆维吾尔族宗教信仰的影响
        一、伊斯兰苏非派概述
        (一) 神秘主义的特质
        (二) 伊斯兰神秘主义"苏非"
        1、苏非的概念
        2、苏非派形成的历史原因
        3、苏非派的教义
        4、苏非派的教团组织
        5、苏非派的修炼道路
        二、新疆伊斯兰苏非派的传入
        (一) 伊斯兰苏非派传入的原因
        (二) 伊斯兰苏非派传入的进程
        三、新疆伊斯兰依禅派的特征
        (一) 依禅派的概念
        (二) 依禅派传入的时间及原因考证
        (三) 依禅派的修行
    第三节 萨玛舞的伊斯兰苏非派文化影响追溯
        一、萨玛舞起源的时间考证
        二、高声赞念、舞蹈的苏非教团
        三、毛拉维教团的"萨玛舞"
        四、萨玛舞的传播与实践者德尔维希(阿希克)
第四章 "萨满"与"萨玛"及不同教团萨玛舞比较研究
    第一节 "出神附体"与"人主合一
    第二节 萨满与萨玛"旋转"的内涵解析
        一、生理、技术层面解析
        二、文化意义层面阐释
    第三节 萨满与萨玛神秘法力张显比较
    第四节 不同场景、教团萨玛舞动态比较及萨玛舞起源说反思
        一、不同场景、教团萨玛舞动态比较
        (一) 艾提尕清真寺萨玛舞
        (二) 契斯提耶教团萨玛舞
        (三) 哲合林耶教团萨玛舞
        (四) 巴基斯坦拉合尔苏非教团的萨玛舞
        (五) 毛拉维教团萨玛舞
        (六) 里法依教团的萨玛舞
        二、萨玛舞起源说的反思
第五章 "罕尼卡"宗教功修仪式中的萨玛舞
    第一节 "罕尼卡"宗教功修仪式中萨玛舞的结构
        一、"罕尼卡"功修仪式中萨玛舞展演的时间和空间
        (一) "罕尼卡"萨玛舞展演的时间
        (二) "罕尼卡"萨玛舞展演的空间
        二、"罕尼卡"功修仪式中萨玛舞展演的主体和行为
        (一) "罕尼卡"萨玛舞展演的主体
        (二) "罕尼卡"萨玛舞展演的行为
        (三) "罕尼卡"萨玛舞的舞蹈动态
        1、不同教团萨玛舞动态归纳
        2、莎车铁热巴格罕尼卡萨玛舞的动态
        三、"罕尼卡"功修仪式中萨玛舞展演的声音和语言
        (一) 仪式中萨玛舞展演的音乐
        (二) 仪式中萨玛舞展演中的语言
    第二节 "罕尼卡"宗教功修仪式中萨玛舞的功能
        一、教派、教团区分的标识
        二、传教弘法的媒介
        三、精神、行为教化的手段
        四、精神自由获得的途径
    第三节 "通过仪式"理论视野下"罕尼卡"萨玛舞透视
        一、萨玛舞"通过仪式"的结构分析
        (一) 阈限前分离阶段
        (二) 阈限过渡阶段
        (三) 阈限后聚合阶段
        二、萨玛舞"通过仪式"的意义解读
        (一) 苏非主义苦行和禁欲教义的象征
        (二) 精神和现实中的朝圣
        (三) 世俗生活压力缓解,教团共同情感凝聚
        三、萨玛舞"通过仪式"的反思
        (一) 抗拒死亡生命永存的追逐
        (二) 反结构中结构的强化
第六章 "麻扎"朝拜仪式中的萨玛舞
    第一节 "麻扎"的概念、特征及萨玛舞存在麻扎的原因
        一、麻扎的概念
        二、新疆麻扎的特征
        三、萨玛舞存在麻扎的原因
        (一) 神圣仪式时空中功修的必然
        (二) 灵魂不死、祖先崇拜观念的驱使
        (三) 圣徒崇拜导师制的促导
    第二节 "麻扎"朝拜仪式中萨玛舞的结构
        一、"麻扎"朝拜仪式中萨玛舞展演的时间和空间
        (一) "麻扎"萨玛舞展演的时间
        (二) "麻扎"萨玛舞展演的空间
        二、"麻扎"朝拜仪式中萨玛舞展演的主体、行为和声音
        (一) "麻扎"萨玛舞展演的主体
        (二) "麻扎"萨玛舞展演的行为
        (三) "麻扎"萨玛舞展演的声音
    第三节 "麻扎"朝拜仪式中萨玛舞的功能与意义
        一、祖先崇拜、祭奠祈福
        二、歌舞祭礼、人神同悦
        三、追溯历史、族群认同
        四、歌舞相伴、护送亡灵
第七章 "艾提尕清真寺广场"节日庆典仪式中的萨玛舞
    第一节 "艾提尕清真寺广场"节日庆典仪式中萨玛舞的结构
        一、"艾提尕清真寺广场"节日庆典仪式中萨玛舞展演的时间和空间
        (一) "艾提尕清真寺广场"萨玛舞展演的时间
        (二) "艾提尕清真寺广场"萨玛舞展演的空间
        二、"艾提尕清真寺广场"节日庆典仪式中萨玛舞展演的主体和行为
        (一) "艾提尕清真寺广场"萨玛舞展演的主体
        (二) "艾提尕清真寺广场"萨玛舞展演的行为
        (三) "艾提尕清真寺广场"萨玛舞的动态
        三、"艾提尕清真寺广场"节日庆典仪式中萨玛舞展演的声音
    第二节 "艾提尕清真寺广场"庆典仪式中萨玛舞的功能
        一、文化展演、族群认同
        (一) 文化展演
        (二) 族群认同
        二、庆典娱乐、情感宣泄
        (一) 庆典娱乐
        (二) 情感宣泄
        三、礼仪社交、社会团结
        (一) 礼仪社交
        (二) 社会团结
    第三节 "艾提尕清真寺广场"庆典仪式中萨玛舞的象征意义
        一、男性特权的专属符号
        二、社会情感维系的标记
        三、族群归属的文化表征
第八章 艺术院校与文艺院团传承展演的萨玛舞
    第一节 艺术院校传承展演的萨玛舞
        一、艺术院校传承展演的萨玛舞形式分析
        (一) 艺术院校传承展演的萨玛舞动态
        (二) 艺术院校传承展演的萨玛舞风格
        二、艺术院校传承展演的萨玛舞功能解读
        (一) 培养职业化舞者的教材
        (二) 文化传承保护的补充空间
        三、艺术院校传承展演的萨玛舞文化变迁研究
        (一) 舞蹈教学规律遵循发生的变迁
        (二) 社会大背景制约下的变迁
        (三) 外来舞蹈学习借鉴过程中引发的变迁
    第二节 文艺院团传承展演的萨玛舞
        一、文艺院团传承展演的萨玛舞特征分析
        二、文艺院团传承展演的萨玛舞功能解读
        (一) "文以载道、乐与政通"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 "艺术交流、文化传播"的载体
        三、文艺院团传承展演的萨玛舞文化变迁研究
        (一) 舞蹈创作规律引发的变迁
        (二) 政治文化影响下的变迁
        (三) 外来舞蹈创作方法学习借鉴产生的变迁
第九章 萨玛舞存在现状及保护利用研究
    第一节 不同类型萨玛舞存在现状
        一、罕尼卡、麻扎苏非教团萨玛舞存在现状
        (一) 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抵触导致日益边缘化
        (二) 人身依附的导师制成为被边缘的又一原因
        (三) "人主合一"的直觉体验备受正统教派的蔑视和排挤
        二、艾提尕清真寺广场及艺术院校、文艺院团萨玛舞现状
        (一) 艾提尕清真寺广场萨玛舞的现状
        (二) 艺术院校、文艺院团萨玛舞现状
    第二节 萨玛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一、萨玛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保护的意义
        二、萨玛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第三节 萨玛舞合理利用的思考
        一、萨玛舞在现当代社会中合理利用的可能
        二、萨玛舞合理利用的思考
        (一) 宗教内容的合理利用
        (二) 旅游休闲的合理利用
结论
    一、复合、杂糅的文化特征
    二、各具特色的形式与功能
    三、变迁、涵化的文化特质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新疆奥当麻扎及“旗幡”(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文化空间下原始信仰萨满在新疆地区的考察——以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巴克希为例[J]. 黄适远. 新疆社科论坛, 2013(03)
  • [2]浅谈麻扎朝拜中的萨满教遗存因素[J]. 周得华. 学理论, 2011(24)
  • [3]功修、祭仪、节庆中旋跳的舞蹈 ——新疆维吾尔族萨玛舞研究[D]. 王昕.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1)
  • [4]萨满教在新疆少数民族中的遗留[J]. 李进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 [5]新疆奥当麻扎及“旗幡”[J]. 刘元春. 世界宗教文化, 2001(04)
  • [6]奥当麻扎综述[J]. 李进新,努尔买买提·托乎提.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1999(02)

标签:;  ;  ;  ;  ;  

新疆敖当麻扎与“旗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